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天淨沙秋思》的譯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5W

《天淨沙秋思》的譯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一

【原曲】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翻譯】

孤獨的村落沐浴着落日和餘霞,在裊裊的炊煙中,老樹上盤旋着烏鴉,一隻飛過的大雁影子下。葱鬱的山和清澈的水,映照着枯草、紅葉和菊花。

【賞析】

一、內容分析

《天淨沙·秋》是白樸小令中描繪秋色的名篇。作者一筆並寫兩面,把賞心悦目的秋景作為曲的主旋律,不失為一篇寫秋傑作。

全曲以“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領起,描繪了六種秋天的景物,寫出了秋的蕭瑟,着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但是作者描寫的重點在後面,“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形成作者抒發情感的轉移。接着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從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為結句,點染出一片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景象:遠山青綠,流水澄清,青草變白,楓葉泛紅,金菊盛開…使先前的蕭條冷寂之景,豁達開朗,令人心胸開闊,平添了幾分開朗、健康的詩情。

二、中心

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多彩的秋景。

詩詞鑑賞《天淨沙 秋思》 篇二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天淨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淨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全曲中,暗含題中“秋”字的三個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與“夕陽”相呼應的是:“_____ __”,與“天涯”相呼應的是:

“____ ____”,最能觸發旅人(遊子)思鄉之情的景物是:“_____ ___”。體現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曲中的“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4、最後一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5、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曲的題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樹”是最有特徵性的秋景,給人以蕭條、寂寞、悲涼的感覺。

C、“小橋”一句讀來令人親切,可仔細想去,卻更增添了“斷腸人”的愁緒。

D、“斷腸人”句中的“斷腸人”是一位“遊子”,“天涯”即“極遠的地方”。

6、對《天淨沙秋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枯藤老樹昏鴉”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歸圖,“枯”“老”“昏”營造出暗淡淒涼的氛圍,襯托遊子內心的哀傷。

B、“小橋流水人家”一句則描繪出一幅清新秀麗的秋郊莊户圖,熱情讚頌家鄉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回到家鄉的喜悦之情。

C、“西風瘦馬”一句,“西風”即秋風,“瘦馬”既寫出路途的辛勞,又寫出了生活的。艱辛。

D、末句是在前面寫景的基礎上直接抒情,抒發了長年漂泊的遊子深切的思鄉之情。

答案:

1、小令曲牌名題目

2、枯藤 老樹西風昏鴉古道人家斷腸人在天涯

3、孤獨、淒涼、冷清的深秋晚景。天淨沙秋思天淨沙春

4、直抒胸臆,點明主旨,道出天涯遊子之悲(漂泊他鄉,浪跡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5、A 6、B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三

我始終沒有弄明白。為什麼一個人,僅僅用28個字,就可以把秋意這樣深刻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

看上去,渾似——漫不經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離人,哪一個不是尋常季節,尋常見的景物?就是道上隨便扯個農夫,樵夫,也能認得出,説得清的東西,怎見得到了他馬致遠手裏,這麼組合排列一下,就通了靈竅,輕輕地掙壁而出,化身為龍了呢?

“枯藤老樹昏鴉”,小令伊始,由近處着筆,在一株枯藤纏繞的老樹枝頭,寒鴉數只,啞啞枯叫。

若你是離人,天涯道路無盡,日已暮,鄉關尚不知在何處,又怎禁得,老樹寒鴉的逼促,一聲聲叫得人心驚夢寒?歸途漫漫,牽動了鄉愁氾濫,腳步沉重的離人又如何能夠涉水而回?

藤、樹、鴉,本是郊野司空見慣的景物,並無特別之處,可一旦與“枯”、“老”、“昏”結合匹配,一股蕭瑟肅殺之氣立即從字裏行間瀰漫開去。像一朵漸行漸近的黑雲,漸漸籠住人心。

“小橋流水人家”,枯澀發黃的歸途中,突然看見遠處有小橋流水,繞水而居的村户;天空有炊煙飄蕩,隨風裊裊,像遊子羈客身體裏按捺不住的鄉魂。

長風幾萬裏,夢魂不到關山難。

這個人,牽着那匹瘦馬,走過橋上。溪水清透,他看見自己的臉,皺紋縱橫如山嶽,鬢髮已斑白。蒼老,這個從未在心裏停佇的詞,突然,突兀地出現在面前,凌厲得讓人無從逃避!

