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業產業園規劃方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W

農業產業園規劃方案(多篇)

農業產業園項目實施方案 篇一

為認真貫徹縣委農村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抓好全鎮農業生產工作,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結合我鎮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關於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突出鞏固糧食生產的精神,切實加強農業技術指導,抓好農業科技推廣和普及,努力實現農業生產新突破,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二、工作任務

1、科學規劃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宜糧則糧,宜棉則棉的原則,調優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糧食生產擴種雙季稻,攻單產增總產,控制直播消減一季,提升糧食生產水平。棉花生產穩面積攻單產,推廣棉田套種。蔬菜生產推廣大棚時令蔬菜,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

2、突出糧食生產。以紅星、潘家、星光、下高四大板塊以及華錢路沿線為重點,實行集中育秧,嚴格壓單擴雙控直播,不能出現一丘一季,一塊直播,一處拋荒。其餘區域鼓勵實行集中育秧、壓單擴雙控直播,提高種糧效益。

3、穩定棉花生產。推廣棉田套種技術,努力提高棉花單產,增加種棉效益。一是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連片成塊區域化種棉,杜絕旱水田雜花種植。二是大力推廣棉田套種技術,提倡棉田套種豆角、辣椒、西瓜等增加覆種提高效益。三是推廣棉田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四是開展綜合防治病蟲,逐步推廣統防統治。

4、鞏固蔬菜產業。發揮城郊優勢,擴種蔬菜,大力發展大棚時令蔬菜,確保無公害蔬菜生產。重點提升治河居委會、紅光居委會500畝大棚反季節時令蔬菜的品質和產量。

三、工作措施

1、搞好農業科技培訓。堅持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印發科技資料和病蟲情報到村、組、農户。

2、搞好廣播技術指導。根據農事季節堅持每週三開好農業生產廣播會,抓住各個生產環節及時指導全鎮農業生產。

3、搞好作物病蟲測報。在全鎮範圍建好6個固定觀察點,搞好病蟲測報,並及時發佈病蟲情報指導全鎮搞好病蟲防治,把病蟲危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4、推廣十項農業新技術。在全鎮範圍推廣十項農業新技術:

①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②棉田套種豆角、辣椒、西、甜瓜高產栽培技術;

③菜藕配晚稻高產栽培技術;

④集中育秧高產配套栽培技術;

⑤棉花稀植矮化栽培技術;

⑥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⑦蔬菜無公害生產技術;

⑧棉田減災防災技術;

⑨油菜高產栽培新技術;

⑩農作物專業化防治技術。通過推廣一系列新技術,力爭使全鎮農業生產實現全面增產增收。

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鎮成立農業生產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農業副鎮長任副組長,農技推廣中心人員、各村村主任為成員。由農技推廣中心具體負責組織全鎮農業技術指導和推廣服務工作。

2、加強服務。農技人員、各村主任要經常深入田間地頭,搞好技術指導服務。要主動服務、耐心細緻,針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對症下藥,為羣眾排憂解難。

3、加強考核。鎮農業生產服務領導小組按照工作職責要求,根據各村場農技服務指導情況進行工作考核,對工作成績出色、羣眾滿意度高的人員,納入年度表彰。

農業產業園項目實施方案 篇二

為進一步促進全鎮生薑、芋頭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發展,達到農民增收、產能增效的目標,結合我鎮生薑、芋頭髮展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思路

緊扣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新農村產業發展這一主題,重點發展生產優勢明顯、適銷對路的**生薑、芋頭,以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為主抓手和突破口,繼續加大技術推廣,積極培育、扶持營銷經紀人及經濟合作組織,推行訂單化生產模式,着力發展加工業,進一步拓展產品的外銷市場,不斷提高我鎮生薑、芋頭產業整體效益和競爭力。

二、目標任務

至20XX年底,以絲塘衝、巒山兩村為中心,輻射同德堂、碧芝塘、淨龍庵、大泉灣、段家亭、聯益、七一、泥井灣、谷塘灣、高碼頭、白溪、長灘橋、鵝婆塘等13個村,中心村須保證500畝種植面積,其餘村要建好一個300畝以上生薑、芋頭標準化示範基地。

三、發展佈局

(一)區域佈局。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思路,安排佈局,實現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形成專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着力打造全鎮生薑、芋頭產業,着重建設以公路沿線為重點的標準化示範基地。

