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代民間故事七年級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W

古代民間故事七年級

中國古代民間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具有豐富的中國古代文化及思想,非常有助於學生通古曉今瞭解更多的知識文化,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古代民間故事七年級,請您閲讀。

古代民間故事七年級1

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七十另二行,行行出狀元。

清朝咸豐年間,膠州城出了個妙手回春的神醫,不但轟動了膠州灣,還轟動了京城,轟動了皇宮。這神醫姓匡,名懋忠,字硯農。是個囊過螢、映過雪的讀書童子。

見鄉里鄰舍不少窮人得病,缺醫少藥,痛苦不堪,他便改行學了醫。白天,他跟李時珍學樣,攀懸崖,掛峭壁,嘗草根,採草藥,吃盡了百般苦。夜間,他把一口大缸灌滿清水,放在院裏,映着天上水中兩輪明月光,讀《本草鋼目》讀到公雞啼鳴,不怕口渴嗓子乾。他邊學邊行醫看病,邊行醫看病邊學,幾年工夫,便醫術大進,成了道傳路頌的活神仙,百病一把抓。耳聽一片讚揚聲,他並沒飄飄然忘乎所以,而是憂心忡忡,常為碰上疑難病症,束手無策,不能幫病家解除痛苦而不安。他聽説京城是藏龍卧虎之地,高明醫家甚多,便起了尋師訪友之念,想多學點治病救人的真本事。

恰好他哥匡懋敕在北京一所私塾教書,他便不遠千里,風塵僕僕地投奔了去。剛落腳,還沒來得及外出尋師訪友,切磋醫術。恰逢他哥教的一個讀書童子的媽媽,得了個昏睡病,不知吃,不知喝,懶得梳,懶得洗,成天揹着鋪炕,一味貪睡。請過三個醫生,求過三個神婆,不但沒見強,那病反而越治越沉重了。病急亂投醫,那家聽説匡先生從山東來了個兄弟懂醫道,就登門把他請了去。

他只望了望病人的氣色,號了號脈,啥也沒問,就抓起毛筆,刷刷開出個藥方。只一付藥,就把那麻纏了人半年的昏睡病,扯着絲頭給抽走了。你道那讀書童子的媽媽是誰?原來是個經常進出皇宮的巧手女裁縫。她病好之後,吃得紅潤潤,穿得光鮮鮮,細梳洗,巧打扮,象風擺柳似地飄進了皇宮,舌頭尖上抹蜜,出口就把匡神醫誇了個神乎其神。

無巧不成書,正逢上咸豐帝寵愛的懿貴妃(就是後來統治咱中國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得了個疑難病症,卧牀不起。頭一位太醫進鹿茸,二一位太醫進七葉老山參,三一位太醫進靈丹,四一位太醫進仙藥,可惜都不對症,把懿貴妃醫得病體懨懨,一天重似一天。咸豐是個貪圖享樂的甩手皇帝,眼瞅着個如花似玉,代他理政的好幫手用不上,急得團團轉,抓耳撓腮,大罵太醫無能,淨是些混皇俸的吃貨。恰在這時,進來個貼身太監向他獻殷勤,説是從山東膠州民間來了個匡神醫,善治疑難病症,如扁鵲重生,華陀再世,何不叫進給貴妃娘娘診診玉體。咸豐雖不大信,還是點頭應允了。

匡懋忠應召進宮,提出了兩項請求,一是要隔着珠簾,望望貴妃娘娘的氣色,一是要隔着珠簾,親手給貴妃娘娘號號脈。咸豐帝聞奏心頭不悦,略微忖度了忖度,才破例吐口答應了。嘴上沒説心裏話,好你個膽大包天的走方郎中,你若果有真本事,治好朕愛妃的病,算你福大命大造化大。若沒真本事,治不好朕愛妃的病,算你流年不利,朕定把你這膽敢欺君的奴才,喝令綁出午門,開刀問斬。

