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柳先生傳》同步練習【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8W

《五柳先生傳》同步練習【精品多篇】

《五柳先生傳》同步練習篇一

《五柳先生傳》學案 教師寄語: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義。

2、瞭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風貌。

3、品味作品質樸、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

4、體會作者那種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精神。

學習重點: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2、瞭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風貌。

學習難點:

1、通過探究《五柳先生傳》是不是陶淵明的自傳來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2、體會課文中“不”字的妙處。

學習過程

一、複習回顧

1、回顧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歸園田居》(其三)

2、學生交流蒐集到的資料:陶淵明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3、學生結合上述作品,談談對陶淵明的認識。

二、讀順讀懂課文,積累字詞。

1、找出生字並注音。

嗜(  )   輒(  )    簞(  )   黔(  )

汲(  )   儔(  )    觴(  )   歟(  )

2、學生自主閲讀,疏通文義,提出疑問,相互交流。

①亦不詳其姓字(  )  ②因以為號焉(  ) ③不求甚解(  )

④造飲輒盡(  ) ⑤環堵蕭然(  ) ⑥簞瓢屢空,晏如也(   )

⑦不慼慼於貧賤(   ) ⑧不汲汲於富貴(   )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大意。

1、“五柳先生”之號是如何得來的?

2、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3.陶淵明“好讀書”,為什麼“不求甚解”呢?

4、應如何理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含義?

四、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他的志趣與性格有什麼聯繫?如何理解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 “嗜酒”説明了什麼? 為什麼“常著文章自娛”?

2.“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3.“贊”語與前文有什麼聯繫?

4、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麼作用?

五、與作者對話,走進一種境界。

1、討論一下《五柳先生傳》是不是作者的自傳?

2、你認為五柳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用自己的話評價)

六、拓展遷移

(一)有人説:“當今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一個人的生存質量,陶淵明的理想追求早已與時代格格不入了。”對此你是怎麼看的?

七、達標測試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每有會意:                         ②造飲輒盡:

③環堵蕭然:                         ④晏如也:

⑤不慼慼於貧賤:                     ⑥不汲汲於富貴:

2、翻譯

(1)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 其言茲若人之詩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3、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以”字意義不同於其它項的是(      )。

a.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4、選出理解有誤的一項 ( )

a.本文是陶淵明託名的自傳,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畫像。

b.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自己)讀書、飲酒、寫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潔的志趣和人格,使筆調詼諧。

d.文章最後兩句設問的話是讚語的實質,與“不慕名利”想照應,體現了先生的特點和優點。

5、閲讀文段做題。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②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以”字意義不同於其它項的是(      )。(2分)

a.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3).文章敍述了五柳先生有兩個主要的愛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達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達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4).陶淵明通過寫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樣的內心世界?(2分)

(5).有人説:“當今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一個人的生存質量,陶淵明的理想追求早已與時代格格不入了。”對此你是怎麼看的?(2分)

答案 :達標測試:5、閲讀。

(1)、a

(2)、房屋四周的牆壁空空的,房子擋不住寒風和太陽。

不為貧賤而憂慮不安,不急於追求榮華富貴。

(3)、好讀書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4)、仕途失意,內心痛苦,也是一種消極的反抗。

(5)、示例:物質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淵明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23、《馬説》學案

岳家莊初級中學     李因霞

教師寄語: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恆,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瞭解託物寓意的寫法,領會文章的寓意。

3.培養振興民族,奮發有為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短文《馬説》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瞭解託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學習過程

一、讀順讀懂課文,積累字詞。

1、注音:

祗(    ) 駢(    )盡粟(    )一石(    ) 槽櫪(    )

2、解釋字詞

祗:            一食:             雖:            且:                    等:            安:               材:             通:                   外見:          策之:             執策:

3、翻譯句子 (結合課下注釋和資料)

(1)不以千里稱也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4、查找資料,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大意。

1.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係的?

2.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會有怎樣悲慘的遭遇呢?

