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明小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2W

文明小故事新版多篇

簡短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一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説:“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文明小故事 篇二

我們崇尚文明,追求文明。太多的文明就在我們身邊。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文明,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文明的美麗。

文明就在我們身邊,因為我們身邊的人都有文明的素質。比如:清潔工、老師、爸爸、媽媽、護林工人……等。他們的文明素質就寫在下面:清潔工阿姨不管春夏秋冬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掃地,冬天路過的行人們穿着厚厚的衣服帶着手套,可清潔工阿姨每天就只有那麼一兩件衣服,在刺骨的寒風中,她們仍然光着手堅持在暴雪中掃地,那雙凍得發紅的手誰看了都可憐呀。夏天路過的行人都穿背心短褲,而清潔工只能穿着長袖工作服,而且夏天人們喜歡吃冷飲食品,各種包裝袋加上行人吃冷飲的垃圾就更多了,讓清潔工阿姨要清掃的垃圾着實增加了不少。

老師有無私奉獻的精神,他的任務很艱辛,要把祖國的下一代培養成參天大樹,老師上了一天的課,傍晚還要為學生批改作業,經常熬到深夜11、12點,老師一心為祖國培育棟樑的不辭辛苦,在這裏我要用幾句格言來讚美老師:老師如果您是辛勤的園丁,那我就是一棵小花朵;老師如果您是一盞路燈,那我就是路燈下的影子;老師如果您是廣闊的天空,那我就是一隻自由飛翔的小鳥;老師如果您是蒼茫的大地,那我就是一隻自由馳騁的小馬;老師如果您是浩瀚的海洋,那我就是海水裏的一隻小魚;那麼我就是……。還有一句話我要告訴你,俗話説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老師我早就把你當成了我的父親、母親。

護林工人那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沒有護林人員的艱辛付出,就沒有連綿起伏的森林,他們一年四季都深深紮根在深山老林,寂寞困苦,自己生了病要自己學會治療,家裏有了事也回不去,因為他們要看護森林。過年了,人們都在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餃子看春晚。而他們卻日復一日,隨時警惕着森林火災的危險,護林工人叔叔,我要送你們一句話:好心人一定會得好報。

這就是我們身邊文明行為,我要向他們致敬!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三

下課了,我因為走路過於着急,不小心撞上了一個高年級的同學,剛要開口説“對不起”,而她卻衝我笑笑,説“對不起,對不起,我!L!M“沒關係,沒關係,是我不對,我走得太急啦。”!L!K

就這樣,兩人成了好朋友。現在想想,如果我或是那個大姐姐當初並沒有這樣做,那麼,一定會引發一場口舌之戰,這後果?? 從辦公室裏出來,我偶然間發現遠處的地上輕飄着一片紙屑,正想過去撿,一個小男孩從旁邊快速走過,徑直來到了紙屑前,彎下腰,揀起紙屑,把它塞進了不遠處的垃圾箱中。我暗想:真該好好表揚他。可轉念又一想:他這麼做難道真的只為了受到表揚嗎?不,不是,他只是為了校園的整潔在行使一箇中心學校學生應盡的一份小小的責任。我看在眼裏,暖在心中。

眾所周知,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兩個小故事只是我們校園中的兩段小插曲兒,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清晨,同學間親切的問候;上課伊始,師生間的互相問好??我慶幸我在一所和諧的校園求學。

願五彩的禮儀之花在校園裏競相開放,讓我們用最美麗的花朵來裝點校園,讓我們的校園永遠瀰漫禮儀之花的芳香。

文明小故事 篇四

在一座神祕的大森林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小精靈,它們有着一雙透明的翅膀,尖尖的耳朵,小巧可愛。而在森林的另一頭,住着他們的敵人,它生得醜陋,名為醜八怪。他專抓不講文明的小精靈,上帝規定,只要小精靈有不禮貌的,就任憑醜八怪處置。這下可美了醜八怪,每隔幾天,就會有小精靈被它抓進金鳥籠裏。

