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新版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3.75K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新版多篇)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一

吳孟超總結式地對記者説:“我這一生有三條路走對了:回國、參軍、入黨。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國,我也許會很有錢,但不會有我的事業;如果不在人民軍隊,我可能是個醫生,但不會有我的今天;如果不是加入黨組織,我可能會做個好人,但不會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一分子。”

1922年夏天,吳孟超出生在x閩清。因為家境貧寒,在他3歲時,父親就背井離鄉到馬來西亞謀生。5歲那年,吳孟超跟着媽媽到馬來西亞投奔父親。很快,小孟超就幫着家裏舂米、割橡膠了。

“父母嘗夠了沒有文化的苦,再窮也要讓我認字、讀書。”於是,上午割膠、下午上學,這樣的生活一直延續到17歲。吳孟超讀書刻苦、用功,成績總是數一數二。而正是那段時間割膠,他把割膠刀玩得飛舞。採訪中,詼諧的吳孟超對記者説,這就是最早的“手術訓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吳孟超深受抗日救國思想影響。國中畢業時,身為班長的他和同學們商量,把畢業聚餐費捐給國內浴血奮戰的抗日將士,得到一致同意。不久,他們竟然收到了朱德發來的感謝電。那封感謝電像燒紅的烙鐵一樣,深深地印在了吳孟超心裏,成為他一生難以忘卻的紅色記憶。

上前線去抗日!這是他當時最迫切的願望。1940年春天,吳孟超約好同學一起登上回國的輪船。他們一路車船顛簸,經新加坡、過越南,自_入境。

到x後,由於戰爭封鎖,一時到不了x,吳孟超只好在x繼續求學讀書。1943年秋天,吳孟超考取了德國人創辦的同濟醫學院,成為“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學生。

吳孟超至今記得1949年x解放時的情景。那天,天剛矇矇亮,他打開宿舍臨街的窗户,發現馬路邊躺着一排排和衣而睡的解放軍戰士,沿街商鋪的門靜靜地關着,沒有半點嘈雜和喧鬧。他被眼前這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軍隊深深地震撼了。早就對共產黨充滿嚮往的他,此時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加入這支隊伍,跟黨走。

1956年,吳孟超的夙願終於實現。這年3月,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如願參軍入伍。從此,不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受到什麼樣的委屈,他對黨的信仰沒有絲毫動搖,為黨工作的忠心始終不變,並且始終充滿奮鬥的激情。

1958年,裘法祖受聘為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兼職教授,吳孟超再次成為他的學生。在裘法祖悉心指導下,吳孟超手術水平大有長進。但吳孟超覺得光做個普通“開刀匠”還不夠,到底該朝哪個方向發展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如實告訴了老師。裘法祖對他説:“肝臟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國又是肝臟疾病高發地區,如果你有決心,可以往這個方向發展。”

吳孟超茅塞頓開。從此,拉開了向肝膽外科進軍的序幕。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二

留美歲月

1935年9月,錢學森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學習成績一向名列前茅。在畢業後的實習期間,錢學森充分地感覺到作為弱國國民的辛酸。當時的中國,在歷經了百餘年的貧弱之後,中國人在國外留學,被歐美列強國家的人極端的輕蔑,中國人飽受美國人的歧視。

1936年10月,錢學森進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成為美國籍匈牙利人科學家馮卡門的得意弟子。師生二人在長期的教學過程和科研研究中,彼此磨合,留下了深厚的友誼。當時的馮卡門先生是剛剛興起的航空科學中的頂尖科學家,是動力學上的教授。初次和錢學森見面的馮卡門對這位儀表莊重的年輕人倍加讚許。他提出了很多問題,可是都被才思敏捷的錢學森回答出來。之後的幾年中,錢學森先後獲得了數學博士學位、航空工程碩士學位、航空博士等學位,併成為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火箭研究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_。

40年代初,錢學森和另一個航空科學家馬林納合力發表了重要的研究報告《遠程火箭評論與初步分析》,這一論文成為美國研製對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此外,錢學森還參加了美國核武器研製的“哈拉曼工程”。

1945年到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停息後,國內解放戰爭也在節節勝利,錢學森先生意識到民族解放、復興在即,他決定要回國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可是歸國路途確實是想象不到的坎坷和艱難。

