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樹牢正確政績觀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多篇

欄目: 整改措施 / 發佈於: / 人氣:1.97W

樹牢正確政績觀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多篇

樹牢正確政績觀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措施三篇

第一篇

按照《局(公司)黨員幹部政績觀專題教育工作方案》要求,圍繞對黨員領導幹部的五個方面要求即“樹什麼樣的政績”“依靠誰實現政績”“為誰建立政績”“怎樣實現政績”“追求什麼政績”等問題進行了以下的自我剖析。

一、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政績”停留於領導認可、對羣眾滿意略顯缺乏。沒有達到既做顯功又做潛功的長遠效果。沒能完全達到不計較個人功名的覺悟。

(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待進一步牢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一貫宗旨。對員工和零售客户的所需所求瞭解不及時。

(三)作風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懈怠思想偶有發生,時常存在“幹累了歇一歇”的懶惰情緒。

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思想覺悟。古人云:“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政績觀直接反映領導幹部從政的價值取向,是領導幹部創造政績的思想基礎。有什麼樣的政績觀,就有什麼樣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為,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能取得什麼樣的政績、創造多大的政績。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必須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

(二)保持深入羣眾,找準“角色定位”。深刻認識黨的羣眾路線,明白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多與羣眾、羣眾溝通、交流,瞭解羣眾、羣眾的困難,並儘自己的力量幫助解決。

(三)立足長遠長效,找準“目標定位”。領導幹部的職務有任期,但事業的發展是永無止境、循序漸進的。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按照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開展自學提升,加強崗位業務知識學習,針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深入思考,解決後及時總結經驗,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保持學習心態,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四)修煉人生格局,找準“價值定位”。拓展自己的思路和視野,提升崗位工作的成效,充分利用各個學習的平台,向部門同事、支部黨員宣傳先進的思想理論知識,充分發揮青年人的優勢開展工作。認真結合每年的工作總結查找自身存在不足,總結學習經驗。細心認真的完成每一項工作。加強公司制度文件學習,指導個人規範開展業務工作。

(五)加強自我提升,找準“能力定位”。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高素質的隊伍作為保障。我個人將加強自我學習提升的主動性、積極性,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改變懈怠思想,繃緊進步之弦;多與同事溝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學習充分利用工作時間完成工作任務。

第二篇

政績是指一個領導幹部或領導班子以人民賦予的權力,在其管理範圍內,通過有效的組織領導活動,帶領人民羣眾推動一方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的業績。它是領導幹部追求的執政目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從其內涵看,政績是領導幹部個體努力與廣大羣眾集體勞動成果的合體,是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合體,是領導權力與領導活動的合體。客觀上講,實現發展,體現執政價值,獲得執政利益是追求政績最核心的驅動力。因此,政績本身與價值、利益、發展緊密聯繫,可以説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利益觀、發展觀,就有什麼樣的政績觀。

一、當前領導幹部政績觀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領導幹部對政績的看法,追求政績的方式等方面來看,當前領導幹部政績觀方面主要存在“五重五輕”問題。

重經濟建設輕全面發展。部分領導幹部片面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本質內涵,把施政目標僅僅確定在經濟發展的指標上,只注重追求上項目,創利潤,人均GDP增長,忽視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和同步發展,在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出現“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造成社會發展的總體失衡。重短期利益輕長遠發展。有些領導幹部認為為官一任,時間不長,考慮長遠了,只是“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因而往往只注重考慮任期內如何出政績,熱衷於出“短、平、快”的政績,對地方長遠發展計劃不多,對長遠發展有利的事做得不多,甚至出現不計後果,殺雞取卵式的追求政績行為,導致地方發展過程上出現嚴重斷層,為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的阻力和損害,造成一任的“政績”,幾代的“包袱”。

重數字增長輕發展質量。在追求政績方面,一些領導幹部往往過分看重一些經濟指標數據的增長,為了追求增長速度,不惜以犧牲生態為代價,不計後果,不計成本,不恤民力,不管民生,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追求轟動效應。甚至為了達到不切實際的發展指標,不惜犧牲人民羣眾的利益,玩數字遊戲,給數據“注水”,撈取所謂的“政績”。重上級評價輕羣眾認可。部分領導幹部錯誤地認為,政績是做給上級看的,只要上級認可,就是政績,否則,無論幹了多少事,上級不認可,辛苦也是白搭。存在此類觀點的領導幹部,在追求政績的過程中,往往不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不是把勁使在為廣大羣眾辦實事、謀利益上,兩眼朝上看,上級説不到的不做,上級不説可以乾的不敢幹,或是唯上不為實,不認真領會上級部署工作的精神,不論是否符合本地實際,立馬開幹,很少甚至不會顧及羣眾的意見,説話辦事不是“以民為本”,而是“以官為本”。

