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共4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35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篇《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共4篇)

篇1: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小括號,瞭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初步嘗試用符號進行數學表達和數學思考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小括號的重要性,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二、難點:

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學情分析《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74頁例3。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基礎上學習的,並且學生具有一定計算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小括號的出現也可以改變式題的運算順序,提高學生的做題興趣,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教學方法情境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4+3+3=

3+4+9=

9-3-4=

10+5-2=

師:説一説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找這四道題的運算規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學習導入

採用直觀操作的形式,在白板上先出示10個五角星,先拿走2個,再拿走3個,讓學生觀察,積累經驗

(二)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師:你能根據剛才的情境提出一道題嗎?

生:有10個五角星,先剪掉了2個,又剪掉了3個。還剩幾個五角星?

【設計意圖:用富有童趣的剪紙導入,從連續剪五角星的情景引入,為學習新知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理解運算順序積累感性經驗。】

(三)動手操作,確定解題思路

師:10個五角星先剪掉2個,又減掉3個?還剩幾個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代替五角星擺一擺嗎?

交流學生的作品,鞏固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師:要求“還剩多少個五角星”,你打算怎樣解決呢?誰能説一説自己的思路?

思路1:先算出減去2個後還剩多少,再算從還剩的裏面減去3個後還剩多少。

思路2:也可以先算兩次一共剪掉幾個,再算最後還剩幾個。

【設計意圖:從主題圖出發,提出問題,讓學生列式計算。學生呈現出兩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一種是學生熟悉的連減的方法,列出算式並標出計算過程,算出得數;另一種是先加後減的思路,想要先算加法,就需要改變運算順序,這時候就為自然的引出小括號做足了準備。】

(四)感受小括號的必要性

師: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題思路嗎?

教師巡視,尋找兩種思路的學生。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算式所表示的意義,再説説計算順序。

思路1:師隨學生的發言板書:10—2—3=5,然後講解。

思路2:教師組織學生思考並討論:怎麼可以先算2+3,然後再進一步計算。

1、“創造”小括號,理解意義

師: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適當的符號,用這個符號表示先算加法嗎?

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引入小括號

教師引入小括號,認識小括號,感受數學符號的統一性與簡潔性。

3、使用小括號,明確運算順序

含有小括號的的算式,要先計算小括號裏面的。

4、小結一個算式中含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設計意圖:為了表達自己的的想法,讓學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雖然小括號的寫法是一種規定,但是讓學生創造的過程也就是不斷滲透小括號的作用的過程,在不斷的重複先算“2+3”的時候,也就是需要一個符號的產生,讓這個符號保證優先計算“2+3”。從而小括號的產生就有必要,含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就呼之欲出了。】

三、鞏固練習

(一)説一説下面各題應先算什麼,再計算

13-4+5=7+7—6=

13-(4+5)=7+(7—6)=

師:仔細觀察上、下兩個算式,找找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計算加減兩步式題,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

(二)連一連

師:小動物應該在哪節車廂上,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在一個算式裏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七1、2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教學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整堂課下來我發現有不足之處:

1、我在提問時,提問的針對性不強。一些學生並不明白我提的問題的意思。我應該在設計的時候更多得去考慮怎樣的語言才是適合學生的,怎樣的問法學生能夠馬上就理解的。

2、在講課整個過程中,白板與PPT切換不自如,比較浪費時間。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多加練習對白板的使用,以及白板和PPT兩者之間的切換應用。

3、在整堂課中,對於本節課的重難點,我在白板上練習的比較少,導致孩子們的印象不深,未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校提供優秀的教學條件,我們應該多加應用,不能白白浪費資源。