匡懋忠隔着珠簾望了望懿貴妃的氣色,伸出三指號了號脈,微微一笑,説:“貴妃娘娘得的不是病,是喜,不治自愈。吃點安胎保胎藥,就萬安了。”

不久,懿貴妃果然生下一子,就是穆宗,也叫同治,慈安和慈禧兩太后垂簾聽政時,抱坐在龍廷寶座上的那個小皇帝,就是他。

匡懋忠因醫道神奇,得到咸豐帝的賞識,賜給他一個五品文職官銜。後來,他不忘初衷,在京尋師訪友,學到不少祕方驗方,便上書苦苦辭去官職,又回到了民間,行醫散藥,治病救人,給鄉里鄉親免了不少災,造了不少福,匡神醫的名聲如雷貫耳,越傳越響,越傳越遠。

古代民間故事七年級2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説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説之一。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裏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着牛出了村。牛郎獨自一人趕着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着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着對他説:“別難過,在伏牛山裏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餵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着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裏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古代民間故事七年級3

相傳在秦朝的時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瓜,瓜秧順着牆爬到姜家結了瓜。瓜熟了,一瓜跨兩院得分啊!打開一看,裏面有個又白又胖的小姑娘,於是就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長大成人,方圓十里、八里的老鄉親,誰都知道她是個人好、活好、聰明伶俐,又能彈琴、作詩、寫文章的好閨女。老倆口更是把她當成掌上明珠。

這時候,秦始皇開始到處抓伕修長城。有一個叫範喜良的公子,是個書生,嚇得從家裏跑了出來。他跑得口乾舌燥,剛想歇腳,找點水喝,忽聽見一陣人喊馬叫和咚咚的亂跑聲。原來這裏也正在抓人哩!他來不及跑了,就跳過了旁邊一堵垣牆。原來這垣牆裏是孟家的後花園。這功夫,恰巧趕上孟姜女跟着丫環出來逛花園。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見絲瓜架下藏着一個人,她和丫環剛喊,範喜良就趕忙鑽了出來,上前打躬施禮哀告説:“小姐,小姐,別喊,別喊,我是逃難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範喜良是個白面書生模樣,長得挺俊秀,就和丫環回去報告員外去了。老員外在後花園盤問範喜良的家鄉住處,姓甚名誰,何以跳牆入院。範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員外見他挺老實,知書達禮、就答應把他暫時藏在家中。範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倆口見他一表人材,舉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為婿。跟女兒一商量,女兒也同意。給範喜良一提,範公子也樂意,這門親事就這樣定了。

那年月,兵慌馬亂,三天兩頭抓民要夫,定了的親事,誰家也不總撂着。老倆口一商量,擇了個吉日良辰,請來了親戚朋友。擺了兩桌酒席,歡歡喜喜地鬧了一天,倆人就拜堂成親了。常言説:“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小倆口成親還不到三天,突然闖來了一夥衙役,沒容分説,就生拉硬扯地把範公子給抓走了!

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沒有盼到,信兒也沒有盼來。盂姜女實實地放心不下,就一連幾夜為丈夫趕做寒衣,要親自去長城尋找丈夫。她爹媽看她那執拗的樣子,攔也攔不住,就答應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裝,辭別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過一道道的山、越過一道道的水。

