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岳陽樓記》譯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7W

《岳陽樓記》譯文精品多篇

《岳陽樓記》譯文 篇一

師:請劃分這篇文章的部分和層次,概括部分和層次的意思。

生:第一部分(第1段),寫作記緣由。着重説滕子京謫守後的政績,由此生髮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第2—4段),為全文主體,寫洞庭湖上的不同景物和登樓者對景物的不同感受。

第一層(第2段),寫洞庭湖全景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二層(第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第5—6段),抒發作者的寬大胸懷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上文敍事、寫景、抒情均係為此而設。

師:哪幾句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

生:“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師:哪些語句表明滕子京在巴陵郡的政績?

生:“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表明滕子京在巴陵政績卓著。

師:哪些語句概括了重修岳陽樓時的盛況?

生:“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予於其上”概括了重修岳陽樓時的盛況。

師:哪句話交代了本文寫作緣由?

生:“屬予作文以記之”表明了作者寫此文的緣由。

師:第2段中哪句是總領句?

生:“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是這段的總領句。

師:本文作者對景物的描寫非常生動逼真,但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不是為了寫岳陽樓和洞庭湖優美的景色呢?請從課文中找佐證。

生: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不是為寫岳陽樓和洞庭湖的優美景色;目的是借景抒情。“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就是證明。

師:“前人之述備矣”照應了上段哪句話?

生:“前人之述備矣”照應了上段中“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一句。

師:有人説“詩有詩眼,文有文穴”,此文的點睛之筆是什麼?

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此文的點睛之筆。這句話點明本文的中心論點。

師:哪些語句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生:體現“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語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師:請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生:本文熱情的讚頌了朋友滕子京謫守巴陵後的光輝政績,生動地描寫了洞庭湖的雄偉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觀景所觸發的“悲”、“喜”之情;並通過褒揚“古仁人之心”,貶抑了一般“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從而抒發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寬廣胸懷和遠大抱負。

生:請老師介紹本文的寫作特點。

師:本文的主要的寫作特點是:

一、結構嚴謹,剪裁得當。

文章開頭一段説:“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屬予作文以記之。”扼要地指出重修岳陽樓是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前提下進行的。而《岳陽樓記》是作者應滕子京的請求而作的。在這段裏,對於重修岳陽樓的工程,只用“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兩句交代清楚,並沒有描寫重修後的岳陽樓如何壯麗,因為這與作者所要表現的主題無關。

第2段,先寫岳陽樓上所見的勝景,“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這層寫得極概括。一則關於洞庭湖的勝狀

“前人之述備矣”,二則寫洞庭湖的勝狀並不是本文的重點。接着通過“然則北通巫峽……得無異乎?”向重點部分過渡。用“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一反問,引出下面第3、4段文字。

第3、4兩段是對“覽物之情”的具體描述。這兩段在形式上是對稱的,都是先寫景,後寫遷客騷人觸景而生的情。景不同,情也不同。一悲一喜,形成鮮明的對照。這又證實了前文的“異”字。

第5段是全文的重點。在這段裏,作者提出理想化了的“古仁人”不同於“遷客騷人”的地方正在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回答了前面所提出的“或異二者之為”的原因。於此抒發了作者的遠大抱負,揭示出文章的主題。

二、出色的景物描寫。

抓住景物的特徵對景物作生動細緻的描繪。以第2段為例,高山和江水本來都是雄偉的形象,作者卻在二者的前面用了一個“銜”字和一個“吞”字,這就把洞庭湖的浩瀚氣勢一下子渲染出來了。“浩浩湯湯,橫無際涯”二句寫湖的廣闊,是從空間着筆。而“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二句則是從時間方面描寫的。空間描寫着重其持久不變的方面,時間描寫則着重其千變萬化的方面。又如第4段,從“至若春和景明”到“郁郁青青”寫晝景。“春和景明”寫天,“波瀾不驚”寫水,“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又共寫天和水。“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寫動物,“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寫植物。“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又寫天,“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又寫水。都抓住了特徵,十分生動細緻。

