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發明家名人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2W

新版發明家名人故事新版多篇

發明家名人故事 篇一

萊特兄弟

1877年冬天,一場大雪降在美國的代頓地區,城郊的山岡上到處是白茫茫一片。一羣孩子來到堆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飛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頓時響起陣陣笑聲。

在他們旁邊,有兩個男孩靜靜地站着,眼睜睜地看着歡快的爬犁從上而下劃過。大一點的男孩歎道:“嗨!要是我們也有一架爬犁該多好啊!”

另一個孩子撅着嘴説道:“誰叫我們爸爸總不在家呢!”他靈機一動,又接着説道:“哥哥,我們自己動手做吧!”被稱做哥哥的男孩一聽,頓時笑了起來,愉快地説道:

“對呀!我們自己也可以做。走,奧維爾,我們回去!”於是,兩個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裏飛快地跑去。

這弟兄兩個就是萊特兄弟,大的叫威爾伯,小的便是奧維爾。他們從小就喜歡擺弄一些玩意,經常在一起做各種各樣的遊戲。他們的爺爺是個製作車輪的工匠,屋裏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弟兄兩個把那裏當作他們的樂園,經常跑去看爺爺幹活。時間一長,他們就模仿着製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兩個決定,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與同伴們比賽。

當天晚上,弟兄倆就把這種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一聽,非常高興地説道:“好,咱們共同來做吧!”於是,弟兄倆個跑到爺爺的工作房裏,找到很多木條和工具,不加思索就幹了起來。

“不行”媽媽阻止他們説,“幹什麼事情得有個計劃,我們首先得畫一個圖樣,然後才做!”

弟兄倆個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同媽媽一起設計圖樣。媽媽首先量了兄弟倆身體的尺寸,然後畫出一個很矮的爬犁。“媽媽,別人家的爬犁很高,為啥你畫的爬犁這麼矮?這能行嗎?”弟弟奧維爾不解他問。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製成矮矮的,這樣可以減少風的阻力,速度也就會快多了。”媽媽温和地解釋道。弟兄倆個這才明白,幹任何事情都不應莽撞,應首先弄懂道理。

過了一天,萊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倆把它推到小山岡上,剛放在山坡上,就跑來了一個男孩。“快來看呀,萊特兄弟扛了一個怪物!”這個男孩大驚小怪地叫道。

不一會兒,孩子們都圍了上來,指手劃腳地議論着這個怪模怪樣的東西。萊特兄弟不以為然,勇敢地説道:“誰和我們比賽!”

先前跑過來的男孩連忙叫道:“我來!我來與他們比賽!”説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過來。

比賽結果,當然是萊特兄弟獲勝,孩子們再也不嘲弄這個爬犁,反而圍起來左瞧右看,似乎想從中找到什麼。萊特兄弟非常高興,帶着勝利的喜悦回家去了。

聖誕節到了,爸爸也從外地回來。聖誕節早晨,爸爸把禮物送給了他們,兄弟倆急不可耐地打開一看,是一個不知名的玩具,樣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訴他們,這是飛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飛去。“鳥才能飛呢!它怎麼也會飛!”威爾伯有點懷疑。

爸爸笑了一笑,當場做了表演。只見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鬆手,它就發出嗚嗚的聲音,向空中高高地飛去。兄弟這才相信,除了鳥、蝴蝶之外,人工製造的東西,也可以飛上天。於是,弟兄倆便把它拆開了,想從中探索一下,它為何能飛上天去。

從這以後,在他們的幼小心靈裏,就萌發了將來一定製造出一種能飛上高高藍天的東西。這個願望一直影響着他們。1896年,萊特兄弟在報紙看到一條消息:德國的李林塔爾因駕駛滑翔機失事身亡。這個消息對他們震動很大,弟兄倆決定研究空中飛行。

這時候,萊特兄弟開着一家自行車商店。他們一邊幹活掙錢,一邊研究飛行的資料。三年後,他們掌握了大量有關航空方面的知識決定仿製一架滑翔機。

他們首先觀察老鷹在空中飛行的動作,然後一張又一張地畫下來,之後才着手設計滑翔機。1900年10月,萊特兄弟終於製成了他們第一架滑翔機,並把它帶到離代頓很遠的吉蒂霍克海邊,這裏十分偏僻,周圍既沒有樹木也沒有民房,而且這裏風力很大,非常適宜放飛滑翔機。

兄弟倆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滑翔機裝好,先把它繫上繩索,像風箏那樣放飛,結果成功了。然後由威爾伯坐上去進行試驗,雖然飛了起來,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吉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弟兄倆非常高興,但並不滿足。他們想能否製造一種不用風力也能飛行的機器?

