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羚羊木雕》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7W

第一篇:《羚羊木雕》讀後感

《羚羊木雕》讀後感(精選多篇)

這個週末,胖胖同學的老師給家長佈置了一份回家作業: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羚羊木雕》的讀後感。這是一篇國中預備班語文書上的文章。對於我來説是極少去接觸教科書上的文章的。説實話,讓我寫讀後感,心裏是有點發虛的。因為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對着文章寫讀後感了,那大概還是在自己做學生的時候吧。現在看文章僅僅只是看看而已,極少去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懶得去思考。這樣一來,也是不會思考了。所以以下的一點讀後感看來彷彿是有些牽強附會的了。

“珍貴”究竟為何物?物質、金錢?親情、友情?兩相比較,此刻在“我”父母的眼裏,大概那個價值不菲的羚羊木雕要比“我”和萬芳的友誼珍貴的多吧。父母心中“珍貴“的東西大概就是那個看得見摸得着的物質世界。然而,在我看來我和萬芳之間的友誼才是那個木雕所無法比擬的。

“我們要能多得到深摯的友誼,允許還有多多注意自己怎樣做人,不辜負好友們的知人之明。”(鄒韜奮)但是在父母的威懾下,我不得不向“友誼”發出了挑戰。向別人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那種感受是難以名狀的,“我”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然而萬芳卻把“我”還給她的小刀塞到“我”的手裏並且堅信“咱倆”還是好朋友。萬芳對於友誼的珍視給“我”好好地上了一課。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應該也是值得一提的。“我”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完全是在父母的絕對堅持下,萬不得已才做出的。整個過程中,“我”的父母似乎沒有給“我”太多的申辯的機會,而是“緊緊盯着我”,讓“我”感受到他們的“十分嚴厲”甚至是爸爸那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即使是在“我”哭着喊“不”的時候,也是沒有理由不去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

的確,父母們很多時候總是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在左右着孩子們,卻很少站在孩子們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當發生分歧時,也只是以父母的威嚴來使得孩子們不得不順從。這樣,表面看來問題解決地很順利,但事實上可能只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在孩子們的心裏留下陰影。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會越來越少,越來越不順暢。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問題的確不可小覷。

第二篇:七年級《羚羊木雕》讀後感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主要是講述了“我”被父母逼去向好朋友萬芳索要回自己送給她的一個木雕。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父母那固執的態度。“要不我和你一起去!”從這句的感歎號可以讀出媽媽的語氣是那麼堅決,那態度沒有一點可以迴旋的餘地。正是這樣的態度將“我”推入了一個兩難的局面,一邊是父母,一邊是朋友。最終,我們的小主人公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哭着,冒着大雨向萬芳家跑去。到了萬芳家,小主人公一直埋着頭,那垂下的頭顱代表了什麼呢?是害怕還是羞愧?或許二者皆有吧。

其實這種事,我身上就曾發生過,只不過,父母的態度沒有那麼堅決,而且也是為了我好。

那天,我帶着考砸的試卷回到家,爸爸一臉嚴肅的對我説:“你看你,怎麼了,連個培訓班的考試都考差,而且錯的都是老師講過的,你是不是上課沒認真聽啊!”“哪有,我有認真聽過啦,只是xxx有時候會找我而已。”“哦,原來你們上課就在那兒説話,既然你們在一起會影響上課,那你們以後就分開坐。”“啊,別這樣,我們很乖的,況且你讓我們怎麼跟他們説啊,我們三個一直都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啊。”“你要是不好説,那我就給你們老師打電話,而且你們下課還是好朋友啊。”我還想説些什麼,但看着爸爸那堅定地表情,只好説:“好吧,但我自己去和她們説。”第二天上課時,我告訴了他們,她們也沒辦法,但又不想離我太遠,畢竟有些地方我可以幫她們再講一次。於是我坐到了前面去,她們依然在後面,那節課是我上的最彆扭的一節課,因為和我座位四周的人都不熟,所以節課都沒説過話,全都在聽課,只不過因為不習慣好朋友不在身邊,所以雖然好像很認真,擔心卻總是靜不下來,想飛出去,那節課下課後,我連忙跑到朋友們的身邊,和他們一起聊天,講題,彷彿我一直都在她們身邊。

或許真的是感到太彆扭了,我在那次課的下一次,就又坐了回去,爸爸見我成績也提了上去,便也沒説什麼,其實我自己知道就是我在幫朋友們講時,也鞏固了自己的知識,成績自然就上去了,那次考試之所以會考砸,就是因為自己太粗心了。