孟姜女打整了行裝,辭別了二老,踏上了尋失的行程。餓了,啃口涼餑餑;渴了,喝口涼水;累了,坐在路邊歇歇腳兒。有一天,她問一位打柴的白髮老伯伯:“這兒離長城還有多遠?”老伯伯説:“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是幽州,長城還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長城遠在天邊,我也要走到天邊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颳着鳳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個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廟去了。破廟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齜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個年輕女子,伯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顧不上這些了,找了個旮旯就睡了。夜裏她夢見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學書,忽聽一陣砸門聲,闖進來一幫抓人的衙役。她一下驚醒了,原來是鳳吹得破廟的門窗在響。她歎了口氣,看看天色將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一天,她走得精疲力盡,又覺得渾身發冷。她剛想歇歇腳兒,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甦醒過來,才發覺自己是躺在老鄉家的熱炕頭上。房東大娘給她擀湯下麪,沏紅糖姜水,她千恩萬謝,感激不盡。她出了點汗,覺得身子輕了一點,就掙扎着起來繼續趕路。房東大娘含着淚花拉着她説:“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熱得象火炭一樣,我能忍心讓您走嗎!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腳,都成了血疙瘩了,哪還是腳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腳,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兩天,病沒好利索就又動身了。老大娘一邊掉淚,一邊嘴裏念道:“這是多好的媳婦呀!老天爺呀,你行行好,讓天下的夫妻團聚吧!”孟姜女終於到了修長城的地方。她打問修長城的民工:您知道範喜良在哪裏嗎?打問一個,人家説不知道。再打問一個,人家搖搖頭,她不知打向了多少人;才打聽到了鄰村修長城的民工。鄰村的民工熱情地領着她找和範喜良一塊修長城的

孟姜女問:“各位大哥,你們是和範喜良一塊修長城的嗎?”大夥説:“是!”

“範喜良呢”大夥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淚花誰也不吭聲。盂姜女一見這情景,嗡的一聲,頭髮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問:“俺丈夫範喜良呢?”大夥見瞞不過,吞吞吐吐地説:“範喜良上個月就——就——累累-累餓而死了!”

“屍首呢?”“大夥説:“死的人太多,埋不過來,監工的都叫填到長城裏頭了!”

大夥話音未落,孟姜女手拍着長城,就失聲痛哭起來。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萬的民工,個個低頭掉淚,只哭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風悲號,海水揚波。正哭,忽然“嘩啦啦”一聲巨響,長城象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頭。那麼多的自骨,哪一個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記起了小時聽母親講過的故事:親人的骨頭能滲進親人的鮮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認屍。她又仔細辨認破爛的衣釦,認出了丈夫的屍骨。盂姜女守着丈關的屍骨,哭得死去活。正哭着,秦始皇帶着大隊人馬,巡察邊牆,從這裏路過。

秦始皇聽説孟姜女哭倒了城牆,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領三軍來到角山之下,要親自處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見孟姜女年輕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佔孟姜女。孟姜女哪裏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幾個老婆婆去勸説,又派中書令趙高帶着鳳冠霞帔去勸説,蓋姜女死也不從。最後,秦始皇親自出面。孟姜女一見秦始皇,恨不得一頭撞死在這個無道的暴君面。但她轉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報,黎民的怨仇沒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強忍着憤怒聽秦始皇胡言亂語。秦始皇見她不吭聲,以為她是願意了,就更加眉飛色舞地説上勁了:“你開口吧!只要依從了我,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金山銀山都行!”

孟姜女説:“金山銀山我不要,要我依從,只要你答應三件事!”

秦始皇説:“慢説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説,這頭一件!”

孟姜女説:“頭一件,得給我丈夫立碑、修墳,用檀木棺槨裝。”

秦始皇一聽説:“好説,好説,應你這一件。快説第二件!”

“這第二件,要你給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靈車後面,率領着文武百官哭着送葬。”、

秦始皇一聽,這怎麼能行!我堂堂一個皇帝,豈能給一個小民送葬呀!“這件不行,你説第三件吧!”

盂姜女説:“第二件不行,就沒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這架式,不答應吧,眼看着到嘴的肥肉摸不着吃;答應吧,豈不讓天下的人恥笑。又一想:管它恥笑不恥笑,再説誰敢恥笑我,就宰了他。想到這兒他説:“好!我答應你第二件。快説第三件吧!”

孟姜女説:“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秦始皇説:“這個容易!好,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給範喜良立碑、修墳,採購棺槨,準備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殯那天,範喜良的靈車在前,秦始皇緊跟在後,披着麻,戴着孝,真當了孝子了。趕到發喪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説:“咱們遊海去吧,游完好成親。”秦始皇可真樂壞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聽“撲通”一聲,孟姜女縱身跳海了!