(二)品種佈局。要適應市場需求,合理安排品種佈局,根據我鎮氣候條件、水源條件、土地狀況,大力發展生薑、芋頭專業化生產技術;以發展黃皮姜、檳榔芋為主,主推黃皮姜、檳榔芋成品及加工產品。生產上合理安排茬口,實現週年生產,均衡供應,實現冬覆蓋、春提前、秋延後的生產方式。

四、工作重點

(一)加強生薑、芋頭基地建設,推進產業化進程

圍繞發展生薑、芋頭主導產業,各村引導本地能人、種植能手、外地客商到當地發展生薑、芋頭產業。按照規模化、高標準、強示範、顯成效的要求,除中心村外,其餘各村必須抓好一個300畝以上集中連片的生薑、芋頭示範基地;同時要鞏固穩定原有的種植基地,並不斷提高基地的種植水平和經營水平。

(二)狠抓科技興農戰略,提高生薑、芋頭產業化水平

生薑、芋頭產業是一個經濟效益高的產業,也是一個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因此要不斷提高蔬菜種植的科技含量。一是推廣新優品種。根據我鎮的自然狀況和市場暢銷情況,選擇產量高、品質優和抗性好的品種推介給基地與農户。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抓好生薑、芋頭科技指導員的培訓,實現知識結構的更新,適應生薑、芋頭產業發展的需要。抓好50名的生薑、芋頭科技示範户的培訓,重點是提高他們的基礎理論水平,瞭解新技術、新品種、新信息。同時,邀請知名專家、學者來我鎮開展現場技術指導和舉辦科技講座。三是加強技術指導。鎮、村兩級技術人員要經常深入到全鎮各生薑、芋頭基地進行現場指導,並編印實用技術資料發放到農户手中,為他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四是推廣新技術、發展新設施、創建新模式。以推廣無公害蔬菜技術為重點,開展五個一(一盞誘殺燈、一張粘蟲紙、一張防蟲網、一瓶性誘劑、一袋生物有機肥)無公害病蟲防治技術試點,新增一批大棚户,積極探索適宜**實情的生薑、芋頭髮展新模式。

(三)積極指導、扶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

生薑、芋頭產業作為我鎮一項農業主導產業,要因勢利導培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產銷一體化。一是以生薑、芋頭種植示範帶**頭加工企業為載體,支持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的聯合,建立新型農業經濟組織和運行機制。二是綜合運用政策、服務等手段,發展一批

公司+農户、公司+基地+農户等多種類型的蔬菜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三是支持生薑、芋頭專業合作社與農户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四是鼓勵合作社及企業建立生薑、芋頭專業配送,積極為本鎮企業及沿海發達城市提供生薑、芋頭配送服務。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組織的功能,通過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帶動生薑、芋頭生產,增強農民的質量意識,提高產品的檔次,讓種植户更多的獲得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價值,提高加工企業、農民種植效益。

(四)強化市場建設,實現市場信息化

發揮我鎮的區位優勢,組織培養一批本地的生薑、芋頭外銷流通專業大户和積極引進外銷客商,拓大外地市場直銷窗口。同時充分利用信息網絡、簡報等工具,及時將本地與廣東主要生薑、芋頭批發市場的市場信息反饋給種植大户,為種植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溝通銜接生產、經營、銷售各個環節,促進生薑、芋頭產業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五)着力打造**生薑、芋頭品牌

生薑、芋頭作為商品化程度高的農產品,必須通過市場來實現商品價值轉化。

農業產業園項目實施方案 篇三

為落實《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3212”工程,用好財政補助資金,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水平,根據有關資金管理辦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創建目標

根據“十四五”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目標,對納入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3212”工程實施方案備選名單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按照擇優逐年安排的原則,支持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創建,建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中集聚、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一二三產融合、輻射帶動有力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一)主導產業發展水平較高。產業園年總產值超過10億元,主導產業產值佔產業園總產值50%以上;形成規模化、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二三產業支撐有力,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80%以上。

(二)新技術新裝備廣泛應用。產業園生產設施條件良好,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較高,現代要素集聚能力較強,技術集成應用水平較高,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開發應用成效明顯,與2家省級以上科研教育單位建立合作關係。

