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課題研究報告(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3W

國小課題研究報告(新版多篇)

理論依據及意義 篇一

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作文最能體現一個人的“語文素養”,因為無論從理論還是實際教學來看,作文教學都佔據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低、中年級的學生在習作上剛剛起步,只有讓學生快快樂樂地踏入習作的大門,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才能激發起學生寫作的慾望,保持他們愛作文的熱情。《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對寫話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3、4年級)習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作為語文教師探尋出起步作文教學的最佳策略,使學生以後能夠愛上寫作,學會寫作使我們當前應做的。學生起步作文,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儲備一定數量的常用漢字,一般要學會1000多個常用字;二是要閲讀一定數量的範文,從範文中獲得有關的知識,積累詞彙,學習表達方法。現行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安排一年級學會440字,二年級學會740字,兩年學會1180字,閲讀範文80多篇。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起步條件,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要優於書面表達。因此,我想作文的起步階段尤為重要,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為了避免學生對作文產生畏難情緒,讓學生輕鬆作文,在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教師必須根據孩子的思維發展特點,為其訂製合宜的發展路徑。我一直在摸索着讓孩子如何能愛上寫作,讓寫作文不再成為孩子的負擔,而是一種樂趣。我今年擔任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正好面臨要引導學生開始習作起步,因此,我想引導學生寫好起步作文,是我肩上應擔負的重任。

小課題研究報告 篇二

本課題以現代德育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我校創新開展各項特色活動情況,進一步完善健全了學校與家庭、社區互相溝通和協調德育管理體系及德育管理運行機制,探索了豐富德育內容的一些途徑及辦法,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進一步完善了德育管理制度,為學校、教師、家長等提供了一系列操作性較強的活動方案等研究成果。

一、課題的提出

本課題的研究是時代發展要求,也是學校發展現實需要

豐富國中德育內容和創新德育機制的研究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普遍認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區教育對學生的人格完善和發展有着積極的影響。普遍注重學校德育和家庭、社區相結合的德育教育的實踐性以及互動機制的可操作性。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互動的大教育系統,為全民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生活環境,發展終身教育,從而全面提升全民素質,已成為當前國際社會教育發展的潮流,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方向。單一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需要,只有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互相配合和協調,才能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校位於安康中心城市繁華地帶,建校30年來,學校始終秉承“辦人民滿意教育,以優異的教育質量回報社會”的辦學宗旨,始終堅持 “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管理強校”的辦學理念。自2001年躋身於省級“示範國中”、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法制校園”之後相繼榮獲“國中教育先進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被評為國家級、省級、市級“課改示範學校”。隨着我校社會知名度逐步提升,要求進入我校就讀的學生逐年增多。班大人多、校園面積相對狹小(現有5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600餘人,校園面積15畝,校舍面積16770平方米),部分學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社會中不利於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因素比比皆是,上述多種原因,對教育大環境造成了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會教育“魚龍混雜”,學校教育“獨木難支”,有時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

根據教育發展的要求及學校發展現實需要,我們確立“創新德育機制豐富德育活動內容”研究課題,旨在不斷嘗試國中階段創新德育機制豐富德育活動內容,在校內狠抓德育工作,同時把學校德育延伸到家庭與社區,使我校德育工作邁上一個新台階,開展該項課題的研究有利於豐富學校德育理論和家庭、社區教育理論,有利於指導學校德育實踐,提高學校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利於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為學校、教師、家長和社區服務管理人員等提供一系列操作性較強的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二、研究目標

1、完善健全德育管理體系及德育管理運行機制,探索學校、家庭、社區互相溝通和協調的途徑及辦法;

2、創新開展各項特色活動,不斷豐富德育內容,探索活動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3、探討德育工作在思想品德等學科課堂教學及第二課堂活動中的滲透;

4、通過課題研究,以達到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進一步完善了德育管理制度的目的。