重門路關係輕踏實實幹。少數領導幹部對待政績有類似片面看法,政績的最終顯示是在自己能否受到提拔重用上,能晉級就是有政績,進而認為,政績是説出來的,不是幹出來的。即政績有沒有,是大是小,完全取決於上級的評説,同級的評説。持有此類觀點的幹部,在追求自己所謂的政績時,往往不是把精力放在踏實幹事上,而是一門心思放在怎樣籠絡人心,怎樣拉關係、走門路,謀求上級領導的“重視”,同級同志的“讚賞”上,以達到謀求晉級獲取“政績”的目的。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以上問題,主要存在於對政績的看法、追求政績的手段兩大方面,分析出現此類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發展觀偏離方向。發展觀引導着政績觀,政績觀實踐着發展觀。有什麼樣的發展觀,就有什麼樣的政績觀,發展觀出現偏離,政績觀就會出現偏差。只有具有科學的,也就是全面的、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才有追求經濟的、社會的、人的全面發展的政績的政績觀。

二是權力觀、價值觀、利益觀錯位。政績觀是領導幹部從政中的權力觀、價值觀、利益觀的綜合反映,只有在正確的權力觀、價值觀、利益觀指導下作出的工作業績,才是真正的政績。如果時時“以官為本”,不是“以民為本”,把運用權力、追求價值單純地定位在為上級服務,為自己謀利,而不是為廣大羣眾服務,謀求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上,政績觀必然錯位。

三是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從某種意義上説,領導幹部政績觀存在問題,還在於我們對領導幹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具體表現在還未建立起一套科學有效的領導幹部政績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上級考核評價為主的考核評價方法不夠科學合理,相關幹部考核評價結果未能得以很好地應用,還未形成良好的獎懲激勵機制等方面。由於考核評價體系的不健全,使得對幹部考核評價很難達到全面、客觀和公正,在運用考核評價機制引導和督促領導幹部形成正確的政績觀方面造成了很大缺陷。

從當前領導幹部政績觀方面存在得問題和原因分析來看,政績觀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利益觀和發展觀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樹立領導幹部正確的政績觀,關鍵在於解決好領導幹部自身思想觀念和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兩大主要問題,通過領導幹部自身思想素質的提高和外部機制的約束引導,促進領導幹部正確政績觀的形成。

第三篇

政績是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德才素質在工作實踐中的綜合體現。追求什麼樣的政績,為誰樹政績,怎樣樹政績,是衡量農村基層領導幹部能否正確對待羣眾、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自己的“試金石”。當前,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承擔着全面建設小康農村社會重任,能否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至關重要。

一、存在問題

1、對農村工作認識存在片面觀點,求穩不求活,造成農村發展滯緩。部分農村基層領導幹部認為當前農村工作穩定壓倒一切,保持農村社會穩定是頭等大事,只要不出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是有政績。開拓性地做農村工作,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既然如此,不如不幹,捂住攤子,得過且過,守住一時,保全一生,尋機脱身。他們將農村穩定與發展的關係生硬地割裂開來,抓住了穩定,丟掉了發展,沒能看出農村的穩定是發展中的穩定,發展是穩定中的發展,從而造成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遲緩,甚至停滯不前。

2、不尊重農村客觀現實條件,急功近利,損害農村長遠發展利益。一些農村基層領導幹部為在任期內出政績、受表彰、獲提拔,就不尊重農村發展客觀規律,不顧農村現實條件,不管農村資源的承受力,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發展口號和指標,追求眼前的政績。同時,極端地喜歡“看得見的”政績,蔑視“潛在的”政績,重視近期效果,輕視長遠利益。一切為自己個人創造政績,絕不為他人工作打基礎。為在短期出效果、出成績,寧可過量地犧牲資源,追求經濟增長數字,造成“一任的政績,幾任的包袱”。

3、對農村發展存在盲目性,依個人好惡,人為地割裂農村發展鏈。有的農村基層幹部到了新的地方工作,不願深入基層羣眾搞調查研究,對當地的資源狀況、產業發展水平、發展潛力等實際情況瞭解不多、不準、不透;對前任留下來的“家產”不屑一顧,搞“一個艄公一道河”;不瞭解、不顧及當地羣眾的生產習慣和生產技術水平,不尊重當地羣眾的致富想法,僅憑個人好惡和意願,從主觀上出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人為地、強制性地破壞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連貫性。從表面上看,有時確實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因為此一時、彼一時地改變發展政策,沒有形成完整的農村發展鏈,最終將一無所成。

4、對農村基層工作的不準,心浮氣躁,追名逐利。個別農村基層領導幹部把工作崗位當作人生的“跳板”,一事當前,總是計算個人得失,讓羣眾利益、集體利益為個人利益讓路;習慣於做表面文章,熱衷於搞花架子,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藉以引起上級領導重視。報喜不報憂,掩蓋矛盾和問題,置羣眾利益於不顧,虛張聲勢,對經濟發展指標“注水”造假,搞攀比浮誇,搞“數字政績”。

