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羚羊木雕精品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8.4K

羚羊木雕精品教學設計(多篇)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篇一

一、教材和教學目標。

《羚羊木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該套教材以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為編排宗旨。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形式和方法。而在編排順序上充分體現課程標準以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關注師生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和共同發展。為此,教者確立本文的教學目標為:通過合作討論引導學生正確的理性的處理好家庭、親情及友情的關係;探究課文以細節和心理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特點。

二、教學設想。

承擔新課程實驗教學的任務之後,我和大多數教師一樣,認真學習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我發現,新課改中的“課程標準”代替了此前一直沿用的“教學大綱”。而在課程目標的陳述上,都包括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這就是説,“課程標準”代替“教學大綱”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簡單詞語的置換,而在內容上着眼於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其實,在過去的“教學大綱”中,“知識與技能”一直就是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可以説,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為課程目標正是新課程標準的突出特點。但是,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是不能通過講授來實現的。對於習慣於原來框架下按部就班工作的教師來説,改變教育教學方式就成為新課程背境下最為切近的選擇。為此,涼州區教師進修學校的顧振平老師指出,教師的教學活動動是否體現了新課改教學理念,有三個明顯的標誌:(1)是否在教學活動中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形式;(2)教師的角色是否發生了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變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教學的研究者。顧振平老師甚至用了一個較苛酷的硬指標,即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活動若超過了30%,那麼這堂課就是失敗的。(3)是否將課程資源拓展到了課外乃至更為廣闊的生活之中,及有意識地是課程從單一的文本資源擴大至生活資源。似乎是為了註解顧老師的主張,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的目錄前面有一段題為《寫在前面》的不到500字的教材説明,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語文學習就是一個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裏的愉快的旅行過程。在這個愉快的精神的探險過程中,人生、社會、自然都將使我們體味到精神的美味。(二)為了用好新課本需要進行一次革命,那就是形成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的新方式。並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內涵作了詳盡的詮釋。所以,基於以上的學習體會,我在開始教學第二單元的課文時,就開始償試在語文學習中成立以互動合作學習小組為標誌的合作探究式教學形式。本文擬用兩教時完成。第一教時師生初識課文,解快生字詞,互動合作小組質疑課文內容。第二教時針對各組提出的課文內容質疑方面的一些問題,確定合作探究的主題;並對課文的藝術特色及其它因素作一些探究性的討論。

三、教學活動過程。

我在合作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嘗試當中,逐漸形成了語文學習合作探究活動的四個模式化環節:(一)課文內容探究。(二)藝術特色感悟。(三)課文細節質疑。(四)課後拓展。需要説明的是,這樣一個模式環節的形成,是基於我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活動的實踐過程和在這樣的實踐過程裏的一些科學的思考。我認為,這樣的活動環節符合學生學習和感語文的邏輯順序,比如從“課文內容探究”到“藝術特色感悟”的過程就適合學生在學習當中思維活動所經歷的“感性體認能力”到“深層領悟能力”的過渡與發展。而“課文細節致疑”是為了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因為一篇課文學完了,對於一般的大多數學生而言就再也沒有什麼問題了,但對於一些探究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説,則還有意猶未盡、含義未伸的感覺。所以,這個環節的設置和實踐,正是注重差異、面向全體的過程。往往在這樣的過程裏,一些思想的火花和創造的因素也因之而萌生了。“課外拓展”則是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從課堂走向更為廣闊的生活實際。其實也就是拓展課程資源的一個環節。本學期,要求和家長合作完成的活動統共有兩次,一次是要求家長合作,先讓孩子替自己洗一次腳,而後讓孩子寫成作文《給媽媽洗腳》或《給爸爸洗腳》,再一次就是今天,要求家長予以合作,先給孩子談談在自己的眼裏,孩子是怎樣的?而後再讓孩子談談,在孩子的眼裏,自己是怎樣的,然後再發表自己的客觀的看法,而後讓同學們寫兩篇隨筆。(一)家長眼中的我。(二)我眼中的家長。可以説,正是在這樣的過程裏,學生的情感、人文精神和思想素質的形成和單純音的課堂相比較,其間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新課改三維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實現也就真正落到了實處。

