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代民間故事八年級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5W

古代民間故事八年級

民間故事是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故事傳説,是民間文學中的重要門類之一,從廣義上講,民間故事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古代民間故事八年級,請您閲讀。

古代民間故事八年級1

有三條小鯉魚,一隻是紅色的,一隻是黃色的,還有一隻是藍色的,它們無憂無慮快樂的在水裏玩耍着,從來不知道什麼是煩惱。有一天,鯉魚奶奶給小鯉魚們講了一個鯉魚祖先跳龍門的故事,説龍門那邊有個天堂,只有勇敢的小鯉魚才能跳過去,跳過去之後,馬上能變成龍身。小鯉魚們聽了,都躍躍欲試地想去試試。於是它們瞞着奶奶,出發去找龍門了。

當它們游到大江和急流時,有的小鯉魚累得不行了,對奶奶的話產生了懷疑,到底有沒有那個所謂的天堂啊?算了,我們還是回去吧,我們原來不是很快樂嗎?為什麼非得吃這樣的苦呢!於是,它們紛紛離去,最後真是所剩無幾了,剩下的小鯉魚們相互鼓勵,並立下誓約,一定要跳出龍門,實現願望。

於是它們繼續向前遊,遊着遊着,那隻小紅魚看到岸邊的鮮花好美,蝴蝶在快樂地飛來飛去,於是,小紅魚向小夥伴説,我上岸去一下,馬上就來。然後,它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身穿紅色衣裙的美麗的少女,在花叢中與蝴蝶盡情的玩耍,竟然忘記了跳龍門的事,它的兩個小夥伴焦急地等它,大聲地叫它,小紅魚聽到了同伴的叫喊才突然想起它們的誓約。趕快跳入水中,找到了小夥伴,繼續向前遊。累了就相互鼓勵,不知遊了多久,終於,遠遠地看見了一個高大的龍門威嚴的矗立在那裏,水急浪高,它們心想這就是奶奶説的龍門了吧。小鯉魚們爭先恐後地跳啊、跳啊,可是誰也跳不過去,它們一次又一次地被急流衝了下來。有的小鯉魚掉下來時撞在石頭上,身體被撞得傷痕累累,甚至有的死去了,同伴們看見它們的身體被激流迅速地捲走,嚇得退縮了。

可那隻黃色的小鯉魚毫不退縮,一次次地跳啊,跳啊……只見,它用盡全身的力氣縱身一躍,跳過了龍門,之後,立即變成了一條金色的龍,在天空中飛舞,十分壯觀。緊接着,那條藍色的小鯉魚也隨着它跳了過去,也變成了龍身。可是小紅魚一次又一次的跳躍都失敗了,它再也沒有力氣了,它垂頭喪氣,心想,我可能永遠也跳不過去了。那兩條龍在天空中焦急地大喊:“小紅魚加油啊!不要忘了我們的誓約啊!我們等了很久就為了這一次啊!”小紅魚聽了以後,再一次用盡全身的力氣,縱身一躍,終於跳了過去,同時,變成了一條巨龍。

三條巨龍在天空中盤旋飛舞。只見空中彩雲朵朵,仙女們紛紛前來慶賀,鮮花撒滿天庭和人間,此時的景象殊聖無比,無法用人間的語言來描述。

古代民間故事八年級2

戰國時候,秦國,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寫一封信給趙王,説願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

趙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大家説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吧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進攻。

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説有個藺相如,他勇敢機智,也許能解決這個問題。

趙王把藺相如找來,問他該怎麼辦。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説∶“我願意帶着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趙王和大臣們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藺相如帶着和氏璧到秦國去。

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讚,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説∶“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聽他這麼一説,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捧着璧,往後退了幾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説∶“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説着,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連忙是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藺相如説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藺相如知道秦王絲毫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賓館,就叫手下人化了裝,帶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説∶“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説∶“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着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做好了抵禦秦兵的準備。

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説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説∶“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説∶“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説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王沒佔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麼樣,只好讓趙王回去。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説∶“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這話傳到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着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伕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説,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麼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説∶“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説∶“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説∶“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着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脱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衞趙國。

古代民間故事八年級3

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方圓七百里,高達幾萬尺,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紀快九十了。他家的住處正對着這兩座大山。他苦於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艱難,就召集全家人商議説:“我想和你們一起,用盡一切力量去搬掉這險阻,開出一條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面,你們説行嗎?”