二、原因分析

1、幹部世界觀存在問題。有什麼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就決定了什麼樣的政績觀。個別農村基層領導幹部凡事從個人利益出發,一切為個人升遷做打算,謀取更高的職位只是了攫取更大的權力,而不是更好地為羣眾服務。以這種思想為基礎產生的政績觀,勢必偏離正確的軌道。

2、幹部政績考核存在缺陷。考核指標設計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過於偏重經濟發展內容,而精神文明和社會事業建設等只佔很小的份額;考核內容比較隨意,缺乏科學依據,使基層幹部大部分工作,都是圍繞着領導人的注意力在轉;考核項目過於繁雜、籠統,考核方法簡單死板,效率低下。

3、政績與選任存在脱節。幹部政績考核與選拔任用沒有很好地銜接起來,往往是獎懲幹部憑政績,而選任幹部卻讓年齡、資格、學歷等成為決定因素,政績成了可有可無的因素。這樣,政績歸政績,使用歸使用,兩者互不相干,便產生了政績無用論。還有一種情況是極端尊重政績,絕對憑政績大小選任幹部,造成頻頻出現“數字”政績、虛假政績。

4、基層幹部調整頻繁。原先,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任期比較短,三年一屆,不利於幹部在基層領導崗位上作長遠打算,不利於長期紮根一個地方工作。幹部任期也比較隨意,部分幹部未能完全嚴格按屆任職,屆中調整過於頻繁,使基層幹部產生在現有崗位上產生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甚至產生坐以待“提”的思想,認為只有時間一到,位置自然前挪。

三、對策思考

1、加強宗旨教育,解決“為誰樹政績”問題。為羣眾謀利益,為羣眾創政績,應是每個基層領導幹部的終身追求。農村基層領導幹部樹政績,歸根到底是要在農村基層忠實實踐黨的宗旨,當好農民羣眾的公僕,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農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要加強基層領導幹部黨的宗旨教育,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要求落實到創造工作成績的實踐中去。通過加強宗旨教育,引導和幫助廣大農村基層幹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通過加強宗旨教育,真正讓基層幹部明白檢驗政績的標準是看羣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讓基層幹部進一步體察民意,凝聚民心,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研究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上,放在研究解決羣眾生產生活的緊迫問題上,在親民、為民、富民實踐中樹立政績。

2、普及科學發展觀,解決“樹怎樣的政績”問題。真正的政績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實績,是促進農村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實績,是經得起羣眾、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實績。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要積極向農村基層幹部普及科學發展教育,採取培訓、座談、宣傳等途徑,讓基層幹部真正瞭解和領會科學發展觀的“五個統籌”、“五個堅持”的深刻內涵及相互聯繫。通過普及科學發展觀,教育基層幹部正確解決好開拓進取與按客觀規律辦事的關係、近期效益與長遠效益的關係、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關係,把促進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堅持在經濟發展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努力創造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績。

3、促進作風轉變,解決“靠什麼樹政績”問題。政績是通過實實在在的努力幹出來的。農村基層幹部要帶頭開展市委提出的“轉變作風年”活動,身體力行,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始終從羣眾最關心、最迫切希望解決的事情做起,建立為羣眾所擁護的政績。要注重四種轉變,即領導職能要由“集中指令型”向服務管理型轉變,領導決策要由“拍腦袋型”向民主化、科學化轉變,領導方法由主要依靠行政推動向依靠法制引導轉變,領導作風要由“唯上”、“唯虛”向求實創新轉變。要堅決克服一切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堅持從農村發展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工作做到農民羣眾的心坎上。要善於與農民羣眾打交道,做到懂農村、交農友、辦實事,自覺地把自己與農村、農民融為一體,用好的作風創造出讓農民羣眾擁護和滿意的政績。

4、改進考核機制,解決“如何考評政績”問題。政績考核是基層幹部從政行為的“指揮棒”。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必須要以科學的政績考核機制作為制度保障。幹部政績考核應做到“四看”:一看幹部政績的“保質期”。既要考察當前政績,又要注重考察前幾年,甚至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通過回訪複查,看政績的保質期和後續效果;對當前的政績,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看它對一個地方今後發展的影響。二看幹部在創造政績過程中的能動性。看形成政績的內因,主要看幹部的主觀努力、工作態度和創新精神;看形成政績的外因,區別在不同工作基礎上創造政績的大小。三看羣眾對幹部政績的滿意度。堅持走羣眾路線,讓羣眾有真正的發言權,真實分析政績的“含金量”,剔除虛假政績。四看幹部在集體政績中的貢獻率。擺正集體與個人的關係,既不搞“政績大鍋飯”,也不搞“政績壟斷”,具體區分好個人在其中是起決策、主導作用,還是起參謀、執行作用,實事求是了判斷個人在集體政績中的貢獻份額,恰如其分地給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