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才培養方案內容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17K

人才培養方案內容通用多篇

人才培養方案 篇一

一、背景

根據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級新員工,組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團體。但是,由於剛進入公司不久,及員工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大家的優勢並沒有達到最大化發揮,工作能力沒有充分展現出來,積極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計劃開展公司人才培養計劃,通過一系列的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展現員工的才能,實現公司人力資源的優勢互補和有效利用,進一步增強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個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二、目的

1、通過鼓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通過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發揮員工的才能,達到人力資源利用的最優化;

3、通過合作機制,讓員工在與本部門員工或其他部門員工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自我;

三、實施方案

1、引入競爭機制。每月評出“公司標兵“及”優秀小組長“一名,並頒發紀念品。

2、在全面發展員工各方面能力的基礎上,根據員工本身的優勢,重點培養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資管理方面,組織能力方面,及創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強團隊精神。不定期的部門餐會,户外活動(體育運動),部門小聯誼及與其他部門的聯誼等,進一步增強員工的團隊精神。

4、員工參與制。多讓員工參與到一些條例或者重要事項的商討過程中,充分考慮員工的意見,讓其更好地關心本部門及整個協會的發展。

人才培養方案 篇二

公司“__”期間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是:堅持終身學習、全員培訓的思路,通過構建符合公司實際的現代教育培訓體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大規模的人才培養新格局,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經營業績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富有創新精神,能夠防範經營風險、應對複雜局面的經營人才隊伍;一支職業素養好、市場意識強、熟悉電網企業經營管理業務、堅持並實踐公司發展戰略、執行力強的管理人才隊伍;一支理論紮實、作風嚴謹、具有技術創新和科技攻關能力的技術人才隊伍;一支愛崗敬業、技能精湛、勇於實踐、一專多能、作風過硬的技能人才隊伍。

1、員工素質提升計劃。到20__年底,公司系統員工隊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的比例達到25%,人才密度達到0.80。企業經營者、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達到20__公司人才培養方案、50%和55%以上全員培訓率達到95%以上,各類員工的思想道德素養、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崗位適應性明顯增強。

2、“1551”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各類優秀人才培養力度,公司培養選拔100名優秀經營人才、500名優秀管理人才、500名優秀技術人才和1000名優技能人才。

3、創新型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計劃。在支撐電網建設與發展、提高電網運行控制水平和推進電網技術升級等重點技術領域,重點培養2-3名後備院士人才,培養300名創新型優秀拔尖人才,新增國家級專家150人,公司系統進入國家級人才庫的專家力爭達到300人以上,形成以院士和知名專家為核心的創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隊伍。

4、緊缺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引進和培養公司緊缺專家人才的力度,5年內引進和培養500名金融、保險、法律和財務等高級專業人才,滿足公司業務拓展的需求。

5、特高壓電網專項人才培養計劃。根據特高壓電網工程建設的要求,加強特高壓科技人才的培養,5年內滾動培養20__名能夠承擔特高壓電網技術研究、設計、建設、生產運行、維護和管理等專業人才。

6、西部電力企業優秀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每年從西北五省和西藏公司選拔40名有培養前途的青年管理和技術人才,進行鍼對性的集中強化培訓,並對口派遣到東部發達電力企業實踐鍛鍊。加大對西藏公司人才幫扶力度,每年選派10名優秀技術和技能人才進藏擔任培訓師,開展對口培訓,為西藏公司培養技術和技能人才。

7、學習型班組建設計劃。以開展“愛心活動”、實施“平安工程”為載體,積極培育國家電網文化,建設學習型班組;加強基層班組建設,大力促進在崗學習和現場培訓,開展公司系統所有班組長的輪訓工作。

8、農電工素質能力提升計劃。加大農電工培訓力度,全面提高農電工基本素質和工作能力,開展對所有農電所長的輪訓工作。到20__年底,農電工持證上崗率達到100%。

人才培養方案 篇三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具備國小教育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學有所長,多才多藝,能擔任國小多學科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教師。

二、培養規格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少年兒童,願意獻身國小教育;初步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熟悉我國教育事業制度、法律法規、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艱苦奮鬥和開拓創新精神;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文化素質和人文修養。

2、掌握較廣的文化藝術基礎知識,掌握較系統的教育科學理論和技術,懂得國小教育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及手段,具有較紮實的師範素質和過硬的教師職業技能,良好的教師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普通話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標準,“三筆字”書寫規範、工整、美觀。具有從事國小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勝任國小的教學與管理工作。

3、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從事國小多門課程教學和國小管理的綜合型師資,具備國小各項基本活動的操作能力與組織、指導和創新能力,具備一定程度的藝術素質、健康的審美觀和藝術表演能力;掌握體育鍛煉常識和生理保健、心理諮詢知識和方法,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意志和自我調節能力。

