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消費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W

農村消費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兒童小食品消費安全調研報告

目前,農村食品市場受經營條件、消費觀念和監管力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多安全問題。近期,江夏區工商局對轄區農村校園周邊流通環節食品(小食品)經營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在對該區14所中國小(含幼兒園)周邊的75家涉及小食品經營户的證照、自律制度建立、小食品品種及質量、經營環境等綜合調查後認為:應加大巡查力度,採取針對性監管的方式,進一步強化校園周邊小食品監管工作。

一、農村兒童食品安全消費現狀

(一)經營者多以流動攤販、閒散農户為主。農村日常消費方式以集中消費為主,兒童習慣在場鎮和農村小食雜店就近購買食品。經調查,農村市場銷售的小食品,近60%源於流動攤販,無固定營業場所。而閒散農户利用自有房屋開展經營活動,閒時經營、農忙時關門,比較分散、偏僻,經營形式不固定,無證無照多。30xx年第一季度,江夏分局在對轄區紙坊街、鄭店街、烏龍泉街的城邊村、城中村,涉及小食品經營户的專項檢查中,證照齊全的130户,證照齊全率為95%,同比往年證照齊全率的80%有較大幅度提升,且無證照經營多為無經營門點流動商販。

(二)食品質量低。經相關部門抽檢,農村市場上的果凍、汽水、油炸食品等普遍存在着蛋白質、維生素等含量偏低,糖精、甜糖素、致病菌指數、防腐劑、色素、香精超標,特別是濫用添加劑的現象較為普遍,嚴重影響少年兒童身體健康。一些兒童小食品屬於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的“三無產品”,有些經營户甚至將過期的食品銷售給兒童。巡查中發現,鄉村校園周邊小食品一是來源沒有保障,小食品進貨渠道表現為“多、亂、雜”;二是包裝粗糙、不嚴密,食品和小玩具混裝,容易使小食品造成的二次污染。

(三)包裝以散裝、裸裝為主。多數為小作坊、小廠生產的售價為0.5元—1元的散裝、裸裝食品。有些沒有任何防護措施,飽受沙塵和蚊蠅的侵襲,衞生狀況堪憂;有些包裝簡陋,用質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料瓶包裝,且有些反覆利用,對兒童身體健康的潛在危害較大。而且與其他商品擺放一處,有的甚至將食品與蚊香、殺蟲驅蚊劑等日化用品混放,食品與玩具混裝,對食品形成污染隱患。由於儲存意識匱乏,長時間暴露在強烈日光和高温環境下造成兒童食品加速變質。而這些過期、變質食品卻以“廉價讓利”的形式出現,迎合了兒童口味和消費水平。

(四)兒童及監護人的食品安全意識差。許多兒童根本不會顧及食品安全、衞生,拿着就吃、打開就喝。由祖輩(空巢老人)監護的留守兒童約佔90%,監護人年齡大、食品消費安全意識淡薄,只是盲目地滿足兒童的需求,沒有索要發票的習慣,即使買到了不合格食品也是自認倒黴,不了了之,缺乏維權意識。而處在國小生年齡段的兒童在法律定義上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羣,是不具備分辨是非能力的,對事物的認識感性較多。一是小食品外包裝印製圖案鮮豔,名稱對兒童極具誘惑性,如“紅燒牛排”、“加州燒雞”、“鬆骨脆脆香”等;二是混裝在食品裏的小玩具為兒童所喜愛,但這種混裝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卻一無所知;三是兒童的消費能力較低。重價格、輕質量是目前國小生消費的普遍心理,廉價食品有滋生土壤,導致生產成本絕對低廉的假冒偽劣食品接踵而至。

二、農村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的原因

(一)社會關注度不高。近年來,城市食品安全問題倍受關注,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但對農村特別是留守兒童食品安全問題關注度不高。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情感關注度高,心靈慰藉多,但對兒童身體健康成長關注不多。

(二)經營者道德缺失。一些小企業、“三無”小作坊瞅準農村市場“需求”,以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牟利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批發商和零售商只圖價格便宜、銷路旺盛,不注重查驗食品質量,使一些的價低劣質的“三無”產品充斥農村市場。

(三)安全意識淡薄。農村90%以上留守兒童每天都有2元—5元不等的零花錢,而假冒偽劣產品以其超低價格、刺激口味深受他們喜歡。加之監護人素質不高,維權意識淡薄,幾乎沒有查驗相關證照和索要銷售發票的意識,“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誤導性消費觀念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兒童的飲食習慣。

(四)監管執法力量薄弱。長期以來,由於執法部門人員少,監管範圍廣,且都處在中心場鎮,疏忽了農村地區,監管頻率和質量不到位。加之攤販和閒散農户多半為無證無照經營,流動性大、隨意性強、隱蔽性大,導致執法者監管難,消費者事後維權難。且各職能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溝通協調不夠、執法合力不強,容易出現交叉執法、重複監管和空白地帶,出現“都該管,都不管”的相互推諉現象,給問題小食品得以生存的空間。

三、農村留守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一)加大農村地區食品安全宣傳普及教育力度,提高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的安全維權意識。學校是食品安全宣傳普及教育的主陣地。以幼兒園、中國小為主,開設專門的食品安全消費教育課程,納入正規的學校教育課程體系,將健康安全消費知識理念植入人心。同時,工商部門加強與學校的合作,成立校園維權志願小組。由具有一定維權知識、責任心強、工作認真的學生擔任小組成員,及時反映問題,開展食品維權知識的討論和交流,發揮團隊力量自覺維護合法權益。營造“工商主抓、師生參與、社會(家長)支持”的工商、學校、社會聯動的良好工作氛圍,通過面對面生動形象地講解演示、圖文並茂地知識呈現,引導學生通過“看、聞、問”識別假冒偽劣食品,拒絕“垃圾食品”,不購買、不食用不安全、不衞生的食品,自覺抵制假冒偽劣食品和“三無”食品,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和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經營者加強自律,從源頭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基層工商部門要在當地村幹部和村氏的協助下,摸清流動攤販及閒散農户的資料,通過廣泛宣傳、強化培訓監管、行政指導“三到位”,深入貫徹食品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與食品經營者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食品安全經營承諾書”,指導其建立健全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食品批發市場、批發户、集貿市場和食品經營企業為重點,大力引導監督食品經營者建立和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台賬、質量承諾,不合格食品退市以及市場開辦者質量管理責任等自律制度,強化其質量責任意識,不斷提高其自查自糾、自檢自管的能力,從源頭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整合執法力量,填補監管空白。實行“包村包點”,構築農村食品安全組織保障體系。由政府牽頭,聯合質監、藥監、工商、衞生等基層執法部門,監管幹部沉下去,與轄區行政村羣眾加強聯繫,分區劃片,包村包點。大力開展農村維權聯絡點建設,充分發揮農村“12315”維權聯絡員熟悉本地情況、信息渠道面廣的優勢,與基層工商所一道共同構築農村食品安全聯防聯守、綜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線,實現監管覆蓋全區域。

