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語文説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6W

國中語文説課稿(精品多篇)

國中語文説課稿 篇一

一、教材簡析

地位:課文《雨之歌》是黎巴嫩詩人、畫家紀伯倫的作品,是第二單元《組歌》中的第二首散文詩。本單元所選的散文詩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應讓學生透過文字,去捕捉作家們的情感律動,去感受他們心靈的無限風光。

內容:《雨之歌》一文屬於散文詩。作者以優美的、精妙的語言歌頌了雨———無私奉獻的愛的使者。在詩人筆下,雨有生命,有靈氣,有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着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二、學情分析

本文的學習者是八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和語言鑑賞能力,雖然這種文體接觸的還不多,但我相信,經過老師的適時點撥,學生能順利完成本文的學習的。

三、教學目標及説明

1、知識目標:

1)積累經典字詞。這個環節要求同學們在初讀時完成,請同學們自己積累,一是陌生字詞,二是用得好的重點字詞。此環節旨在積累字詞,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在反覆誦讀中,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

2、技能目標:

欣賞文章精妙的語言,學習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的運用。

語文學習的兩大板塊之一——欣賞,而欣賞品味語言,一要把握欣賞的角度,就要藉助朗讀,品味詩人的寫法,不僅會品,還要會自己寫,故確立了欣賞語言、學習寫法的技能目標,這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與難點。(這一目標在本文的學習中作為重點和難點來處理,藉助朗讀,品味語言來實現)

3、情感態度目標:

朗讀課文,體會散文詩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文中作者用滿腔熱情讚頌了雨———無私奉獻的的精神,正確理解這種精神,並把握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及其突破

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的朗讀課文,品味語言,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來實現的。

四、過程分析:

第一步: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完成對雨的形象的認識,即賞析雨的形象。本環節,有三讀:一。學生自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並完成字詞積累。二、老師範讀,目的是親自示範指導學生朗讀,並請學生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且藉助聯想和想象體會雨的形象。三讀,學生齊讀,邊讀邊思考:從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樣的雨?

這個環節藉助朗讀手段不僅使學生把握雨的形象,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二步:繼續賞析。

1)賞析語言美。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美,美在詩人用詞的精妙,美在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美在語句中藴涵着詩人的情感。請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同學們分享感受吧。

以此引導學生品味文本語言,把握本文的語言特色,語言運用技巧。

2)賞析感悟美。這篇文章的感悟很美,美在詩人在歌頌雨的同時,又閃爍着理性的光輝,給予我們人生的啟迪。這個環節如果學生能自己發現這類的句子,就讓學生自己説;如果學生不能快速發現,老師就點撥一下。總之,既讓學生了解這一方面,又不能有太大的難度。

第三步:仿寫。請學生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詩人為何能夠把一個非常普通的事物----雨,寫得如此生動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其次是作者以豐富的想象來美化雨,而且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請學生們展開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達能力,選擇自己喜愛的大自然的某一種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等),採用第一人稱仿寫一番。

要求:採用第一人稱;運用比喻、擬人或排比等修辭手法。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先寫再讀,然後師生共評。為了使仿寫的效果更好,我佈置了作業:將課堂上的仿寫加以整理寫在作業本上,至少仿寫兩個。

最後,再次齊讀,體會文章的韻味。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課堂結束。

板書為了體現課堂學習思路,學習重點,且給學生留下深刻的美的印象,我是這樣設計的:

雨之歌

紀伯倫

雨美

語言美

感悟美

五、教法分析

針對教材特點與學生情況,教學時先以優美的語言導入,通過學生自由朗讀,教師範讀,學生齊讀等形式積累感性認識,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詩歌主題。在賞析語言上,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即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多種修辭綜合運用的好處,體會語句中藴涵的詩人的情感。

仿寫這一環節,提高學生運用比喻、擬人或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的能力。

設計的各環節循序漸進,設計問題時有一定梯度,由感性認識逐步過渡到理性認識。

六、評價分析:

在教學設計方面,力求教學目標符合實際,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教學內容力求結構化,生活化,整合化,尤其是注重了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在教學實施方面,力求教學過程情境化,活動化,激活學生思維,大膽質疑,發表不同意見,以學生問題為出發點,形成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同時,關注方法指導,充分體現學科特點,做到因材施教。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適時適度,試驗操作科學準確。注意到學生參與的態度、廣度和深度。教師語言力求做到生動準確,親切有感染力,板書突出課堂重點內容。

在教學效果方面,注意了三維目標的達成。

《國中語文》優秀説課稿 篇二

一、説教材

《散步》這篇文章是人教版中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化主題為“親情友愛”,圍繞這情和愛本單元一共編選了5篇文章,其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記敍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情感,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是一曲温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時,字裏行間還洋溢着濃濃的詩意之美。“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些曉暢素雅的語言文字和温馨美麗的生活場景給人以享受,極具審美價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敍事美文!

(一)教學這篇文章我準備用一課時進行,重點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分歧、信服、各得其所”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讀文章清新質樸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目標】

指導學生在閲讀中圈點勾畫,品味畫面的優美和細節的動人。

【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用心發現親情,增強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雖然現在學生生活在親情的氛圍裏,被愛包圍着,但他們對愛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所以引導學生通過品味細節描寫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人生的真情,增強學生的家庭責任感。

二、説學情

七年級學生正是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對他們感悟和傳承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培養真摯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三、説教法

1、我採取朗讀教學法、品讀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2、“教學千法讀為本”,以讀為本,讀中悟情,讀中明理是設計本課教學的又一基本理念,讓學生真情投入地讀,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間真摯的情與愛。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景導入,激發情感

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學生們邊聽歌邊欣賞自己帶來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時教師深情朗誦:我愛我的家,我愛爸爸和媽媽,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基於以下思考:孩子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以此作為情感的聯結點,學生會倍感親切,同時加以最能撞擊心靈的音樂渲染,孩子們很容易就融入愛的氛圍,激起學習本文的熱情。】

第二個環節:朗讀課文,探究新知

1、我一共設計了兩個層面的朗讀。

(一)是捕捉直覺,想像畫面,讀出感受。談一下預習時對課文的初步感受。

(二)是透過文字,深入思考,讀出理解。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品味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句,看看你能透過文字,對這個中年人,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讀懂些什麼?找出體現親情的句子。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抓住“責任…‘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等含義深刻的句子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並將自己內化的東西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教給他們讀書時進行圈點批註的方法,為他們一生愛讀書、會讀書奠定基礎。】

2、品味語言,學習借鑑

這篇敍事散文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內涵、景物描寫、細節刻畫、對稱句式的運用……讓我們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散文的語言不同於一般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所以學習這篇散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培根説:“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願同學們把這種我們民族引以為豪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平時身體力行,把它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們的父母,體諒他們的每一份苦心

1、濃濃的親情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家中,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請説説你家中的親情故事。

2、心靈的傾訴

親情是身心疲倦時聽到的親切問候,

親情是煩惱失落時看到的關愛眼神,

親情是輕鬆愉快時發出的會心微笑,

親情是誤會分歧中產生的真誠理解。

親情是天各一方的縷縷牽掛,

親情是朝夕相處的心有靈犀……

3、教師寄語

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片刻的

時間來體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

親情不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讓我們的家永遠洋

溢着親情,讓我們的家永遠充滿愛!

【該環節設計,開闊了視野,昇華了主題,還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要用愛來營造家園,用責任來回報社會!】

五、説作業佈置

1、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如“洗腳”、“洗衣”、“梳頭”等)

2、將這一過程及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中學語文説課稿 篇三

一、説教材

《春酒》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這篇文章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童年、對故鄉和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學習本文可以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加深對我們民族的感情。這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

二、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領悟文章的意藴。

本文所體現的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具有醇厚、優美的意藴,另外,新課標對閲讀技能方面的要求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只有用心地讀,以讀激情,以情促讀,入境入情,才能體味到文章的意藴。

2、品味文中的細節和關鍵詞句,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本文的人物善良、親和、閃耀着人性的光輝;本文的情境,氤氲着淳樸厚道的人情之美;語言真摯、平易、典雅、藴藉,可謂語語動人,字字珠璣,耐人尋味,值得細細品味,在品讀中加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課前預習,查閲生字詞,蒐集關於思鄉之情的作品,查閲有關琦君的生平,課外閲讀她的作品。

