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智慧小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1W

智慧小故事(新版多篇)

關於智慧的小故事 篇一

一為婦貿鼻

從前有一個人,他的妻子長得端正,只是鼻子難看。

這人外出之際,見別人的妻子面貌端正,鼻子長得很好,便説:"我把她的鼻子截取下來安到我妻子面孔上去,不是很好麼!"

他隨即將別人妻子的鼻子截下來,拿回家去,急急地叫妻子:“你快出來,給你好鼻。”

他妻子一出來,他就割了她的鼻子,想將他人的鼻子安在妻子面孔上,既安不上去,又失了她原先的鼻子,白白讓她受了大苦痛。

自己的才是最合適的,別人的鞋子再好,你穿着不合腳,那有什麼用。

二入海取瀋水

過去有位長者的兒子,入大海去採取瀋水香,歷經多年,方採得一車,載回家來,拿到市場上去賣。

因為昂貴的緣故,一時之間無人來買。多日過去仍然售賣不出去,內心很是疲厭,苦惱不堪。

見人家賣炭,轉眼即成交了,便生出一個念頭:不如把它燒了作炭,便可以快快地賣掉了。遂即將其燒成炭,推至市上賣了,卻不值半車炭的價錢。

花費了無數心血採取的瀋水香,到了收穫利潤的時候卻沉不住氣了,行百里者半九十,天下之人,莫不如此。

三殺商主祀天

過去,有一羣商人,想入大海去採寶。入大海的首要條件,是需要一個嚮導,於是他們四處尋覓,最後找到一位合適的嚮導。

找到嚮導後便一起出發去尋寶,至一處曠野中,前有一座天祠,須用活人作祭祀,然後才能通過。

這羣商人便聚在一起商量起來:“我們這幫夥伴,大家都是親屬,如何可殺?只有這位嚮導,可用來祭祀天神。”

於是殺了嚮導,用以祭祀。祀天完畢之後,卻迷失了道路,不知往哪兒走,窮途末路,都困死了。

人活一世,善良就是人的嚮導。有時候為了某些利益或者貪圖一時的快樂而放棄善良,那麼人也就迷失了道路,再也找不到人生的出路。

四債半錢喻

往昔有一位商人,借給他人半個錢,許多時日過去了,沒有得到償還,就前去討債。

途中要經過一條大河,於是僱船擺渡,付了兩個錢,然後才渡過去。

到了那兒,卻沒見到欠債人,回來渡河,又費去兩個錢。

為了半個錢的債,而用掉四個錢,加上路途往返,疲勞乏困。

債很少,討債所費卻極多,結果被眾人譏笑。

世人也是這樣,為了要小小名利,卻毀掉了根本的德行。要使自身獲得暫且的安逸,就不顧禮義,現前擔受了惡名,將來還要得到苦痛的報應,實在是得不償失。

五人説王縱暴

從前有一個人談説國王的過失,説:“國王太暴虐了,治國行政毫無道理。”國王聽了這話勃然大怒,竟不追究清楚是誰説的,偏信身傍佞人的讒言,捉來一位賢臣,下令剝開他的背脊,取出百兩肉來。

後來有人證明賢臣並沒有説這話,國王心中便後悔了,索來千兩肉,用來給他補脊背。賢臣很是苦痛,夜中呻吟不已。

國王聽見了,問道:"為何這般苦惱呢?取你百兩,還了你千兩,心中還不滿足麼?為何苦惱呢?"

旁人説道:"大王,譬如截掉了孩子的頭,後來雖然得了一千個頭,也不免孩子的死去。如今他雖得了十倍的肉,卻免除不了苦痛。"

惡行和善果是不能相互抵消的,這個世界上,很多的富人不畏懼後世的惡報,貪圖現世的快樂,拼命壓榨世人,驅遣百姓,廣羅財物,而後進行施捨,祈望可以滅罪,得到福報。就譬如那位國王,剝了他人的脊背,取了肉,以其他的肉來補,想使他不痛,這是不可能的。

六寶篋鏡

從前有一個人非常貧窮,欠了人家很多的債,沒有辦法償還,只得逃到別處去躲避。

一天,他逃到了荒涼的田野裏,看見那兒丟着一隻箱子,他打開箱子一看,裏面都是珍珠寶貝,上面裝有一面鏡子蓋着。

當時這個人見了很是歡喜,就動手去取那些珍寶,但他看到鏡中照出的人,嚇得他連忙縮回了手,心裏感到很不安,就對鏡中人説∶“我以為是一隻空箱子,裏面沒有東西,想不到您在這裏,請不要見怪吧!”

