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散步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6W

散步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散步》教學反思 篇一

《散步》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通過生活中一次平常的散步活動,來頌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展現了和睦温馨的家庭關係。文章短小,生字詞也不多,因此,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對揣摩詞語句子含義和拓展閲讀上。反思本節課,以下幾點值得今後繼續發揚: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學生充分地讀、思考、交流,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①引入新課時,我讓學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孝敬老人的故事,學生之間互通有無,擴大了知識積累,也鍛鍊了表達能力。②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自讀,解決字詞,概括課文內容,學生處於閲讀思考狀態。③研讀課文,讓學生劃出精彩詞語句子在書上做旁批,然後小組交流質疑。④品讀課文,帶着個性體驗,美美地讀文。整節課,學生活動佔主位,老師只是適時地啟發、引導、點撥。

2、對學生適時進行學法指導,尤其是指導學生朗讀時,結合內容,從重音、停頓、語調等方面詳細指導,讓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學生讀出了語文味,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主旨。

3、課堂結構設計比較合理,流程比較順暢。重點放在品析文章語言上,教學重點突出。

4、能及時地較適當地評價學生的發言,如:你能聯繫自身實際來讀文章,談出了自己的深刻感受,是學生語文的較高境界,好!

不足之處:

1、最大的缺點是教師課堂上沒有很動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師應該動情於前,學生才能感動於後。這樣的深情的文章,是能夠深深打動學生的內心的,但是,今天上課時我似乎一直未真正融入“情”中,遊離與“情”外,自己都覺得很乾癟。

2、時間分配上,也有一點問題。中間品味環節,有點羅嗦了,拖了一點時間,致使後面拓展閲讀比較倉促,交流時間短暫,當堂檢測也比較潦草。

總之,每一節後,我們每個老師如果能真正地反思一下,我們是能夠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日積月累,我們的教學水平就會有大的

《散步》教學反思 篇二

時下,語文教學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學。它要求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確的人生觀以及積極的人文價值觀。這種導向性給予學生的學習更為自由的空間,同時對教育工作者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利用文本引導學生去探究呢?最近我結合莫懷戚的散文《散步》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散步》的最後一段中有這麼一句話:“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筆者認為這就是一處很好的探究點。這句話編者將其編入課後練習,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多有提問。對此處疑問的解釋通常為: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這種承繼性的三代組成的,這一家三代彷彿就是整個世界的縮影;2.作品中“我”的全部責任在於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兒女,整個世界就在這種尊老愛幼、和睦相處的美德中延續下去。這種解釋雖也很合理,卻沒有將其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講得通透徹底。 在具體操作時,我們可以這樣來設計探究過程。在學生提出“整個世界”的疑問後,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主討論並得出文章前面提到的兩種解釋。在學生認同這種解釋後,教師通過介紹提出孔子理想式的郊遊與文中散步的比較,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關係並達成一個共識:文中的“散步”與古聖人孔子的郊遊形式雖不是完全一樣的,本質上卻是相通的,都是儒家文化範疇、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它表明文中的“我”所追求的是個人生活的淡泊寧靜,家庭生活的和睦融洽,社會生活的安定繁榮。作為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我認為這樣的研討,不僅使學生在辨析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歷史源流,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和世界觀,還為其將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努力推廣應用的。也只有培養出大量有這種文化價值取向的人,社會上那些追求無限財富的物慾者才能大量減少。因此,為百年計,我們不僅要推廣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更要以此為手段為祖國培養人才。

莫懷戚先生的《散步》入選於人教社初語第一冊第一課(《散文兩篇》中的第二篇)。

筆者在帶領學生解讀此文時,一致發現文中有一處用詞欠妥。

為了準確地解析,請看該文倒數第二段:

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説:“走大路。”

細心體會,不難發現上文中“我想拆散一家人”中的“拆散”一詞欠妥。《現代漢語詞典》對“拆散”解釋為“使家庭、集體等分散”,並舉了“拆散婚姻”和“拆散聯盟”為例。可見就詞義的感情色彩而言,這是一個貶義詞。而文中作者的本意顯然是為了照顧年邁的母親,想把一家人暫時分成兩路走而“各得其所”。這種尊老愛幼的想法不用説是褒義的,而“拆散”一詞用在此則違背了語境的要求,顯得極不相稱,如改成中性詞“分開”就避免了這種尷尬。

據此,筆者以為把“我想拆散一家人”改成“我想分開一家人”,就比較符合語境,且更能體現“我”的這種想法的本意。以上系筆者一家之言,不妥之處願與作者商榷。

《散步》教學反思 篇三

印畫是我們班的班級特色,而本學期以蔬菜印畫作為主要的印畫工具。《毛毛蟲去散步》是一堂非常有趣的課,從談話的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到嘗試用辣椒印出毛毛蟲,再到幼兒集體操作,最後作品展示。一步一步層層遞進,每一個環節有精彩也有不足。

