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肉牛產業發展典型材料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5.4K

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石頭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肉牛產業發展典型材料

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肉牛產業發展典型材料

六盤水市雨量充沛,氣候冷涼,有利於飼草等綠色營養體生長、高產,發展肉牛養殖是六盤水市生態畜牧業的重要增長點。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幸福村大石頭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多業發展、多元合作、多措並施、多路探索的思路,用“三變”思想指導產業發展帶動農户走出一條充滿生命力的鄉村振興的致富路,現將發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況

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石頭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位於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幸福村三組(以下簡稱大石頭合作社),於2016年7月14日成立,註冊資金900萬元,主要發展肉牛繁育、育肥及牧草種植加工等產業。合作社成立之初僅有4名股東,15頭牛,經過五年發展,通過圈舍、技術、土地、資金和牛等方式入股,發展壯大到有股東14名,養殖存欄牛400餘頭(能繁母牛300餘頭、犢牛50餘頭、育肥牛47頭及種公牛3頭),種植皇竹草800畝、青貯玉米1500畝;自釀白酒並銷售完成1.2萬斤。已建成了標準化養殖圈舍2棟,面積3800㎡,青貯池1000立方米,目前收儲800餘噸。建設有防疫、財務室和辦公室等配套基礎設施,已投入建設資金約1000餘萬元。2020年出欄犢牛100餘頭,產值150萬元,實現利潤85萬元;2021年預計出欄犢牛240頭,產值360萬元,利潤達150元。

二、合作社的主要經驗做法

大石頭合作社成立以來,一直以脱貧致富為出發點,以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為目標,以合作社拉動、服務推動為主要措施,緊緊抓住推行能繁母牛標準化生產這條主線,不斷創新生產經營模式,促進養牛業增效、社員致富。

(一)領頭人示範帶動,探索產業發展模式。選好領頭人、做好示範推廣,是大石頭合作社養牛成功的關鍵。合作社負責人謝勛,頭腦靈活、經商意識強,他曾經跑運輸、煉鋅礦社會閲歷較豐富,在當地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在看到肉牛價格近十年來都穩中有升,覺得養牛有商機能賺錢,並且帶動當地老百姓致富的機會多。

從2015年由謝勛出資從4頭牛開始飼養,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以發展短期育肥肉牛為主要生產方式,由於育肥架子牛來源不穩定、疫病風險高、架子牛選購技術含量高、育肥牛與架子牛價格倒掛導致出欄育肥牛收益較低且養殖風險高,合作社處於勉強維持運轉基本沒有利潤。經過兩年飼養育肥牛後,合作社看到飼養能繁母牛飼料需求相對較少、疫病風險較低、收益較可觀,合作社生產方式從單純的飼養育肥牛轉為能繁母牛自繁自養出售犢牛,周邊的農户和部分股東看到養牛致富的示範效果後,紛紛參與到大石頭合作社發展肉牛養殖。經過農業部門專家的指導,大石頭合作社在養殖技術、飼料使用、人工授精、防疫、種草等方面積累了豐富養殖經驗,從而使處於觀望的股東和農户消除疑慮,放心發展,起到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二)社員互助資源共享,減少生產成本。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之間必須加強交流,共享資源,充分體現合作社的合作團結功能。大石頭合作社積極引導社員互相交流,資源共享,主要體現在技術交流和信息交流。定期召開社員交流會,邀請合作社有肉牛繁育經驗的專家、科技帶頭人和高校專家在養牛基地現場示範指導,使社員在和專家、科技帶頭人的面對面交流中學到種草、青貯、防疫、治療方面的知識,促進了學習的實效性。合作社股東直接參與牛場的具體工作,分工明確,帶頭學習人工授精、繁育、飼草的收儲和銷售等實用技術,減少了很多人工成本。如:獸醫員、品改員、飼養員、農機操作員大都是合作社股東,他們不僅只領取少量的工資,且將合作社作為自己的事業來做,盡心盡力辦好合作社的所有事務。