兄弟倆反覆思考,把有關飛行的資料集中起來,反覆研究,始終想不到用什麼動力,把寵大的滑翔機和人運到空中。有一天,車行門前停了一輛汽車,司機向他們借一把工具用用。來修理一下汽車的發動機。弟兄倆靈機一動,能不能用汽車的發動機來推動飛行。

從這以後,弟兄倆圍繞發動機動開了腦筋。他們首先測出滑翔機的最大運載能力是90公斤,於是,他們向工廠訂製一個不超過90公斤的發動機。但當時最輕的發動機是190公斤,工廠無法制出這麼輕的發動機。

後來,一名製造發動機的工程師知道了這件事情,答應幫助萊特兄弟。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工程師果然造出一部12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發動機。

弟兄倆非常高興,很快便着手研究怎樣利用發動機來推動滑翔機飛行。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他們終於把發動機安裝在滑翔機上,不過是在滑翔機上安上螺旋槳,由發動機來推動螺旋槳旋轉,帶動滑翔機飛行。

1903年9月,萊特兄弟帶着他們裝有發動機的飛行再次來到吉蒂霍克海邊試飛。雖然這次試飛失敗了,但他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過後不久,他們又連續試飛多次,不是因為螺旋槳的故障,就是發動機出了毛病,或是駕駛技術的問題。

萊特兄弟毫不氣餒,仍然堅持試飛。就在這時,一位名叫蘭萊的發明家,受美國政府的委託,製造了一架帶有汽油發動機的飛機,在試飛中墜入大海。

萊特兄弟得知這個消息,便前去調查,並從蘭萊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獲得了很多經驗,他們對飛機的每一部件作了嚴格的檢查,制定了嚴格的操作規定,於1903年12月14日,又來到吉蒂霍克,進行試飛試驗。

這天下午,兄弟倆先在地面上安置兩根固定在木頭上的鐵軌,並有一定的斜度,好讓飛機方便地滑行。接着,就把他們製造的飛機,放在鐵軌上面。

最後是由誰先飛的問題,兄弟倆爭執不下,只好用拋硬幣的方法,由威爾伯先飛。

威爾伯上機後,伏卧在飛機正中,一會兒便發動飛機,發動機傳出轟鳴的聲音,螺旋槳也慢慢地轉了起來。

飛機在斜坡上剛滑行3米,就掙脱了結在後面的鐵絲,呼嘯着升到空中。

“飛起來啦!”奧維爾興奮地叫道。話音未落,飛機突然減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個飛行時間不到4分鐘。

奧維爾趕忙跑上前去。威伯爾已從墮落的飛機裏跳了出來,兄弟倆趕緊觀察飛機,飛機也未受損。

“是什麼問題呢?”兄弟倆左思右想,逐一檢查。發動機沒毛病,螺旋槳轉動很好,技術操作也完全正確。……“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奧維爾滿面笑容地説道:“咱們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離只有3米飛機就起飛了。而這時螺旋槳的轉動還沒有達到高速,所以一會兒就栽了下來。”“對呀!”威爾伯點頭稱是,接着説道:“咱們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飛,而要靠螺旋槳的力量飛上去。這樣吧,把鐵軌裝在平整的地方再試驗一下。”

他們連續工作了三天,把鐵軌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點鐘,天空低雲密佈,寒風刺骨。被兄弟倆邀來觀看飛行的農民凍得直打寒顫,一再催促兄弟倆快點飛行。

