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14W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猴王出世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公開課《猴王出世》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石猴”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3.在閲讀中抓住事情的前因後果來理解,體會《西遊記》的語言風格,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讀通讀懂句子,引導學生自覺閲讀中國古典名著。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白閲讀要求

1.你們誰看過《西遊記》,在這部小説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人物?(孫悟空)

2.明確閲讀要求。(學生讀課本中的閲讀提示)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大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邊讀邊想: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三、瞭解石猴的由來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瞭解石猴是從哪兒來的。

2.交流。

(1)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

理解“蓋自”(自從)、“即久”(已久)、“遂”(於是)。

提示:這一句交代頑石生成的環境。

(2)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朗讀並感受作者運用的排比句,初步領悟古典名著簡練的語言風格。

提示:這幾句寫石猴活動,表現了石猴的機靈、可愛、勇敢,寫出了石猴出世後自由自在的生活,為後文石猴敢於進洞埋下了伏筆。

四、瞭解石猴成為猴王的原因

1.自由閲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畫出並理解石猴成為猴王的相關句子。

2.交流。

(1)“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2)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愛。)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説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3.用自己的話説説孫悟空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

五、質疑問難

根據學生提出的疑難進行解答。

六、拓展閲讀

課外閲讀《西遊記》,進行故事比賽。

《猴王出世》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名著《西遊記》第一回。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為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聰明,勇敢的特點。

課文是古代本站,有些詞語與現代漢語有區別,因此,讀懂課文是教學的重點。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材料。而《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不僅是我國文化史上一燦爛的瑰寶,是學習祖國語言的典範。教學中,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主動讀書的意識,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課文的優美語言,激發學生閲讀古典文學的興趣。

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1,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興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後果。

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已查找資料,自學課文,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並靠自己弄懂課文的內容。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朗讀,加深對古典文學的認識。

教學策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繼續練習引導學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石猴"勇敢頑強,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質,從中受到教育。

2,體會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像力。

教法,學法

-教師教法

導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合作交流與讀,議,想結合

重點,難點

重點: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美猴王勇敢頑強,無私無畏的品質。

難點:讀通讀懂句子,培養閲讀古典小説的語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準備

學生課前蒐集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談話引入。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猴王出世》.(板書課題。)你們知道猴王是誰嗎 (孫悟空)你們喜歡孫悟空嗎 為什麼

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你們是從哪裏瞭解到這麼多的 (電視劇《西遊記》)

那你們讀過吳承恩先生的名著《西遊記》嗎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來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吧!

【設計意圖】

學生對於猴王並不陌生,直接引入課題簡潔,省時,能更快的把學生的學習慾望調動起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導語: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初步讀了課文,你覺得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何不同 (語言上不同,難讀,不好懂)

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再次學習課文。老師相信這點困難一定難不倒你們,你們一定能做得很好。(出示自學要求)

1,出示自學要求: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找出自己讀不懂得詞語,句子,用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解決。

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發現問題。

【設計意圖】

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本來讀通課文及理解生詞,都是可以在預習時完成的。但基於這篇課文是學生首次接觸古代的本站,難度過大,所以課上在讀通,讀懂課文上要多花一些時間,多下一些功夫。

2,小組內檢查自學情況。

導語:剛才,同學們學習得都特別認真!下面讓我們在小組內檢查一下自學的效果吧!