意大利的薄伽丘曾説過:“友誼是一樣最神聖的東西,不光是值得特別推崇,而且永遠值得讚揚。”的確,跟友誼比起,木雕根本不值得一提,友誼是無價之寶,它是神聖富有魔力的,它可以使人成績變好並擁有快樂,所以友誼是美好的象徵。

第三篇:《羚羊木雕》讀後感

課改的春風綠了巴蜀大地

初2014級語文組 謝詠梅

説到課改,我校從去年暑假至今近200人次到達了北京、山東、上海、河北、江蘇省等地參加了課改培訓,回來就是轟轟烈烈地大幹一番,我有幸成了第一批出去培訓的人員,參加了北師大的培訓之後,我對課改的方向有了進一步的明確,《羚羊木雕》讀後感。多渠道地閲讀了關於課改的文章。網購了《我給課堂打0分》、《高效課堂的九大模式》、《杜郎口旋風》,有空就讀一讀,在書上我找到了“關於教書累或職業倦怠”的答案以及如何振救師生的方法,那就是要徹底地進行課改。

羅曼·羅蘭説,“痛苦這把利刃,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卻掘出了生命的水源。”變革在某些時候不僅需要割破“習慣”、“傳統”,也需要割破那顆蒼老的“心”。

在年輕人的眼中我也許年齡偏大了一些,但是對課改的信心和決心卻從來沒有減過。我很想去杜郎口等地去看一看,但是沒有機會。於是我只有向書籍學習,我知道改革首先改的是思想,其次是行動。

很早以前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就説過:“解放小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小孩子的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小孩子的嘴,使他們能説;解放區小孩子的眼睛,使他們能年;解放小孩子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中擴大眼界,各學所需,穩中有降教所知,各盡其能;解放小孩子的時間,給他們以空間來消化學習,並且學一些自己渴望的學問,幹一些自己想幹的事情。決不能把兒童的時間全部佔滿,使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

這學期的語文教學,我覺得一改過去的老師為主講為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後,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上哪有打瞌睡的學生?因為學習是發生在學生身上的,師生的關係也融洽了。我的心情十分愉快,經常沉浸在教育教學的幸福之中。

《羚羊木雕》一課,我沒有為學生講解一句內容。是按照“自學+交流”這種模式完成的。從下面文字裏可以看出課改後學生收穫的也是幸福。因為他們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一堂特別的語文課

下午第一節課後同學們都很興奮,這是因為下一節課,下一節課並不是體育,也不是特長,甚至不是信息,僅僅只是語文課。

一堂語文課有什麼特別的呢?因為這節課我們要表演課本劇——《羚羊木雕》。

上課了,同學們立刻回到座位上坐好。我們各個小導演都想第一個演,最後老師為了公平,採取了抓鬮的辦法,我的手氣可不是蓋的,一下子就抓到了第七。

開始表演了,同學們各個都拿出了看家本領,都想爭個第一,同學們的表演惹得我們哈哈大笑,連老師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還趕緊拿起相機拍照呢!看我們班的幽默之星——小趙上場,他果然不同凡響,一上場就引得我們捧腹大笑,果然不愧他那幽默之星的稱號。其他同學也不甘示弱,正可謂百花齊放。在我們組結束表演後,老師又問了我們一些問題,之後便打響了下課鈴。

就這樣,這堂特別的語文課就這樣結束了,這種講課的方式不僅可以使我們理解課文內容,更好的使我們明白了道理,而且還提高了我們的積極性,正可謂“一箭雙鵰”。 (七年級7班 羅帥)

《羚羊木雕》總結方法

這一篇文章,我們是以一種非常有趣的方法學習的,這種就是典型的“寓教於樂”,這種方法能增進我們的學習興趣。

這次,我們用演的方式來學。這種方式的好處只能用滔滔江水來説,下列我一一列出:

1.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興趣。

2.能多句讓同學們更加深刻的記住知識。

3.更加細緻瞭解任務特點。

4.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5.對文章的內容有更好的理解。

學習中要有快樂,而“寓教於樂”適中,既能讓我們感受到快樂,又能在快樂中拾取知識。 (初2014級8班 晉一文)