接着他就急忙溜走了。

這個世界上,最難過的,是自己這一關。

七飲木桶水

有一個人,走路走得很口渴,在路旁看到巖石裏有一泓清泉涓涓流出,面前盛有木桶,水是滿滿的,他就開口大喝。

喝得足夠了,他就舉手木桶説∶“我已經喝夠了,你的水可不要再流出來了。”可是水依然在流着,並不停止。

這人大怒,在桶邊大鬧不休。

有人見了,笑責他道∶“你不要它,你自離去就是了,何必一定要它不流出來呢?”

人們無法自持,不能抵禦外界的誘惑,不努力提高自己的境界,反而期望色聲香味等不要再來相擾,這顯然是無濟於事的。

八磨大石

有一個人,每天很勤勞地磨一塊大石頭,經過了好幾年的功夫,把它磨成一隻小石牛,結果只能當作玩具,沒有別的什麼用處。他在這一事上所花費的時間和勞力雖然很多,而收效卻很微小。

人們辛勤勞苦地修學,應該是學一些紮紮實實的東西,而不是為了炫耀、充門面,做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這樣的話其實得不償失。

九五人買婢共使作

有五個人,共同出錢買了一個婢女,其中一個對婢女説∶“你要給我洗衣服。”另外的四個人,也叫婢女洗衣服。

這五個人,都要叫婢女給他洗衣服,這使得婢女非常為難,沒法對付。她想∶“我只能先洗一個,然後再洗另一個的。”

於是她把其中一個人的衣服先洗,但第二個人就大發脾氣了,説道∶“我同樣出了錢買你,怎麼可以單獨給他先洗?”就打了婢女十鞭,婢女只好給他先洗。

但其他四個人又同樣發了脾氣,同樣各打了婢女十鞭。這個婢女,就這樣無故受屈。

這五個人就是生、老、病、死、苦,婢女就是我們自己。煩惱因緣,合成此身。此身不免常受着生、老、病、死苦的煩擾,不能自拔,正像這個婢女受五人的鞭笞一樣。

十駝甕俱失

從前有個人,先是在甕中盛了穀子。駱駝伸頭進甕中吃穀子,過後伸不出來了,這人很是憂惱。

有一位老人來對他説:“你不要愁啊!我教你怎樣弄出來,你聽我的話,必定能快快弄出。你應斬掉它的頭,自然可出來了。”

這個人就採用了他的話,以刀斬頭。然後,既殺了駱駝,又破了甕,如此愚人,世間所笑。

既想保全這個,也想保全那個,最終就是哪個也保全不了。有時候,人生必須做出取捨,不然,兩者都會失去。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智慧的小故事 篇二

智慧的小故事 篇10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説:“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管理心得: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而往往是即使請來了名氣很大的“空降兵”,結果於事無補。

智慧小故事 篇三

唐朝中期,河西、隴右一帶被吐蕃所佔領;自玄宗天寶年間以後,安西、北庭一帶向朝廷報告公事的路也被阻斷了。西域在長安的使者無法返回,人馬都由鴻臚寺(管禮賓的機構)代管,鴻臚寺又委託各州府縣供養。政府開支經常超出預算,況且當時長安經濟也非常蕭條。

德宗時,宰相李泌得知外國留在長安的使臣很多,有的已經住了四十多年,在長安成家立業,娶妻生子了,且大都購置了土地房產,收入頗豐,很是富有。李泌就命人調查在長安有田產的外國客人,結果共查出有四千餘人。便命令國家全部停止對這些人的供養。

這些外國人聞訊,都到政府去申訴,官吏們無奈,只得來找李泌。李泌説:“這都是我們過去工作的失誤,哪有外國來朝貢的使者,留在京城數十年而不回國的呢?現在應該取道回紇或從海道把他們送回國去。有不願回國者,命令他們到鴻臚寺去説明理由,然後授予他們官職,發給他們薪俸,使之成為唐朝的官吏。人的一生應當及時施展自己的才能,哪能終生做客呢?”