四、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活動。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活動開展的標誌是組建合作學習小組。首先,我先將座位相鄰的七至八個不等的同學組建成合作學習小組。從一開始我就告訴同學們,合作學習小組不是純粹的交友小組和娛樂小組,而是協同共事協同研究的團體。二是我訂立了合作學習小組的合作規則。在合作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都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學生都要被指定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領導者、激勵者、檢查者、讀題者,協調者,記錄者,操作者等。為了做到全面發展,這些角色還要定期輪換。並從聽取發言、説明理由、求助別人、説服旁人等細節方面也作了相應的規定。三是訂立激勵性評價制度。我訂立了“七年級語文活動課小組計分表”,表上既有各小組同學的得分情況,又有小組累計得分。我規定,我班同學語文課的成績評定包括合作學習活動表現得分和考試成績相結合,其中,前者佔總成績的一半。每一個評定出一個活動先進小組,這個先進活動小組將和教師共同完成一項研究活動。比如在網上搜索和瀏覽學生作文網頁、探尋對聯的民俗因素等。四是讓學生分別記錄評價結果。學生在合作學習乃至所有的語文活動中都要牽涉到評價標準和評價結果記錄的問題,如果教師的經力都放在這方面,對老師來説也是一個負擔,那麼對於組織學生合作探究方面的經力就有所沖淡。所中國教育報報道,我國首屆實驗區青島在學生評價方面推出了為每一個學生定期甚至每天都記錄一次的一個名為“學生成長記錄袋”的過程評價方法。由於記錄內容多,就有部分老師感到了工作量的沉重,這樣的問題現在報上正在討論。我的作法是讓學生自已記。也不是固定的一個和兩個學生來記錄,而是輪流記錄。最先是《教室日誌》給了啟發,我在班裏準備了一個《語文學習日誌本》用來記錄當天的語文作業,記錄當天課前三分鐘説話活動同學的成績。八個合作學習小組輪流負責當天的語文學習的主持活動,而當天具體負責的又是當天在那個組裏充當組織者和激勵者色色的那兩個同學。他們的一天的任務就是為課前三分鐘説話活動的同學評分;主持早晨十分鐘的課文齊讀活動;負責記錄當天學生的活動得分和小組累計得分。這樣一來,一學期過去了,每個同學都能有資格和機會成為活動成績的評定者和記錄者。減輕了老師的工作量,不致分散和沖淡老師組織合作研究的精力和注意力。而學生則樂此不疲,在這樣的活動中他們自己的評價尺度,價值標準,情感能力,責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都得到培養,適合新課改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造,自己去評價,自己去教育,自己去成功的先進理念。

五、教師角色的變化和教師的作用。

教師的角色是否發生了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變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教學的研究者。有三個依據:一是淡化教師的權威,尊重學生的選擇。這篇課文就是學生自己選擇。二是師生合作過程中注重人文關懷。三是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教師的權威淡化了,而教師的作用卻需強化。在合作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起到了下列四個作用:(一)明確合作學習的目標和任務;(二)為合作學習和課堂活動建立規則;(三)藝術地評價學生,給學生展示成果的機會;(四)喚起學生的自我意識,創造性的開發課資源。

六、存在的問題(略)。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積累“逮、攥、怦怦、寒顫、形影不離”等詞語;

2.體會並評價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學會與父母溝通;

4.教育學生學習“我”與萬芳珍惜友情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

1.朗讀表演;

2.體會與評價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學會與父母溝通;

2.學習珍惜友情的可貴品質。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及其步驟:

(一)組織教學:鼓勵學生,調動情緒。

(二)激趣導入:巧用唱歌,創設情境。

借用歌曲《朋友》(周華健)創設情境:這首歌表達了朋友間無比珍貴的友情。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我問大家,你們送過什麼禮物給朋友嗎?請説説。

今天,我也想送一份珍貴的禮物給在座的每一份朋友,那就是——羚羊木雕。(噓,在哪兒呢?)對了,這不是一件具體的事物,而是當代作家張之路的一篇文章《羚羊木雕》,為什麼我要把它當作一件珍貴的禮物送給大家呢?因為它裏面包含着一種特珍貴的感情,這是什麼呢?現在就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張之路的《羚羊木雕》,好嗎?