4、我上課的親和力還不夠,肢體語言也不夠親和。以後應當多加註意。

篇2: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通過“青蛙吃蟲子”這一情境,使學生理解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從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為後面學習100以內進位加、退位減打下基礎。本課首先利用“青蛙吃蟲子”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圖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其次是探究計算方法。以小組合作為基礎,並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不同的想法,然後,在學生交流算法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滲透相同數位相加減的思想。同時,讓學生在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百以內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第三課時,由於有整十數加減法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這兩節課做鋪墊,再加上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因此,學生學習起來不太困難,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也就是相同數位相加減。基於此,在教學中應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通過多樣化的計算訓練,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3、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問題。

4、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學具:

課件、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大森林裏的大樹生病了,誰會去給他們治病嗎?(學生會想到啄木鳥)那麼誰又常在稻田裏捉蟲子保護莊稼呢?(學生會想到青蛙)

師:是啊,青蛙對我們很有用處的,青蛙吃掉害蟲,就保護了莊稼。所以,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定要保護青蛙,不能隨意捕殺哦!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蟲子”。(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根據兒童的生活認知,以搶答的形式引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學生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得到數學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蟲子,小青蛙吃了30只蟲子。

2、誰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解決的問題?

生: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蟲子?

3、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你們打算怎樣列式呢?

生:56+30

師: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呢?

生:求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師:56+30=?(板書)該怎樣計算呢?

[設計理念:綜合現有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提出用加法解決的問題,旨在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計算方法。

師:四人一組合作利用桌上的學具,來擺一擺、撥一撥,説一説計算的過程。

2、小組彙報交流。

學生可能會出現的計算方法:

生1:擺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來是86根。

生2:從計數器上撥珠,我先撥出56,然後再在十位上撥上3個珠,這樣十位上就是8個珠,個位上是6個珠,合起來就是86。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師小結:同學們真棒,能夠主動尋找計算的方法,56+30的計算方法想出了好幾種。在這幾種方法中,有沒有最簡潔的方法呢?和老師一起接着探究好不好?

3、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師:你們明白了,老師也明白了,現在老師也來提個問題:為什麼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

(2)彙報交流。

(3)師強調: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

4、師:誰能提出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

生: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隻蟲子?

師:還有不同的減法問題嗎?

生: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了多少隻蟲子?

師:誰知道這兩個減法問題該怎樣列式?

生:56—30

師:56—30=?(板書)該怎樣計算?

教學過程與計算56+30相同。

[設計理念:利用小棒、計數器,運用數的組成轉化為已經掌握的口算等方法,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開展操作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直觀經驗,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合作意識。同時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選擇,比較中培養了優化意識。]

四、實踐運用,內化新知。

1、趣味遊戲(創設青蛙跳遠情境),練一練第3題。

2、同學們,剛剛在做遊戲的時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麼新的發現了,是怎麼回事?大家瞧(出示53頁第三個綠點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適時鞏固和總結。)

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板書:個位上的數要和個位上的數相加減,十位上的數要和十位上的數相加減。

3、青蛙們忙忙碌碌,大森林裏的啄木鳥可也沒閒着哦。快瞧!(出示練一練第一題,適時告訴學生啄木鳥也是益鳥,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4、師:同學們,青蛙除了捉蟲子,還有最厲害的就是跳水了。快看,多熱鬧呀!(課件出示連一練第五題)

師:大家從圖中能獲得什麼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師:忙了一天,青蛙該回家了,看荷葉上最後還剩下幾隻青蛙?(5只)那麼誰知道跳下去幾隻青蛙?比比看誰最先算出來。

5、淘氣班上一共有42名同學去郊遊,一人一瓶,可只有30瓶礦泉水,你知道還差多少瓶水嗎?

[設計理念:精心安排,分層練習,有效的鞏固所學知識。在整個練習階段,通過各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特別是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特徵的遊戲,很好的調節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了人人蔘與,人人學會,鞏固了知識。]

五、總結評價,知識延伸

師:今天,我們對青蛙有了一定的瞭解,對它有興趣的,回家查一查:一隻青蛙一年大約可以吃掉多少隻害蟲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學習中一直能做個認真細心的好學生。

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問題,看看誰能幫老師解答:怎樣才能使計算結果更準確呢?

