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伯牙絕弦優秀教案設計(精選5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51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伯牙絕弦優秀教案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伯牙絕弦優秀教案設計》相關的範文。

伯牙絕弦優秀教案設計(精選5篇)

篇1:《伯牙絕弦》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二、教學重點:目標2

三、教學難點:目標3

四、課前準備:課件、音樂欣賞

五、教學過程:

(一)板書文言文題目,直接導入。

1、板書:伯牙絕弦

同學們,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呤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大屏幕出現課題《伯牙絕弦》)

2、釋題――大屏幕出示

“伯牙”俞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為“琴仙”。絕:斷絕。“伯牙絕弦”講述的是俞伯牙因為鍾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的故事。比喻知己喪亡後,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以此為題,直接點出課文內容,簡潔明瞭。

(二)教學設計

1、複習文言文學習方法。

⑴反覆朗誦。⑵根據課後註釋和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⑶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節奏和重音的讀法。(全班讀、男生讀、女生讀、個別讀)

3、根據課後註釋和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內容。(討論回答)

4、感知內容。

⑴文言文寫了誰和誰(板書:伯牙、子期)。他們倆互為什麼?什麼是“知音”。

⑵從哪裏看出伯牙和子期互為知音?(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

板書:善鼓琴 善聽,所念必得。

5、品讀體味,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

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樣讚歎?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讚歎?

6、口味知音之情。

正當伯牙為遇到知音而高興時,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伯牙悲痛欲絕。難一句話表現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齊讀)板書:絕弦之死

伯牙為什麼把琴摔了,終身不彈琴?(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板書:知音難得。

7、深悟知音。

⑴為了追悼知音,伯牙寫了一首短歌(大屏幕出示短歌)

師領讀,學生齊讀。

⑵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答以前那無人理解的生活中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人們根據這個動人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聽的樂曲。曲名叫《高山流水》,下面我們來欣賞這首曲子。

⑶聽完曲子你感受到什麼?你們是從動聽的音樂和優美畫面去感受的,你們感受到伯牙用琴聲表達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了嗎?你們感受到他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間的智慧了嗎?

8、昇華感悟

⑴讀完這課,你們有什麼感受?

⑵小結

⑶請學生收集到古今交友名人名言。老師出示大屏幕的名人名言。

學生齊讀。

9、有感情背誦文言文。

篇2:《伯牙絕弦》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感受 “藝術的魅力”為題來組合課文的。選編的課文情真意切,文質兼美,從不同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本課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是東方文化的瑰寶。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預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學情分析】

學習文言文《伯牙絕弦》,學生已有了《楊氏之子》作為基礎。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藉助註釋、結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導學生透過文字想象畫面,揣摩作者表達方法,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文言文和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藉助註釋、結合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4.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讓學生憑藉註釋讀通、讀懂內容,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習得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體會文言文的無窮魅力。

2.教學難點: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設計理念】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國小文言文傳統教學方法是國小文言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國小生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成果的一大因素,面對深奧難懂的文言文,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我採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並行,一改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容。語文課首先要有語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絕弦》一文充滿着濃濃的語文味,所以需要老師靈活多變而又紮紮實實的朗讀指導,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進行讀、思、議、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本課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積澱語感,領悟語言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時效,體會文言文的無窮魅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故事導入,引入課題。

講《警世通言》中伯牙和鍾子期偶遇的故事導入,指導學生看插圖,猜猜文中人物。

[設計意圖: 故事導入讓學生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2.板書課題,指導“弦”的讀音和寫法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絕弦”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絕弦?)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激發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由《楊氏之子》導入文言文學習方法。讀通課文是學習文言文的第一步。明確要求: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交流:讀文言文給你什麼感覺?

3.檢查預習。學生個人讀後指導。教師範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意圖在於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4.領讀,注意引導學生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設計意圖: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生閲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韻味的領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學生熱愛閲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讀懂課文,領會情感

1.課文讀通了,還要把課文讀懂,大家説,有什麼辦法?(結合註釋、結合上下文)請同學們按照這些方法,試着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故事大意。讀懂課文,是文言文學習的第二步。

2.學生自學。用自己的話説説故事大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照註釋,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課文的文言形式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形成了白話文。]

3.交流。

(1)從哪裏看出二人是知音?

(2)引出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體會古文的一詞多義。抓住“善哉”指導學生理解子期的由衷讚歎,並指導讀。

課件出示句子,透過文字看畫面,你看到了什麼樣的山和江河?讀出你的感覺。

揣摩表達形式,抓住“峨峨兮” “洋洋兮”體會古文用字的精煉。

[設計意圖:閲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此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閲讀來理解文本,豐富想象。]

(3)對啊!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伯牙所念,僅僅是這些嗎?角色轉換,假如我志春風……你看到了什麼?用上文中句式説一説。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談話設計,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易於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為學生的説話訓練鋪好路。]

(4)課件再次出示二人資料。質疑:伯牙當時已經是著名的音樂家,你説他還會缺少讚美嗎?他為什麼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交流)