秦始皇一見急了:“決,快,趕快給我下海打撈。”

打撈的人剛一下海,大海就譁——譁——地掀起了滔天大浪。打撈的人見勢不妙,急忙上船。這大浪怎麼來得這麼巧呢?,原來,龍王爺和龍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見她跳海,就趕緊把她接到龍宮。隨後,命令蝦兵蟹將,掀起了狂風巨浪。秦始皇幸虧逃得快,要不就被捲到大海里去了。

古代民間故事七年級4

清明時分,西湖岸邊花紅柳綠,斷橋上面遊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麗畫面。突然,從西湖底悄悄升上來兩個如花似玉的姑娘,怎麼回事?人怎麼會從水裏升出來呢?原來,她們是兩條修煉成了人形的蛇精,雖然如此,但她們並無害人之心,只因羨慕世間的多彩人生,才一個化名叫白素貞,一個化名叫小青,來到西湖邊遊玩。

偏偏老天爺忽然發起脾氣來,霎時間下起了傾盆大雨,白素貞和小青被淋得無處藏身,正發愁呢,突然只覺頭頂多了一把傘,轉身一看,只見一位温文爾雅、白淨秀氣的年輕書生撐着傘在為她們遮雨。白素貞和這小書生四目相交,都不約而同地紅了紅臉,相互產生了愛慕之情。小青看在眼裏,忙説:“多謝!請問客官尊姓大名。”那小書生道:“我叫許仙,就住在這斷橋邊。”白素貞和小青也趕忙作了自我介紹。從此,他們三人常常見面,白素貞和許仙的感情越來越好,過了不久,他們就結為夫妻,並開了一間“保和堂”藥店,小日子過得可美了!

由於“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難病症,而且給窮人看病配藥還分文不收,所以藥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遠近來找白素貞治病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將白素貞親切地稱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興隆、許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卻惹惱了一個人,誰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為人們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燒香求菩薩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興不起來了。這天,他又來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給人治病,不禁心內妒火中燒,再定睛一瞧,哎呀!原來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條白蛇變的。

法海雖有點小法術,但他的心術卻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後,他就整日想拆散許仙白娘子夫婦、搞垮“保和堂”。於是,他偷偷把許仙叫到寺中,對他説:“你娘子是蛇精變的,你快點和她分手吧,不然,她會吃掉你的!”許仙一聽,非常氣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對我的情意比海還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會害我,何況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離棄她呢!法海見許仙不上他的當,惱羞成怒,便把許仙關在了寺裏。

“保和堂”裏,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許仙回來。一天、兩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終於打聽到原來許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給“留”住了,白娘子趕緊帶着小青來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請法海放回許仙。法海見了白娘子,一陣冷笑,説道:“大膽妖蛇,我勸你還是快點離開人間,否則別怪我不客氣了!”白娘子見法海拒不放人,無奈,只得拔下頭上的金釵,迎風一搖,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過去。法海眼見水漫金山寺,連忙脱下袈裟,變成一道長堤,攔在寺門外。大水漲一尺,長堤就高一尺,大水漲一丈,長堤就高一丈,任憑波浪再大,也漫不過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實在鬥不過法海,後來,法海使出欺詐的手法,將白娘子收進金缽,壓在了雷峯塔下,把許仙和白娘子這對恩愛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離金山寺後,數十載深山練功,最終打敗了法海,將他逼進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從此,她和許仙以及他們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離了。

古代民間故事七年級5

北宋年間,河南陳家莊有一户人家。丈夫名叫陳世美,妻子叫做秦香蓮,堂上雙親,膝下一雙兒女。雖是小康人家,日子也過得去。

這陳世美是個讀書人,自小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一心想趕考做官,把家務事全推給秦香蓮。好一個賢惠的秦香蓮,上敬父母高堂,下撫一雙兒女,還時常關照夫君,一家重擔挑在肩上,從無一點怨言,把這個家裏內外上下整理得井井有條。

