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寓言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5W

中國寓言故事(精品多篇)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 篇一

樑朝時候有一家人家,一屋都是痴傻。有一天,父親把兒子叫來説:

“你給我到集市上去買一頂帽子回來。我聽別人説,帽子是套在頭上的,要能裝得下腦袋才行。你上集市去一定要找那樣的帽子才能買。”

兒子按父親的吩咐到集市上買帽子,他到處找,找到一個別人説是賣帽子的地方。掌櫃拿出一頂黑色的綢帽給他,那帽子是疊着的沒有打開,這個傻兒子看了半天也沒找到能套下腦袋的地方,他放下綢帽就走了。接着,他又走了好多店鋪,找了一整天也沒見到他所想要的帽子。在他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忽然看到一個賣甕的小店,裏面擺放着一個個大口的甕子,甕子是空的,正好可以容得下人的腦袋。他想,這大概就是帽子了,於是他把甕買回了家。

他的父親也以為這就是帽子,將甕拿起來往頭上一戴,便連臉和脖子都套進去了,結果什麼也看不見。這個傻父親每次戴着“甕帽”外出,鼻子在裏面就被磨得生疼,而且被堵得氣都很難出,憋得心裏慌。然而,他以為帽子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他還是常常忍痛戴着它出去。久而久之,鼻子磨破了皮,生了瘡,脖頸處也被磨得長了厚厚的繭。到這種地步,他還是不願意把這“帽子”摘下來。只不過,從此以後,他每次戴上帽子就疼痛難忍,於是只好戴着帽子坐在家裏,而不敢出外行走了。

戴帽子本來是為了使人更舒服一些,連這樣起碼的、簡單的道理都想不到,寧肯吃虧、忍痛也不肯向他人請教一下,當然只有吃虧到底。這也是那些既無頭腦又執迷不悟的傻瓜的必然結果。

中國寓言故事 篇二

《驢和馬》,古時候,有一個國家總是發生戰爭,所以,人們家裏都要養一匹戰馬,準備在戰爭的時候騎。

一個年輕人,養了一匹非常好的戰馬和一頭很普通的驢,戰馬每天都吃的很好。而驢天天干重活不説,吃的也不如戰馬。驢不明白,就問馬:你為什麼吃的好,還不用幹活?而我一天天卻很累?” “我也不知道主人為什麼要對我這麼好,但我知道每一頭驢都是要乾重活的。”驢不説什麼了。不幾天,又要發起戰爭了。戰場離這個年輕人家很近,年輕人騎着戰馬去打仗了。驢跑去看,他看見所有人都在打仗。這時候,他的主人被別人砍死了,馬在他身邊很難過。敵人看不過去,把馬也砍死了。驢回到家,傷心極了,知道主人為什麼對馬這麼好了,它也不計較了。

安逸的生活的背後是時時刻刻都會發生危險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而忙碌的生活,看似艱苦但卻可以平安無事。是不是這個故事太有趣了,還想再聽一個嗎?那我就再講一個《牧人和驢》的故事吧。一個牧人在打獵的時候,發現了一隻小狼,他見它可憐,就把它抱回家,和狗一起養着,它們長大後,就看護羊。有一天,一匹狼夜裏來叼走了一隻羊,狼就去追,可這羊已經被咬死了,它就和那一匹狼一起吃羊,它這時候才發現,羊肉是那麼好吃。回家後,它什麼都不想吃了。又有一天,狼又來偷羊,家狼就假裝去追那隻狼,跑出去後,就和野狼又一起吃羊。野狼好幾天都不來了,狼就把羊叼來和狗一起吃。這一切都被牧羊人盡收眼底,第二天,他就把狼給殺了。人不能相信惡的東西,有句話説: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確是這樣。

中國寓言故事 篇三

一個小山村裏住着老大爺和老大娘一家,他們養了很多牲畜和家禽。辛勤的馬每天跟着大爺下地幹活;忠實的狗給大娘作伴、看家;大爺每天從地裏帶回很多鮮嫩的青草給兔子吃。

一天,一向任勞任怨的馬翹起尾巴輕蔑的對狗和兔子説:“你們從來不幫主人幹活,每天就知道在家裏吃閒飯,白養你們了,哼……”

狗也不示弱伸直了喉嚨對着馬大聲嚷道:“我咋沒用了?我每天給大娘作伴、看家,你沒看見嗎?”然後又轉身衝着兔子嘟囔:“兔子才沒用呢,就知道吃”。

兔子聽了他們的嘲諷,停下來想了很久,什麼都沒説,又低下頭默默地吃起草來。

有一天大娘突然生病了,病得很厲害,為了給大娘補充營養,大爺殺了兩隻大兔子燉了給大娘吃。沒幾天大娘就痊癒了。

從此以後,馬和狗再也不説兔子沒用了。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 篇四

澆水與添薪

戰國時代有個哲學家名叫巫馬子,他有一次對墨子説:“您提倡兼愛哲學,主張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應當團結友愛、平等相待,可是卻沒能給別人帶來什麼直接的好處;我主張各人顧各人,人人自行其是,獨來獨往,也沒聽説傷害了誰。我們兩人迥然不同的哲學主張,目前都還沒有顯示出其應有的社會效果來,可是為什麼您總是認為只有自己的理論是對的,而要全盤否定我的理論呢?”

墨子並沒有正面回答巫馬子的提問,而是另外舉了一個例子。他説:“假如現在有人在這裏放火,一個人看到後趕緊去提水,準備把火澆滅;而另一個人則打算往火裏添柴,希望這火勢越燒越旺。不過,這兩個人現在僅僅只是在心裏這樣想,一時還未付諸行動。那麼請問,您對這兩個人作何評價呢?”