三、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歷來偉大作家都是善於把自己的情寓於景中,既描繪鮮明的圖畫,又抒發自己的情懷。《岳陽樓記》就具備這一特色。它描寫岳陽樓之大觀,只用了“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22個字,就把洞庭湖波瀾壯闊、雄渾浩淼的圖畫,展現在讀者面前。特別是描繪岳陽樓的兩種景色和遷客騷人的兩種心情,使人有如親臨其境之感。當霪雨悽風的時候,岳陽樓是那樣陰慘:可以聽到“陰風怒號”、“虎嘯猿啼”等令人膽寒的聲音;可以看到“日星隱耀”、“山嶽潛形”、“薄暮冥冥”等陰森可怕的色彩;可以感到那種“商旅不行”、“檣傾楫摧”的悲涼境界。面對着此種景物,產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的心情,那是十分自然的了。可是,當“春和景明”、“皓月千里”的時候,岳陽樓卻又是另一幅圖畫。它是那樣明媚,那樣歡快,我們似乎看到了“一碧萬頃”、“錦鱗游泳”、“浮光躍金”的鮮豔色彩;聽到了一片“漁歌互答”的歡樂的聲音;並且“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真覺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面對此種景象,抒發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其喜洋洋”的心情,那也是十分自然的了。

四、散文辭賦化。

《岳陽樓記》是一篇散文,卻包含了辭賦的特點。作者在文章中大量使用了整齊的排偶句,使文章節奏和諧,音調鏗鏘,增強了語言的音樂美和感染力。如第三段裏,“從霪雨霏霏”到“虎嘯猿啼”,第4段裏從“春和景明”到“此樂何極”,都是四個字的排比句。其中“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和“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等又都是對偶句。這些排偶句還往往平仄對稱,並且押韻。如“日星隱耀”是仄平仄仄,下句的“山嶽潛形”就是對稱的平仄平平。第3段裏的“霏”和“開”押韻,“推”和“啼”、“譏”和“悲”押韻;第4段裏的“明”、“驚”、“頃”、“泳”和“青”押韻,“裏”、“璧”和“極”押韻,“忘”和“洋”押韻。這些押韻字的使用,都增強了文章的聲音之美。

這些整齊的排偶句和押韻句,並不是與散文句分開使用,而是將它們夾用在散文句子中間。如第2段,以散文句“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開頭,接着便用“銜遠山”到“氣象萬千”三組排比句。“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又是散文句。“然則”以下直到“得無異乎”,散文句中夾用“北通巫峽,南極瀟湘”一組對偶句。第2、3段,基本上是散文句,可是多數句子的末字押韻。還有在句中押韻的,如“感極而悲者矣”的“悲”字,“其喜洋洋者矣”的“洋”字。在散文句中夾用排偶句和押韻字,可使文章變化多姿,不落板滯。

字詞解釋

(1)注音

謫(zh6)

郡(j)n)

屬(囑)(zh()予(y*)

浩浩蕩蕩(sh1ng)

潛(qi3n)

冥(m0ng)

頃(q!ng)

汀(t9ng)

皓(h4o)

寵(ch%ng)

偕(xi6)

耶(y6)

噫(y9)

嗟夫(ji5)(f*)

(2)通假字

①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具”通“俱”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通“囑”

(3)詞語

①百廢具興:許多被廢置的事情都興辦起來了。

②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

③霪雨霏霏:連綿繁密的雨。

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4)譯句

①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譯:(洞庭湖)連接着遠方的山脈,吞噬着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寬闊無邊。

②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譯:或早或晚,(一天裏)湖面上有時灑滿陽光,有時又是一片昏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

③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譯: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遠離國都(朝廷),思念故鄉,擔心別人誹謗,害怕別人譏諷,滿眼是蕭條的景象,感慨橫生而悲傷的情緒了。