(四)加大監管處罰力度,規範商家經營行為。一是全面清理整頓農村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資格,嚴格市場主體准入。全面調查摸排農村食品的供貨商(送貨商、批發商),搞清進貨渠道,督促檢查供貨商建立並落實索證索票和購銷台賬制度,並對其建檔跟蹤管理。二是以“六查六看”為重點,加強農村食品市場日常監管和巡查。有關檢查、督查和巡查情況要有方案、有工作小結、有相關檢查和巡查記錄,市場巡查記錄上必須有被檢查人或見證人簽字。通過巡查和專項檢查,及時查處無照經營、假冒偽劣食品、過期變質食品、“三無”食品和在食品中摻雜使假等違法行為。三是集中整治與質量監測相結合。要採取集中整治與商品質量監測、食品快速檢測相結合方式,加大農村食品質量監測和快速檢測力度,及時進行消費引導和提示。要根據消費者投訴舉報線索,加大對投訴舉報食品的檢查力度,對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定向抽樣檢驗。四是進一步狠抓大要案件的查處。要加大查辦案件的力度,在重要時段集中查處和曝光一批食品違法典型案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觸犯刑律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震懾違法分子。

(五)完善數據信息,實行分類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小食品“黑名單”數據庫信息,根據小食品所標示的廠名、廠址相對單一的特點(如標註產地多為湖南長沙、重慶、鄭州等地,一個地區通常涵蓋了數十種小食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從查證廠名廠址入手。在日常檢查中有針對性地提取小食品樣品並彙總歸類,將生產廠家信息以調查證明函件的形式郵寄當地工商部門配合查驗真偽,及時將查證回覆函件分文別類,形成原始的證據材料予以保存。二是從商品條形碼、認證標識入手。通過提取小食品樣品,將小食品樣品綜合信息反饋質監部門,由質監部門鑑定並出具具有法定效力鑑定報告。三是將提取小食品樣品送交衞生防疫部門,對小食品衞生狀況的綜合指標予以評估和認定。最後,通過將上述方法取得的法定證明文件(虛假的廠名廠址、假冒認證標識、衞生狀況等)進行信息彙總,登記造冊,形成小食品“黑名單”數據信息,各基層工商所在監管中就能“對號入座”、有據可查,提高實際可操作性,並及時將小食品“黑名單”通報給批發商所在地工商部門,實現“資源共享、追源截流”,切實促進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落實到位。

(六)立足工商職能,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嚴把食品經營主體准入關,結合年檢驗照工作,清理規範主體資格,切實做到食品經營主體資格合法有效。按照“網格化”巡查要求,制定細化考核標準,完善分局與基層所、基層所與管理員、管理員與責任區食品經營户之間的三級食品安全責任網絡,全面簽訂“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書”,將監管責任落實到每位“網格”責任人,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對食品中摻雜使假、過期黴變和利用化工原料加工有毒有害食品等違法行為監管保持高壓態勢,確保責任區監管推行到位。

(七)增強執法效能,構建長效機制。繼續引導和督促食品經營者建立和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台賬、協議准入、質量承諾、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嚴格食品經營者質量管理責任,切實向學生消費者負責。對劣質小食品採取“露頭就打”原則,積極加強與衞生、質檢、食藥監、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明確責任、通力合作、達成共識、各司其職,建立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處通報機制,完善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執法網絡,整合執法資源,增強執法效能。努力做到源頭治理與市場巡查相結合,日常檢查與預警應急處置相結合,教育警示與加大案件查處相結合,行政執法與部門協助相結合,集中整治與長效監管相結合,努力營造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消費環境.........

【第2篇】農村消費水平普遍提升的調研報告

據全市農村居民抽樣調查推算:xxxx年上半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7429.03元,同比增長27.59%;人均現金支出6556.27元,同比增長17.85%。現就農村消費水平調研情況如下:

一、農村住户現金收入情況

(一)工資性收入持續穩步增長。工資性收入在一季度人均增長8.2%的基礎上繼續穩步增長,上半年增速達到16.07%。其中,在本鄉地域內勞動收入1640.21元,同比增長30.94%;外出從業收入1454.05元,同比增長15.77%。工資性收入增長較快的兩個主要原因:一方面,得益於我市鄉村企業和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經濟開發區、南海新區兩大經濟板塊的快速膨脹,吸納了更多農村剩餘勞動力,農民可離土不離鄉就近務工;另一方面,近幾年用工價格不斷上漲,使得工資性收入一直處於快速增長的態勢。

(二)家庭經營現金收入快速增長。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家庭經營收入3337.28元,增長45.8%。其中,第一產業現金收入1994.97元,增長42.81%;第二產業現金收入249.61元,增長161.35%;第三產業現金收入1092.71元,增長37.17%。家庭經營現金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二季度適逢夏收,農民因為陳糧換新,出售糧食較多;二是二季度牧業特種動物配種完成,出售特種動物毛皮較多,淡水養殖產品適逢出庫出售旺季;三是工業服務、批零貿易銷售額大幅增加。

(三)財產性收入大幅下降。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7.04元,同比下降84.78%。其中,利息下降86.04%,租金下降90.4%。從調查的情況看,上半年因婚宴及住院支出導致存款支出較多,所得利息下降較大。

(四)轉移性收入增長較大。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674.24元,同比增長22.77%。其中,城市親友贈送74.51元,同比下降5.27%;農村親友贈送85.1元,同比增長118.51%;離退休金、養老金371.99元,同比增長59.88%;領取新型養老保險27.53元,同比增長216.83%。轉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長主要因為:一是由於婚宴喜事多,親友贈送現金轉移較多;二是離退休人員增加;三是領取新型養老保險的人數增多。

二、農村住户現金支出運行情況

(一)生產費用支出有所增長。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生產費用支出2301.88元,同比增長6.94%,購置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49.14元,同比下降65.07%。其中,家庭經營費用支出2252.75元,同比增長11.97%。從分產業看,費用支出主要集中在一產和三產,其中:一產1387.22元,同比增長12.88%;三產830.31元,同比增長6.05%。

(二)生活消費支出增長較快。上半年,生活消費的快速增長,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二季度適逢端午節,節日消費增大;其次,婚嫁、住院等高額費用支出;再次,人們的消費觀念有了進一步的改變,不再單純追求吃飽穿暖的物質生活享受,而是追求更高層面吃好、穿好、娛樂好等精神生活享受。

(三)轉移性支出增長較快。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轉移性支出766.35元,同比增長57.07%。其中,贈送農村親友支出151.91元,同比增長85.23%;贈送城市親友支出155.06元,同比增長537.93%;交納醫療保險支出61.24元,同比增長205.87%;交納社會保障基金支出221.4元,同比增長938.89%。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生產費用支出增長緩慢。上半年雖然農民家庭經營現金收入有大幅度增長,但是生產費用支出增長緩慢,二者不同步。據調查得知:當前從事一產的勞動力老齡化程度已趨嚴重,這一現象折射出一產勞動力科技文化素質的逐漸降低,一產機械操作化水平和機械化使用率也大大減低,導致農牧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大降低,這與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的糧油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優質高效的綠色環保產品生產理念極不相符。