《羚羊木雕》給我帶來的思考

……

文章一共只有幾個角色,多數採用了語言描寫。也揭示了大人們對友誼的看法,有人説:“ 友誼是金錢買不來的。”但文中“我”的父母親只為了一隻名貴的羚羊木雕讓“我”做對朋友反悔的事,也揭露了大人們對孩子的教育僅僅只有以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從文中一句母親説的話中便可以看出,“你拿着,我呆會揍她“。還從她母親罰她站牆角,都可以看出大人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大人在金錢與小孩的友誼中選擇了金錢,完全不顧我們的內心感,自古以來流傳着軍姿一樣,駟馬難追的話,但為什麼到了現在大人的眼中卻成了什麼?所以,不管什麼人都應該珍惜這份友誼。(七年級7班 何賢昆)

讀《羚羊木雕》讀後感

今天我們通過預習瞭解課文做了劇情表演,同學們都非常興奮,因此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析了文中每個人的性格。

文中的“我”呢?在文中體現得很委屈、無奈,看出她是一個很重情義的女孩,還是一個不敢不聽父母話的女孩

“我”的爸爸,他是一個平靜有理的人,遇事不慌不忙的很鎮定。有很多人可能要問爸爸文中所説的:“這貴重的東西不像一塊點心、一盒糖,怎麼能自作主張呢?”既然爸爸讓自己女兒不要自作主張送人,而他自己卻送給了自己的女兒,讀後感《《羚羊木雕》讀後感》。 這並不是爸爸在撒謊,他而是把一家人就如他自己的。你ide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不分你我。從這裏看出爸爸把自己的女兒看做了非常高的地位,在爸爸心目中自己與女兒是不分你我的,看出的是父親與女兒之間無限感情,而不是説明爸爸在對女兒撒謊。

“我”的媽媽呢?則是一個在乎一家人有情感的人,而不為女兒單獨一個人考慮,從這裏看出媽媽的確有些傷害女兒,但並不能説媽媽是怎樣的無情無理,因為媽媽也是無可奈何。

“我”的奶奶呢?非常愛自己孫女,在文中顯得有些偏袒,孫女這並不是化解一家人之間矛盾的因素,着多半是一些傷害孫女。

“我”的朋友萬芳呢?她也非常重情義,不願意讓朋友受苦,這值得學習。

文中萬芳的媽媽顯得對萬芳很嚴格,但是一個不願拿別人東西的母親。

文中的每個人都各有各的特點,生活中也如此,正因為每個的性格特徵不同,所以才顯得更精彩。 (七年級7班 代雪楊)

感悟《羚羊木雕》,打開奧祕之門

少年是單純善良的,我們正處於少年時期,需要探究其中的奧祕!

《羚羊木雕》中作者有一顆多麼無暇的心,但被家長的重財輕義所逼,作者想用一個想用貴重物品看出自己多麼愛她,但這種做法不可取之。我們用一顆真心來對待朋友,朋友是感受得到的,不能把太貴重的東西交易,但作者父母的做法極其不對,人生存在社會上,靠的是朋友,有個知心朋友,靠的是信用。已送出去的物品就不能再要回,無論多麼貴重。還是對你多重要,都不能去要。棋盤上講“落地沾灰”,就是走了這一步棋,就沾了棋盤的灰,灰也無法洗去。古代,人們常説“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古人的話都對我們有很大啟發與教育!還有一點,母親逼着作者去拿木雕,這是錯中之錯,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雖然,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做事,可也要把握尺度!

再看看那萬芳的母親,她的做法與許多母親相似,為了臉面,就在別人面前批評自己的孩子,也不問黑與白,對與錯。等別人走後便罵別人哪裏錯了,又安慰。我認為這種人用一個詞表示:變態!還是用“雙面人”文明一點!

孩子們逐漸長大,父母也漸漸衰弱,父母總埋怨子女又不誠信不文明······我要告訴父母也要打開那奧祕之門:

我們是孩子時,父母所做的一切將被鏡子照射回去,開始照射的時間,正是孩子長大,父母變老的時間! (初2014級8班 李淮川)

演《羚羊木雕》有感

這一課有許多人物,我在劇中扮演“萬芳”,我邊扮演邊體會,我知道本文是從羚羊木雕這個玩物的珍貴,而發起這一件事,突出“我”與萬芳的友情比天還高,比海還深!也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寫作上的方法。本次學習的方法看:1.這次我們上這課是自己預習,在不知道任何“知識”下,把自己當做裏面的一員,來認真扮演······感受作者與其他的人的心裏想法。2.我們還多讀了很多遍課文······

本文中有一個角色台詞最少——奶奶,本文的奶奶雖沒有做外貌描寫,但那一句話就讓我們感覺她老人家很慈祥,不願看到家庭起矛盾,而又很疼愛自己孫女的老人,與現實聯繫起來,使這篇課文更生動。