小精靈們再也受不了這種日子了。決心要改變這種命運。它們堅持每天做文明的小事。可總有懶惰的,懶懶是一個非常懶的小精靈,他懶得去做這些。每天還是呼呼睡大覺。見了長輩不禮貌,這可惹了大禍,醜八怪在魔球裏發現了這個小東西,欣喜若狂,立刻派手下去抓它回來。懶懶這時還在苔蘚上睡覺呢,醜八怪的手下輕而易舉的就將懶懶抓走了。

當懶懶睡醒時,先是伸了個懶腰,然後長舒一口氣,剛要起來就撞倒了,醜八怪尖笑着:“啊哈,小東西,我可真幸運,我已經好久沒抓到過小精靈了,一會兒,我要把你做成點心,填飽我這肚子。”懶懶嚇得又哭又叫,他可真後悔當初自己太懶,為什麼自己的名字叫“懶懶”,就在這時,同伴來救它了,咪咪和精精用魔法將醜八怪困住,偷出鑰匙打開了籠門,又使用瞬間飛移回到了精靈城堡。懶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精靈長老安慰它説:“孩子,不必擔心,只要你以後禮貌待人,就會幸福快樂的。”懶懶聽後發誓,今後一定要做一個文明的'小精靈。

文明小故事 篇五

文明是種美德,文明是種文化修養。別看文明十分渺小,它在社會或個人交往之間會起到大作用。

千百年來的文明美德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中華民族一直以擁有不曾間斷的燦爛文明而自豪。一般來説,文明是指國家發展的狀態,即國家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但在實際生活中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的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美德處處可見,這些事就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文明忽略。

比如列寧同志,他正在下樓。突然他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碰見了一個女工端了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便準備退回樓下給列寧讓路,列寧不僅阻止了她,還説:“你都端了一大盆水走到了半路,而我兩手空空,請你先過去吧!”而且這個“請”被他説得特別響亮。這不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嗎?

文明雖然無處不在,但我們應該從自我做起,如見到熟人主動打招呼,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在公共場所不亂扔垃圾等。.。.。.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之上。所以個人文明才是根本。

從古至今文明代代相傳,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一定要把這種文明傳承下去,首先我們要具備國小生的美德,把壞習慣統統改掉,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讓我們的校園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擁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我行,文明我先行。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六

古代的時候有一個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廟,於是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城鎮。走着走着,他越來越迷路,不知道該往哪裏走。這時,他身邊剛好有一個老伯伯走過,他一把擋在老伯伯前,大聲吼道:“喂,老頭兒!快告訴我xx寺廟在哪裏!還有多遠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靜地説:“無禮(五里)。”於是那個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還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廟。這時候,他尋思着老伯伯的話,突然明白了什麼?? 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説:“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一種大事。”這點,我們應向周總理學習,美國總統尼克松曾在他寫的《領袖們》一書對此作過評價。尼克松説:“周恩來的敏捷機智大大超過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領袖。這是中國獨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紀以來的歷史發展種種中國文明的精華結晶,他待人很謙虛但很沉着堅定。”周恩來的'文明談吐、禮貌舉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氣質和風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寬闊的胸襟、超羣的智慧、美好高尚心靈的生動體現。

看來,文明、禮儀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養自己美好高尚的心靈。從表面上看,文明禮貌是外在的,而實際上外在的形式下藴含着內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靈的人,美好的語言來自於美好的心靈,這就是人們常説的“言為心聲”、“形為內現”。其次,要在實踐中用文明禮貌的道德標準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文明禮貌,重在表現。主要包括四點:

①謙虛禮讓

②談吐文明

③舉止端莊

④講究衞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點,也不愧為“禮儀之邦”的成員了。 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有句話説得好:“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因為,禮貌是人類和諧相處的金鑰匙,只有擁有它才會有幸福、快樂。 文明禮儀小故事:團結的力量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裏,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説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牀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説:“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説:“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説:“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着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説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着淚説:“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七