(三)多元化股權合作,將“三變”模式推向縱深。合作社積極探索“三變”模式,通過“合作社+村集體+農户”的方式,與當地農民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引導村集體、農户以幫扶資金、基礎設施、土地、實物、技術技藝等可經營性資源、資產入股參建,按股分紅。一是資金入股。財政資金變股金,幸福村用40萬元中央財政扶貧資金以村集體名義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按照第一年固定分紅入股資金的5%,第二年固定分紅入股金額的6%,第三年固定分紅入股金額的7%分給村集體及建檔立卡貧困户,所得收益村集體和貧困户再按照2:8的比例分紅,此舉共帶動幸福村貧困户49户169人增收。對口幫扶資金易地置業變股金,鄰近村子大箐村看準了大石頭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良好發展模式和前景,通過異地置業的方式,將大連對口幫扶資金70萬元入股到合作社,並按照第一年固定分紅入股金額的5%、第二年固定分紅入股金額的6%、第三年固定分紅入股金額的7%分給涉及的建檔立卡貧困户,共帶動大箐村貧困户65户277人實現增收。2020年9月,安樂村、山根腳村、新寨村、頂拉村、小灣居委、開化居委等六個村居,按照大箐村的入股模式,向合作社入股資金300萬元,此舉帶動580户貧困户增收。集體資金變股金,幸福村集體用村集體資金10萬元入股合作社,佔股4.62%,產生的收益將按股分紅。自籌資金變股金,當地農户利用自有資金入股合作社,幸福村15名村民籌集閒散資金115.383萬元入股,佔股53.29%。二是實物入股。當地村民謝凱、謝傳太等人在親眼目睹了大石頭合作社的發展成效後,也開始萌發了想要入股合作社的念頭,可手裏沒有閒餘資金,於是他們便用自家養殖的34頭牛折價33.836萬元入股合作社,佔合作社股份的15.63%。三是土地入股。在大石頭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逐步發展中,當地部分羣眾已看到了合作社的發展遠景,他們沒有將土地按照每年固定租金的形式租給合作社,而是將土地折價入股合作社,以期帶來長遠收益,當地農户孟廣學、趙成高等5户農户用42.77畝土地折價9.083萬元入股合作社,佔股合作社股份的4.2%。四是基礎設施入股。當地農户李秀芳、謝輝折等人利用多餘圈舍折價47萬元入股合作社,佔股21.71%。五是技術入股。當地農户謝輝上學時曾學習過獸醫專業,並在威寧、六枝等地學習過養殖技術,積累了不少的養殖經驗,他利用自己的養殖技術,折價1.2萬元入股合作社參與發展養牛,佔股0.55%。

(四)政府及農業農村部門的大力支持。一是大灣鎮政府派駐一名政法委書記和一名副鎮長聯繫合作社,幫助大石頭合作社協調解決土地、環保以及土地流轉方面的問題,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二是各級政府部門在養殖技術、相關物資和“糧改飼”項目等等方面給予支持。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別獲得110萬元和300萬元的扶貧資金,用來擴建圈舍、買牛、採購收割機等設備,有效促進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帶動建檔立卡户265户,分紅資金27.1萬元;種養殖生產解決閒散勞動力務工8000人次以上,其中建檔立卡户1000人次以上。

(五)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循環發展種養業。大石頭合作社在畜牧專家的指導下,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比較好的土地資源種植牧草,在今年8月底收穫完青貯玉米後,接續種植營養價值較高的燕麥,最大限度利用了閒置土地,可收穫大量優質牧草。同時利用牧草基地附近養豬場的沼液為牧草施肥,今年通過市農業農村局測產,其種植的青貯玉米畝產達5.8噸以上。合作社養牛所產生的牛糞部分用於種植牧草,其餘的以每噸80元左右的價格銷售給魔芋和中草藥種植户,2020年銷售800餘噸,今年預計將銷售2000噸,達到了糞污還田治理和牧草豐收雙贏的結果。