生1:數小棒的時候要細心,多説幾遍,説準確。

生2:撥計數器的時候要認真,不能多撥,也不能少撥,撥好後在仔細核對一遍。

生3:做好後需要仔細檢查。

生4:還要在計算的時候不能看錯加減號和數字,看錯誰在計算的時候都會出錯。

生5:就是個位要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加減,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數字相加減。

師:你們真了不起,希望你們在今後做計算題的時候都要認真檢查一下,確保計算結果正確。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總結評價,這樣做有利於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同時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延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板書設計:

青蛙吃蟲子

1、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蟲子?56+30=86(只)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隻蟲子?56—30=26(只)

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隻蟲子?56—30=26(只)

個位要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加減,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數字相加減。

篇3: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P57頁,第五單元例5、例6及相關練習。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上市場購物也少,對人民幣只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對於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補數的等價交換原則只有初步的意識。但是大多數學生對人民幣並不陌生,在生活上對人民幣有接觸,也有一些簡單的生活經驗,這點是學生學習好本節課的基礎。生活經驗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數學學習經驗,將生活經驗上升到數學知識,對一些學生而言還有困難。本節課的教學會使學生對人民幣有近一步的認識,是學生在簡單的活動中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關於元、角的加法計算方法,會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2)認識用兩位小數表示的以元為單位的商品價格,嘗試解決一些簡單的關於元、角的加法計算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有關元、角加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人民幣單位間的簡單換算和統一單位的計算方法。

難點:統一單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例5、例6教學掛圖、模擬人民幣、商品標價籤。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

【過程教學】

一、複習舊知

我們已經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今天請大家一起來回憶一下。(師出示面值不同的人民幣讓學生複習。)

(1)、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

(2)、人民幣按質地分為哪兩類?

(3)、1元=()角1角=()分

(4)、寫出下面的錢數

1張伍拾元,2張貳角和1張伍角寫作:()

1張貳拾元,1個壹元硬幣,1張伍角和1張壹角寫作:()

1張拾元,1張伍元,1個壹元硬幣,1個壹角硬幣和1個伍分硬幣寫作:()

師:孩子們,你們回答太精彩了!那麼今天我們來繼續認識人民幣----簡單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例5。

師:老師想考考你們,誰來幫幫老師用最快的`速度拿出1元2角,然後悄悄的舉起你們可愛的小手?

師:我們的小朋友都會拿出1元2角,現在請你們把手中的人民幣樣本放在抽屜裏,然後用端正的姿勢來告訴老師?

1、出示例5的主題圖,

師:老師是這樣拿出1元2角,請看大屏幕。

1元2角=()角。(板書)

師:你是怎樣想的呢?

老師引導學生:

1元是10角,10角加上2角,就等於12角。即,1元2角=12角。

2、繼續引導學生逆向思維

18角=()元()角。(板書)

想: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因為10角=1元,8角=8角

所以:18角=(1)元( 8 )角

3、獨立完成“做一做”第1題,並説自己的想法。

(二)元、角的加減法計算

師:孩子們,你們剛才幫老師解決了問題,現在用你們所掌握的知識一起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出示例6的主題圖。

師:從圖中你們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請學生起來説説)

師:從圖中你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然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並回答可以解決,不合理之處,教師糾正。)

師:剛才你們提出很多的數學問題,老師挑出三個問題來解決。

三個問題:

(1)、買一個圓氣球和一個愛心氣球,要多少錢?

師:你們能自己列出算式嗎?請在練習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後,請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彙報。)

板書:5+8=13角

師:在日常生活中,當滿10角時就轉化成“元”,所以13角=()元()角。

板書:13角=1元3角

小結:單位名稱都是“角”,可以直接計算。

(2)買一個笑臉氣球比一個花朵氣球貴多少錢?

