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教學設計(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2W

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教學設計(多篇)

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1、引導學生抓住可愛這條主線,從漂亮、有趣、勇敢三方面感受大白鵝是個可愛的小動物。

2、通過朗讀中體會、抓重點詞句、想象拓展等不同方式,感受“我”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

3、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的方法,體會通過具體事例描寫動物特點的寫法

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

詞語導入,初步感悟大白鵝的“可愛”

多種方法,深入品味大白鵝的“可愛”

拓展想象,對比前文,體悟大白鵝的勇敢

抓重點詞,轉換角色,體會大白鵝的有趣

指導朗讀,感悟形象,

感受大白鵝的漂亮

整合全文,梳理大白鵝“可愛”的線索

比較感悟,明確用事例寫動物的寫法

教學過程(文字描述):

一、詞語導入,初步感悟大白鵝的“可愛”

周身潔白、昂首挺胸

(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白鵝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在深入閲讀之前,誰願意噹噹小老師,帶領我們讀讀這些詞語?

1、出示第一組詞語,學生帶讀

回憶課文內容:誰能用這兩個詞語圍繞大白鵝説一句話?從中感受到大白鵝的什麼特點?

(預設:大白鵝周身潔白,走起路來昂首挺胸,真是太漂亮了!)(教師板書:漂亮)

2、出示第二組詞語,學生帶讀:東張西望、神色慌張;兩眼圓瞪、引頸高叫(兩組詞語以不同顏色出示)

通過這兩組詞語聯繫課文內容,你又感受到了大白鵝怎樣的特點?(教師板書:有趣、勇敢)

二、多種方法,深入品味大白鵝的“可愛”

(一)指導朗讀,感悟形象,感受大白鵝的漂亮

請你輕聲讀課文,説説從哪感受到大白鵝的漂亮可愛了?

根據學生的回答,重點處理以下兩個重點句:

1、重點句1

我周身潔白,黃色的雙腳和扁圓的嘴,像嵌在白玉上一樣。

導學策略:

(1)誰能用自己的朗讀,讀出大白鵝的漂亮可愛?

(預設:引導學生抓住“潔白”“黃色”讀出大白鵝顏色的漂亮;抓住“白玉”讀出大白鵝的健康漂亮。)

(2)請大家想象着大白鵝的樣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2、重點句2

它緩緩的步子從容、穩健。當它昂首挺胸、引頸高歌的時候,更顯得昂揚雄健。

導學策略:

(1)指名多人朗讀:通過他的朗讀,你們聽出了什麼?

(預設:引導學生抓住“從容”“穩健”“昂首挺胸”“引頸高歌”“昂揚雄健”讀出大白鵝姿態的漂亮。)

(2)請大家想象着大白鵝的姿態來讀一讀。

3、展示白鵝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鵝形象的美麗,教師配合視頻解説,然後學生進行回讀。

(二)抓重點詞,轉換角色,體會大白鵝的有趣

1、抓住大白鵝第一次下蛋的反常表現,引導學生抓住以下語句,理解小主人的心情。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抓住描寫大白鵝的句子,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重點句1:

一天中午,鵝竟破例從水塘走回家來,腿裏像灌滿了鉛,步子越發遲緩了。

(預設:引導學生結合“灌滿了鉛”體會大白鵝的反常表現。)

重點句2:

(1)出示句子:大白鵝有什麼反常的行為?你體會到了什麼?

它東張西望,神色慌張,一會鑽進雞窩,一會兒又跑出來嘎嘎地叫,最後蹲在雞窩旁的一堆稻草上,才平靜下來。

(預設:通過大白鵝一系列的動作體會到大白鵝第一次下蛋的緊張、焦慮的心情。)

(2)想象練習:你能當一當這隻大白鵝嗎,你當時會想些什麼呢?