(三)綠色發展成效突出。產業園種養結合緊密,農業生產清潔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走在全省前列,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質量可追溯,產品優質安全,園區內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

(四)政策措施支持有力。縣級政府支持力度大,統籌整合財政專項、基本建設投資等資金用於產業園建設,並在用地保障、財政扶持、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應用、人才支撐等方面有明確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園區水、電、路、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完備。

(五)帶動農民增收明顯。主要經營主體與農民(含脱貧户)建立利益緊密的聯結機制,帶動脱貧人口和易返貧致貧對象參與生產經營增收,產業園內農民收入明顯高於全縣(市、區)平均水平。

二、建設內容

產業園立足優勢特色產業,圍繞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推進“生產+加工+科技”一體化發展,聚集資源要素,延長產業鏈條,補齊發展短板,完善利益聯結,構建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民受益、共享發展的產業園建設格局。重點圍繞以下任務開展建設:

(一)做強做優做大主導產業。培育壯大1-2個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依託主導產業,推進種養規模化、加工集羣化、科技集成化、營銷品牌化,建成一批高標準規模化原料生產基地,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格局,將產業園打造成為鄉村產業振興引領區。

(二)促進生產要素集聚。聚集市場、資本、信息、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推進農科教、產學研大聯合大協作,配套組裝和推廣應用現有先進技術和裝備,推動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探索科技成果熟化應用有效機制,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和創業平台作用,將產業園打造成為技術先進、金融支持有力、現代設施裝備配套、信息化水平較高的現代技術和裝備加速應用的集成區。

(三)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培育多元融合主體,發展多類型融合業態,構建種養有機結合,生產、加工、收儲、物流、銷售、電商於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充分挖掘農業生態價值、旅遊休閒價值、文化價值,推動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和升級,將產業園打造成為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交叉重組的融合發展區。

(四)推進經營主體壯大和創業創新。發展專業化家庭農場,規範農民合作社運營,扶持龍頭企業牽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跟進、小農户廣泛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土地碎片化互換、租賃、入股、託管等方式促進土地流轉,實現適度規模經營。鼓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園發展,支持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以及各類人才入園創業創新,將產業園打造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各類人才“雙創”孵化區。

(五)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全域推行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廣泛開展綠色、有機、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引領農業綠色發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與一品一碼追溯並行制度,促進農業競爭力提升和農民收入增加,樹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標杆,將產業園打造成為示範引領質量興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的核心區。

(六)創新農業發展體制機制。以完善農村產權制度與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加快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創新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引導資源要素更多向園區集聚。創新利益融合方式,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户(含脱貧户)建立土地流轉、就業務工、帶動生產、幫助產銷對接、資產入股、收益分紅等多種類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二三產業收益。

三、創建程序

(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確定。列入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3212”工程實施方案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備選名單的縣(市、區)要編制產業園創建方案,制定產業園項目建設和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方案,於每年第三季度以縣級人民政府文件正式報送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評審。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根據年度財政資金預算安排,按照主導產業規模、產業發展基礎、帶動輻射能力、聯農帶農效果、項目前期準備、規劃佈局和組織管理等方面情況,組織專家評審,擇優確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年度創建名單。

(二)中期評估。列入創建名單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於創建當年第四季度開展自評,向省農業農村廳和省財政廳報送自評報告。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組織評估,重點對產業園建設管理、項目實施、資金使用、聯農帶農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提出評估意見,作為安排第二批補助資金的依據。

(三)驗收認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期一般為兩年。由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財政廳下發通知,開展認定工作。產業園所在縣(市、區)自主或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組織項目驗收或評價,並將驗收或評價結果報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組織專家開展產業園創建驗收和績效評價,通過驗收的認定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驗收不合格的責成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不予認定。

四、資金安排與使用

(一)資金安排。原則上每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以上財政補助資金5000萬元,分年分批次安排下達。批准創建當年,按照現代農業產業園補助標準50%安排下達第一批補助資金。批准創建的第二年,根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中期評估結果,安排第二批補助資金,對中期評估效果較差的,少安排或不再安排補助資金。