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是啊!知音歡聚,情投意合,將是何等的其樂融融!再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快樂。

(5)故事過渡。二人相見恨晚,結為兄弟,並相約一年後中秋之夜再在這裏相聚。第二年中秋,伯牙興沖沖前來赴約,假如你是伯牙,你會給子期帶些什麼禮物呢?(交流後起音樂)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課件再次深化二人資料。

篇3:《伯牙絕弦》教案設計

《伯牙絕弦》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朗讀課文,體會人物感情。

2.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和魅力,初步瞭解學習、理解古文的方法。

3.積累更多的中華經典詩文。

二、能力目標:能利用所學方法去自主朗讀學習其他古文。

三、情感目標:感受知己的難覓,讚頌心心相印、心靈相通的真摯友情。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導語:有一段友誼至誠至深,感人肺腑;有一對朋友心心相印,心靈相通;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古文《伯牙絕弦》。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課文,感受古文的魅力。

1.齊讀課題。

2.解題。

你們知道伯牙是誰嗎?怎麼知道的?(板書:查閲資料)

“絕”是什麼意思?怎麼知道的?(板書:藉助註釋)

誰來説説課題的意思?(板書:變通理解)

二、整體讀文,感受古文的節奏韻律

1.質疑:伯牙為什麼絕弦?帶着問題走進課文,朗讀古文。

2.出示學習古文的方法。

3.讀通全文。

①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正腔圓。

教師抓住不足適時指導,並出示節奏指導朗讀。

預設:“兮”是語氣詞,應延長,所以要停頓,但不用強調重讀。最後一句,師可直接出示節奏,領讀。

②教師範讀。

③學生根據節奏自由朗讀。

④檢查朗讀。

先指名,再齊讀,

過渡:讀古文不僅要讀出它的節奏韻律,還要讀出情感,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體會人物情感。

三、品讀古文,悟知音

導語:在剛才的.朗讀中,我們知道這個故事講了兩個人物,一個是——伯牙(板書),一個是——子期(板書)。

1.默讀古文,揣摩意思。

同學們默讀古文,想一想,古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你讀懂了哪句話的意思,不要忘了藉助註釋,變通理解。

小組交流古文意思。

把你讀懂的句子意思,説給本組同學聽,請同學評價是否準確。

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同學們,你讀懂了哪句話的意思?

預設:句1:這兩個“善”字理解為?——(擅長,善於)。老師通過查閲工具書,發現善有擅長、善於的意思。所以“使用工具書”是理解古文字詞的一個好方法。(板書:使用工具書)

句2:這裏的善和前面的善是一個意思嗎?若學生不理解,可先説説後面文字的意思,再來推測善的意思。(板書:聯繫上下文)(應指2至3名學生説句子意思,再要求朗讀,讀出泰山雄偉壯觀之意。)

句3:同上指導,然後2、3句全班齊讀。

句4:學生説出意思後,指導朗讀時,強調“必”重讀。

句5:學生説出意思即可,暫不作過多拓展。

2.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領會“必得之”的含義。

導語:我想,作為名滿天下的音樂家,伯牙的琴聲裏不單隻有高山流水,可能還有——

(出示詞語,教師引讀)

好一個善彈的伯牙,好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和必得之)

無論伯牙是所志,所念,所想,鍾子期都——必得之。

我想問,子期聽懂的僅僅是伯牙的琴聲嗎?還聽懂了什麼?什麼心聲?(可再次引讀2、3句中的內容)怎樣的人才能彈出如泰山般雄偉壯觀,如江河般寬廣豪邁的曲子?

小結:原來鍾子期不僅在説琴聲,也道出了伯牙傾注在琴聲裏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般的胸懷。

伯牙雖為宮廷樂師,與皇宮貴族做伴,人們只知他琴藝高超,琴聲美妙,但他寄託在琴聲中的志向和胸懷他們能得之嗎?唯有誰得之?誰必得之?這才是——(齊讀第四句)

這樣的默契,我們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是啊,只有這樣心心相印、心有靈犀的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書)

配樂,師生對讀。(老師和你們一起來讀讀這篇古文,好嗎?)

讀着,讀着,發現前面四句,在語言編排上是一句——伯牙,一句——子期,這讓我們彷彿看到當時的他們,一個在鼓,一個在聽,一個在傾訴,一個在迴應。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從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徵,伯牙、子期成了知音的代表。

3.知音之死,感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真諦。

導語:這對知音約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見。可是,當伯牙趕去的時候,看到的是鍾子期那冰冷的墳墓,原來分手後不久,子期就病死了。我們齊讀最後一句。

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從體會到的情感中朗讀最後一句)

悼知音

俞伯牙為了表達自己喪失知音之痛,在鍾子期的墓前寫下了這首短歌。(師生共讀)

這絕的是弦,不絕的是對知音深深的懷念之情啊!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那無人理解的生活中去,就算他有再高的琴藝,又有誰能真正聽懂,走進他的內心呢?因此,子期死——(齊讀最後一句)

