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庖丁解牛》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69W

《庖丁解牛》導學案

《庖丁解牛》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掌握文章重要文言現象。積累常見文言字詞,掌握文言句式。

2.把握文章故事形象,理解寓言寓意。

3.正確評析作者的思想及現實意義。

學習重難點

1、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要點。

2、把握文章故事形象,理解寓言寓意。

導:

一.知識鏈接

1.關於作者

莊子(約前369一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哲學家和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他的學説涵蓋着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在他們的哲學裏也談及個人養生的主要關鍵即“養生主”.

《莊子》是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者的著作,因莊子曾隱居南華山,所以,又稱《南華經》,是著名的經典著作。原有52篇,現存33篇,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內篇共7篇,是莊子本人所作,是全書的精華部分,全面闡述了莊子的宇宙觀、歷史觀、人生觀、道德論和政治論;外篇15篇,是內篇的補充和發揮。文章想像力很強,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

2.背景

春秋戰國----紛亂的時代,儒家熱衷於重建社會秩序,企圖以道德禮制重整人心,剋制當時人們氾濫的私慾。所以孔子不斷教人去追求仁義,成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現一個和諧的理想社會。道家所關心的,卻是人處於亂世之下如何立身處世而自保。道家主張既然萬事萬物皆擺脱不了自然規律而變化,所以人也必須遵照自然規律而生活。道家的終極關懷是於亂世中找尋個人的自我救贖,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儒家所重的是羣體社會,道家所關懷的是個人。

3.關於養生主

A養生二字連讀,意為保養生命,主在這裏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B生主二字連讀,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這裏養生主指保養精神。

C寓言: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

4.解題

《庖丁解牛》,就是假託庖丁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闡述莊周的“養生之道”,而它的客觀意義卻遠遠超出莊周寫這個寓言的主觀意圖。

二、預習

1、字音

庖páo 履lǚ騞huō 砉 xū 郤xì窾kuǎn

綮qìng軱 gū硎xíng怵chù謋huò

2、成語積累

①遊刃有餘:現代人使用它來比喻技術熟練高超,做事輕而易舉。

②目無全牛:一般用來指技藝達到極其純熟的程度,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

③躊躇滿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意思。躊躇,一般用於形容猶豫不決的樣子。躊躇滿志,指對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樣子。

④切中肯綮:切中,正好擊中. 肯綮,是指骨肉相連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關鍵.

切中肯綮是指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方向準,一下子擊中了問題的要害,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⑤批郤導窾——批:擊;郤:空隙;窾:骨節空處。從骨頭接合處批開,無骨處則就勢分解。

⑥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乾淨。將刀擦淨,收藏起來。比喻適可而止,自斂其才。

二.文言知識梳理

1.解釋文中括號前的詞。

庖丁為(給)文惠君解(宰殺 )牛。手之所觸(接觸),肩之所倚(倚靠 ),足之所履(踩 ),膝之所踦( 抵住),砉然向(同“響” )然,奏(進 )刀騞然,莫( 沒有 )不中(合乎 )音。合( 合乎 )於《桑林》之(的)舞,乃(又 )中《經首》之會(節奏)。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同“盍”,何不 )至此乎?”

庖丁釋(放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 天道 )也;進( 超過 )乎技矣。始( 起初)臣之(主謂之間,取獨)解牛之( 的 )時,所見無非( 沒有不是 )牛者;三年之後,未嘗( 未曾 )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 用 )神( 精神)遇(相遇 )而不以目視,官知( 感覺器官的作用)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自然結構 ),批(擊入 )大郤( 縫隙),導( 引導)大窾,因(順着 )其固然(本來的樣子 ),技(支脈 )經肯綮之未嘗(嘗試),而況大軱( 大骨 )乎!良(技術好的 )庖歲( 每年)更( 更換 )刀,割也;族(技術一般的 )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 的)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但)刀刃若( 像)新( 剛剛)發(磨)於( 從)硎。彼( 那)節者有間( 縫隙),而刀刃者無厚( 厚度 );以(用 )無厚入有間,恢恢(寬綽)乎(……的樣子)其於(對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 因此 )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 雖然這樣 ),每至於族( 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 ),吾見其難為(下刀 ),怵然(戒懼的樣子)為戒,視為(因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散落)地。提刀而(表修飾)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悠然自得,心滿意足 );善(揩拭 )刀而(表順承 )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3.疑難句子翻譯

(1)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2)臣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3)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4)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5)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研習文本

1、根據文意分析庖丁成長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學解牛時,“所見無非牛者”,不熟悉牛的生理結構,解牛時只見到牛的整體外在形態。這時候的庖丁是一個“族庖”,可以想見,其解牛的時候也一定是經常用刀去砍劈骨頭,每月也要換刀一次。(不懂規律——目有全牛)

第二階段:三年後“未嘗見全牛”,對牛的自然生理結構瞭如指掌,庖丁成了一個技術良好的廚子,但解牛時仍要時常用刀去割筋肉,結果仍需每年換一次刀。(認識規律——目無全牛)

第三階段:庖丁徹底掌握瞭解牛之道,解牛時能以心神去領會而不以目視,依循自然紋理,刀鋒切入空隙處,避實就虛,得心應手,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仍像剛剛磨過一樣。(運用規律+謹慎小心——遊刃有餘)

2、文惠君稱讚庖丁技藝高超,庖丁卻説自己所好的是“道”。如何理解“技”與“道”?二者有什麼區別?