它東張西望,神情慌張,一會兒鑽進雞窩,可是轉念一想:。一會兒又跑出來嘎嘎地叫,最後蹲在雞窩旁的一堆稻草上,才平靜下來。

(預設:學生通過想象出大白鵝第一次下蛋時緊張、焦慮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大白鵝的這種表現在小作者眼中十分有趣。)

2、抓住小作者心情,理解小作者對大白鵝的關愛之情

導學策略:

當學生抓住其他語句理解作者心情時,教師尊重學生的體會,但不做重點引導;重點抓住以下語句引導學生理解:

啊!一個比我拳頭還大的雪白的蛋露出來了。這時,我心裏真比三伏天吃涼西瓜還高興。我想:這傢伙真是個機靈鬼兒,下完蛋還用草蓋上,準是怕別的東西傷害它的“寶寶”吧!

(1)當學生抓住“啊!一個比我拳頭還大的雪白的蛋露出來了”談理解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比我拳頭還大”和“雪白”體會小作者的高興之情。

(2)當學生抓住“這時,我心裏真比三伏天吃涼西瓜還高興”談理解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小作者的心情:

①三伏天是什麼時候?有什麼特點?

②你在熱天吃過涼西瓜嗎?有什麼感受?

③在這裏,小主人看到大白鵝下蛋的心情?

教師小結:在這裏,小作者用三伏天吃西瓜這個例子表現出了他第一次看到大白鵝下蛋的那種欣喜之情。

(3)當學生抓住“我想:這傢伙真是個機靈鬼兒,下完蛋還用草蓋上,準是怕別的東西傷害它的“寶寶”吧!”

導學策略:

引導比較兩句,體會“機靈鬼兒”的稱謂表現出了在小作者心裏大白鵝非常有趣:

這傢伙真是個機靈鬼兒,下蛋還用草蓋上,準是怕別的東西傷害它的“寶寶”吧!

這傢伙真機靈,下蛋還用草蓋上,準是怕別的東西傷害它的“寶寶”吧!

①這兩句話哪不一樣啊?

②你認為小主人為什麼這樣誇大白鵝?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雙線交融的寫法

引導學生體會到本段將大白鵝的表現與小作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明確雙線交融的寫法:

(1)男女生分別讀描寫大白鵝和小主人的語句,滲透雙線交融的寫法。

(2)這段話寫了哪兩部分內容?

(3)這兩部分是怎麼寫的?

設計意圖:通過男女生分別朗讀描寫大白鵝和小主人的語句,引導學生髮現本段中大白鵝的行為牽着小作者的心,從而體會到本段將大白鵝的表現與小作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明確雙線交融的寫法。

(三)拓展想象,對比前文,體悟大白鵝的勇敢

創設情景:那是個晴朗的夏夜,碧藍的夜空中有滿天的小星星,我們早已睡了,鵝照例睡在雞窩旁,周圍十分安靜。突然,一陣雞的叫聲把我驚醒,我側耳細聽,沙沙沙,好像有什麼在搏鬥似的。我一骨碌爬起來衝向雞窩。啊!

出示:

月光下,一隻黃鼠狼趴在雞窩上,兩隻賊眼閃着寒光,正對着大白鵝。

1、指導學生抓住“賊眼”“寒光”讀出黃鼠狼兇狠的樣子。

2、(出示黃鼠狼圖片)面對如此兇惡的敵人,大白鵝是怎麼做的?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出示:

大白鵝伸長脖子,喘着粗氣,張嘴振翅,兩眼圓瞪,威武極了!猛然間,它用嘴對準黃鼠狼猛啄過去。那傢伙急忙向院外逃竄。雞得救了!

導學策略:

引導學生抓住大白鵝的動作,從兩個層面進行體會:

(1)抓住“伸長脖子”“喘着粗氣”“張嘴振翅”“兩眼圓瞪”等詞語感受大白鵝的勇敢。

(2)抓住“猛然間”“猛啄”感受大白鵝不僅勇敢,而且懂得先發制勝,有勇有謀。

3、與第一自然段中大白鵝平時的表現進行比較:再來讀讀這段話,你感受到了什麼?