四、高山流水,回味知音,誦讀全文

古人説“士為知已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後人為了紀念這知音之情,根據這個故事譜成了《高山流水》這首曲子。讓我們伴着這段動人的曲子,再一次朗誦全文。

五、作業

出示一篇小古文《北人不識菱》,學生運用所學方法自學古文。

篇4:伯牙絕弦教案設計

人教版伯牙絕弦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故事的興趣。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朗讀,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學重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讀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講伯牙絕弦的故事,設置疑問,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強調“弦”的讀音。學生試讀“弦”。

3、解題質疑,理解“絕弦”,並提問學生通過什麼知道的。滲透根據註釋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4、讓學生説一説讀了課題後有什麼疑問,伯牙為什麼絕弦?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課件出示課文,學生自由讀課文,將課文讀流利。

2、指名讀課文,適當讓學生評議。

3、範讀課文。感知課文節奏。

4、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出節奏。

5、齊讀課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三、讀懂課文,理解文意。

1、通過幾遍讀下來,我們已經知道課文中有兩個人物。讓學生找出來,指名説。板書:伯牙、鍾子期。

2、這兩個人各有什麼愛好呢?在課文找一找。指名讀第一句話,引導學生理解“善”的意思。板書“善鼓琴”、“善聽”。

3、從課文中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自己讀課文,把你讀懂的交流一下。

4、學生彙報,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第二、三句話。提問學生這裏的 “善”表示什麼呢?還可以怎麼説?用自己的話替換一下。並視頻展示伯牙和鍾子期相識部分。提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剛才的`視頻 嗎?學生彙報。

5、是啊,伯牙所想到的,鍾子期就能從琴聲裏聽出來,這就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讀一讀,品一品。

6、故事的結果是怎樣的呢?誰知道?你是怎麼理解的?學生交流,視頻展示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內容,感悟何為知音,板書:知音。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伯牙為何破琴絕弦。學生練讀,體會伯牙失去知音的悲傷情感。

四、深入體會,品味文情。

1、我們都知道伯牙是音樂家,在遇到鍾子期以前他的得到的只是表面的讚美,膚淺的讚美。體會伯牙遇到鍾子期時,心情怎樣?學生自由説。

2、無奈知音已去,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再次體會知音離世之悲。

3、有記載,鍾子期死後,伯牙在鍾子期墳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課件出示詩歌,學生讀詩歌,進一步感受伯牙的悲痛心情。

五、回味內容,昇華中心。

1、善鼓的伯牙為什麼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讓學生説説原因。2、學完了課文你能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嗎?

3、學生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話講一講故事內容。

4、如此動人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背下來呢?自由朗讀,試背課文。

5、這的確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

6、讓我們再次在音樂聲中誦讀全文。

六、作業:

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篇5:伯牙絕弦教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一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藝術的魅力”這一主題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話,77個字。這篇課文語言精粹,簡潔流暢,適於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感受古文意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審美樂趣。

知音相逢,千載其一,伯牙絕弦,蕩氣迴腸。古人與學生雖相隔遙遠,但文字中所傳遞出的真摯情感卻跨越時空,叩擊着我們的心靈,值得我們在讀中體驗、讀中感受、讀中理解。峨峨羣山,仁者之樂,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為流傳不衰的文化經典。“高山流水覓知音”所傳遞出的,不僅是摯友間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共鳴!這就需要我與學生一起,透過語言文字,去觸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潔的情懷;通過組合閲讀,感受文化經典在歷史長河中的恆久魅力。

學生在五年級時,對於“文言文”這種“古代書面語”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閲讀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是,由於文言文特有的表達形式,使學生在走進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難。作為第二課時教學,就需要通過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在誦讀、感悟、對話、拓展中,含英咀華,披文入情,提升語感,感受意藴。

二、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在自讀自悟中,豐富對文言文的閲讀體驗。

3.通過組合閲讀①,形成對“知音”內涵的理解,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能根據註釋初步瞭解課文大意,觸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藉助課外資料瞭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義。

教師準備:相應課件,組合文本。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二)體會知音情深

1.閲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知音深情:

(1)學生自由讀。

(2)創設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讀。

3.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知音”內涵。

(1)知志。

出示:

以伯牙之藝,而獨一子期能知其志。──《呂氏春秋》

(2)指導讀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3)師生對讀,烘托情感:

當伯牙志在高山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説──(生讀)

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唯有子期會對他説──(生讀)

(4)課文讀到這裏,你們有什麼發現?

(5)再次創設情景引讀,感受生命之交。

師讀:當伯牙“志在高山”時,已聽不到子期説──

生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讀: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已聽不到──

生讀: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讀寫結合。

5.緊扣“絕”字,感受文言文的語言。

(1)交流對 “絕”字的理解。

(2)從“絕”字中發現文言文語言的特點。

(3)再讀課文,感受文言文語言魅力。

(三)組合閲讀,觸摸知音文化

1.出示詩文,表達感受。

2.自讀詩句,積累語言。

3.背誦課文。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