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共7篇)

欄目: 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94W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共含7篇,由本站的會員“dashuwang”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共7篇)

第1篇: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猜你正在找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教材分析:

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是國小高年段學習的教材,本冊教材在體現《品德與社會》中、高年級教材內容和特點的基礎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學習內容更加深刻,學習視野更加開闊。

(二)教材內容的綜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導學生綜合學習。

(三)強調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主線來統領歷史和地理內容的學習。

(四)重視史地內容的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繫。

(五)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法。

教材選擇認識社會的幾對基本概念,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出發,選擇有關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係等方面的主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內容方面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強調從學生日常生活常見的現象,以及學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學習主題。穿梭出“體驗式”“研討式”“探究式”的學習特點,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空間。強調從兒童的視角出發,運用兒童的語言,採取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充分發揮圖畫、照片等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和啟發性。

教學目標: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能夠初步識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學習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

3、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瞭解一些基本的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

教學策略:

因為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説教,而是採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採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 教學中,要藉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

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

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反饋信息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並添加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 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裏所説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遊離於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傳統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展的“我”與現實的“我”)的關係,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範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為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教學進度

一到三單元每個小節一個課時,四五單元每個小節兩個課時。

第2篇: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範文。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科書包括4個單元,14個活動主題和一個研究課題,主要綜合了《課程規範》中“我在生長”、“我與學校”、“我的家鄉”、“我是中國人”、“走近世界”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保守模式,注重促進同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比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法來構建教材體系,本冊教材主要出現以下特點:教育性、綜合性、參與性、直觀性。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教師工作的社會意義,小同學在學校工作中的責任與義務,我國的自然概況,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我國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以和科學技術與人們的生活、社會發展的關係進行探究。

2、使同學感受學習生活的快樂,熱愛學習,尊重老師的勞動,增強作為學校小主人的責任感。

3、加深對祖國曆史文化、自然環境的瞭解,體驗熱愛國土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

4、培養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自覺抵制各種迷信活動。

5、引導同學採用實際調查、動手操作、查閲資料、分析比較、討論交流等多種探究方式,培養同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教學戰略。

1、對話教學戰略。

2、活動化教學戰略。

3、體驗性教學戰略。

四、課時佈置。

第一單元5課時

第二單元8課時

第三單元12課時

第四單元9課時

研究課題3課時

預計37課時

第3篇: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一,學情分析:

本班本學期共有學生6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3人.學生思維活躍,集體觀念強,活動積極性非常高,有愛心,敢於表現自我,個性好強,但不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不善於反省自己,愛模仿電視明星,常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出現錯誤.

二,指導思想:

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及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依據兒童特定發展階段的認識方式及特徵,採用與相適應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創設具體途徑,使他們從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掌握學習策略.《品德與社會》教科書採用的是"主題構建"方式.採取的是講故事的形式,通過講故事完成《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要求.

三,教材的主要特徵:

1.圍繞兒童生活,符合兒童情趣. 2.注重已有經驗,貼近現實生活 .3.強調體驗參與,引導學習活動 4.體現綜合主題,規格合理適度. 5.單元組織教材,突出學生主體

四,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生命中的"愛"——家人的愛,社會的愛,認識人類社會對生命的尊重,體會自己生命的可貴,學會積極的心態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引導學生在體驗,觀察中體會規則的重要性,知道各種規則既制約着我們的行動,又保障了我們的權益.

瞭解國家所蒙受的恥辱,激發青少年的憂患意識,激勵他們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為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而不懈努力.

通過生動的事例,幫助學生懂得科學技術是"雙刃劍",樹立科學的道德觀,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讓學生體會世界經濟的發展與聯繫極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意識到開放的世界充滿機遇和挑戰.

五,教學措施:

必須注重與學生和社會的聯繫

1.教材的編寫不可能是針對所有學校學生,以所有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礎的.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強調"必須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強調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須與學生和社會聯繫起來.所以教材僅僅是教學的"範例".

2.教材的呈現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課本那樣提供了教學的大致過程.《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社會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與社會》教材的必須開放.開放性的課本內容勢必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補充,使教學加強與學生和社會的聯繫.

必須注重學生的實踐

實踐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規律.人的德行必須在自然的活動中形成,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個規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説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靈的,是不能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學生的自我反省,讓導行落到實處.

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1,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堅持用鋼筆寫字並養成習慣.

2,培養濃厚的朗讀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的習慣.

3,能有選擇的閲讀課外書籍,培養課外閲讀的興趣,養成讀書做筆記和隨時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4,培養專心聽別人講話的習慣;能夠當眾説話,聲音響亮,態度大方,語句簡潔完整.

5,培養課前預習課文,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做好筆記的習慣.

6,培養課後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整潔的習慣.

7,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

七,潛能生輔導:

1,對毛俊傑等喜歡打鬧的學生,引導其明白生命的可貴,珍愛生命.

2,引導計智慧等不愛科學的女生,樹立科學的道德觀.

3,用"校園裏的紅綠燈"教育常犯紀律的張浩然等,使其明白"規則"的重要性.

八,教學業務研修:

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認真聽課與評課;投身課題研究,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輔導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活動.