(二)資金使用方式。鼓勵各地創新資金使用方式,切實提高財政補助資金使用效益,可結合實際採取直接補助、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不撒胡椒麪,不搞平均分配,不面面俱到。財政補助資金使用必須依法依規,需要進行招投標和政府採購的,必須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三)資金用途。財政補助資金按照突出重點、集中使用、專款專用的原則,用於現代農業產業園促進主導產業升級、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服務能力、聯農帶農增收等,重點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研發與信息支撐、數字農業、品牌創建宣傳、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三產融合等方面。允許支持園區內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建設標準化生產、加工、倉儲基地,農產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設備設施、冷鏈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等。合理控制對企業等經營主體補助的規模和比例,對單個建設項目各級財政資金補助不超過補助環節投資的50%(公共服務性質的項目不受此限制),單個經營主體補助總額原則上不超過1000萬元。

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可按規定不超過1%的比例統籌安排項目管理費,由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所在縣(市、區)統籌使用,主要用於產業園管理部門開展產業園項目前期設計、評審、招標、監理、培訓以及驗收等與項目管理相關的支出。

財政補助資金不得用於單位基本支出、交通工具及通訊設備、建設樓堂館所、各種資金津貼和福利補助;不得用於企業經營性開支和債務等一般性支出;不得用於已有普惠性政策渠道支持的建設內容(如農機購置補貼、高標準農田建設補貼等)。對於已有其他省級財政資金項目渠道支持的有關建設內容,原則上不再支持。

(四)拓寬投資渠道。鼓勵地方政府統籌上級補助資金、本級預算資金、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等支持產業園建設。各地要創新產業園建設資金籌措渠道,引導金融、社會資本投向產業園建設,促進市場投資主體和農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提高產業發展內在活力和競爭力。

(五)資金使用監管。產業園所在縣(市、區)對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負主體責任,要加強財務管理,認真做好驗收、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等工作。財政補助資金實行專賬管理,同一項目名稱、執行不同內容的項目,要按照不同項目內容分別設置項目明細賬或項目輔助明細賬。加快財政補助資金支出進度,省級以上補助資金下達之日起,12個月內資金使用進度要達到80%以上,18個月內應當使用完畢(質保金除外);其中用於支持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原則上應當於當年度撥付到位(質保金除外)。未按時間節點完成建設任務要求的,將對產業園責任人進行約談。產業園所在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每月5日前向省農業農村廳報送上一月資金使用進度,每年1月底前會同當地財政部門向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報送上一年資金使用總結情況。

對下達資金滿一週年仍未開工的項目(含子項目),或批覆立項滿兩年仍未完工的,由縣級財政、農業農村部門不再安排撥付補助資金,並收回補助結餘資金,所產生的資金缺口由相關實施主體自行彌補。收繳省財政補助資金累計超過總額50%的產業園和因未落實監管責任導致弄虛作假或違法違紀等重大問題的產業園,取消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資格。

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安排情況要及時、完整、準確錄入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和福建鄉村振興(扶貧惠民)資金監管平台。

五、產業園管理與績效評價

(一)組織管理。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所在縣(市、區)要建立工作協調小組,研究制定產業園支持政策,統籌整合資源,落實建設用地及基礎設施配套、辦理環保等手續,統籌協調產業園創建各項工作。縣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建立工作專班,統籌推進產業園建設和管理運營,編制和落實產業園創建方案。制定補助資金使用管理方法,明確用途、實施原則、標準和監督管理等方面要求,加強項目實施主體業務指導及財務指導,督促按計劃完成項目實施、實現績效目標。設區市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對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指導服務,推進管理體制、運營機制創新,幫助協調解決創建中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總結宣傳推廣典型經驗

(二)方案調整。列入創建名單的現代農業產業園要根據省級評審意見細化完善產業園創建方案和資金使用方案,報省農業農村廳備案,並嚴格按照方案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因市場變化、政策調整、建設條件或建設內容發生變化等原因確需調整項目和資金使用方案的,由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根據建設目標和績效目標自行調整,報省農業農村廳備案。項目和資金使用方案備案時,應提交以下材料:

1、由縣級人民政府審批、加蓋公章的備案函,附修改後的資金使用方案。

2、具體變更項目、資金情況(前後對照),詳細説明變更的理由。

3、變更實施主體情況(企業登記註冊、產業經營情況、基本情況簡介等)。

4、專家論證會論證意見。

項目和資金使用方案在建設期間調整不得超過兩次(因審計或專項檢查發現問題需要整改的除外)。屬於以下重大調整情形的,向省農業農村廳提出申請,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評估後反饋意見。