(二)禮金、醫療支出費用呈快速增長態勢。上半年,人均婚喪嫁娶支出218.12元,同比增長1.87%,佔現金總收入的2.8%;人均醫療保健支出370.93元,同比增長44.8%,佔現金總收入的4.7%。兩項合計人均589.05元,同比增長25.3%,佔現金總收入的7.5%。婚喪嫁娶禮金呈上升趨勢。因為婚嫁,父母為了子女往往傾囊而出,甚至負債操辦;另外,禮金互送支出額度也從上世紀的幾十元錢發展到現在的四、五百元錢甚至上千、上萬,攀比之風日趨嚴重,支出費用呈快速增長態勢。醫療費用支出成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雖然國家一直控制藥品漲價,但長期吃藥及高昂的住院費用使農民難以承受;雖然農民也有醫療保險補貼,但對於大病、重病,個人仍然要承擔50%左右的費用,對於中低收入家庭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有的家庭甚至因病致貧。

(三)財產性收入比重偏低。個人或家庭的生存和發展保障主要來源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勞動獲得的勞動報酬;二是通過社會保障體系獲得的社會基本保障;三是個人財產投資獲得的財產性收入。因此財產性收入也是農村居民收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農村居民調查情況看,我市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一直很低,僅有的一點只不過是存款利息,或者個別户提供農業機械服務而獲得的微薄收入,像集體分配股息和紅利、其他股息和紅利、出讓無形資產淨收入等方面則是空白。財產性收入的缺失,是加劇兩極分化的重要推手,是農民消費力不強、抵禦風險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四、幾點建議

(一)強化市場調節功能,開展高素質勞動力技能培訓。積極發展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的農村經濟合作社經營模式,揚長避短,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一方面加快縣域三次產業尤其是鄉村工商業的快速發展,以市場手段吸納更多年輕的、知識層次較高的剩餘勞動力到農村置業;另一方面搞好農牧業生產技術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種養水平,為保持全市農牧業生產的長遠、良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降低農民醫療費用,增強政策性補助力度。應大力倡導勤儉節約之舉、大興鄉村文明之風,營造出更加和諧的農村社會環境。在醫藥醫療問題上,應利用宏觀政策嚴控藥品價格,嚴厲打擊藥品經營及醫療上的不正之風,想方設法加快加大鄉村醫院建設,降低農民醫療費用,必要時可施以財政補助政策,使農民真真正正得到實惠、實實在在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了,農民則可以省出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生產中來,進而達到生產發展、農民增收的目的。

(三)充分利用閒散資金,提高財產增值水平。應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和政策環境,特別是要有成熟的產權制度、資本市場和金融制度,讓更多的羣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大力提倡富有農民自辦實體、自主生產,提高自有財產的增值水平,同時,還要鼓勵農民利用剩餘資金合資或合夥辦實體或者入股等形式,使自有剩餘資金增值,增加農民收入。

【第3篇】大學生對當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調查報告

消費是一個社會最關注的話題,在改革開放這30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居民的消費也發生了鉅變。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費日趨多元化,藉此時機,以進一步擴大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

在這個暑假中,本人通過對我縣經濟發展網上資料的查閲和調查問卷的形式總結了十六以來我縣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情況及變化趨勢,並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居民消費的措施和建議,據此做出報告。

一、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情況和變化趨勢

(一)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我縣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大體分為兩個階段,一是xxxx年為消費水平緩慢增長階段。由於這一時期前兩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產品價格低,農民負擔高。因此,進入新世紀的前三年,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總體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二是xx年為消費水平快速增長階段。我市在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使我市的農業經濟迅速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長。

(三)消費方式的演變。從某種意義上説,收入水平決定消費水平,而消費結構的變化是消費方式轉變的結果,消費方式的轉變反過來又促進消費結構的變化,並轉化為拉動消費市場的動力。近年來農民消費方式主要有以下變化:一是由滿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質量提高轉變。在食品結構上,主食消費比重下降,各種副食消費不斷增加,膳食結構向營養、科學型發展。在衣着消費上,農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礎上,更注重時尚化。xx年人均衣着支出140.1元,同比增長35%。二是由重食物消費向物質和服務消費並重轉變。食物消費更多表現為生存型消費,而服務型消費更多表現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費。服務消費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農民消費觀念的積極轉變,也反映出農民消費方式的多元化。三是由自主性與市場化結合消費向更高的市場化消費轉變。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消費的市場化進程明顯加快,現金消費支出的比重不斷上升。

二、擴大農民消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農民收入問題。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發現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為前提的。近兩年,農民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農民的購買力提高了,對收入的預期也提高了,消費水平就明顯提高,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但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民的收入水平,特別是現金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因此,要進一步擴大農村消費,還要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並保持收入的穩定增長。

【第4篇】2022年四川農村消費市場調查報告

導語:網絡購物越來越時尚多樣,而問題也不斷出現。3月10日起,新浪女性與慧聰鄧白氏研究聯合發起“女性網友網購滿意度調查報告”,共2985網友參與此項調查。

當問及xx年購買過“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村受訪者“對購買的‘家電下鄉’產品的總體滿意度情況”時,表示“基本滿意”及以上的比例佔到90.3%(詳見圖1)。對於今年國家繼續推行的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有80.3%的受訪者表示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購買信心,表示沒有幫助的僅佔3.7%,另外有16.0%的受訪者表示“説不清楚”。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12日訊(記者 安顯韜)圍繞xx年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主題―― “消費與服務”,四川省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組織開展了四川“3.15”消費與服務專題調查,在農村消費市場方面,重點調查了“家電下鄉”政策的落實情況和當前農資產品中存在的問題。

調查顯示:“家電下鄉”產品的羣眾滿意率達90.3%;受訪者希望進一步完善“家電下鄉”政策,主要是加強“家電下鄉”產品的質量監管、增加補貼產品種類型號和提高補貼金額等方面;農村消費市場的消費信心、消費能力都在逐步提升。

xx年“家電下鄉”產品的羣眾滿意率達到90.3%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受訪者對“家電下鄉”政策的知曉率為85.4%,xx年購買過“家電下鄉”產品的受訪者佔農村受訪者總量的42.8%。

當問及xx年購買過“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村受訪者“對購買的‘家電下鄉’產品的總體滿意度情況”時,表示“基本滿意”及以上的比例佔到90.3%(詳見圖1)。表示不滿意的受訪者主要認為產品存在“質量差,故障多”和“雖然有補貼,但還沒有其它不享受補貼的同類產品經濟實惠”兩方面的問題。

受訪者最希望今年進一步加強“家電下鄉”產品的質量監管

當問及受訪者“‘家電下鄉’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方面”時,希望進一步“加強補貼產品的質量監管”的受訪者所佔比例最高,佔43.3%;其次是“增加補貼產品種類和型號”,佔34.1%;第三是“提高補貼金額”,佔30.9%(詳見圖2,此題為多選,相加不等於100%)。這反映出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在家電產品檔次、質量、種類等方面都在提升,相應地希望國家優惠政策更能適應農村居民生活的變化。

受訪者認為當前種子、農藥和化肥等三類農資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較多

調查中有18.8%的受訪者認為種子、農藥等農資產品“都沒有質量問題”;認為“當前農資產品中質量問題較多”的是“種子”、“農藥”和“化肥”,分別有42.2%、39.0%和36.8%的受訪者選擇(詳見圖3,此題為多選,相加不等於100%)。