師:誰能用響亮的聲音讀題目

師:“貴”是什麼意思?(貴是多的意思,貴多少就是多多少。)

師:你們能自己列出算式嗎?請在練習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後,請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彙報。)

板書:1元=10角10-6=4角

師:為什麼把1元換成10角?

生:1元減6角,它們的單位不一樣,只有單位一樣的時候才可以計算,因此1元換成10角。

小結:單位名稱不同時,要先轉化相同單位名稱,再計算。

(3)買一個笑臉氣球和一個天鵝氣球,要多少錢?

師:誰來説説你是怎樣計算的?

板書:1元+3元1角=4元1角

師:誰來用響亮的聲音説一説你的計算方法?

生:1元加3元等於4元,再加1角,所以等於4元1角。

小結:進行人民幣的計算時,一定要注意單位名稱!(全班讀一讀)

2.獨立完成“做一做”第2題,並説自己的想法。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57頁,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例5和例6的知識。我們把上面的空格填完整。

三、知識運用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願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一塊三角蛋糕5元一塊長方形蛋糕6元5角

一瓶塑料橙汁3元一盒紙盒橙汁3元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買哪種蛋糕和哪種飲料?用了多少錢?(指名彙報)

五、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什麼內容?有什麼收穫?

六、課後作業:練習十三第1題

篇4: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數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領域,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材對傳統的教學內容作了調整,保留了100以內數的認識,精選了100以內的加、減計算,提前安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和1~6的乘法口訣。各部分內容的編排順序也作了調整,使教學內容更易為兒童所接受。

100以內數的認識不再按照數數、讀寫、比大小的順序安排,而重新分成三段。第一段認識整十數和一百,結合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第二段認識幾十幾,結合教學幾十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的口算;第三段教學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這樣安排,學生容易在操作中發現規律,先認識整十數,再認識介於整十數之間的幾十幾,可以加深對數的大小關係的認識;把口算和認數相結合,可以用數的組成作為口算的基礎,使口算可以進行,通過口算又可以加深對數的組成的認識。在這裏安排的口算內容又成為兩位數加、減口算和筆算的基礎。

本冊中安排的加、減計算只有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沒有安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和口算。這是因為考慮到一年級學生對於動筆列豎式計算困難較大,也不樂意,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思考過程比較複雜,宜於安排在筆算之後。本冊中的加減口算內容又分為兩個單元安排,分別教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進位、退位)。這樣分散安排不僅降低了教學難度,而且突出了學生探索的不同重點,前者重點是感悟相同數位上的數直接相加、減這一條重要的算理,後者重點解決加、減計算的進位、退位問題。

由於一年級下冊不教學兩位數的加、減筆算,就騰出了時間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和部分乘法口訣。由於用“小九九表”教學乘法口訣,2~6的乘法口訣句數不多,容易記憶,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也比較容易,所以安排在一年級學習是可行的。這樣安排還可以使學生在同一學期學習不同的運算,增加對所學知識的新鮮感。

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材安排了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平面圖形。在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基礎上認識這些平面圖形,符合兒童感知事物由整體到部分、由粗略到細微的發展規律。

在“統計與概率”領域,教材安排的統計內容是讓學生探索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繼續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培養統計觀念。

教材還安排了四次實踐活動,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合作意識,獲得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二、精心選取教學素材

供數學教學用的素材應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繫,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應該藴含所要教學的數學知識。基於這種認識,本冊教材注意選取密切聯繫學生生活、生動有趣、有數學內涵的素材。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心理特點,教材主要從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話世界中選取學習素材,例如,數全班學生人數,計算生物組養金魚的數量,認識黑板、課桌、衞生紅旗等物體面的形狀,統計本小組同學幾種文具的個數和家中電器的件數,計算爸爸比自己大幾歲,動物運動會,小貓釣魚等。此外,教材還開始從學生能夠接觸到的'社會生活實際中選取素材,如在商店裏買東西、計算飼養場裏的家禽只數、統計一個月裏各種天氣的天數等。這樣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和現象,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可以幫助學生藉助熟悉的事物理解數學知識,還可以使他們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

