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科學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8W

科學故事【精品多篇】

科學故事 篇一

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它的密度最小,僅為空氣的1/14.5。根據氫氣的這種特點,科學家們設想把這種最輕的氣體充入容器中製成氣球,浮上高空。

1783年8月27日,在法國巴黎,查理教授用浸塗橡膠的絲織品首次製成了氫氣球,升入高空。氫氣球飄飛了約24公里後降落。由於氫氣球散發出一股股濃烈的硫磺氣味,所以當地的居民認為是惡魔。人們在天主教司祭的慫恿下,開槍打漏了氣球,並把它綁在馬尾巴後面,拖成了碎片。

然而,在1783年12月1日,查理和他的助手羅別爾終於乘坐他們研製的氫氣球順利升入天空,以無可置疑的成功證明了勝利永遠是屬於科學的。他們共飛行了2個多小時,行程約40公里,達到650米的高度。當天,查理還獨自乘坐氫氣球進行了飛行,並達到2000米的高度,從而開創了人類歷史上飛行高度的紀錄。查理的氫氣球的一些設計細節一直沿用到現代氣球上。

此後,人們對氣球漸漸狂熱起來,除氫氣球外,又出現了氦氣球。氣球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可用於氣象研究、跳傘訓練、投擲宣傳品以及攔阻敵機等各個方面。現代氣球已發展成為一種進行高空探測的重要工具,如銀河外星系的Y射線、銀河系中的反物質等都是首先靠氣球獲得的。

早在1873年,人類便開始了乘坐氣球飛越大西洋的嘗試,只是那個從紐約起飛的氣球,飛離海岸不遠便失敗了。此後的100多年間,人們不斷進行探索,試圖開通這條航線,但一次次努力均告失敗,留下的只是一個又一個悲壯的記錄。

經過許許多多的挫折和失敗,終於在1978年8月17日,“飛鷹”2號氣球載着3名美國飛行家本?阿布魯佐、馬克西?安德森、拉里?紐曼,經歷了6天6夜的飛行,從美國的緬因州海岸出發,飛越大西洋,降落在法國巴黎西北100公里的小鎮米塞雷,完成了橫渡大西洋的壯舉,實現了100多年來飛行家們的夢想,同時創造了載人氣球飛行距離最遠和留空時間最長兩項世界紀錄。

1783年,人類利用熱氣球和氫氣球首次實現了升空飛行。但使用氣球在空中飛行,只能隨風飄蕩,無法控制它的航向,人們開始嘗試在氣球上安裝推進裝置。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發動機,所以只能依靠人力,於是出現了早期的人力飛艇。

1784年,法國的羅伯特兄弟製造了一艘人力飛艇。這艘飛艇長15.6米,最大直徑9.6米,氣嚢容積940立方米,在充滿氫氣後可產生9800多牛頓的升力。由於製造者認為飛艇在空氣中飛行也許和魚兒在水中游泳差不多,因此把它製成魚形。前進的動力則是靠人力划槳。劃氣槳是用綢子繃在直徑近2米的框上製成的。1784年7月6日,飛艇進行了首次試飛,由7個人划槳,在空中近7個小時,沿着不同方向徐徐移動了幾公里,進行了初步的嘗試。

在以後的幾十年裏,人們不斷地提出新的設計方案,陸續進行試驗,但全部都是以人力為動力。直到18世紀末蒸汽機、內燃機相繼出現,才真正實現了飛艇的動力飛行。

科學故事 篇二

載入登月飛船

蘇聯1957年成功地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後,又接連不斷地發射了一些衞星,從中掌握了航天器的回收技術。接着,又發射了載人飛船將宇航員送入地球軌道,使其圍繞地球航行一圈後返氐孛妗U饈姑攔?罡杏腖樟??淶摹翱佔洳罹唷保??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國會上提出一個10年內把人送L月球,並使他安全返回的計劃,得到國會的一致支持。為實施人類登月,以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命名的“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執行的一項迄今為止最龐大的航天工程,目的是實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的行星際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該工程包括如下方面: 登月方案??經過反覆的技術論證,於 1962年 11月決定採用“月球軌道交會”方案。