這次由奧維爾試飛,只見他爬上飛機,伏卧在駕駛位上。一會兒,發動機開始轟鳴,螺旋槳也開始轉動。

突然,飛機滑動起來,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隨即水平地向前飛去。

“飛起來啦!飛起來啦!”幾個農民高興地呼喚起來,並且隨着威爾伯,在飛機後面追趕着。

飛機飛行了30米後,穩穩地着陸了。威爾伯衝上前去,激動地撲到剛從飛機裏爬出來的弟弟身上,熱淚盈眶地喊道:“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45分鐘後,威爾伯又飛了一次,飛行距離達到52米,又過了一段時間,奧維爾又一次飛行,這次飛行了59秒,距離達到255米。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駕駛飛機飛行成功,萊特兄弟把這個消息告訴報社,可報社不相信有這種事,拒不發佈消息。萊特兄弟並不在乎。繼續改進他們的飛機。不久,兄弟倆又製造出能乘坐兩個人的飛機,並且,在空中飛了一個多小時。

消息傳開後,人們奔走相告,美國政府非常重視,決定讓萊特做一次試飛表演。

1908年9月10日這天,天氣異常晴朗,飛機飛行的場地上圍滿了觀看的人們。人家興致勃勃,等待着萊特兄弟的飛行。

10點左右,弟弟奧維爾駕駛着他們的飛機,在一片歡呼聲中,自由自在地飛向天空,兩支長長的機翼從空中劃過,恰似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

人們再也抑制不住他們的激動心情,昂首天空,呼喚着萊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夢想終於變為現實。

飛機在76米的高度飛行了1小時14分,並且運載了一名勇敢的乘客。當它着陸之後,人們從四面八方圍了起來。過後不久,萊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一家飛行公司,同時開辦了飛行學校,從這以後,飛機成了人們又一項先進的運輸工具。

發明家名人故事 篇二

亨利·福特

1863年7月30日,福特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郊的一個小城。父母都以經營農場為生。作為長子,福特被父親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可以繼承祖業,更多地關注農場事務。但是福特對土地根本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喜歡的是機械。童年時看到的蒸氣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那是他第一次目睹不靠馬拉的車,福特更加相信了機械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於是17歲那年,他離開了家鄉,獨自一人到位於底特律的密西根汽車製造公司。但在這家擁有2000人的底特律最大的工廠,福特只工作6天就辭職不幹了,原因是該公司優秀的員工需要花費好幾個小時才能修復的機器,我只要30分鐘就可以修好,因而其他員工對我十分不滿。後來,他又先後從事過機械修理、手錶修理、船舶修理等工作,並且還一邊工作一邊參加夜校學習,以便將來能夠不屈居於人下被別人利用而過一生,自己開一家制造機械的工廠。

夢想是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在底特律的日子,是不斷奮起,又不斷失敗的,鐘錶廠夢的破滅,研究內燃引擎的碰壁,這個年輕的機械師覺得心灰意冷起來。或許回到家是好的選擇?於是在離家兩年之後,福特又回到了故土。 福特在家裏呆了10年,這10年他結了婚,繼承了父親留的土地,但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發明。他不是種田的那種人,他喜歡緊張而刺激的都市生活,他漸漸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設計一種可以燒汽油的發動機,並且讓這個發動機驅動四輪車。這樣,人們出門不再需要馬了,他們將駕駛這種無馬馬車去上班、旅遊。 一旦產生了這個想法,它就在福特的腦海裏紮下了根。福特做夢都想實現這個夢想。一定要走出農場,去底特律!他下定決心要去闖世界。儘管妻子克拉拉非常留戀這個温馨的家,然而,她還是毫不猶豫地拿起了行李,沒有半句怨言,隨着丈夫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底特律。 夢想成真的速度之魔 當時正處於一個新興汽車即將取代馬車的過渡時代,1893年,美國的杜裏埃兄弟設計出美國的第一輛用汽油發動的汽車,此後,還有許多年輕人在躍躍欲試。想法是許多人都會有的,但是要變成現實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了。