曾經是多麼年輕的少年,策馬揚鞭,以為功名理想全在遠方;以為匹馬單槍,憑着胸口的一股熱氣,一定可以捭闔天下,出人頭地。天下?何處不可以成為天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再曠世絕代的英雄也不是這世間唯一一朵花,成開敗謝,時候到了,自然有新花頂替。

好男兒都以為,自己與眾不同,命裏帶着的福祿壽,格外要比別人重。可是,所有的壯志雄心都在時光中消磨成灰燼,才不得不認識到,或許我,不過,是一個尋常人;然後,想起那些昏黃如豆的燈光,温熱的湯水,母親温暖的手,絮絮的叮嚀;妻子清亮的眼眸,纖瘦的身影。思念如雪紛紛落下,想知道,她們在家怎樣?

那些賴以生存的温暖存在,曾經覺得是那麼的無足輕重。從沒有像現在一樣,對悠閒恬靜的田園生活有無盡的嚮往與渴望。步履蹣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遙看日影銜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麼人呢?

為什麼總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尋常的好?年輕人,不出去經歷一番,又怎麼能甘心平淡終老?人心的貪婪,或者説追求,如同空闊的海,無法滿足。

古道,西風,瘦馬。曾為情重負情濃,而今才知相思重。經歷越久,想的越多。人和馬,都載不動如山如海的鄉愁。

夕陽西下。斷送得一生憔悴,只消得幾個黃昏?

斷腸人在天涯。原來,翻雲覆雨的痛苦,到最後也不過是心底輕輕一聲碎裂。腸已斷,人依舊,在天涯。

馬致遠的一曲小令,短短28字,不着一“秋”, 卻寫盡深秋荒涼蕭瑟的肅殺景象,不用一“思”,卻將遊子濃重的鄉愁與憂思寫得淋漓盡致。正所謂“不著一字, 盡得風流”,歷來被推崇為描寫自然的佳作,堪稱“秋思之祖”《中原音韻》)。

有人説馬致遠是一種情調。在中國,馬致遠並非代表簡單某個古代詩人的名號,而是混同於那首名叫《天淨沙·秋思》的小令,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意境——馬致遠意境。

馬致遠就是枯藤,馬致遠就是老樹,馬致遠就是昏鴉;而背景則是小橋,流水,人家。當然,馬致遠也是古道,馬致遠也是西風,馬致遠也是瘦馬……

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但天涯又何嘗不是馬致遠?還有夕陽?

在暮色蒼茫中,那個騎着瘦馬,遠離家鄉漂泊的人身上,凝聚着典型的中國落魄文人氣質——潦倒失意,惆悵無奈,鬢先秋,淚空流,等待江山都老,頹唐帶愁歸……

這樣一幅年代久遠,畫在那種宣或絹上的水墨國畫,具有天然的頹廢之美,很適合騷客、雅士,乃至達官貴人的口味。

時至今日,馬致遠依然是秋風肅殺,黃塵漫漫,紅日西沉時那條天涯歸路。大多數中國人都想去站一站,使疲憊無羈的靈魂稍稍休憩……

《天淨沙·秋思》這樣的小令,更像一個樸實動人的神話,不是可以憑苦吟能夠得到的。即使在馬致遠身上,也應該是個神話,可遇不可求,好像某一夜漫天繁星流落時,當時有一個仰望天幕的人,有幸沾染了整個衣襟的光輝,搖擺震顫,不可言説。 然後,終於有一天,這個心旌搖曳的人,能夠慢慢講述起自己那一刻的驚豔。

《天淨沙·秋思》,它像是上天感觸蒼生哀苦,所以借馬致遠這個人説出來,慰籍離人。馬致遠之後,秋思這盞離愁之酒,漸漸馥郁成斷腸之毒,有絕世的香濃,可惜飲一口,會斷腸。

我由《天淨沙·秋思》想到《漢宮秋》,都是馬致遠的作品,這個元朝“曲狀元”寫的名劇。

王嬙奉了君命,抖擻精神全副鑾駕地出塞和親,也不過是個離鄉別井的女子,着了濃粧、豔服,環佩琳琅,上戲台,唱一場昭君出塞。人生如戲。皇上、閼氏、單于,説到底都是戲子,都只是人生的一個過場。眼看得身姿婀娜,耳聽得青史流芳,即使是一出大戲,依然躲不過台上空落落,台下各自傷。

纖弱的昭君上了馬,往胡地行進。風撩着鬢髮,割面地疼;懷抱琵琶作胡笳,《十八拍》悲歌不絕;大雁聞聲墜落,不知是因為她的美貌,還是瀰漫的哀傷?

