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才培養方案(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8W

人才培養方案(新版多篇)

人才培養方案 篇一

⑴建立“動態化”調整機制,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①深入“行企校”調研,對比分析企業崗位需求與學生基礎。

根據品牌與類型差異,遴選岳陽申湘別克、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等9家企業,深入調研不同品牌、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面向的汽車服務企業相同崗位、不同崗位對人才的需要的差異。深入各職業院校調研,客觀的分析學生學習經歷與知識結構,依據職業成長規律,對各崗位進行篩選、排序,確定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職層次的專業定位。

②組建“高水準”團隊,建立適應專業動態發展的調整機制。

深化湘北汽車城、岳陽申湘汽車集團、華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的深度合作,優化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機制,聘請岳陽市汽車維修辦公室主任陳亮為主任委員,岳陽申湘技術總監陳東文、湘北汽車城副總經理劉俊、岳陽職業技術學院陳紅陽副教授為副主任委員,完善《專業設置與調整管理辦法》等專業指導委員會工作制度,形成動態調整機制。

③融入“高精尖”標準,建立適應專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專業培養定位與企業人才需求,結合汽車產業出現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標準、新設備、新崗位的發展,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在專業建設理事會的指導下,動態調整與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使人才培養方案既相對穩定,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形成專業特色。

⑵以“訂單班”建設為主導,創新專業人才培養平台

在鞏固現有校企合作的基礎上,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完善合作機制,開闢“眾泰班”、“華君班”、“順通班”、“湘北班”、“申湘班”5個訂單培養班,訂單比例逐步達到85%以上。以訂單培養為主導,創新專業人才培養平台,實現培養方案共訂、培養過程共管、師資隊伍共培、課程資源共建。

⑶以“校中廠”、“廠中校”建設為主體,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①“校中廠”培養模式

專業教研室制定學生課堂、課間實訓計劃,安排學生進入“校中廠”進行實踐,實行企業化管理,目標考核,以實際生產任務的要求進行實訓教學,每週不低於60人/次,每年不低於3000人/次。

②“廠中校”培養模式

聯合岳陽市和華容縣汽車維修及服務企業,建設產學合作聯盟,聯盟內企業資源共享,學生可以到聯盟內企業進行實習實訓,教師可以去聯盟內企業掛職鍛鍊,為企業進行技術服務,聯盟內企業的技術人員可以到學校來指導實訓教學,通過將教學帶入企業,建設“廠中校”,更進一步擴展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途徑。

③“校中廠、廠中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依託“校中廠”和“廠中校”校內外實訓基地,校企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建課程與教學資源,共同組織教學,共同評價學生,實現“四個有效對接”(廠長主任對接、教師技師對接、學生員工對接、車間工廠對接)的目標。根據企業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企業急需的人才,創新了”校中廠、廠中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⑷工學交替的學習模式,強化生產性實訓與頂崗實習。

建立以教學校長為組長,教務處、德育處、就業處、實訓處、專業教研組以及全體專業教師共同參與的生產性實訓與頂崗實習管理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職責、實訓處就業處職責、教務處及專業教研組職責、實習指導老師的職責,制定相關管理制度。

藉助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售後服務體系,借鑑ASEP項目的管理與運作模式的先進經驗,以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把職業活動全過程貫穿於學生培養各環節中。根據培養目標,按照企業的需求,打破原有的學期界限,實行“國小期”制,將傳統的3個學年6個學期,改為4個階段8個學期,學生通過校內外各兩個階段學習,實現以校內一體化項目課程教學和校外崗位體驗,凸顯頂崗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特色,保證真正意義上的工學交替,完成由“初級工”到“中級工”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方案 篇二

摘要:對於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來説,對於本科院校來説怎麼構建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成為了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而隨着我國現代教育的不斷髮展,我國也在不斷的創新和研究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就針對這一問題從科學的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為出發點,對其如何建設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

如今社會對於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學校結合自身對應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生源特點和辦學模式,對於大學生的培養應該是以創新與實踐相結合,紮實基礎又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為特徵來進行的,這樣就能解決實際生產所需的問題。同時,才能進一步的提高專業的教學水平,為整個社會提供更多的應用型人才。作為本科院校,對於如何培養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計劃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就針對此來進行分析探討。