整個教學活動課堂氛圍都比較好,孩子們個個都聚精會神。活動開始我並沒有請出小客人,留出一個懸念引起幼兒極大的好奇心,這個時候我看到孩子們的眼珠子不斷地掃描着前面的展示板。琪琪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快説出了小客人躲在了草叢裏。本以為孩子們會較難地猜出這是毛毛蟲,沒想到她們一下子就説出了是毛毛蟲。認識了毛毛蟲之後讓孩子們説出毛毛蟲的身體長的怎麼樣,這一環節在我不斷地提醒下方能説“一個接着一個,像一列長長的火車”。以毛毛蟲出去散步,想找好朋友為由,我當場一邊講故事一邊拿着辣椒往顏料裏踩上一腳,一步一步瞬間就變成了一條毛毛蟲。孩子們也覺得好神奇,再用黑色的筆給毛毛蟲添上了眼睛、嘴巴、觸角、小腳更加活靈活現。請幼兒示範這一環節我還特別提醒,一定要把毛毛蟲的身體連起來。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動手操作,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動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當我看到夏禹恆小朋友在示範的時候顯的有點困難。我顯的有點着急,這個時候我可以再進行示範一遍,把作畫的過程再細化一下,比如説毛毛蟲的觸角怎麼畫,小腳怎麼畫……為此在展示作品的時候我看到很多作品毛毛蟲的小腳變成了雞腳,有的觸角沒有,有的長在下巴。在孩子們作畫的過程中即使我不斷地提醒把毛毛蟲的身體連住,依然還是有很多小朋友隨意地印一個。如果在示範的時候更加充分地講述或許展示的作品會更加的完美!

我覺得集體活動在教會孩子技能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讓孩子體驗快樂!《毛毛蟲去散步》帶給孩子的是無窮的樂趣!

《散步》教學反思 篇四

教學成功之處:

1、以大家所熟知的一則電視公益廣告(為媽媽洗腳)作為“導入”,很快進入課文情境,也利於啟發學生關注身邊體現親情的鏡頭。

2、教學過程按照我們讀文的思維由“感知”而至“品味”,最後的“課堂延伸” ,讓學生有課堂再到現實生活,使學生“學以致用”。

3、教學之時,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作為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必要時加以點撥、指導。以突出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教學不足之處: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氣氛有些緊張。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新學年新學期伊始師生之間瞭解還不夠,配合不夠默契。

2、第一個班教學中對教學節奏掌控不夠,一節的內容沒完成,應該在以後的課堂上把握好時間,以保證一堂課的完整性。

《散步》教學反思 篇五

這是一個開放的、生動的、以學生為主的、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的、令人回味的教學案例。本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者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教學民主,對每一名學生的發言給以積極評價,既緊緊結合教材,又適當向生活延伸,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珍視他們在研討與探究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反思本節課,以下幾點值得今後繼續發揚: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學生充分地讀、思考、交流,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①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自讀,解決字詞,概括課文內容,學生處於閲讀思考狀態。

②研讀課文,讓學生在書上做旁批,然後小組交流質疑。

③品讀課文,帶着個性體驗,美美地讀文。

整節課,學生活動佔主位,老師只是適時地啟發、引導、點撥。

2、對學生適時進行學法指導,尤其是指導學生朗讀時,結合內容,從重音、停頓、語調等方面詳細指導,讓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學生讀出了語文味,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主旨。

3、注重了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標段序的習慣、圈點勾畫生字詞的習慣、作批註的習慣、質疑的習慣等。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雖然被父母濃濃的愛包裹着,但大多卻認為理所當然,很少真切的來體驗一下父母的拳拳愛子之情。這樣,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多加強感情渲染的力度。

這是一個開放的、生動的、以學生為主的、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的、令人回味的教學案例。本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者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教學民主,對每一名學生的發言給以積極評價,既緊緊結合教材,又適當向生活延伸,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珍視他們在研討與探究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反思本節課,以下幾點值得今後繼續發揚: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學生充分地讀、思考、交流,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①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自讀,解決字詞,概括課文內容,學生處於閲讀思考狀態。

②研讀課文,讓學生在書上做旁批,然後小組交流質疑。

③品讀課文,帶着個性體驗,美美地讀文。

整節課,學生活動佔主位,老師只是適時地啟發、引導、點撥。

2、對學生適時進行學法指導,尤其是指導學生朗讀時,結合內容,從重音、停頓、語調等方面詳細指導,讓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學生讀出了語文味,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主旨。

3、注重了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標段序的習慣、圈點勾畫生字詞的習慣、作批註的習慣、質疑的習慣等。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雖然被父母濃濃的愛包裹着,但大多卻認為理所當然,很少真切的來體驗一下父母的拳拳愛子之情。這樣,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多加強感情渲染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