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風的魅力》説課稿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2W

第1篇:《風的魅力》説課稿

《風的魅力》説課稿

五年級美術《風的魅力》説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美術《風的魅力》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説教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美術下冊第十課課題為《風的魅力》,屬於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領域。本教學內容以兒童繪畫為題材,引導學生認識風能,並進行創作。本課在製作風能玩具的樂趣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本人對教材的理解是:學生已經進行了四、五年的美術課堂訓練,體驗了簡單的美術創作的樂趣,這個時候安排學生運用各種材料加工出風力玩具,對兒童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創作能力奠定基礎 。

(一) 説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認識風能的`有關知識。

2、過程方法目標: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利用風能的玩具。

3、情感態度目標:在製作玩具的過程中感受樂趣,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自我探究、想象與創造的能力。

(二)、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能認識風能瞭解風能。

難點是:運用各種收集的材料製作各種有關風力的玩具

(三)、學情分析

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屬於高年級階段,他們在認知能力上已經具有較強的表現力了,也有了一些對生活的理解和體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比較符合五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

二、説教法、學法

我將運用欣賞教學法、示範觀察教學法、引導啟發教學法。

在學法上採用了欣賞法、觀察法、操作法、體驗法的指導方法,全面的使“眼、手、腦、”等感官都參與到學習當中去,這樣不但能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美術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國小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讓學生們充分感受一下成功的樂趣。

三、説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老師的風箏作品。

學具:製作風箏的各種材料。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展示會飛的玩具——風箏,讓同學們觀察這些玩具為什麼會飛呢?分組討論,請小組彙報得出是風能的作用。 引出本課課題《風的魅力》。

(二)、講授新知,理解知識

風能是空氣中水平流動的氣流,由於空氣有一定的質量,因而流動時必然有一定的能量,這就是風能。

引導學生説説風技能帶給人類好處又能給人類帶來的哪些災難。如風能夠為我們發電,農民利用風車澆灌莊稼,海上的帆船也是靠風掌握方向等等,風能在給人們帶來許多好處的同時,也還會為我們帶來許多的災難,如:龍捲風,暴風雨等,希望我們能合理利用風能,為我們人類造福。

(三)、全面欣賞,嘗試材料環節

1、首先播放山東濰坊風箏節視頻,讓學生置身風箏節,感受風箏節盛況和放飛風箏的樂趣。

教師在學生欣賞放飛風箏時對風箏節進行解説:

濰坊是風箏的發祥地,製作歷史悠久,屬中國三大風箏派系之一。濰坊風箏的主題多種多樣,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4月20——25日在濰坊舉行國際風箏節,每年都有來自許多國家的代表團前來參賽。

參賽的作品在濰坊的風箏博物館陳列展出,其中的風箏題材廣泛,種類繁多,技術精湛,各種造型,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2、技法點擊:(板書步驟)

多媒體演示製作風箏的步驟:

A、 將竹條或木條扎綁成十字形

B、 用兩根竹條或木條做斜杆,用薄紙或薄布蒙在骨架上

C、 用一根線拴在橫杆和豎杆的交叉點上,另一根拴在下端

D、 美化的風箏(可以小組隨意點綴,裝飾)

(四)、創作體驗,知識深化環節。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欣賞體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材料,進行創作活動。時間安排雖然很短,但作用只是讓學生在欣賞後再進行繪畫創作的親身體驗,讓課堂不僅僅結束在40分鐘內,而是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學生今後的每一次美術學習中去。

五、説教學理念

本節課是基於美術新課程標準而設計的。所貫徹的基本理念是:從講授中明確知識,在欣賞中開啟智慧,於評述中形成素養。即讓學生在老師的講授中學到風能基本理論,在欣賞作品時在創作中親自感受風的魅力。這個教學理念通過讓學生全面參與學習,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制作風箏,創作風箏當中去。從開始畫到創作作品,進而表達了學習方式產生了轉變,在知識的掌握上也自然產生了深化。

以上是我對《風的魅力》一課的理解和把握,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和指正。

第2篇:《風的魅力》説課稿

這篇《風的魅力》説課稿範文很有代表性,送給你。

《語言的魅力》説課稿

市二小四年級語文:彭衞芳

一、教材分析

《語言的魅力》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它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在繁華的巴黎大街上,一位衣衫襤褸的盲老人在行乞,開始人們無動於衷,後來,法國大詩人讓?彼浩勒在老人的乞討木牌上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六個字後,人們便紛紛解囊相助。這個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巨大力量——它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指出愛的紐帶。教學這篇課文不但可以讓學生產生同情別人幫助別人的善良品質,更能在生動的故事敍述中初識語話的力量,對學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言語實踐能力都能起到有效地促進。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故事本身的內容也迭蕩起伏,趣味性強,所以學生能比較快地把握課文內容,但教學不能滿足於學生對文本表層意義的理解,還要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在理解文中“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時產生魅力的原因是有難度的。因此,我為本課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並正確、規範地書寫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衣衫襤褸、無動於衷、陶醉”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助學生了解讓、彼浩勒用語言幫助盲老人的故事,學習詩人同情幫助殘疾人的善良品質。

3、通過對比、聯想等方法,感受“春天到了,可是……”這句話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動人心的原因。 而第三個教學目標也是本文的重點,本課的難點是:感悟語言的魅力所在。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還準備了四張校園真實照片、多媒體課件、硬紙卡片等。

二、教法、學法 :