3.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麼?

4、對於“千里馬”的遭遇作者有什麼態度?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本文的論點是什麼?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連用了十一個“不”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4.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麼? 你覺得作者是僅僅在替千里馬鳴不平嗎?伯樂指的是什麼?

四、理解主旨,走進更深境界。

1.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麼?哪句話體現了他的意圖可充當主旨句?文章用了什麼寫法?

2、韓愈雖因懷才不遇而憤懣不平,但他並不心灰意冷。雖然對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徑進行了揭露和控訴,但仍對他們寄以希望。請同學思考一下,在封建社會裏,韓愈的願望是否能實現?

五、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麼做?你如何看待當代社會千里馬與伯樂的關係?

2、聯繫當今社會,談一談我們應樹立怎樣的人才觀?

六、達標測試:

1、找出通假字

(1)才美不外見。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而不能盡其材。

(4)其真無馬邪?

(5)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2.解釋下列各組中加點的字。

(1)一食或盡粟一石(    )       食之不能盡其才(    )

(2)執策而臨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無馬也(    )           其真不知馬也(    )

3、下列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馬之千里  b、盡粟一石  c、祗辱於奴隸人之手d、策之不以其道

4、課內精讀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 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執策而臨之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

c.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d.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2).   將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譯成現代漢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千里馬不能發揮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你認為怎樣才能發揮“千里馬”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麼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達標測試:4、閲讀題

( 1)、c

(2).驅使它,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餵養它不能充分發揮它的才能。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馬者的無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盡其才,鳴之能通其意。

(4).①不氣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②尋找機會,展示自己才華

24、《送東陽馬生序》學案

岳家莊初級中學     李因霞

教師寄語: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的內容。

2、體會文章中對比手法的運用,把握主題。

3、學習古人“勤且艱”的好學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求學態度,培養正確的苦樂觀。

重難點:

1.學習作者勤勉學習,不怕吃苦的品格。

2. 抓住本文的對比手法,領會文章內容,體會這種寫法的表達效果。

學習過程

一、開闊視野

我國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學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 1、囊螢映雪

* 2、懸樑刺股:《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 3、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4、畫荻教子:《宋史歐陽修傳》:“(修)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獲畫地學書。

二、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注音

嗜(   )    叱咄(   )  篋(   )    緼(   )

媵人(   )  容臭(   )  燁然(   )  衾(   )

2、《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作者﹏﹏﹏﹏﹏(朝代)﹏﹏,字﹏﹏﹏﹏﹏﹏,號﹏﹏﹏﹏﹏﹏。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大意。

1、結合課文註釋,自己翻譯課文,把不能解決的字詞及句子記錄在下面。

字:

詞:

句子: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

3、文章是如何寫出自己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請引用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回答。

4、與作者讀書時相比,現今太學生的讀書條件怎樣?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自己刻苦求學的經歷的?

2、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四、走近作者,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麼?

2、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

2、通過學習本文你對學習條件的優劣是怎樣看待的,結合課文與現實説説你對學習條件,主觀努力與學習效果相互關係的看法

六、達標測試

(一)給下列句中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1.天大寒,硯(   )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dài(    )。

2.或遇其叱(   )duō(   ),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   )其欣悦,則又請焉。

3.負篋曳(   )xǐ(   )行深山巨谷中。

4.足膚jūn(   )裂而不知。

5.媵(   )人持湯沃(   )灌,以qīn(   )擁覆,久而乃和。

(二)解釋句中的加點詞

1.餘幼時即嗜學                2.以是人多以一書假餘

3.益慕聖賢之道                4.未嘗稍降辭色

5.故餘雖愚                    6.卒獲有所聞

(三)閲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堂,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叵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走      (2)腰     (3)俟      (4)湯       (5)被

2.下列句中“/”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餘幼時/即嗜學             b.益慕/聖賢/之道

c.無/鮮肥滋味之享           d.燁然/若神人

3.(翻譯)用現代漢語寫出畫線句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

(2)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乎自筆錄,計日以還。

4.選文將同舍生的豪華穿戴和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作對比,體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追求。