只有讓學生在上課前做好了充分準備,才能在學習時對課文有更深入的學習。

2、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通過自主研讀、理解、體會,在此基礎上讓他們互相交流,達到知識的互補和提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文中的風俗美、人情美,豐富精神世界,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課標中提到,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本文所展示的一幅幅民俗人情畫,都深深地感染學生,給他們帶來美的享受,豐富他們的思想。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反覆朗讀課文,品味細節和關鍵詞句,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單元要求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本文文字淺顯但意藴深厚,需要學生朗讀感知。理解文本首先要理解語言,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來領悟情感可以説是水到渠成

教學難點:領悟文章的意藴

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就這篇課文而言,它充滿童趣而略帶淡淡的鄉愁,有很高的品位價值,可以提高學生的內涵與素質。八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與體會,難以理解作者濃烈的思鄉之情。

四、説教法

讀書法和美點尋蹤法。

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初讀、聽讀、研讀,每一次讀,都提出不同要求,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由淺入深。在研讀時,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細節、詞語、句子進行賞析,並要求有感情地讀出來。這樣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五、説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自主、獨立地預習,蒐集有關資料,為上課作好準備。教學中,初讀、聽讀、研讀、積累、作業設計,都是先讓學生自主探究,而後合作交流,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識。

六、説教學過程

(一)、進入情境,激趣導入

1、展示畫面,在喜慶的音樂聲中,老師背誦一首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然後引入:俗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方過年的風俗也有不同。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琦君去她的家鄉浙江温州,嚐嚐那裏的"春酒"。而後板書課題。

(以一首年味十足的童謠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情境。)

2、請同學介紹作者琦君,老師補充

(學生了解文學常識,為理解作者感情作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畫出你最喜歡的詞,最喜歡的句子。用簡潔的文字説説文章主要寫了哪些事情。

2、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預習情況,為學生理解文本打下基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畫出最喜歡的詞、句子,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個性化體驗,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學習興趣油然而生。這一環節,為後文品析語言作鋪墊。同時,教給學生圈點勾畫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引導學生概括文章記敍的事情,可以理清全文脈絡,幫助理解課文。)

(三)、聽讀課文,淺嘗春酒

聽教師配樂朗讀,要求學生靜靜地聽,靜靜地想:你從春酒中品出了什麼?

板書:童心酒 母親酒 鄉情酒。

(讓學生通過聽讀,產生共鳴。音樂猶如催化劑,渲染出濃郁的思鄉氛圍,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極易調動起來,思維火花也能得到盡情地迸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順勢概括出童心酒,母親酒,鄉情酒,並板書下來。)

(四)、研讀課文,細品春酒

端起最愛的那一杯春酒,細細地品,説説你的感受。

句式參考:我端起___酒,品出了___,你看(聽)___

提示:1、品喜歡的細節。

2、嘗精妙的詞。

3、讀濃情的句子。

(通過自主研讀,品細節、説人物、談感情、讀句子,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進行探討,而後合作交流,使他們始終興致勃勃。提供品味的角度與方式,使學生有的放矢,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一板塊我設想學生將會提出一些細節問題,如:課文最後一句"可是叫我到哪裏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意義,以及關於當地特定俗語"十二碟"、"分歲酒"的理解等等,都作好充分準備。)

小結:一杯甘醇的春酒,盪漾着我兒時純真的快樂,散發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流淌着鄉鄰間樸實的情意。此時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嗎?齊讀最後一段細細體味。

板書:家鄉味, 思鄉情

(在學生已初步領悟作者思鄉之情後,教師補充作者的相關資料:"自去台灣以後,琦君50多年再也沒有回過温州。她説:‘來到台灣,此心如無根的浮萍,沒有了着落,對家鄉的苦念,也就與日俱增了。’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齡的琦君永遠擱下了那支生花妙筆。臨終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呵……是啊,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故鄉是漂泊海外的遊子心中的根吶。" 以期引起學生的共鳴。)

(五)、調動積累,拓展遷移

古往今來,這根思鄉的弦不知被多少心靈撥動,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句子?。

(新課標要求學生有較豐富的積累,這一設計可以鞏固以往知識,擴大知識面,還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可以説是一舉多得。)