一目前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高校教育與行業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中,“一刀切”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高校的教育中,所謂的“一刀切”現象是指高校還是把培養“研究型”“學術型”人才作為培養的重點,也就是説重視高分而忽視其實踐能力,只是為了考研而存在的理論型人才,這種人才對於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還差着很遠的距離,也因為這種教育方式使得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相當的弱。生物工程專業本身就是一門交叉性的學科,它既涉及到了化學工程,同時也涉及到生物技術等,也就是説其學習的內容跨度比較大,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就會很分散,難以掌握重點。很多高校為了使課程不顯得過重就會刪除掉許多的相關專業課時,也就是説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和其他專業的學生課程是一樣的,但是比起化工科或者生物專業的學生來説,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是沒有他們深入的,過多的理論課佔據了主要的學習時間,使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進行實踐課的學習,這就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給耽誤了。教育部把生物工程專業劃分為正式的專業課程目錄後,雖然許多高校都相繼開設了專門的課程,這些課程都是與國際本行業的發展進行緊密相連的,也因此就把重點放在了“學術型”人才的培養上。無論是課程的設置還是培養方案都是相同的,就是為了提升考研率,對於社會所需則考慮的過少,這就把高校培養人才的弊端給顯現出來,就是有些脱離實際。高校為了提升考研率就會讓學生犧牲專業課學習的時間專門只針對考研科目進行補習,對於整個專業的學習來説並沒有什麼益處,很多學生學完以後對於本專業的學習內容還只是一知半解的瞭解,知識比較表面,在實踐動手能力更是沒有什麼針對性的練習,這些不能繼續考研深造的學生一旦進入社會就無法適應社會的所需,就會出現大量高分低能的現象,所以説這種只在乎理論學習的培養方式是不利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的。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一)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

有關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和高職教學中的技術培養和理論培養都有着一定的區別,其主要就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的需求來設計人才的培養方案,從而對他們進行培養。首先要對課程進行有效的優化,從而合理的安排好每個教學的環節,同時要加強實踐課和實驗課的教學。在進行項目教學的時候,還可以提高學校的合作教育。然後就是根據當地的經濟情況建立起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塊。在對人才培養的時候,按照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同時對課程進行有效的優化和調整,把握住其中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相結合。在面對一些公共基礎課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選擇,從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有效的培養,而在專業課程的選擇上,主要有一些基礎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物質分離工程等,在進行選修的專業課程中,不需要學生把所有的知識都進行系統和完整的學習,而是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當地的經濟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1],從而真正的培養出適合當地市場的應用型人才。

(二)建立多學科融合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方案

應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培養目標就是要滿足社會各界的要求,其主要奮戰的地方就是社會的各種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的生產和企業的管理當中,這些人才主要就是工作在最為主要的工作崗位上,直接解決實際的問題,同時維持企業正常的運行。根據《普通高校修訂本科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高等工程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以及《高等學校本科生物工程專業規範》等文件,結合各大工程學院實際情況,在制定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要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保證他們將來可以為社會的發展和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在對人才進行培養的時候,不僅要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和能力,同時還要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道德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可以真正的為社會服務。在對他們進行專業性培養的時候,主要是對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學科的基本理論,進行有效的培養,同時還要培養他們相關的技術水平和基本技能等。然後結合當地地經濟實際的發展情況,對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對專業方向設置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加強實踐和實驗教學,從而真正的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讓他們真正的成為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三)增加教學實踐性

生物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增加教學的實踐性,具體來説,可以增加實驗課程的學時數,像實驗課課程的學時可以增加到32學時,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實驗、基礎生物實驗等課程的課時增加到32課時;還有在學儀器分析理論時,對授課內容及課時進行有效的調整,根據專業的特點及需求修改教學大綱,增加相關內容的比重及實驗學時,相應的減少其他內容的比重及學時;微生物學、化工原理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實驗學時也要增加。根據教學計劃中一些沒有開設實驗課的理論課也可以增加的實驗學時,像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等,總之通過加大實驗比重來促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加強校企合作,強化實訓力度