以小組為單位讀課文,糾正錯誤讀音,然後組內交流不懂的詞語和句子,並由組長把發現的問題整理出來。我們要比一比哪個小組學習得最認真,學習的效果最好

【設計意圖】

這篇課文比較長,如果把讀課文及檢查生字詞都安排在全班集中解決,會大大降低檢查的覆蓋面,也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因此我把這些內容都放在國小組內完成,由小組長負責。這樣,才能使全班學生一齊動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充分放權的過程中,使小組長的組織能力得到了鍛鍊提高。

3,組長彙報自學情況。

下面,我們請小組長彙報一下,你們剛才檢查自學的情況。注意説時要有條理,把出現的問題説清楚。(為節省時間,只請一兩名説即可)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既可以使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又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理清課文的順序,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

投影出示:

"石猴是怎樣出世的 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圍繞這個問題,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先在小組內説一説,再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

此環節在於使學生整體瞭解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精讀分析,組內討論,全班交流。

默讀課文並思考:石猴是隻怎樣的猴子 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可簡單寫上自己的批註。

【設計意圖】

語文課文的學習不在於問題提得多,概括面廣,而應簡化課堂的教學步驟,給學生留有空間,讓學生有時間讀書,思考,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精讀分析"環節,我只設定了一個問題,而用這一個問題帶動起學生對整篇課文的學習。

導語:一蹦蹦出一隻石猴,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吳承恩是怎樣寫的呢 讓我們再來看看小説。

出示問題:默讀課文並思考:這是一隻怎樣的猴子 從文中找出依據並説明,可適當寫批註,圈點,留下讀書的痕跡。(學生自學後在小組內討論,最後全班交流。)

1,結合第一自然段,説説石猴出世很神奇。

品味語言:讀第一自然段,從第一自然段的語言描寫中體會石猴出世的神奇。

2,結合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石猴出世生活很快樂,也從中感悟出石猴很愛交朋友。

品味語言:

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相關內容。

"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1)讀一讀此句,你彷彿看到了一隻怎樣的猴子 學生加上自己的想象説一説。

(2)高聲朗讀此句,試着讀出石猴的快樂,自由。指名讀。

(3)把目光聚焦在語言文字上,你發現這句話有何特點 (排比句)

(4)品味語言,再讀此句,注意讀出節奏和韻味。

(5)你讀到一隻怎樣的石猴 寫在句旁,做閲讀批註。(活潑可愛,友善,頑皮可愛,有親和力)

(6)小結:就是這樣的語言,讓我們讀到了一隻頑皮可愛的石猴。語言和內容高度融合,就叫經典。

【設計意圖】

學習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在讀中感悟古代本站語言的特點,體會名著的語言魅力。

3,結合第三自然段,體會石猴勇敢,勇於承擔責任。

品味語言:

投影出示:"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1)讀此句,你讀懂了什麼 (這隻猴很勇敢,不怕危險)

(2)體會情感,再次讀句,指名讀。

4,結合第四自然段,體會石猴動作敏捷及不自私,樂於與他人分享的特點。

品味語言:

a石猴是怎樣跳入洞中的

投影出示:"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

(1)找出此句中的動詞:瞑,蹲,縱,跳。

(2)從這些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石猴動作十分敏捷,本領過人)

b石猴跳入洞中,看到水簾洞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氣。"指名讀。

用一個詞來概括,真可以説是……(天造地設).

從這一段的描寫中,你體會出了石猴怎樣的特點 (不自私,樂於與他人分享)

【設計意圖】

在交流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説出相關內容,做到"潤物無痕",使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體會學習的樂趣,而不是被老師"牽着鼻子走".

5,結合第五自然段,體會石猴聰明,有大將之風。

眾猴進入水簾洞後是怎樣的表現

投影出示:

"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灶爭牀,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1)讀此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學生讀句後,加上想象説一説。

(2)再次讀此句,品味語言,讀出韻味,體會古代本站語言的概括性。

眾猴猴性大發,戲耍玩鬧,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腦後,可此時的石猴卻相當清醒,石猴是怎樣説的呢

投影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為王 "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什麼 (石猴的聰慧,機敏。他不僅有過人的勇氣與本領,還很有心計,天生就是做首領的材料。)

的確,這石猴不僅勇敢膽大,還為眾猴找到如此安身之處,眾猴怎能不拜他為王呢 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最後幾句話。

齊讀:"眾猴聽説,即拱伏無違……遂稱美猴王。"