④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譯: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説的那兩種表現不同。

⑤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憂其君。

譯:在高高的朝廷(做官)就為人民憂患,在僻遠的江湖間就為國君憂慮。

⑥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譯:那他一定會説“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就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吧。

⑦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啊!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同道呢?(“吾誰與歸”即“吾與誰歸”,疑問句中賓語前置。)

《岳陽樓記》譯文 篇二

嶽 陽 樓 記

作者:范仲淹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宋仁宗慶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嶽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我觀賞那嶽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衝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羣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葱。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着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説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裏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説:“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陽樓記》

2000/04/30

《岳陽樓記》譯文 篇三

以下是中學的語文文言文《岳陽樓記》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幫助!

《岳陽樓記》教學反思

古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向來被學生認為是最枯燥的學習內容。但是,在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以後,我對自己的古文教學方式和手段做了一些改革,變過去一味的老師傳授為自主預習、合作探討、歸納總結、練習鞏固。在上完名篇《岳陽樓記》之後,我談自己的幾點認識和思考。

一、自主預習與小組討論相結合

古文教學離不開預習,沒有學生主動的閲讀和預習,古文的學習往往就是囫圇吞棗。在教學過程中,我按照教學安排,利用早讀時間認真督促學生預習,方式是自主預習和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具體做法如下:讓孩子們自己閲讀,可以讀給自己聽,也可以讀給他人聽,再把一些難解的字詞做上記號,帶着問題去看註解或查閲工具書,主動解決;帶問題或學習成果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互相探討,力求得出結論;解決不了的問題以紙條的形式提交給老師,留待課堂上師生共同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活動的空間很大,思考的餘地很多,老師所給的時間足夠,讓他們自由的發揮優勢,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結果,很多問題都是大家能夠解決的,只有少數問題,比如《岳陽樓記》中幾個句子的朗讀節奏和幾個過渡句的翻譯向老師提了問。這樣的方式理解的東西,才能真正裝進他們的頭腦裏去,才能真正消化和理解。在這樣的氛圍中,所有的學生都努力參與其中主動學習,效果自然不錯。

二、朗讀與品味意境相結合

古文學習最大的難點在於語句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實施三個“加”。 所謂三“加”就是加大對課文朗讀的力度,加強對重點字詞的落實,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整堂課,以誦讀為主,以讀促悟,而且讀分讀準,讀通,讀美,三個層次,五個環節即自由讀,分組讀,跟讀,齊讀,美讀這樣五個環節,收到了預期效果。這也符合古文的教學特點。

重點字詞的選擇也費了些心思:記之(事),銜吞(景),得無異乎?這幾個字的解釋正好可以點撥文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同時藉助多種形式進行: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句子的翻譯則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讓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自己解決,必要時教師才作相應的指導。課堂上,我抓了幾個重點句進行賞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誰與歸?”既檢測了預習效果又品味文章的意境。

三、理解內容與學習感悟相結合

簡介作者時,作者苦難的童年和年輕時的刻苦學習精神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德育教材。在品味語言,理解文章主旨時,他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曠達胸懷與崇高的憂樂觀,更是探討的重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學完文章之後,我還要求學生在日記上談談自己的學習感受,以便進一步鞏固德育效果。

四、難以排解的鬱悶

學完這篇名篇,我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存在不少的問題:雖然注意了放手讓學生去嘗試,但缺少學法的指導,比如:讀書時對於停頓、重音、語氣等都缺少必要的指導。再比如:翻譯時沒教給學生對於省略的句子成份,詞序的調整上作具體的指導,這是今後應該注意的。 -如果説加大讀誦的力度和德育還算是素質教育的話,那麼,文言詞語的落實與句子的翻譯,無疑還是應試教育的味道太濃,有悖《新課標》的要求。在當前以應試教育為主卻又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情況下,文言文到底該怎樣教?我小心翼翼的走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中間,究竟該何去何從,我猶豫難決,彷徨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