技是形而下的,可以目視的,是感官所感的;而“道”則是形而上的,不能目視,只能神遇。“官知止而神欲行”,也就是説在四之軀體所掌握的“技”不能不停止的地方,而“神”卻徑自運行。這種“神”的力量從何而來?“依乎天理”,“天”就是自然,“理”就是奧祕、規律,即“道”。由此看來,“道”是超越“技”的。

3、文惠君聽庖丁介紹後,説自己懂得了“養生之道”,“庖丁解牛”和“養生”之間有什麼關係呢?你怎麼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

本文選自《莊子·養生主》,“養生主”即養護身體,給養心靈的關鍵。原文開頭説:“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意思是:人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勢必體乏神傷,既然如此還在不停地追求知識,那可真是十分危險的了!做了世人所謂的善事卻不去貪圖名聲,做了世人所謂的惡事卻不至於面對刑戮的屈辱。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並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衞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這段其實是莊子所想表達內容的綜述,想告訴人們唯有順應自然規律,也就是老莊所説的“道”,就可以終享天年。

如果把解牛之刀看作人的生命,那麼牛身體相當於我們所生存的環境,牛身上的骨骼筋肉纏結之處比喻世事的紛繁複雜,解牛的方法便是養生之道。人生於世,必然要面對、處理各種複雜的事情,所以講究“解牛之法”即“養生之道”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人處理各種複雜的事情,應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與社會的良性法則,同時要巧妙地避過種種障礙;遇到困難的事情時,要全神貫注,謹慎應付,問題便會迎刃而解,這樣才可全身養性,盡享天年。

4、《庖丁解牛》中所體現的莊子的處世觀與孔、孟的處世觀相比有何異同?莊子的觀點對於當今的社會是否有借鑑意義?

莊子認為,人世間充滿錯綜複雜的矛盾,應該像庖丁解牛一樣,“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無厚入有間”,像躲避牛身上可能使刀口鈍折之處一樣,躲避那些可能傷害自己的矛盾,順着“天然”的縫隙,遊刃有餘地處世,這樣才能達到“保身”“全生”“養親”“盡年”的目的。這是與孔孟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積極進取、捨我其誰完全不同的一種人生哲學。它固然有迴避矛盾的一面,但也提醒我們不要強行、妄為,仍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啟示,不可一味以“消極哲學”看待。雖然儒、道兩家觀點截然不同,但並無優劣高下之分,甚至可以説,無論孔子、孟子還是莊子,最終的目的都是落實到追求人的幸福,只是實現的路徑有所不同罷了。

和其他許多寓言一樣,“庖丁解牛”給我們你的啟示已經超出了寓言講述者最初的命意範疇:一切事物都有其客觀規律,我們應該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善於總結,按照規律辦事;把握規律之後,面對具體問題,仍然要敬慎戒懼,才能把事情做好。

議(討論有疑問的地方)

展(提出自己的疑問)

評(強調重要及特殊的關鍵點)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A.為長者折枝B.吾見其難為

C.視為止,行為遲D.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答案】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一詞多義的理解能力。考生應把選項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推測意思和用法的正誤。

例句:“為”,介詞,替,給。

A項,“為”,介詞,替,給。

B項,“為”,動詞,做。

C項,“為”,介詞,因為。

D項,“為”,動詞,叫作,稱為。

故選A。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砉然向然B.善哉!技蓋至此乎

C.批大郤,導大窾D.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常見文言實詞的通假的能力。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一種現象,一般通假有兩類: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聲通假(相同聲旁的字或者聲旁),考生平時要注意積累。題幹要求選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項”。

A項,“向”同“響”,聲音。

B項,“蓋”同“盍”,何、怎麼。

C項,“郤”同“隙”,空隙。

D項,沒有通假字。

故選D。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乃中《經首》之會會:音節、節奏

B.批大郤,導大窾導:指導

C.族庖月更刀族:一般

D.如土委地委:散落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一詞多義的理解能力。考生應把選項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推測意思和用法的正誤。

B項,“導”,順着、循着,這裏指引刀而人。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