(六)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極大較低養殖成本。大石頭合作社種植牧草土地選擇在靠近公路的河壩地、規劃未建地、壩子地種植高產飼草,土地相對平整且適合農業機械化操作。合作社購買了大型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青貯玉米聯合收割機、自動化清糞設備等。一是牧草種植加工方面。機械播種:機械化種青貯玉米每天可達20畝,共需2人操作,成本400元,每畝種植成本約為20元;人工播種:種植1畝需3人,80元/每人,成本240元;利用機械播種每畝節約人工成本達220元左右。機械收穫:青貯玉米聯合收割機在收穫青貯玉米時已將秸稈切碎,切碎的秸稈相比人工收穫的整根秸稈運輸量大,運回養殖場直接可以裝填青貯池,機械收穫每天可收割30畝,燃油費加上人工需600元,機械收割每畝成本核算20元;人工收穫:2人一天收穫1畝玉米需人工費200元,運回養殖場後切碎每畝需成本150元,人工收割每畝成本核算350元,在不計飼草地運回養殖場的成本情況下,機械收穫每畝節約成本約330元。按照畝產青貯玉米5噸計算,每噸飼草可節約成本110元,按照一頭能繁母牛年消耗青貯料7噸計算,每年可在青貯料成本上節約770元。二是自動化清糞設備的使用,全場飼養管理只需2人即可完成,直接減少使用勞動力4人,每年減少人工支出8萬元以上。

三、合作社取得成效和效益分析

(一)拓展了多元化股權合作形式。大石頭合作社通過財政資金入股、對口幫扶資金入股、集體資金入股、自有資金入股,極大的豐富了資金變股金的資金來源渠道。充分利用資金入股、實物入股、土地入股、基礎設施入股、技術入等股權形式,解決了資源分散的問題,體現了農村“三變”改革堅持以股份合作為紐帶,以產業平台為抓手,引導農户以資源、資產、資金入股經營主體,激活農村各類要素,增加村集體和農民財產性收入,取得積極成效。

(二)抱團取暖多方增加農民收益。大石頭合作社通過不同入股模式,強化了產業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民可從多方渠道獲取收益,2020年,大石頭合作社實現收入85萬元,帶動農户513户2040人。羣眾與合作社的利益捆綁起來,融為一體,共同發展,實現和合作社與農户雙贏的良好局面。帶動農户就業30餘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不僅增加貧困户收入,還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管等問題。

(三)效益分析。一是飼草方面,幸福村周邊平均海拔比較低,氣候温暖濕潤,冬無嚴寒,適宜皇竹草、青貯玉米、燕麥草和飼用甜高粱等暖季型高產牧草的生長,皇竹草年收穫鮮草一般都在10噸以上。種植飼用甜高粱:畝產可達10噸,合作社按鮮草240元/噸收購,畝年收入可達2400元,扣除種子、肥料、土地流轉、人工等成本費1560元后,純收入可達840元/畝。種植皇竹草:畝產可達20噸,合作社按鮮草200元/噸收購,畝年收入4000元,扣除種莖、肥料、土地流轉、人工等成本費2430元后,純收入可達1570元/畝(皇竹草是多年生牧草,可多年使用,從第2年起種莖、種草等成本費就不用投入或者下降)。種植青貯玉米:農户種植青貯玉米,待玉米進入乳熟—蠟熟期後收割畝產可達5.5噸,合作社按鮮草400元/噸收購,畝年收入2200元。而種植普通玉米:按畝產450公斤玉米籽實計算,3元/公斤,畝年收入1350元(如扣除種植玉米的種子費、人工費、肥料費等成本後幾乎不賺錢)。種植專用青貯玉米等牧草比種植普通玉米效益強得太多。且種植高產、優質的牧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十分明顯。二是養殖能繁母牛:現合作社主要以銷售斷奶犢牛為主,飼養少量育肥牛為輔的盈利方式,養殖一頭母牛每年人工、飼料管理等成本大概4500元;產一頭犢牛4個月斷奶達到300斤,飼養管理成本500元,能夠銷售11000元左右,所以每銷售一頭小牛利潤6000元;能繁母牛產犢率按90%計算,按照今年合作社300頭能繁母牛計算,今年純收入162萬元。養殖的能繁母牛每年均有增重,年增重3%-6%不等,每年均有增值,這裏暫不計算在內。三養殖肉牛:合作社對銷售剩下的少部分小牛進行集中育肥,每頭肉牛日增重1.5公斤以上,市場價36元/kg,日收入54元。成本:消耗精料、草料、人工費、管理費等28元,日收益26元,半年出欄一頭肉牛純收益4680元,且肉牛價格市場穩定、波動不大,而且自繁自養的模式比較安全,牛源也比較穩定。同時養殖肉牛可在一定程度上鍛鍊技術力量,相較於母牛繁殖犢牛來説週期更短,效果更為顯著,推廣效果更好。