公婆都誇她是個賢惠的好媳婦,陳世美也心喜有一個賢內助,兒女都説她是位好母親。一個家庭,在秦香蓮照料下,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大考的年頭,陳世美拜別雙親、妻子與兒女,來到京城應試。陳世美上京趕考,一去三年無音信。秦香蓮在家裏含辛茹苦,窮耕苦織,奉養公婆和撫育兒女。不料連年災荒,公婆都餓死了。秦香蓮草草埋葬了兩個老人,然後帶領着兒子冬哥和女兒春妹,一路跋山涉水,沿途求乞,到京城(汴梁)來找尋自己的丈夫。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下子考中了狀元。陳世美考中狀元,身價一下子變了,心也同時變了。皇帝見狀元郎一表人才,就決定招他為駙馬。

為了當上駙馬爺,陳世美編造了一套謊話,説什麼自幼父母雙亡,一直苦讀詩書,並無婚配等等。看來,真是不説假話辦不成大事,陳世美一通假話,騙過皇帝,順順當當地做上了駙馬爺。

住在豪華的駙馬府,白天有數十名童僕丫鬟侍候,晚上有嬌滴滴的金枝玉葉陪眠,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陳世美過上了神仙般的生活,什麼父母呀,妻子啊,兒女呀,統統都被他拋到爪哇國去了。

陳世美一走,幾年沒有一絲音信,父母天天盼兒子,秦香蓮也日夜望夫君早日迴歸,他們哪裏知道,在陳世美的檔案中,父母已是早死掉的亡魂,妻子也是不存在的幽靈。

接着出現兩年大旱,陳世美父母相繼去世,秦香蓮安葬好公婆後,聞聽陳世美在京城作了大官,家鄉也實在活不下去了,只好帶着一對兒女千里迢迢來到京城。

這一路的辛苦不用説了,秦香蓮到京城的第一天,就從客店店主張元龍的口中打聽到陳世美已經中了狀元,並且被招為駙馬。香蓮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又喜又驚:喜的是丈夫的下落已明,驚的是陳世美做了駙馬。秦香蓮在京城舉目無親,只好硬着頭皮,又氣又恨地來到駙馬府。

第二天早晨,張元龍帶着秦香蓮母子三人到駙馬府——紫墀宮找陳世美,但陳世美卻不讓他們進宮。

一到門前,守門的狗腿子見秦香蓮一身爛破,又聽她説要見丈夫陳世美,就狗眼看人,認定秦香蓮是冒認官親,又是打又是罵,要趕走她們母子三人。恰巧陳世美這時出府,一見秦香蓮與自己的兒女,心中不由一驚。秦香蓮見到陳世美,大喊:"相公!相公!"兒女一見父親,一齊喊起:"爹爹!爹爹!"哪裏料道,陳世美臉色一黑,氣急敗壞地大罵門差:"你們怎麼讓一個瘋婦到駙馬府來搗亂!馬上給我亂棍打走!"可憐的秦香蓮,竟在親夫唆使的狗腿子的棍棒下,被趕走了。一霎時,真是天黑地暗,秦香蓮似跌入萬丈深淵,多想一死了之啊!但見一雙幼小的兒女,秦香蓮還得活下去。

後來,由於門官的幫助,秦香蓮才闖進宮去。在紫墀宮裏,秦香蓮見到了離別三年的丈夫。陳世美不肯收留香蓮母子,要把他們攆出宮去。當時,秦香蓮心中雖然很痛苦,但仍然向陳世美訴説家鄉連遭災荒和公婆雙雙餓死的不幸,希望陳世美能認下妻子兒女。面對着父母恩、夫妻情、兒女愛,陳世美也稍有感動。但當他一摸到自己頭上戴的烏紗帽和身上穿的蟒龍袍,想到了與皇姑成婚後的榮華富貴,便又狠心地把秦香蓮母子趕出宮去。秦香蓮被趕出宮後,在街上遇見了三朝元老、宰相王延齡朝罷回府,便攔轎控告陳世美。王延齡很同情秦香蓮的遭遇,便給她出了一條計策,叫香蓮假扮做一個賣唱的,在陳世美壽誕之日入宮唱訴。