1950年,因為懷疑錢學森是美國共產黨員,美國取消了他參加機密研究機構的資格。錢學森以此為契機,用回國探親這個理由準備回到闊別許久的祖國。正當他要動身的時候,卻被美國移民當局扣押,幸好被同事以一萬五千元美金保釋出來。但此後,美國屢次阻擾他回國,錢學森遭到了美國當局長達五年的扣留和迫害。

據錢學森晚年時候的講述,在美國羈絆的五年中,他時刻不忘回國,每一天都在準備着行李。由於美國政府的刻意壓制,家中的生活條件很差,還要經常搬家。好在妻子蔣英賢良淑德,撫慰了他那寂寥無助的心。妻子蔣英毅然辭退家中所有的女傭,一個人包攬了家中所有的家務活。

在這五年當中,錢學森先生並沒有放棄回國的打算,他在美國加州學院任副教授,在教書之餘,不忘繼續研究自我的學術,並在1953年發表了《從地球衞星軌道上起飛》一文,1954年出版的《工程控制論》更是引起了行業領域的轟動。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三

滿分750分,萬妙然的成績為681分!

文科生能考到這麼高的分數,幾乎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甚至連北大清華的招生老師都表示説“簡直不可思議”!

不過,成都外國語學校校長龔智發卻説,她還考過不少次的700多分呢!

每一科成績都在130分以上,用班主任的話來説,萬妙然“沒有弱點”。在網上,還流傳着關於她的“傳説”,同學為了考好,會特地在考前去膜拜一下她。

22日晚9點過,華西都市報記者見到了萬妙然,這個身高170的18歲女孩講話爽朗,落落大方。對於此次的成績,她説自己還是有一點點意外的,沒想到自己考試的時候發揮得那麼好。“以前考700多分,都是學校改卷子嘛,覺得可能跟大學聯考的含金量不一樣。”

總結自己的“高分祕訣”,萬妙然不斷地重複,“重基礎”“不斷訓練”“熟能生巧”。

學霸心得

注重“基礎牢固”,有了基礎,才會在考試的時候遇到陷阱不會“陷進去”。“做練習的目的不是看自己會不會,而是要練習熟練度,每一道題都要認真地對待。”

大學聯考目標

選擇哪個大學還未確定,專業比較傾向於建築和經濟金融方向。“對建築感興趣是因為我比較喜歡地理,就去了解了城鄉規劃,這個方向一般都在建築學院裏面。”

A

學霸祕訣

看哈利波特原版書學英語

“其實我喜歡每一個學科,他們都有很有意思的地方,但是如果硬從裏面選的話,我最喜歡英語和地理。”萬妙然的英語成績為143分,只差7分就滿分了。她也講起了自己學英語的方法。

萬妙然比較贊同成外注重學生英語“聽説”能力的培養模式,每次英語課的前15分鐘,會由值日生出一個題目,然後讓學生做2分鐘的小演講。“這很大程度上鍛鍊了我們的表達能力,能夠讓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及時的應用、消化。”

當然,在課外也需要知識的拓展和積累,萬妙然的方法就是讀英文原版小説,《哈利波特》、《指環王》、《納尼亞傳奇》、《霍比特人》等魔幻類小説是她的最愛。她是從高中的時候開始接觸這一類的英文原著,“這一類的書籍,語言和內容都值得一讀。”萬妙然説。

除此之外,每天早上,萬妙然總會抽15分鐘左右的時間來做英語閲讀理解和完形填空,“老師只能給你方法上的指導,做題的準確度,基礎知識的掌握就必須靠不停的練習和實踐。”

通過旅遊學習地理知識

萬妙然的媽媽繆輝輝是成都七中國中學校的地理老師,受媽媽薰陶,她對地理也非常感興趣。“這可能跟我喜歡旅遊是有關係的。”萬妙然認為,旅遊和地理其實是“雙向驗證”的過程,在旅遊的過程中,可以把地理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瞭解各種各樣的地方和各種各樣的事情。

幾乎每年的假期,萬妙然都會和媽媽出去旅遊,全部都是自由行,大的方向由媽媽確定,行程細節則必須是她自己來做準備。國內,西北地區她去過敦煌看過飛天,去內蒙古看過胡楊林;西南地區,在九寨溝、四姑娘山、海螺溝也留下過足跡;東南地區,去過上海、蘇州、杭州,感受城市裏面的美。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地方都有去,只要是沒去過的地方,我都比較喜歡。”這不,大學聯考成績出來,志願填報之後,母女倆就又要開始旅行了,這次她們的目的地是日本。

