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經典民間故事四年級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7W

經典民間故事四年級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係,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的敍事體故事。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侷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範圍之內。

經典民間故事四年級1

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巖洞裏,經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舜帝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消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並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心着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捨。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着內心的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娥皇説:“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女英説:“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她們二人思前想後,與其呆在家裏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於是,娥皇和女英迎着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於來到了九嶷山。她們沿着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着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峯石的地方,這兒,聳立着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

鄉親們含着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墓,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裏,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幹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裏了。”

原來,舜帝病逝之後,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羣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睛流乾了。最後,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娥皇和女英的眼睛,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説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

經典民間故事四年級2

留光鄉有一個叫做青堆的村子,青堆村的東面有一片鬱鬱葱葱的小林子,小林子中有一座古墓,墓前立有一通石碑,石碑是什麼時候立的無人知道,但是石碑上所鐫刻的大字還依稀可辨,上面的字是:戰國息氏貞烈之墓。

就是這一座戰國息氏貞烈之墓,不僅埋藏着戰國時期的一位貞烈女子,而且還埋藏着我國古代一個廣為流傳的悽美的千古愛情故事。

話説戰國時期的一段時間,青堆這一帶屬宋國,宋國當時的國君是宋康王戴偃。宋康王戴偃是一個十分昏庸暴虐的國王,他在位期間,到處遊山逛水,廣納美女,窮奢極欲,橫徵暴斂,把個宋國的國家的事情鬧的一團糟,黎民百姓不得安生。

這年夏天,宋康王遊玩到青堆這個地方,見一條溪流從這裏潺潺流過,溪流兩邊樹木茂盛,風清氣爽,景色宜人,是個避暑的好地方,就下令強徵民夫,在這裏修了一座供他遊玩時休息的行宮。這樣,每到烈日炎炎的夏天,宋康王都要帶着他的大臣和美姬愛妾們到這裏遊玩和避暑,在這裏過上一段天上人間的生活。

有一年夏天,宋康王戴偃又帶着他的大臣和愛妾們來青堆行宮避暑,得空兒駕車在附近遊玩時,在西南方向的一個地方,發現有一位女子?着籃子在桑園中採桑。這個女子淡粧素裹,脣紅齒白,眉清目秀。她在一片葱綠中採桑,如同一朵出水的荷花般的美麗,把個宋康王驚得呆了。宋康王覺得,他的所有美姬愛妾,比起這個採桑的女子來,都黯然失色。宋康王在這裏愣愣地看了好大一個時辰,直被弄得魂不守舍,如痴如醉,然後才帶着人等回到了青堆行宮。

在青堆行宮,宋康王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仍然在思念着那位女子。第二天早上,他一面派人前去打聽那女子的家庭住址,誰家女子和家庭情況,一面叫人派了民夫,在行宮前邊大興土木,築了一個幾丈高的叫做青陵台的大土台子,他每天站在青陵台上,向西南方向眺望那個美麗的採桑女子的身影,良久連眼珠兒也不轉一下,真是神魂顛倒。

前往打探的人回報説,這個採桑女子不是別人,就是宋國舍人(當時地方的一級小官職名)韓憑的妻子,她姓何,名字叫做息氏,是附近有幾裏遠的一個叫做吳村的小村子裏的人。宋康王一聽説情況,馬上派手下傳韓憑見駕。他對韓憑説:“你家裏有這麼好的老婆,也不叫本王知道,現在我知道了,也不怪罪你,只要你把老婆獻給本王,本王將給你加官晉爵,還要給你很多的銀兩,不愁再續娶一個,希望你不要拒絕。”

宋康王想,像韓憑這樣的一個無名小輩,根本就不配娶息氏這樣的一個漂亮的女子,叫他獻出自己的老婆,還不是我一句話的事情。其實,宋康王想錯了,韓憑雖然官職低下,生活貧寒,但夫妻兩個恩恩愛愛,日子過得相當幸福,他嚴詞拒絕了宋康王的無恥要求。

