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公益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2W

農村公益報告多篇

【第1篇】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按照縣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活動的要求,農委組成調研組,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強農富民這一主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真對我縣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題調查研究,並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對策,現將具體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新農村建設是從2022年開始的,藉助扶貧開發整村

推進,重點實施了2鎮8個村、16公里的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受到了國家和省市扶貧辦的好評,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自覺地進入了新農村建設軌道。

2022年在新農村建設重點實施8815工程,即建設新農村示範村8個,建設整村推進村8個,建設通暢公路村15個,硬化通村公路18條。

二、新農村建設的典型做法

1、整合資金,科學調配使用。為了集中財力幹大事,

我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則,集中投放的原則,把試點村鎮建設資金、扶貧開發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林業生態效益示範資金、畜牧繁育改良資金、水利農田基礎建設資金、農村危房改造資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資金、土地整理資金、農機大型機械更新補助資金等與新農村建設相互關聯的項目資金由政府統一整合,捆綁起來向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傾斜,在項目實施過程合理搭配,定向投放,足額到位。同時,將文教、衞生、廣播電視等部門的校舍維修、文化陣地、農村醫療、有線電視等社會事業建設項目一併向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傾斜,把新農村建設拼盤做大做實。

3、落實責任,實施目標管理。為確保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作落到實處,我們探索實行了重點工作目標責任承諾管理制度。縣委、縣政府黨政副職、各鄉(鎮)及縣直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按照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目標、任務、責任在電視上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縣委成立目標承諾管理領導小組,下設目標承諾管理辦公室,抽調得力人員專事督查考核工作,對各鄉(鎮)、各部門各項工作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按照每月自報、季度公示、半年督查、年終考核四個階段進行,並嚴格兑現獎懲。

4、積極引導,發揮主體作用。一是尊重農民的決策參與權。凡涉及籌資籌勞的事宜,都要求各村召開村民代表會或村民理事會,由村民自行決定。二是引導農民參與建設。結合村民一事一議,動員受益羣眾積極參與投工投勞,參與項目建設。祥順鎮大林子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和廣播宣傳動員,只用2天的時間便籌集資金10多萬元,完成了村級資金籌措任務。三是調動農民在工程建設上自覺地充當監督員,在村屯管理上主動當好維護員,較好防止了重建輕管的傾向。

5、自加壓力,力求增量擴面。新農村建設面廣量大,是需要硬性投入的工程。_____雖然是省級貧困縣,財力十分薄弱,基礎相對落後,工作壓力相對很大,但是我們不等不靠,不依賴省市,不搞中看不實用花架盆景式的建設,而是把新農村建設做為一項歷史責任,抱定小縣要有大作為的決心,自我加壓,加大投入,不斷擴大新農村建設覆蓋面。

三、存在的問題

1、環境衞生很難保持長期清潔。一是道路的清掃難。二是垃圾出村難。三是監督管護難。

四、建議和對策

1、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道路清掃實行門前三包,農户負責冬季清雪、日常衞生保潔;二是以居住街道為單位,選出街長負責監督;三是教育農民儘量做到柴草出村;四是農户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及時清理出村,村外設置垃圾填埋處理廠,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注重新型能源建設,降低管理成本。一是今後安裝的所有路燈,均安裝太陽能路燈,解決費用難題。二是在今後再建的三室在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節能取暖問題,建議建地下燃池,解決冬季取暖問題;三是要充分利用農村户用沼氣、太陽能等清潔新型能源解決取暖照明問題。

3、動員農民出資出勞。街道香化、美化實行門前三包,由村集體統一提供花籽,分户育苗、分户栽花、分户管護解決管理費用問題。

4、發揮黨員及羣團組織帶動作用。一是組織黨員組建義務服務隊,對村內休閒公園等公益設施實行義務管護;二是利用婦女、共青團、民兵等羣團組織發動廣大青年、婦女積極投入到建設家園的活動中來。通過黨員和羣團組織的帶動作用,引導農民自覺參加公益建設活動。

【第2篇】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使用狀況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使用狀況調研報告

按照縣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活動的要求,農委組成調研組,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強農富民”這一主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認真對我縣新農村建設公益設施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題調查研究,並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對策,現將具體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新農村建設是從20xx年開始的,藉助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重點實施了2鎮8個村、16公里的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受到了國家和省市扶貧辦的好評,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自覺地進入了新農村建設軌道。