運載火箭??運載火箭的研製分兩個階段進行:1.研製‘士星1號”和IB號,以獲得大型運載火箭運行的經驗,為進行“阿波羅”號飛船的飛行試驗創造條件;2.研製“土星”5號三級巨型運載火箭作為飛船登月的運載工具。

“阿波羅”號飛船??飛船由指揮艙、登月艙和服務艙組成。

“阿波羅”計劃??為載人登月飛行做準備並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原計劃19次,後減為門次。從1966年至1968年進行6次廣阿波羅”1號至6號)不載人飛行實驗,在近地軌道上鑑定了飛船的指揮艙、登月艙和服務艙,考驗了登月艙的動力裝置。1968年到1969年進行3次廣阿波羅”7號至9號)載人飛行試驗,主要做環繞地球、月球飛行和登月艙脱離環月軌道的降落模擬試驗、軌道機動飛行和模擬會合、模擬登月艙的分離和對接。按登月需用的時間進行了連續11天的飛行,檢驗了飛船的可靠性。

1969年5月18日,“阿波羅”10號演習了登月全過程,繞月飛行31圈,兩名宇航員乘登月艙下降到離月面僅有15.2公里處。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載有3名宇航員完成載人登月。此後,發射了“阿波羅”12號、14號一17號載人登月飛船,各帶兩名宇航員,並帶有儀器,分別進行了多項科學實驗。這些實驗揭示了月球表面的結構特性、月面物質的化學成分、光學和熱力學等物理特性及探測了月面重力、磁場和月震等現象。

1969年7月16日至7月24日,“阿波羅” 11號登月飛船首次完成了載人登月之創舉,登月任務的主要步驟如下:首先是“土星”5號運載火箭第一級助推火箭點燃,將飛船送入60公里的高度後墜下;此時第二級開始點燃,將飛船送到能夠環繞地球飛行的高度後被拋掉;第三級助推火箭用來增加軌道的運行速度,在圍繞地球運轉過程中,藉助地面控制中心的幫助,修正去月球的路徑;接着“阿波羅”飛船向月球飛去,這一段均自動控制,在接近月球時飛船減速,圍繞月球軌道做修正飛行,一切正常後,登月艙開啟制動火箭,與指揮艙分離後以軟着陸的形式完成了登月任務。這次載人登月的成功,實現了人類夢寐以求的共同願望,更為人們走出地球帶來新的希望。登月艙登月艙是用來載送宇航員在月球軌道上的飛船和月球表面之間往返的交通工具。由於月球上沒有空氣,登月艙只能用火箭引擎推送,並可像直升機一樣作垂直升降。

美國“阿波羅”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船和登月艙組成,登月艙分上升段和下降段:上升段有乘員室,氣温24C,室內充滿1/3個大氣壓的純氧。下降段裝有登月艙向月面降落減速使用的逆噴射火箭,備有火箭的燃料、氧化劑槽、水和氧氣槽,還有調查月面的科學儀器。登月艙在月面時,上升、下降段合二而一,但從月球表面再度起飛時,只有上升段起飛,下降段則是發射架,發射完畢後置留於月球表面。

1969年 7月對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 4時 17分40秒,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駕駛“阿波羅” 11號飛船的登月艙平安降落在月球“靜海”的西南部,這是世界首次降落在月球表面的登月艙。他們在月面豎立了美國國旗,採集了月面巖石標本,安放了地震儀和激光反射器,並進行了月面探測。對時36分20秒後,他們點燃登月艙上升段火箭,飛離月面。這時另一名宇航員柯林斯正在指揮艙中作環月軌道飛行,與其會合對接後,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將收集到的資料通過80釐米的“隧道”移入指揮艙後,登月艙的上升段便被拋開甩掉。大約兩天半後,即1969年7月24日(美國東部時間)12時50分35種時,載有三名宇航員的指揮艙安全濺落在太平洋上,結束了他們為期195小時18分35種的月球航行。