在擔任底特律照明公司工程師的同時,福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汽車之上,在朋友的幫助之下,工夫不負有心人,1896年6月4日,福特的第一輛汽車誕生了,儘管這輛車速度極慢,形狀奇怪無比,但卻是福特和朋友的傑作!這也是底特律的第一輛汽車!福特開着這輛車在城裏轉來轉去,引來了許多人的圍觀,別人都叫他瘋子亨利! 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福特遇見了着名的發明家愛迪生,激動的福特向愛迪生説明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這個發明大王的稱讚和鼓勵,於是,36歲的福特准備孤注一擲了,他辭去了職務,潛心於汽車的研製工作。到1899年,他已經成功造出了自己的第三輛汽車。 1901年,福特駕着自制的賽車參加一年一度的全美汽車大賽,戰勝了所有對手,贏得了冠軍。從此,福特聞名全國,美國的《天馬雜誌》稱他為速度之魔,他成了底特律的英雄。1902年,他又參加了一次全國性的汽車大賽,結果又遠遠地超出了第二名。這兩次勝利不僅使得他名聲大噪,還結識了許多鉅商大賈,為以後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02年11月,福特終於有了一個自己的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公司的標誌是一個藍色的橢圓形,中間是模仿福特簽名的大寫字母F和ford,從此,這個標誌成了福特汽車公司的象徵,直到今天。 在當時來看,初生的福特公司有許多方面還不成熟,許多部門、規章制度剛剛建立,工廠也很破舊。但是它的思想卻是成熟的,因為福特對此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設想。福特公司成立之初,福特便設計了高、中、低三種級別的汽車以期佔領市場。其中高檔車主要為富人服務。生產高檔車帶來的利潤很大,但顧客數量有限。 第一年,福特推出的A型車成了底特律人的搶手貨,福特公司賺取了可觀的利潤,僅股息就分發了10萬美元。一下子股東就相當於收回了所有投資。面對巨大的成功,福特清醒地認識到這只是表面的輝煌。因為人們現在只是對汽車這個新東西感到好奇,一旦他們習慣了使用汽車,便會變得更挑剔。汽車的質量和價格就成了福特公司的生命。

很明顯,小小的福特公司不可能佔據全部汽車市場,必須突出重點。生產什麼車為主呢?面對各位股東,福特説:美國地域遼闊。生活着很多人,大多數是工人、農民。他們才是汽車的真正需要者。我主張多生產低檔車,特別是標準化的大批量生產,把便宜實用的汽車賣給這些人。這才是我們公司長期的戰略!

説着容易,做起來可難!低檔車儘管技術上難度不高。但卻不得不面臨許多新的問題,這着實使福特費了一番腦筋,為了讓家家户户都用上這種車,他的車必須簡單,輕便,耐用,容易修理,而且還必須能在崎嶇不平的鄉間路上奔馳。這些都對零件提出了新的要求。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這種車必須便宜,以使每個家庭都能夠買得起。為此,福特不得不在設計時更多地考虛經濟因素,這麼多的要求簡直讓人無所適從,許多種設計方案被一次次的否定了,福特也被搞得筋疲力盡。要怎麼做才能恰如其分地滿足顧客的要求呢? 有一天,他忽然想通了,必須使汽車構造簡單化,只有簡單,汽車才可能輕便,才會容易修理,一旦哪部分有問題,換個標準零件就夠了。而且,簡單的設計更易於大批量生產,當生產量增大時,生產成本就會降低,汽車價格就可以更加低廉。福特把以前的設計圖紙全部扔在一旁,重新開始設計。 標準化,簡單化。設計中福特不時提醒自己。

經過幾次修改,福特新的設計定型了。它被命名為福特牌T型號汽車,後來成為汽車歷史上最着名的車型,幾乎成為汽車的代名詞。事實證明,T型車受到了巨大的歡迎,整個國家都被淹沒在T型車的狂潮之中,從1908年誕生到1927年的更新換代,福特生產的T型車數量是整個世界汽車總量的一半。 直到今天還沒有哪一個車型能望其項背。當時的美國,一個人説自己有一輛汽車,則一定是指福特的T型車。福特以其傲視羣雄的氣概一躍成為汽車大王。同時,福特汽車公司也當然地坐到了美國汽車業第一大公司的寶座上。 永不停止的革新 與福特不停息的發明相比,他的商業思想也在不斷的革新。面對雪片般的訂單,福特在歡喜的同時也在發愁,因為工廠裏原始的組裝技術根本無法應付這種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