出示:

它緩緩的步子從容、穩健。當它昂首挺胸、引頸高歌的時候,更顯得昂揚雄健。

(預設:通過與平時的對比,提升學生對大白鵝因勇敢而“更可愛”的理解。)

4、引導學生結合大白鵝“引頸高叫”進行拓展想象

出示:

大白鵝面對黃鼠狼逃走的方向,引頸高叫了兩聲,好像一位得勝的將軍。

如果你是大白鵝,你在説什麼?

(1)面對落荒而逃的黃鼠狼,你在説……

(2)面對看到你壯舉的小主人,你會説……

(3)看着受到驚嚇的雞羣,你想説……

(預設:引導學生通過拓展想象,深化理解大白鵝因勇敢而可愛)

[設計意圖:通過大白鵝勇鬥黃鼠狼的表現與第一自然段大白鵝從容、穩健的姿態對比,深化學生對大白鵝“勇敢”的理解;通過拓展想象大白鵝可能對三個人物説的話,引導學生體會大白鵝的“勇敢”]

5、師生配合朗讀

三、整合全文,梳理大白鵝“可愛”的線索

出示:

我望着這位勇敢的英雄,覺得大白鵝更可愛了。

抓住“更”字,引導學生體會到除了“勇敢”外,“漂亮”和“有趣”也寫出了大白鵝的“可愛”:

1、大白鵝的勇敢使小作者覺得大白鵝更可愛了。還有哪也讓你感受到了大白鵝的可愛?

學生接讀(課件出示):

它周身潔白,黃色的雙腳和扁圓的嘴,像嵌在白玉上一樣。那突兀的額頭是我和鴨的顯著的區別。它緩緩的步子從容、穩健。當它昂首挺胸、引頸高歌的時候,更顯得昂揚雄健。

2、的確,大白鵝因漂亮而可愛。它的可愛還表現在?

學生接讀(課件出示):

它東張西望,神色慌張,一會兒鑽進雞窩,一會兒又跑出來嘎嘎地叫,最後蹲在雞窩旁的一堆稻草上,才平靜下來。它可能要下蛋了吧!過了一會兒,我去看它。它已經悄悄離開了。我欣喜地察看它蹲過的地方,隨手撥開那些稻草。啊!一個比我拳頭還大的雪白的蛋露出來了。

3、最後,因大白鵝的勇敢,讓我感到大白鵝更加可愛了。

學生接讀(課件出示):

月光下,一隻黃鼠狼趴在雞窩上,兩隻賊眼閃着寒光,正對着大白鵝。大白鵝伸長脖子,喘着粗氣,張嘴振翅,兩眼圓瞪,威武極了!猛然間,它用嘴對準黃鼠狼猛啄過去。那傢伙急忙向院外逃竄。雞得救了!大白鵝面對黃鼠狼逃走的方向,引頸高叫了幾聲,好像一位得勝的將軍。

4、漂亮、有趣、勇敢的大白鵝在小作者眼中十分可愛。為了寫出大白鵝的漂亮,主要描寫了大白鵝的(外形);然後通過寫大白鵝(第一次下蛋)寫出了它的有趣;最後通過寫大白鵝(勇鬥黃鼠狼)寫出了它的勇敢。

(教師板書:外形、第一次下蛋、勇鬥黃鼠狼)

四、比較感悟,點明用事例寫動物的寫法

1、在上學期,我們也學過很多描寫動物的文章,你還記得有什麼嗎?

學生列舉:《遙遠的恐龍世界》、《鼠狐猴》、《國寶金絲猴》

2、比異發現不同:(與《遙遠的恐龍世界》描寫翼龍的自然段對比)

(1)ppt展示兩段內容

(2)大白鵝是拯救雞羣的英雄,翼龍是天空中的英雄。作者對二者的描寫有什麼不同?

(3)看來,我們在描寫一種動物的特點的時候,還可以通過一件具體的事例來描寫。

3、比同體會作用

(1)在這篇課文中,還有哪個自然段也是採取具體事例來寫的?

(2)你覺得使用這種方法來寫有什麼好處?

(3)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在描寫小動物的時候,還可以通過什麼去寫?