重基礎 不斷訓練熟練度

仔細分析萬妙然的分數,你會發現,她幾乎每個學科的分數都非常高。萬妙然説,她比較注重“基礎牢固”,有了基礎,才會在考試的時候遇到陷阱不會“陷進去”。“做練習的目的不是看自己會不會,而是要練習熟練度,每一道題都要認真地對待。”

地理老師萬東説,萬妙然自主學習能力很強,思維縝密,解答地理綜合題尤為出眾,幾乎不會失分。而萬妙然説,自己很在意基礎題,她要求自己選擇題和填空題一定不能錯,寧願放慢速度,也不讓自己出錯。

在練習所謂的“壓軸題”的時候,要注重自己解題方法的積累,可以把題型分類,“達到一定的練習量之後,就能夠歸納出幾種分類了。”萬妙然説,老師規定她每週在完成作業之後,要找一定的拓展訓練題目訓練,這樣才能保持“手感”。

“她在高一、高二是學習委員,高三是班長,在班上很有凝聚力,還積極幫助其他同學答疑解惑。”萬東説道。幫同學解答疑問,在萬妙然看來,這其實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也能看到自己的缺失。”

B

個人成長

網傳曾遭同學考前膜拜

“不要把我當考神”

3年前,萬妙然以會考675分的成績,從七中國中升入成外,據説,當時這個成績在全成都市的排名中也是非常靠前的。

進入高中,萬妙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每天早上6點40左右起牀,吃完早飯後,有固定時間做英語習題,晚飯後再用固定的時間練習語文基礎知識,晚上則要加班到12點過才會睡覺。“有些知識是需要一遍一遍的來,才能確保不會出錯。”

而此次的高分,在萬妙然看來,是跟自己長期的積累分不開的,要在考試中發現自己的問題,以各種方式不斷地完善自己。“我心態也是很好的,做題的時候比較專注。”

萬妙然成績出來之後,在網絡上流傳着她的“傳奇經歷”,有同學為了考試順利,每到考試前就去“膜拜”一下她。對此,萬妙然笑着説沒有那麼誇張。“我不希望別人把我當做考神,大家都是需要互相學習的。”

她喜歡建築和經濟

獲清華55分加分錄取資格

“萬妙然是一個很有想法、敢於質疑問難的小姑娘,她常常會在課堂上就一個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不盲從。正因為這點,學習對她來説不是任務,反倒是一種樂趣。”班主任唐有益評價説。

除此之外,唐有益説,萬妙然還喜歡書法,寫的日記、遊記也賞心悦目。同時也是一個很有號召力的娃娃,高一暑假,班上準備集體出一個叫做《前朝》的文集,她還主動承擔起編委的工作,幫同學看稿子,提意見。

據介紹,萬妙然此前參加了清華大學的百年領軍計劃的自主招生項目,獲得了加55分的優惠政策。而對於選擇哪個大學,萬妙然説還未確定,但是對於專業,她比較傾向於建築和經濟金融方向。“對建築感興趣是因為我比較喜歡地理,就去了解了城鄉規劃,這個方向一般都在建築學院裏面。”

她的班主任/

教出4個省第一

成都市勞模、四川省特級教師、語文老師唐有益;四川省優秀教師、數學老師於開選;成都市優秀班主任、地理老師萬東……成外高20xx屆年級主任楊登文告訴記者,這個似曾相識的教師團隊,不僅帶出了今年的省文科第一名,也培養出20xx年省文科第一名周小琪、理科第一名高蕊馨。班主任唐有益被稱為“成外師尊”,他還帶出了20xx年理科第一名王舸。“整個教師團隊非常團結,正是因為他們善於打團體仗,才能培養出這麼有凝聚力的班級。”

離大學聯考還有三個月的時候,66歲的班主任唐有益堅持每天陪學生一起上晚自習到10點半。三個半小時的自習時間,科任老師在前面講,唐有益有時坐在最後一排聽,有時繞着教室一圈圈走,幾乎不答疑,只是“作為一種陪伴,與學生同行”。去年年底,在班上同學準備保送考試之前,“萬姐”萬妙然為了給同學打氣,一大早就在黑板上寫上大大的幾個字:“祝保送的小夥伴們心想事成、夢想成真!”令班上每個人心中都暖意洋洋。