4、具有本專業必需的計算機基礎及應用能力,通過湖南省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計算機水平一級考試。

5、具有英語的聽、説、讀、寫基本能力,能閲讀本專業的英文書刊,參加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合格。

三、學制、學分與學位

學 制:四年

總學分:180-182

學 位:教育學學士

四、修讀指導

(一)、四年內修滿公共基礎課51學分(包括公共選修課10學分),專業課程111-113學分,實踐課程18學分,總計180-182學分方可畢業。

1、公共基礎課中的“形勢與政策”、“軍事理論”、“就業指導”,實踐教學課程中的“兩課實踐”、“軍事訓練”、“勞動”不計修讀學時與學分。

2、公共選修課可在全校開設的選修課程中選修,選修時必須注重文理滲透和藝術素質的培養,要求每個學生至少修讀2個學分的自然科學類課程,2個學分的藝術類課程,2個學分的健康教育類課程,總共修滿10學分。

3、每位學生須參加學校組織的素質拓展和創新能力培養活動,取得由學校“素質拓展和創新能力認證中心”認定的10學分。

4、本專業設語言文學、數理和藝術三個方向,每位學生須選修其中一個方向,修滿該方向上所有課程,取得相應學分。

語言文學方向:主要培養在漢語言、英語等學科方向上有所專長,能勝任國小語文、英語、社會等課程的教學,承擔相關活動課教學工作。普通話達到國家二級甲等標準,英語口語達到良好以上標準。

數理方向:培養在數學、計算機、自然科學等學科方向上有所專長,能勝任國小數學、科學、信息技術等課程的教學。承擔相關活動課程教學工作。計算機水平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藝術方向:培養能勝任國小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類課程的教學工作,能承擔組織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的工作。獲得其中至少一項藝術專業等級證書。

5、任選課程須修滿6學分。

教材:徐青主編《現代漢語》(修訂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參考資料:邢福義主編《現代漢語》高教出版社出版

邵敬敏主編《現代漢語通論》上海教育出版社

課程名稱:大學語文

教學要求:在中國小已學語文知識之基礎上,立足文學本位,以審美(培養語感)為核心,融文、史、哲為一體,凸顯人文性,淡化知識性和工具性,在學習新內容的同時激活和昇華舊知識。強調直接面對作品本身,由感性認識上升至理性認識,復由理性認識迴歸至體味、欣賞,不在文學史方面做過多的糾纏,以期與中文專業這文學史課程相區別,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打下良好的綜合人文素質基礎。

①突出對優秀文學作品的引導性、示範性、啟發性解讀;

②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體味、欣賞,使學生的內心更為充實、豐富、淨化、健康;

③以品味語言,培養語感為核心,帶動學生寫作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教學內容:古代文學作品(古代詩文)、現代文學作品(現代詩文)、外國文學作品。 教材及參考資料:

陳洪主編《大學語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__.3第一版

錢理羣、李慶西、郜元寶主編《大學語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__.1第一版

夏中義主編《大學新語文》,北京大學出版社20__.6第一版

課程名稱: 高等數學

課程內容:函數和極限,主要內容為函數的知識、數列與函數的極限以及連續等基本概念;第二部分為導數與微分,主要內容為導數的概念及其應用,各種函數的導數及高階導數的求法,微分的概念及其在近似計算中的應用、中值定理及其應用等,第三部分為不定積分與定積分,主要內容為定積分、不定積分的概念;不定積分、定積分的求法以及定積分的應用。

教材:姚紹義主編《 高等數學 》(大學本科國小教育專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__.12第五版

參考書:同濟大學數學教研室主編《 高等數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復旦大學數學系編《數學分析》(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

課程名稱:社會科學基礎

課程要求:開設本課程的目的幫助學生開拓科學文化視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汲取人文社會科學的新成果、新方向。要求能瞭解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瞭解社會科學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的若干主幹學科的發展概貌和總體發展趨勢,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發展與初等教育改革的關係;理解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和聯繫,初步確立完整的現代科學文化概念;學習運用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觀點、方法分析現實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提高初等教育中理科文科互補互滲、開展綜合性教育的理性認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內容:社會科學概説、社會科學的功能、哲學歷史學文藝學的發展與創新、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的發展及趨勢、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的空前發展

6、學年論文以教育教學研究為主題,安排在第六學期結合模擬教育實習進行,課程設計安排在第七學期,結合專業方向課程進行。

7、關於教師職業素質及技能的具體要求:

普通話:達到國家二級乙等標準;

書寫能力:能書寫規範、工整、美觀的“三筆字”;