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認識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體產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2、方法與過程: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過程;培養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能力;培養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

保持對力現象的好奇,初步領略力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自然現象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並與他人交流的慾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於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歸納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

教學難點:

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出簡單的規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

教學方法:

多媒體網絡教室法,啟發與講解結合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多媒體展示課本圖片引入課題,引起學生探究力的興趣。(教師講述:在人們的生活、生產活動中及大量的自然現象中,許多都有與力有關,怎樣認識力?

本節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1、力(force)是什麼:

①多媒體演示分析圖5-1中的各種力現象,指出兩個物體。(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通過學生的交流、討論、分析,最終由學生概括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用字母F表示”。)

②分析動詞(舉、推、壓、拉、吸引、排斥等--力的作用;“加油站”)(説明: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這種作用,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

③學生活動:學生各抒已見,陳述自己的觀點。(力是什麼?)

④教師提問: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能發生力的作用,不接觸的兩個物體能否也能發生相互作用?

⑤學生活動:舉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現象。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實驗探究:讓學生做幾個簡單的實驗(用手拍桌子,兩手互拍等)後,多媒體演示課本P77/圖5-2後,在教師的點拔與引導下,由學生得出“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乙物體對甲物體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結論。

②教師説明:物體相互作用的兩個力分別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這兩個力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③學生活動:學生各抒已見,陳述自己的觀點。(物體間力的作用有什麼特點?)

④學生活動:舉出一些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現象。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體產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①多媒體演示課本P78/圖5-3、圖5-4中的現象,在教師的點拔與引導下,由學生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體產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結論。

②教師解釋什麼是“形變(deformation)、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加油站)

③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點拔與引導下總結。

④學生活動:舉出一些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力的作用效果是什麼?)

三、鞏固練習:

見《學案》。

四、新課小結:

這節課着重介紹了力是什麼,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

五、作業佈置:

1、課本:P79/1、2題。

2、達標題:第5.1節。

六、板書設計: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節力

1、力(force)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説明:

①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②力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説明:兩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

3、力可以使物體產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説明:

①形變(deformation)。

②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道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

2、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n)。

3、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驗、錄像或圖片等,能簡單描述出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從而對力形成初步的認識。

2、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能解釋有關現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講解日常生活中應用力學知識的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

旱冰鞋、拉力器、氣球、磁鐵、鐵塊、鐵鋸條、鐵釘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個詞,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義.在物理學中“力”是一個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確切的物理含義。

(二)新課教學

1、力的概念的教學

用投影儀打出:人推車、拖拉機拉拖車、人提物體、手提箱子、手壓彈簧的幻燈片。請同學們歸納一下,這四個圖有什麼共同點?

教師總結:人推車,人對車施加了力,車受到了力;拖拉機拉拖車,拖拉機對拖車施加了力,拖車受到了力;手提箱子,手對箱子施加了力,箱子受到了力;手壓彈簧,手對彈簧施加了力,彈簧受到了力。在物理學中把人、車、拖拉機、箱子、彈簧等稱為物體。把推、拉、提、壓等稱為作用。

請同學概括力的概念。

結論: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通過練習幫助學生加深對力的概念的理解。

(1)沒有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嗎?

(2)一個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嗎?

(3)只有施力物體或只有受力物體這樣的力存在嗎?

學生做出判斷,師生共同總結:

規律認知:

力是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的,沒有物體或只有一個物體不可能發生力的作用。

即物體間發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它們同時出現和同時存在。

2、不直接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產生力的作用

演示實驗一:用磁鐵吸起鐵釘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可讓學生親自到講台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後教師在總結學生對實驗現象的發言基礎上總結:在這個實驗中,磁鐵與鐵釘沒有接觸就被吸起了。

結論:物體之間不接觸也可以產生力的作用。

請同學舉出這方面的例子。

如:地球周圍的物體受到地球施加的力的作用,但是它們並不一定非要接觸。

通過練習,讓學生學會怎麼判斷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1)用手提桶時,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體是什麼?

