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海斌事蹟材料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55W

海斌事蹟材料多篇

海斌事蹟材料篇1

芹秀的家裏有80多歲的奶奶和50多歲的爸爸,因為爸爸患病不能勞作,芹秀從懂事起就幫助奶奶擔起了照顧全家的重任。

王芹秀剛出生不久便被遺棄在鎮裏的中學門口,是養父把她抱了回來。現在家裏只有61歲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養父和一個86歲高齡且體弱多病的奶奶,一家人靠每月180元的低保金過活。她雖然知道自己的身世,但從不怨天尤人,非常堅強、勤快、樂觀。

王芹秀自家的房子幾年前倒塌了,現在住的是別人給的,是一座只有15平方米的破舊土木結構房子,三面是泥牆,一面木牆。家裏沒有一件象樣的傢俱家電。屋子很小,只有養父王炳乾住在裏面,而王芹秀和奶奶則借宿在鄰居家。

小芹秀從小很懂事,很有孝心。她平時每天要早早起來,煮好飯,然後跟着村裏的婦女上山拾柴火賣,以貼補家用。家裏有幾分地,她還要跟着大人下田打理,種些農產品以增加收入。上國小後雖然一個星期才能回一次家,但王芹秀一回到家,就放下書包忙家務。她一直把養父當作親生父親看待,她常常對父親説:“您養我長大,我給您送終。”父親很心疼她,常勸她不要乾重活。村民見他們家這般困難,也常救濟他們。小芹秀很感恩,每到農忙時節,她都會去幫鄰居拔秧、插秧,以此來換工。她做事很麻利,村裏人很喜歡她。

住校期間,王芹秀從來捨不得花錢坐車,捨不得買菜,每星期會從家裏帶足醃菜。有時候買一瓶2塊錢的豆腐乳或者辣醬,就當做一個星期的菜。後來,學校幫她申請了每週四天的伙食補貼。王芹秀學習很努力,上個學期,語文和數學都得了優秀。

王芹秀因尊老愛親入選了“中國好人榜”。她的事蹟在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欄目播出後,感動了許多人。今年3月份,武平縣某公司決定每學期資助她600元生活費。面對各方面的關愛,小芹秀感動得哭了。有人問她最想做什麼時,她回答得很簡單:“我最想多一點時間做作業!”

海斌事蹟材料篇2

何昌淑,女,四川華鎣人,中共黨員,1963年11月出生,1982年9月參加工作,現於華鎣市觀音溪初級中學田壩子村小任教。

1982年秋天,年僅18歲的何昌淑,懷着滿腔的熱情,走進大山,走進華鎣市觀音溪初級中學李子埡村小任教。當時那裏的辦學條件極差:海拔1500多米,四面環着高山,終年山風呼嘯,周圍雜草叢生,人煙稀少;不通公路,山路崎嶇難行,從山上到山下的鎮上,來回至少也要6個小時;教學環境簡陋不堪:一間破房屋當教室,講台是一方凹凸不平的土台子,黑板坑坑窪窪,早已泛白,加上幾張缺胳膊少腿的桌凳,這便是學校所有的教學設施。對剛步入教壇的何昌淑來説,除了要克服這些困難外,還要面對學生讀書熱情不高、學生家長不願送孩子上學的現實。山裏人不覺得教育很重要。他們認為“讀不讀書都一樣,看着太陽出來,揹着太陽下山,讀書還不如挖山種地”,所以失學兒童很多。這樣的條件,要留住教師,留住教師的心,談何容易!來這裏的老師總是來了即思走,難以安心,呆得最長的不過一年半載,短的只有一兩個月,甚至一個學期會換好幾位老師。缺教師,工作任務當然就重,一個老師常常要教兩三個班——複式教學。