但是一個偶然之間看到的現象給了他靈感。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路過一個屠宰場,看到牛送進來以後先用電電擊,然後放血,將牛吊起來,然後用鋸開膛剖腹,最後分割,這個過程是分別由不同的人來完成的。福特心想,我可以將這種具有連貫性、又有工作效率的流水作業的方式1913年春,世界上第一條汽車流水裝配線在福特的工廠裏誕生了,大規模流水裝配線帶來工是生產方式上的革命,福特公司連創世界汽車工業時代的生產紀錄:1920年2月7日,一分鐘生產一輛汽車,1925年10月30日,10秒鐘生產一輛汽車,這樣的速度讓同行為之震驚,讓世界為之震驚。而這種以流水裝配線的生產方法和管理方式為核心的福特製,為後來汽車工業的發展樹立了楷模,掀起了世界範圍內具有歷史進步性的大量生產的產業革命。 不僅如此,福特很注意工人的生活,他想:造出去的車如果我的員工都買不起,我生產車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必須要讓我的員工首先買得起我所造的車,只有這樣循環才能啟動公司的發展。而在當時,美國工人的工資是很低的,每天1美元到1.55美元,一個月一天不休息,一個月也只有幾十元錢。於是亨利·福特讓公司的公關經理把所有媒體的記者都請來,他説,從今天開始福特車所有的生產線上的員工每一個人的工資漲到5美元錢,這句話驚呆了所有在場的人。

在當時,一輛福特汽車大概要賣200多美元,如果一個員工一天掙1美元多錢,那麼他一輩子也買不了一輛車,反過來講,如果一天掙5美元錢,立刻就可以變成福特汽車的買主。福特真正希望的是他生產的產品是有人要的,有人用,一般的社會大眾能夠把它當作交通工具,而不是前面講的一種奢侈品。他刺激汽車行業發展的方法不是車本身降價,而是把員工的工資漲上去。因此,亨利·福特是聰明的,他不是把汽車製造當作簡單的做生意,而是要將整個汽車行業帶動起來,創造這個市場。 5美元工作日這個新奇的提法,引起了全美暴風驟雨般的熱烈反響。工人們無不拍手稱快,他們從此以後可以過上真正體面的生活,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無數工人從全國各地湧向底特律,要求在福特汽車廠工作,以至於福特不得不把僱員已滿的牌子掛到工廠大門口。而新聞界對此給予了罕見的讚揚,記者們一個個激動萬分。新的經濟時代已經來臨!記者們在各大報頭版新聞中紛紛給予讚揚。當然,最後獲利的還是福特。

發明家名人故事 篇三

約翰·哈靈頓

在都市生活中,人們免不了跟抽水馬桶打交道,雖然它們具有極具科技感的流線身型和高雅的瓷白外表,但其實卻是一項“老物件”了。雖然它看上去地位很低微,但卻是不折不扣的“名門之後”。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抽水馬桶的人,是生活於16世紀的英國爵士約翰·哈靈頓(John Harington),他是當時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教子,曾經是宮廷裏最炙手可熱的大臣。他發明抽水馬桶,背後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呢。

1560年8月,約翰·哈靈頓出生於英國凱斯頓(Kelston)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媽媽伊莎貝拉是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身邊的事務官,因此,他有幸成為了這位著名的童貞女王的教子。不過,這份榮譽並不如大家想象的那麼崇高:伊麗莎白一世一生總共收過102個教子,她可能連他們的名字都記不住。約翰·哈靈頓真正開始引起女王的注意,是在他從劍橋大學法律系畢業、進入皇家法院後的事情了。

哈靈頓雖然在嚴謹莊嚴的皇家法院工作,但他以一貫不羈的文風和詩歌出名。伊麗莎白一世很欣賞他的文筆,這讓哈靈頓一時風頭無兩。不過,後來哈靈頓為了翻譯意大利詩作《瘋狂的羅蘭(Orlando Furioso)》而經常曠工,生氣的伊麗莎白一世向他下了通牒:要不就放棄翻譯,要不就離開倫敦到鄉下去,翻譯完再回來上班。《瘋狂的羅蘭》的翻譯是一項大工程,伊麗莎白一世的初衷是想讓哈靈頓知難而退,不過倔犟的哈靈頓選擇了後者,並最終在1591年翻譯完了全書,這個版本廣受歡迎,至今仍是英語國家讀者喜愛的譯本之一。