六成農村受訪者認為家庭消費能力增強,八成受訪者認為國家政策提振了消費信心

調查顯示,60.3%的農村受訪者認為自己或家庭的消費能力更強了,認為消費能力“差不多”的佔34.7%,只有5.0%的認為“更差”。對於今年國家繼續推行的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有80.3%的受訪者表示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購買信心,表示沒有幫助的僅佔3.7%,另外有16.0%的受訪者表示“説不清楚”。

【第5篇】關於對當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調查報告

摘要:消費是一個社會最關注的話題,在改革開放這30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居民的消費也發生了鉅變。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費日趨多元化,藉此時機,以進一步擴大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

在這個暑假中,本人通過對我縣經濟發展網上資料的查閲和調查問卷的形式總結了十六以來我縣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情況及變化趨勢,並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居民消費的措施和建議,據此做出報告。

一、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情況和變化趨勢

(一)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我縣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大體分為兩個階段,一是xxxx年為消費水平緩慢增長階段。由於這一時期前兩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產品價格低,農民負擔高。因此,進入新世紀的前三年,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總體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二是xx年為消費水平快速增長階段。我市在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使我市的農業經濟迅速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長。

(三)消費方式的演變。從某種意義上説,收入水平決定消費水平,而消費結構的變化是消費方式轉變的結果,消費方式的轉變反過來又促進消費結構的變化,並轉化為拉動消費市場的動力。近年來農民消費方式主要有以下變化:一是由滿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質量提高轉變。在食品結構上,主食消費比重下降,各種副食消費不斷增加,膳食結構向營養、科學型發展。在衣着消費上,農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礎上,更注重時尚化。xx年人均衣着支出140.1元,同比增長35%。二是由重食物消費向物質和服務消費並重轉變。食物消費更多表現為生存型消費,而服務型消費更多表現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費。服務消費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農民消費觀念的積極轉變,也反映出農民消費方式的多元化。三是由自主性與市場化結合消費向更高的市場化消費轉變。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消費的市場化進程明顯加快,現金消費支出的比重不斷上升。

二、擴大農民消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農民收入問題。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發現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為前提的。近兩年,農民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農民的購買力提高了,對收入的預期也提高了,消費水平就明顯提高,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但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民的收入水平,特別是現金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因此,要進一步擴大農村消費,還要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並保持收入的穩定增長。

【第6篇】最新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調研報告

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最終牽引力。消費結構則是居民生活質量最直接的表現。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村居民3919.31萬,佔總人口數的56.8%,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結構對全省居民的消費情況有着重大影響。

一、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分析

本文收集了-省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其他商品及服務共八項消費支出數據。運用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對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進行分析。

從表1中的eles參數估計值及統計檢驗結果來看,各項消費支出和人均純收入之間都存在較強的線性關係,eles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下面從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彈性和邊際消費傾向方面對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進行分析。

(一)基本消費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滿足,但文化、教育、娛樂消費不足。居民基本消費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水平下,為保證勞動力的正常再生產,居民對商品和勞務所需要的基本消費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費需求。

由表2得知,省農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費需求支出總額為2040.62元,而人均實際消費支出總額達到4020.87元,將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費需求的兩倍,由此可見,省農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進一步觀察,儘管在總量上實際消費總額大大高於基本需求總額,但文教娛樂這一項並沒有達到基本需求額,反映出省農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娛樂現狀亟待改善。

【第7篇】關於農村兒童小食品消費安全調研報告

目前,農村食品市場受經營條件、消費觀念和監管力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多安全問題。近期,xx區工商局對轄區農村校園周邊流通環節食品(小食品)經營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在對該區14所中國小(含幼兒園)周邊的75家涉及小食品經營户的證照、自律制度建立、小食品品種及質量、經營環境等綜合調查後認為:應加大巡查力度,採取針對性監管的方式,進一步強化校園周邊小食品監管工作。

一、農村兒童食品安全消費現狀

(一)經營者多以流動攤販、閒散農户為主。農村日常消費方式以集中消費為主,兒童習慣在場鎮和農村小食雜店就近購買食品。經調查,農村市場銷售的小食品,近60%源於流動攤販,無固定營業場所。而閒散農户利用自有房屋開展經營活動,閒時經營、農忙時關門,比較分散、偏僻,經營形式不固定,無證無照多。30xx年第一季度,江夏分局在對轄區紙坊街、鄭店街、烏龍泉街的城邊村、城中村,涉及小食品經營户的專項檢查中,證照齊全的130户,證照齊全率為95%,同比往年證照齊全率的80%有較大幅度提升,且無證照經營多為無經營門點流動商販。

(二)食品質量低。經相關部門抽檢,農村市場上的果凍、汽水、油炸食品等普遍存在着蛋白質、維生素等含量偏低,糖精、甜糖素、致病菌指數、防腐劑、色素、香精超標,特別是濫用添加劑的現象較為普遍,嚴重影響少年兒童身體健康。一些兒童小食品屬於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的“三無產品”,有些經營户甚至將過期的食品銷售給兒童。巡查中發現,鄉村校園周邊小食品一是來源沒有保障,小食品進貨渠道表現為“多、亂、雜”;二是包裝粗糙、不嚴密,食品和小玩具混裝,容易使小食品造成的二次污染。

(三)包裝以散裝、裸裝為主。多數為小作坊、小廠生產的售價為0.5元—1元的散裝、裸裝食品。有些沒有任何防護措施,飽受沙塵和蚊蠅的侵襲,衞生狀況堪憂;有些包裝簡陋,用質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料瓶包裝,且有些反覆利用,對兒童身體健康的潛在危害較大。而且與其他商品擺放一處,有的甚至將食品與蚊香、殺蟲驅蚊劑等日化用品混放,食品與玩具混裝,對食品形成污染隱患。由於儲存意識匱乏,長時間暴露在強烈日光和高温環境下造成兒童食品加速變質。而這些過期、變質食品卻以“廉價讓利”的形式出現,迎合了兒童口味和消費水平。

(四)兒童及監護人的食品安全意識差。許多兒童根本不會顧及食品安全、衞生,拿着就吃、打開就喝。由祖輩(空巢老人)監護的留守兒童約佔90%,監護人年齡大、食品消費安全意識淡薄,只是盲目地滿足兒童的需求,沒有索要發票的習慣,即使買到了不合格食品也是自認倒黴,不了了之,缺乏維權意識。而處在國小生年齡段的兒童在法律定義上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羣,是不具備分辨是非能力的,對事物的認識感性較多。一是小食品外包裝印製圖案鮮豔,名稱對兒童極具誘惑性,如“紅燒牛排”、“加州燒雞”、“鬆骨脆脆香”等;二是混裝在食品裏的小玩具為兒童所喜愛,但這種混裝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卻一無所知;三是兒童的消費能力較低。重價格、輕質量是目前國小生消費的普遍心理,廉價食品有滋生土壤,導致生產成本絕對低廉的假冒偽劣食品接踵而至。

二、農村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的原因

(一)社會關注度不高。近年來,城市食品安全問題倍受關注,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但對農村特別是留守兒童食品安全問題關注度不高。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情感關注度高,心靈慰藉多,但對兒童身體健康成長關注不多。