三、理論依據

1、《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

2、“雙主體”理念。教師是“導”即“教”的活動的實施主體,其主體性體現在根據教育規定和學生身心成長特點,對德育環境、德育內容和德育辦法開展選擇、加工和設計,對學生的主體性開展引導和培養;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更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其主體性體現在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德育活動、逐步做到自訂成長目標,自尋成長動力,自擇成長辦法和自評成長效果,最終將社會認識、情感、做法內化為個體認識、情感、做法。

3、生活德育的理念。道德始終存在於人的整體生活之中,個體品德和社會道德的提高與成長也只有通過人們自己的社會生活活動來實現。因此,在學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辦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從學校的小範圍擴大到社會的大範圍。

4、活動理論。活動是指主體與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人有目的地影響客體,以滿足自身需要的過程。活動是實現成長的必由之路,學生主體活動是學生認知、情感、做法成長的基礎。學校和教師在組織德育活動時,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以及活動中的互動合作與內心體驗,促進學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蒐集有關資料,進行專題研究。

2、調查研究法:通過座談、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蒐集分析我校學生思想現狀;通過師生相互評價分析師生的認同程度;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明確學校與家庭、社區德育內容需要。

3、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的研究將以行動研究法貫穿始終。我們的行動研究將基於我校各項德育特色活動,由本校的教師成為行動研究者,在具體的活動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找出並實施對策,不斷地反思行動的效果,達到“行動”和“研究”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概念界定 篇三

本課題的研究有三個概念:

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後,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國小生習作起步階段指導策略研究》結題報告 篇四

XXXX國小 於XX

小課題研究報告 篇五

個案案主:四年級第二小組

成員:

趙雅琪,女,10歲。班級副班長,成績優秀,性格活潑開朗,愛發言、善思考,學習興趣高,家庭對學習極為重視。樂於助人,熱心班級事務。

蔣永磊,男,11歲。成績較差,性格內向,不愛發言,母親在外地工作,父親忙於工作。平時跟着爺爺奶奶。學習熱情不高,有時完不成家庭作業。平時話較少。

李東軒,男,10歲。成績中等,上課不愛發言,對學習興趣不夠濃厚,。

王梓印,男,11歲。成績中等,個頭矮小,聰明活潑但有些調皮,能聽老師的話,只要努力常能考出好成績。數學成績較好。

張軒,男,10歲。成績較好,學習踏實,聽講認真,樂於思考,誠實守信,熱愛集體。

王雪嬌,女,10歲。成績良好,學習認真、刻苦,踏實努力,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劉天慧,女,11歲。成績中上等,學習踏實,發言積極,語文成績較好。

案主來源:

班級以“組際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分組,分組參考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優生差生搭配,氣質性格搭配,男生女生搭配,形成七人小組。並隨機抽取一個小組作為研究對象。

具體研究報告:

教師報告:

這個小組總體學習成績中上,基本能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但合作能力不強,通過合作獲得整體提高的意識不強。在合作時,往往過於依靠個人的能力,優生不能帶領(而是代替)差生思考理解,學生並未在合作中體會到合作的好處,合作意識不強。

1、小組合作常常採用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中優生佔絕對主導地位,從發言到記錄總結由優生(趙雅琪)包辦,儘管採用輪值組長制,但收效不明顯(有時差生根本不能擔任總結髮言的任務,甚至記錄都不能完成)。差生(蔣永磊)從不參與較難問題的討論,僅僅參與類似讀書、背誦等極為簡單的項目時較為積極。

在小組中的優生(趙雅琪)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合作任務,在小組中人緣好,有威信。往往她的個人結論成為小組的最終結論,常常是先由她一人完成任務,再作為小組意見在班級中發言,在幫助差生時為圖省事常常採用告訴答案的方法,但為人很熱心,對差生基本上是有求必應。

在小組中的中等生較為輕鬆。王梓印有時能在討論中發表獨特觀點,但更常在討論時開玩笑,使討論不能圍繞老師既定的目標進行,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討論效果。能聽取組內討論意見,加以總結,討論時常和趙雅琪進行爭論(其爭論內容往往和要求討論的內容關係不大,愛糾纏於枝節問題,甚至是無關問題,其動機往往是好玩)。當有老師參加小組討論時往往又有價值的、出人意料的觀點。不愛理睬差生,常採取取笑的態度對待差生,經老師教育,態度有較大改善,有時能主動幫助差生,引導他們思考,但缺乏耐心。在擔任小組書記時表現較為積極。

