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心得做法分享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W

明確目標 激活課堂 提高實效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心得做法分享

2018--2019學年,我擔任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任務,經過師生的努力,成績獨佔鰲頭。回顧一年的教學,酸甜苦辣全都嘗過,但我堅信了一個道理“只要平時訓練落實到位,就不怕它東西南北中”。以下是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分享,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吃透課標教材,以目標引領教學

要上好課,首先要學習課標,研究教材,明確每一節課的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以目標引領教學活動,採取靈活的教法落實目標。例如在講述《話説地球》這一課時,通過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地球的形狀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陸分佈,引導學生收集地球地貌的有關信息,與同學交流,感受地球的美麗。教學難點是:感受人類對地球的認識與探索的艱辛與執着。在突破教學重難點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尤其是在地球的地貌上的全面觀察,學生對地球的認知很零散,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層層遞進和整體的把握,從而讓學生真正瞭解地球的形狀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陸分佈,感受人類對地球的認識和探索的艱辛和執著。依據《課程標準》,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依據他們的認知特點,整合教學資源,用觀看視頻和圖片、調查與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地球是球體,瞭解主要的地形和海陸分佈讓學生感知地球兩級的嚴寒、乾燥、風暴、生物等自然情況,為了解人類對兩級的探索做好鋪墊。並從中感受人類對地球的兩級的認識與探索的艱辛與執著

結合實際激活課堂

在新課程改革中,綜合性、實踐性是新材料的重要特點,豐富多彩的案例是國小品德與社會課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何運用好這些案例,使課堂生動起來,潛移默化的教育學生至關重要。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與己有關,而不是遙不可及。通過這些身邊看得見、摸得着的典例,使學生感到榜樣就在身邊,而不是高不可攀、無法趕超的,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親身實踐,就能達到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生活的目的。如在講《呵護我們的生命》時,用班級同學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事例,使同學們感受到生活處處需要幫助,需要相互關心。引用案例要客觀真實,應講明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這樣才能讓學生信服,讓他們真正接受。反之,胡編亂造,無中生有,則會使學生對有些觀點道理產生懷疑,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在講《我們是集體的主人》這一課時,讓學生交流了大家非常關注的衞生管理方面的一些事例,讓學生找出身邊的榜樣學習,也找出一些不文明的現象讓大家結合自身討論如何改正。學生們積極性很高,在活動中認識到講衞生的重要性。通過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學有所用,增強了學生的針對性和主動性。

 三、注重問題探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品德與生活》教學中提問,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提出問題。注意提出的問題能否引起學生對結論的迫切追求的願望,將學生置於一種主動參與的位置。也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和身邊的現象中提取問題素材。如在教學《傷心的地球母親》一課,可以先讓學生去觀察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工廠裏的垃圾都是怎樣處理的?工廠裏的污水都流到哪裏去了?然後學生分組探究問題,引入地球的傷心事,再引導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找出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議。通過問題探究法,讓學生知道問題的來源就在身邊,增加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培養團隊精神,強化評價機制

“團結就是力量”, “眾人拾柴火焰高”, 自高效課堂實施以來, 我一直比較注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同時強化評價機制,使組員共榮辱、共進退。比如:以小組為單位,把一節課學生的表現分四塊,課前收集、課堂表現、作業速度、作業質量,每一課上完後對組內學生的四塊進行小組評價,若四塊都完成得四顆智慧星。 就拿作業來説吧:原先我佈置的作業,拖拖拉拉一星期交不上來,也不知道是誰沒有交,現在我向每組要作業,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上交的小組不得智慧星,每學期末得智慧星最多的組為第一名,全班8個組,前四名學期末加分,後四名學期末減分,根據名次不同加減分不等,學期末的期末考試成績我給學生宣讀的是:考試分加減平時分。表現好的小組得分可超過滿分,每次開家長會部分家長也反映這個方法不錯。

教學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後我將繼續學習課標,研究教材,改進教法,提高教學實效,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