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36K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精品多篇)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一

中國科學家故事:丁肇中

1972年夏,丁肇中實驗小組利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質子加速器尋找質量在1.5×109eV~5.5×109eV之間的長壽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們發現了一個質量約為質子質量3倍(能量為3.1×109eV)的長壽命中性粒子。在公開發表這個發現時,丁肇中把這個新粒子取名為J粒子,“J”和漢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國人發現的粒子。

與此同時,美國人裏希特也發現了這種粒子,並取名為ψ粒子。之後人們就把這種粒子稱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質,其壽命值比預料值大5000倍。這證明它有新的內部結構,不能用當時已知的3種味夸克來解釋,而需要引進第四種夸克即粲夸克來解釋。Jψ粒子的發現大大推動了粒子物理學的發展。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二

錢三強,原名錢秉穹,1913年出生於浙江紹興,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16歲便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32年,又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6年,錢三強畢業後,擔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嚴濟慈所長的助理。翌年,他經過公費留學考試,在盧溝橋的炮聲響起之際,以報國之志赴歐洲,進入巴黎大學居里試驗室做研究生,導師是居里的女兒、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里及其丈夫約里奧·居里。

1940年,錢三強取得了法國國家博士學位,又繼續跟隨第二代居里夫婦當助手。1946年,他與同一學科的才女何澤慧結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導師約里奧向世界科學界推薦。不少西方國家的報紙刊物刊登了此事,並稱贊“中國的居里夫婦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國科學院還向錢三強頒發了物理學獎。

1948年夏天,錢三強懷着迎接解放的心境,回到戰亂中的祖國。他回國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興奮中騎着自行車趕到長安街匯入歡慶的人羣。隨後,北平軍管會主任葉劍英派人找到他,期望他隨解放區的代表團赴法國出席保衞世界和平大會。中共中央還在極其困難的情景下撥出5萬美元,要他幫忙訂購有關原子能方面的儀器和資料。

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1960年,中央決定完全靠自力更生髮展原子彈後,已兼任二機部副部長的錢三強擔任了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他像當年居里夫婦培養自我那樣,傾注全部心血培養新一代學科帶頭人,在“兩彈一星”的攻堅戰中,湧現出一大批傑出(本站☆)的核專家,並在這一領域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發展速度。人們之後不僅僅稱頌錢三強對極為複雜的各個科技領域和人才使用協調有方,也認為他領導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滿門忠烈”的科技大本營。

晚年的錢三強身體日衰,仍擔任了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務。他一向關心中國核事業的發展,強調不僅僅要服務於軍用還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終年79歲。國慶50週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錢三強追授了由515克純金鑄成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表彰了這位科學泰斗的巨大貢獻。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三

有的時候他太忙,或辛苦了一天覺得太累,不教他,他就不高興甚至哭鬧,爸爸只好依他。結果,在竺可楨三、四歲時,就已認識兩千個左右的字。

他的老師章先生很喜歡竺可楨的聰明,但更喜愛他的勤奮好學,對他的要求也格外嚴格。他經常找一些優秀的古代散文、詩詞,講解給竺可楨聽。

竺可楨不僅愛讀書,而且更愛思考。竺可楨讀了《愛蓮説》後,就想:我要愛蓮花,更要愛蓮的莖和藕。他把自己讀《愛蓮説》後的感想告訴了章先生。章先生很為竺可楨小小年紀就這樣思考問題,而且得出這樣的結論所感動。他教導竺可楨説,藕雖埋沒於污泥只中,但它將自己的全部營養貢獻出來,使蓮花亭亭玉立而不被爛泥污染,這是非常可貴的,而且藕本身也是潔白的,你要學習藕這種純潔堅貞的品格。

竺可楨聽了這番話,印象很深。他後來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藕舫”,就包含了記取章先生的教誨的意思。

竺可楨愛讀書愛思考習慣的養成,影響了他以後的學習和研究,為他在我國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等學科取得卓越成就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四

華羅庚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但他回答説:“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最終帶着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後,他不僅僅刻苦致力於理論研究,並且足跡遍佈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很多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此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生物學家童第周、核物理學家錢學森,高能物理學家張文裕,化學家唐敖慶……他們個個都滿懷愛國之志,為國家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五

幼兒科學故事:魯班造鋸子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向在廣大人民羣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傳説,有一年魯班理解了一項很大的任務——建築一座大宮殿。這需要很多木料,可是工程限期很緊。

魯班的徒弟們每一天都上山砍伐木材,可是當時還沒有鋸子,僅有用斧子砍,效率實在是太低了,並且徒弟們每一天累得精疲力竭,可是木料還是遠遠不夠,耽誤了工程的進度。那個年代,完成不了奴隸主的任務是要受重罰的,魯班心裏十分着急,就親自上山察看。

上山的時候,他偶爾拉了一把長在山上的一種野草,一下子手就被劃破了。魯班很奇怪,小小的一根草為什麼這樣鋒利

他把草折下來細心觀察,發現草的兩邊都長有許多小細齒,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既然小草的齒能夠劃破我的手,那帶有很多小齒的鐵條應當能夠鋸斷大樹吧。

於是,在他的想法加上金屬工匠的幫忙下,魯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鋸——一把帶有許多小齒的鐵條。他用這個簡陋的鋸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鋸就這樣發明了。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都能夠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實踐出真知,鑽研出智慧。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六

中國科學家故事:曾呈奎

曾老有一次去美國參加學術活動的時候,接到50年前在美國讀書時一位教師的邀請。

見到90多歲的老教授後,曾老驚喜萬分,但他還是不能確定老教授是否真的還記得自我。“怎樣不記得你呢你就是那個晚上從來不睡覺的中國學生嘛!”原先,曾老在美國讀書時的用功和勤奮在當時是全校最出名的,“當時你的勤奮在學校裏無人不知!”老教授慈祥地回憶道。

中國科學家的故事 篇七

中國科學家錢人元的故事

錢人元生卒年:1917年9月19日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湯家橋。江蘇常熟人。

1931年,在蘇州中學化工科學習。1935年,化工科畢業,進入浙江大學化學系學習。1939年,化學系畢業後,留校任物理系助教。1940年,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理化系任助教及教員。1943年,赴美國留學,在加州理工大學化學系學習。1944年,在威斯康星大學化學系做研究生並任研究助教。1947年,到依阿華州立大學化學系學習。1948年,回國,在廈門大學化學系任教授級講席。1949年,到浙江大學化學系任副教授。1951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3年,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63年起,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理事長兼高分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等。1977年,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所長,1981年,任所長。1985年,當選為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高分子部聚合物表徵和性能委員會委員。1990年,當選為太平洋高分子協會理事。

錢人元研究領域:

物理化學家、高分子物理學家,開拓了中國的高分子物理與有機固體電導和光導的應用基礎研究,並結合實際在丙綸纖維的開發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錢人元作品:

主要著作有《無規與有序:高分子凝聚態的基本物理問題研究》、《有機晶體中的電子過程》、《高聚物的分子量測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