結果外國客人沒有一人願意回國的。李泌就把他們安排在保衞京城的神策軍中,原先是王子的使者,讓他們去當軍官或官府的押衙;其餘都當士兵,這樣一來,不但加強了京城的警備力量,而且每年可為國家節省開支五十餘萬。鴻臚寺所供養的外國客人,此時也只有十餘人了。

關於智慧的小故事 篇四

人世間,每個心靈的深處,都有獨自的痛苦;每個心靈的深處,又都有一扇面向幸福的窗户。當你一旦在痛苦中發現另外的涵義,痛苦便是迎接美好未來的曙光。

人因為有智慧而成為萬物主宰,自然之靈,並通過不懈的求索而獲得幸福。但同時,人也因追求智慧才知道,嚮往現世永生終是一夢。

宗教信仰,超越和化解了人類的苦難,直指人的靈魂。超越痛苦,意味着超越造成痛苦的世俗社會,超越由世俗關係造成的自我;化解痛苦,是讓人真正認識到痛苦的價值,從而達到世俗至永生天鄉的逾越。

人因不解而痛苦,人因頓悟而釋然,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磨練的啟示:沒有人不受傷害,這是人生必然的歷程。沒有什麼能比坎坷和不幸給人的教誨更為深刻,也沒有什麼能比痛苦帶給人的沉思更多。不痛得深,就不會對生命有更透徹的認識。人的智慧就是在這種痛苦的傷害中成長。

故事:一個1週歲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輕的媽媽牽着小手來到公園的廣場前,要上有十幾個階梯的台階,小男孩掙脱開媽媽的手,他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當爬上兩個台階時,他就感到台階很高,回頭瞅一眼媽媽,媽媽沒有伸手去扶他的意思,只是眼睛裏充滿了慈愛和鼓勵。小男孩又抬頭向上瞅了瞅,他放棄了讓媽媽抱的想法,還是手腳並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臉蛋也累得通紅,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髒乎乎的,但他最終爬上去了。年輕的媽媽這才上前拍拍兒子身上的土,在那通紅的小臉蛋上親了一口。

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第16屆總統的林肯。

磨難的啟示:世上沒有不起風的大海,沒有不落雨的天空,沒有沒懸崖的高山。如果説順境是一位友善的朋友,逆境則是一位偉大的導師。磨難讓人的心智慢慢成熟,經歷過人生的痛苦,才能感知快樂的滋味。

故事:在安逸閒適的海岸邊,無數的沙粒舒服地伸展着自己的身體,沐浴着陽光的温暖,享受着徐徐海風帶來的清新。有一顆小沙粒卻不甘於享受如此安逸卻平庸的生活,他縱身躍入了大海,漸漸沉入了深海,隨着海流闖進了一隻海蚌的世界,海蚌合上了自己的外殼,小沙粒永遠留在了裏面,小沙粒感到非常痛苦,因為陪伴他的只有無盡的黑暗……

不知道過了多久,海蚌被人們撬開了嘴巴,耀眼的陽光刺得小沙粒睜不開眼睛,只聽到周圍的人們發出一陣陣驚歎的聲音。小沙粒揉了揉眼睛,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一顆渾圓的珍珠,散發着無與倫比的光芒。他高興極了,他所承受的磨練終於改變了他的生活,讓他感受到磨難和痛苦帶來的喜悦。

苦情的啟示:在人生負重的行程中,人的歡樂與痛苦形影相隨。苦情,讓人痛不欲生,沒有心情欣賞暴風雨後的彩虹。如果以寬廣的胸懷去面對,心胸變得豁達了,那麼痛苦就會越來越少,快樂會越來越多,心就會從痛苦中長出快樂。

故事:一個人生活在痛苦中,無法解脱,就去找一位智者,訴説了自己是如何如何的不幸,整日忍受生活的煎熬,生不如死。智者聽了,並沒有用言語安慰他,而是叫他把一把鹽放到一個杯子裏,盛滿水讓他喝。這個人喝了一口,皺着眉頭説,太鹹了,沒法喝。智者於是又吩咐他把一把鹽放到旁邊的湖裏,然後叫他再喝那湖水,那人説沒有嚐到鹹的滋味。智者於是對那個痛苦的人説:“痛苦就是那一把鹽,關鍵在於看你把它放在什麼樣的容器裏面。”

失痛的啟示:身體痠痛、脹痛、灼痛、絞痛等各種痛覺,是機體受到傷害的警示,失去這些知覺,就失去了機體一系列防禦性的保護反應。同樣,人的心靈遇到痛苦,也是讓人警醒,如果連痛苦的感覺都沒有,則心已死矣。痛苦,能説不是上蒼賜予人的大禮包嗎?