20xx年,我縣濃河、祥順兩鎮分別被確定為省、市新農村建設試點鎮,21個村被確定為省、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着力實施了“五改、四建、三化、兩擴、一併”工程。完成改路142.09公里,其中硬化通鄉通村公路6條、72.29公里,硬化村內道路30個村、69.8公里,完成濃河鎮地下排水工程1300延長米,完成水泥明溝排水工程23.3公里;完成改水18個村屯,新增自來水用户4880户;完成改廁6個村、918户;完成户用沼氣改灶試點380户;完成改房770户,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68.7%。新建村衞生所5所;新建村文化活動室9個;新建標準化中國小校舍9所,維修19所;新建“萬村千鄉”農家店40個。完成綠化村屯27個,建村內公園3個,在山後屯、創業屯推行農家通透式綠籬院落建設;完成街道亮化9個村,安裝路燈460基杆;推行自我管理日常保潔環衞模式,全面淨化村屯衞生環境。擴大有線電視、擴大程控電話覆蓋面,入户率分別達到70%和73%。將鳳山鎮下青山屯併入道壕橋屯,22户農民喜遷新居。

20xx年,全縣繼續擴大新農村建設成果,總投入資金15567.237萬元,其中公益事業和基礎建設投入4645.235萬元(農民自籌投入724.7萬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6831萬元;農機化建設投入220萬元;農業開發及土地整理項目投入3871萬元。重點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三化、三改”工程和農業生產及基礎建設“四擴、四建”工程。三化。一是道路硬化:完成20個村(場)通村通場公路和15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村內道路硬化80.45公里;二是四旁(村旁、屋旁、路旁、水旁)綠化:完成27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村綠化任務。三是村屯淨化:完成5個村水泥排水明溝建設;創建生態文明示範村10個;在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全部推行了自我管理、日常保潔管理模式。三改。一是改水:新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5處;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自來水入户率達到100%。二是改灶:新建户用沼氣680户,其中新農村建設試點村400户。三是改房:啟動了富強、紅旗兩個新型節能房建設試點,建稻草板節能房20棟、1680平方米;建農民集資樓2棟90户、6400平方米,其中富強村農民集資樓採用地下熱源供暖新技術,取代了燃煤供暖。稻草板房和地下熱源供暖新技術,節能環保,經濟適用,深受農民認可。今年全縣新建磚瓦房850棟、57740平方米,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71%。四擴。一是擴大北藥種植規模,新增北五味子人工種植5941畝,累計達到3萬畝,林下種植刺五加1萬畝;二是擴大畜牧業養殖規模,大鵝養殖達到35萬隻;三是擴大特種養殖規模,狐、貉養殖發展到3.1萬隻;四是擴大食用菌生產規模,木耳、蘑菇等發展到1480萬袋。四建。一是完成了50公里鬆幹堤防達標工程建設;二是完成鏵子山水庫消險加固工程建設;三是完成烏鴉泡低產田改造灌區配套等農業開發工程建設;四是實施了濃河鎮西樂等5個村、富林鄉雙河等2個村的土地整理項目建設,項目區規模3萬多畝。到20xx年末新農村建設累計投資3億多元,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20xx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12.9億元,其中畜牧業產值實現2.8億元;糧食總產達7.5億斤,比上年增長10.3%,實現災年奪豐收。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5270元,比上年增長7.8%。

20xx年在新農村建設重點實施“8815”工程,即建設新農村示範村8個,建設整村推進村8個,建設通暢公路村15個,硬化通村公路18條。

一是完成8個扶貧開發推進村道路硬化和15個村通村公路70.207公里,其中通村公路56.207公里,村內道路硬化14公里。村內道路硬化總里程達到141.37公里,村屯50個,佔村總數的61%。 二是完成水泥排水明溝13.9公里。三是全縣泥草房改造任務2200户。目前已拆扒泥草房959户。集中統建節能稻草板房114户,主體工程已完工。分建稻草板房112户,基礎已完工;農户自建磚房1733户,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四是在8個村建設户用沼氣池1500個,目前已完成950個的建設任務。户用沼氣池總數達到2479個。五是完成亮化4個村。亮化村屯總數達到19個。六是完成綠化18個村,其中建設高標準生 態示範村8個。綠化村屯總數達到68個,佔83%。七是完成庭院硬化鋪裝4個村。八是完成改造庭院柵欄4個村。九是完成村級“三室”11個建設任務。“三室”總數達到35個,佔82個行政村的42%。十是完成村內公園建設3個。總數達到5個。