在小組中的另一中等生(李東軒)對小組討論往往採取旁聽的態度,不愛積極參與,極少發表個人意見,但能較為認真地聽旁人的意見,有時在同學(調皮的王梓印)吸引下會參與其中,面對較難的問題時對組內其他同學較為依賴。擔任組內書記時不能很好地總結小組意見,在組內無影響力。

在小組中的差生(蔣永磊)基本不參加小組討論,不能完成組內分工佈置的任務,能聽組內其他同學發言,但聽後總結的能力極差,常表現為發言不知所云,所以不能承擔組內書記的任務。但學習熱情有所提高,在讀書背誦等較易的項目時表現積極,成績未見明顯上升。

2、在小組表演時,小組內分工明顯傾向於優生。角色安排一概由優生指定,重要角色一概由優生擔任,差生在組內基本上得不到表現機會。在由教師指定差生擔任重要角色時,差生明顯缺乏信心,表演不夠到位,不敢投入角色(在教室的鼓勵表揚下,情況也沒有明顯改善),有時甚至會因表演不到位在班級中引起訕笑(更挫傷了表演的積極性);在教師指定角色時,優生有時表現為不滿教師的安排。

3、在合作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合作僅僅是形式上的,差生無法在同一層次上發揮自己的作用,相反的,差生只能抄襲優生的答案,根本沒有參與到解題過程中去。在解決容易的題目的過程中,差生也常常不動腦筋,直接在優生處抄襲答案了事,又是中等生也是如此。在這一小組中,趙雅琪的答案往往代替小組的答案,其他人並未參與思考。班級中其它的小組也常出現這種現象。教師的教育並不能完全見效,有時會使這種抄襲會更隱蔽一些。

4、差生並不是在所有的項目上都缺乏討論的興趣。在有他們擅長的題目或能充分調動他們積極性的題目出現時,他們也能充分的參與討論。優生也在有興趣的話題中表現得更為出色。蔣永磊比較愛談論小動物,例如在作文討論《我們家的小狗》時,表現極為活躍,發言連貫、充滿熱情;李東軒愛談論自己感興趣的電視劇;王梓印愛討論戰鬥故事等。總的來説,更貼近生活的話題已引起學生的興趣,而距離生活較遠的話題學生表現得不夠積極,優生的發言也更多表現為空話、套話,還有從揣摩教材和教師意圖而來的廢話。

5、通過小組合作,在這個小組中,學生的聯繫有所加強,關係較為密切。在老師的要求下,他們不僅僅是課堂上合作的關係。課後,他們仍然要保持小組編制進行學習,這使得他們之間的接觸時間增加;同時,由於趙雅琪在組內的重要性(常靠她一人解決整個小組的問題,完成教室佈置的任務),她在小組內的出於領導地位,除王梓印外,其他人服從趙雅琪的安排,要是鬧彆扭也多半是差生進行讓步,學習中的地位高低決定了平時相處時地位的高低。

6、對這個小組成果評價的高低,往往取決於趙雅琪和王梓印的表現;如果對這個小組的合作本身進行評價,那麼它往往是流於形式的。

7、小組合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並不單是小組合作才產生的,小組合作在大多數時候還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當討論和表演能正常進行時,課堂較熱烈,有利於營造適合學生髮揮想象和創造能力的空間

學生訪談:

趙雅琪:對小組合作不是很滿意,她們(主要指李東軒、蔣永磊)總是不愛説話,有時候很簡單的東西也不會説,總喜歡抄我的,我也沒辦法。有時候我教她們也不聽,就叫我給她們答案。我有時候也沒耐心教她們。有時候挺煩她們的,要是能和XX、XX、XX(她的好朋友,成績很好)在一組就好了。我們肯定能討論得起來。有一次老師佈置一個小組作調查報告,可我們小組都不做,我只好一個人又做記者,又做編輯,又寫又畫,一個人寫好了,可老師也不知道。有時候挺不公平的。我喜歡老師表揚,有時候我一個人就能把事情做好,我更希望老師表揚我。

王梓印:我對小組合作沒什麼意見,無所謂好不好,反正我只要自己學好就行了。要是能幫助別人我還是願意的。我也想幫助差生,但是他們不要,我也不好意思。合作成果不怎麼樣吧。我不太願意跟她們一組,要是能和XX、XX、XX(他的好朋友,成績中等偏下,有的成績差)一組就好了。(老師問:一定對成績提高有幫助嗎?)不一定能提高成績,但是我們討論的時候有話好説。(老師問:討論時説什麼?都和老師佈置的問題有關嗎?)不一定和老師佈置的問題有關。(老師問:那為什麼還要一組呢?)和他們在一起開心。我對老師表揚不表揚無所謂。

李東軒:我們小組不怎麼樣,和其它小組差不多。我有時候會發言,但比較少,能完成自己的任務。有時候會抄她們(趙雅琪、王雪嬌、王梓印)的答案,多數情況下自己做。我不太幫助別人,不是不願意,也沒什麼人要我幫助他們。參不參加這個小組對我的學習影響不大,我無所謂和誰一個組,要是能和好朋友一個組更好。老師表揚我很少,有時候聽到老師表揚會很高興。我希望能參加小組活動,我希望老師能多表揚我們小組。

蔣永磊:我們小組挺好的,我在討論感興趣的題目時會發言,但我發言不好,他們(趙雅琪、劉天慧、王雪嬌、王梓印)發言好,我喜歡學習,不過有時候有點懶,不能完成作業,這學期好多了。(老師問:和小組有關嗎?)和小組有關,她們會幫助我。我喜歡和XX、XX、XX(她的朋友,成績一般,有一個較好)一個組,她們會幫助我,我想一定會進步。我很在意老師的表揚,很喜歡。

王雪嬌:我們都知道開展合作學習對自己很有用,但在實際上總是不盡人意,儘管有合作學習的時候,但起到的實際作用並不時那麼明顯,也許時我們不善於正確合理地開展合作學習吧。希望老師能多指導我們如何科學地開展合作學習。

劉天慧:合作學習對於我們的學習應該説還時有幫助的。個人的能力有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從同學那裏得到適當的幫助可以解決自己困惑的問題,掃除學習的障礙。但是有的學生就不這樣想,總是想着能找到答案就行,不管這個答案是怎麼來的。

張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大家可以集思廣益,智慧共享,合作的關鍵還是要讓每個人都積極有效的參與到討論中來,讓每個參與的人都學會更多的學習方法和策略,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原因分析:

1、總的來説,班級的小組合作並未見顯著成效,學生的合作素質並未有明顯提高。小組合作時間較短,學生並未能真正適應小組合作的形式(以前也有類似的學習方式,但未能形成規模,使用較為隨意)。

2、小組合作的方式並不適應所有的課堂教學內容。它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並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它僅僅是課堂教學手段的一種,必須針對不同的內容、對象進行調整,必須和其它教學手段結合起來。

3、小組合作要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學習習慣,否則有時會產生負效應。

使用策略

1、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恰當的分組。在分組時不能只考慮到學生的成績,還應當適當的考慮到學生間的性別、興趣、人際關係等因素,但不能完全根據學生的性別和人際關係進行分組(易使合作偏離方向),如果按相同的興趣(或理想)進行分組,情況會比較好。

2、注意調動學生合作的興趣,學生合作的初動力來自於教師的指定分組,但這個分組不能給學生以實質性的動力。在合作中,應該不斷以激勵手段促使學生向前。確定適當的合作的範圍也能調動學生合作的積極性,這個範圍要貼近生活,能使班級的大多數學生有話好好説。

