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7W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精品多篇)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篇一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90年代末開始的大學擴招造成大學生畢業過剩,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下降,供需比日趨上升,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本文從多個方面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進行分析,以求讓大學生們認清當前社會形勢,從而更好的解決就業問題。

大學生就業現狀

現在“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大學生就業難,主要難在以下幾點: 一,畢業生數量的迅猛增加,與社會有效需求短期內增幅有限的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 二,受長期計劃經濟和精英教育影響,部分畢業生擇業觀念存在偏差,就業期望值和社會需求差距較大。一方面,縣,市中小企業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畢業生不願去第一線,去基層,有業不就的錯位現象依然存在。畢業生的基層意識和創業意識有待加強,有待做更加細緻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業指導工作。 三,高校畢業生流向不夠合理。目前高校畢業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這些地區往往佔據各種優勢,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較大,形式多樣。

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1、社會原因,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為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發展的前景,成為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於失業狀態也不願去西部地區就業。在西部地區,卻 存在大量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2、自身原因,很多大學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象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麼好的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從學校裏學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只是通過理論來看戰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並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名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並不象想像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政府部門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首先,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各級政府要從規範就業市場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户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於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規範就業市場。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家應採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區安家落户。還應看到中國基層人才匱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國家也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鍛鍊成才。另外,政府還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制。畢業生是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畢業生失業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範,將未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大學生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的範疇,並給予相應的救濟。這樣既可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又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時,針對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班,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自身作出調整和努力。

其一,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閒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學生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鬥意識,到基層鍛鍊自己,挖掘潛能,還可以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鍊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擇策略,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

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能力、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

其三,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相信通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定能夠妥善解決,高校畢 業生一定實現充分就業。 高校畢業生作為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 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一定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報告 篇二

我國的醫生力量非常薄弱,遠遠不能滿足時下國內醫療需求,那為什麼還會出現醫學生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呢?

一、第一個原因來自用人單位

許多醫院過度關注畢業生的學歷,入門級的學歷就是研究生,低於碩士研究生的不予考慮,根本沒有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這就導致了,很多基層醫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級人才的單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該到基層醫院就職的本科、專科醫學生沒有單位接收。這是引起年醫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一個原因。

還有部分醫院過度的追求工作經驗。招聘條件都是3年以上工作經驗、5年以上工作經驗,我們不否認,醫生這個崗位工作經驗是相當重要的,但是醫院忽視了一點,任何一位醫生的工作經驗都是一步一步培養起來的,當然有很多小醫院不具備培養人才的條件,只能是招聘有工作經驗的醫生,這就導致了醫學生的就業路越來越窄,這是引起年醫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另一個來自用人單位的原因。

1.就業人數上升,就業率日趨下降

由於高等醫學院校連年擴大招生規模,醫學畢業生的總量明顯增加,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人才供需之間的天平也越來越失衡,醫學畢業生也不例外。

各層次醫學畢業生由供不應求變為“研究生供不應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專科生供過於求”。重點院校比普通院校就業率要高;同一所學校內各專業就業率也有 差異,預防、影像學、麻醉學和檢驗需求旺盛但畢業生少,臨牀等專業畢業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業率略高於後者。但總的看來,醫學生一次就業情況正呈逐年下 降趨勢,中心城市更是難以插足。

2.新增崗位不足,且層次逐漸拉高

經過多年的不斷培養和補充,城市的醫療人才狀況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還出現了飽和或超編,很多醫療機構正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調整,用人指標有限,難以大 量接受畢業生。而醫學生都渴望進入中心城市的大醫院工作,但是目前大部分二甲以上醫院現有醫療人員數量飽和,要想進入比較困難。大醫院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 比較高,除了個別崗位和特別優秀的人才,大醫院的臨牀科室人員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碩士或博士以上學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李系仁介紹,大醫院要 碩士、博士,目前這種用人取向全國都如此,本科生多為麻醉、影像、檢驗等專業部門接收。其他學歷的除非是特別優秀的,否則不予考慮。因為現有醫療人員數量 已經飽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質量。一家醫院的人事科負責人告訴記者,在該院博士將享受人才引進待遇,碩士研究生享受的是“計劃內指標”,而本科生實行的是 “聘用制”。