交往溝通能力:性格開朗,能順利地與兒童、成人進行交往和溝通。

音樂技能:能進行常見兒童歌曲的視唱、伴奏及兒童舞蹈的編排,能組織班隊藝術活動。

美術技能:熟練運用簡筆畫輔助教學、能製作國小教學所需教具等;能獨立完成黑板報、手抄報、牆報的設計和製作工作。

教育技能:能獨立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能獨立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實踐活動:教師職業素質和技能在實習前進行統一測試,作為教育實習資格認證考核。

(二)、主要課程説明

課程名稱:心理學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心理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主要內容,掌握從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熱愛兒童、熱愛教育事業的專業思想,

提高自我心理品質和思想品德修養的自覺性;對學生進行科學世界觀的教育。

教學內容: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意義和方法,心理的實質、生理基礎和一般規律,兒童心理髮展的基本理論等;心理現象的主要內容、基本特點和具體應用,包括注意、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情感、意志、品德、個性(含需要、動機、興趣、性格、氣質、能力等)、自我意識、人際關係、心理保健等。

教材:全國12所重點師大合編《心理學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20__.7版

參考資料:1.王振宇主編《心理學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版

2、王振宇編著《兒童心理學》江蘇教育出版社20__.1版

3、李小東主編《國小生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__.8版

課程名稱:教育學

教學要求:使學生掌握從事中國小教育工作必備的教育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增強從事教育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習教育科學、主動參與學校教育改革的興趣和能力;增強熱愛教育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提高教師師德和業務修養的自覺性;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和研究打下基礎。

教學內容:闡述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包括教育與教育學的基本概念與發展簡況,教育的目的、結構與功能,學校、教師與學生等基本問題。闡述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和實施途徑與方法;闡述思想品德教育,課外教育活動、班主任與團隊工作、以及教育評價、教育法制和教育科研等問題。

教材:陳夢稀主編《現代教育學》湖南教育出版社20__,8版

參考資料:1.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8版

2、石忠仁主編《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__.12版

課程名稱:教師口語

教學要求:本課程的系統學習普通話語音,能應用較規範的口語交流思想、具有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較高的教師職業口語技能,為以後成為合格的國小教師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內容: 普通話語音訓練、一般口語交際訓練、教育口語訓練。

教材:《普通話訓練與測試》湖南省普通話培訓中心編寫20__.7版

陳培元《教師口語課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__.7版

參考資料:徐青主編《現代漢語》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1997.6版

課程名稱:現代漢語

教學要求:本課程系統的講授現代漢語詞彙、語法、修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分析語言現象的能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現代漢語的基礎知識,具有較紮實的理解、分析和運用漢語言文字的能力,具備向國小生傳授語言文字知識和培養國小生語言文字基本技能的能力,成為合格的本科程度的國小教師。

教學內容:漢字的性質特點及現階段使用情況、詞彙的構成,詞義的性質、構成;語法的特點和各種語法單位、修辭的基本理論和修辭格。

最新人才培養方案 篇四

一、目的

1、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制定有效的人才培養與開發計劃,合理地挖掘、開發、培養公司戰略後備人才隊伍,建立經發物業的人才梯隊,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支持。

2、公司人才培養目標堅持“專業培養和綜合培養同步進行”的人才培養政策,即公司培養專家型的技術人才和綜合型的管理人才。專家型的技術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領域內掌握較高技術水平的人才,綜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單位或本部門工作領域具備全面知識,有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二、人才培養組織體系

公司建立“統分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職能部門和各物業服務中心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負責人才培養對象的初步甄選和人才培養計劃的具體實施,質量管理部作為公司人才培養的組織協調部門,負責人才培養規劃、人才甄選標準和程序的制定、培養對象的確定和培養計劃的統籌安排。

三、主要內容

本計劃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戰略人才的甄選、戰略人才培養模式、戰略人才的培養方法、戰略人才的淘汰與晉升。

1、戰略人才的甄選

通過科學的測評,慎重地甄選,選拔出真正具有領導或專業潛質的後備人才,以樹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晉升理念。制定甄選標準。

甄選條件

該計劃旨在通過對公司內年齡在32歲以下,有大專以上文憑,有上進心、樂於學習、積極進取的青年管理人員的培養,使其逐步成為成長為部門技術骨幹、業務骨幹。進入戰略人才培養隊伍的員工必須能夠勝任現有崗位工作,有強烈進取精神,有一定的培養潛質。

甄選程序

首先由各部門根據甄選條件和《戰略人才推薦表》提候選人員名單,質量管理部審核後報總經理審批,然後根據總經理審批結果確定戰略人才庫入選人員名單。

2、戰略人才的培養模式

為了適應不同崗位的需要,結合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公司對戰略人才採用下列兩種培養模式:

複合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對於複合型管理人才,採用:輪崗工作(不同崗位)+掛職鍛鍊(不同部門)+新項目工作+繼續教育多種培養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養。

a) 輪崗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夠熟悉部門內部不同崗位的主要職責和不同崗位間的配合情況。

b) 輪崗前提:輪崗人員必須勝任本職工作。

c) 輪崗範圍:本部門內或公司內不同崗位間的輪換。

d) 輪崗週期:輪崗週期原則上分為三個月和六個月,具體輪崗時間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e) 輪崗審批:部門內部人員的輪崗需由部門經理審批,公司質量管理部備案。跨部門輪崗,由質量管理部提議,經公司領導審批。

專業型專才培養模式

在本專業線上深度培養,培養目標是業務型專家(技師或取得某種專業資格的工程師)。採用:專業工作+繼續教育+工區專業資格培養方式進行培養。

3、戰略人才的培養方法

為了保證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公司對列入戰略人才培養計劃的人員採用以下培養方式:

內部導師

對列入戰略人才培養計劃的人員,公司指定由各部門專業素質較高的人員作為該員工的內部導師進行專業培養。

在職培訓

凡列入公司戰略人才的員工必須按公司培訓計劃完成相關的培訓課程。不按規定參加培訓的將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外部培訓

根據公司培訓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戰略人才計劃的員工可以參加公司付費的外部長短期培訓,但必須與公司簽訂相應的培訓協議,凡拒不簽署培訓協議的,公司將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4、戰略管理人才的淘汰與晉升

目的

為了保證公司戰略人才培養規劃的有效實施,促進公司戰略人才積極進取的精神,公司戰略人才將實行動態管理,每半年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結合進行調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條件的人員,並吸收新的優秀人才加入。

淘汰

經過績效考核,不能勝任現有工作崗位的,由主管領導建議,經質量管理部確認沒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將不再作為公司戰略人才進行培養。

晉升

當公司出現崗位空缺時,將優先從公司戰略人才庫中選拔適合人選,戰略人才庫中沒有合適人選的,再考慮從公司外部引入適合人才。

四、具體實施日程安排

1、20__年11月1日~5日各部門完成人才的推薦。

2、20__年11月6日~10日質量管理部完成推薦人才的審核。

3、20__年11月11日~12日經總經辦討論確定人才培養名單。

4、年11月15日起開始實施“青苗培養計劃”。

5、20__年5月15日結束。

人才培養實施方案 篇五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優良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和現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從事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應系統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掌握管理學、政治學、行政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領導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與寫作能力、創新能力,掌握社會調查分析、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操作技術基本技能。

本專業畢業生應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方面達到以下要求:

(一)知識要求

1基礎知識:

掌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掌握基礎英語知識、計算機應用知識、法律基本常識;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知識。

2、專業知識:

掌握與行政管理相關的管理學、政治學、行政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熟悉我國有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制度;瞭解各類組織行政管理活動的特點及規律;瞭解學科發展動態和理論前沿知識。

(二)能力要求

1、基礎能力:

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與寫作能力;具有較強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英語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學和藝術欣賞的能力;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具有較強的求職就業與自主創業能力。

2、專業能力:

具有運用管理學、政治學、行政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分析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計劃決策、組織協調、激勵溝通、監督檢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應用社會調查、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操作技術等處理行政事務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與職業適應能力。

(三)素質要求

1、基本素質:

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較高的政治素質;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工作責任心;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際溝通修養;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

2、專業素質:

具有現代公共精神;掌握管理學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管理意識;具有誠實守信、敬崗愛業的品質及團隊合作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法制觀念;具有較強的學習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學制、學位授予要求

本方案按四年的標準學制編制。

符合《湖南警察學院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學士學位授予辦法》規定的條件,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四、主幹學科與專業核心課程

主幹學科:公共管理、政治學。

專業核心課程:政治學原理、管理學原理、行政管理學、公共管理學、社會學、公共經濟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公共政策學、行政組織學、人力資源管理等。

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方案 篇六

【篇一】

根據財政部和重慶市財政局印發的會計行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為加大重慶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力度,破解高端會計人才緊缺難題,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以培養重慶會計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為引領,以培養高級會計師、總會計師為重點,以培養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為基礎,建設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梯次遞進銜接的會計人才隊伍,全面提升我市會計人才隊伍業務能力和整體素質,為推動科學發展、富民興渝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要求,到2020年分類培養:精通會計業務、精於財務管理、有較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很強的重慶會計領軍人才350人(其中:力爭入選全國會計領軍人才50人,具有國際資格的註冊會計師50人);會計業務嫻熟,善於財務管理,職業判斷能力強,操作能力強的重慶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高級會計人才及總會計師2000人;加大高級會計師、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培養,屆時佔會計人員的比例西部領先。