她的同學/

全班26人被保送

59人的班級,7名學生出國,其中一人考進哈佛;26名學生被保送到北大、清華等名校;參加大學聯考的26人中,誕生了今年四川省文科第一名萬妙然。這就是人稱“學霸班級”的成都外國語學校20xx屆13班。

22日晚,20xx年大學聯考成績陸續出爐,成外高三分管副校長路躍陸續收到來自高20xx屆13班的學生的報信:袁維寒660分,肖楷654分,賴雨琦639分,王紫劍636分……而零診、三診成績均上700分的萬妙然,以681分的高分毫無懸念拿下四川省大學聯考文科第一名。

“這個班並非萬妙然一枝獨秀,”路躍告訴記者,全班59人中,7名學生出國,其中張瀟月考進哈佛大學;26名學生被保送到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名校;參加大學聯考的26名學生中,除了萬妙然,也有不少上630分的學霸們。

她的父母/

注重開發女兒的“熱愛”

“從小,我們就非常注重她良好性格和品格的培養。”爸爸萬新説,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他就給女兒聽磁帶、聽故事、看書,搭積木,鍛鍊女兒的語言、行為和思考能力。他一直持續的比較好的習慣就是,從女兒兩歲多一直到上國小的時候,他堅持每晚都給女兒講故事,嬰幼兒畫報、小故事大智慧,甚至是現場編故事。“其實到了高三,我爸還每天給我發一兩個笑話過來。”萬妙然説。

而媽媽的教育則比較注重開發女兒的“熱愛”,她希望女兒能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因為只有熱愛才能堅持下去”。有着20xx年教學歷史的繆輝輝是七中國中“雲教育實驗班”的班主任,平時假期,她總是帶着女兒去發掘好吃的好玩的,只要有長時間的假期,兩人就會結伴出去旅遊,而且是自由行。“熱愛生活的萬妙然喜歡聽愛爾蘭和北歐的民謠歌曲,大學聯考前的一天,她還在家裏聽歌,亂唱。”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四

快到九十高齡的吳孟超老先生,就去年動刀多達100多次,至今吳孟超已經做了14000多例肝臟手術,其中肝癌切除手術9300多例,成功率達到98.5%。早已功成名就的吳老,在不少人眼裏,本可以選擇尊榮,選擇享受,選擇超脱,甚至還可以選擇很多,但他選擇了繼續前行。他説:“我是一名醫生,更是一名戰士,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戰鬥一天。”吳孟超同志曾反覆表達過個人的心願:“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讓我倒在手術室裏,那將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吳孟超拿了那麼多第一,擁有那麼多頭銜,獲得那麼多榮譽,是什麼動力還繼續驅動做他呢!那是祖國和人民給了他源源不斷的動力。他説:“作為一個知

識分子,只有把個人的發展與祖國和人民的需要緊緊聯繫在一起,我們的知識價值、人生價值才會有很好的體現。”

吳孟超同志的感人事蹟,展示着愛國愛民的赤子情懷,藴含着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着醫者的仁心大愛,不愧為我國醫療科學戰線的一面旗幟,不愧為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楷模。我們要學習吳孟超同志忠誠、矢志報國的堅定信念,學習他無私奉獻、情繫人民的高尚品格,學習他積極探索、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投身於祖國的科研事業中。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事蹟 篇五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決賽,中美巔峯對決,身高1米84的中國女排主攻手郎平擊潰了美國女排的防線,幫助中國女排登上了冠軍的寶座,賽後誕生了一個流行詞——“鐵榔頭”。“鐵榔頭”郎平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的時期,主動接下了中國女排主帥這個“星球上壓力最大的職業”: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際,她毅然歸國,擔任女排主帥,累倒在工作當中;第二次是2019年中國女排倫敦奧運會被日本隊淘汰,2019年同年齡隊友陳招娣撒手人寰,這一系列的悲痛觸動了郎平內心深處的女排情結,於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毀於一旦”的風險再次走馬上任,僅僅一年半時間,郎平就帶領中國隊於2019年時隔2019年重返世錦賽決賽舞台,最終奪得亞軍,並於2019年重奪世界盃冠軍。30年來,從擔任主攻手時的“五連冠”到任教練率中國女排重返世界之巔,“鐵榔頭”似乎已經是奇蹟的代名詞。