本文還有很多演員,都是為了突出一個重點:那就是“我”與萬芳的友誼是多麼珍貴的······ (初2014級8班 肖潤琳)

《羚羊木雕》讀後感

我學習了《羚羊木雕》這篇課文之後,覺得這篇課文很值得人去思考。

標題“羚羊木雕”是本文的線索和文眼,文章就圍繞它來組織材料,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發展。本文通過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父母應怎樣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應怎樣才能既敬重父母,又能增進朋友間的友誼。我由此覺得應該這樣解決這個問題: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正是財富。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尊重他們的友誼。生活中,我們多一個思考,多一份理解,就會多一分温馨。我覺得這篇課文裏的“我”是一個很珍惜友情的好孩子,我們(指兒童、少年)正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已有了主見。有時候對某些問題同,我們可能不得不面對面與父母的分歧,它也許讓我們無奈、傷心甚至落淚。少年世界裏一個珍視友情的世界,成人世界則是一個重財輕義的世界(例如這篇由中國著名作家張之路寫的小説《羚羊木雕》裏面我“我”的父母們就是傳統型的父母,母親對女兒的愛,是以對女兒的過於嚴格地要求甚至有些苛刻的方式體現的,如“我”的新褲子劃破,不敢告訴母親,這體現了母親對“我”的嚴厲,同進她也不能以平常的心態嘗試去理解孩子,或者與孩子進行溝通。為了一件工藝品(羚羊木雕)就傷孩子的心,表現出大人的重財輕義,母親的特點,父親身上也具有類似的,父親還具有一定的家長思想。如:他認為東西雖給了女兒,卻並不允許她送人。友誼真是一樣最神聖的東西,不光值得特別推崇,而且值得永遠讚揚。它是慷慨和榮譽的母親,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貪婪的死敵,它時刻準備捨己為人,而且完全出於自願,不用他人懇求。小朋友間真摯無私的友誼,做父母的應該理解們的心理,尊重他們的友誼。兒童心靈多麼美好,儘管他們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傷害了(轉載需註明來源)他們的心靈。孩子們的心靈比任何貴重的東西的更加貴重,只知東西貴重,不知孩子心靈貴重,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初2014級8班 苗濤)

我是萬芳

大家好!我叫萬芳,我有一個十分好的夥伴,我跟她上幼兒園時我們就在一起,我們倆形影不離,語文老師管我叫“二合一”,只不過,最近有一件事發生在了我們身上。

昨天下午,她邀請我到她家去玩,我到了她家目光就被她桌子角上那隻羚羊木雕所吸引了,她看着我一直在看木雕,便拿起來遞到我的手上説:“送給你,咱倆永遠是好朋友……永遠!”當時,我也挺激動的,便從我的兜裏掏出一把我收藏已久的小藏刀送給了她。

可是,今天她出現在了我的家門前,沒有打傘,我問她是不是捱揍了,她不説。我拉她進屋,可她卻走到門口就不走了。不一會兒,她從兜裏掏出我送她的小刀,説:“沒有,萬芳,你可不可以把羚羊還我……”我聽到她一説,馬上就生氣了:“你昨天不是説送給我了嗎,你怎麼能這樣呢!”她微微抬起頭望了我一眼,臉早已通紅。這時我媽媽出來了問我:“萬芳,你是不是拿人傢什麼東西了啊?”

我看了她一眼,馬上跑回房裏拿羚羊木雕,媽媽接過東西一看説:“哎呀!你怎麼能拿人家這麼貴重的東西!”我媽一邊把羚羊遞到她手上一邊説:“好好拿着,別難過,看我待會兒揍她!”她拿着木雕,把小刀還我,對我媽媽説:“阿姨這事不怪她,全是我的錯。”我拿着木雕飛快的跑回了房間,蓋着被子傷心地哭,哭着哭着,我又想到了她送我東西,從不會要回去,這次一定有急事,她才會要回去,於是,我飛快的跑向她回家的小路上,跑着跑着我看見了一個影子便大叫她的名字,我急忙跑過去,把我的小藏刀塞到她的手中:“你拿着,咱倆還是好朋友……”

她望我,呆呆的流下眼淚,我們倆在月光的照射下,緊緊地抱在了一起。

(七年級8班 樑瑀鑫)

《中國教師報》李炳亭主任曾説過:“當大多數人都開始學着‘指點江山’時,我相信,彎下腰實踐力行的人才是課改的脊樑。”我願當這脊樑中的一員。讓教室變學室,課堂變學堂。雅斯貝爾斯説:“教育須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能成為教育。”而教育的信仰是“學生”。“讓每一個生命得到尊重。”“讓每一個生命精彩絕倫”。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為了責任我們要堅持課改,並一路走下去,讓課改的春風永綠巴蜀大地。

