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戲曲表演專業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16W

針對的主要問題、實施方法和過程及主要成效

戲曲表演專業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

戲曲表演專業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

戲曲是中化民族的傳統藝術瑰寶,承載着上千年的歷史文化。目前由於受到文化多元發展的影響,戲曲行業面臨着市場蕭條,後備人才青黃不接。而長期以來,戲曲人才培養主要有兩種形式,即以學校為主體的普通學校教育和以表演院團為主體的科班教育。

2017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新形勢下加強戲曲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創新戲曲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戲曲院團育人的重要主體作用,鼓勵校團共建實訓基地。開展名家傳戲活動,將傳統的口傳心授和現代戲曲教育相結合,推行訂單培養,促進專業與職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戲曲創作表演過程對接。推廣“劇目驅動教學”、“演學結合”、現代學徒制等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戲曲教育資源整合,推進協同創新,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和效益。

面對戲曲教育背景的變化,學校以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傳承基地為契機,以學校與****藝術研究院深度合作為基礎,積極構建戲曲人才成長規律與現代教育主張相契合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幾年的努力,學校走出了一條既有別於傳統師傅帶徒弟式的科班制又不同於常藝術教育模式的戲曲人才培養新路徑。通過學校與劇團、專業與演員崗位、教學內容與演員技能實現無縫對接,較好地解決原來學校培養中專業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分列、舞台實踐能力少,崗位適應能力差的問題。

預期目標:探索實踐新型的戲曲人才培養手段,建立完成與職業崗位標準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建設一批教學資源,同時通過現代學徒制,培養一批具有既有人文素養,又有專業技能的戲曲表演隊伍。

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及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

一、提升劇團的參與度,發揮其主體性作用

二、提升戲曲演員的綜合素質能力,提高與崗位的匹配度

三、爭決了規範的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是課程體系建設,以紹劇人才培養為例,原來的課程體系構建中存在很多問題。公共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核心技能課的比例嚴重失調,學科體系分門類設置,割裂了表演技能之間的聯繫,學生在低年級時,只知道基本功、毯子功、把子功,無法直觀地、整體性認識紹劇表演,更不知道什麼是紹劇藝術,紹劇的發展史,對樂理等理論性課程缺乏,在實際的教學中過分強調專業技能,忽視了人的可持續發展,忽視了人文素養的培育。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分成四個模塊:職業素養課程模塊,專業技能基礎課程模塊,崗位技能課程模塊和學生(徒)個人職業發展需求課程模塊。職業素養模塊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徒)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行為等。專業技能基礎課程模塊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徒)掌握紹劇表演的基礎專業技能,包括相對完整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體系和基本技能體系。崗位技能課程模塊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徒)掌握具體崗位的技術技能,課程模塊構建要以紹劇表演中,具體的行當(崗位)的核心能力,用人標準為依據。學生(徒)個人職業發展需求課程模塊的培養目標是根據學生(徒)的興趣和職業取向,培養適應職場變化的能力。學生(徒)根據自身的職業發展,自由選擇課程,實施個性化培養。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課題組採用先通過劇團演員現狀進行調研,梳理出劇團中各個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以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為切入點,通過對具體崗位的分析,歸納提煉出崗位的基礎職業能力和核心職業能力,兼顧學生(徒)的可持續發展基本需求以及學生(徒)個人的興趣愛好。

四、解決理論與技能分離的問題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主要特徵體現在“雙主體教學”、“雙身份學習”等方面,並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層面形成制度體系,從而突破現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度缺陷,較好地解決產教兩張皮的難題。首先,現代學徒制吸引劇團參與人才培養的具體工作,劇團對人才培養的分時段學習,以及理論和專業技能的具體學習內容和評價標準,都起了決定性作用,直接打破了學校教育學科體系的邏輯性,使人才培養從按知識發展轉變為按技能發展的方式,打破了知識與技能融合發展的界限。基次,“學生雙身份”指的是學徒“工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徒擁有學生與員工雙重身份,既完整地受了學校教育中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的培養,又同時接受了劇團的專業技能培訓,較好地解決了學習和就業的問題。最後,現代學徒制強調“崗位成才培養”,這就需要構建學徒在崗位成才的教學組織,基跨越學校課堂,職場課堂兩個區域 ,形成新型職業教育生態供給鏈,為戲曲後備人才在劇團表演崗位的平台上,提供更多學習機會,促使學生能就業,早成長。