(二)經營者道德缺失。一些小企業、“三無”小作坊瞅準農村市場“需求”,以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牟利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批發商和零售商只圖價格便宜、銷路旺盛,不注重查驗食品質量,使一些的價低劣質的“三無”產品充斥農村市場。

(三)安全意識淡薄。農村90%以上留守兒童每天都有2元—5元不等的零花錢,而假冒偽劣產品以其超低價格、刺激口味深受他們喜歡。加之監護人素質不高,維權意識淡薄,幾乎沒有查驗相關證照和索要銷售發票的意識,“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誤導性消費觀念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兒童的飲食習慣。

(四)監管執法力量薄弱。長期以來,由於執法部門人員少,監管範圍廣,且都處在中心場鎮,疏忽了農村地區,監管頻率和質量不到位。加之攤販和閒散農户多半為無證無照經營,流動性大、隨意性強、隱蔽性大,導致執法者監管難,消費者事後維權難。且各職能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溝通協調不夠、執法合力不強,容易出現交叉執法、重複監管和空白地帶,出現“都該管,都不管”的相互推諉現象,給問題小食品得以生存的空間。

三、農村留守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一)加大農村地區食品安全宣傳普及教育力度,提高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的安全維權意識。學校是食品安全宣傳普及教育的主陣地。以幼兒園、中國小為主,開設專門的食品安全消費教育課程,納入正規的學校教育課程體系,將健康安全消費知識理念植入人心。同時

,工商部門加強與學校的合作,成立校園維權志願小組。由具有一定維權知識、責任心強、工作認真的學生擔任小組成員,及時反映問題,開展食品維權知識的討論和交流,發揮團隊力量自覺維護合法權益。營造“工商主抓、師生參與、社會(家長)支持”的工商、學校、社會聯動的良好工作氛圍,通過面對面生動形象地講解演示、圖文並茂地知識呈現,引導學生通過“看、聞、問”識別假冒偽劣食品,拒絕“垃圾食品”,不購買、不食用不安全、不衞生的食品,自覺抵制假冒偽劣食品和“三無”食品,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和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經營者加強自律,從源頭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基層工商部門要在當地村幹部和村氏的協助下,摸清流動攤販及閒散農户的資料,通過廣泛宣傳、強化培訓監管、行政指導“三到位”,深入貫徹食品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與食品經營者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食品安全經營承諾書”,指導其建立健全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食品批發市場、批發户、集貿市場和食品經營企業為重點,大力引導監督食品經營者建立和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台賬、質量承諾,不合格食品退市以及市場開辦者質量管理責任等自律制度,強化其質量責任意識,不斷提高其自查自糾、自檢自管的能力,從源頭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整合執法力量,填補監管空白。實行“包村包點”,構築農村食品安全組織保障體系。由政府牽頭,聯合質監、藥監、工商、衞生等基層執法部門,監管幹部沉下去,與轄區行政村羣眾加強聯繫,分區劃片,包村包點。大力開展農村維權聯絡點建設,充分發揮農村“12315”維權聯絡員熟悉本地情況、信息渠道面廣的優勢,與基層工商所一道共同構築農村食品安全聯防聯守、綜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線,實現監管覆蓋全區域。

(四)加大監管處罰力度,規範商家經營行為。一是全面清理整頓農村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資格,嚴格市場主體准入。全面調查摸排農村食品的供貨商(送貨商、批發商),搞清進貨渠道,督促檢查供貨商建立並落實索證索票和購銷台賬制度,並對其建檔跟蹤管理。二是以“六查六看”為重點,加強農村食品市場日常監管和巡查。有關檢查、督查和巡查情況要有方案、有工作小結、有相關檢查和巡查記錄,市場巡查記錄上必須有被檢查人或見證人簽字。通過巡查和專項檢查,及時查處無照經營、假冒偽劣食品、過期變質食品、“三無”食品和在食品中摻雜使假等違法行為。三是集中整治與質量監測相結合。要採取集中整治與商品質量監測、食品快速檢測相結合方式,加大農村食品質量監測和快速檢測力度,及時進行消費引導和提示。要根據消費者投訴舉報線索,加大對投訴舉報食品的檢查力度,對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定向抽樣檢驗。四是進一步狠抓大要案件的查處。要加大查辦案件的力度,在重要時段集中查處和曝光一批食品違法典型案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觸犯刑律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震懾違法分子。

(五)完善數據信息,實行分類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小食品“黑名單”數據庫信息,根據小食品所標示的廠名、廠址相對單一的特點(如標註產地多為湖南長沙、重慶、鄭州等地,一個地區通常涵蓋了數十種小食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從查證廠名廠址入手。在日常檢查中有針對性地提取小食品樣品並彙總歸類,將生產廠家信息以調查證明函件的形式郵寄當地工商部門配合查驗真偽,及時將查證回覆函件分文別類,形成原始的證據材料予以保存。二是從商品條形碼、認證標識入手。通過提取小食品樣品,將小食品樣品綜合信息反饋質監部門,由質監部門鑑定並出具具有法定效力鑑定報告。三是將提取小食品樣品送交衞生防疫部門,對小食品衞生狀況的綜合指標予以評估和認定。最後,通過將上述方法取得的法定證明文件(虛假的廠名廠址、假冒認證標識、衞生狀況等)進行信息彙總,登記造冊,形成小食品“黑名單”數據信息,各基層工商所在監管中就能“對號入座”、有據可查,提高實際可操作性,並及時將小食品“黑名單”通報給批發商所在地工商部門,實現“資源共享、追源截流”,切實促進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落實到位。

(六)立足工商職能,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嚴把食品經營主體准入關,結合年檢驗照工作,清理規範主體資格,切實做到食品經營主體資格合法有效。按照“網格化”巡查要求,制定細化考核標準,完善分局與基層所、基層所與管理員、管理員與責任區食品經營户之間的三級食品安全責任網絡,全面簽訂“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書”,將監管責任落實到每位“網格”責任人,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對食品中摻雜使假、過期黴變和利用化工原料加工有毒有害食品等違法行為監管保持高壓態勢,確保責任區監管推行到位。

(七)增強執法效能,構建長效機制。繼續引導和督促食品經營者建立和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台賬、協議准入、質量承諾、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嚴格食品經營者質量管理責任,切實向學生消

費者負責。對劣質小食品採取“露頭就打”原則,積極加強與衞生、質檢、食藥監、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明確責任、通力合作、達成共識、各司其職,建立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處通報機制,完善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執法網絡,整合執法資源,增強執法效能。努力做到源頭治理與市場巡查相結合,日常檢查與預警應急處置相結合,教育警示與加大案件查處相結合,行政執法與部門協助相結合,集中整治與長效監管相結合,努力營造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消費環境。

【第8篇】對當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調查報告

摘要:消費是一個社會最關注的話題,在改革開放這30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居民的消費也發生了鉅變。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費日趨多元化,藉此時機,以進一步擴大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

在這個暑假中,本人通過對我縣經濟發展網上資料的查閲和調查問卷的形式總結了十六以來我縣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情況及變化趨勢,並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居民消費的措施和建議,據此做出報告。

一、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情況和變化趨勢

(一)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我縣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大體分為兩個階段,一是xxxx年為消費水平緩慢增長階段。由於這一時期前兩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產品價格低,農民負擔高。因此,進入新世紀的前三年,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總體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二是xx年為消費水平快速增長階段。我市在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使我市的農業經濟迅速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長。