香蓮到京的第三天,正是陳世美壽辰之日,紫墀宮張燈結綵,鼓樂齊奏,賀客滿堂。宰相王延齡亦借賀壽為名,帶着香蓮進宮去在筵席前賣唱。儘管秦香蓮一字一淚的哭訴自己的身世和家庭的苦難以至泣不成聲;儘管王延齡在旁多方婉言相勸,但陳世美卻是狗肺狼心,無動於衷,他不但數次想將香蓮趕出宮去,並且出言衝撞了王延齡。王延齡在盛怒之下,將自己的白紙扇一把交給秦香蓮,囑她到開封府府尹包拯處去告狀。陳世美見王延齡氣沖沖走出宮去,怕對自己不利。於是一面傳話州司衙門,將香蓮母子趕出京城;一面又派遣宮中武士韓祺去追殺香蓮、冬哥和春妹,企圖滅口。

在京城郊外的一所古廟中,韓祺找到了秦香蓮母子三人。但經過香蓮的訴述以後,韓祺才恍然大悟:原來要殺的並不是陳世美的什麼仇人,而是陳世美的妻子兒女!韓祺左右為難:要殺香蓮母子嗎,不忍心下手,不殺嗎,鋼刀上又沒有血跡做回證。最後,為了不昧良心,不背正義,韓祺終於放走了秦香蓮母子,自己則引刀自刎而死。香蓮悲憤交加,咬牙切齒痛恨陳世美的惡行,她拿起了鋼刀,急奔開封府去告狀。這時候,開封府府尹包拯正從陳州放糧回來,一面讓秦香蓮去寫狀子,一面叫王朝去騙陳世美到開封府來。陳世美帶了上方寶劍,氣焰千丈地來與包拯相見。

起初,包拯還正言相勸他認下香蓮。陳世美卻全不領情,不但堅決不認,並且倚仗皇權欺人。包公見陳世美執迷不悟,便傳令擊鼓升堂。在公堂上,秦香蓮理直氣壯地控訴了陳世美忘卻父母、不認妻兒、殺妻滅子三大罪狀;鐵證如山。但陳世美卻仗勢不受開封府的審理,且想在公堂上行兇殺害秦香蓮,包拯忍無可忍,便喝令劊子手打落陳世美頭上的烏紗帽,剝去他的蟒龍袍,用法繩把他捆綁了起來。跟隨陳世美來的內侍見勢不好,急忙跑回宮去報信。

皇姑聞訊大驚,連忙擺了車輦,趕到開封府來討人;但包拯卻堅持不放陳世美,一定要為民伸冤。皇姑沒有辦法,只得迴轉車輦,去請她的母后。國太到了開封府,用威脅利誘都嚇不倒包拯,便蠻不講理,強奪冬哥和春妹;並且耍賴:不放陳駙馬,就坐守開封府不回宮。包拯見國太變了臉,左右為難,無可奈何,只得捧過自己的俸銀三百兩贈與香蓮,勸她與兒女回家。秦香蓮有冤無處訴,怨包拯也是個官官相護的人,並且退回銀兩。包拯聽了香蓮的話,愧憤交加。他寧願棄官丟職,也要為香蓮伸冤。

包拯不顧國太與皇姑的阻止,一手摘下頭上的烏紗帽喝令開斬!這個貪圖榮華富貴,狠心殺妻滅子的陳世美,終於死在鐵面無私的包拯的虎頭鍘下!

包大人執法如山,不怕丟烏紗,硬是頂着國太、公主的天大壓力,殺了那負心欺君的陳世美,演出一幕流傳千古的"鍘美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