3.逃避就業現實,轉而走考研之路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畢業生也做好了兩手準備,一邊找工作,一邊準備考研,這或許就是在逃避就業現實。然而不得不説的是,在這種就業形勢嚴峻的情 況下,考研也就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既能在校園裏繼續享受單純的生活,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能夠暫時有效地規避現實的就業壓力。根據瞭解,目前,考 研已經成為臨牀醫學專業學生最多的選擇,考研人多,落選的自然也多,因此連續考幾年的也大有人在。在許多醫學院校裏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不就業族”。 “不就業族”中大部分人想考研,小部分是想申請出國留學或自主創業。在瀋陽醫學院,有一個班級90%的學生選擇了考研,尤其是醫療專業的女生。他們説,現 在醫療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很難留在大醫院,他們要通過考研擺脱現有就業困境。許多同學表示,研究生是非考上不可,今年考不上,明年繼續考。考研、出國留學已 經被醫學院校大本學生們認為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

二、畢業生方面

1. 就業傾向及薪資預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惡,畢業生的就業傾向也就因此而不同。有些人選擇迎頭而上面對困難,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當然,這些人中大部分還是希望去省、市當 中的大醫院,哪怕只是能去見習,積累經驗,對於自己事業的發展也是有很大幫助的;還有的人則會選擇考研,不斷學習,掌握知識,為今後找工作打下更好、更堅 固的基礎;當然也會有人想要出國留學,增長見識,繼續深造……這些,往往都是因人而異的。而至於醫學生的薪資預期問題,他們所期望的薪酬,與現實的差距還 是比較大的。41%的人選擇2000~3000元,只有20%的人希望能掙到5000元以上。

2. 就業地域意向

有調查表明,畢業生畢業去向首選是東部沿海地區,達36.5%,最主要的原因是東部沿海經濟比較發達,收入水平較高;次選為中小城市,有30.6%;再次 選為小城鎮;相當一部分畢業生不願意選擇去農村醫療機構工作,待遇明顯偏低和業務發展前途受限很可能是其主要原因。其中,53%畢業生認識到去農村醫療機 構就業的必要性,卻只有32.7%的畢業生選擇會去農村醫療機構就業。

3. 就業過程思考

每個人對於就業,都是會有各個方面不同思考的,這因人而異。但是,大多數人的考慮,也存在着許多的共通之處:首先會考慮與自己的專業相關聯的工作,來確定 所挑選工作的範圍;其次是考慮哪種工作更加地適合自己;再來是工作的性質,工資,與家裏的遠近等等這些也都是在考慮之列的。……因此,在就業的過程中,有 學多的學問,也就需要很多的思考。第一個就是我們老生常談的誠信問題:當我們考取職業醫師資格證書成為難題之後,醫學生們就想到通過其他的各方面的證書來提升自己的身價,所以大學期間就努力考取各種各樣的技能證書,但是忽視了專業技術的學習,導致近幾年的醫學生的專業技術掌握程度越來越差,到醫院工作後不能都達到一個畢業生應有的職業技能。這個自身的原因也導致了年醫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

第二,近幾年的大規模擴招也波及到了醫學院,原來醫學院的招生分數線一直是遙遙領先,而近幾年,醫學院校的招生分數線也是日益降低,這就導致醫學院校的生源質量不能的到保障,最終的畢業生的質量受到影響,最終也造成了年醫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

第三,任何人都想有一個高收入的工作,醫學生也不例外,在有這個想法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到自身的技能水平,自身能夠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一味的考慮高薪工作,這就導致了與許多就業機會擦肩而過,這個原因也直接造成了年醫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

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報告 篇三

前言:

“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中國,隨着“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羣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並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 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髮化;新職位的湧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複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瞭解和看法,更好的瞭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對象與手段

1、調查對象:鄭州華信學院大四學生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採取的是網上調查。通過同學相互通知。瞭解大家的。就業形式。參加調查的同學有100人

三、調查時間:

20xx年1月15至1月25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間的表現對就業的影響。

五、調查結果

1、普遍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擔心就業。

調查發現,100%的大學生對當今就業形勢都存在一定的瞭解。其中認為當今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大學生高達67%。另外,普遍大學生都關注就業信息,且出現對就業過憂現象。從大一就開始關注就業信息的大學生高達45%,還有22%的學生在大學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信息,只有3%的學生在大四時才對就業信息進行關注。