二、新農村建設的典型做法

1、整合資金,科學調配使用。為了集中財力幹大事,我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則,集中投放”的原則,把試點村鎮建設資金、扶貧開發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林業生態效益示範資金、畜牧繁育改良資金、水利農田基礎建設資金、農村危房改造資金、通鄉通村公路建設資金、土地整理資金、農機大型機械更新補助資金等與新農村建設相互關聯的項目資金由政府統一整合,捆綁起來向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傾斜,在項目實施過程合理搭配,定向投放,足額到位。同時,將文教、衞生、廣播電視等部門的校舍維修、文化陣地、農村醫療、有線電視等社會事業建設項目一併向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傾斜,把新農村建設“拼盤”做大做實。

2、強化幫扶,實施合力共建。圍繞全縣新農村建設的大局,我們建立和落實了部門幫建和幹部幫扶工作機制,縣直87個部門幫建82個村,全縣589名副科級以上幹部和1297名一般幹部幫扶714户貧困户,幫扶1886名貧困生。即縣副處級以上領導每人包3户貧困户和1名貧困學生,鄉鎮黨政班子成員每人包2户貧困户和1名貧困學生,縣直副科級以上幹部每人包1户貧困户和1名貧困學生,縣直機關、事業單位的幹部每人包1名貧困學生。實行一幫三年,責任不變,對象不變。去年以來,全縣各部門幫建新農村摺合資金319.9萬元,縣直機關幹部幫扶貧困户、貧困生摺合資金37.3萬元。

3、落實責任,實施目標管理。為確保新農村建設等重點工作落到實處,我們探索實行了重點工作目標責任承諾管理制度。縣委、縣政府黨政副職、各鄉(鎮)及縣直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按照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目標、任務、責任在電視上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縣委成立目標承諾管理領導小組,下設目標承諾管理辦公室,抽調得力人員專事督查考核工作,對各鄉(鎮)、各部門各項工作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按照每月自報、季度公示、半年督查、年終考核四個階段進行,並嚴格兑現獎懲。

4、積極引導,發揮主體作用。一是尊重農民的決策參與權。凡涉及籌資籌勞的事宜,都要求各村召開村民代表會或村民理事會,由村民自行決定。二是引導農民參與建設。結合村民“一事一議”,動員受益羣眾積極參與投工投勞,參與項目建設。祥順鎮大林子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和廣播宣傳動員,只用2天的時間便籌集資金10多萬元,完成了村級資金籌措任務。三是調動農民在工程建設上自覺地充當監督員,在村屯管理上主動當好維護員,較好防止了重建輕管的傾向。

5、自加壓力,力求增量擴面。新農村建設面廣量大,是需要硬性投入的工程。_____雖然是省級貧困縣,財力十分薄弱,基礎相對落後,工作壓力相對很大,但是我們不等不靠,不依賴省市,不搞中看不實用花架盆景式的建設,而是把新農村建設做為一項歷史責任,抱定小縣要有大作為的決心,自我加壓,加大投入,不斷擴大新農村建設覆蓋面。

三、存在的問題

1、環境衞生很難保持長期清潔。一是道路的清掃難。二是垃圾出村難。三是監督管護難。

2、後續管護費用難以解決。一是照明路燈用費難以解決,全縣安裝路燈的19個村,其中有16個村的路燈用電能照明,費用很大,村裏難以承受。二是公園內的管理費用難以解決。村內公園建成後,後續的設施的維修、栽花種草、衞生保潔費用很大,村裏沒有多餘的資金來解決。三是綠化、香化、美化費用難以解決。村內道路硬化後,相配套的路邊綠化、栽花種草的人工費很高,村裏難以承擔。四是三室取暖費用難以解決。農村三室建築面積較大,一般都在120—140平方米之間,冬季取暖大約需要2萬元以上。

四、建議和對策

1、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一是道路清掃實行門前三包,農户負責冬季清雪、日常衞生保潔;二是以居住街道為單位,選出街長負責監督;三是教育農民儘量做到柴草出村;四是農户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及時清理出村,村外設置垃圾填埋處理廠,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注重新型能源建設,降低管理成本。一是今後安裝的所有路燈,均安裝太陽能路燈,解決費用難題。二是在今後再建的“三室”在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節能取暖問題,建議建地下燃池,解決冬季取暖問題;三是要充分利用農村户用沼氣、太陽能等清潔新型能源解決取暖照明問題。

3、動員農民出資出勞。街道香化、美化實行門前三包,由村集體統一提供花籽,分户育苗、分户栽花、分户管護解決管理費用問題。

4、發揮黨員及羣團組織帶動作用。一是組織黨員組建義務服務隊,對村內休閒公園等公益設施實行義務管護;二是利用婦女、共青團、民兵等羣團組織發動廣大青年、婦女積極投入到建設家園的活動中來。通過黨員和羣團組織的帶動作用,引導農民自覺參加公益建設活動。