三、遴選條件和程序

(一)會計領軍人才。取得高級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含通過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或者取得註冊會計師資格執業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職稱(含會計學博士畢業工作2年);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歲;具有本科學歷,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説讀寫;財務部(科)負責人或後備骨幹。本人申報、單位審查推薦;由市財政局組織對財會、英語和綜合知識進行考試;再面試、綜合審查評選;商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確定培養人選。

(二)會計青年英才。取得會計師、註冊會計師、講師等專業技術資格2年;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歲;具有本科學歷,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説讀寫。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獲得全國會計師考試金銀榜的考生,條件可適當放寬。人選確定方法同會計領軍人才。

(三)國內領先高級會計人才。選擇企事業財務部(科)長以上、高級會計師,年齡55歲以內,由本人報名、單位推薦,根據每年培養計劃,綜合平衡確定培養人選。

(四)總會計師。按照國務院《總會計師條例》,設置和任命的總會計師,年齡55歲以內,具有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由本人申報、單位推薦,綜合平衡確定培養人選。

(五)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符合財政部規定報考條件的會計人員。

四、培養措施

(一)報考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和國際資格註冊會計師,原則上在重慶會計領軍人才中篩選,並適當開展考前培訓。對獲得全國會計領軍人才的,除享受重慶會計領軍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頒發榮譽證書,並給予表彰。

(二)會計領軍人才培養3年,會計青年英才培養2年。實施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培養,並與會計專業碩士項目(MPAcc)有效對接。培養期間實行量化考試和淘汰機制。培養期滿經考試合格後,由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養院校頒發證書。取得重慶會計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的,優先向國有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推薦使用;入選人員納入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庫管理;優先向有關部門推薦作專家;優先安排會計財務科研課題並適當給予資金支持;可提前兩年參加高(正高)級會計師考評。

(三)完善正高級會計師考試評審方法、內容,適時增加正高級會計師評審數量,提升正高級會計師質量。

(四)加大高級會計人才培養,按照國內領先水平設置培訓內容,強化管理、理論、綜合能力培養。對優秀學員頒發榮譽證書;優秀人才納入市委組織、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庫管理;向有關部門推薦使用。

(五)按照國務院《總會計師條例》,逐步實行總會計師資格認證,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業總會計師設置,開展總會計師職能、專業、綜合知識強化培養。

(六)結合會計師年齡、學歷、職務和從事財會工作年限等,修訂完善報考評審高級會計師資格條件;鼓勵我市高等院校開展高級會計師專業知識考前學習培訓,積極參加全國高級會計師專業考試;總結完善高級會計師評審辦法,強化專業技能、綜合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級會計師數量,提高質量;強化高級會計師綜合能力再提升,結合高級會計師年度繼續教育,完善培訓方式和內容,明確學習任務目標,增強學習自覺性。

(七)實行自主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市財政局指導市註冊會計師協會制定考前學習培訓、考試合格激勵、選送註冊會計師到市內外培養提高和引進註冊會計師的激勵政策規定。

(八)鼓勵我市符合條件的廣大會計人員參加高校、網校專業學習培訓,積極參加全國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選擇優秀院校、網校供會計人員選擇學習;對參加全國會計師考試獲得金銀榜的會計人員給予表彰。

(九)由會計主管部門(市財政局)、用人單位、培養對象個人共同承擔培養經費。培養經費主要用於會計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高級會計人才、總會計師的選拔、集中培訓、講座、科研、管理等項開支。單位承擔的經費在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

(十)各區縣(自治縣)、行業主管部門和人才使用單位,要主動如實推薦優秀會計人才,積極支持其參加學習、培訓、講座和調研活動,從學習時間、經費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行業主管部門和用人單位,可據此規定原則精神,具體制定鼓勵本行業和單位會計人才培養、激勵和使用政策措施。

五、組織實施

(一)由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組成重慶市高端會計人才培養領導小組,負責研究決定全市高端會計人才重大培養政策,指導重慶市高端會計人才的培養。

(二)高端會計人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財政局,負責制定重慶市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具體實施辦法,組織開展重慶市高端會計人才選拔,在市內外高等院校中選擇培養機構,指導監督培養院校設計培養方案、實施培養和管理,向領導小組彙報全市會計人才培養工作。

(三)培養院校協助市財政局做好學員選拔、面試工作;具體負責培養內容設計、培養教學、調研指導、考核管理,全面落實重慶市高端會計人才綜合能力素質提升,培養情況報告等工作。