講了那麼久,跟抽水馬桶有什麼關係呢?別急,馬 上進入正題。

哈靈頓打包行李回到了老家凱斯頓,並在自己的莊園裏整天倒騰裝修事宜。凱斯頓的傭人不如倫敦的多,屋子裏總是有異味,於是他開始設想一種能夠將排泄物迅速弄走的方法。他將馬桶和儲水池相連,然後將馬桶用管道與房子的下水管連接在一起,如廁過後便打開水閥,讓儲存在高位的水順勢而下,裹挾着排泄物沖走。他對這項發明非常自豪,還特地用《荷馬史詩》中一位英雄埃阿斯(Ajax)的名字為它命名。

回到倫敦之後,他還送了伊麗莎白一世一個抽水馬桶,不過女王嫌棄沖水的聲音太大,所以閒置了。1596年,哈靈頓化名“米薩克莫斯(Misacmos)”出版了《舊論新説》,他將主角的名字也命名為埃阿斯,還在裏面細緻地描寫了抽水馬桶。這本政治寓言諷刺了權貴萊斯特伯爵,再一次惹怒了伊麗莎白一世;由於全英國只有一個人對抽水馬桶瞭如指掌,所以這本書的作者是誰也昭然若揭了。因此,哈靈頓再一次被趕出了皇家法院,如果不是因為伊麗莎白一世還保有對他的喜愛,他早就被送上西敏寺的祕密法庭接受殘酷的審判了。

由於各種原因,哈靈頓的抽水馬桶並沒有在英國傳播開,反而“牆內開花牆外香”,在法國被廣受追捧。工業革命後,隨着製造技術的發展,抽水馬桶開始朝現代形態進化。1775年,蘇格蘭的鐘表匠亞歷山大·卡明(Alexander Cumming)對抽水馬桶做了重要的改進並獲得了專利:他將抽水馬桶下方的管道設計成“S”形,既可以將排泄物衝乾淨,又在馬桶內保持了一定的水位。這些水相當於一個密封墊,可以封堵住下方管道傳上來的臭味。

1848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項公共衞生法令,明確規定只要是新建的樓房建築,必須配備廁所、抽水馬桶和設置存放垃圾的地方。這個法令成為了人們不斷改進抽水馬桶的動力,後面的幾十年裏,隨着公共衞生事業的飛速發展,湧現出了各種不同的抽水馬桶。其中最出色的設計來源於陶器廠主托馬斯·特懷福德(Thomas Twyford),他為抽水馬桶製作了儲水箱和浮球,並在自家陶器廠大量生產銷售,它們結構簡單、便於安裝、使用方便、價格實惠,從此,抽水馬桶的結構形態基本就定下來了。

從那時候開始,抽水馬桶就成為了世界公認的“衞生水平的量尺”,人口密集的城市很容易遭到糞便中細菌病毒的侵襲,而抽水馬桶可以將人們妥善地保護起來。回頭想想,其實抽水馬桶不過是貴族青年哈靈頓在被“流放”期間無聊的發明而已,但縱觀歷史,它卻成為了人類的大救星。在過去瘟疫盛行的年代,以抽水馬桶為主導的水處理系統成為了人類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的有力幫手。可能哈靈頓也想不到,後人提起他時,首先想到的便是“抽水馬桶的發明人”,他那部廣受好評的偉大譯作《瘋狂的羅蘭》倒是屈居第二了。

發明家名人故事 篇四

亞歷山德羅·伏特

亞歷山德羅·伏特,意大利著名物理學家。1745年2月18日出生於意大利科摩,伏特發明電池時已經50多歲了,他絕沒有想到持續電流對以後的影響會有那麼大,因此也沒有再作進一步研究,一直在帕維亞大學任教。1819年,伏特退休回到故鄉,於1827年3月5日逝世。

伏特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八個兄弟姐妹大都就了神職,只有他例外。伏特四歲才會説話,家裏人認為他智力遲鈍。但到了七歲,他趕上了其他孩子,接着就開始超過他們。他十四歲時便決心當一個物理學家。當時伏特對佔據了當代科學舞台的電現象非常有興趣,而這種興趣是由普利斯特利的電學著作引起的。為此他甚至還寫了一首關於電學的拉丁文長詩。