(2)人通過繩子提取井中的水,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體是什麼?

教師提出問題:用手拍大腿時,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分別是什麼?拍大腿時有什麼感覺?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況?

3、通過分析得出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學生實踐活動:穿旱冰鞋的同學用力推牆

在學生中找一名同學,讓其穿上旱冰鞋用力推牆,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總結:穿旱冰鞋的同學向後退

教師對實驗進行總體歸納: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當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加力的作用同時也受到乙物體對甲物體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説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同時成對出現。

划船時,船到岸邊,人用力推岸,對岸施加力作用的同時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船離岸而去。

引導學生舉些例子説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原理。

用雞蛋敲碗邊,雞蛋對碗施加力作用的同時也受到碗對雞蛋的作用,所以用雞蛋敲碗邊,雞蛋對碗施加力作用的同時也受到碗對雞蛋的作用,所以雞蛋就破了。

老師:這些現象説明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通過讓學生觀察用手彎曲物體的演示,讓學生總結出力是有大小的,引出力的單位。

學生閲讀教材回答:力的符號;力的單位;以及力的單位的符號。

在此介紹英國科學家——牛頓,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人生觀教育。

列舉生活中具體事物,讓學生感受1n的力的大小;自已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力的大小等。使學生對形成感性認識。

5、力的作用效果

教師使用課件,舉一些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實例。

老師:在這些現象中物體由運動變為靜止、由靜止變為運動,以及運動的快慢、運動方向的變化都叫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所有這些事例中,物體都受到了力的作用.由此可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結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請同學到講台上親自拉彈簧、用力捏氣球、用力彎鋸條等。教師再舉一些物體受力發生形變的實例。在學生總結實驗現象的共同點的基礎上教師指出:在這些實例中物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我們稱之為物體發生了變。所有這些事例中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

結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形變)

(三)佈置課外活動作業:

既然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將力作用在堅硬的物體(如:玻璃、桌面等)上物體的形狀會改變嗎?

通過課後小製作,以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板書設計: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單位是牛。

4、力的作用效果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改變物體的形狀。

(五)總結、擴展

今天我們重點研究了力的概念,物理學中的力是物體對物體的推、拉、提、壓的作用。也就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對力的概念的理解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力是由物體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力的作用,一個物體也不會產生力的作用,發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體對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體.不存在沒有施力物體或受力物體的力。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加力的作用時,乙物體對甲物體也施加了力的作用.發生力的作用時,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同時向對方施加了力,也同時受到了對方施加的力的作用,它們同時產生相互作用於對方的力,同時消失,沒有先後之分。

(3)物體間發生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觸,即不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課後反思:

如何上好每一節課,同時使全體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有所提高,是廣大教師一直思考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了以下幾點措施,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我的粗淺經驗介紹如下:

(一)樹立教師的威信,爭取學生的配合

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爭取學生配合,尤為重要,而學生肯不肯配合老師又在很大程度取決於學生信不信任教師,因此要想較好地調動學生,教師必須在學生面前樹立較高威信。首先教師自己要有這個意識,然後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自我包裝和推銷,將自己輝煌介紹給學生;

2、上好第一節課,爭取第一印象;

3、任何時候跟學生説話無論眼神、表情、語氣和身體動作都有充滿自信和果敢,要給學生肯定唯一的回答,不能模稜兩可,猶豫不決;

4、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説到底教師最終還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才能征服學生;

5、藉助他人來樹立自己的威信,通過領導、班主任和其他教師,甚至高年級的學生介紹和讚揚來樹立自己的威信。

當老師通過努力獲得了學生信服,他們的情緒和學習自然就會被老師調動起來。

(二)教師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必須充滿激情和愛心

人是一種有感情的動物,動之以情、攻心為上是教師調動學生的重要的法寶,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都必須充滿激情和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科學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樂觀、積極和進取的人生態度,從而對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愛是推動教育過程的力量之源,教師對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充滿愛心,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和學生的心身健康等方面關心學生,幫助學生,時時處處都為學生着想,讓學生都受到的教師的愛,他們也會愛自己的教師,所謂“愛屋及烏”,學生自然也就喜歡學習你所教的這門功課了。