教材還注意同一單元採用的素材相對集中。如“加和減(一)”的主要素材是有關汽車的座位數問題,“加和減(二)”的主要素材是三個學生的畫片張數,“乘法口訣”的主要素材是兒童樂園裏各項活動的人數。素材相對集中,便於教師組織教學,也利於溝通知識間的聯繫。

教材還注意素材的思想性,注意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如讓學生説説家中每個人的年齡,為媽媽折生日紙鶴等素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關心家人、尊敬長輩的傳統道德教育。又如計算成人牙齒比乳牙多多少顆,結合場景圖比較三個地方的温度,把寫在毛毛蟲身上的數學問題變成寫在蝴蝶身上的算式等都承載了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三、注意改變呈現方式

按照新的教學理念,數學學習是學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一種自我的、能動的、有意義的建構,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材應該為學生提供學習活動的線索,教材的呈現方式應該適應並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

本冊教學內容的呈現一般體現“創設問題情境——學生主動探索——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和拓展”的過程,並採用圖片、對話、活動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基礎上主動地展開數學學習。教材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對於每個領域的每堂課都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觀察、操作、猜測、探索和交流。

例如,在教學數的計算時,一般是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中提出數學問題,列出算式,再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經歷“在問題情境中產生計算慾望——運用自己的學習策略設法計算——在相互交流中修正或確認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在練習過程中反思、校正、提高”的過程。由於學生的認識水平、思想方法不同而可能產生不同的計算方法,教材積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有的計算內容用列舉卡通人物的不同想法和算法的形式,反映教材編者對學生可能產生的計算方法的預測,啟示教師這裏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有的計算內容不出現計算方法,只提出“在小組裏説一説你想怎樣算”的要求,放手讓學生探索、交流。有的教學內容先扶後放,例如教學乘法口訣時,對2、3的乘法口訣,在學生自己圖列式計算的基礎上示範性地出示全部口訣,而4、5的乘法口訣則留一部分讓學生自己填寫,6的乘法口訣就全部由學生自己獨立填寫出來。

又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教材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用不同的方式呈現認識圖形的過程。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是通過觀察已經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一個面抽象出來的,引導學生經歷“對積木分類——分化出要研究的物體——觀察物體的一個面——抽象出圖形——給予圖形名稱——列舉生活中見到的此類圖形的實例”的過程,由直觀到抽象,初步認識這三種平面圖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則讓學生自己動手“製造”出來——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對摺成一樣的兩部分引出三角形,把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經歷“折、拼圖形——得到一個新圖形——給予圖形名稱——出示含有此類圖形的一些實物——全面認識此類圖形”的過程,由特殊到一般,初步認識這兩種平面圖形。

再如,在教學統計知識時,教材用一系列的統計活動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自己參與的統計活動中學習統計知識,感受統計思想。本冊教材中統計的教學重點是收集和整理數據,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比較的基礎上自主確定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例題是統計散亂放置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三種學具的個數,以一人報名稱三人作記錄的方法隨機統計,教材呈現了三個學生的不同記錄方法,並要求討論“誰記得既清楚又方便”。這樣安排,在於啟示教師在教學數據收集的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四、關注數學意識的培養

數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等核心概念所涉及的數學意識,是學習者對數學研究對象帶有感性色彩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些感受、體驗和理解可以幫助人們在解決複雜問題時選擇有用的策略。這些數學意識從屬於學習者個體,不像前人總結出來的、普遍認同的數學基礎知識那麼明顯,但卻是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習內容,是新的數學課程的主題。