理解"拱伏無違",從這個詞你體會到什麼 (眾猴對於石猴都很佩服,真心服從)

【設計意圖】

此句也是名著中極為經典的語句之一,充分體現出了猴子好玩耍的特點,是學生感悟名著語言的好機會。

四,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1,同學們,學習了課文,你覺得你對孫悟空的瞭解加深了嗎 這是誰的功勞 你覺得名著與影視劇的區別在哪

2,《西遊記》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誰能説説你還知道哪些 (官封弼馬温,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偷吃人蔘果,過火焰山……)

是呀,這麼多的故事,我們都可以去讀讀,看看名著是怎麼表達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樂在其中有所獲。

【設計意圖】

此問題與引入時"你為什麼喜歡孫悟空 "相照應,在前後對比中,更能體會出名著的魅力是影視劇所不能替代的,進一步激發學生閲讀名著的慾望。

五,作業佈置。

1,積累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2,課下讀一讀《西遊記》原著中的其它故事。

【設計意圖】

作業設計既體現了基礎知識與拓展延伸的不同層次,又體現了語言積累與能力培養的不同要求,同時能滿足各個層面學生對作業的需求。

板書設計

21,猴王出世

出世神奇 勇敢

仙石迸裂—— 自由快樂 無私 ——尋源稱王

身手不凡 聰明

課前預習,保證質量。

課文是一篇古代本站,一些語句和現代文有區別,課前佈置查閲有關資料,儘可能弄懂一些字,詞的基本意思。

讀為主線,讀,議,想結合,感受形象。

拓展回顧,總結延伸。

猴王出世優秀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文前“閲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用精讀、略讀、默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讀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性格特點。領略經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閲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王的經歷,感受其形象;品味語言,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課文是古代本站,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及小説《西遊記》。

2、學生準備:查找字典、資料自學課文,理解難懂的字詞並做出註釋,標註出不理解的字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出示長篇小説《西遊記》,這本書你們看過嗎?大家對《西遊記》故事都不陌生,裏面塑造了許許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麼在《西遊記》中,你最喜歡誰?能用幾句簡單的話語來説一説你喜歡的'理由嗎?

2、很多同學都喜歡神通廣大,能力非凡的孫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課文《猴王出世》。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瞭解大意,整體感知猴王形象。

1、根據文前“閲讀提示”, 明確問題。

課件出示: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

2、課文是一篇古代本站,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所以有些句子會覺得不好讀,不好懂。自由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3、交流學習課文主要內容。

(1)學生用課文中的句子説説石猴是哪裏來的。(相機板書:來歷——仙石迸裂。)

(2)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石猴是如何成為猴王的?。(板書:成王——跳水尋源。)

(3)留在你腦海裏的是一個怎樣的猴王?(神奇、活潑、勇敢、無畏、自信……)

4、小結過渡。仙石迸裂,化出一個石猴,往水簾洞一跳,跳出一個猴王,從這裏開始,一個美猴王的形象,走進每一個人的心裏。那麼,作者吳承恩先生又是用怎樣的語言,把一個猴子的形象寫得深入人心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石猴的生活,去發現,去感受。

三、品味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學習“猴王出世”,感悟語言的“精煉”。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畫一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想想為什麼喜歡。

2、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羣,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1)指名讀,你彷彿看到了石猴在幹什麼?

(2)讀這段話,讀出猴的快樂和自由

3、提問:你發現這句話有哪些特點?