(三)我來自查:檢查預習情況。

1.字詞教學

①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犄角( ) 怦怦( ) 寒顫( ) 樹杈( )

攥着( ) 臉頰( ) 反悔( ) 無可挽回( )

②根據詞義寫出詞語

像身體和影子一樣不可分離,形容關係密切。( )

不跟別人商量,按自己的見解決定。( )

對以前答應的事後悔或不承認。( )

2.整體感知,思考作答。

①文中的這隻羚羊是怎樣的一件東西?

(明確:爸爸從非洲帶回來 的,黑色硬木雕成的,貴重的)

②文中主要涉及到了哪些人?

(明確:爸爸、媽媽、我、萬芳)

③圍繞“羚羊木雕”,這些人之間各發生了什麼事?

(明確:略)

④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爸媽、我、萬芳分別是怎樣的人?

爸媽:重財輕義;“我”:珍惜友情;萬芳:仗義明理。

(四)我來表演:分角色朗讀表演,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1.準備活動

①四人一組,一個人做聽眾,三個人分角色朗讀(爸、媽、我);

②注意每人的神態語氣心理性格(應怎樣説,為什麼這樣説);

③注意人物出場先後順序,該怎樣安排?

④要用上什麼道具,請準備簡易道具。

2.實踐活動:我來表演,你來評。

①注意人物的個性;

②注意人物的神態語言(重音語速語氣);

③評出誰是“最佳演員”。

(五)我來研討:分組,逐一討論作答,要求同學們暢所欲言。

這究竟怪誰呢?我們來看看直接與羚羊木雕有關的人:

①爸媽有錯嗎?

②“我”呢?

③萬芳就沒錯嗎?

(六)我來體驗:希望同學們都能踴躍地各抒己見。

1.我會這樣處理:

①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更合適呢?會去要回來嗎?為什麼?

②你遇到過類似的煩心事嗎?請説説。

2.我會這樣分析: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發生矛盾的雙方往往各有各的理由,又不能洞悉自己的不足,你能幫文中的“我”及父母分析分析各自的理由和不足嗎?

(七)我來小結。

1.剛才我們認真分析了課文,知道了文中人物是如何處理這件事,也闡述了我們自己怎樣處理這樣的事。現在回過頭來看看作者是怎樣的態度傾向?傾向於誰不對呢?這樣寫的目的意義是什麼?

(明確:傾向於父母不對;讚美了小朋友們真誠無私的友愛,含蓄地批評了父母重財輕義的行為,告誡父母親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們純真的感情。總之,一句話,作者是在呼喚真誠,呼喚友情!)

2.你從文中學到了什麼?請説説。

(八)我來創作:課外作業。

續寫片斷:文中結尾寫到“我”已經把羚羊木雕要回來了,此時父母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描寫,請同學們寫一個二三百字的片斷文字。

(九)送歌一曲:《永遠是朋友》。

送話一句:童心結朋友,人間見真情——讓我們成為永遠的朋友

《羚羊木雕》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開放的、生動的、以學生為主的、令人回味的語文課。

整個課堂非常活躍,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認為這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分不開的。

新課改標準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就是要求給予學生更廣闊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很好的把握全文,不僅僅是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思想,更主要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改變以往教師“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自主探究時,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給學生提供所需的資料及提示相關信息,起着活動的輔助者和組織者的作用。自主學習是基礎,如果沒有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是無法做到的。所以,我在教學中盡力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做到樂學、愛學、會學。合作探究也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通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引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在合作中學習,發掘學生潛能,學生從中不僅能夠發現一個個美麗奇妙的世界,還能發現一個個世界中所藴藏的真諦。

教師更要尊重學生,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要給學生表達的權利、選擇學習方式及學習夥伴的權利。比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我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肯定,沒有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沒有死死的固定一個答案;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都是讓他們自由組合。