此後,美國又有“阿波羅”12號、14號一17號的登月艙各載兩名宇航員分別着陸平月球表面,進行了大量的月面活動和科學探察,從中獲得許多寶貴資料。

科學故事 篇三

飛機

飛翔,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併為之探索奮鬥了1000多年。1809年,英國的喬治?凱利爵士發明了第一架滑翔機。但滑翔機沒有動力裝置,還不能實現自主的飛行。此後在1874年和1884年,法國的迪後普爾和俄國的莫查依斯基分別進行了蒸汽動力飛機的飛行試驗,但都只實現了短距的跳躍飛行,還不能算作真正的動力飛行。1896年,另一位飛行的先驅、曾為飛行理論作出重大貢獻的德國工程師李連塔爾在試飛滑翔機時不幸遇難,但李連塔爾為飛行事業獻身的精神卻激發了大洋彼岸一對兄弟的飛行熱情。美國的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從這一年開始研究飛行,決心實現在藍天上自由飛翔的他們開辦了一家小商行,製造和維修自行車,以此來積蓄資金造飛機。

萊特兄弟首先從滑翔機起步,在研究了李連塔爾等人的著作和經驗後,於1899年製造出了他們的雙翼滑翔機。他們在滑翔機上學習飛行經驗和試驗控制飛行狀態的方法。1901年,萊特兄弟發明了最早的簡易風洞裝置,以此來研農機翼形狀和氣流的關係。萊特兄弟的最終目的是製造一架能靠自身動力在空中飛行的飛行器,為此,動力裝置是不可缺少的,但當時沒有結構一輕、功率大的發動機。他們經過苦心研究,在1902年完成了自己設計的汽油內燃機,發動機功率為12馬力,重70公斤。接着他們又設計製造了螺旋槳。螺旋槳轉動時會使飛機機身朝相反方向搖晃,於是他們在飛機的左右機翼上各安裝一個朝相反方向旋轉的螺轉槳,使飛機得以平衡飛行。

1903年秋,萊特兄弟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動力飛機“飛行者1號”。這是一架用輕質木料為骨架、帆布為蒙皮的雙翼機,駕駛者俯卧在下層機翼正中操縱飛機。1903年12月17日晨,弟弟奧維爾?萊特駕駛着“飛行者1號”進行了世界上首次動力飛行。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飛行持續了12秒,飛行距離約36米。在當天的第四次飛行中。飛行時間持續了59秒,飛行約260米。飛機不但能平穩地直飛,還能操縱它轉向飛行,世界上第一架動力飛機終於誕生了,人類飛行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繼萊特兄弟之後,法國的法爾曼、布萊里奧和瓦贊兄弟,美國的柯蒂斯、巴西的迪蒙等人也相繼製造出自己的飛機。中國的年輕發明家馮如從1907年開始研製飛機,於1910年試飛成功,他也是卓有貢獻的航空先驅之一。早期的飛機飛行高度達200米,時速達100公里,飛行距離達30公里。這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了。飛機設計師們為追求更高、更快、更遠而不斷創新。

1909年7月25日,布萊里奧駕駛着他的小型單翼機首次飛越多佛爾海。峽,從法國飛抵英國,完成了人類的跨海飛行。

1919年6月14日,英國的阿爾科克上尉和布朗中尉駕矽“維米”式飛機從紐芬蘭起飛,歷時16小時27分飛抵愛爾蘭,航程3000多公里,完成了人類首次跨越大西洋的飛行。1927年5月21日,25歲的美國人林德伯格隻身駕駛“聖路易斯精神號”飛機連續不着陸飛行了5810公里,歷時33小時30分,從紐約飛抵巴黎。其壯舉驚世,不亞於42年後人類首次登上月球。

這期間,飛機在不斷地改進,從木架布蒙皮發展為全金屬結構,單翼機逐漸取代了雙翼機,飛機的輪子(即起落架)也由固定式變為可收放式,發動機的性能和功率也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採用活塞式螺旋槳發動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本級飛機最高時速已達700多公里,最高升限已達8000米,最遠航程已接近7000公里。這已是活塞式飛機的極限,但人們還在追求飛得更快、更高、更遠的目標的目標。人類航空史將掀開新的一頁。