(四)各區縣組織、財政、人力社保部門,市級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要高度重視會計人才的培養,加大宣傳力度,認真做好優秀會計人才推薦上報工作,營造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

【篇二】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的有關精神和《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民委、財政部、人事部關於大力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的意見》(教民〔2004〕5號)(以下簡稱《意見》)的要求,為確保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培養計劃(簡稱《民族骨幹人才計劃》)的順利實施,保證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培養工作的社會效益,促進西部大開發和我國各民族的共同發展繁榮,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和第五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充分認識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培養工作在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增強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中的戰略作用。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堅定地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堅定地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為西部大開發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樂於奉獻、具有較高科學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逐步緩解和扭轉西部和民族地區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匱乏的。狀況,改善少數民族人才的層次結構,提升少數民族人才存量的綜合水平,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二、培養任務、主要措施和計劃管理

(一)2006年度的招生規模為2500人,其中博士生500人,碩士生2000人;到2007年度招生規模為5000人,其中博士生1000人,碩士生4000人。

(二)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的培養任務主要由國家部委所屬重點高等學校和有關科研院(所)承擔和組織實施。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要求,採取"自願報考、統一考試、適當降分、單獨統一劃線"等特殊措施招收學生。

(三)被錄取的少數民族碩士研究生先在基礎培訓點集中進行一年的強化基礎培訓,重點補修英語、大學語文(漢語)、計算機、高等數學等基礎知識,兼顧其它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和宗教理論的學習。基礎培訓結束經考核合格者,轉入招生學校碩士階段研究生課程教學。

三、招生範圍、招生計劃和經費

(一)招生範圍。主要面向西部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招生,兼顧享受西部政策待遇的民族自治地方和需要特別支持的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以及內地西藏班、內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數民族預科培養基地和少數民族碩士基礎培訓基地的教師和管理人才的培養,重點確保上述地區和單位教育、科技、醫學和特色文化藝術、信息技術以及經濟、公共事業管理等領域對少數民族高層次人才的需要。

(二)招生計劃。本方案的招生計劃屬於國家定向培養計劃,納入招生單位總規模。根據少數民族和西部地區對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單獨下達指導性定向培養專項招生計劃。

招生計劃的投放,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確定招生計劃的投放比例;同時,兼顧國家重點扶持的民族地區的特殊需要。在考生綜合素質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有關招生單位按各少數民族在當地民族總人口中的比例安排複試和錄取。漢族考生佔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總數的10%。定向省區合格考生不足時,將招生名額調劑到其他有需求的省區按規定錄取合格考生。

(三)生源地區要根據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制定2006―2010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需求第一期規劃和年度培養計劃。每年8月底前將下一年度的招生建議計劃、專業安排等報教育部。由教育部牽頭商有關培養單位落實招生任務,編制招生計劃方案,商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納入年度中央級部屬高校研究生招生計劃,單獨下達管理。各有關學校和單位根據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做好年度招生工作,於每年6月將招生計劃的落實和招生錄取的情況報教育部。

(四)培養經費。碩士研究生(四年)和博士研究生的經費按國家統一標準由國家財政核撥,其中碩士基礎培訓階段的經費核撥到承擔基礎培訓任務的高校和單位;碩士、博士生攻讀學位階段的經費按標準核撥到培養學校;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承擔培養任務所需經費,按標準從現行財政渠道解決。生源地區和定向單位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適當的學習和生活費補助。

四、報考條件

(一)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二)具有國民教育序列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少數民族在職和非在職(具有上述學歷還未就業的應屆、往屆畢業生,下同)人員。非在職人員的招生比例要佔招生計劃總數的50%以上。

(三)品學兼優,漢語文、外語和民族語文成績根據學科、專業要求達到一定標準和要求。

(四)報考碩士研究生年齡不超過40週歲,報考博士研究生年齡不超過45週歲。

(五)畢業後保證按定向培養協議到定向地區或單位就業。

五、考試和錄取

(一)碩士研究生參加全國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民族語文或漢語文及專業考試科目由招生學校和單位自行確定並組織命題;報考博士研究生的考試科目和考試時間由招生學校和單位自行確定。招生單位對符合國家確定的基本要求分數的考生實行差額複試。

(二)在職考生,由擬錄考生與報考學校、所在單位或者隸屬的上一級主管部門簽訂"定向培養"協議書,非在職考生的錄取,由擬錄考生與報考學校、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定向培養"協議書後方可錄取。優先錄取在學術、科研、教學等領域有突出貢獻或在民族醫藥、民族文化藝術等有一定造詣的考生,優先錄取兼通民族語文的漢族考生。未簽訂"定向培養"協議書者,培養學校和單位不予錄取。錄取名單要在招生單位以適當形式公示。