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間裏做作業,突然聽到輕輕的“篤篤篤”的敲門聲。是誰?爸爸?他還沒回家呢!媽媽?她正在做家務呢!對了,一定是樓上或樓下的人家的敲門聲吧,我便繼續做我的作業。剛動筆,又是一陣輕輕的敲門聲,隨即傳來:“寶貝,媽媽可以進來嗎?”啊,原來是媽媽!我趕緊喊道:“媽媽,快進來吧!”媽媽微笑着進了門。我不解地問:“你想進來就進來好了,幹嗎還敲門呢?”媽媽摸了摸我的頭説:“你正在專心地做作業,我突然推門而入,會嚇你一跳的!”“嘿,媽媽,我是小男子漢,我可不會被嚇着的!”“看你急的,最主要的是我這樣做那是對你的尊重,也是文明的表現呀!你説是不是?”媽媽笑眯眯地看着我。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媽媽比平時更美了。聯想到平時我進出爸爸媽媽的房間都是長驅直入,我的臉紅了:媽媽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教育我,為我做榜樣啊!“好了,不打擾你了,做作業吧!”媽媽出了我的房間,又輕輕地關上了房門。

做完作業,呀,已經八點多了:“去看看媽媽吧!”走到門前,剛想推門而入,猛地想起了剛才媽媽的表現,立刻收住腳,定了一下神,舉起手,敲了三下。凝神一聽:“請進!”我趕忙打開了門,衝向媽媽的懷抱。“哎喲,吃不消,吃不消!”媽媽捧起我的臉,親了一下説:“好兒子,也知道敲門了?”我難為情地笑了。“真是媽媽的好兒子!記住,文明,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母子倆笑成了一團。

原來,一個小小的文明的舉動,會給人帶來這麼多的快樂 baihuawen.c n呀!如果人人都講文明,我們的社會該會多麼和諧、快樂呀!

簡短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八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聖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於是立刻從坐着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裏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裏,“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

文明小故事 篇九

世界不大,就在腳下;文明不遠,十米方圓。有人類的地方,就“氾濫”着文明,文明的棲息地同樣也存在着人羣。

“文明”二字包含的內容太廣泛了,每個人的存在就是他擁有文明的資本,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國家之間的聯繫也是通過“文明”,當然還有着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等等。

許多東西能與生命相提並論,文明就是個典範;只要你還活着,就存在着文明。文明中的“文”存在着文化,應該文化與文明成正比;“文”還藴含彬彬有禮,與人交流交往,要懂得承讓與尊重;“文”還可以轉化為“聞”,關心國家、世界大事,與當今“白熱化”的社會肩並肩,背靠背,手拉手,心連心;“文”與“紊”也可相互交替,有了“文”所必要的要求,整個國家乃至世界至龐大的銀河系,皆會有條不紊,任何生命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沿着人生的單行道駛向遠方。

文明中“明”比“文”更加飽含深意。“明”指的是明朗,一個文明的人,內心世界明朗,無論走到哪裏,文明都傳播到哪裏;“明”還依附着黑白分明,在上帝的慧眼之下,文明二字把人類分為兩類,但最終文明感染了更多的幸運兒。“明”也意味着名譽,文明的人會認真負責地履行承諾,在別人的眼裏,是守信譽的,積少成多,就會有了名譽。

世界上,無論是終年嚴寒的極地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炎熱的雨林地區,還是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即使是被遺忘的角落裏,也曾出現或依然永恆着文明之火。原始森林中,可愛的動物們互相制約,彼此依存;在喧囂的街道上,人們來來往往,遵守秩序,任何地方都是“無污染”的。千年古樹上,鳥媽媽叼來蟲子,鳥兒們都爭先恐後,卻一下把美味送進瘦弱的弟弟妹妹口中;蒙古大草原上,即使牧羊人卻牽着牧羊犬,默默地踏上另一條回家的小路……

世界文明,文明世界,望字裏行間的“文”與“明”之風,帶給更多人擁有更多快樂的辦法---從我做起,走向文明!

簡短文明禮儀小故事 篇十

齧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揹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説:“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