另外,教學時藉助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高度注意。在分角色朗讀時,讓學生演一演,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那種場面真是精彩極了,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角色的思想,還能生動形象的表演出來,課堂上不僅師生對話,學生對話,還和文本作者對話。這樣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把學語文,變成了一件帶有樂趣的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當然,我這堂課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品一品”這個環節應多花些時間讓學生去體會,更好的理解人物。

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構想

家庭和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們的現實社會生活中,親朋之間,同行之間,同學之間互贈東西,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具有特別的意義,但如果就此演化成一段終生痛苦的經歷,一個難以癒合的傷疤,一條很難填平的鴻溝,豈不悲哉?兒童文學小説《羚羊木雕》所展示的正是這一生活的側面。捧讀全文,作者的情感觀非常鮮明:雖然孩子們的年幼,但不能傷害他們的心靈;作品的價值觀含蓄地告訴我們:尊重,是處理好人稱關係的法寶。

小説語言樸實、符合人物身份;情節集中,波瀾起伏;插敍巧妙,結構緊湊;視角新穎,讀來真切;感人渲染與烘托手法的運用,有力地突現了故事的矛盾及人物的心理。小説的這些寫作上的亮點是學生閲讀和寫作的範本。因此,在教學中單純地把《羚羊木雕》作為記敍文來教,顯然是不夠的,還應當按小説的特點來進行閲讀指導。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進行基礎訓練。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學會圈點勾畫、批註及編寫文段序號的閲讀方法。

3、指導學生學習文章常用的記敍方法和描寫方法及其作用。

4、啟發學生品味文章含蓄的語句及文中所隱含的作者情感傾向,讓學生同作品展開心靈的對話。

教學重難點:

作者的情感觀和作品的價值觀的探究。

教學思路:

板塊式教學思路,全課的教學分5個板塊。

教學課時:

兩教時

教學過程:

一 教 時

一、悟讀一篇文章

1、教者簡述,快速導入。同學們!我相信大家對家庭和學校生活並不陌生,對

發生在家裏的一些事也一定熟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小説,文章究竟寫了一件怎樣的事?它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讓我們一同走進《羚羊木雕》……(教師屏幕展示或板書課題)。

2、初步感知,概括大意。①學生邊讀邊勾畫文中的生字詞,再展開查字詞典

比賽。如生字:怦、杈、攥;詞:自作主張、形影不離、合二而一、滿不在乎、仗義、怦怦等。②提問: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用“文章講述了 的故事。”的句式説話,提示學生從多角度或由抽象到具體表述,教師屏幕展示或板書學生表達的內容,如:

a、文章講述了“我”做了一件多麼不光彩的故事。

b、文章講述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

c、文章講述了為一件工藝品而鬧得一家人很不愉快的故事。

d、文章講述了由一件羚羊木雕送了人而被迫要回的故事。

e、文章講述了“我”把父母送給自己的羚羊木雕送給了好朋友萬芳,父母要我去把它要回來的故事。

………………

3、深入情節,總理思路。①學生逐段速讀,編寫文段序號並標出文中回憶

開始和結束的句子。②提問:回憶部分從敍述方式的角度看屬哪種順序?(點撥:插敍,即在敍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敍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中心事件有關的情況)插敍這一內容有何作用?(交待故事的來朧去脈或“我”送東西給萬芳的原因等)。③教師在上述提問的基礎上相機簡介小説的有關知識(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情節過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並提問:全文按情節可分幾部分?各部分寫了什麼內容?學生前後討論,自由發言,教師屏幕展示或板書(1—16段故事的開端,寫媽爸追查木雕的下落,17—25段故事的發展,插敍“我”同萬芳的友誼,26—28段故事的高潮,寫“我”被迫要回木雕)。

二、説讀一些對話

1、提問:小説人物鮮明生動,那麼文中寫了哪些人物?(6人)學生尋讀課文,

用浪線劃出人物的語言描寫句。2、提問:從這些對話的語句中,你認為這些人物有何特點?學生感知人物,並用“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媽媽、萬芳、“我”是 的人”的句式説話,提示學生儘量用文中的詞語或短句多角度表達,掌聲鼓勵,教師據此順勢點撥,屏幕展開或板書。