(三)加強教法探索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要調動學生的情緒和熱情並不算太難,難的是長時間地維持這種學習熱情,尤其是認真地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成績沒有提高的話,熱情更難維持下去。相反,如果教師的教學得法,學生的學習得法,那麼學生學起來就相對輕鬆,學習的效果就好,學生就能從學習中獲得滿足和快樂,由於成功感能夠不斷地得以強化,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也就可以較長時間地維持下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教法探索和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對調動學生學好物理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教學上應該通過豐富的語言藝術、生動感性的實例,深入淺出,突出重點、難點,注意與學生的雙向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各種直觀教具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啟發式教學,講練結合,力爭課堂解決問題,向45分鐘要質量,減輕學生課後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做好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包括如何制訂學習計劃,如何選參考書,如何掌握學習各個環節的學習技巧(閲讀技巧、記憶方法、概括知識的方法、向老師提問的技巧等),如何運籌時間,知識的重點、難點和考試熱點的分佈,會考各類題型的解答方法,考試過程的常見失誤與對策等方面。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學習起來就會主動、輕鬆、針對性強,學習效果自然大大提高,積極性也就會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請多提寶貴意見。

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具體問題中能找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可以引起物體的形變。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力的知識學習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揭示學科特點,能用身邊一些簡單的學習用具通過實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體會物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

力的概念;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學難點: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難點方法:

列舉大量事例,精心設計實驗,使學生對難點問題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1、引入課題:

“力”字的含義是非常廣泛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智力、生產力、體力等解釋。在物理學中,力是一個重要的物理量,表示的是力量,其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產中的力的現象。本節課我們將學習有關力的知識。

2、力是什麼?

a、請學生列舉自然、生活、生產中有關力的事例。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什麼事的時候需要用力?(教師舉例總結如:馬拉車,人推木箱,壓路機壓路等)其它物體之間是否也產生力的作用呢?(讓學生舉例老師分析)不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太陽對地球的引力,地球對月亮的引力。(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b、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舉例幫助學生進一步分析這一句話的深刻含義,及會區分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例如:一本書放在桌面上,那麼書對桌面有一個向下的壓力,同時桌面對書有一個向上的支持力:)

3、在上述事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a、教師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彈簧測力計受拉力伸長、受壓力縮短。

b、學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鼓勵學生使用身邊的學習用具做實驗,例如:直尺,練習本,橡皮等,引導學生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讓學習差一點的學生演示,注意鼓勵,態度和藹。)

c、學生通過身邊的一些自然想象舉例説明力的作用效果,促使其自己嘗試歸納總結: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簡稱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同時讓學生利用力的作用效果舉例解釋身邊的一些現象(及時鼓勵)

4、力的三要素

引導學生舉例分析哪些因素能影響到力的作用效果。舉例:用力彎直尺,改變力的大小觀察直尺的彎曲程度。再例如扳手擰螺絲,用同樣大小的力,作用在扳手的不同位置,效果相同嗎?同樣還可以利用教室裏的門改變力的大小及力的作用點進行關門試驗,體驗力的三要素(注意探究方法)會畫力的示意圖。注意線段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實驗:

1、兩名學生面對面雙掌對推。

2、請兩名學生上台演示實驗:拉彈簧

3、請同學們用手拍桌子。

b、請同學們談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離岸時竹篙點岸;手拉橡皮筋;兩人雙手對拍、對拉;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及體會並歸納: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乙物體同時對甲物體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練習(嘗試用自己總結的所學知識解決物理習題及身邊的一些物理現象)

例如:體育課上,同學們用腳踢球為什麼腳會感到疼?

7、課堂小結

本節課初步學習了有關力的知識,知道了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知道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講課的過程中由於較多的使用了學生身邊的一些學習用具通過簡單實驗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物理和生活的聯繫,寓教於樂從而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多鼓勵表揚。使學生在輕鬆的學習過程中自信力逐步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學好本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