1774年,伏特被任命為科莫中學的物理教師。第二年他發明了起電盤。在給普利斯特利的信中,他首次描述了這個發明。這個裝置由一塊覆有硬橡膠的金屬電極板和一塊帶絕緣手柄的金屬電極板組成。摩擦硬橡膠板,使之帶上負電荷。如將帶柄極板置於其上,正電荷便被吸引到下表面,負電荷被排斥到上表面。上面的負電荷可通過接地排除,這個過程不斷繼續,直到帶柄極板帶上很多電荷為止。這種電荷蓄貯器取代了萊頓瓶,成為電容器的前身,今天仍然使用着。

起電盤發明後,伏特的名聲因此傳開。1779年,他接受了帕維亞大學的教授職位,並繼續從事電學研究。他發明了與靜電有關的其他設備。1794年,他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的科普利獎章,被選為該會會員。

當選會員後的一天,伏特像往常一樣,來到圖書館查閲有關資料。突然,一本德國科學家的實驗報告彙編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本書記載了一個叫斯羅扎的科學家在1750年做的一個實驗。斯羅紮在實驗報告中説:把兩個不同的金屬分別夾在舌頭的上下,然後用一根金屬導線連接兩塊金屬塊,此時,舌頭上會有一種麻的感覺;如果用兩塊相同的金屬片夾在舌頭上下,就沒有這種感覺。伏特看完這個實驗報告,欣喜若狂。回到實驗室,伏特馬上找到一塊薄錫片和一枚新銀幣,並用一根導線將它們連接起來。果然,他的舌頭出現了麻木的感覺。“這是觸電的感覺。”伏特對助手説,“導線中肯定有電在流動。”伏特發現,單獨使用錫片或銀幣在口腔做實驗時,沒有這種感覺。“這是什麼原因呢?”伏特推測,可能是口腔含有稀酸的緣故。根據這一推測,伏特改用稀酸做實驗,果然,發現有麻木的感覺。稀酸實驗的成功,給了伏特極大的信心。他決定生產一種能產生和儲存電能的裝置。

1799年,伏特按照自己的設計,把幾個盛稀酸的杯子排在一起,然後在每個杯子中裝一塊鋅片和銅片,並將前一個杯子中的銅片和後一個杯子中的鋅片用導線連接。最後,兩端用導線接出。伏特用手指捏住兩端的導線,他不僅感到手指麻木,而且身上也有這種感覺,這説明這種電源裝置產生了相當大的電壓。“把這‘寶貝’叫做‘伏特電池’吧!”伏特的助手建議。

1800年,伏特製成能產生很大電流的裝置。這就是歷史上第一組電池。伏特使用小圓銅極板和小圓鋅極板以及浸透了鹽溶液的硬紙板圓片,從底部開始,往上依次為銅、鋅、硬紙板;銅、鋅、硬紙板……如將金屬線接到這個“伏特電堆”的頂端和底部,電路閉合時就會有電流通過。

不久,尼科爾森將伏特電池付諸實際使用。電池的發明使伏特的名聲達到登峯造極的地步。

1801年,伏特被拿破崙宣召到法國奉命表演他的實驗。他獲得一連串的獎章和勛章,其中包括榮譽勛位團勛章,還被封為伯爵,1810年,他當上了倫巴第公國的參議員。伏特和拉普拉斯一樣,有不受政治變遷影響、保持自己地位的權利。無論是拿破崙倒台還是奧地利再次統治意大利,伏特仍然地位顯赫,春風得意。然而,伏特所獲得的最高榮譽卻並非出自於統治者,而是來自他同輩的科學家。電動勢的單位現被稱為“伏特”,就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由現代核粒子加速器產生的運動帶電粒子的能量,以電子伏為單位量度。

在伏特之前,人們只能應用摩擦發電機,運用旋轉以發電,再將電存放在萊頓瓶中,以供使用,這種方式相當麻煩,所得的電量也受限制。伏特發明的電池改進了這些缺點,使得電的取得變得非常方便。

伏特電池的發明,使得科學家可以用比較大的持續電流來進行各種電學研究,促使電學研究有一個巨大的進展。伏特電池是一個重要的起步,它帶動後續電氣相關研究的蓬勃發展,後來利用電磁感應原理的電動機和發電機的研發成功也得歸功於它,而發電機之後電氣文明的開始,導致第二次產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