本冊教材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數感。在“認數”單元的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對鉛筆、木塊、小棒等實物的觀察並藉助計數器理解100以內數的意義,安排一些用100以內的數表達交流信息的活動,結合現實情境學習數的大小比較,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語表示數量的懸殊情況,組織猜數遊戲加深對數序和數的大小的理解。在認數和計算教學中加強了估計和估算。例如,讓學生在數軸上填寫整十數後看一看“80接近100還是接近30?”想想“六十幾比六十大還是小?比七十呢?”在學生初步理解“多些”、“少些”等詞語的含義後按要求做一些選擇數值的練習,這些都是以後進行估算的基礎。教學加、減計算結果的估算時,先示範65+30得九十幾,然後讓學生由模仿估算髮展到“説出下面每題的得數各是幾十多”,再發展到“你能説出哪幾題的得數比50小,哪幾題的得數比50大嗎?”本冊教材中的估算不但有序,而且量多。“認數”中安排了15道估算題,加、減口算中安排了7大題50小題,這些估算練習除了有助於形成估算意識、發展數感外,還有利於學生對是否需要進位、退位的把握,起到了對計算結果的預測、監控和檢驗作用。

本冊教材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在認識每種圖形時,教材注意聯繫實際,加強操作,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實物的面與圖形之間的聯繫,能夠互相轉換;還讓學生通過摺紙、剪紙、拼圖等操作活動進行圖形的變換,形成和發展空間觀念。在教學統計時,讓學生參加統計活動,經歷統計過程,在填寫完統計表後,提出“你從表裏知道了什麼”的問題,引導學生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可以用統計的方法去解決,從統計的結果可以瞭解情況,幫助我們做出決策,初步培養統計觀念。

五、重視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要緊密聯繫生活實際,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為此本冊教材作了如下安排:

1. 改造“應用題”。

傳統數學教材中應用題教學的主要弊端是不給學生提供從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形成數學問題的機會,把整理好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直接呈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到是在做作業,而不是在解決問題;另外,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兒童的思考,讓學生沿襲固定的解題思路反覆模仿訓練,降低了開啟智力的功能。本冊教材對“應用題”作了改造,使其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部分。首先,不單獨安排應用題單元,能直接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建立數學模型的,安排在引入計算內容的起始位置,既是解決問題,又使計算源於生活實際。而對“求兩數相差多少”、“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例題。其次,不教學成人思考出來的解題思路,在給學生充分提供感知材料的基礎上,讓他們憑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策略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前,教材在練習中用一一對應的形式把公雞與母雞、蘋果與梨排列好,讓學生憑對圖形的觀察,填寫母雞比公雞多幾隻,公雞比母雞少幾隻,蘋果比梨多幾個,梨比蘋果少幾個。到教學例題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幾個時,學生就會想到“把兩種花片排一排”的辦法,進而發現在排好的花片中,一個藍花片對着一個紅花片,最後剩下5個紅花片,於是建立數學模型13-8,把現實問題抽象成了數學計算題。最後,在“想想做做”和“練習”中,用圖畫、對話、表格等形式安排了一定數量的題目,而其中許多題目需要學生從反映生活實際的畫面中收集信息、組合信息、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這就是在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在做作業。

2. 安排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中安排的實踐活動的內容都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例如在“我們認識的數”中安排學生到校園裏看一看、走一走、數一數,用數來描述景物的數量,描述一段距離的長度。“認識人民幣”的教材是以購物活動為主線編寫的,在“小小商店”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參與購物活動,經歷付錢、找錢等購物過程,產生對購物的體驗。“假日小隊”和“快樂的隊日活動”都用情境圖展現內容豐富的小隊活動場面,前者在教材中用文字表達了9條信息,提出了5個具體問題,後者只用文字表述3條信息,提出1個具體問題。教材如此安排,很顯然不是把這兩次活動設計成綜合練習,而是啟示教師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從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進一步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此外,本冊教材還十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方面的發展和對他們的自信心、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培養,從更高的層次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