3、要協調合作小組中各成員間的關係。儘量使合作小組中各成員的關係密切,並應儘量使成員間的地位平等,這樣才能有助於提高合作的質量。

4、要關注學生合作的趣向。合作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努力使合作小組的成員協調一致的進行討論,教師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討論,參與學生的合作,及時地制止偏離方向的合作(一個貼近學生的、適合合作的合作內容往往不需要教師制止,學生就能始終熱情高漲的進行合作)。

5、合作必須有適當的分工,無論是結合個人實際情況的分工還是輪值分工,必須制定適當的計劃,並認真執行(哪怕影響合作成果的彙報)。

6、合作必須和獨立思考相結合。該獨立思考的項目應當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不能以移植優等生的思考結果而放棄多數學生的獨立思考為代價。當進行合作時,合作的成果形式必須是小組集體的。

7、合作本身必須在適當的時機使用。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

8、小組合作應當和其它的合作形式結合使用,和其它的課堂教學手段結合使用。

對此個案研究的説明:

這次個案研究是我校《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國小生合作能力的研究》課題組研究的一個部分,我們對學生的小組合作模式進行研究.其原因在於在目前興起的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潮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最為廣大教師熟知,並且在教學中運用最廣,成效最大,當然,其研究成果也最顯著,最易為我所借鑑.同時,我們考慮進行合作模式的個案分析的時候,也考慮到我校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運用還處於落後水平,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階段.這次,結合我校課題的研究,我們將借鑑兄弟學校的成功經驗,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實踐,並在實踐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一些有我們自己特色的有效的研究成果.

根據以上的思考,我們的研究從我校課題實驗班中隨機抽取一個小組(該班級事先經過有效分組,並擬在實驗過程中作適當調整),在不事先通知小組學生的情況下,請課任教師(語數外及部分國小科,重點突出班主任)對此小組的合作狀態(合作的搭配,合作的動機,合作的趣向,合作中各合作者的關係)予以關注,課題組長期跟蹤,並結合課任教師對合作的成果作出評價。

研究成效 篇六

本課題研究符合《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的要求。《課標》特別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也符合葉聖陶老先生説的:“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

本課題基於課堂,恰好符合張家港市生態課堂教學的理念,讓學生互批互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生本性原則、生命性原則、生成性原則、生動性原則、生活性原則、生長性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的閲讀鑑賞能力。學生互批作文,是對同學作文的鑑賞,又是對課文鑑賞的複習應用,能督促他們在閲讀課上作批註,他們的評語越來越準確,表明鑑賞能力越來越高。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寫得體批語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運用規範符號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經過訓練,批語越寫越得體,各種修改符號都能準確運用。在評講同學作文中,能夠積極中肯的發表意見。語言表達能力明顯得到提高。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了學生樂學,提高了寫作能力。“學生的樂學心理主要來源於自己的創造個性和創造思維所產生的結果能被認可和接受,其價值能被實現。”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讓學生評講作文,就是肯定學生的能力,相信他們有鑑賞能力,是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表現,表明老師重視學生的觀點、意見、建議。學生得到了老師的信任,課堂的民主和諧度就高,學生心裏就輕鬆了,沒有壓抑了,學生就能積極思考,大膽發現,大膽發表意見。學生的日記可以證實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和快樂。學生的興趣起來了,他們的作文就越寫越好了。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促進師生成長。