要教書,首先要有學生教。何老師將動員失學兒童復學作為自己的第一項任務,她走社串户,逐個宣傳動員,儘管道理講了一籮筐,山裏人總是陰沉着臉不理不睬,何老師就軟磨硬泡,一次不行,就去二次,兩次不行,就去三次、四次、五次…… 村裏老劉的女兒嬌嬌已經十歲了,早過了入學的年齡,但一直沒有上學。何老師三番五次到她家裏去動員,但老劉始終不鬆口。老劉那“女娃家上不上學無所謂”的觀念甚深,再加上家太窮了,負擔嬌嬌上學的費用很困難,所以何老師總也做不通他的工作,幾次都無功而返。一個星期天,何老師又翻過兩座山樑,到老劉家去動員,老劉遠遠看到何老師來了,趕緊把門關上。何老師敲門很久,不見開門,乾脆就在門口蹲了下來。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三個小時過去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門終於開了,何老師的誠心終於感動了老劉,答應第二天就送孩子到學校去。萬事開頭難,在何老師的不懈努力下,村民們陸續將學生送回到學校,空寂的山谷裏又響起了久違的讀書聲。

孩子們返校了,但實際困難又接踵而至。以前的桌凳早已破爛不堪,屋頂年久失修,睛天抬頭透過破洞可以看見藍天白雲,雨天水珠穿過漏瓦灑向學生課桌,師生只好戴着斗笠上課。一個個斗笠,匯成了山村教育最獨特的風景線,可這風景不但不能令人興奮,卻只有心酸!

孩子們總不能一直這樣上課吧?何老師暗暗打定主意,要迅速改變這個情形。於是,她多方求援,找來材料,請來工匠,發動學生和家長充當幫手,自己也挽上袖子,與大家一起動手修桌凳,上房補屋頂。一個星期後,桌凳修好了,屋頂漏洞補上了,操場平整了,孩子們終於可以正常上課了,何老師累得消瘦了一圈,可她卻開心地笑了。

李子埡村幅員面積廣,學生居住分散,要到校讀書,大都需要翻過一座座山嶺,淌過一條條大大小小的溪河。每當春夏時節,山洪咆哮,河水暴漲。學生的安全揪緊了何昌淑老師的心。每天,她早早地守候在河邊,將學生一個一個背過河,背了這個社的學生,又步行很遠去背那個社的,直到把所有學生都背過河,才安心上課。放學後,又將他們背過去。

常常累得腰痠背痛,甚至有幾次,她自己差點被急流沖走。但看到孩子們快快樂樂學習、健健康康成長,她打心眼裏覺得高興。

一到冬季,漫天大雪,寒風凜冽,教室四壁透風,孩子們凍得直打哆嗦。何老師看在眼裏、急在心頭,她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資(當時她的工資每月只有幾十元錢),買來比較厚的透明薄膜,將牆壁透風處一一釘上。課餘,她組織孩子們從山裏拾來乾柴,上課前,讓孩子們將柴禾燒一下,待濃煙過後,將火炭放進準備好的爛瓷盅裏,吊在課桌下取暖。

海斌事蹟材料篇3

燃運公司'工人先鋒號'創建以來,認真組織開展活動,活動效果突出。員工隊伍主人翁責任意識增強,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做到文明生產,成績突出,效果顯著,無人身傷害事故和設備財產損失責任事故,為電廠的正常發電做出了突出貢獻。

燃運公司'工人先鋒號'的創建都遠離電廠廠區,無論是三公里還是杏花,基本上屬於常年野外作業。炎炎夏季,30多度的高温作業使人汗流浹背,眩暈和噁心;數九寒冬,零下近30度的低温,即使採取再厚、再嚴密的保暖措施,舉手投足間也會令人感到寒冷刺骨。多年來,燃運公司創建'工人先鋒號'的員工們就是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艱苦的工作條件下,為了保證電廠正常的發電供煤,頂烈日,戰酷暑,風雨無阻;迎寒風,冒冰雪,奮戰嚴冬,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艱難困苦,為保質保量的供應好發電用煤頑強地拼搏着、奮鬥着。