60歲的人會為她加油,20歲的人會為她點贊,業內圈外都會給她叫好,順境逆境大家都信任她。郎平率領中國女排時隔2019年再奪世界冠軍,賽後接受專訪不禁哽咽“我覺得我的老教練袁偉民指導也給了我很多的鼓勵,他也説‘作為強者……要面對各種困難!’。”這是郎平職業生涯第三次迴歸中國女排,每次迴歸都是國家隊最困難的時刻,這次迴歸對個人而言也是非常艱難的一次。

回憶這次執教中國女排前的糾結,郎平透露“從內心來講,覺得這個隊現在確實走下坡路,我作為老女排來講,我是有責任,就是在女排最困難、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應該可以做這個貢獻;另一方面就覺得,自己年齡其實現在也不小了,也擔心自己身體萬一是撐不下來。現在因為我動嘴比較多了,動手比較少一點還好,我們年輕教練都能夠做得非常好。”

2019年4月1日下午,一則令人悲傷的消息突然傳出,五連冠名將陳招娣因病去世年僅58歲,“如果有來世,我們還一塊打球;如果有來世,我們還做姐妹。”昔日隊友陳招娣的去世,讓郎平悲痛不已。參加完追悼會,郎平做出人生又一個重要決定,4月15日女排國家隊主教練競聘會出現在公眾面前,“其實做出這個決定是非常不容易,應該是我執教生涯中最糾結的一次,主要是考慮到自己的身體是否能承受這個工作量。”

多年的職業生涯,超負荷的大訓練量,郎平身體出現了嚴重的傷病,醫生説這些傷病會伴隨她一輩子,“我膝關節(手術)比較多了,主要都是清理手術,做過7次,我的雙胯做了一邊一次,那個有腰間盤突出,(你可以發一個殘疾證),絕對,我都不知道是幾級了,然後頸椎做了手術,也是頸椎盤完全壓迫神經,所以從整個運動創傷來講,不下十次的手術。”

2019年4月25日,眾望所歸的郎平重掌女排帥印,儘管已經53歲了,但是一到訓練場上還是原來那個勞心勞力的郎平,每堂訓練課下來,不是膝蓋腫了,就是腰動不了。僅僅兩年,中國女排在郎平的精心打磨下,一大批有天賦能吃苦的90後小將脱穎而出。

談及恩師郎平,世界盃MVP主攻朱婷娓娓道來,“就是她站在那兒的氣場就很強,我覺得郎導始終就是郎導,‘鐵榔頭’我覺得誰都替代不了,至少現在是沒有的。”兩米副攻高妹袁心玥直言,“她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非常鮮活的例子,就是中國老女排的精神!”二傳沈靜思感慨“郎導頂着巨大的壓力,心服口服,真的!”。

“郎平”兩個字在世界排壇一直與奇蹟劃等號,17歲作為天才選手入選國家隊,並且迅速成為世界級主攻。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郎平和老女排一起創造世界大賽五連冠奇蹟,1985年因為傷病在25歲時無奈退役出國深造,而後以職業運動員和教練員身份輾轉美國、意大利等,雖然常年在國外,但心裏一直有割捨不下的情懷……

1990年,中國女排青黃不接,郎平放棄國外俱樂部的優厚待遇,重新披上1號戰袍返回國家隊,當年帶領女排斬獲世錦賽亞軍;1995年,已經成長為世界名帥的郎平再次迴歸,她放下四歲的女兒臨危受命執教處於低谷的中國女排,再度帶回到世界一流;現在年輕的中國女排,是一支凝聚新老女排血液的球隊,已經牢牢打上郎平的印記,已經55歲的郎平目標不僅僅是下一個冠軍,還有中國女排精神的延續。

和央視主持人白巖鬆聊到隊長惠若琪世界盃的意外缺席,郎平眼中含淚釋疑“她就是在那一天,我們來決定她去還是不去,所以從這點對我們來講,就是一般人可能很難想象,比如我們為這個比賽(世界盃)準備了三年,然後要出發了突然説她不去了,你還得裝的好像沒事一樣,因為還想我不能失控,隊員要看着你啊,但覺得怎麼這麼背啊,這口氣就是緩不過來。”

吳孟超同志先進事蹟 篇六

95歲的吳孟超身着軍裝一出現,場內所有人起立致敬並鼓掌。吳孟超在感謝電影主創的同時,也幾度敬軍禮,“黨和國家培養了我,我要堅持做一個軍人、一個共產黨員、一箇中國醫生,始終為人民服務。”