生物工程專業教學實習是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重要課程,主要目的為了讓學生掌握專業課程,並能藉助校企合作平台進入到企業實習,學生在實踐中可以運用課本中的專業知識,使得學生的專業知識得到發展與鞏固,還有學生也能在企業中熟悉與掌握一定的企業經營與管理知識的相關體系,幫助學生提前認識社會。

(五)構建合理的生物工程專業體系

生物工程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學校構建出合理的生物工程專業體系,新型生物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課程體系的設想,構建出重視培養學生應用以及能力為重點的理論課程體系,實踐以及素質拓展的教學體系,結合精簡、重組、融合、增設等方面的途徑,來調整教學內容,開設選修課、實驗課,給學生提供培養創新能力的機會;還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2],訓練學生的行業能力,開發學生的綜合行業能力。由校企聯合來對課程進行研究,為學生制定出專業技術課程與技能的實訓模塊,突出專業課程的行業特點,以學生行業能力培養為課程的基礎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重視人文與科學最優結合,使得學生的理論基礎為專業理論服務,專業理論為技術的理論服務,使得學生具備綜合運用理論基礎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另外,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提高課堂的多樣性,增加教學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從而培養出適應行業與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六)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生物工程專業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重視學生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工程意識的培養,對實驗、實習、見習等是實現生物工程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的重要途徑,由此構建出完善的分類設計、分層施教、分步實施、獨立設置等課程,結合實踐教學體系,圍繞生物工程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構建出實驗課程、認識實習、畢業設計等組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構建完善的實驗課程體系的同時,要關注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可以將實驗課程課程分為必修實驗、選做實驗、自選實驗等三種類型,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來進行自主選擇,為實驗課程的發展提供更加廣泛的空間。另外,對於實驗課程來説,要適當減少驗證性的實驗比例,增加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比例,逐漸將實驗課程轉變成為驗證性、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組成體系。

三結語

生物工程專業特色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必須落到實處,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優化,着實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常健,黃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xx,12:31—33。

[2]桂林,巫錦雄,柯德森,胡位榮,郭培國,田長恩。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生物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整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xx,08:322—325。

人才培養方案 篇三

1培養目標

我校基於產業鏈的“商科專業集羣”將定位於“面向珠三角區域,面向中小企業的全方位商務管理崗位”,商科專業集羣人才培養目標為:以產業鏈應用性人才需求為導向,具備管理、經濟、法律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專業創新精神,能在企業從事商務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具體來説,要培養具有以下素質的商科人才:

1)具有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2)具有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3)具有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具有社會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商務談判能力等。在知識學習方面,不應一味追求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與系統性,而應根據行業發展的最新要求來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既掌握相當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

2總體思路

商科專業集羣人才培養模式總體思路採用“跨專業工學結合”,形成人才培養的迴路,即在實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下,打破商科專業的界限,增加柔性制結構,讓學生在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和多行業多崗位實習體驗的基礎上,自主選擇提高和就業的專業方向。

2.1意向招生

學校以商科各專業申報人數進行意向性招生。學生入校後不按具體專業劃分行政班級,學生前兩年學習內容相同,第三年進行企業實踐教學,第四年由學生自願選擇專業並參加專業方向課程知識的學習。學校按照學生完成專業方向課程學習情況授予學生“管理學”或“經濟學”學士學位。

2.2階段培養

我校商科專業屬管理學科和經濟學科,我們力圖打破學科和專業界限,培養學生通用管理能力和實踐技能,計劃進行“2+△0.1+1+0.5+0.5”分階段工學結合模式改革,採取了對四年的教學時間分成五個階段對整體的專業學習進行劃分,每個階段解決相應的學習目的以達到最終培養成為與行業零距離對接的要求。

2.3模塊學習

學生在企業現場實習期間,可以結合自己的實習崗位選擇相應的課程模塊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實習結束回校後可以根據自己的實習情況和就業意向自主選擇相應的專業方向課程進行學習。專業方向課程按照“工作過程+行動導向+項目引領”的職教理念進行課程改革,重新編訂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進行模塊化教學,實行模塊化考核。