2、、大學生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

從調查發現,普遍大學生對就業城市期望都較高。在調查的人羣中,希望到發達的大城市工作的人佔65%,願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8%,願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4%。而且他們對就業的收入期望也較高。對於到小城鎮工作,大部分大學生都不願意,只把其作為後不選擇。調查人羣中,52%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資都在2000元左右,而對於1000元以下的收入沒有人能接受。

3、就業依賴性大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薦,而並非自己的自薦與介紹。其中認為通過熟人介紹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學生高達85%,通過學校推薦是最有效方法的有39%。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於失業狀態。而當今的信息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瞭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瞭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於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後。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係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於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係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經驗體會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並非人滿為患,既存在着“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着“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鍊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3、提供完善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能使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具有更深的瞭解,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對此,學校應多對學生開展開展就業指導。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篇四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市場新變化調查

本課題研究小組,在資金有限的條件下,以上網蒐集相關信息材料為主要途徑和手段,通過對一些在校大學生就業觀念以及社會用人單位關於大學生就業現狀的調查,掌握到當前大學生市場就業情況的新特徵。其特徵主要有:

1、先就業再擇業

就業難是擺在大學生面前的客觀事實。由於每年大學生畢業數量的不斷增加,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短時間內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對於大多數人來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合適的職業才就業,意味着長時間會沒有工作。這會給學生自身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不能自食其力、精神負擔和壓力很大、理想和現實衝突,自我價值得不到實現,感覺自己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因此,先就業再尋找機遇努力創造,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已經成為大多數學生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2、大學生就業生源多樣化,海外歸來、高校國際聯合辦學以及碩士和博士畢業生的不斷增多,使競爭壓力有增無減

目前,不僅我國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其他很多國家也都存在就業問題。為了擁有更好的未來,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我國高校招生存在很大的競爭。國際聯合辦學,出國留學和國內高學歷走俏都和就業競爭增加籌碼有着直接的關係。就業來源的多樣化,使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

3、市場需要與大學生自身素質狀況差別較大

用人單位需要綜合素質較好的大學生。良好的素質會把專業知識和才能轉化為現實的創造力和價值成果。但相當部分大學生價值觀不健全,創造精神缺乏,知行分離、對自身沒有責任心,不懂奉獻只知索取,缺乏社會交往能力,意識狹隘,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令人擔憂。這些尚需完善方面對用人單位來説是不能容忍的,他們需要的是走上工作崗位就可以勝任的人才。因此,需求與人才供給之間差生很大的落差,無形中造成了大學生就業的質量與數量的低下。

大學生要能夠參與社會競爭,適應社會要求,在激烈的人才市場中能夠脱穎而出,就必須從以往的片面注重專業知識學習,轉到同時注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軌道上來,只有這樣才能在就業競爭中游刃有餘、主動把握自身命運,實現理想和個人價值。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除數量過多,就業難還有其他原因:

1、用人單位偏重利益選擇和編織關係網

穩定、待遇好的職業趨向於少數羣體,造成分配不公。維持社會關係要靠金錢和關係,這是導致大學生認為學而無用的最重要因素。給大學生造成學好專業不如搞好社會關係的心理。不少用人單位在選人時由於這種關係利益導向,常造成受聘學生早有定向和被安排,水平和能力與崗位不相適應,甚至學與用專業不對口,造成精華人才因關係和金錢門檻而無法恰當擇業與就業,不僅埋沒人才,還會扼殺人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也會讓社會關係更加金錢化和不公正化,無知者管理有知者,造成社會整體素質低下甚至影向社會的發展。

2、單位用人唯利是圖

這已經成為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女大學生由於生理因素,思維、行為以及生育和女工勞動保護等方面原因,會給聘用者帶來更多的不便和相應的利益消費,使很多招聘單位在同等學歷和能力下傾向於對男大學生的選擇,出現分配不公的現象,加大了女生就業的難度;有些單位為了節約開資,兩人工作用一人做,不僅造成在職職工的加班加點,付出廉價勞動,還會減少社會常態就業數量,增加社會就業負擔。