為了確保發電供煤任務,三公里、杏花的全體員工常年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日,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2小時以上,時常因為燃料的緊張而需要連續奮戰。尤其是在每年開展冬季儲煤會戰的五月至十月期間,天天披着月兒走,戴着星而歸,為電廠穩定發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燃運公司的員工們就這樣一直默默地工作着,奉獻着,沒有人能説得清他們究竟奉獻了多少自己的休息時間。他們為電廠的發電供煤事業,甘願奉獻着自己的一切。

在'工人先鋒號'的創建過程中,燃運公司一線員工一直表現着良好的集體精神,互相學習,互相勉勵,互幫互助、積極進步,明確工作目標,各負其責,紮實的開展創建活動,有效的推動了發電用煤的正常供應工作和發電用煤儲備工作。

海斌事蹟材料篇4

周豔:舍小家顧大家堅守一線

周豔,41歲,中共黨員,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直屬大隊漢警快騎女子隊隊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周豔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身先士卒,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

1月23日,周豔在接到全警返崗的戰時命令後,迅速返回崗位,投身一線工作。1月24日起,武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直屬大隊奉命守控府河收費站出城卡口。周豔主動請纓,帶領漢警快騎全體女隊員堅守崗位36天,排查車輛2470輛次。2月29日,周豔又帶領女隊員轉戰江岸區沿江大道黃浦路防疫卡點,逐車查驗通行證件,在崗日均檢查車輛100餘輛。截至目前,周豔已帶領10名漢警快騎隊員連續奮戰,完成勤務30餘場。

每次出發上崗前,周豔都會反覆檢查隊員裝備,平日裏她時常關心記錄每位隊員的身體狀況,對因故隔離的隊員,每日電話詢問。輪班備勤時,周豔還帶領隊員們主動走進社區,為羣眾辦實事,送温暖,照顧父母被隔離的小孩,給困難户送日常用品,陪伴孤寡老人。

周豔在執勤工作中的勇毅擔當值得禮讚,她舍小家、顧大家,熱心為民服務的事蹟更讓人動容。疫情發生後,周豔的公公婆婆先後確診,老公也被隔離,十歲的兒子在家無人照顧,家裏需要她。但她毅然選擇堅守一線。2月15日,正在崗上的她得知爺爺去世的噩耗,3月1日凌晨,她的公公又因感染肺炎去世。周豔強忍悲痛,用努力工作去寄託哀思。疫情在前,警察不退,周豔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諾言。

海斌事蹟材料篇5

史雪榮:真心換真情 “疫”線顯擔當

史雪榮,51歲,中共黨員,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分局花山派出所橘園社區民警,一級警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史雪榮以崗為家,在戰“疫”路上彰顯巾幗擔當。

花城家園橘園社區是史雪榮的責任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史雪榮整整51天沒回家,一直堅守崗位,每日穿梭在社區的樓棟裏開展抗疫宣傳、排查“四類人員”、幫助困難羣眾。為提高工作效率,她發動社區羣眾,組成一支16人的志願者隊伍,這支小分隊成了疫情期間調解矛盾、幫扶濟困的生力軍。橘園社區分發社會捐贈的愛心菜,史雪榮帶着志願者將菜送到社區150餘户老年人家門口;社區實行封閉管理,史雪榮帶領志願者將出入憑證發到社區3000户居民家門口。如今這支隊伍已擴展至60人,社區居民都説“有事找小史”。

花山地區的隔離觀察區設在史雪榮的另一責任區聯投青年城。成立之初,由於羣眾對隔離觀察不是很瞭解,感到害怕,都不願意去。史雪榮主動站出來,積極想辦法改善隔離點的生活條件,解決留觀者困難,讓他們安心去接受隔離。社區居民何某感染新冠肺炎後,由於牀位緊張,不能及時安排住院。史雪榮冒着被感染的風險與何某夫妻溝通交流,平復夫妻倆情緒,並積極協調解決何某母親和小孩的生活問題,主動為何某聯繫住院事項。截至目前,史雪榮主動協助社區、隔離點轉運確診、疑似新冠肺炎病患67名,説服12名密切接觸人員,讓他們安心接受隔離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