5.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表現自已求學的艱難?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從作者的讀書經歷中悟出了哪些學習祕決?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度可取嗎?為什麼?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宋濂無書讀,天寒抄錄;求師難,恭敬詢問;生活苦,以學為樂。這樂中求學的精神對你有什麼啟示?請結合實際,談談認識。

答案:達標測試:(三)、閲讀題

1.(1)跑   (2)腰裏繫着(掛着,佩着)  (3)等待  (4)熱水  (5)通“披”,穿

2.b

3.(1)因此,人家多願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

(2)家裏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

4.緼袍蔽衣(粗袍破衣)   不畏生活艱難刻苦讀書

5.幼年讀書的艱難,成年從師的艱難。求學生活條件的艱難。

6.學習要勤奮,求師應誠心,求學須不斷克服並戰勝困難

7.①不可取,師生關係應該是民主平等關係,老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長。②可取,我認為“先達”的“未嘗稍降辭色”,並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質的學生,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8.例:雖然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優越,遠遠超過宋濂,但刻苦學習的精神卻比不上他,因此,應該向他學習,不在生活上攀比,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25、《詩詞曲五首》學案

岳家莊初級中學     李因霞

教師寄語:徜徉於詩的海洋,感悟詩的意境。

學習目標:

1.背誦默寫五首詩歌。

2.理解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對古代詩歌的熱愛,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重難點:

1. 理解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流程:

一、基礎知識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字﹏﹏﹏﹏,﹏﹏﹏﹏

詩人。

2.《赤壁》作者﹏﹏﹏﹏,字﹏﹏﹏﹏,﹏﹏﹏﹏朝詩人,他與李商隱被稱為“﹏﹏﹏﹏”。

3.《過零丁洋》作者﹏﹏﹏﹏,號﹏﹏﹏﹏,﹏﹏﹏﹏朝)文學家。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首聯交代了什麼?“淒涼地”和“棄置身”表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2.頷聯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狀?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

《赤壁》

1.“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有什麼含義?

2.“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麼?這樣寫有什麼意義?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過零丁洋》

1.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麼?

2.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麼含義?

3.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水調歌頭》

1.詞前小序的作用是什麼?

2.“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什麼含義?

3、這首詞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 潼關懷古》

1.“如聚”“如怒”描寫了怎樣的形象?

2.為什麼説“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這首曲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赤壁》開頭為什麼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什麼含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

1、背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聯繫全詩任選下面一句,加以賞析。

其一: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

其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2、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複雜的思想感情。本課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都表達了怎樣的內涵呢?(任選一首説一説)

五、達標測試

(一)填空。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詩句是:                              。

2.《赤壁》中以二喬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的重大影響的詩句是:

3.《過零丁洋》中最能體現文天祥崇高民族氣節的兩句話是:

4.《山坡羊  潼關懷古》中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價的詩句是:                                                 。

5.《水調歌頭》中表達了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願望的詩句是:                                                       。

6.《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____,字____,____人,__代詩人。“歌一曲”指的是____的《               》。《赤壁》作者____,__代詩人。《過零丁洋》選自《           》,作者____,字____,又字____,自號____,___,____人,____(朝代)詩人。《水調歌頭》作者____,字____,自號____,______人,__代文學家, “水調歌頭”四字,是____。《山坡羊潼關懷古》作者____,字____,號____,____人,__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____。

(二)閲讀理解x kb1. com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反映了詞人怎樣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語段説説詞中人在思考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應有恨”,“恨”的意思是什麼?“恨”的內容可能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詠月的詩句中,哪兩句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麼?