【第3篇】農村公益性服務工作報告

今年,xx鎮對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高度重視,認真安排部署,科學制定方案,嚴格政策標準,合理設置項目,加大經費預算,完善考核辦法,公益事業“以錢養事”新機制有了良好進展,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將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規範目標責任。20xx年,我鎮將農村公益性服務納入全鎮重要工作,強化了做好農村公益性服務工作的責任,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分別與農技、農機、水利、水產、文化、村鎮建設等6個服務中心負責人簽訂了工作目標責任書(計生辦和畜牧技術服務中心由縣級業務主管部門與之簽訂),將農村公益性事業服務管理責任完成情況與工資相掛鈎。

二、完善工作方案,規範了項目設置。為了使我鎮農村公益性服務工作落到實處,年初,我鎮分別制訂了農業(種植業)、農業機械、水利、水產公益性事業服務考核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公益性服務工作責任、服務項目、崗位設置、管理和考核辦法。

三、依法公正操作,規範合同管理。我鎮按照《合同法》的規定,由鎮政府或縣級業務主管部門與服務組織或人員簽訂了服務合同,有些服務中心(如村鎮建設服務中心)還與服務人員簽訂了勞務合同,約定了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包括服務內容、經費標準、時間要求、考核估算、兑現辦法等事項。

四、建立考核體系,規範日常管理。為了提高全鎮農村公益性服務的服務質量,我們通過創新工作方法,建立了公益性事業服務枱帳和公益性事業服務情況考核台帳。我鎮對每一個項目建立了服務枱帳,對服務人員提供的每一項服務,都由農民在服務枱帳上簽字,鎮政府定期對服務枱帳上的各項內容進行抽查,作為服務合同考核的依據,避免了因平時管理失控而造成重大損失。在年終組織縣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農村公益服務目標責任落實情況進行考評,嚴格按考核結果兑現服務費,真正做到“農民簽單、政府買單”。

五、設立財政專賬,規範經費管理。20xx年,我鎮嚴格按照合同要求對“農技、農機、水利、水產、文化”等服務中心兑現“以錢養事”資金,結合平時日常管理和年終考核的結果,按規定將服務合同金額預拔和結算兑付到每一承擔服務的單位和個人。我鎮簽訂“以錢養事”服務合同的單位有5個,合同預算資金xx萬元(其中:農技xx萬元、農機xx萬元、水利xx萬元、水產xx萬元、文化xx萬元),年底實際發放xx萬元(其中:省補貼xx萬元、鎮撥款xx萬元。分解到各中心為農技xx萬元、農機xx萬元、水利xx萬元、水產xx萬元、文化xx萬元)。

六、服務人員觀念大轉變,工作熱情大大增強。20xx年,我鎮加強對服務人員的服務觀念教育,通過樹立先進典型示範等形式,使服務人員在思想上樹立以公益服務為職業,增強幹好公益服務的信心。大多數服務人員做到以公益服務為已任,以農民羣眾滿意為出發點,一心一意撲在公益服務工作上,如農技服務人員xx,在稻飛蝨防治關鍵時期,成天頂着烈日,指導農民用藥,為達到最隹防治效果,他手把手教農民配藥,對沒有勞力的農户,他親自下田打藥。在他的努力下,稻飛蝨沒有給xx鎮造成大的危害。

我鎮20xx年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取得了較好效果,使政府的公益性服務職能得到加強,為農服務質量得到提高,服務人員收入得到保障。

【第4篇】農村公益事業資金使用現狀的調研報告

加大農村農業投入,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今年,中央的一號文件第六次鎖定“三農”問題,明確提出要把對“三農”的投入作為今年擴大內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點,要大幅度增加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但到目前為止,我國廣大農村的公益性事業仍然十分薄弱,制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在國家投資有限、地方財政緊缺、攤派集資廢止、“一事一議”籌資難度大的情況下,農村公益性事業建設如何開展?帶着這個問題,我局組成調查組,深入到舊縣鎮村,從資金籌集、使用及管理方面對當前農村公益性事業發展問題開展了調研。

一、當前農村公益性事業資金使用的現狀

農村的公益性事業一般是指涉及村民的公有公用和公共利益的事業,它主要包括公共設施建設、社會優撫、救災救濟和扶貧、義務教育、公共衞生、環境保護、文化娛樂活動等方面。税費改革前,農村公益性事業主要採取向農民收取“三提五統”來保證運轉。“三提五統”加上“兩工”的使用及地方財政對農村教育衞生的投入,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基本上能夠滿足需要。