科學故事 篇四

氣墊船

氣墊船不靠水的浮力,而是靠一定壓力的空氣墊航行的現代船舶。其特點是航速快、噪音小、甲板面積大、水陸兩棲。氣墊船源於英國,是英國電子工程師科克雷爾發明的。

1950年,40歲的科克雷爾發現,海水的阻力降低了船的航行速度,於是便有了把船舶的外殼加一層空氣的想法,開始氣墊船的研究。他認真汲取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系統地提出了氣墊復論,科學地論證了在船底用壓縮空氣來抬高船體的可能性。他把兩個空罐頭盒套在一起,然後用改裝過的真空吸塵器把空氣輸進兩罐之間的環形空隙內,再用廚用磅稱測量噴氣壓力。他發現這樣產生的空氣噴流壓力比平常增加兩倍。他利用這個原理製造了一條試驗船,從船底一排排的噴氣縫射出空氣,形成氣墊把船承托起來。1956年冬末,這條氣墊船在白廳街的一座大樓的地板上進行表演時,在場的人們看到這個“現代飛毯”噴着煙霧在地板上起飛了,激動地跳了起來。

1959年6月,英國政府撥款製成了一條長9.l米、寬7.3米、重45噸的SRNI型氣墊船,在賴特島進行試航。7月25日,科克雷爾等3人乘這艘氣墊船順利地穿過了英吉利海峽,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實際載人航行的氣墊船。它宣告:在船舶的世界中,又一種新型的船舶誕生了。

目前,氣墊船主要有兩種形式,全浮式和側壁式。世界上現有的氣墊客船,要數英國制的SRN4巨型氣墊船為最大,圍裙高8米,逐漸向下收窄,可抵受45米高的波浪。航速平均每小時100公里,可載客424名和55輛汽車。

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氣墊船是美國的側壁式氣墊船,每小時可達167公里。

氣墊船是沼澤地區和冰封海面的理想運載工具。

科學故事 篇五

載人飛船

載人飛船是載人航天器的一種。它能保障宇航員在外層空間生活和工作,並在執行航天任務後返回地面,又稱宇宙飛船。載人飛船可以獨立進行航天活動,也可作為往返於地面和航天站之間的“紗?保?箍捎牒教煺淨蚱淥?教炱鞫越雍蠼?辛?戲尚小?br>自從人類把望遠鏡對準了星空,並通過各種探測技術擴大了視野,便樹立了飛出地球去的宏偉目標,人們不懈地努力着。蘇聯在1957年10月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後,一個月後又發射了載有小狗的“人造地球衞星” 2號;在 1960年 9月19日發射的“宇宙飛船”2號裏,載有老鼠、兩隻小狗及一些植物種子,繞地球18圈後將這些生物平安帶回地球。基於生物實驗的基礎,人們又做了一些無人飛船的試驗,研究了宇宙輻射和失重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驗證了飛船結構的可能性,並在掌握了飛船的返回技術後,人類的航天技術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l號宇宙飛船繞地球一週,飛行108分鐘,安全返回。這是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它初步實現了人類飛向太空的夢想。 1963年5月,美國宇航員庫巴完成了繞地球22周的飛行計劃……。直到人類踏上月球,才使人們的活動範圍向空間擴展成為可能,這標誌着載人航天已經走向新的高峯。

科學故事 篇六

汽車

1599年,荷蘭物理學家斯特賓發明了在兩根桅杆上張帆的風力車。這種車以每小時24公里的速度沿荷蘭的海岸奔馳。但是,沒有風,車就無法開動。

1680年,著名科學家牛頓設想了噴氣式汽車方案,利用噴管噴射蒸汽來推動汽車,但未能製成實物。

1769年,法國的邱紐製造了用煤氣燃燒產生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想用來代替馬為拿破倫的軍隊拉炮車。但是,這種車的時速僅4公里,而且每15分鐘就要停車向鍋爐加煤,非常麻煩。後來車在一次行進中撞到磚牆上,碰得支離破碎。

不過,從此研究蒸汽車的人越來越多了。1829年,英國的詹姆斯發明了時速 25公里的蒸汽車,該車可以作為大轎車使用。這種汽車裝有笨重的鍋爐和很多媒,冒着黑煙,污染街道,併發出隆隆的噪聲,而且事故頻繁地出現。