3、高校教育機制的封閉性增加了大學生就業難度

我國現在高校教育體制仍然以課堂教學為主,雖然實踐教學逐漸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但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還有很大難度,基地選擇和設置、資金、措施、規章制度等很多方面還在探索中。因此高校教育尚處於封閉式階段。學生們除了學習,接觸社會的機會和時間少之又少。因此人際交往和專業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鍛鍊。大學生事業心和責任感淡化,社會實踐能力差,經驗不足,眼高手低等方面都需要鍛鍊和提高。而企業強調經濟效益,剛畢業就就業很容易造成學生能力與工作需要間的矛盾。高校教育機制培養出的大學生存在的缺點也影響到大學生的就業。

4、大學生價值定位缺失

很多人把就業目標定位在經濟發達地區或大城市,認為待遇好,就業和發展機會多,收入高。能夠選擇城市就不選擇農村,能夠選擇南方就不選擇北方,能夠選擇東部就不選擇西部。他們仍然把面子、收入放在第一位。因此,這種盲目的隨波逐流很容易讓學生忽視不發達地區為他們提供的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生活在高度集中人才的地區很容易造成更大的競爭和飽和帶來的人才的浪費,增加了就業的難度。

三、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由於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上述的分析中我們看出就業難不是單方面原因造成的。它涉及到用人單位、大學生、高校及社會等方方面面,這些方面要得到健全和完善是一個系統工程。但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認真分析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是:

1、完善聘用單位選拔人才機制,並建構強有力的制約監督途徑和機制

以德用人、以才用人是充分發揮大學生才智,鼓勵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實現人盡其才的最有效機制;制訂相應規範人才錄用的規章制度,以獎懲和法律、法規形式約束選拔人才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才能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上給學生和社會以正能量的影響;給社會的主導建設者---大學生以積極、能動、健康的進取力量才能讓更多的大學生擺脱金錢網和人際關係網,實現充分就業。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摒棄用人歧視。

2、大學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擁有參與競爭更、勝任各項工作的本領

社會需要有專業知識、創新能力、品德優良、善於交流、溝通、實踐能力強,人際關係協調的高素質人才。為此大學生要努力做到:

第一、在高校中培養積極進取意識,建構強大的內心,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鍛鍊交往能力和實踐活動能力,擁有事業心和對自身與社會的責任感。做好這些才具備了當代大學生應有的素質,才達到社會需要的人才的根本要求,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也才能擔負起建設社會的重任。

第二、擺正價值觀定位。就業難已是客觀現實,大學生價值觀定位模糊對其就業影響是很大的。就業的目的一是生存,二是發展。求職擇業必須面對現實,冷靜、客觀分析。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要懂得價值實現不在於職位高低、環境好壞,而在與自我能力與理想目標的實現。

首先,依靠專業知識開拓創新新的市場發展領域,打破人才過於集中,從而降低個人價值創造的局面。

其次,轉換地域發展和工資水平思路。全面考察就業利弊,更要看到自我價值實現需要的空間和前景,避免短期效益和誤差認識。到缺乏人才的地區去發展,可以讓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能夠創造更大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實現人生理想。

再次,充分利用就業平台,掌握自我推銷策略。當前人才招聘方式很多,中介機構或私人介紹,人才交流市場會,網絡資源等等。尋找合適就業崗位抓住機會很重要,但善於推銷自己更為重要。善於自我推銷的學生,往往容易把握更多的就業機會;相反,不懂自我推銷的學生常常難以獲得用人方的認可,容易被無情的競爭淘汰。成功的推銷者首先要了解招聘者的需求和願望,準確把握用人方的真正需要,然後必須面帶微笑、滿懷自信地向他們表達自己真實的求職意願;向用人方表達信心,獲得讚賞;向用人方展示實力,獲得認可;向用人方表誠意獲得成功。

3、社會高校對提高大學生就業應做的努力

第一、提高辦學水平。要做到人盡其才,必須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才能夠讓學生學有所用,創造出價值來。因此高校必須與時俱進,跟隨時代發展的前沿步伐,不斷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順應市場需要,轉變培養手段和目標。讓高校成為社會生產力的儲備庫,成為知識創新的生產廠,成為社會進步的啟動器。而不是僅有知識沒有能力的大學生的養育場。