如:a、媽媽是一個嚴厲的人。(或重財輕義)

b、爸爸是一個冷酷的人。(或嚴肅、冷漠、重財輕義)

c、萬芳媽是一個比較潑辣的人。(或性格粗暴)

d、奶奶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或深明情理、心地善良)

e、萬芳是一個寬容大度的人。(或仗義、純真)

f、“我”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或重友情、純潔)

三、品讀一批詞句

1、提問:文中有哪些疊詞?有何表達作用?同學們用圈點標示,找一找,聯繫語境説一説。讓學生用“表現了 。”的句式説話,學生各自擬寫答案,舉手發言,掌聲鼓勵,教師乘機提示,屏幕展示或板書,如:

怦怦:表現了我心情緊張。

緊緊:表現了媽媽一定要把事情弄清的神態。

靜靜:表現了爸爸的嚴肅與冷漠。

愉愉:表現了“我”的害怕與無奈。

嘿嘿:表現了萬芳的爽直。

慢慢:表現了我心情沉重。

呆呆:表現了“我”心情難受,説不出話。

2、引導學生討論“理解探究”第三題(題目見教科書66面),學生舉手發言,教師乘勢點撥,屏幕展示或板書。如:

a、“抗拒”比“拒絕”的語氣更強調,表明爸爸的態度很堅決。

b、“逼”字形象地表明瞭“我”極不願意向萬芳討回“木雕”的心理活動。

c、“努力”一詞表明“無”失望之深和痛苦之深。

d、這裏用“冷冷的”月光襯托“我”痛苦的心情。

二 教時

四、演讀一遍課文

1、角色分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萬芳的媽媽各一人,敍述部

分由一人朗讀。(學生自薦,如學生多,可由師生推薦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

2、朗讀要求:①用普通話;②語氣要適合人物特點;③聲音響亮;④吐字清楚;

⑤不錯讀;⑥不漏讀;⑦停頓適當。

3、登台演讀,掌聲鼓勵。

4、演讀完畢,師生點評。

五、探讀一組問題

1、展示問題,學生默讀。問①用一盒糖去換回羚羊木雕,不也算是一種解決

矛盾的好辦法嗎?為什麼“我”卻不願意呢?問②文章結尾説:“這能全怪我嗎?”應該怪誰?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麼處理?問③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是怎麼處理的?問④你想對文中的爸爸、媽媽説點什麼呢?

2、分組討論,代表發言。針對問①讓學生用“因為我認為 。”的句式。針對問②用“應該怪 因為 。”的句式表達;針對問③用“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我是這麼處的 。”的句式,針對問④用“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説 。”的句式為開頭説幾句話。(掌聲鼓勵)

3、學生互評,教師頒獎(獎品為賀卡等)。

4、要點歸結,回扣全文(a、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了一個充滿友愛的,少年的心靈

世界,讓他們崇尚友誼,珍惜友情。b、以爸爸為代表的成人世界裏,家長們疼愛子女,卻不懂得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在他們身上存在着較嚴重的重財輕義的思想行為,以致在成人和孩子間挖下了一條深深的“代溝”。c、我們聽到了孩子們在向家庭、學校和社會發出強列的呼聲:給孩子一個廣闊自由的天地,填平兩代人之間的鴻溝!)

【全課板書呈現】

悟讀一篇文章——概括內容

説讀一些對話——感知人物

品讀一批詞句——賞析妙要

演讀一遍課文——體驗情景

探讀一組問題——凸現互動

教學後記

《羚羊木雕》是一篇老課文,人教版曾兩次改版,都沒有刪除,這次鄂教版教材又將該文選入,可見這篇小説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再從鄂教版《教參》中的“教學建議”看,要求兩教時授完,説明教學的層次已經提升。那麼如何讓學生與作品進行心靈的對話?力求體現探究、自主、合作的課標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筆者主要是從以下幾點考慮的:

1、抓學生勤於動手動腦的訓練,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能力。

2、抓學生的讀説訓練,培養學生學習語言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3、抓學生的思維發散訓練,培養學生的探究、自主、合作的能力。

4、抓文體特點進行閲讀教學指導,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以上不足,肯請同仁們提出寶貴的建議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