是醫者,更是醫學拓荒者

吳孟超至今堅持在醫療一線,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已經超過1萬5千台。無論是年輕時從割膠刀改拿手術刀,還是毅然回國報效祖國,以及創造出中國肝膽外科無數個第一,吳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書寫的部分。

拍吳孟超的醫者仁心不難,難的是如何在有限的電影篇幅裏不走尋常路。導演謝鳴曉説:“製片人最初把故事梗概交到我手裏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頭皮有點發麻,這部電影不容易拍,尤其是如何用電影的方式去表現吳老的家國情懷。”

所幸,編劇黃丹拋開了常規的手術枱救人套路,他總結了吳孟超一生的奮鬥目標是:搞超前的科研,從根本上救治病人。“這也是他醫德、醫術中的最閃光之處。”

《我是醫生》中,吳孟超有句讓人過耳不忘的台詞:“一把刀、一台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一片基礎研究的華蓋能庇佑更多人”。

電影中,吳孟超想搭建基礎研究平台,擴大實驗室規模,他希望得意門生趙一濤能隨己投身其中。但對外科“一把刀”趙一濤而言,從手術室抽身去實驗室,尤其是要致力於當時還被普遍質疑的細胞治療,他的事業前景不啻於“霧裏看花”。

現實中,由於癌症至今並沒有攻克,趙一濤的質疑心理曾存於不少人心間。對此,吳孟超的迴應是:“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手割過橡膠,描過圖紙,但自從拿起手術刀後便再沒有放下。我已經90多歲了,還能做多長?不知道。我要趕緊把科學院、研究院建好,把平台建好,再培養人才。有人、有平台,基礎研究就能開展下去,20年、30年、40年總能解決問題。到那時,我在天上看。”

真實是最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電影中的所有故事都來自於吳孟超的真實生活。《吳孟超傳》作者方鴻輝記得吳孟超説過:“我哪怕是化成千手觀音,一天也只能做一千台手術。手術也好,化療也好,放療也好,都不能解決問題,根本性的治療方案就要靠基礎科學。”

吳孟超口中的這個“基礎科學”是細胞免疫治療。方鴻輝説:“他不僅僅是一個傑出的外科醫生,也是一個醫學教育家和科學大家。他在東方肝膽醫院設立了一個研究院,這個研究院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吳老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早早佈局細胞免疫治療的研究,並把他覺得最好的研究生派到這個研究領域。”

《我是醫生》監製、同為醫生的`李捷偉表示:“吳老的眼光非常準確,他認為細胞免疫治療肯定是一個方向。尤其是今年,細胞免疫治療已經成為主流,這在兩年前電影開拍的時候還是天方夜譚。當時,醫療界普遍認為細胞免疫治療像中醫一樣是非主流,手術、化療、放療才是最主要的手段。短短兩年,治療方法鉅變,確確實實體現了吳老的戰略性眼光。”

《我是醫生》的另一條支線落在吳孟超和患癌症的女兒之間展開。在醫學界,有個不成文的慣例,醫生不給親人開刀。電影中,學生趙一濤主動請纓做手術,吳孟超拒絕了,説自己可以。

吳孟超的女兒吳玲告訴記者:“這是真實的事情,患病的是我妹妹。電影呈現得略帶戲劇化,真實的情況更簡單。我父親覺得,在手術枱上,就算是他自己的女兒,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病人,而我是最瞭解這個病人病情的主刀醫生,僅此而已。”

復旦大學楊俊蕾教授坦言:“這樣一部有正能量的人物傳記的影片,其中藴含的科學精神、動人情感,以及醫學手法的結合,藝術效果非常好。”

“《我是醫生》告訴每一個觀眾:什麼叫醫學?醫學就是人學,也是孔子説的仁學。全片充滿了對患者、同事、家庭的關愛。”中國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表示:感謝我們這個時代,湧現了吳孟超這樣傑出的充滿人道主義情懷、又有着高超醫術的醫生。

有意思的是,“閒不住”的吳孟超在研討會上透露,最近因為心臟小問題休息了一段時間,打算下週“復出”繼續到手術枱上做手術。“一個人有飯吃、有覺睡,還能幹什麼呢?還需要有工作。健康的生命就需要更好地為國家、為黨、為人民繼續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