1860年,法國工人魯諾阿爾發明了內燃機,用大約1馬力的煤氣發動機來帶動汽車,但效果不好。

不過,現在的汽車就是在這種內燃機的影響下產生的。從此,有很多人想改進內燃機,要把內燃機用在汽車上。1820年,德國工程師威廉海姆?戴姆勒開始進行內燃機的研究。他發明了用電火花為發動機點火的自動點火裝置,然後,在這一發明的基礎上製造出優秀的汽油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每分鐘900轉,結構簡單緊湊,而且能產生很大的功率。1883年,戴姆勒完成了這種汽油發動機,第二年開始裝配在二輪車、三輪車和四輪車上,製成了汽油發動機汽車。特別是1886年製造的汽油發動機四輪載貨汽車,裝有l.5馬力的發動機,時速達18公里。

1885年和1886年是汽車發明取得決定性突破的一年。當時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廠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車。他在1885年幾乎與戴姆勒同時製成了汽油發動機,裝在汽車上,以每小時12公里的速度行駛,獲得成功。這一年,英國的巴特勒也發明了裝有汽油發動機的汽車。此外,意大利的貝爾納也發明了汽車,俄國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兩人發明了裝有內燃機的汽車。

聲稱自己是發明汽車的人,世界上大約M00多人。然而,可以説戴姆勒和本茨的發明是最優秀的。因此,在汽車技術史上一般以此兩人作為眾多汽車發明人的代表,並且把1885年或1886年作為汽車誕生的年份。1890年,法國人勒內?龐阿爾和埃米爾?勒瓦索購買了戴姆勒的汽車專利,並進行改進,他們製成的新車,把雙缸引擎放在前面的方形車罩下,形成車身的典型設計。這樣可使車身重量分佈均勻,改善轉向輪子與道路的附着力。引擎通過摩擦離合器和滑動齒輪驅動車輛,後輪用鏈條驅動車輛。這種方式很長時間內為大多數廠家採用。

1898年,法國青年路易?雷諾在其父母的公司設計並製造雷諾汽車,這是世界上第一輛裝有駕駛室的汽車。由於這種車的出現,使駕駛員不再受風雨之苦。而且,雷諾的汽車是以變速機直接變換最高檔,並以傳動軸代替鏈條的先驅。 1899年,雷諾與弟弟馬塞爾創立了雷諾兄弟公司。雷諾又發明了滑動齒輪變速器,有3個前進檔和1個倒車檔。

1903年,美國工程師福特在底特律創立了福特汽車公司,以工業化為目標,不斷地研究,計劃製造物美價廉的大眾汽車。1908年10月,使福特名垂青史的“T”型“經濟車”面世,成為世界最早批量生產的大眾化汽車。這種車簡單實用,材料出眾,用釩合金鋼製造,輕巧結實,腳踏變速器操作十分方便。

福特“T”型車的生產方法與汽車本身一樣不同凡響,它是按‘泰勒制”建立起來的世界上第一條裝配流水線的產物。用標準零件成批、快速裝配而成。1913年,採用活動輸送帶後,每輛底盤裝配時間為1.5小時,至此,手工逐輛製造汽車的時代結束。汽車的價格也因此比當時歐洲所產的汽車便宜了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福特“T”型汽車一直生產到1927年,製造出汽車1500萬輛以上。超過其他任何汽車的產量。

第一個決定大批量生產全鋼縣汽車的是法國的安德烈?雪鐵龍。1934年的雪鐵龍車是最早用整體車身和底盤結構的大眾化汽車,也是最早成批量生產的前輪驅動汽車。雪鐵龍首先認真地研究了這門新技術,即使用氣焊將鋼板接成無骨架式車身。而這種技術當時在美國的發展卻長期處於躊躇不前的狀況。雪鐵龍看準了這種汽車製造新技術的優越性,果斷引進並立即應用於大批量生產。用這種方法生產的車身,廂內寬敞舒適,如遇撞車事故,對乘員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另外,車身受到撞擊之後,稍加矯整,即可修復,在此之前,小汽車採用的都還是木質骨架車身,外面鉚接有很薄的金屬蒙皮,故車身總是不甚堅固。

為了證明新型汽車的強度,安德烈?雪鐵龍當眾做了試驗。他讓人把無骨架全鋼結構的小汽車推下懸崖,然後與眾人一起下崖檢查,這種新型小汽車經受住了考驗,從此名聲大振。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和美國的汽車研究,你追我趕。不久,美國的研究又略勝一籌,並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處於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