第二、健全高校與社會相聯繫的鏈接環節。高校大學生畢業不能很快適應社會環境,很大程度上和我國教育體制有關。由於獨生子女的家庭結構、封閉式的樓羣居住環境等,加上基本屬於封閉式的課堂教學,使高校培養踏出校門即能順應社會的大學生所佔比例很少。專業知識停留在書本上、人際交往停留在家庭和校園之間成為向社會輸送有用人才的弊端。因此,高校需要打破這種教育模式,在培養學生能力上把實踐教學落到實處。如何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怎樣鍛鍊學生開放意識和工作能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設置實踐場所和走向社會的渠道,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第三、社會要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建立以服務為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並能獨立開展工作,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信息服務,諮詢服務,指導服務,培訓服務等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為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掌握競爭技巧,積極參與人才市場的競爭創造有利條件。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造福社會、實現自身價值。

總之,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我們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改變教育機制和就業體制,來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渠道,充分實現大學生就業,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篇五

北京市教委3月19日下發《北京高校高質量就業創業計劃》,計劃本市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開發開設職業發展和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納入學分管理;同時,構建“一街三園”的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孵化體系:在中關村等地分別建設三個市級“大學生創業園”以及“大學生創業一條街”,為大學生創業免費提供場地支持。建設“中關村大學生創業一條街”“大學生創業園”, 為學生創業提供諮詢、輔導、培訓、融資、交流等全方位服務。

創業服務縱深化、專業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創業咖啡模式將創業的各個元素以最具親和力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糅合在一起,滿足創業者的多方面需求也推動產業發展,正在被全國各地有所創造地複製。模仿這種模式,專門為大學生服務的創業大街顯然價值不小。可以想見的是:試錯學習的需求更加被強調,和高校各院系的關係更加緊密,文化更加年輕化……當然,這些都需要在市場推動和政策細則引導下實現。如果僅僅是隨便規劃出一條街建起房子,那麼就丟掉了創業大街的精髓了。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學生周雷成立的公司到昨天正好一年,他昨天盤點收入,這一年他個人獲得純利潤8萬元,這些是“誠信”的回饋。

周雷是信息系大二學生,“重信”兼職團隊負責人。周雷介紹,因家庭困難,他剛進大學就在校外做兼職。可是兼職過程中他遭受了很多不公正待遇。大一那年“十一”,他通過中介找到一份發傳單的工作,講好80元/天,可7天下來,中介老闆卻變卦了,只給60元/天,他只能自認倒黴。後來,他又不斷聽到身邊同學朋友兼職中遇到的各類“不誠信”事件,拖欠薪酬、臨時變卦、跑單等。周雷暗下決心創建一支“重信”兼職團隊,為許多和自己一樣的大學生兼職“保駕護航”。

周雷告訴記者,去年4月團隊成立,現在核心成員有3人,“重信”是團隊的名字,也是經營理念。團隊出去“找活”,然後分給兼職的大學生,工資由他們團隊發。

去年9月,團隊承接了一個房地產公司兼職,可完成後,事前和對方談好的5萬元報酬卻遲遲不給,為守承諾,三人自討腰包將5萬元先墊付給學生。後來5萬元雖討回來了,但是中間曲折只有他們知道。

合夥人兼室友李闖説,周雷是一個有夢想、肯吃苦的人,他創建兼職團隊,一方面是為自力更生,另一方面也是想為身邊的同學朋友做點事,現在同學們想找兼職,都會來找他,因為找他“靠譜”。

在我國經濟步入發展新常態背景下,隨着產業結構變化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才需求會有所變化。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要改變以“存量決定增量”的增長模式,重點對以後的“增量”進行結構性調整,以適應人才需求的變化,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我國的專業學位中,專業碩士研究生為主體,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同於學術研究生,不是根據學科來設置的,而是根據職業和崗位需求來設計的。與學術研究生相比,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規模和結構更要密切集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是高等教育優化結構、提高質量、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基本保證。

工程專業研究生比重會下降

工程和工科類人才培養,無論是學術研究生,還是專業碩士研究生中都是佔比最高,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佔到了全部專業研究生在校生的29.65%,學術研究生更是高達35.64%。隨着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尤其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和第二產業的比重下降,工科人才所需佔比會逐步呈下降趨勢。隨着我國工業化發展階段由中期階段到後期階段,隨着產業結構的變遷,第三產業佔比會進一步上升,第二產業佔比進一步下降,我國工程專業研究生在專業學位研究生中的佔比會進一步下降,但這並不意味着其培養的絕對數量與規模會有所下降,而是在研究生整體培養規模的相對比例可能會有所下降。