①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鈎。

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亮的美稱很多,你能説出幾個(至少兩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蘇軾的詞以豪放著稱,你還能説出宋詞中與豪放相併列的另一種風格嗎?並舉一兩個作家。

答案

達標測試:(二)閲讀理解

1.想到月宮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2.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詞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遠方的親人。  3.怨恨。“恨”的內容可能是親人的離別、人生的孤獨等等。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兩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這兩句都表達了對人的美好的祝願。  5.嬋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蟾、顧兔、玉弓、玉桂、玉盤、玉鈎、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等。    6.婉約  李清照  柳永

《五柳先生傳》同步練習篇二

22.五柳先生傳

教學目標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淵明的白畫像,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2.體會本文樸素洗練的語言風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彙。

教學重難點

1.瞭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另外掌握與理解有關詞語,如“晏如、蕭然、汲汲、慼慼”等。

2.對下面兩句話的理解:

(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教學準備

1.初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掌握生字的正確讀音。

2.瞭解陶淵明的生平、思想。

設計思路

教學過程中,以點撥為主,讓學生多練習誦讀。重點掌握與理解課文有關的詞語,如“晏如、蕭然、汲汲、慼慼”等。課文內容瞭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對譯。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茲若人之儔乎”等,只要瞭解整體意思即可,不宜過細。作者生平及時代背景不宜講得過細。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陶淵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等鮮明的思想性格貫穿文章始終,教師可設計表格,引導學生從其性格、思想、愛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進行分析,通過討論填出內容。這一練習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寫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導學生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東晉末年,社會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着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治階級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過着儉樸的生活。他隱居農村後,自號“五柳先生”,親身從事耕種,

和農民交朋友。這期間他除了寫出許多歌頌優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的詩以外。也寫了些表現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桃花源記》,這節課我們學習他用史傳筆法寫的一篇自傳《五柳先生傳》。二、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  (幻燈片顯示。)

給下列字注音:

嗜(shi4)  輒(zhe2)  吝(lin4)  褐(he4)

簞(dan1)  汲(ji2)    儔(chou2)觴(shang1)

2.全班齊讀課文後,指名翻譯課文大意。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要點提示: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過這種種敍述,把一個雖處於貧困之中卻悠閒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了,讚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2.陶淵明“好讀書”,為什麼“不求甚解”呢?

要點提示: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要點提示:

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於富貴”。

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贊”語與前文有什麼聯繫?:  要點提示:

文後的“讚語”是作者仿照史家筆法加的評論性的文字。讚語的實質是兩句話:

“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

5.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麼作用?

要點提示: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這樣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歎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人勝。四、總結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給自己寫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了自己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五、齊讀課文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把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3.寫出文中的一個成語,並解釋它的意思。☆資料鏈接一、關於作者

1.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序》:“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脱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

按:《歸去來兮辭》和《五柳先生傳》一向被視為姊妹篇,前者作於4XX年作者棄官歸田之日,以樂天知命為主旨;後者作於420年之後,以安貧樂道為主旨,可以相互比較。

2.蕭統《(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焉。其文章不羣,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與之京(大)。橫素波而傍流,幹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二、補充註釋

1.宅邊有五柳樹。

從“榆柳陰後檐,桃李羅堂前”(《歸園田居·其一》)的詩句可知陶宅邊確實有柳樹。

2.好讀書。

陶淵明讀書是在完成耕種之後,從“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讀(山海經)》)可以看出。又常與友鄰討論,曾寫過:“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讀(山海經)》),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見。

4.簞瓢屢空。

這是五柳先生以顏回自況,顏回簞瓢屢空而“不改其樂”,説明他安貧樂道。五柳先生亦當如此。陶淵明亦常“簞瓢屢空”,如“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乞食》),就是寫他由於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貸的情況。

5.黔婁。

戰國時齊人。魯恭公曾遣使者致禮,賜粟三千鍾,想聘他任宰相,他堅持不受。齊王又派人送去黃金百斤,聘他為卿,他也不接受。死時衣不蔽體。其妻亦有賢德。“黔婁有言”,一本作“黔婁之妻有言”。陶淵明在《詠貧士》中曾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