學生評講作文是在學生互批的'基礎上的評講,既要評講作者所寫文章優劣,又要評講批者的批語是否準確。這是一個鑑賞過程,要檢查作者的寫作水平,又要檢查批改者的賞析能力,無論是批改還是評講,都要檢查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具體到評講,又要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評對師生都是一次挑戰,一次提高。它激發了學生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個體意識。這種成長過程包括強化自省、強化自評、強化自控。學生在自省、自評、自控中成長起來。這種課堂也激發了教師的知睏意識、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有了知睏意識就促使你去多讀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師成長。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形成了作文教學的特色。2011年3月11日我們邀請生態語文羣老師來我校聽朱建榮老師的作文評講課,並進行評課交流。新生代教師,青年名師梅洪建聽課後的評價“a.一直以來,在功利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為了分數早就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朱建榮的課讓學生不是站在寫的角度來審視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評者”相結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理想創作能力和批評鑑賞能力。這個過程不是對別人作品評論好與壞的問題,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對理想的思路之後再對別人的作品的品評中進行自然的昇華和再創造。這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最佳途徑。b.一直以來,在很多人在闡釋性的語文中,早就剝離了閲讀和寫作的關係。將課文的美點消解在對知識性記憶和內容性的再現之中,在“意”的強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榮的課堂中,不但達到了“文”“意”的自然統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達成了對課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層次上鍛鍊了孩子的審美能力。c.一直以來,孩子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願意看到別人的美,只看到別人的不足。但在朱建榮的作文評改過程中不僅僅讓孩子發現了別人的不足,更讓孩子們發現了別人的美。同時在對評語的評價環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再認知以及培養孩子的接受批評的能力。這種無形中的人格培養,則是教育的永恆追求。”

6、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對新課改的認識。

老師們明白了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關注學生生命的生態作文教學。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則,學生評講作文最能顯示生命性原則,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評講課上,生態課堂的生動性原則、生成性原則都得到充分體現。

7、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教師的指導作文能力。

國小課題研究報告模板 篇七

活動研究者:

活動輔導員:爸爸

班級:六年級五班

研究目的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由於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一些國小生對春節期間獲得的壓歲錢任意消費。針對這一現象,我設計了《國小生壓歲錢的去向》的小課題研究報告,希望幫助同學們養成“勤儉節約、適度消費”的好習慣。並通這次活動增強我的調查能力,培養我的動手、動腦能力。

壓歲錢發展歷史

近年來,大家過年壓歲錢收上幾千元不足為常,而大家瞭解壓歲錢的發展歷史嗎?

上世紀五十年代:壓歲錢開始五分、一毛地給——還得磕響頭才拿得到呢!不過,那也樂得*顛兒*顛兒的,合作社買小炮兒買零食去!

上世紀六十年代:這時的壓歲錢雖然行情見漲,但是也就兩毛五毛的,壓歲錢一到手,眼前就都是小人書、小炮兒、爆米花兒。

上世紀七十年代:拜年磕頭的孩子,收個五塊十塊壓歲錢不成問題。

上世紀八十年代:錢多些了,反而不太興給壓歲錢了——平時的零花錢把壓歲錢給比下去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壓歲錢成稀罕物兒了,身不動膀不搖地就能得個成百上千塊——不過擱手裏攥着是少之又少。

網絡查詢

我通過網絡發現最近經常在網絡上曬壓歲錢,不少國小生還熱衷於壓歲錢的攀比,曬出自己的家庭背景、父母的職業來彰顯自己的壓歲錢。從以上事例,我們不難看出國小時壓歲錢的去向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問卷調查

我通過調查問卷瞭解了小區裏其他同學壓歲錢的金額以及用處,具體數據如上。

壓歲錢小支招

招數一、交學費:可以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培養自立能力和家庭責任感。

招數二、獻愛心:拿出一部分來幫助其他貧困孩子。

招數三、表孝心:給長輩或孤老禮物,養成敬老愛老的美德。

招數四、搞投資:在銀行立個帳户,搞教育儲蓄。

招數五、買書報:可以開闊眼見,又可以與同學交流閲讀、增進情誼。

招數六、去旅遊: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招數七、買保險:為自己解除健康、升學等後顧之憂。

研究結果

我通過:問卷調查、查閲書籍、網絡查詢這幾個方面的調查,總結了壓歲錢發展歷史、壓歲錢小支招兩方面的知識。針對國小生對春節期間獲得的壓歲錢任意消費這一現象,完成了了《國小生壓歲錢的去向》的小課題研究報告,幫助同學們養成了“勤儉節約、適度消費”的好習慣。並通這次活動增強了我的調查能力、社會實踐能力,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