九,教學活動安排:

第一單元:愛美麗的生命 3課 10~14課時

第二單元:規矩與方圓 3課 7~9課時

第三單元:不能忘記的歷史 4課 8~12課時

第四單元:科技創造新生活 4課 7~9課時

第五單元:商品帶你看世界 4課 9~12課時

總計: 41-- 56課時

第4篇: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希望這篇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範文能對你的學習與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材分析

1、教育性

品德與社會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

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

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

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走進家庭深處,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

2、引導兒童進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國公民教育的範式。

3、呈現歷史的“人化”,引導兒童走進歷史。

4、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5、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四、教材重點難點重點:

“走出深重的歷史災難”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學期在本課程中出現與原有歷史教材設計有很大的區別,注重呈現歷史細節,讓歷史人站在兒童面前,與兒童對話,本主題旨在引領兒童從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走近歷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歷史文化的足跡,引起他們與之交往的願望和衝動,表現出對祖國地理、歷史發展狀況的尊重、關注,並引以為光榮和驕傲。

五、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 進一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儘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六、課時安排

每週兩課,其間也可安排一些勞動、參觀、調查等實踐活動。

七、本冊教學時間安排

1、第一單元 9 教時

2、第二單元 9 教時

3、第三單元 12 教時

4、第四單元 10教時

第5篇: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範文精選系列,如果你喜歡可以下載全文。

一、教材分析;

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與三、四年級教材結構體系基本一致,都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按照兒童個人、兒童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家鄉(社區)生活,以及兒童與祖國、兒童與世界生活等生活領域的不斷擴大為主線,設計教材的體系結構。

全書共有五個單元,分別是《讓心靈比天空更博大》《我們都有發言權》《鄉村新發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是炎黃子孫》共有21個活動主題(二級標題),34個活動內容(三級標題)。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大多數比較沉靜,雖然都比較聰明,且沒有多少後進生,對一些知識掌握的也比較好,但是過於安靜,安靜到幾乎懶惰的程度——提出問題思考時,沒幾個舉手的;讓他們自由讀書學習時只是默默地看,既不出聲也不舉手,課堂氣氛過於沉悶,老師無法知道他們學習的結果如何。經過極力鼓動能夠舉手回答問題的不超過四人。也許這是班風問題,他們只有在佈置部分寫的任務時才樂意完成,自我表現意識過於淡薄。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是我努力的目標。

三、教學目標:

1、用心發現每個人的優點,學會讚揚別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知道尊重他人,學會理解寬容和幫助他人。

2、知道“人人享有發言權”,具有主人翁的精神,積極參與班級、學校、社會的管理和活動,做個優秀的小公民。

3、瞭解鄉村的新變化,學習他們的致富經,貼近並關心農民的生活。

4、領略祖國的美好山河,瞭解民風民俗,熱愛祖國。

5、瞭解中國的祖先,瞭解歷史,建立歷史名人檔案。

四、教學重難點

1、重視學生的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表達機會,激勵學生參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表達實踐,獲得成功的愉悦。

2、時刻關注潛能生,從行為舉止上多提醒。

3、嘗試通過“角色轉換”使潛能生產生向上的願望,以獲得“角色期望”的效果。

4、在教學工作中,時時刻刻關注潛能生,給潛能生的進步予以及時的鼓勵;

5、賞識潛能生的閃光點,必要時甚至是放大閃光點,讓他們找回自信,逐漸進步。

五、教學措施

1.精心設計和組教學活動,上好每一節常規課,提高課堂效率;

2.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利用媒體收集信息

3.及時檢查學生在家的自學情況。

4、在與學生共同開展的學習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去關注生活,發現、探究並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基本的是非標準基礎上,允許他們在多元價值中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的、發展的、鼓勵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悦。

5、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和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6、低姿態,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不用既定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和學生交朋友,勇於承認自己的缺失。

7、關注生活,開闊視野,勤於學習,不斷吸收時代的信息,與時俱進,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和創新。

8、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自身的特點、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對教科書內容和順序進行調整,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

9、注重學生和社會的聯繫,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六、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讓心靈比天空更博大4課7~8課時

第二單元:我們都有發言權4課7~9課時

第三單元:鄉村新發現6課11~12課時

第四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3課6~8課時

第五單元:我們是炎黃子孫4課7~8課時

第6篇: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一、教材特點: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品德與社會課擔負着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照片、示意圖、地圖和表格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照片,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二、教學策略

因為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説教,而是採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採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教學中,要藉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反饋信息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並添加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裏所説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遊離於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傳統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展的“我”與現實的“我”)的關係,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範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為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三、教學進度表

(略)

第7篇: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有時候找一篇範文真的好難,本站可為你提供一站式文章服務,比如這篇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範文。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科書包括4個單元,14個活動主題和一個研究課題,主要綜合了《課程標準》中“我在成長”、“我與學校”、“我的家鄉”、“我是中國人”、“走近世界”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比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法來構建教材體系,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教育性、綜合性、參與性、直觀性。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教師工作的社會意義,國小生在學校工作中的責任與義務,我國的自然概況,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我國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以及科學技術與人們的生活、社會發展的關係進行探究。

2、使學生感受學習生活的快樂,熱愛學習,尊重老師的勞動,增強作為學校小主人的責任感。

3、加深對祖國曆史文化、自然環境的瞭解,體驗熱愛國土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

4、培養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自覺抵制各種迷信活動。

5、引導學生採用實際調查、動手操作、查閲資料、分析比較、討論交流等多種探究方式,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

2、活動化教學策略。

3、體驗性教學策略。

四、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5課時

第二單元8課時

第三單元12課時

第四單元9課時

研究課題3課時

預計37課時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7篇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