(三)各招生學校和單位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當年招生工作的要求組織招生錄取工作。被錄取的博士研究生由培養學校和單位發錄取通知書,按期入學就讀;被錄取的碩士研究生由培養學校和單位發錄取通知書,學生持錄取通知書到基礎培訓點進行一年的強化基礎培訓。

(四)各相關部門要積極配合,按職責分工組織實施和管理。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民族教育的處(室)會同相關處(室)進行招生計劃的申報、提出各民族錄取比例的建議,負責考生民族身份的審核、定向培養協議的組織簽訂、對本地區定向生的協助管理等。招生考試工作由教育招生部門和有關高校負責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按職責給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六、畢業生就業

研究生畢業後,在職人員回定向單位工作;非在職人員按定向協議回定向地區就業,也可以由生源地區在本地區調劑就業。碩士服務期為5年,博士服務期為8年(內地西藏班、內地新疆高中班、高校少數民族預科培養基地和民族碩士基礎培訓基地的教師和管理人員參加本計劃學習畢業的,碩士服務期為8年,博士服務期為12年)。畢業生不按協議就業者,要支付培養成本和違約金。違約金的具體標準、支付方式等另行規定。

七、教學、培養工作的要求

(一)少數民族研究生教學、培養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大力加強基礎,全面提高科學和人文素養,重點增強實踐能力,着力提高科研和創新能力,為使其在西部大開發和民族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發揮骨幹帶頭作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基礎強化培訓階段,重點是強基固本,強化規定課程的教學和培養,使學生的基礎綜合水平接近或者達到攻讀碩士研究生課程的基本要求;博士、碩士研究生課程教學階段,在大力加強專業理論教學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和重點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學校和單位要多為學生創造實踐教學和課題研究的機會和條件,選配優秀的專家、教授擔任導師和授課,確保教育、教學質量。在基礎強化培訓、碩士、博士課程學習階段,都要對學生加強政治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民族宗教理論政策的教育。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宗教不得干預國民教育。培養學校和單位要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宗教和邪教對培養工作的干擾;學生不得從事任何宗教活動。

(二)黨和國家採取特殊措施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政治任務。各民族學生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發奮圖強,刻苦研讀,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始終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提高道德和人文修養,遵紀守法,誠信待人、處事,為西部大開發和民族地區繁榮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八、職責和管理

(一)教育部和國家民委負責對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培養計劃宏觀政策的制訂協調。教育部負責培養計劃的協調和制定招生、教學、管理以及有關政策措施,組織招生錄取工作,並檢查督促執行情況;協調解決辦學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組織評估辦學情況,總結交流經驗,表彰先進等。國家民委負責提出有關政策性建議;督促檢查黨的民族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協調和協助解決涉及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問題。

(二)承擔培養任務的中央部委所屬院校和有關科研院(所)在主管部門的領導下,根據國家下達的年度招生計劃,負責考生報名、考試和招生錄取工作;負責博士、碩士階段的常規管理、教學和畢業生派遣工作;對基礎強化培訓基地教學、管理等提出建議。基礎強化培訓基地負責基礎強化培訓階段的管理、教學和結業考核等項工作。

(三)學生的學籍、後勤、生活等管理和其他工作要嚴格執行教育部關於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做到統一管理,統一要求。培養學校和單位要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並按少數民族學生生活習慣的要求,嚴格按規定辦好清真餐飲。

(四)生源地區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會同組織、人事、科技等部門每年向全社會發佈教育、科技、經濟等領域人才需求信息,引導優秀考生報考《民族骨幹人才計劃》研究生;在此基礎上制定人才需求規劃和提出年度培養需求計劃;加強與當地組織人事部門、用人單位以及教育部的聯繫與協調等有關工作;協助學校和有關單位做好本地區生源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工作;協調財政部門落實按規定由生源地區財政對學生的補助經費;負責組織和協調簽訂定向培養、就業協議等工作;配合做好招生、錄取等工作;對招生、培養工作提出建議。

九、加強監督管理

(一)生源地區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招生部門和招生學校及單位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嚴格按本方案、年度招生計劃和工作要求落實招生任務,並按規定的標準和條件錄取新生。接受紀檢部門和社會的廣泛監督。

(二)被錄取考生未按規定簽訂定向協議的、冒名頂替少數民族的、考試作弊的、不按規定程序錄取的,一經查實,無論在基礎培訓和研究生學習階段,都要取消學籍,退回生源地區,兩年內不得參加《民族骨幹人才計劃》的報考。對直接責任者要給予相應處罰。

(三)如定向省區和單位不能按協議為合格的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的,扣減該省區下1年的招生計劃。