2.4導師負責

我校“3+1”企業實踐教學實行“四導師”協同管理機制,我們根據學校制度精神,計劃在從大學三年級開始到學生畢業,實行專業導師負責制度。學生在專業導師的指導下,進行企業現場實習、專業方向課程的選擇、專業課程的學習指導、畢業論文寫作指導等。實行導師負責制,學生可靈活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容易結成更為緊密的學習團隊,也容易增強教師人才培養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教師負責指導的10多名學生,專業方向又有所不同,這樣又可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同一個專業導師指導下進行相互交流,對培養複合型應用人才也有一定的幫助。

3方案設計

我校商科專業屬管理學科和經濟學科,我們力圖打破學科和專業界限,培養學生通用管理能力和實踐技能,計劃進行“2+△0.1+1+0.5+0.5”分階段工學結合模式改革,採取了對四年的教學時間分成五個階段對整體的專業學習進行劃分,每個階段解決相應的學習目的以達到最終培養成為與行業零距離對接的要求。

3.1第一階段“2”指的是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

此階段進行校內教學,教學又分為公共基礎模塊課程、學科基礎模塊課程、崗位模塊課程。公共基礎模塊課程:這部分課程目前學分共50多個,基本佔用大學一年的學習時間。我們建議由教務處牽頭,由管理學院、財經學院、基礎部等部門共同研討改革方案,在不違背教育部教學總體要求的情況下,創新教學模式,靈活授課形式,適當“擠”出一點時間進行商科理論教學。學科基礎模塊課程:這部分課程比較穩定,計劃由管理學院和財經學院共同研討,按照企業運行規律與要求重修梳理學科課程模塊,整合課程內容。崗位業務模塊課程:這部分課程為新增模塊。根據企業ERP管理的核心模塊思想,集合兩院的專業特點,我們計劃把崗位業務模塊課程分為6大模塊,即生產模塊、市場營銷模塊、財務模塊、物流模塊、人力資源模塊、國際貿易模塊。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的基本要求,對各專業的核心課程進行分類,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每個模塊開設2~3門課程,滿足學生第三年進行跨專業企業現場實習和第四年畢業論文真題真做的要求。

3.2第二階段“△0.1”指的是一個國小期

在學習學科基礎課程和崗位業務課程後,在大學二年級末暑假期間增加一個國小期,為期4周。為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內教學資源、突出白雲商科教學特色,也為第三年學生下企業進行現場實習做準備,我們計劃在這個國小期組織學生進行綜合仿真實習,鞏固所學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崗位基礎知識,增強學生市場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

3.3第三年段“1”指的是大學三年一年

此階段一年時間進行企業實踐教學(企業現場實習),企業實踐教學形式和要求參照教務處函〔20xx〕110號(關於印發《關於制訂20xx級企業實踐教學計劃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執行。

1)企業實踐教學安排在大學三年級整個學年進行。共43個教學周。

2)企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區域、行業、企業調研,職業能力拓展課程學習,職業品德教育,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6個環節。

3)在這一年的企業現場實習階段,學生還要結合自己所在的崗位,每學期按照教學要求選修2門自主學習課程,可以在業餘時間進行網絡自主學習或結合企業實踐自主學習,完成專業教師佈置課程學習任務,計學分。

3.4第四階段“0.5”指的是大學四年級上半學期

此階段為專業理論提升階段。學生在企業現場實習一年後,根據自己的崗位實習體會和將來就業方向選擇自己的專業學習方向,學習《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規定的剩下的各專業核心課程。

3.5第五階段“0.5”指的是大學四年級下半學期

此階段為項目學習階段,分為實訓項目和畢業論文寫作項目兩大部分。實訓項目階段,我們設計了8個項目學習任務,分別是專業能力提升、職場禮儀訓練、心理沙盤訓練、魔鬼訓練、模擬經營、項目開發、微格教學、創業實踐。學生自主選擇其中3個項目進行學習。畢業論文寫作要求按照學生在企業現場實習期間的課題準備,進行真題真做。要保證教學改革方案的順利實施,還需要培養“工學結合”的師資隊伍、設置基於工作過程的教學課程體系和內容、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更需要學校、企業、學生、家長、社會多方的共同認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