經典民間故事四年級3

乾隆年間,魯中句月縣有個奇人崔九,不管多複雜的賬目,只要請了他來,都會理得不差分毫,人送外號“鐵算盤”。

這天,縣令林墨軒乘了一頂小轎來到崔九家,説彌水鎮發生了一場火災,汪記棉花店的倉庫因燈籠被風吹翻失火,把緊鄰的瞿家糧店的糧倉也燒了,兩家鬧得不可開交。官司打到了縣衙,林墨軒難壞了,所以來請崔九幫忙。

當天,崔九就帶着蓋了縣令大印的全權委託書和幾個捕快去了彌水鎮。崔九查看了糧倉現場後,把瞿、汪兩家掌櫃叫到一起,讓他們説説到底燒燬了多少糧食。瞿家掌櫃侯魁説:“五萬斤新麥,只是賬本忘在糧倉裏,被火燒了。”汪家掌櫃錢巖説:“起火頭天中午,阿三、阿四為了掏鳥窩,還借了長梯子搭在瞿家倉上,他們説看到只有半倉糧食,三萬斤都不到!”不待崔九發話,侯魁説:“我們的賬本雖然燒了,可我們收糧食時,都給了糧户一張優惠券,上面註明了賣給我們糧食的斤兩,這兩天我們發了告示,讓大夥兒拿出憑據給我們作證。”

崔九聽了點點頭,讓人趕緊把糧户送來的憑據彙總。他還特意看了看憑據,的確註明了糧户的名字和賣糧斤兩,彙總的結果正是五萬斤小麥。

崔九扒拉着算盤,説看來這事基本清楚了,他要回去向縣太爺交差了。臨走時他跟侯魁商量,説有個親戚要肥田,想買糧灰,侯魁滿口答應。崔九擺擺手,讓捕快們招呼人把糧灰打掃了,一筐一筐過了秤,碼放在場院裏。然後説他先回去交差,回頭讓親戚來交錢拉灰。

第二天晌午,崔九陪着林墨軒又回到了彌水鎮就地審案。場地佈置好後,崔九讓人支爐生火,架上鐵鍋,放進去三斤小麥,不一會兒,小麥全燒成了灰。眾人正稀裏糊塗,有人過來打掃鍋裏的灰燼,用秤一稱,報數道:“二兩!”接着,崔九“噼裏啪啦”扒拉了一陣算盤後高聲道:“瞿家被燒糧食掐頭去尾,抹零找整,認定三萬斤!”侯魁不幹了,嚷道:“你這數如何算出?”崔九説:“三斤小麥燒成了灰只有二兩,糧倉的灰燼不過兩千斤多一點,刨去倉頂的竹器、葦箔、麥秸等灰燼,火災時燒燬的倉糧不過三萬斤!”

林墨軒一拍驚堂木,喝道:“侯魁,那兩萬斤糧食哪去了?還不從實招來!”侯魁嚇得腿一軟,跌坐在地上。幾個衙役押着瞿家糧店的四個夥計來到堂前。崔九繼續扒拉着算盤,説:“兩萬斤糧食,五個人分,就是每人四千斤,按大清律法以偷盜罪論,當杖三十,流放三千里。要是有人主動交代,我就替他向縣太爺求情,免了他的刑罰。”話音剛落,夥計常五“撲通”跪下全招了。原來侯魁因賭博輸錢之後還不起,就讓幾個心腹夥計幫忙,偷賣了兩萬斤糧食,一萬斤還了債,一萬斤做本錢,準備贏回來。

可侯魁贏少輸多,兩萬斤糧食的窟窿補不上,他着了急,就密謀嫁禍,製造了汪家棉花倉庫燈籠被風颳掉失火的假象,然後點燃了自家糧倉,誣賴汪家。常五管着賬本,怕出事,就偷偷記下了侯魁偷賣的兩萬斤糧食,被侯魁發現,威脅他不要多嘴,還把賬本燒掉了。

從此,鬼算盤崔九的名聲就越傳越響了。

經典民間故事四年級4

李順做劊子手之前,是個殺豬的。做了劊子手之後,他還是個殺豬的。

原先哪,地面上處決人犯,要請外地的劊子手來砍頭,請的次數多了,算算車船費、餐飲費、禮品費、特支費什麼的亂七八糟加在一起,負擔也挺重,於是經研究了一下,決定從本地發展一個,扒拉來扒拉去,最終把殺豬的李順列為人選。

李順起初也不願意,可經不住勸哪,縣衙做師爺的張赫宣,找到李順説:趕往後,龍山街、虎山街、鳳凰街、麒麟街的豬肉全歸你獨 家供給,你感覺美不美?