全家人紛紛表示贊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個疑問,説:“就憑你這點力氣,就是像魁父這樣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怎麼樣呢?再説,挖出來的那些石頭和泥土又往哪裏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説:“把它們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去。”

於是,愚公就率領着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鑿石頭,挖土塊,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運到渤海的後面去。就這樣從冬到夏,他們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驚動了鄰居。鄰居家的一位寡婦,有個遺腹子,才剛七八歲,也蹦蹦跳跳跑去幫忙。

黃河邊上住着一個老頭,人稱智叟。他以嘲笑的語氣勸阻愚公説:“你怎麼傻到這種地步呀!就憑你這把年紀,這點兒力氣,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樹都不容易辦到,又怎麼能搬掉這麼多的山石土塊呢?”

愚公長歎了一口氣,説:“我看你太頑固了,簡直不明事理,連那寡婦的小孩都不如!雖然我會死的,可是我還有兒子呢!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這樣子子孫孫都不會斷絕的呀!而這兩座山再也不會增高了,還怕挖不平嗎?”

智叟聽了,無言以對。

山神聽到了愚公的這些話,擔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稟告了天帝。天帝為愚公移山的誠意所感動,就派了誇娥氏的兩個兒子去揹走了那兩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東,一座山放到雍南。從此以後,從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面,再也沒有大山擋路了。

古代民間故事八年級4

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數民族日漸強大,他們經常派兵侵擾中原地區,搶劫財物。北魏朝廷為了對付他們,常常大量徵兵,加強北部邊境的駐防。

木蘭從軍講的是當時一位巾幗英雄的故事。木蘭據説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人,從小跟着父親讀書寫字,平日料理家務。她還喜歡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有一天,衙門裏的差役送來了徵兵的通知,要徵木蘭的父親去當兵。但父親年紀老邁,又怎能參軍打仗呢?木蘭沒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讓年老的父親去受苦,於是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木蘭父母雖不捨得女兒出征,但又無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蘭隨着隊伍,到了北方邊境。她擔心自己女扮男裝的祕密被人發現,故此處處加倍小心。白天行軍,木蘭緊緊地跟上隊伍,從不敢掉隊。夜晚宿營,她從來不敢脱衣服。作戰的時候,她憑着一身好武藝,總是衝殺在前。從軍十二年,木蘭屢建奇功,同伴們對她十分敬佩,讚揚她是個勇敢的好男兒。

戰爭結束了,皇帝召見有功的將士,論功行賞。但木蘭既不想做官,也不想要財物,她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馬,好讓她立刻回家。皇帝欣然答應,並派使者護送木蘭回去。

木蘭的父母聽説木蘭回來,非常歡喜,立刻趕到城外去迎接。弟弟在家裏也殺豬宰羊,以慰勞為國立功的姐姐。木蘭回家後,脱下戰袍,換上女裝,梳好頭髮,出來向護送她回家的同伴們道謝。同伴們見木蘭原是女兒身,都萬分驚奇,沒想到共同戰鬥十二年的戰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很快就傳開了。後人更將此編成歌謠廣泛流傳。這些歌謠最後更成為一部長篇敍事詩〈木蘭詩〉,並流傳至今。

古代民間故事八年級5

魯家灣有個魯木匠,魯木匠有個兒子叫魯班。魯班從小愛學習,爸爸做了個大櫃子,他就照着做了個小櫃子,爸爸做了條大板凳,他就照着做了條小板凳。魯班十歲時,就能做什麼象什麼了,爸爸歡喜,媽媽歡喜,鄰居見了都誇獎。有個鄰居勸他爸爸説:“魯班這孩子心靈手巧,你就讓他學點手藝,跟你做個幫手吧!”