從國際比較看,歐美髮達國家的人文社科類碩士研究生一般高於理工農醫類碩士研究生。2011年,美國工學研究生佔比約為9.0%,英國工學研究生佔比為7.4%,澳大利亞工學研究生比為6.9%。

從學科分佈來看,從2000年到2010年,在美國,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類學科的碩士學位年授予數與理工農醫類學科的碩士學位年授予數漸漸拉開距離。在2000年,美國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類學科共授予碩士學位32萬個,佔當年美國碩士學位授予總數的70%。至2010年,該類學位的年授予數已接近50萬,佔當年美國碩士學位授予總數的71%。而同期,在理工農醫類學科,美國每年授予的碩士學位數均低於18萬。

2001年以來,英國在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類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數一直超過理工農醫類的碩士學位授予數。自2001年至2011年,英國高校在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類學科授予的碩士學位數由45095個增長為106290個,理工農醫類學科授予的碩士學位數則由20000個左右增長至56235個。

當然,日本情況比較特別,理工農醫高於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類。自2001年至2011年,日本理工農醫類學科碩士學位的授予數一直維持在4萬個左右的規模,而同期,該國在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類學科授予的碩士學位數則一直低於2萬個。並且,日本的工科碩士研究生佔比例較高,大約為40%。

工科類人才除了規模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結構應該根據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科技、信息產業及先進裝備製造業的發展進行進一步優化培養結構,培養相關專業人才。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一個國家或地區未來經濟持續增長起關鍵作用的先導性產業,其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事關國家的經濟命脈和產業安全。如信息技術是經濟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支柱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發展動力,如通信設備製造業,電子元器件製造業,電子計算機制造業、雷達及廣播設備製造業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計算機輔助產業等是發展的重點,相關專業的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應該得到加強。現代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也是淘汰落後產業,發展產業關聯度高、技術資金密集、吸納就業能力強的重要保障。應根據汽車製造業、通信設備製造業、鐵路運輸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業、金屬加工機械製造業、日用化學產品製造業、農林牧漁專用機械製造業的產業發展需求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

總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規模佔比會有所降低,培養結構會進一步優化,這符合我國產業結構變化和以科技進步、信息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要求。

擴大優化公共服務研究生培養

長期以來,我國公共服務不健全,政府職責不到位情況突出,基本公共服務過度市場化,導致我國各地發展嚴重不均衡,也導致我國公共服務水平差異較大,而且推進城鎮化戰略,挖掘內需潛力,關鍵在於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首先要積極發展教育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目前,我國教育發展不均衡,培養質量存在較大問題,關鍵是師資培養培訓。2012年,我國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佔在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為4.35%,而美國教育類研究生佔比為20.8%,是所有專業研究生中最高的,英國教育類研究生佔比為16.6%,也是較高的。我國教育碩士、教育博士培養還有較大空間。同時也存在結構優化問題,應改變師範類院校培養教師的單一渠道,擴大綜合性大學參與培養培訓教師的空間,這既有利於提高培養質量,也有利於加強競爭,提高服務水平。

其次適度擴大醫學類、健康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2012年,我國醫學類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中,臨牀醫學佔在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為13.0%,口腔醫學為0.76%,藥學為0.25%,中藥學為0.34%,護理為0.1%,公共衞生為0.24%。在美國,醫學及相關學科佔比為10.1%,英國為13.4%。雖然我國醫學類專業學位研究生佔比較高,但我國人口眾多,醫療衞生資源分佈不均,應該加大醫學類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規模,同時也要優化結構,加大護理、健康學科等方面的人才培養規模。

除教育、醫學衞生健康之外,公共組織與服務、法律等也需要發展,但與國際相比,與我國實際需求相比,法律專業、公共管理專業佔比已經很高了,高發展的發展空間不大。2012年,我國法律碩士佔到了6.82%,公共管理佔到了4.00%。美國公共管理與服務佔比為4.7%,英國法律專業研究生佔比為4.1%。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水的生產和管理業、燃氣供應和管理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環境管理業等方面也急需一批專業高層次人才,可以考慮適度提高這些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模。