——感覺美不美?李順感覺挺美,於是就點了頭,做了劊子手。

李順第一次行刑,畢竟砍的是人,不是豬,心裏很是有些緊張。

被砍頭的人犯也滿頭是汗。李順勸他別緊張。人犯説我主要是怕你頭一次上場,你太緊張砍不好我的頭,我跟着受罪啊!

李順就生了氣,將鬼頭刀刷一下砍下去,然後捧着滾在地上還會眨巴眼的人頭喊:奶奶的,你看我緊張嗎?

所以説,李順的出名,不是豬殺得好,而是因為人頭砍得好。

其實做劊子手,活兒不忙。要是忙,成天價砍 人頭,那不麻煩啦?但不管怎麼説,看着咕嚕嚕滾地的人頭,李順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還是受些影響的。

師爺張赫宣,常拎來一壺酒,李順燉上點豬下貨,兩人湊一起喝。當然也不喝多,微醺,一壺酒,剛好夠了。喝酒當然要聊天拉呱啦,比如昨兒個被砍頭之人,生前犯了啥事兒,做了哪些孽,害過哪些人……諸如諸如。

經張赫宣這麼一説,李順心裏就能敞亮一些。覺得張赫宣這人,不錯。

張赫宣是個和善人,臉上愛掛笑,路上走着,看到需要幫助的人,總愛援把手,遇到乞討的老人和小孩,也願丟下個一枚二枚的銅板……人人都説張師爺是個好人。

但好人未必有好報。張赫宣的女兒,犯瘋癲,把張赫宣的臉上抓出傷來。張赫宣喝酒的時候責問自己上輩子做了什麼孽呢?李順就開導他,勸慰些着五着六的話兒。

到這個份兒上,説明兩人的交往,還行。

李順殺豬,四條大街的肉都由他供給,不能不説賺了些錢。他惦念着張赫宣的好兒,總想報答一下。可張赫宣都拒絕,説其實我這是害你啊,害你當劊子手説不上媳婦……正聊着,窗外有人往屋子裏扔石頭,張赫宣就喊:閨女,一邊玩兒去!

閨女叫紫薇,受了訓斥,瘋癲又犯了。張赫宣要送客,李順站起來,走到紫薇跟前兒瞪了她一眼,不知何故,瘋癲的紫薇頓時安靜下來……張赫宣和李順都很驚訝,李順走很遠了,張赫宣還喊李順、李順,今後要常來寒舍坐坐啊!

打這往後,李順就經常到張赫宣家裏來,見着李順,紫薇就變得很安靜。李順自嘲身上有殺氣,把人給嚇着了。張赫宣卻説非也非也,這説明咱們相識真是有緣啊!……李順聽了,臉上笑笑,心裏卻在想別的事兒。

原來最近,李順又要行刑了。被砍頭的人叫馬飛,生前砍了好幾個打家劫舍的土匪,被砍傷的土匪沒咋地,馬飛最終卻被砍了頭。李順敬重這樣的人,於是沒讓馬飛遭罪,抽冷子一刀砍飛了他的頭……罪不至死啊,卻怎麼會死呢?李順不明白。

張赫宣低頭説喝酒喝酒,官 場上的事兒,莫問莫問。

翌年秋,張赫宣卻要被砍頭了。據説他身為師爺,做偽狀,捏造事實,害馬飛受冤致死。

行刑之前,李順跟他湊了一頓酒,説點話兒。張赫宣還是説喝酒喝酒,官 場上的事兒,莫問莫問。李順卻説:我要告訴你,你犯的事兒,是我向頂上告發的!