1、調整原申報方案確定的實施主體,涉及2家以上的。

2、產業園投資總額、項目建設規模調整幅度大於20%以上的。

3、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項目建設內容發生重大變化的。

(三)績效評價。產業園所在縣(市、區)要根據當地實際,制定項目建設和財政補助資金使用具體監督措施,加強跟蹤監督,原則上每季度對項目實施進行一次實地核查。在產業園創建期內的每一年度,對產業園項目建設與運行情況開展績效自評,績效自評報告報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

本實施方案自印發之日起執行,適用於20XX-20XX年創建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按照農業農村部、財政部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農業產業園項目實施方案 篇四

按照《成都市農業農村局關於印發的通知》(成農計〔20XX〕13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為高質量推動我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呈現現代農業新局面,特編制以下實施方案。

一、項目概況

(一)項目背景

都江堰市獼猴桃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園區位於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和都江堰精華灌區產業功能區雙核心區,覆蓋天馬鎮19個社區。園區以獼猴桃為主導產業,按照“小業主+大園區”的生產組織模式,秉持科技引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聚合科研院校、農技推廣等專家資源,已建成1.1萬畝獼猴桃集中連片種植區,是亞洲最大的紅陽獼猴桃集中連片種植區,也是全省紅肉獼猴桃避雨栽培先行區,獼猴桃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園區現有新型經營主體54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示範社、家庭農場9家。園區主導產業“都江堰獼猴桃”獲“中國20XX年度十大區域公用品牌”稱號,併成功入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0XX年品牌價值達21.84億元。園區於20XX年創建為都江堰市級現代農業園區(都府函〔20XX〕183號),20XX年創建成為成都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成府函〔20XX〕113號)。

(二)實施主體

都江堰市小平家庭農場、都江堰市仙果寨家庭農場、都江堰市成碩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漢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都江堰市鄉音家庭農場、成都隰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三)主管部門

都江堰市農業農村局

都江堰精華灌區康養功能區管委會

(四)業主單位

都江堰市天馬鎮政府

(五)建設地點

都江堰市天馬鎮駕虹社區、金勝社區、新民社區

(六)建設內容

都江堰市獼猴桃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園區建設項目主要包括:“基地建設”和“綜合設施裝備建設”兩個方面。

(七)投資概算

項目總投資1394.99萬元,其中:成都市級財政補助資金500萬元,實施主體自籌資金894.99萬元。

(八)建設期限

20XX年2月—20XX年12月

二、目標任務

以“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鏈條完善、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品牌影響力大、產業深度融合、輻射帶動有力”為目標,以“產業優勢突出、利益聯結緊密、配套服務完善、組織管理高效”為抓手,新建獼猴桃標準化種植基地,提升設施裝備,推進園區主導產業集聚發展;強化主導產業剛需資源保供,建設獼猴桃花粉中心,提升獼猴桃商品率和商品性,提高獼猴桃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主導產業生產綜合服務要素,做強基地規模、做優做精產業集羣,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為創建省級現代農業園奠定基礎。

三、建設內容及規模

(一)基地建設。建設Ⅰ號、Ⅱ號獼猴桃標準化種植基地共80畝,配套實施土壤改良、整地、打圍、架線佈設、栽苗等;在200畝獼猴桃套種羊肚菌示範園區內建設溝渠1680米,生產作業軌道600米,提升融合發展基礎,打造功能性、高品質產業融合示範園區。

1、建設獼猴桃鋼架大棚13畝;

2、實施80畝獼猴桃基地土壤改良、地力提升;

3、建設園區生產作業道路500米;

4、建設2400米防風林;

5、建設2000米防護欄;

6、新增監控設施2項;

7、獼猴桃種苗購置及栽種(80畝);

8、獼猴桃架材佈設(80畝);

9.200畝獼猴桃套種羊肚菌示範園區溝渠1680米建設;

10、建設600米生產作業軌道(單軌運輸軌道)。

(二)綜合設施裝備建設。建設獼猴桃花粉中心,滿足園區萬畝獼猴桃花粉需求,並面向全川提供商品花粉資源。完善園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園區“1+1”服務平台,即一個服務中心+一個實訓基地,實現園區社會化服務全覆蓋,提升園區綜合服務能力。