第四篇:《羚羊木雕》讀後感

《羚羊木雕》讀後感

這個週末,胖胖同學的老師給家長佈置了一份回家作業: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羚羊木雕》的讀後感。這是一篇國中預備班語文書上的文章。對於我來説是極少去接觸教科書上的文章的。説實話,讓我寫讀後感,心裏是有點發虛的。因為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對着文章寫讀後感了,那大概還是在自己做學生的時候吧。現在看文章僅僅只是看看而已,極少去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懶得去思考。這樣一來,也是不會思考了。所以以下的一點讀後感看來彷彿是有些牽強附會的了。

“珍貴”究竟為何物?物質、金錢?親情、友情?兩相比較,此刻在“我”父母的眼裏,大概那個價值不菲的羚羊木雕要比“我”和萬芳的友誼珍貴的多吧。父母心中“珍貴“的東西大概就是那個看得見摸得着的物質世界。然而,在我看來我和萬芳之間的友誼才是那個木雕所無法比擬的。

“我們要能多得到深摯的友誼,允許還有多多注意自己怎樣做人,不辜負好友們的知人之明。”(鄒韜奮)但是在父母的威懾下,我不得不向“友誼”發出了挑戰。向別人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那種感受是難以名狀的,“我”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然而萬芳卻把“我”還給她的小刀塞到“我”的手裏並且堅信“咱倆”還是好朋友。萬芳對於友誼的珍視給“我”好好地上了一課。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應該也是值得一提的。“我”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完全是在父母的絕對堅持下,萬不得已才做出的。整個過程中,“我”的父母似乎沒有給“我”太多的申辯的機會,而是“緊緊盯着我”,讓“我”感受到他們的“十分嚴厲”甚至是爸爸那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即使是在“我”哭着喊“不”的時候,也是沒有理由不去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

的確,父母們很多時候總是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在左右着孩子們,卻很少站在孩子們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當發生分歧時,也只是以父母的威嚴來使得孩子們不得不順從。這樣,表面看來問題解決地很順利,但事實上可能只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在孩子們的心裏留下陰影。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會越來越少,越來越不順暢。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問題的確不可小覷。

第五篇:五年級上《羚羊木雕》讀後感

《羚羊木雕》讀後感

錢灝

炎炎夏日,吹着涼涼的空調,躺着牀上津津有味地讀着張之路的《羚羊木雕》,五年級上《羚羊木雕》讀後感。這本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很精彩,引人入勝。而我最喜歡這本書中第一個故事《羚羊木雕》。

這個故事發生在雪花飛舞的冬天。書中的主人公新宇把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形影不離的朋友萬方。同時,萬方也把心愛的小刀送給了新宇。可後來,新宇的爸爸媽媽發覺了,追問羚羊木雕去哪兒了,新宇不敢隱瞞,只好告訴了媽媽。沒想到媽媽硬要新宇把木雕拿回來,還説這麼貴重的東西怎麼能隨便送人呢!新宇雖然很生氣,但還是向萬方家走去。

當新宇告訴萬方這事後,萬方很氣憤。可萬方的媽媽卻勸萬方把木雕還給新宇。當新宇在雪地裏慢慢地走着。萬方卻氣喘吁吁地向新宇飛奔而來,把刀和自己為木雕做的玻璃罩子硬塞到新宇手裏,雪白的花兒飄落在了萬方的頭上,讀後感《五年級上《羚羊木雕》讀後感》。 最後,萬方還請新宇第二天去打雪仗。新宇呆呆地站在雪地上,哭了,號啕大哭起來。雪花和淚水一起落在了玻璃罩上……

當我讀完《羚羊木雕》這篇故事以後,感覺新宇的爸爸媽媽太壞了,一點也不瞭解孩子的心。我希望爸爸媽媽們應站在我們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我們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觀察力,多替我們小孩子想想。

另外,我覺得萬方是一個説到做到,講義氣的人。而新宇也是一個講義氣,重友情的人。他們間的友誼,深深感動了我,令我覺得:友誼的力量竟是這麼的強大,無論兩人之間有什麼誤會,只要相互理解,這兩個人之間的友誼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我要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把友誼放在第一位。並且,我深深地體會到,和朋友相處應該講信用,不出爾反爾。這正如希羅多德説的“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東西了。”

我想,今後我一定會用一顆赤誠的心去交朋友,也會珍視朋友間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