張赫宣大笑着説:知道知道,我怎麼會不知道呢?

張赫宣還説:我放心不下的,你知道是啥吧?

李順説知道。張赫宣就喝盡碗裏最後一滴酒,笑着點點頭。

張赫宣的頭就被李順砍掉了。

偶然的機會,李順遇到了空和尚,會治瘋癲。精心治療下,紫薇病症越來越輕,開完最後一副藥方,了空和尚遲疑老半天,才遞過去。李順臉上露出笑容,捧着藥方走了。

窗外有菊花綻放,了空和尚就在菊花香裏悵歎了一口氣。

已是秋後了,李順拿了一壺酒,端了豬下貨,來到張赫宣墳頭上,像以前那樣湊酒喝。左一杯右一杯,喝到微醺時,李順説紫薇的病治好啦,承諾你的事兒,我也辦完啦,沒心事啦,你莫要着急,我現在就來找你……説完,抽出鬼頭刀朝脖子上一砍。

李順的頭就咕嚕嚕滾了下來。

經典民間故事四年級5

魯班是敦煌人。他小時候,雙手就很靈巧,會糊各種各樣漂亮的風箏。長大後,跟父親學了一手好木匠活,修橋蓋樓,建寺造塔,非常拿手,在河西一帶很有名氣。

這一年,他成婚不久,就被涼州(今武威)的一位高僧請去修造佛塔,兩年後才完工。他人雖在涼州,但對家中父母放心不下,更想念新婚的妻子。怎樣既不誤造塔又能回家呢?他在天空飛旋的禽鳥啟發下,造出了一隻精巧的木鳶,安上機關,騎上一試,果然飛行靈便。於是,每天收工吃過晚飯,他就乘上木鳶,在機關上擊打三下,不多時便飛回敦煌家中。妻子看到他回來,自然十分高興,但怕驚動父母,他也沒有言語,第二天大清早,又乘上木鳶飛回涼州。這樣,時間不長,妻子便懷孕了。

魯班的父母早睡晚起,根本不知兒子回家之事。見兒媳有孕,還以為她行為不軌。婆婆一查問,媳婦便將丈夫乘木鳶每晚回家之事説明白,誰知,二老聽了不信,晚上要親自看個真假。

掌燈時分,魯班果然騎着木鳶回到家中。二老疑慮頓散。老父親高興地説:“兒呀,明天就別去涼州工地了,在家歇上一天,讓我騎上木鳶,去開開眼界。”第二天清早,老父親騎上木鳶,兒子把怎樣使用機關作了交待:“若飛近處,將機關木楔少擊幾下;若飛遠處,就多擊幾下。早去早回,別誤了我明日做工。”

老父親將交待記在心中,騎着木鳶上了天,心想飛到遠處玩一趟吧。就把木楔擊了十多下,只聽耳邊風響,嚇得他緊閉雙眼,抱緊木鳶任憑飛翔。等到木鳶落地,睜眼一看,一傢伙飛到了吳地(今江蘇、浙江一帶)。吳地的人見天上落下一個怪物,上騎白鬍子老頭,還以為是妖怪,圍了上去,不由分説,亂棒把老頭打死,亂刀把木鳶砍壞。

魯班在家等了好多天,不見父親返回。他怕出事,又趕做了一隻木鳶,飛到各處尋找。找到吳地以後,一打聽,才知父親已經身亡。他氣憤不過,回到肅州(今酒泉)雕了一個木頭仙人,手指東南方。木仙人神通廣大,手指吳地,大旱無雨,當年顆粒無收。”

三年以後,吳地百姓從西來的商人口中得知,久旱無雨原是魯班為父報仇使的法術。便帶着厚禮來到肅州向魯班賠罪,並講了誤殺他父親的經過。魯班知道了真情後,對自己進行報復的做法深感內疚,立即將木仙人手臂砍斷,吳地當即大降甘露,解除了旱災。

之後,魯班左思右想,認為造木鳶,使父亡;造木仙人,使天大旱,百姓苦,是幹了兩件蠢事。便將這兩樣東西扔進火裏燒了。木鳶和木仙人便就此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