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驚蟄是什麼意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98K

驚蟄是什麼意思?(精品多篇)

驚蟄二月坐功是什麼意思 篇一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經手背行於上肢伸側前緣,上肩,經大椎,下入缺盆,進入胸腔絡肺,通過膈膜下行,屬大腸。其分支由鎖骨上窩上行,經頸部至面頰,進入下齒中,還出口角上脣,左右交叉於人中,至對側鼻旁迎香穴。其主要病症有咽喉腫痛、鼽衄、鼻流清涕、下牙痛、口乾、目黃、頸腫、上肢伸側前緣及肩部疼痛、運動障礙等。這些病症中的“遍身疙瘡”即與風勢藴結肌膚有關的各種皮膚病。只要堅持採用鍛鍊本功 法,對於這些疾病的防治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驚蟄是什麼意思 篇二

1、祈福吉時為11時至15時,供品為雞蛋、薯條、蛋糕糕餅類(尤以豬形、狗形者更吉);若另要化小人、得貴人、旺財庫、去黴運者,供品加黃梨和米酒;去是非者,供品加白米、綠豆、黑芝麻,供後給鳥雀分食;若大供則用葷:豬腳七段(六刀)皮相連。

2、若今日能用粗鹽、茶葉和家中白米混合浴洗可旺吉利運勢。求情緣動者、可用紅玫瑰、桂花、茉莉花泡浴。

3、誦經亦大吉。可用CD播放、綠度母咒、等,亦同植福。

4、若家中房子有院子,則可在家東北角落放置一塊石頭(約10~20公分)上用紅油漆寫上“土地神虎爺坐鎮在此”,擺在院子最東北角地上。3月5日當天按上述所寫之方式上供物品(用紙盤裝盛、放在東北角石頭面前),能做最宜,有助財運開運。三個小時後收供物佈施(給流浪漢或蟲鳥食之)。

5、此石頭即放此處,在每年驚蟄日、農曆二月八年級及十二月十六日,再依上述方法供養即可。即一年僅需三次,福報甚多也。

驚蟄節氣傳統習俗 篇三

祭白虎化解是非

驚蟄有哪些民間習俗 篇四

草莓

它營養價值高,特別適宜春季養生食用,所以被營養學家譽為是“春季第一果”。草莓的營養配比很合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約是等量的西瓜、葡萄或蘋果的10倍,此外草莓中富含鐵、果糖、葡萄糖、檸檬酸、蘋果酸等,對於春季容易出現的肺熱咳嗽、嗓子疼、長火癤子等,草莓中含的營養元素都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同時因為含鐵,貧血的朋友也可以常吃。

驚蟄前後,人們易咽乾冒火,民間素以“驚蟄吃梨”來“清六腑之熱,滋五臟之陰。”為啥要吃梨?是借“梨”的諧音與小蟲分離。另外,春天來了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味甘,有清熱養陰、利咽生津、潤喉化痰之功效,且含豐富的果酸、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特別適合這一季節食用。

吃梨時可用生梨去核去皮後榨汁、去核後蒸熟、切片後和冰糖、銀耳等一起煮水,川貝燉梨對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因梨性質寒涼,不宜一次多吃,否則會傷及脾胃。對於脾胃虛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吃生梨。

番石榴

據介紹,番石榴是個“營養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A、B族、維C、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其所含的維生素C比柑桔、香蕉、木瓜、番茄、西瓜、鳳梨等水果都高,其種子中含鐵量更勝於其它水果,所以,食用番石榴時最好能連子一起食入。

很多人的在吃番石榴的時候經常是以直接食用為主,將鮮果清洗乾淨後即可食用。或者還可以將其切塊置於碟上,不僅非常美觀,同時食用的時候也更加方便,一些注意形象的女性很適合這種吃法。或者還可以將番石榴切成快後加上少許酸梅粉或鹽巴,不僅吃的時候非常方便,同時還可以品嚐到不同的風味。

獼猴桃

雖然獼猴桃是小個頭水果,但是其綠色果肉中營養豐富,其中含量較高的抗氧化劑葉黃素具有降血壓功效。獼猴桃除了維他命C是它的強項外,原來其纖維素亦十分豐富,可以增加分解脂肪的速度,避免腿部積聚過多的脂肪。

獼猴桃含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及鈣、鎂、鐵、鉀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但並不是人人皆宜。有些人對獼猴桃會過敏,表現為舌頭髮麻、喉嚨發癢,還可能發展為口腔黏膜水腫。如果出現呼吸困難、透不過氣,這表明喉頭黏膜出現了水腫,嚴重時可致人死亡。過敏體質人羣一定要謹慎食用獼猴桃。

驚蟄是什麼意思 篇五

驚蟄吃犁

民間有農民流傳俗語……驚蟄吃了犁,一年都精神,犁與離諧音,民間相傳,驚蟄吃犁可以和莊稼蟲害遠離,寓意祈願風調雨順豐收有餘。

驚蟄炒豆

在一些地方,有驚蟄日農民吃炒豆的習俗,人們將黃豆浸泡在鹽水裏一段時間,然後在鍋裏炒出噼啪之聲,意思是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所發蹦跳聲音。