預設:引導學生從三方面觀察發現,

關注語言形式——對聯;排比;精煉。

關注語言內容——飲食、交友、起居。

關注語言節奏——三個字(動賓結構),短促有力

4、細細品讀這句話中的語言規律,讀出活力

5、你讀到了一隻怎樣的石猴?寫在句子旁邊,做上批註。

6、小結。作者寫的是一隻歡快跳躍的猴子,用的語言也非常短促、跳躍、有節奏。或者説,從這樣的語言,我們讀到了一個活潑可愛、頑皮跳躍的猴子。像這樣內容與語言高度統一,這就是經典。課文還有哪些這樣經典的句子呢?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感受語言的魅力。

(二)研讀“猴子成王”,感受語言的魅力。

1、快速瀏覽“石猴稱王”的內容,請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在旁邊寫上批註。

2、組織交流,引導品悟語言。

(1)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樑。

A、石猴跳是怎樣跳進水簾洞的?體會石猴進洞動作的輕巧。

B、朗讀體會。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兒,也都進去了。

A、讀句子,圈出動詞。結合表演理解“伸頭縮頸、抓耳撓腮”。

B、指導朗讀,體會猴子的“膽小”。

四、總結提升,整體把握猴王形象。

1、我們瞭解了孫悟空由石猴變成美猴王的經過,相信大家對孫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猴子?用四字詞語説説。(活潑可愛、機智勇敢,敢作敢為,身手不凡……)

2、課文記敍的只是孫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説《西遊記》第一回,那你還知道《西遊記》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學生講述《西遊記》的故事。)

3、播放《美猴王》主題曲,師:讓我們在歌聲中再一次感受猴王的風采!

五、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積累慾望。

1、《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她的語言非常優美。從19世紀開始,《西遊記》被翻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幾種文字流行於世,深受人們喜愛。希望同學們都能讀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的文化,感受經典的魅力,

2、同學讀過《西遊記》後,我們要召開一個故事會,每人準備好一個故事,看誰講的故事最精彩。

板書設計:

猴王出世

來歷:仙石迸裂——頑皮可愛

成王:跳水尋源——敢作敢為

猴王出世教學設計(精選多 篇四

教學內容:

學情分析:本班學生地處農村,學生擁有的課外資料較少,對《西遊記》原著,看過的人寥寥無幾。但電視劇學生卻看過好多遍,對裏面的人物非常熟悉,這就拉進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無形中就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迸裂”“避暑”“頑劣”“抓耳撓腮”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知道石猴出世的經過,體會石猴性格特點。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感受孫悟空最初的形象,體會石猴的特點,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弄懂詞語意思,讀通相關句子,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示課題

1、創設情境:你們看過《西遊記》嗎?説説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那個人物是誰?

2、你知道孫悟空打哪來?又是怎樣成為美猴王的嗎?

3、揭示課題《猴王出世》

二、合作交流,回報展示。

1、分小組彙報難懂的字詞和句子。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3、石猴是怎麼出世的?他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4、朗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並在旁邊寫下批註。

5、小組合作交流,代表彙報。

6、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美猴王的個性特點。

三、再讀(快速瀏覽)課文,整體瞭解

1、再讀課文,思考:猴王是怎樣出世的?

2、反饋交流

四、三讀(跳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1、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猴王的印象。

2、反饋交流

例: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勇敢無畏,身手不凡?)

3、小結

五、四讀(美讀)課文,感受閲讀樂趣

1、請同學自己選擇其中最喜歡的句子與同桌交流。

2、學生自由讀,師巡迴指導。

3賞讀,指名讀。感受古典文學的語言特點,體會古典名著的語言美。

六、課堂作業:

1、把下面兩個片段多讀幾遍,畫出描寫動作的詞語,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然後寫一個同學們勞動或活動的片段。

(1)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裏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

(2)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兒,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灶爭牀,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閲讀《西遊記》故事,準備召開一個《西遊記》故事會。

七、課外拓展,總結昇華。

有興趣的同學課外可以閲讀《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書。

八、自我問答:

課文內容,學生容易理解,課文朗讀卻比較難。因此,本節課我用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讀課文,並對難度的句子進行指導,學生基本上都能把課文讀通讀懂。但很多同學在感情朗讀上卻差了很多,看來,要真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我還得做出許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