(三)消費方式的演變。從某種意義上説,收入水平決定消費水平,而消費結構的變化是消費方式轉變的結果,消費方式的轉變反過來又促進消費結構的變化,並轉化為拉動消費市場的動力。近年來農民消費方式主要有以下變化:一是由滿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質量提高轉變。在食品結構上,主食消費比重下降,各種副食消費不斷增加,膳食結構向營養、科學型發展。在衣着消費上,農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礎上,更注重時尚化。xx年人均衣着支出140.1元,同比增長35%。二是由重食物消費向物質和服務消費並重轉變。食物消費更多表現為生存型消費,而服務型消費更多表現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費。服務消費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農民消費觀念的積極轉變,也反映出農民消費方式的多元化。三是由自主性與市場化結合消費向更高的市場化消費轉變。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消費的市場化進程明顯加快,現金消費支出的比重不斷上升。

二、擴大農民消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農民收入問題。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發現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為前提的。近兩年,農民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農民的購買力提高了,對收入的預期也提高了,消費水平就明顯提高,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但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民的收入水平,特別是現金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因此,要進一步擴大農村消費,還要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並保持收入的穩定增長。

【第9篇】農村生產和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為貫徹落實好中央關於做好“三農”工作的要求和省物價局《關於開展當前農村生產和消費調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經局黨組研究決定,我局價格監測中心於2022年3月13日至15日以農村價格信息員原有5户為基礎,擴大到15户農户為調查對象,對當前我區農民的種植意向、消費意向、農民收入和主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等情況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生產情況

當前農村生產主要呈現以下五個特點:

1、糧食種植面積穩中有增。由於近年國家每年都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格,糧價的提高給糧農帶來的收益顯而易見,調查户中,有40%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有26.7﹪的農户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與去年持平,其中只有13.3%的農户小農產品種植面積比去年減少。

2、農户種植意向更傾向於種植糧食。從我區農村所在的生產條件和農產品市場情況看,53.3%的農户傾向於種植糧食;6.7%的農户傾向於種植蔬菜;20﹪的農户傾向於種植其他經濟作物。

3、農資價格與去年同期比價格下降,種子價格上漲。目前我區農村農資市場尿素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調查户中有60%的農户認為尿素價格特平。還有20%的農户認為尿素價格下降,只有6.7﹪的農户認為尿素價格上升。目前我區農村春耕生產種子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上漲,調查户中有46.7%的農户認為價格上漲,有26.7%的農户認為價格特平,只有6.7﹪的農户認為價格下降。據監測顯示,目前我區農村市場尿素價格平均每50公斤125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0.7%;我區早稻常規稻湘早秈24號種子價格平均每公斤4.4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0%,種子價格已連續四年上漲。

4、春耕生產用水價格與去年同期比價格上漲。今年春耕生產中水價與去年同期比,60%的農户認為水價格上漲,40%的農户認為水價沒變化。

5、外出務工人員數量同比增加。據調查15户農户,有53.3﹪的農户認為今年外出務工人員數量增加,有26.7﹪農户認為今年外出務工人員數量減少,有20﹪農户認為今年外出務工人員數量沒有變化。在外務工人員隨着工作經驗增加、工作技能增強,逐漸適應並融入務工地的生活,有的甚至在當地購房安家,今年部分待業青年和農民工加入外出務工隊伍中,因而今年我區外出務工人員數量相比去年有所增加。

二、當前農村居民消費情況

1、我區農村大多數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是農業種植,其次是外出打工,少數是養殖業或農村工副業。絕大部分農户對於今年家庭收入增長充滿信心。15份問卷中46.7%的農户家庭收入來源是農業種植,外出務工,養殖業、農村工副業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户分別佔26.7%、20%和6.6%。隨着整個宏觀經濟的企穩回升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愈發重視,農民收入逐年增加,有86.7%的調查户認為去年的家庭收入比前年有所增加,並且他們對今年家庭增收普遍持樂觀態度,有53.3%的農户預計今年家庭收入將有明顯增加。

2、從目前形勢看來,有30%的農户擔心外出打工困難將影響今年的家庭收入,有30%的農户擔心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將影響今年的家庭收入;擔心種植養殖因受天災病疫減產和農產品市場聚格下降而影響家庭收入的農户分別佔25%和15%。

3、農村家庭開支主要集中在婚喪嫁娶及人情往來與購買農業生產資料、孩子上學、修建房屋、日常生活用品等五個方面,、其他依次是就醫看病、購買食品及文化娛樂。近年來,隨着農資費用和非義務教育收費的上漲,農業生產成本和子女教育費用成了農民朋友無法規避的兩項重大支出。加上“婚喪嫁娶及人情往來”、“購買日用”及“修建房屋”以上五項支出集中係數之和高達86.6%。當前這些現狀説明我區農民朋友的硬性支出比例過重,文化娛樂等其它消費需求依然受限。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以上情況並及早出台相關措施予以妥善解決,否則沒有增加農村可支配收入而指望擴大農村消費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只有讓農民收入邁上新的台階,農村消費才能跨入新階段。

三、加強農業生產和促進農村消費的幾點建議:

1、拓展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消費,根本出路就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一是積極抓好農業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建設提高農副產品的商品率和農產品的附加值,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大土地流轉、成立各種專業合作社或組織指導農民種植經濟效益高的農產品,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二是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的力度和寬度,着力培育勞動力市場,搞好勞務輸出,提高農民收入;三是加大信貸保險力度,政府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解決農民貸款難、高風險農業生產領域如養殖業參保難等方面的問題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2、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着力優化農村消費環境。各級政府要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做好農田水利、道路、農業用電線路改造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對新農村的政策引導和税費優惠政策,着力提高農業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消費水平。

3、建立規範的農資質量監督體系和合理的價格調控機制。政府要加大農產品生產、供求信息的發佈工作幫助農民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工商部門要對不具備農資經營條件的門店堅決停止其經營活動,對無照經營的,堅決予以取締,嚴厲打擊制銷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物價部門要進一步穩定農資價格,控制生產資料價格的不合理上漲,確保農民穩定增收,避免由於生產成本增加而帶來的“增產不增收”的現象發生。

4、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普及工作。一方面要採用各種形式不斷加大農技知識推廣、普及力度,本着因地制宜、市場需求原則,積極引進適合本地區種植的優良品種,優化糧食產品質量,提高糧食單產效益,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病蟲害預報預警制度,最大限度降低由於病蟲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5、正確引導農民消費。對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支農惠農措施要切實落到實處,堅持杜絕假冒偽劣產品,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結合醫療、養老制度改革的時代特點,積極培育農民在養生、健身、養老等領域的消費熱點。

【第10篇】大學生暑假關於對當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調查報告

摘要:消費是一個社會最關注的話題,在改革開放這30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居民的消費也發生了鉅變。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費日趨多元化,藉此時機,以進一步擴大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

關鍵詞: 農村 消費 擴大

在這個暑假中,本人通過對我縣經濟發展網上資料的查閲和調查問卷的形式總結了十六以來我縣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情況及變化趨勢,並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居民消費的措施和建議,據此做出報告。

