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番茄方案在作業管理中的實踐探索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12K

番茄方案在作業管理中的實踐探索

番茄方案在作業管理中的實踐探索

——七年級(20)班加強和優化作業管理

作業是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優化作業管理實施有效訓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加強作業管理是減輕學生負擔之需,是落實有效教學之需,是全面提升教學質量之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素質和諧發展之需。

作業管理的深邃,使一線教師似乎永遠焦灼在無奈的門檻邊,上面一再強調給學生減負,可是怎麼減?減多了,科任老師有意見,不減,學生每天熬到半夜甚至凌晨搞疲勞戰,第二天課堂質量就大打折扣,得不償失。減嘛,又擔心學生成績受到影響。再説作業多少是合適?以量來衡量還是以時間來定?有時想想,難道果真是作業多到要半夜三更嗎?記得上一屆,我們班有一次不完成作業的人數刷新歷史,可那次恰恰是我們班作業最少的一次,只有一門學科佈置了作業,而且作業時間以課代表的速度是15分鐘之內。再縱觀歷屆平行班的學生,你作業再少分層再簡單,他也不一定會做。所以涉及作業管理的因素太多,有學生個人因素,家庭因素,作業佈置的質量和數量因素,因此也就使老師被忐忑和誘惑交織着,既感到困難重重又躍躍欲試。於是,這些年來我一直立足我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思考和探索着一個更好的作業管理方案,以能真正幫助我班上的同學更快速高效完成作業。

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我發現,但凡做作業做到半夜三更的學生成績一定不太好,而且大多是那種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也沒有計劃學習的。回到家吃飯要半天,吃完飯要喝杯水又半天才慢慢拿出書包來,翻開語文作業寫一會就不願做,又去拿英語,英語還沒翻開,又想還是先做數學,時間就這樣磨蹭掉了。因此,我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是管理學生作業的關鍵,讓學生學會有計劃地做作業和計時作業可以大大提高學生作業效率,縮短作業時間。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讓學生有計劃地計時做作業呢?本學期開學初,我就開始着手實施番茄方案,起初是在班上挑選8位經常做作業做到十一二點鐘的同學試行,經過一段時間發現這些同學作業效率都有明顯提高,於是4月初我開始在我班上正式實施番茄方案。

一、何謂番茄方案?

番茄方案是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使用番茄學習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作業,將番茄時間設為25分鐘,專注作業,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進行短暫休息一下(5分鐘),然後再開始下一個番茄。每4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2、每30分鐘為一個番茄,25分鐘作業+5分鐘休息;番茄作業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3、完成一天的作業後,根據記錄對當日的學習情況進行復盤,對第二天的學習時間進行規劃。

4.班上統一印製番茄記錄本,記錄本上記錄每個學科作業完成的具體時間,幾點~幾點,便於老師瞭解作業時長,統籌管理好班級作業。

5.要求課代表佈置作業時需要寫上預估作業時長。

二、番茄方案的三個常規

當今教師職業承載的使命遠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麼簡單,一個有智慧的教師應該有“教育優先教學”的職業理念,讓自己的職業行為由學科教學躍入學科教育。從“學科教學”到“學科教育”,一字之差,是情感的滲入,是理念的跨越。教而不育,僅及皮毛,師生難以交心,“親其師信其道”便要大打折扣。因此,作業管理也要滲入情感。

(一)變管為理

教師是教學管理者,“管”是其繞不開的一份責任。我認為“管”的最高境界是“理”。

1、理解學生作業的“負重”。做學生不容易,做個好學生更非易事。我經常回憶起自己做學生時的“坎坷”經歷,並以此作為面對自己學生時的借鑑和參考。

2、理順作業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使之精細化。教師應該清楚學生什麼時候該做哪些作業,學生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完成,並儘量精簡作業。

3、理性對待學生的“難”。教師要本着“包容個性、尊重差異、相對成長”的原則,爭做學生的“最貼心人”,關愛學生,讓他們體驗到“相對成長”的快樂。

(二)變督為導

督為督促、督察、督查,有催促、問責之意,教師用之無可非議。但若用得單一、頻繁、不當,往往收效甚微,直至無效。極端情況下,督導變成督倒。所以,導應是達成督的有效手段。

1、指導。教師要轉變思路,幫助學生制定作業方案,明確作業的目的,提高作業意識,從而認真完成作業。

2、疏導。番茄方案實施初始階段教師應多一些肯定和鼓勵,少一些批評和指責,少督多疏,盡己之力,做學生的嚮導,找出不足,不斷反思,化解疑難,疏通作業之道。

3、誘導。教師要讓學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時與學生一起設置階段性目標,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通過情景誘導、問題誘導、方法誘導、目標誘導等等,不斷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孔子曰: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便是我在教學路上在番茄作業方案所追求的目標。

(三)變懲為治

懲有懲罰、懲戒、懲處之意。有人認為,懲是為了治,嚴懲更是為了好治。更有甚者把懲當成治。我有些不以為然。當教育已經進入懲的階段時,就意味着以前的管理失效;而當懲而無效時,教育者則無路可退,可基本認定為管理失敗。如果説懲是思維控制,那麼治就是思維生產。由此我認為治才是糾錯、改正乃至改進之道。

1、自治。就是通過自省來糾正偏離目標的行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要求學生每天完成作業後,回看番茄記錄本,反思作業得失,並想好明天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業。

2、互治。由小組長召集其成員就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的梳理、分析、討論,直至解決。

3、救治。針對某個學生存在的學習障礙,同學之間互幫,老師幫助。

三、番茄方案實施的保障

1. 分層作業,優化作業結構。

基於本班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數學和英語作業分為兩層,一層側重基礎,二層添加一至兩個提高類。

2. 統籌時間,精化作業。

作業時長上的控制

首先跟本班所有科任老師碰頭商議,每天家庭作業總時間不能超過90分鐘,按照會考分值比例分配各科作業時間:語文數學英語各25分鐘,每週二四政治作業12分鐘,每週一三歷史作業12分鐘,每天預留3分鐘備用,週末作業時間在平時的基礎上乘以1.5。

作業量的控制

根據班上大部分同學的作業速度,控制作業量。每天佈置作業之前,科任老師和課代表一起對本次作業需要時長做個預估,預估的時長要求比安排的時長少1-2分鐘,以照顧到班上同學作業速度差異。

基於教學目標,明確作業目標,精化作業,避免重複作業和無效作業,全班同學都不會做的不佈置。

3. 創新作業形式,提高作業興趣。

有時作業可以變換着方式佈置,也可以變換作業形式,不一定侷限於書面練習,比如製作數學學具,比如把老師今天講的題回家教給爸爸媽媽或弟弟妹妹,比如把今天學會的英語説給家人聽,比如學完一章繪製思維導圖,比如手抄報,等等。創新作業形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作業興趣,提高作業質量,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 家校合力,共育作業習慣。

番茄方案實施的效果如何,取決於實際的執行力。所以需要家長和老師合力,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業習慣。

每天學生每完成一項作業都要在番茄記錄本上填上具體時間,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完成當天老師佈置的所有作業後,要對着記錄表核對一遍,然後寫上今天的反思和明天需要改進的地方。最後由家長核對一下並在記錄本上家長簽字。第二天交給班主任檢查。

每一個方案的實施過程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班主任及時發現及時改進。因此,班主任每天都會定時將番茄記錄本收上來仔細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同時也可以強化番茄方案的執行力,以確保番茄方案能有效進行,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提高課後作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