總的來説,能繁母牛是肉牛養殖產業的核心生產機器,只有穩定運轉的能繁母牛,才會有穩定的犢牛來源。雖然養殖能繁母牛前期投資大,生產週期長,但犢牛繁殖體系一旦建立起來,每頭能繁母牛每年能提供0.9頭左右的犢牛,同時能繁母牛還有具備每年3%-6%的穩定增長,犢牛繁殖體系具有厚積薄發的強勁增長潛力。在構建號育、繁、推相結合的繁育體系的基礎上,培育、推廣優質高產高效的雜交肉牛,以飼草自動化加工利用以及疫病防控為主降低飼養成,通過清潔生產工藝、精準飼料配方的使用,可降低養殖消耗,規避疫病風險,增加肉牛養殖收入。因此,在合理利用資源的前提下,養殖能繁母牛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四、存在問題

通過調研,調研組認為大石頭合作社在種草養牛,模式創新和促農增收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產業鏈未形成、效益未最大化。目前大石頭合作社主要產品是4-6月齡的犢牛,其他養殖場購買犢牛後用作育肥使用,育肥一年後收益可達萬元。合作社處在肉牛養殖產業鏈的底端,且承擔母牛、犢牛養殖風險,所獲收益並未達到理想狀態。

(二)肉牛養殖標準化不高、質量產量影響較大。一是牧草刈割未按標準進行,導致飼用甜高粱和皇竹草等優質牧草營養價值降低、刈割次數減少,影響牧草產量。二是牧草品種搭配單一,均為禾本科牧草,未種植豆科類牧草,導致牧草飼料蛋白營養不足,飼養時增加精料使用量,提高了飼料成本。三是養殖場設計不合理,養殖場僅有母牛舍、草料房,無產犢舍、犢牛舍配套。四是養殖檔案不健全,配種存在混亂的情況。五是肉牛飼養管理技術掌握不到位,影響母牛發情和犢牛早期斷奶。

(三)防風險能力不高、抵禦外來影響能力弱。目前,大石頭合作社主要採取的自繁自養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較好的應對來自外來的動物防疫風險。但這樣的模式母牛飼養週期長、犢牛效益低、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飼料成本上身、肉牛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對合作社產生較大的衝擊。由於國家目前沒有涉及肉牛的保險政策,合作社與保險公司商談,保險費率較高、保險公司要按保額的8%算,保費過大,合作社不能承擔。合作社飼養的能繁母牛都未購買保險,存在較大風險,