(五)解決傳承戲曲口傳心授的傳統教學方法

言傳身教是“學徒制”的主要教學方式,眾多的現代教育模式,不一定適合於戲曲教育這種比較特殊的人才培養。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一個戲曲人才培養與現代教育體系完美結合的方式,傳統的言傳身教,口傳心授的教學方式,依舊是戲曲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主要培養方式,戲曲教學內容“唱、做、念、打”、以及戲曲流派、戲曲行當“生、旦、淨、末、醜”等都依賴於傳統的教學方法。但是,在現代學徒制的模式下,傳統的口傳心授脱離了傳統的自由散漫式的教學方式,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穩步推進教學進程,既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又重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

培育,學生只掌握表演的技巧,而沒有掌握表演的能力,畢業後,也無法直接上崗表演。在教學方法上,沿用口傳心授,強調技能的傳授,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校團合作下”的“現代學徒制”以崗位工作為導向,以校團深度合作為基礎,以學生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教師與師傅(劇團演員)雙元教學,較好的解決了人才培養的差異化問題,解決了人才特殊需求的難題。

現代學徒制紹劇人才培養具體來説,即學校教師與劇團演員,全程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共同制定紹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考核標準和職業標準,培養的人才在專業方面必須有較強的職業技能,完全適應崗位要求。在素質方面必須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文化知識和紮實的理論知識,不僅能滿足劇團演出的需要,更要作為劇團未來事業發展的繼承人,能支撐起劇團演出事業的長遠發展。

本課題組通過研究實踐,旨在構建“校團合作”下的紹劇表演專業的現代學徒制,通過校團結合,打通學校與劇團之間的通道,建立雙向機制;在原有教學經驗基礎上,開展探索性的工作,一方面遵循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基礎規律,同時也充分吸取原有紹劇人才培養的歷史經驗,循序漸進,根據劇團發展需要,精準地為劇團培養優秀人才。

以往的院團合作班,基本都以訂單班的模式,院團確定好招生指標數後,由學校負責招生,負責人才培養,教學的主體基本上是學校,校團合作度相當低,院團基本上不參與學生的教學管理,教學評價,更不用説教學資源的建設。實行現代學徒制,進一步深化了產教融合,更好的解決了上述部題。

解決問題的方法:

2017年12月,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籤頭協調下,學校與**藝術研究院簽署的合作協議,雙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產教融合、校團合作,建立學演結合的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將學校教育的招生、教學、就業與科班教育的收徒、學藝、出師高度融合,學校與院團共同組建招生錄取工作小組,真正的招生即招工;雙方共同組建了教學團隊,開展合作培養,學校教師主要解決公共文化、專業理論,院團選派的演員主要解決專業技能。

成果的意義:

通過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找到了新時期戲曲人才培養的新路徑,該成果立足於戲曲表演專業,對學校音樂、舞蹈等其他專業也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戲曲表演是一項具體悠久歷史的傳統職業,長期以來,主要依賴師徒面對面、手把手、口傳心授教學。“唱、做、念、打”四門功課的教學要求又因為“生、旦、淨、醜”等行當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一直以來,都是用這種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式教學。學校戲曲專業現代學徒制創新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創新性:

一、傳承與創新比肩。在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口傳心授式培養,過分地強調了專業技能,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而在學校以學科本位的職業教育,強調知識體系,忽視了實踐教育和崗位適應能力培養。現代學徒制以職業實踐為中心來組織教學內容,凸顯了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校團共同育人,有利於學生核心素養培育,使學生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院團教師的教學,傳承了戲曲原汁原味的流派和韻味,通過學校教師教學,傳授了現代教育理念,傳統戲曲向現代化改革的轉變,通過雙師資團隊的共同作用,學生掌握了傳統戲曲基本的技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規範與標準共存

學校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探索後,一直探索着課程體系建設、人才質量評價體系建設、教學資源建設。近幾年來,學校多本校本教材面世,並得以應用,學校每學期,組織學校教師,院團教師,主管單位,三方進行教學評價。

三、素質與技能並重

通過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將學校的“德藝雙馨,自強不息”的校園文化與“精藝,尚德,傳承,創新”的劇團文化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通過校園文化薰陶,學生的綜合素養不斷提升,通過舞台實踐,院團體驗,不斷增強學生的技術技能。利於課程教學內容與劇團職業崗位技能標準對接,更好地提高戲曲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有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和終身學習發展。

戲曲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意義:

開展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能夠使校團合作滲透到教學層面,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通過學校與劇團的雙主體的育人機制,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使得學生既能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又能到劇團參加實踐活動,通過劇團文化的薰陶,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培養,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