税費改革後,上述各項資金及用工項目均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事一議”的籌資籌勞制度。“一事一議”制度雖然在杜絕涉農亂收費上成效顯著,但在開展正常的農村公益性事業建設上,暴露出可操作性低的突出問題。以舊縣鎮村為例,該村近三年公益性事業建設資金約為85.43萬元,其中採用“一事一議”方式籌資3次,籌集金額僅為3.9萬元,只佔資金總額的4.6%。由此可見,當前以農民為主體的籌資籌勞制度不能解決農村公益建設“貧血”的現狀,而來自各級政府部門的資金才是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得以維持和發展的主要途徑。

二、農村公益性事業資金使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投入機制缺乏,投入主體過於單一。目前來看,村級從各級政府部門獲取的資金投入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上級部門政策性投入和村級的項目爭取。上級部門的政策性投入主要以公路、渠道硬化、安全飲水等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各種專項工作經費的形式進行下拔。而項目爭取則是指村級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到相關部門爭取到的資金。從村近三年的資金使用情況看,該村來自上級部門的政策性資金投入為58.78萬元,佔到資金總額的68.8%,向有關部門爭取的資金為21.75萬元,佔資金總額的25.46%,上述兩項資金合計佔到資金總額的94.26%,這説明對村來説,各級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入是該村公益性事業建設資金的絕對來源。農村公益性事業過度依賴國家投入,而集體、企業、個人等各種社會力量(僅宜昌晟泰公司捐贈1萬元,村民自籌3.9萬元)沒有及時跟上,特別是承擔資金融通功能的金融機構的缺席,共同造成了目前農村資金投入渠道單一的局面。

(二)投入額度偏低,不能滿足農村公益性事業發展的需要。受現有財政體制的影響,縣鄉級財政僅夠維持自身運轉,反哺農村的能力較弱,拿不出更多資金支持農村公益性事業的發展。從我縣財政投入看,年、年我縣本級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分別比上年增加了521萬元、485萬元,但財政支農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比重仍然偏低,年為5%,年為5.8%,財政支農資金中直接用於農業、農民的資金只有30%。

(三)覆蓋面偏小,不能全面發展農村公益性事業。税費改革前,農村公益事業投入制度基本涵蓋了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救濟、公共衞生、文化娛樂、農村義務教育等在內的農村公益事業。而税費改革後,由於受到農民收入低、部分農民素質不高、缺乏長遠眼光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國家在資金投入方向上的引導,目前農村公益性事業的發展都集中在修路、溝渠、安全飲水等民生項目上,投入的資金為48.8萬元,佔到資金總額的80.6%,而對於農村公共衞生、文化廣播等有利於長遠發展的項目,則無能力去發展,導致農村衞生、農村文化事業基本停滯不前,農村公益事業質量呈逐年下降之勢。如村近三年“一事一議”所議都是道路、渠道和安全飲水等項目,而農村衞生、文化建設項目為零。

(四)資金難配套,村級籌資和償債壓力大。近幾年的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均要求縣鄉村給予一定的資金配套。儘管要求配套的資金只佔整個項目的小部分,但對於那些一無資源、二無積累的村級組織來説,仍然難以承受。以渠道硬化為例,村近三年共硬化渠道3700米,根據政策規定,上級對渠道硬化的補助標準為15元/米,而實際建設成本為30元/米(山區村由於受地形、運距等因素的影響,建設成本要高於這個標準,村建設成本即為35元/米),上級補助資金為5.55萬元,村級資金缺口卻達到7.4萬元,比補助資金高出一倍有餘。資金配套的任務沉重,使得村級望“項目”興歎,並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村級組織改變農村面貌的積極性。

(五)“一事一議”可操作性低,存在“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現象。根據税費改革的要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道路修建、土地治理項目和村民認為需要興辦的集體生產生活等公益性事業項目所需資金,應當採取“一事一議”的籌集辦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居住分散、人員外出務工頻繁、辦公經費緊張的現狀導致了“一事一議”成本高且成功率難以保證,同時,“一事一議”在開展中也存在“二難”問題:一是村民意願難集中,普遍存在“眾口難調”的現象。二是議定事項難落實。對於議定事項的執行,主要依靠農村羣眾的自律和輿論壓力,對於拒絕執行的村民,則缺少相應的制約措施。“一事一議”的難於操作直接導致村級組織自我發展的資金匱乏,對一些亟需建設但又沒有納入到上級項目籠子的公益性事業,不能及時給予解決。如各村建於六七十年代的中小堰塘,普遍存在年久失修的情況,但由於無法納入到小水庫整修的範圍,長期“帶病運行”而得不到有效維護,既不能很好的發揮水利設施的作用,同時又產生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六)後期管理維護任務重,恢復性建設資金缺口大。目前國家對農村公益事業的投入主要以新建為主,後期管理和維護工作沒有納入到項目範圍,而是由村採取“一事一議”方式進行解決。在實際操作中,由於“一事一議”所籌資金十分有限,只能用於開展諸如清掃、加固等日常性管理工作,對於如路基、渠道水毀、山體坍塌以及跨村的大型維護工程,個別村根本沒有能力去解決。特別是部分山區村,每年雨季山洪造成的基礎設施水毀現象十分普遍,村級管理和維護的責任大,恢復建設的資金壓力沉重,僅年,村水毀道路、溝渠等公益設施所需恢復資金就達到3.6萬元,由於資金缺乏,直到目前,仍有部分設施沒有完全恢復。