文章用一個小故事將課文主旨直接指向了------語言的魅力,課題也表現了這點,也就是説教學要緊緊圍繞“語言的魅力”來進行。對此我抓住可以統領全文的“語言的魅力”一詞,並設置了三個具有梯度性的問題:文中最有魅力的語言是指哪一句?它的魅力表現在哪裏?為什麼能產生魅力?這是我處理教材的整體思路,對此,我將採用變序教學法、關鍵詞品析法、比較分析法、以讀促思法、想象感悟法等教學方法。 在學法上,我主要通過學生自讀自悟為主,展開合理想象,並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語言的魅力。

三、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

以“媽媽不在家,外婆外公來我家”為情境,引導學生談談如何當好一個熱情的小主人。用這樣輕鬆有趣的談話導入新課, 既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了情感體驗,又使學生初步體會到了語言妙處。這個環節看似輕描淡寫, 不着痕跡, 實際上為學生對本文中的“語言的魅力”產生更多的認同。

(二)初讀課文,大膽取捨,直奔主題 。 在學生初讀了課文的情況下,我拋出了第一個問題。探究問題一:直奔文章中的關鍵句子, 抓住文章的重點: 你認為課文中哪句話最有“魅力”?本節課的教學是打亂了從段到篇的程序教學,也摒棄了繁瑣的分析講解,而是抓住文章的核心問題,把“春天到了,可是……”這句話直接提上來,放到中心位置,有利於突出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而用“你認為的方式”提問,是給學生自主閲讀和表達的機會,是一個個性化閲讀的過程,有利於點燃學生的閲讀熱情。文章內容本身所具有的明確的指向,還是比較容易形成一致認識:春天到了,可是……是文中最有魅力的語言。

(三)精讀感悟,把握魅力的表現。

在學生找到了“春天到了,可是……”這句話後,我又拋出了第二個問題。探究問題二:既然大家都一致認為最有魅力是:“春天到了,可是……”這句話,它具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行人由原來的無動於衷的態度 ,轉變成紛紛解囊相助呢?比起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難度加大,但還較好把握,但要從整體上,從老人前後乞討時的神態、語言及乞討的結果的對比中把握。學生能説到一些,但缺乏概括性,此時我就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採納集體的智慧,來補足學生閲讀的不足,使學生的閲讀更全面,更具概括性的認識。 並在此基礎上,有情感地朗讀描寫老人家的語句,要讀出前面的悲傷,讀出後面的喜悦。

(四)以讀促情,理解魅力的原因 。

學生已經對故事的內容有了大致瞭解,在此基礎上,我又拋出了第三個問題。探究問題三:這簡簡單單的、好像還沒説完的一句話,為什麼會產生如此非凡的魅力呢?學生直接理解這個問題存在着很大的難度,思路受堵,容易出現課堂上的冷場。這時候要創設情境,找到一個解發點,引發學生的聯想,學生就容易入情入境了。

這時我用課件展示一組春天鶯歌燕舞的畫面,然後我將面對這一幅幅精美的春景圖,在柔美的輕音樂中深情演説,並以課文中“是的,春天是多麼美好啊,那藍天白雲,綠樹紅花,那教堂尖頂的鶯飛燕舞,那塞納河畔嬉戲的孩子,怎麼不叫人陶醉呢?”我用課文中的句子做演説是為了更好地貼近文本,而不至於遊離,也是為給學生提供更熟悉和親切的語言材料。學生再讀這段話,體驗春天的美好。還可以讓學生説説你在春天裏都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幹了些什麼?我的這一活動主要是為激起學生面對春天時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被調動起來的情緒越來越高。當學生感受了春天的美之後,我將畫面切換成:一片漆黑,盲老人靜坐一旁,並配以哀傷的曲子,在這強烈的對比畫面中,在這滴血帶淚的音樂中,學生的情感跌落到了谷底,當然也就越容易產生共鳴。 “可是”是轉折,更是一種情感上的斷裂,後面的省略號欲言又止,又給人以無限的想象。我便順勢讓學生想象可是背後的內容。

之後,用大屏幕將三句擴展的句子展示出來,我在這裏採用了接讀的方式讓學生讀這三個句子。寫了春天美景的部分老師讀,可是後面的學生讀:春天到了,我們看到了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可是(盲老人什麼也看不到!);春天到了,我們聽到了小鳥婉轉動聽的聲音,可是(盲老人什麼也聽不到!);春天到了,我們可以走出户外,玩耍嬉戲,可是(盲老人什麼也不能幹!)。從而體會出老人的辛酸和悲哀。最後教師以小結得形式概括出這句話的魅力所在:同學們,詩人添上“春天到了”,並且用“可是”作轉折,把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和最悲慘的現實聯繫在一起,使人們陶醉於春天美景的同時,不禁想到了盲老人的不幸。它富有詩意,它帶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它喚醒了人們心靈中最善良、最美好的一面,那就是對殘疾人的同情心。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教師的話概括性更強,有利於組織和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

在這一環節我以圖畫的形式展現文本,加上音樂的渲染,不僅引導學生感受了 “春天到了,可是……”這一句話的巨大作用,而且感悟了其打動人心的原因。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五)深度拓展, 走出文本。

在課的結尾處, 我設計了“為校園設計最具魅力的警示語”環節。在這裏,我先出示四張校園真實照片:被踐踏的草坪、校道上遺棄的花朵、亂塗亂畫的課桌、教室一角亂丟的垃圾。然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給其中的一張照片寫一句最能打動人心的警示語,並最終寫在老師準備好的硬卡紙上,上台展示。這是一個展現學生創新思維的個性化使教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真正體現出語文課程是開放性、綜合性、活動性的課程, 凸顯了語文課程標準的“增強語文學科向外輻射的張力”這一重要理念。

四、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我根據課文內容,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深刻的印象,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語言的魅力

行人 有魅力的語言 老人

心連心

Tags: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