七、説作業設計

如今,年味越來越淡,讓我們追溯年的淵源,進行一次探究之旅。你可以作如下嘗試:

⑴可以蒐集有關春節的詩詞、對聯。

⑵也可以探尋"春節的起源",蒐集有關春節的傳説、故事,小組合作探究完成關於"春節的起源"的研究報告。

⑶還可以以"我家鄉的春節"為題寫一篇妙文,抒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單元大多是寫各地節日風俗的,結合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我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語文,到實踐中去學習語文,並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八、説板書設計

童心酒

春酒 母親酒 家鄉味 思鄉情

鄉情酒

(這一板書是緊緊圍繞教學流程逐步完成的,教學思路明晰,環環緊扣,推動課堂教學次序進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簡明、形象、直觀,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九、教學設想

首先,以朗讀為主線。從初讀感知,到聽讀淺嘗,到研讀細品,環環緊扣,由淺入深,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逐漸深入。

其次,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新課標也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的教學思路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無論是初讀課文、品味語言、積累名句,還是作業設計,都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搭建了一個個平台。一般性問題,要求學生獨立解決,難點問題,合作探究,有層次性,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再次,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初讀文章,注重個性化解讀;品讀文本,尊重個性化體驗;綜合實踐,體現個體差異。

最後一個亮點就是注重資源整合。以《春酒》引發對年的關注,引導學生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並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國中語文説課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

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散步》,下面我就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散步》是蘇教版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人生體驗)第二篇課文。《散步》體現着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敍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入牧歌式的情景,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第二點、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鑑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章字裏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瞭解知之甚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瞭解和鑑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三、説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的要求,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具體教法如下:

(1)多媒體教學-激發熱情,引起興趣。

(2)誦讀教學法-熟悉文本,整體感知。

(3)提問練習法-發揮想象,體驗情感。

(4)對話討論法-互動合作,拓展思路。

四、説學法

教會學生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首先,我請學生講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同時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鍊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接着讓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悟文本。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我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並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學生先推選代表與我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學生進行評判並歸納出本文的朗讀要求後,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是怎麼解決的?找出散步的人、時、地、原因。這樣,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生不知不覺地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我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課文的第一、二節,找出並品味這兩節中比較“特別”的詞語和句式,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討論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表達?這與習慣上的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作者為什麼在文章開頭鄭重其事地推出這樣一個鏡頭?這樣,通過比較、討論,歸納出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舉輕若重。學生經過自主探究,發現本文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切入到本課的主要目標——通過語言的探究,品味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可進行歸納,幫助學生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在前面學生自己閲讀、發現的基礎上,分四人小組合作,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體現“舉輕若重”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這樣,小組活動,師生互動。然後,每個小組派代表與全班交流,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本文運用“舉輕若重”方法的詞語和句式很多。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滲透情感教育。提出“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為什麼要用‘分歧’這麼大的詞?”等問題。學生圍繞問題思考討論、發表見解,體會文章意境,逐步領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薰陶。

在探討文章中“舉輕若重”的句式時,我注重鍛鍊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文中體現主旨的一句話:“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在句式上整散結合,使文章語言顯得錯落有致,同時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負着承前啟後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品味,鼓勵他們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裏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強化發現

在這裏,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散步》這篇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我出示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比較閲讀。因為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於七年級學生有一定難度,我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我儘量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且放杜鵑林中啼”,因為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平等的,從而養成學生平等審視的意識。

然後,我又努力調動學生的積累,向課外拓展。指出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文章變得輕鬆幽默。引導學生聯想平時生活或閲讀中類似的例子,從而使學生能夠關注生活中的語言。在學生理解運用之後,我進一步點明:語言運用上有舉輕若重,也有舉重若輕。並引導學生舉例分析。最後進行小結: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然後,我出示北京申奧時何振樑先生的一席話讓學生課後去仔細品味語言的得體、精妙。