三、對加強農村公益性事業建設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建議

加快農村公益性事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農村公益性事業停滯不前,必然會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整體進程。為此,只有儘快建立合理、穩定和有效的資金投入、使用機制,才能破解當前農村公益事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推動農村公益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一)構建城鄉統一的公共財政體系,使公共財政成為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的投入主體。長期以來,我們形成了“城市公益事業政府辦,農村公益事業農民辦”的不合理局面,公共財政對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沒有擔負起應有的責任。要實現城鄉一體化,縮小城鄉差距,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財政體系。一是要在公共財政的框架下,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農民積極參與、社會資本廣泛注入的農村公益性事業籌資機制。二是要圍繞建立農村公共財政體系這一目標,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探索和完善農村公益事業發展資金預算制度,不斷加大對農村公益性事業的投入比重,規範轉移支付資金管理制度,努力使公共財政成為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的主要投入主體。

(二)改革農村公益事業投資體制,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共品供給。一是要進一步加大資金爭取力度,積極向上爭取更多的惠農資金。二是改革農村公益事業投資機制,協調工商、税務等部門,及時制定和出台能夠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益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向農村流動。三是積極在農村公益性事業的建設和管理使用中引入市場化和民營化,鼓勵村級對現有公益設施和資源採取租賃、拍賣等方式進行處置,支持個人及社會組織投資農村公益性事業,以緩解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和公益事業發展不足的矛盾。

(三)創新公益性事業建設資金籌措機制,開闢建設資金來源的新途徑。當前,在政府資金投入方面,突出的存在着巨大的資金缺口與良好的財力預期之間的矛盾。這要求我們應當積極創新籌資機制,不斷拓寬資金渠道。一是要善於運用金融等工具,通過開發、使用如地方債券、財政擔保等形式的金融產品來緩解國家財力供給與建設資金需求在時間上的矛盾,借未來資金解燃眉之急,突破農村公益性事業建設中的資金瓶頸。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扶持發展對農民增收帶動作用明顯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做強做大,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三是在“取消縣及縣以下資金配套”的基礎上,適時出台新的政策,對農村近年因配套資金而新增的債務給予化解。

(四)改革支農資金的管理方式,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一是整合項目資金。指定由農業綜合開發辦牽頭制定農村公益性事業發展規劃,並把原先分散在各部門的除扶貧資金以外的支農項目資金集中起來捆綁使用,按輕重緩急,每年解決一批鄉村的重點公益事業項目,以發揮更大的資金效益。二是擴大資金使用範圍,由原來主要支持農業生產轉向支持農業生產與增加農村公共產品有效供給並重,促進農村文化衞生事業全面發展。三是將各類農業補貼資金集中使用,實現有限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前每畝農田可以獲得農業補貼近150元,這部分資金對單個農户來説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如果將各類農業補貼資金集中起來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基金的形式來投入使用,將可以發揮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第5篇】税改後農村基層組織運行和公益事業問題的調研報告範文示例

農村税費改革在減輕農民負擔方面的成果是不容質疑的,然而,人們目前擔心最多的還是農村税費改革對鄉村財力的影響,特別是由此導致的鄉鎮財政的拮据,勢必最終會影響農村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行,甚至基層政權的穩定,因此税費改革後農村基層組織運行和公益事業發展問題的研究成了當務之急。現就我鄉的基本情況作一簡單彙報。

一、鄉、村、組基層組織的運行情況

(一)機構設置,人員編制情況

税費改革前(2001年),全鄉轄11個村1個居委會,134個村(居)民小組,全鄉總人口14861人,其中農業人口13426人,每個村(居)支兩委幹部5—7人,其中村主要幹部4人,每村民小組組長1人,計生指導員1人,全鄉村組幹部340人,鄉行政人員37人,其中離退休5人,鄉所屬站所有財政所5人,計生服務站6人,國土站1人,廣播站2人,文化站1人,城建站1人,動物防疫站5人,林管站1人,農技站4人,司法所1人,統計站1人,民政辦1人,站所共30人,教職工138人,離退休30人,行政事業單位財政供養人員235人。