加快人才培養服務第三產業

我國產業結構中,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從1978年到2013年的35年,我國第三產業即服務業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23.9%上升到2013年的46.1%,第三產業的就業比例由1978年的12.2%上升到2013年的38.5%。服務化程度穩步提高,服務化佔據經濟和就業的主要地位。第三產業發展中,以文化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方興未艾,文化藝術業、旅遊業、體育產業、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等都既能滿足新時期人民精神生活需求,又能拉動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為此,需要培養一大批適應新時期需求的文化產業、新聞傳播、體育、旅遊管理等專業學位研究生。目前,這些方面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剛剛起步,如2012年,體育專業研究生佔在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為1.11%,應用心理專業研究生佔比為0.31%,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佔比為0.70%,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佔比為0.16%,旅遊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佔比為0.18%。隨着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生培養規模,同時適當考慮新設一批專業學位,因為原來的這些專業學位主要是依據公益性產業來設置的,現在也要考慮到營利性、經營性產業的發展需求來培養人才。

根據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需求適度擴大和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保障服務業、金融業、郵政業、計算機服務業、批發零售業、道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專業技術服務業等未來需要一批高層次人才。目前,我國金融專業學位研究生佔在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為1.33%,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研究生佔比為0.59%,保險專業學位研究生佔比為0.22%,還有許多新興服務業缺乏相應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渠道。應根據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需求增加個別專業學位類型,適度擴大個別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模。

積極發展與農業相關的研究生

2012年,我國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研究生佔比為1.87%,風景園林佔比為0.42%,林業為0.12%。美國的生物與農業類研究生佔在校研究生的比例為5.5%。我國是農業大國,食品安全至關重要,應提高農業科技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開設相關專業學位類型,除了現有的農林管理類專業外,更要根據產業發展培養技術人才,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科技水平,促進農業生產能力和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趨勢。

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報告 篇六

(一)全國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1、高校連續幾年擴招。高校連續幾年的擴招,增幅較大,勢必造成高校畢業生高存量、高膨脹,給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新的壓力和難度。加之“入世”因素,使我國人力資源在出現就業機會增多的同時,就業的難度增大;人才地位提高,伴隨着人才爭奪加劇,就業競爭更加殘酷。據統計,2000年,全國將有普通高校畢業生495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2、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的影響。部分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相對滯後。面對這種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的指導下,一改以“統”、“包”為特徵的分配製度為現在在一定範圍內自主擇業的“供需見面”、“雙向選擇”之就業方式,表現出了不同的心理狀態。

3、國內就業結構總體不平衡。一是地域不平衡性。中國地域廣闊、人口聚集不均、地區各種因素差異明顯決定着我國的就業形勢在不同地區的差異性,人才需求也因而顯出一定的地區差異。由於經濟發展情況直接影響待遇問題,畢業生喜歡一窩蜂地湧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我國的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老少邊窮地區以及農村的鄉鎮企業、民營企業和一些艱苦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的新的增長點。二是結構性矛盾突出,買方市場形成。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取向就業樂觀度差異明顯。本科以上學歷和工科類畢業生較受用人單位歡迎,而文科和純理科畢業生就業形勢較弱。

4、高職畢業生就業壓力普遍較重。高職教育一直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人才培養更具有實用性、技能型、“向下性”的特點,似乎應更受用人單位的青睞。但據有關調查顯示67%的高職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表示有過失落感,73%的學生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即使就業的學生在薪金和待遇方面與本科生相差甚大,沉重的就業壓力使得高職畢業生感到迷茫。

(二)我院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

通過走訪和調查,我們發現由於受就業大環境的影響,我院應屆畢業生在就業方面顯示出明顯的三個特點:

1、首次就業期望值較高。我院畢業生存在極力想尋求對口崗位、或要求工作環境好待遇高或不願到本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就業甚至不願從基層做起。面對大的社會就業環境和用人單位對學歷和能力的要求,首次就業實現這樣的目標,期望值顯得偏高。從而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

2、部分學生盲目樂觀,這山望着那山高,有業不就。

3、部分學生產生迷茫情緒和受挫心理。這些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對自身素質和能力評價過低,怯於參加各種就業競聘活動。另外面對模具、機電等工科專業的較好的首次就業形勢,部分學生對自身專業產生迷茫情緒和受挫心理。

4、部分學生帶有從眾心理。一人去眾人皆去,一人不去眾人皆不去,從而喪失許多好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