華服下,是單薄纖弱的身軀,她無法忘卻自己的漢宮歲月。一個又一個秋天過去了,她倚宮門,夢承恩。君王不至。一切,只是因為當初倨傲,沒有給那個可鄙的毛延壽一點賄賂。

她不後悔。紅顏絕色,本應是這世間奪目的一抹,為什麼要以黃金來玷污,她不屑。

看見樹葉飄落,曾經的如玉碧綠,轉為枯黃。她笑,不知道自己還能挨幾年?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歎今生,誰舍誰收?

後來,遠方的呼韓邪單于來求親,她決意出塞。從此以後兩國的安寧繫於她一身,像唐人感慨的: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

忘不掉,大殿上初見他的第一面。那個端坐在龍庭的人,是她魂牽夢縈的君王。

這個男人一樣看她看得痴了。她笑,像秋風一樣蕭瑟。人生,是這樣荒涼。誰料得到他和她之間的初見,就是收稍。

陛下,斬了毛延壽又如何?我們,回不去了。漢宮苑,她冷凝地站住,把這幾年積累的幽怨傾覆出來,倒於他身上。曾經她是屬於他的人,他卻親手賜給了別人。現在,她就站在他面前,咫尺天涯的距離。再愛,也不能夠接近。

漢家青史上,拙計是和親。他的決定醖釀的悲苦,必定要他親自承擔。

離去。最後一次回眸這宮闕,和玉階上黯然佇立的男人。

天邊,漢宮月,冷浸浸,悲無聲。

縱然有車如流水馬如龍的隊伍隨駕,遠方還有呼韓邪的盛大迎接,可是,別故鄉,別故國,別故人,一騎紅塵妃子淚,怎樣的繁華如錦也掩不住,她靈魂裏盪漾的蕭瑟。

豈能將玉貌,便擬淨沙塵。

極目黃沙,青史流芳的王昭君也只是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四

《天淨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小令句法別緻,言簡而義豐。語言極為凝鍊卻容量巨大,意藴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篇五

原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六

馬致遠,元代傑出的戲劇家、散曲家,他的《天淨沙·秋思》歷來被人們推為小令中出類拔萃的傑作,被譽為秋思之祖,幾百年來,它以其深得唐人絕句妙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藝術魅力而膾炙人口,久誦不衰。

馬致遠少年時曾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在初期執行着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説,作者一生幾乎都過着一種漂泊無定的羈旅生活,他終生也因之被註定為鬱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法朗士斷言: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敍傳。對這一斷言是否過於絕對我們姑且不論,但用來觀照這首小令卻是非常恰切的。曲中的枯藤、老樹、昏鴉等意象,在馬致遠這些失意文人的眼中,本來就是一些易於讓人愁思一觸即發的秋色,加之時值黃昏,天涯孤客行在旅途,不能不由眼前這種滿目清瑟之景想到他一生仕途的失意和漂泊羈旅的愁苦而在心頭蔓上愁思萬縷,進而結晶出這樣一首藴藉着遊子綿綿不絕的愁緒,且格調蒼涼、籠罩着愁雲慘霧的《天淨沙·秋思》也就不足為怪了。可以説,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生活真實而又生動的寫照。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鍊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藴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着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悽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慼。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着,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閒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裏,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淒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裏,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着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淒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迴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淒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遊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馬致遠就是以這樣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藴,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悽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

作者簡介 篇七

馬致遠,生卒年不詳,字千里,號東籬,(一説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約在至元1250之前,卒年約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3,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八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註釋」

天淨沙:曲牌名,又名《塞上秋》。

枯藤:乾枯的藤條。昏鴉:黃昏的烏鴉。

斷腸人:極度悲哀的人,此指遠離家鄉漂泊在外的遊子。

天涯:天邊,指遠離家鄉。

「古詩今譯」

黃昏時分,蒼茫的天底下,幾隻烏鴉正在圍着纏繞着枯藤的老樹尋覓着棲身之所,依傍着小橋和流水居住的人家,此時也升騰起裊裊炊煙,漂泊天涯的遊子,牽着一匹瘦馬在荒涼的秋風古道上漫無目的地艱難移步前行。夕陽的餘暉已經昏暗西下,只有遠離家鄉的遊子還漂泊遊蕩在天涯。

「賞析」

馬致遠,元代傑出的戲劇家、散曲家,他的《天淨沙·秋思》歷來被人們推為小令中出類拔萃的傑作,被譽為“秋思之祖”,幾百年來,它以其“深得唐人絕句妙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藝術魅力而膾炙人口,久誦不衰。馬致遠少年時曾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在初期執行着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作者一生幾乎都過着一種漂泊無定的羈旅生活,他終生鬱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子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

12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裏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又使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

34句“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全篇一共僅28個字,就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

5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着一匹瘦馬,迎着悽苦的秋風,信步漫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和顯示主題的,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