一、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情況和變化趨勢

(一)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我縣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大體分為兩個階段,一是xxxx年為消費水平緩慢增長階段。由於這一時期前兩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產品價格低,農民負擔高。因此,進入新世紀的前三年,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總體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二是xx年為消費水平快速增長階段。我市在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使我市的農業經濟迅速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長。

(三)消費方式的演變。從某種意義上説,收入水平決定消費水平,而消費結構的變化是消費方式轉變的結果,消費方式的轉變反過來又促進消費結構的變化,並轉化為拉動消費市場的動力。近年來農民消費方式主要有以下變化:一是由滿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質量提高轉變。在食品結構上,主食消費比重下降,各種副食消費不斷增加,膳食結構向營養、科學型發展。在衣着消費上,農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礎上,更注重時尚化。xx年人均衣着支出140.1元,同比增長35%。二是由重食物消費向物質和服務消費並重轉變。食物消費更多表現為生存型消費,而服務型消費更多表現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費。服務消費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農民消費觀念的積極轉變,也反映出農民消費方式的多元化。三是由自主性與市場化結合消費向更高的市場化消費轉變。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消費的市場化進程明顯加快,現金消費支出的比重不斷上升。

二、擴大農民消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農民收入問題。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發現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為前提的。近兩年,農民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農民的購買力提高了,對收入的預期也提高了,消費水平就明顯提高,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但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民的收入水平,特別是現金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因此,要進一步擴大農村消費,還要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並保持收入的穩定增長。

(二)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預期的不穩定,是農民消費的後顧之憂。近幾年,我市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養老、醫療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保障體系,但這些保障體系還不完善,普及率也不高,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看不起病,吃不起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存錢養老、存錢防病的思想在農民中還普遍存在。另外,收支預期的不穩定,越來越高的教育投資,婚喪嫁娶的盲目攀比,也使得農民不敢貿然消費。

(三)農村市場體系不健全和消費環境欠佳是影響消費的重要環節。主要表現在:一是家庭設備、日用品等有賴於新型業態如連鎖超市在農村的延伸,而目前農村商業流通組織方式落後,商品流通不暢,成本過高,商品價高質次、假冒偽劣嚴重等問題,不能滿足農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和適應農民消費方式的轉變。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交通、通訊、自來水等近幾年雖有了較大的發展,但還遠遠落後於城鎮,運行成本、運行費用高也使得農民對一些耐用消費品買得起用不起,限制了農民的消費。

三、進一步推動農村消費的措施和建議

(一)增加農民收入。從長遠看,增加農民收入是推動農民消費的根本措施。要增加農民收入,既要全面貫徹黨的農村經濟政策,又要不斷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水平。隨着近幾年農民增收各項政策的全面、強力出台,今後對農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將進入常規階段,對農民增收的作用也是間接的、有限的。今後影響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再是由政策決定的生產積極性,而是農民生產經營水平。因此,今後農民增收的核心應轉向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水平上來。

(二)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村在養老、醫療等方面的保障體系,使更多的農民從傳統的儲蓄養老、家庭養老的方式中解脱出來;使更多的農民參入醫療保險,看得起病,吃得起藥,降低因病致貧的風險。進一步理順農村信貸關係,落實農村信貸政策,簡化信貸手續。進一步降低學生學雜費,特別是高中、大學階段的學雜費,使農民不致為了讓孩子上學而貧困或債台高築。

(三)降低收費門檻和價格,使大多數農民能消費的起。近幾年所興起的耐用消費品以及與人們生活極其相關的醫療、教育、住宅、汽車等高消費領域,其價格與收費門檻仍然過高,有的收費標準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特別是在教育、醫療、住宅等方面,人們對現行的消費標準又不得已而從之。因此,下一步,首先在教育、住宅等方面,對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部分要合理降低,能規定收費上限的要予以明確,同時進一步加強對亂收費的監管力度,嚴控超範圍、超標準收費。其次在醫療、汽車等特殊服務、特殊商品方面,要合理地降低商品、服務價格,使老百姓能夠在這些方面都能消費的起。

總之,在研究促進消費需求和調整消費結構的對策措施時,要根據我市目前農民已形成的高、中、低不同階層的消費羣體這一實際,並把握不同羣體消費需求走勢,着力啟動中等收入羣體消費力度,主要應以穩定收入和改變其心理預期為主。對中等偏上收入者,可用消費信貸等方式,引導一部分人向城鎮轉移,鼓勵他們首先購房、買車;對中等收入者,可增加其文化娛樂消費;而對中等偏下收入者,則可增加其耐用消費品的消費與換代。

【第11篇】最新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調研報告範文

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最終牽引力。消費結構則是居民生活質量最直接的表現。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村居民3919.31萬,佔總人口數的56.8%,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結構對全省居民的消費情況有着重大影響。

一、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分析

本文收集了-省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其他商品及服務共八項消費支出數據。運用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對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進行分析。

從表1中的eles參數估計值及統計檢驗結果來看,各項消費支出和人均純收入之間都存在較強的線性關係,eles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下面從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彈性和邊際消費傾向方面對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進行分析。

(一)基本消費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滿足,但文化、教育、娛樂消費不足。居民基本消費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水平下,為保證勞動力的正常再生產,居民對商品和勞務所需要的基本消費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費需求。

由表2得知,省農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費需求支出總額為2040.62元,而人均實際消費支出總額達到4020.87元,將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費需求的兩倍,由此可見,省農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進一步觀察,儘管在總量上實際消費總額大大高於基本需求總額,但文教娛樂這一項並沒有達到基本需求額,反映出省農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娛樂現狀亟待改善。

(二)邊際消費傾向分析:消費意識較強,但消費結構層次偏低。邊際消費傾向是消費變動額和收入變動額之間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對各類消費的偏好及其新增購買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農村居民總邊際消費傾向為0.70,説明農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於生活消費支出。顯示出省農村居民儲蓄率較低,消費意識較強。這對全省經濟的健康快速增長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各大類邊際消費傾向係數中,排第一位是食品(0.3352),其次是居住(0.2051)。這説明省農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情況下,首先考慮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費量和提高食品的質量,改善膳食結構。緊接着便是考慮改善居住環境,這也反應出省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層次偏低。

其他按順序排列分別為交通通信(0.0582)、醫療保健(0.0475)、家庭設備(0.0463)、衣着(0.0295)、其他(0.0119)、文教娛樂(-0.0306)。交通通信和醫療保健兩大類較高的邊際消費傾向也説明了:一方面,交通通訊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已深入到農村,農民對出行以及加強與外界的聯繫方面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農民醫療保險、保健意識增強,越來越關注自身的身體健康。文教娛樂的邊際消費傾向為負數,説明隨着農民收入的提高,文教娛樂的支出反而有所下降,反映出省農村居民對文化、教育等精神消費投入的忽視,全省整體精神文化層次較低。

(三)需求收入彈性分析:居住和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消費潛力較大。需求的收入彈性是指在商品價格不變時,需求量變動率與收入變動率的比率。它反映了食品等商品消費支出對收入的敏感程度。