巫馬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當然認為那個準備提水滅火的是好人,而想在火上添柴的人則是居心叵測、需要提防的。”

墨子於是笑了,他説:“對呀!這就説明我們議人論事不能忽視其動機。而今,我主張兼愛天下的動機是好的,所以我肯定它;而您主張不愛天下的動機則令人費解,所以我當然要否定它。”

墨子與巫馬子的這場論辯證明: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判斷一件事的好壞,當然主要是看其所產生的社會效果。但有時當某人的計劃、打算尚未付諸實行時,我們也可以從他提出的這一計劃、打算的動機出發,推斷其效果的好壞。這就是哲學上的動機與效果的統一論。

中國寓言故事 篇五

我對寓言故事特別感興趣,為什麼呢?

因為在人類文化的長河中,中國寓言佔了不可取代的地位!也能把我們送到真理和智慧的滋潤中!

我喜歡《中國寓言故事》中的猴子撈月,河裏有月亮的影子,猴子們以為月亮掉到河裏了,他們就想辦法,依次倒掛起來,想把月亮撈上來,結果什麼都沒撈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多思考,不要別人説什麼就跟着做。

這本書中的東施效顰也很好看,最好看的還是西施,怪不得別人稱她為絕色美女,東施相貌一般,還模仿她的樣子,反而更醜陋了。看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不要刻意的模仿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還有。.。.。. 還有,我都忙不過來了,這裏面的內容真能評上經典佳作呀!真實地感受心靈的激盪,有效地讓我們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中國寓言故事》就像一個循循善誘的智者,引領我們向智慧的道路邁進,讓我們在未來成長的歲月中更理性地面對。

我喜歡《中國寓言故事》,它給我帶來了快樂和真理!因為我吸取了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也淨化了我的心靈。

義鵲憐孤 篇六

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樹,樹幹有兩圍粗,樹枝壯實,樹葉寬大。有兩隻喜鵲飛到這棵大樹上忙着築巢,它們就要做母親了。過了不久,兩隻喜鵲各自生下了小喜鵲,兩個家庭熱熱鬧鬧,日子過得又温馨又紅火。喜鵲媽媽每一天飛出去找食,回來後,一口一口餵給孩子們吃。雖然喜鵲媽媽十分辛苦,可心裏覺得很幸福。

過了不久,發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位喜鵲媽媽在出外覓食時被老鷹叼走了,它再也回不來了。它那兩個可憐的孩子已經一天一夜沒吃東西,也沒見到它們的媽媽回來,失去媽媽的小鵲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聲音十分淒涼。

小鵲的哭聲傳到鄰居喜鵲家裏,這家的媽媽立刻對自我的孩子們説:“你們聽,我們鄰居家的小鵲哭得多悲痛啊!我過去看看,你們乖乖地在家呆着別動,等我回來!”説完,喜鵲媽媽離開了自我的孩子們,很快飛到了喜鵲孤兒的家中。

看到鄰居家的喜鵲媽媽,兩隻小鵲哭得更悲痛了,它們向喜鵲媽媽哭訴自我失去了媽媽。鄰居家的喜鵲媽媽憐憫地撫摸着小鵲説:“孩子們,別哭了!今後我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我的孩子!走,到我們家去吧!”於是喜鵲媽媽把這兩隻小鵲一個個叼起來,放進自我的巢裏,還囑咐自我的孩子,要好好和這兩隻小鵲一齊生活、玩耍。此刻,它們的家雖然有些擠,但大家相親相愛,過得也很歡樂。失去了媽媽的兩隻小鵲受到這家喜鵲媽媽的照顧,它們也把那裏當做了自我的家。喜鵲媽媽的生活負擔增加了一倍,它每一天更辛苦了,可它毫無怨言。

喜鵲只是一種鳥類,卻能如此懂得憐憫、愛護弱者,這樣講仁講義。而我們有些人卻毫無人性,不仁不義,所以,他們是連禽獸都不如的。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 篇七

齊宣王有個特點,喜歡聽別人對他説恭維話。齊宣王愛好射箭,他喜歡聽別人説他不論多強硬的弓都能夠拉開。其實,齊宣王自己拉的弓,拉開時所用的力氣還不到三石。

齊宣王射箭時,常常向身邊的大臣們表演拉弓。他身邊的近臣們為了奉承自己的國君,一個個都是先拿起宣王的弓,站好姿勢,故意拉起來試試。這些近臣們在試弓時有意地做出很認真的神情,裝出拼命地使出全身之力的樣子:閉住嘴,鼓滿兩腮幫,將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站在那裏,再慢慢地將弓拉到半滿時故意停一下子就鬆開手。

他們都説統一調子的話:“這張弓好厲害!真是強勁極了。如果沒有九石的力氣是別想將它拉開的。”“那還用説,這麼強的弓,除了大王您以外,是沒有人能夠拉開的。”“世界上像大王這樣能拉這麼強硬的弓的人是很少有的。”……聽了這些特別順耳中聽的話後,齊宣王的心裏感到特別舒服,心裏樂滋滋的,甜甜的,比蜜還要甜。

這樣,齊宣王所拉的弓雖然只需用不超過三石的力,但是他一輩子都認為他拉的弓,沒有使出九石的力是拉不開的。

拉開這張弓只用三石的力就可以了,這是實際;而用九石的力,則是徒有虛名的啊!齊宣王只喜歡虛名,卻不知道他的實際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喜歡聽奉承話。聽到奉承話、恭維話就沾沾自喜的人必被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