十、其他有關要求

(一)培養學校和單位要把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作為一項光榮而艱鉅的政治任務加以高度重視。在培養工作中,要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認真貫徹落實《意見》和本方案。按培養目標的要求,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培養出政治上合格,業務上過硬的各民族人才。

(二)西部和各民族地區黨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培養、使用工作,按學以致用的要求,為他們創造必要的生活、工作條件,力求避免人才浪費和閒置。

新疆等西部地區少數民族科技骨幹特殊培養工作實施方案,由人事部牽頭另行制定。

人才培養實施方案 篇七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具有較紮實的生物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有數理化基礎、人文社科素質、國際化視野和科學思維能力,掌握現代教育理論與教育科研的方法,達到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為基礎教育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適應”的優秀教師和未來的學科教育專家。

2、規格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理化基礎、生物科學和教育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生物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同時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科研方法。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

2)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3)掌握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4)瞭解生物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

5)熟悉生物學及其發展規劃的相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6)瞭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7)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8)具有較強的適應基礎教育教學、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初步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3、方向介紹

生物科學是現代自然科學中發展最迅速,最活躍的基礎學科之一,它在分子、細胞、組織和個體等不同層次上,研究生命現象及其活動規律,揭示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及其相互關係,並進而揭示生命的本質。生物科學專業教育涉及諸多分支,包括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及其相關實驗技能,同時加強教師教育的基本素質培養。本專業是理科專業,畢業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4、隸屬專業類

生物科學類

5、主幹學科

生物學

6、相近專業

生物技術

7、學位課程

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

8、學歷學制學位

學歷:本科

學制:4年

學位:理學

畢業最低總學分:170

人才培養方案 篇八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國小教育教學及發展的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現代教育理念和創新精神的,既有較寬厚的國小教育理論和紮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從事國小教育、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的培養規格分為專業素質、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三大方面,共計58條培養標準。

(一)職業理解與認識

1、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規。

2、理解國小教育工作的意義,熱愛國小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

3、認同國小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

4、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為人師表。

5、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二)對國小生的態度與行為

6、關愛國小生,重視國小生身心健康,將保護國小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7、尊重國小生獨立人格,維護國小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國小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國小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國小生。

8、信任國小生,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有益於國小生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

9、積極創造條件,讓國小生擁有快樂的學校生活。

(三)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

10、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將國小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品德養成相結合,重視國小生全面發展。

11、尊重教育規律和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一個國小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12、引導國小生體驗學習樂趣,保護國小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國小生的廣泛興趣、動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13、引導國小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四) 個人修養與行為

14、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

15、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

16、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

17、勤於學習,不斷進取。

18、衣着整潔得體,語言規範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專業知識標準

(五)國小生髮展知識

19、瞭解關於國小生生存、發展和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

20、瞭解不同年齡及有特殊需要的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掌握保護和促進國小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策略與方法。

21、瞭解不同年齡國小生學習的特點,掌握國小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知識。

22、瞭解幼小和小初銜接階段國小生的心理特點,掌握幫助國小生順利過渡的方法。

23、瞭解對國小生進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

24、瞭解國小生安全防護的知識,掌握針對國小生可能出現的各種侵犯與傷害行為的預防與應對方法。

(六)學科知識

25、適應國小綜合性教學的要求,瞭解多學科知識。

26、掌握所教學科知識體系、基本思想與方法。

27、瞭解所教學科與社會實踐的聯繫,瞭解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七)教育教學知識

28、掌握國小教育教學基本理論。

29、掌握國小生品行養成的特點和規律。

30、掌握不同年齡國小生的認知規律。

31、掌握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教學知識。

(八)通識性知識

32、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33、瞭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

34、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

35、具有適應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知識。

專業能力標準

(九)教育教學設計

36、合理制定國小生個體與集體的教育教學計劃。

37、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科學編寫教學方案。

38、合理設計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

(十)組織與實施

39、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幫助國小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40、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根據國小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活動。

41、調動國小生學習積極性,結合國小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激發學習興趣。

42、發揮國小生主體性,靈活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

43、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滲透運用到教學中。

44、較好使用口頭語言、肢體語言與書面語言,使用普通話教學,規範書寫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

45、妥善應對突發事件。

46、鑑別國小生行為和思想動向,用科學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矯正不良行為。

(十一)激勵與評價

47、對國小生日常表現進行觀察與判斷,發現和賞識每一個國小生的點滴進步。

48、靈活使用多元評價方式,給予國小生恰當的評價和指導。

49、引導國小生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

50、利用評價結果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十二)溝通與合作

51、使用符合國小生特點的語言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52、善於傾聽,和藹可親,與國小生進行有效溝通。

53、與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發展。

54、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國小生髮展。

55、協助國小與社區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關係。

(十三)反思與發展

56、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57、針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58、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