(1)獼猴桃花粉中心建設。建設600平方米花粉房1個,和200立方米花粉低温儲藏室1個。

1、建設600平方米花粉設備房1個;

2、設施設備購置:

2-1.用於花朵週轉筐;

2-2.電動助力叉車;

2-3.用於儲藏成品花粉的低温櫃;

2-4.雄花破碎機;

2-5.定製花葯專用乾燥箱;

2-6.花粉分離機;

2-7.安裝設備的輔助及管材(花葯篩分機、空氣壓縮機、儲氣罐、冷幹機、空壓機等);

2-8.動力電及消防系統等。

3、建設200立方米花粉低温儲藏室1個。

(2)園區培訓和產品展示中心(600平方米)及配套設施建設

(3)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1、建設實訓基地20畝:

1-1.架材佈設;

1-2.種苗購置及栽植。

2、農用機具購置:

3-1.電動修枝剪30把;

3-2.電動授粉槍30把;

3-3.電鋸10把;

3-4.電動叉車1台;

3-5.田間管理機械1台;

3-6.翻料剷車1台;

3-7.植保無人機1台;

3-8.生產管理裝備(每套含:工作套服4套、防護帽+鏡二套、工具腰包二套)60套;

3-9.翻料機(微挖)1台。

四、資金籌措

項目總投資1394.99萬元,其中:財政補助資金500萬元,業主自籌資金894.99萬元,自籌資金已全部到位。

(一)基地建設。該項目計劃投資556.5萬元,其中:申請財政補助資金200萬元,業主自籌資金356.5萬元。一是都江堰市小平家庭農場擬建設Ⅰ號獼猴桃標準化種植基地30畝,項目總投資190.24萬元,申請財政補助資金68.49萬元,業主自籌資金121.75萬元,財政專項資金佔比36%;二是都江堰市仙果寨家庭農場擬建設Ⅱ號獼猴桃標準化種植基地50畝,項目總投資245.3萬元,申請財政補助資金87.96萬元,業主自籌資金157.34萬元,財政專項資金佔比35.86%;三是都江堰市成碩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擬建設獼猴桃套種羊肚菌示範園區標準化種植基地溝渠及道路,項目總投資為120.96萬元,申請財政補助資金43.55萬元,業主自籌資金77.41萬元,財政專項資金佔比36%。

(二)綜合設施裝備建設。該項目計劃投資838.49萬元,其中:申請財政補助資金300萬元,業主自籌資金538.49萬元。一是四川漢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擬建設獼猴桃花粉中心,項目總投資280.63萬元,申請財政補助資金100萬元,業主自籌資金180.63萬元,財政專項資金佔比35.63%;二是都江堰市鄉音家庭農場擬建設園區培訓中心及產品展示中心,項目總投資279萬元,申請財政補助資金100萬元,業主自籌資金179萬元,財政專項資金佔比35.84%;三是成都隰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擬建設社會化服務體系,項目總投資278.86萬元,申請財政補助資金100萬元,業主自籌資金178.86萬元,財政專項資金佔比35.86%。

五、進度安排

(一)方案編制。20XX年2月中旬前合法依規確定項目實施主體,完成方案編制、評審和項目備案。

(二)實施建設。20XX年2月—20XX年10月組織施工。

(三)竣工驗收。20XX年10月前完成項目自驗,20XX年11月前完成項目審計工作。

(四)績效考評。20XX年12月前完成資金撥付、項目總結和績效考評。

六、利益聯接

一是堅持“市場導向、效益優先,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企業主體、農民參與”的原則,就地轉化一批農村剩餘勞動力,帶動一批種植能手、專技人員進入社會化服務組織,面向園區開展獼猴桃種植、施肥、採收及小園區託管等服務,助力當地農户增加務工收入、參與二次分配。二是園區實行“公司+家庭農場+基地+農户”產業發展模式,大力推行“訂單農業”,建立健全獼猴桃產業發展的風險保障兜底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户共享園區增值收益。三是園區培訓中心免費為園區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户等主體提供獼猴桃種植管理技能培訓,每年不低於五場次,為園區培育人才,促進園區主導產業可持續發展。四是通過完善園區基地建設,打造獼猴桃標準化、品牌化點位並形成示範,引領帶動當地種植户發展採摘體驗、休閒觀光等三產融合項目,以農業新經濟延伸產業鏈,增加一產收入。