(四)畜牧業融資難度大、擴大再生產能力不足。大石頭合作社規劃的飼養方式為自繁自養出售育肥牛,計劃總投資4000萬元,現已累計完成投資1000萬元。由於資金緊張,合作社現有設施及300多頭能繁母牛不能抵押貸款,在短時間內爭取的貸款難以到位,目前只有母牛舍未修建標準育肥牛舍,面臨後續擴大規模無資金可用困難。

(五)規劃能力差、市場參與程度低。大石頭合作社有發展壯大的意識,但缺乏科學規劃和設計能力,在前期取得養殖效益後,擴大規模的意願很強烈,但規劃方面缺漏項目多,存在一定風險。經過調研,大石頭合作社生產經營主要還是以就近交易、入場交易為主,主要目標羣體就是大灣鎮當地的養牛户,在目前市場未達到飽和狀態下具有一定利潤空間,但其目標市場容量有限,作為長期發展來看存在產業發展上限低、後期發展乏力等問題。

四、下一步發展計劃

(一)保持母牛羣體穩定增長,探索雜交犢牛生產方向。雖然能繁母牛是肉牛養殖產業的核心生產機器,但其生產週期長、年產犢數量少是各大養牛場一開始就放棄自己養殖母牛的主要原因。以大石頭合作社養殖的基礎為核心羣體,培育選擇母性好、泌乳能力強,後軀寬闊的能繁母牛為主要改良對象,採用性控凍精以人工授精的方式,繁殖後備能繁母牛羣體,將能繁母牛飼養這個環節轉移到散户。培養能繁母牛養殖堡壘户,簽訂合作協議,為合作社養殖培育的優秀能繁母牛,合作社為其提供人工授精服務,並以市場價回收所產犢牛,期間提供飼養、管理等技術服務,並依託商業保險降低養殖風險。由此對所產犢牛品種構成、性別進行人為控制,生產早熟、體型適中、具有更高價值的三元雜交犢牛,增加合作社競爭優勢。

(二)自繁自養延長產業鏈、提升肉牛養殖效益。大石頭合作社目前飼養的育肥牛均為未能出售的犢牛育成(身形、體貌較差),其生長效率與出售到散户的犢牛進行比較,結果其體重增長是散户養殖犢牛的1.5倍以上,説明散户未能將大石頭合作社生產的優質雜交犢牛生產效能發揮出來。同時,經過分析大石頭合作社犢牛直線育肥水平已達到日增重1.5公斤以上,年產值1.97萬元,年利潤達0.94萬元,犢牛直線育肥將作為合作社新的增長點,並且尚有增長潛力可以挖掘。為將提高市場參與程度,增加抵抗風險的能力,充分發揮雜交犢牛的生產效能,建設年出欄200頭肉牛的專用育肥場將作為大石頭合作社2022年的擴規模的主要目標。

(三)提升專業技術水平、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與農業部門、科研院所、高校開展全方位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在大灣鎮範圍內開展養牛專業人才集中式培訓,將有意願、有發展後勁的貧困户經培訓後納入能繁母牛養殖人才庫管理。積極爭取養殖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入,保證有足夠的養牛人才,以科技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溝通銜接、爭取多方扶持。貴州省提出畜牧業發展“穩生豬、促牛羊”發展思路,今後生態畜牧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將會是肉牛產業,國家、省各級在支持肉牛產業發展方面有很多扶持政策和項目支持,建議大石頭養殖場做好自身建設、加強向上溝通、做好對外向農業農村部門申請飼料、凍精、草種和舔磚等養牛亟需物資的支持。

(五)尋求金融保險支持,提高抵禦風險能力。省農村信用社聯社與市農業農村局預計在10月簽訂《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創新涉農金融服務,拓寬涉農融資渠道,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屆時將推出肉牛發展貸款,合作社可提前謀劃貸款項目,申報產業貸款。積極申請政府扶持,與保險公司溝通,以合適的價格購買能繁母牛、犢牛、育肥牛保險,抵禦疫病、市場帶來的養殖風險。

202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