驚蟄蒙鼓皮

在一些農村驚蟄這天要蒙鼓皮。相傳驚蟄時節雷神敲響鼓,喚醒萬物,春神到人間,民間也要順應天時蒙鼓皮,以助神威。

驚蟄祭白虎

農村老人講,驚蟄這天祭白虎能夠祛百邪,除百害。如果覺得年頭不順犯小人,要在驚蟄之日祭白虎,祈求一年平安順利,驅除小人和病害。

驚蟄吃龍鬚麪

在部分農村,驚蟄日吃龍鬚麪,烙的餅子上要有龍鱗的圖案,包的餃子上要有龍牙,用龍在人間的寓意期盼吉祥平安。

驚蟄祭雷神

農村老輩人説,驚蟄是雷神節日,有俗語云,天上雷公,人間舅公,説的是雷公地位的重要性,驚蟄祭雷神,以盼雷神喚醒萬物,春滿人間。

2021年驚蟄有什麼寓意含義 有哪些民間古***俗

驚蟄打小人

農村裏,在驚蟄這天會用清香,艾葉煙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家中蟲害和黴味,婦人將準備好的衣紙小人拿到路邊用鞋子拍打,用剪刀剪斷小人舌頭手腳並點燃,以示把小人趕走,不受小人糾纏。

驚蟄戴龍尾帽

在有些地方農村,驚蟄這天,用線串起彩色布條和秸稈連接成條形狀,戴在小孩的帽子上,以示龍體在此祛邪避災。

吃韭餡餅香油餅

農村裏,在驚蟄這天有吃韭餡餅香油餅的習俗,韭菜汁在腸內有消毒作用能驅除體內蟲子,煎香油餅可使灶台蟲子絕跡。

驚蟄注意事項 篇六

氣温回升快

驚蟄是全年氣温回升最快的節氣,驚蟄期間,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但這一時節,氣温起伏較大,氣候變化多端,晝夜温差比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及時保暖。

病蟲多發

“春雷響,萬物長”,農民們常常把驚蟄時節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農民在春耕的時候,還要做好春季作物管理。因為温暖的氣候條件,容易引起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所以要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

雷響不斷

驚蟄前後,大地回春,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民間諺語云:雷打驚蟄前,二月雨淋淋;雷打驚蟄後,旱天到春後。也就是説如果第一次春雷在驚蟄之日,則會認為當年風調雨順。如果初雷在驚蟄之前鳴響,則預示着當年的雨水較多,可能會發生“春季連陰雨”的情況。

驚蟄是什麼意思呢 篇七

1、梨子

驚蟄吃梨是北方的民間習俗。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春回大地,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所以梨特別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

2、蛋

除了吃梨,民間還有驚蟄吃蛋的説法,據説是因為驚蟄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張嘴,只有以蛋餵食,飽食後它就不會傷人了。而經過演變,當初餵給白虎的雞蛋,如今變成了餵給人們自己啦。

每星期不宜吃超過三隻蛋黃,蛋白則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應攝取超過300毫克膽固醇。原來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膽固醇,是接近純蛋白質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攝取量不像蛋黃般受限制。

3、炒豆

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黃豆真的是價廉物美,對於女人來説,它含有的異黃酮素又能產生與雌激素荷爾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膽固醇,保護心臟,預防乳癌骨質疏鬆的情況。

4、玉米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

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食品,美味可口,營養價值高。它含纖維素特別高,而纖維素可加速腸道蠕動,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此外,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泄,對於減肥非常有利。

5、芋頭

贛南閩西一帶的客家人,在驚蟄這天要在熱水中煮帶毛的芋子、炒黃豆(代表消滅多種蟲害)。

中醫認為芋頭可補中益氣,因其含有豐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糾正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的生理異常,同時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6、醪酒

春天到來,人的全身汗毛孔也開了,西北有些地方在驚蟄節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雞蛋煎餅拌芥末汁,驅除身體積存的寒氣。

醪酒的製作方法簡便而有獨特的技巧,須得有匠人專釀,並非人人都會。它的做法:先將糯米用水淘進雜質,再浸泡温水中約十二小時,搭出上籠蒸熟,倒在未使用過的油脂肉類的淨案板上,涼冷,用蒸了米的蒸鍋水撒在米上,使米的適量的甜酒麴,裝入瓷盆,放在約攝氏50度的熱炕上,用乾淨棉褥蓋嚴,過一晝夜半,揭開被褥,就可以聞到濃郁的酒香氣味,説明醪酒已經釀成,連盆放到冷涼處,準備食用。

7、煎餅

在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

煎餅因是用原糧製作,麩皮沒有去掉,所以營養豐富,吃起來香酥鬆柔,且便於存放和攜帶,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地方食品。有人認為,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目錄 篇八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的冬眠動物。蟄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説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