七、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促進園區農業產業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業效益、增強發展後勁、優化收入結構,讓更多的產業化服務工人積極參與到園區建設。到20XX年,通過項目可實現園區新增綜合產值2000萬元以上,參與農户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社會效益。就地轉化當地剩餘勞動力,輻射帶動不低於300户農户加入產業鏈,吸納不低於100個當地村民穩定就業,

聚力建設鏈條協同發展,資源要素聚集機制創新引領,有效吸引項目、人才、技術、資金入駐園區,推動園區經濟發展再提速,助力產業興旺、鄉村更美。

(三)生態效益。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時代理念,減少土地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讓更多的人蔘與到“輕煙沒閒步,河風溺遊音”的新時代農業生產生活,促進農業產業園變公園、變景區,實現生態效益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轉變。

八、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成立都江堰市現代農業園區項目建設工作推進專班,建立工作會商協調機制,由市政府分管領導定期召集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精華灌區康養功能區管委會、天馬鎮政府等相關單位召開項目推進會議,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高質量完成建設任務。

(二)責任落實。市農業農村局、精華灌區康養功能區管委會作為項目主管部門,共同負責園區項目建設的統籌協調工作,並會同市財政局、天馬鎮政府按照職能職責,分別對項目建設進行指導;天馬鎮政府作為項目業主單位,負責組織項目實施主體按照時間節點推進項目建設,對項目實施全過程開展督導、檢查,並對項目建設完成情況進行初驗;項目實施主體對項目實施的內容、項目資金使用的真實性等負主體責任,嚴禁弄虛作假和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

(三)資金管理。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財務管理規定,確保資金使用合法、依規、安全、合理、高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項目實施主體對項目資金實行專賬核算或建單獨會計科目專門核算,建立項目資金明細賬或輔助賬,做到專款專用,資金結算原則上通過轉賬支付,嚴禁大額現金支出。

(四)項目驗收。項目建設完成後,實施主體先行組織自驗,自驗合格後向市農業農村局提供完整的項目審計報告和書面驗收申請,市農業農村局、精華灌區康養功能區管委會會同市財政局、天馬鎮政府對項目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市財政局將財政補助資金劃撥給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業農村局按程序劃撥給天馬鎮政府,由天馬鎮政府向實施主體兑現補助資金。

農業產業園項目實施方案 篇五

為認真實施20XX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根據《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安徽省財政廳關於做好20XX年省財政農業產業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皖農計財函[20XX] 465號)文件精神,特制定此方案。

一、實施內容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文件精神,選擇重點支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培育三產融合示範基地1個以上,支持發展綠色生產、綠色加工、綠色流通,實現全產業鏈發展。

實施內容包括:重點支持農產品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發展農業數字化,建設農業科普基地及配套設施。

二、申報條件

在我區註冊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從事農業生產的企業,具有良好的信用等級信譽,且符合以下條件的企業均可申報。

1、具有100畝以上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基礎良好,具有示範帶動作用。

2、涉及基地、廠房等項目建設的,需提供合法合規的設施農業用地、建設用地手續。

3、項目建設在20XX年12月底前完成。

三、補助方式及標準

1、補助方式:以獎代補。

2、補助標準:經項目驗收後,以第三方審定投資額的50%給予補助,補助總額不超過100萬元。

四、申報程序

1、企業申請:8月20日前,企業按照原安徽省農業委員會監製的農業財政資金項目備案文本(見附件)要求進行項目申報,逾期不予受理。同時提供企業營業執照、基地租地合同、涉及廠房項目建設的提供設施農用地或建設用地相關證明等項目資料。

2、鄉鎮推薦:由企業所在地鄉鎮進行推薦,以文件形式報送區農業農村局。

3、部門初審:由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組織進行初審。

4、專家評審:由區農業農村局邀請相關專家進行項目評審。

5、政府專題會議研究:將專家評審結果提交區政府專題會議研究,確定項目實施單位。

6、公開公示:在區農業農村局網站對項目實施主體及項目實施內容進行公示。

7、項目驗收:項目實施完成後,由區農業農村局、區財政局組織相關專家驗收。

8、第三方審核:由區農業農村局聘請專業會計事務所對項目進行審核,並出審計報告。

9、資金拔付:根據審計結果拔付項目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