智慧的小故事 篇五

一個年輕人準備好了簡歷,去一家著名的廣告公司應聘。廣告公司的名氣很大,僅僅在報紙上登了一個廣告,應聘者就趨之若鶩。

當這個年輕人走進招待大廳時,大吃一驚,整個大廳擠滿了人,亂哄哄的。他站在人羣的最後面,看着前面圍了一圈又一圈的人,想着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輪到自己。

人羣很亂,亂得連公司的工作人員都擠不進不,年輕人看到幾個工作人員被堵在了外面。他靈機一動,走到那幾個工作人員的前面,昂首挺胸,勇敢地對着人羣大喊一聲:所有應聘的人排成兩隊!人們立即循聲而來,將目光投到這個年輕人身上,眾人看着他和工作人員站在一起,以為是應聘的組織人員,一個個立即動了起來,一下子便排成兩條長長的隊伍,讓出了一條寬敞的通道來。

那幾位工作人員沖年輕人微笑着。年輕人將大家的簡歷收在一起,然後抱着上百份簡歷,第一個走進了應聘室,整個過程儼然是一個工作人員的所為。他將那些簡歷放在桌上,從包裏掏出自己的簡歷放在最上面。

主考官幾乎只是象徵性地看了一下這個年輕人的簡歷,就對他説:“你從今天開始上班,你今天的工作就是協助我們完成招聘工作。”

外面,沒有人懷疑這個年輕人的工作人員身份,更沒人知道僅僅在十幾分鍾前,他還是排在隊伍最後的一名普通應聘者。

故事的哲理

遇到什麼,便接受什麼,這就是在接受平庸。但遇到什麼,就思考什麼,進而創造什麼,那就是在重塑命運。

智慧小故事 篇六

一位青年滿懷煩惱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學畢業後,曾豪情萬丈地為自己樹立了許多目標,可是幾年下來,依然一事無成。

他找到智者時,智者正在河邊小屋裏讀書。智者微笑着聽完青年的傾訴,對他説:“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

青年看見牆角放着一把極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沒發現柴火,於是便出去找。

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來,裝滿一壺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內放了一些柴便燒了起來,可是由於壺太大,那捆柴燒盡了,水也沒開。於是他跑出去繼續找柴,回來的時候那壺水已經涼得差不多了。這回他學聰明瞭,沒有急於點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由於柴準備充足,水不一會就燒開了。

智者忽然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你該怎樣把水燒開?”

青年想了一會,搖了搖頭。

智者説:“如果那樣,就把水壺裏的水倒掉一些!”

青年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智者接着説:“你一開始躊躇滿志,樹立了太多的目標,就像這個大水壺裝了太多水一樣,而你又沒有足夠的柴,所以不能把水燒開,要想把水燒開,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準備柴!”

青年恍然大悟。回去後,他把計劃中所列的目標去掉了許多,只留下最近的幾個,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幾年後,他的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

只有刪繁就簡,從最近的目標開始,才會一步步走向成功。萬事掛懷,只會半途而廢。另外,我們只有不斷地撿拾“柴”,才能使人生不斷加温,最終讓生命沸騰起來。

智慧小故事 篇七

一隻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尾巴斷了得以逃命。一位農夫見了,對小壁虎説:你這可憐的小東西,剛斷了尾巴,是不是很痛啊!小壁虎含淚點了點頭。

農夫:來,我給你包紮上,這草藥是止痛的。

不,我很感謝這疼痛,因為是痛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而且,你包紮了我的傷口,它怎麼能長出新的尾巴來呢?説完,小壁虎帶着鑽心的疼痛爬走了。

智慧的小故事 篇八

迫其自斃

宋仁宗時,西部邊疆發生了戰事,大將劉平陣亡。朝野輿論認為,這是因為朝廷派宦官做監軍,主帥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指揮才能,導致劉平失利。於是仁宗便下令誅殺劉平的監軍宦官黃德和。有人請求仁宗把各路元帥的監軍全部撤掉。仁宗徵求宰相呂夷簡的意見,呂夷簡説:“不必撤掉,只要選擇為人忠厚謹慎的宦官去擔任監軍就可以了。”仁宗就委派呂夷簡去辦理此事。呂夷簡説:“我只是一名待罪宰相,不曾和宦官交往,怎能知道他們是否賢良呢,希望皇上命都知押班去推舉,為了能職得其人,當規定:如果他們所薦舉的監軍有不勝其職者,與監督同罪。”仁宗採納了呂夷簡的意見。第二天,都知押班在仁宗面前叩請撤掉各監軍的宦官。朝中的士大夫無不稱讚呂夷簡的謀略。殺一個監軍,其他的監軍依然還在。全部撤掉他們,必生怨言,若軍中再有過失時,他們就會為撤掉他們找口實,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自己請求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