他爸爸説:“我的手笨,跟着我能學出什麼好手藝來!我叫他跟那手藝強的人學去!”

魯班十二歲了,有一天,爸爸牽出一匹馬,拿出一包銀子,對魯班説:“孩子,你爹苦了一輩子,積了這點錢。你就用它做路費,騎上快馬,到終南山去找出名的木匠祖師學手藝吧!”

魯班背好包袱,騎上快馬,一連跑了九十九天,翻過了九十九座大山,渡過了九十九條大河。一天,來到了終南山。他爬上山頂,看見三間草屋,推門進去,看到滿地是鋦子、斧頭;再一看,牀上睡着一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呼嚕響得象打雷。魯班想:這人一定是木匠祖師了。

魯班把工具收拾得整整齊齊,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坐在一邊等着。等呀等,一直等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老爺爺才坐了起來。魯班連忙走上前去,跪在地上説:“我叫魯班,到這裏來求老師傅收我做個徒弟。”

老爺爺聽了,呵呵地笑了起來,問魯班:“你學手藝是為了什麼呀?”

魯班回答説:“學好手藝,給大夥修橋造房子。”

老爺爺點點頭,説:“好,我就收下你這個徒弟。你先把鈍了的斧頭、刨子、鑿子磨快。”

魯班挽起袖子,磨了起來。白天磨,晚上磨,一連磨了七天七夜,才磨完了。

師傅説:“你再去把門前那棵大樹鋸倒。”

魯班到門前一看,那棵大樹真粗,兩個人都抱不過來,樹梢都快頂天了。他坐在樹下鋸了起來,一連鋸了十二天十二夜,大樹才倒了。

師傅又吩咐:“你把那棵大樹,砍成一根屋樑,要砍得又光又圓。”

魯班拿起斧頭,一連砍了十二天十二夜,才砍成了一根又光又圓的屋樑。

這時,師傅又説了:“你要在大梁上鑿兩千四百個眼子,六百個方的,六百個圓的,六百個三角的,六百個扁的。”

魯班鑿得木花亂飛,一連鑿了十二天十二夜,鑿成了兩千四百個眼子。

師傅看了,笑眯眯地説:“好孩子,什麼也難不倒你,你做得很好啊!我一定把自己會的都教給你。”説完,就領魯班到西間屋裏。一進這屋,魯班只嫌眼睛不夠用,原來屋裏擺滿了各種模型,各式各樣的樓閣、橋塔、桌椅、箱櫃,都做得特別精巧,魯班一下子看呆了。

師傅説:“你把這些模型,一個個拆開來,再一個個裝起來。”説完就走出去了。

魯班把那些模型拿在手裏,翻過來覆過去地看,捨不得放下。每天天剛亮,他進屋去,到夜晚滿天星的時候還不見他出來。他胳膊酸了,顧不得伸一伸;眼睛花了,顧不得閉一閉。就這樣,魯班忘掉了白天和黑夜,也忘掉了冬天和夏天;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三年。這時,魯班把那些模型拆拆裝裝,不知有多少遍,都記得滾瓜爛熟了,不但用什麼材料怎樣製造,而且記住那些東西上的花草樹木的樣子。

魯班的手藝學成了,老師傅為了試試他的本領,一把火把模型都燒了,要魯班重新做起來。魯班想了想,一樣樣全都重新制了出來。老師傅又提出許多新的式樣,魯班心裏一琢磨,也都做出來了。

老師傅很滿意,就説:“魯班,你的手藝學好了,該下山了。”

魯班還想再學些東西,也捨不得離開師傅,就説:“我的手藝還沒學好,讓我再學三年吧。”

老師傅笑了,説:“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以後一邊做一邊學吧,在我這裏已經學不到什麼了。”

魯班這才含着眼淚,拜別了師傅,下山了。

魯班一生記住了師傅的話,修橋樑,造房子,給人們做了許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