從整體上看,居住支出對收入的敏感性最高,為1.46。其次是家庭設備,為1.12。這説明此兩類商品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快於收入的增長速度。反映出省農民非常關注和熱衷於改善家庭生活、居住條件。而食品、衣着、交通通訊、文化教育、醫療保健、其他類的需求收入彈性都小於1,説明這幾類商品對收入變動的反應不敏感,缺乏彈性,省農民對這些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的增長低於其收入的增長。

二、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的建議

針對目前的消費現狀,為合理引導省農村居民消費,促進其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提出如下幾項建議:

(一)穩步提高省農村居民收入。影響農民消費需求的因素是收入,只有不斷擴大農民收入,才能提高農民消費需求,推動消費結構的優化。

(二)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適合省農村、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穩定農民消費預期,放開農民消費思路的重要基礎。

(三)大力推動“建材下鄉”、“家電下鄉”。針對全省農村居民居住和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消費潛力較大的情況,全面推廣“建材下鄉”、“家電下鄉”開拓農村市場,引導企業設計、開發、生產適合農村消費的建材、家電產品,擴大農村消費,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四)進一步提高文教娛樂服務質量。人們對文教娛樂的重視,體現出居民更高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文化素養,是科學技術水平進步和生活質量改善的充分表現。提高文教娛樂服務的質量,引導居民向更高的精神文化層次消費,對於全省消費結構的改善和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更新消費觀念,提升消費水平。省農村居民吃、穿、住三大基本類消費佔生活消費支出的70.7%,即絕大多數農民的消費僅限於一般的生活支出。消費層次和消費觀念都比較落後。應大力推廣農村信貸政策,簡化信貸手續,提高農民對信貸的認識,讓農民能夠利用信貸享受新的消費形式,充分挖掘農村居民的消費潛力。

【第12篇】四川農村消費市場調查報告

四川農村消費市場調查報告

當問及20xx年購買過“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村受訪者“對購買的‘家電下鄉’產品的總體滿意度情況”時,表示“基本滿意”及以上的比例佔到90.3%(詳見圖1)。對於今年國家繼續推行的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有80.3%的受訪者表示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購買信心,表示沒有幫助的僅佔3.7%,另外有16.0%的受訪者表示“説不清楚”。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12日訊(記者安顯韜)圍繞2010年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主題――“消費與服務”,四川省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組織開展了四川“3.15”消費與服務專題調查,在農村消費市場方面,重點調查了“家電下鄉”政策的落實情況和當前農資產品中存在的問題。

調查顯示:“家電下鄉”產品的羣眾滿意率達90.3%;受訪者希望進一步完善“家電下鄉”政策,主要是加強“家電下鄉”產品的質量監管、增加補貼產品種類型號和提高補貼金額等方面;農村消費市場的消費信心、消費能力都在逐步提升。

20xx年“家電下鄉”產品的羣眾滿意率達到90.3%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受訪者對“家電下鄉”政策的知曉率為85.4%,20xx年購買過“家電下鄉”產品的受訪者佔農村受訪者總量的42.8%。

當問及20xx年購買過“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村受訪者“對購買的‘家電下鄉’產品的總體滿意度情況”時,表示“基本滿意”及以上的比例佔到90.3%(詳見圖1)。表示不滿意的受訪者主要認為產品存在“質量差,故障多”和“雖然有補貼,但還沒有其它不享受補貼的`同類產品經濟實惠”兩方面的問題。

受訪者最希望今年進一步加強“家電下鄉”產品的質量監管

當問及受訪者“‘家電下鄉’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方面”時,希望進一步“加強補貼產品的質量監管”的受訪者所佔比例最高,佔43.3%;其次是“增加補貼產品種類和型號”,佔34.1%;第三是“提高補貼金額”,佔30.9%(詳見圖2,此題為多選,相加不等於100%)。這反映出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在家電產品檔次、質量、種類等方面都在提升,相應地希望國家優惠政策更能適應農村居民生活的變化。

受訪者認為當前種子、農藥和化肥等三類農資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較多

調查中有18.8%的受訪者認為種子、農藥等農資產品“都沒有質量問題”;認為“當前農資產品中質量問題較多”的是“種子”、“農藥”和“化肥”,分別有42.2%、39.0%和36.8%的受訪者選擇(詳見圖3,此題為多選,相加不等於100%)。

六成農村受訪者認為家庭消費能力增強,八成受訪者認為國家政策提振了消費信心

調查顯示,60.3%的農村受訪者認為自己或家庭的消費能力更強了,認為消費能力“差不多”的佔34.7%,只有5.0%的認為“更差”。對於今年國家繼續推行的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有80.3%的受訪者表示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購買信心,表示沒有幫助的僅佔3.7%,另外有16.0%的受訪者表示“説不清楚”。

【第13篇】農村消費結構實踐報告

農村消費結構實踐報告

農村消費結構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農村總人口已達到9.07億,如何有效地啟動農村市場,更好地為廣大農村居民服務,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為了解農村居民的消費心理、消費行為及消費傾向,這次對我村81名農民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共獲得有效樣本81個。

調查顯示,農村市場已經開始啟動。充分認識到城鄉之間消費上存在的本質差別,生產適合農村使用的產品,有針對性地引導農村居民消費,是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的關鍵。

由於能力有限,我主要對居住在白沙的農民作了重點調查。調查數據基本上是能夠從客觀上反映這次調查的目的的。

與單一收入家庭相比,收入多元化(主要為外出打工收入·家禽養殖·販牛)的家庭近兩年收入增長情況較好。按不同收入類型分組結果顯示,收入多元化的家庭對收入增長的綜合傾向分為正7%,比單純種植業家庭的傾向分高34.8個百分點。以純種植業為收入的家庭對收入增長綜合傾向分最低,為-27.8%。六分之一的`農村居民家庭計劃添置耐用消費品。本次調查中,18.4%的被訪者表示近期有添置耐用消費品的打算。這個比例對應的市場相當可觀。

結實耐用、價格便宜是農村居民選擇耐用消費品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本次調查中,當問到“您選擇耐用消費品時最先考慮的因素是什麼”時,有55名被訪者表示“結實耐用”,佔67.6%,提及率列第一位。有42名被訪者回答“價格便宜”,佔51.7%,提及率列第二位。“功能適用”的有18名被訪者,佔21.8%,列第三位。有8名被訪者回答他們考慮“節水節電”約10.3%,提及率列第四位。有7人佔8.5%的被訪者回答“維修方便”是他們考慮的因素,列第五位。

本次調查顯示,農民購買用消費品存在三大擔心。調查中,有9人,佔11.8%的被訪者表示目前的耐用消費品“不適合農村的使用情況”,有5人,佔6.6%的被訪者'怕商品質量沒有保證',有2人,佔2.7%的被訪者認為“維修不方便。這三種情況佔不打算購買人數的21.1%。

其他不打算添置耐用消費品的農民大致分四類,一是經濟條件不夠,調查中69%的被訪者表示“沒有錢”或“條件達不到”;二是表示“東西全了,不用添”,佔16.0%;三是有限的錢有其他用途,如上學、蓋房、結婚等,佔2.5%;四是認為“電費高,用不起”。

本次調查還得到以下結果

1,農户中存在大件物品閒置不用的現象

2,農村居民自我權益保護意識增強

3,日用商品銷售網點深入農村

4,農村醫療消費可觀

[農村消費結構實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