税費改革後(2022年),全鄉轄11個村,1個居委會,134個村民小組,全鄉總人口14664人,其中農業人口13772人,鄉行政人員27人,其中離退休5人,站所人員24人,教職工123人,離退休39人,行政事業單位財政供養人員213人,財政供養人口減少,主要是精減了臨時人員和工作調動。

(二)鄉、村、組收支情況

税費改革前(2001年)財政撥款219.4萬元(主要是鄉鎮幹部(含村4個主要幹部)、民政優撫、基本建設和公益事業撥款),鄉村統籌提留25.6萬元,其他收入20.8萬元,全年財政總收入265.8萬元,全年支出265.8萬元,其中鄉村幹部工資(含村4個主幹)36萬元,教育衞生196.8萬元,基本建設(學校建設、村部建設)20.9萬元,計生費5萬元,五保烈屬優撫2萬元,鄉村公用經費5萬元。

税費改革後(2022年),總收入320.7萬元,其中財政撥款(含轉移支付)308.4萬元,農村税費附加3.8萬元,其他收入8.5萬元,總支出320.7萬元,其中鄉鎮幹部工資(含村幹部)51.9萬元,教育衞生250.6萬元,計生經費5.5萬元,五保烈屬優撫3.6萬元,鄉村公用經費5萬元,基本建設4.1萬元。

2022年財政撥款比2001年增長40.6%,主要是人員增多和税收超收返還因素,其他收入減少主要是取消鄉統籌提留等因素所致。

(三)鄉、村、組運轉情況

税費改革前,鄉、村、組維持正常運轉,主要是財政撥款、鄉村統籌提留、税收超收分成等,鄉、村組維持正常運轉主要機動財力來源於鄉村統籌提留。

税費改革後,收入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税收超收分成、農業税附加及財政轉移支付,財政供養人員工資進入財政工資統發中心,村組幹部工資和公用經費主要來源於農業税附加,但農業税附加遠遠不能解決維持村組正常運轉,我鄉2022年農業税附加只有3.8萬元,加上轉移支付6.7萬元,一起才10.5萬元,而維持村組正常運轉至少要18萬元以上,差額部分只有靠鄉財政負責解決,大大加重了鄉財政負擔。財政供養人員除工資由縣財政統發外,公用經費只按編制數每人每年500元列入預算,其餘下鄉補助、公務員津貼、誤餐費等按政策可以享受的津補貼只能靠鄉財政自籌解決,税費改革後,鄉統籌村提留和各種政府性基金一律取消,鄉鎮不得向農民收取任何費用,取消農業税後,農業税附加隨之取消,村級集體經濟基本上屬空白,鄉鎮自身正常運轉尚且無着落,村組就更不用説,就××來説,除人員工資外,要保運轉,資金缺口每年至少在80萬元以上。

面對這一窘境,鄉鎮對下不得再向農民“伸手”,那只有企求上級,建議凡是鄉鎮幹部按政策性可以享受的各項工資、津補貼列入縣財政預算,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予以補足,並增列基層工作津貼和貧困地區津貼,使鄉村組幹部更安心致力於帶領農民脱貧致富奔小康,中央可以向發達地區徵收政府性調節基金,用於貧困落後地區彌補收入不足,縮小貧困地區和沿海地區收入過分懸殊的問題,安定民心,穩定基層。

(四)税費改革後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如何定位

鄉鎮財政特別是像我們貧困地區的鄉鎮財政,事實上,幾乎從來都不是一級完備的政權組織:一是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嚴重削弱鄉政府的權能;二是自主性的鄉鎮財政制約了鄉鎮政府的實際“作為”;三是鄉鎮缺乏應有的人事權和行政執法權,通過這些體制性設計,使鄉鎮淪為縣政府的附庸或事實上的派出機構。

農村税費改革進一步剝奪了鄉鎮政府的自主性,一方面是鄉鎮財政規範化,另一方面是鄉鎮財政面臨嚴重的收支缺口和債務壓力,在規範化財政約束下,鄉鎮政府為了緩解自身的財政壓力,就只能仰賴國家財政的轉移支付和上級財政的資金支持,從而加重了他對上級政府乃至國家的依賴性,為此,將鄉鎮財政建設成為一級自主性公共財政就迫在眉睫,使鄉鎮財政真正擔負起本社區內公共品生產、服務的職能。