(六、比較:驗證發現

在課文後面有一篇題為《三代》的短文,主題與《散步》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各有千秋。可讓學生進行比較閲讀,驗證發現,探討哪個故事更感動?並説説理由。閲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因此鼓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這項任務如果來不及在課上完成的話,就作為一項研究性的作業,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在反思與小結這個環節,我先是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談通過本課學習後的收穫和啟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我進行總結,並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師生齊唱。這樣,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佈置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佈置了兩個作業: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穫。我認為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閲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2、嘗試用“舉輕若重”的寫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或者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因為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並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六、板書設計

我這節課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設計

散步莫懷戚

母親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走小路↓啟下

本課的板書,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設計了一個圍着“愛”字的心形,四個人物的位置也做了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設計扣住文章的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説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國中語文説課稿 篇五

一、説教材、學情與教學目標

(一)説本課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講讀課文。課文以學生喜歡的小説形式出現,通過魯智深為解救金老父女,打死鄭屠,流落天涯的事,把一個行俠仗義、嫉惡如仇的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在文學殿堂中感受真善美,鞭苔假惡醜。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使學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本課恰是選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因此,我決定以此為契機,在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學生課外閲讀《水滸傳》乃至其他名著的積極性。

(二)説學情

1、學生已經能夠有意識地關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現象,並且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認識;

2、具有好強、好勝的特點,班級中已初步形成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圍。

(三)説教學目標:

1、能掃除文字障礙。

2、能概括出人物性格,並對文中人物有正確的理解和評價;指出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複述出自己喜歡的精彩片斷。

4、在學完本課之後,能激起課下閲讀原著甚至是其他名著的興趣。

二、説教與學

針對本課教材篇幅長的特點,教學全過程將運用激趣、分析、討論等教學方法對全文進行解讀。

教學過程中,重點和難點應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重點部分,側重引導學生思考,以學生分析為主;難點部分,以師生對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小説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部分,教師將結合啟發與講述,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完成創造性閲讀。

同時,為了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習過程中將通過適當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自覺的運用分析、討論等學習方法完成全文解讀,希望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引下,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實現閲讀能力的提升。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電視連續劇《水滸》的主題曲《好漢歌》,並説:魯智深原名魯達,原是延安小種經略府的提轄,是什麼原因使他放棄了相對安逸的生活而流落江湖呢?

(設計意圖:開頭激趣相當重要,通過同學們熟悉的《水滸傳》主題歌,引入《水滸》,並介紹作家作品;另外,從知識的連貫性的角度設計導語,使學生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更能激起學生閲讀的興趣。)

(二)分析人物,課外延展——聽一聽,讀一讀,説一説。

1、聽錄音。

①請同學們藉助錄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感情色彩。

②聽後回答問題,鍛鍊聽的能力。

2、出示問題,檢查聽的效果。

①魯智深為什麼打鎮關西?

②魯智深的第一拳打在鎮關西的什麼地方?(搶答)

③三拳過後,鎮關西的反應分別如何?

3、引導學生朗讀“拳打”部分並進行復述。

4、在《水滸傳》中,像這樣經典的部分還很多,如武松打虎也是拳頭上的功夫。

5、引導學生分析魯智深嫉惡如仇的性格。

(設計意圖:經過這一環節的分析,學生對本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同時通過相關內容的比較,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拓寬了視野,把知識引到了課堂之外。)

(三)分析環境,課外延伸——猜一猜,講一講。

魯智深回到下處後,“天微明”就奔向金老住處去了。“天微明”這處環境描寫如換成“天亮了”行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討論,得出答案,明確環境描寫對渲染氣氛、展示人物性格及表達中心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並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

(四)分析情節,課外延展——試一試,練一練。

請同學們以“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為上聯,以四大名著中的情節對出下聯。

要求:從《水滸傳》中至少對出三個,從其他名著中各對一個。

學生對對子。

(設計意圖:本步驟有感於對學生的一次批評。原來設計時,我只是讓學生從《水滸傳》中想內容,正在大家對得熱火朝天時,一生突然對了一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眾人大笑。我就不耐煩地批評了他不認真聽老師要求。看他一臉的無辜,好像不是惡作劇的意思,我突然想到,這樣對不也是很好嗎?於是就有了上文的拓寬要求。)

(五)設計討論,啟發思維。

對魯智深的行為,你們是怎麼看待的?如果你是魯智深,面對同樣的情況,你有更好的處理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