(五)税費改革後,鄉鎮站所如何維持運轉

一是撤併;二是經費由主管部門負擔,鄉鎮管人、管事,不管支出,減輕鄉鎮負擔;三是改型,部分站所由事業轉向自收自支。

(六)税

費改革後鄉鎮村組負債情況及消赤減債措施

我鄉2022年底止,鄉負債72萬元,村級負債128萬元,所有負債基本上都是前幾年學校建設、村部建設和公益事業建設形成。由於農村税費改革形成的鄉鎮財政政策性缺口、收支結構及其預算管理的規範化的剛性約束,這些改革前留下的債務問題就沒有消解希望,原本失衡的鄉鎮財政,揹負如此沉重的重擔,怎能支撐多久?取消農業税後,鄉鎮負債和村級建校負債,建議進一步澄清底子由中央轉移支付和省、市、縣財政逐年撥付消化,村級其他公益事業負債建議一是按誰受益誰負擔消化,二是爭取上級資金扶持逐步消化。

(七)縣市政府應怎樣維護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和推進公益事業發展。

農村税費改革的直接目的是減輕農民負擔,這場改革的矛頭似乎主要對準鄉鎮政府,實際情形往往也象是鄉鎮在政策外添列了不少農民負擔的名目,由此造成的幹羣衝突也集中在鄉鎮一級,日益惡化的農民負擔問題和逐漸升級的鄉村幹部衝突,不但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定,而且還危及農村基層政權的合法性和國家的統治權威。鄉鎮政府成為眾矢之的,不但農民對他憤懣,“國家”也不信任。固然,外地有些鄉鎮政府在農民負擔問題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如果進一步從財税體制、縣鄉政權結構關係等制度層面進行分析,實際情形並非如此,鄉鎮政府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首先,不平等的二元化財政結構,國家不但包攬了城市的所有公共品和準公共品生產,甚至還將城市居民的個人福利(如住房、養老、失業等)囊括其內,但是,對農村的公共品生產卻較少投資,即便屬於全國性的公共品,也由農民負擔,事實上,在農村税費改革之前,鄉鎮制度外財政在鄉村公共品建設方面發揮着積極作用,像學校建設、村組公路建設、水利實施建設,甚至直接參與到鄉村社會經濟發展中去(如調整農業生業結構等),具有鮮明的建設性特徵。

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經費主要包括村組幹部工資和必須的辦公費,在鄉鎮尚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這些缺口該怎麼辦?以我鄉為例,2022年,村四個主要幹部由縣財政每人每月撥款45元,其他村支委成員和村民小組組長沒有享受財政撥款,僅僅補貼村級支出鄉鎮就要負擔15萬元左右,水利建設、校舍維修、村組公路等農村公益事業除上級扶貧、以工代賑資金解決一部分外,其餘缺口也是鄉鎮來承擔,作為一個農業大鄉,收入無着,支出不能少,負擔相當繁重,苦不堪言。

建議適當提高村幹部工資,並納入縣財政預算,徹底解決村幹部“苦幹三十天,掙來兩包煙”、村組幹部無人願意幹無人肯幹的被動局面,對農村基層公益事業建設也採取國家補助為主,村民集資為輔的措施。

二、農村公益事業發展情況

(一)鄉、村組公益事業建設情況

税費改革前(2001年),我鄉農村公益事業投入情況:財政撥款196.8萬元(教師工資),社會統籌37萬元(主要用於學校建設)。

税費改革後(2022年)農村公益事業心入是財政撥款250.6萬元,僅僅是教育、衞生的人頭經費。

(二)税費改革後鄉鎮村組公益事業建設和運作問題

鄉村組公益事業中學校基礎設施、水利工程、道路建設需國家財政重點支持,應根據實際情況由國家財政負擔,對於小城鎮建設、人畜飲水工程可以採取誰受益誰適當投資的方式解決。

(三)税費改革後,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税費改革後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改革前佔用土地問題和負債,税費改革前,我鄉農村公益事業佔用土地大部分是通過調整農業税解決,學校建設17.2畝,道路建設佔地229.4畝,小城鎮建設佔地10畝,三項共計256.6畝,這些佔地的補償原來都是按每畝800—1000斤稻穀攤入農業税由受益農户負擔,今年隨着農業税的全面取消,這部分佔地的補償鄉鎮無法予以解決。原建校和建村部等公益事業建設負債,原來都是通過鄉統籌村提留徵收逐步償還,現在鄉統籌村提留取消了,償還無保障。建議上級對以前農村公益事業佔地補償和負債,根據實際情況,由政府撥款進行一致性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