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范進中舉》教學課件【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9W

《范進中舉》教學課件【新版多篇】

《范進中舉》教學課件 篇一

(一)討論人物形象在文章情節中的步步轉變:

1、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户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出這些變化?表現胡屠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討論並歸納:(l)語言描寫, 2)動作描寫,

范進的境況:

家境——第一段結尾處、第二段開頭、第二段結尾、第三段開頭、第十一段結尾。

地位——連買肉的都瞧不起。岳父任意辱罵到不敢打,連做過知縣的鄉紳也來巴結(為什麼?預備官員)

本人態度——唯唯諾諾,老實巴交,對胡屠夫的稱呼(岳父——老爹),發瘋的過程(層次感),很快與張鄉紳打成一片,補充第四回有關內容

他人態度(岳父、張鄉紳、鄰居))

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後恭的表現:(先傲慢而後恭謙)

胡屠户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説“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後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説“……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後在胡屠户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户借盤費,“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凶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髮指。中舉後’“屠户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着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着,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胡屠户一聽張老爺駕到忙“躲進女兒房裏,不敢出來”。 反襯封建統治者平常凌駕於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種咄咄逼人的氣焰。)

小議:

小説運用對比手法,通過寫胡屠户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倔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2、張鄉紳張靜齋是作者刻畫的一個次要人物,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為什麼來拜會,又送銀又送房?

張鄉紳這個人物比較特殊,他是另一種類型的熱衷於勢利的人。首先,看他拉攏范進的目的,無外乎四個方面:如果范進能“京報連登黃甲”,青雲直上,張鄉紳就攀上一個大靠山;考不上進士,當個“大挑知縣”或教官,也能算個小靠山;當不成官,仍可結交官府,成為同謀、幫手;通過范進,還能和跟他同樣中舉的其他人勾結,擴大關係網。再看張鄉紳採用的手腕:先謝罪,爾後敍説師門,繼而贈禮。此人居心叵測,是個善於耍手腕的官場高手。

作者安排這場拜訪,形象地顯示出范進中舉等於一步登天。一隻“癩蝦蟆”,一旦中了舉,就儼然成了“天鵝”——人本身的價值已經抽空了,代之以“中舉”的價值、金錢權勢的價值,這就是科舉制度形成的價值觀。其實,發瘋的不只范進一人,他也不只是瘋了那麼短的一段時間。人們圍繞着“科舉”團團轉,轉得如醉如痴,喪失了人性、人格、良知,這個社會不是陷入了“瘋”狀嗎?

討論並歸納:他結交新貴,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楊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

3、概括人物形象特徵

范進——猥瑣懦弱而又圓滑世故。(可從范進對待胡屠户及張鄉紳的態度判斷),熱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舉前唯唯諾諾,中舉後則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張鄉紳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會的新貴,特權階級的人員。(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報錄人在范進發瘋後鎮定的提出瞭解救方法,可見他見過類似的情形。)

胡屠户:欺貧愛富,粗俗勢利,蠻橫倨傲(前);阿諛奉承,趨炎附勢(後)的市儈形象。

張鄉紳:早已中舉,做過知縣,是地方上的一霸。范進中舉的當天就來拉攏,送銀送房,與范進稱兄道弟。這就表明他急於結交新貴,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以達到鞏固和擴大自己權勢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4、提問:范進未中舉前,家裏斷糧有沒有鄉鄰來接濟?中舉後鄉鄰有拿雞奎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鬥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范進瘋了都是眾鄰居來幫忙這表現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眾鄉鄰對權勢者或敬畏或滔媚,對不幸者冷酷無情。表現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

5、胡屠户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户着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本站○(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6、提問: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徵,想一想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作者對科舉制度懷着深惡痛疾的態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説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二)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

賞析本文寫作藝術,師生共同討論: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和誇張的?對比和誇張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題中兩個小問題聯繫得比較緊密,我們可以從“藝術效果”入手,進行綜合分析。

1 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後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户)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後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醜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範老爺:“抱着雞,手裏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裏尋人買。”(醜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裏,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醜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着,散着頭髮,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隻,兀自拍着掌,口裏叫道:‘中了!中了!’”(醜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後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户語言行動前倨後恭的表現分析見一中的1題。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醜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後,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麼當初,當初范進“家裏餓了兩三天”“抱着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裏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醜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對比的方法對於表現本文的主題有什麼作用?

(范進先賤後貴,胡屠户前倨後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3、除此對比外,作品還運用了大量的誇張,請找出來,説説其效果。

如:范進中舉驚喜的發了瘋這一情節,用的是誇張的手法,但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的士人中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是“會有的實情”,因而是真實可信的。當時的讀書人熱衷“舉業”,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驚喜若狂。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加以誇張的描寫,具有辛辣的諷刺效果。“少頃,範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哩。”(誇張) 如“不想胡屠户雖然大着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着。”這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誇張?

4、本文大量的描寫在文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到很大作用,試找出幾例分析:

人物語言刻畫人物性格:

(1)文中胡屠户説的、罵的、訓斥的、誇口的、奉承的、恭維的話,佔了很大的篇幅。

(2)通過語言描寫,把這個市儈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畫了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的語言也隨着他的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不同。范進中舉前,對胡屠户的訓斥只是“唯唯連聲”,低三下四地説:“岳父見教的是。”表現了他的迂腐、無能和逆來順受。中舉以後,他不再稱胡屠户為“岳父”而改稱“老爹”了。張靜齋拜會范進時,用了那些表示最親密友誼的詞語,充分表現出這個老奸巨滑的鄉紳的拉攏手段。

典型材料對刻畫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寫文章,特別是寫小説,講究選用典型材料來刻畫人物形象。課文為塑造范進這個熱衷功名的知識分子形象,精心選用了不少典型材料。如范進進學、胡屠户賀喜一段,主要寫胡屠户將范進訓得唯唯諾諾;范進借錢、胡屠户唾罵一段,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胡屠户的欺貧愛富;范進中舉,樂極發瘋一段把范進的瘋態寫得活靈活現,讓人們從中看到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的毒害;胡屠户壯膽掌打范進一段則和前文唾罵范進形成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刻畫了胡屠户的市儈形象;張靜齋拜會范進一段,與上文的情節相得益彰,點明範進發瘋的真正原因,使人們明白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細節描寫和側面烘托。

(1)范進歡喜瘋了的過程,分作四層。第一層寫昏厥,第二層寫瘋跑,第三層寫跌倒,第四層寫瘋走上集。范進的瘋,是因喜而瘋,范進的喜,是喜至於瘋。作者緊緊把握這一特點,逐步展開。四層中,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幾乎一以貫之,又略有起伏。范進的語言描寫,前兩層中用反覆手法作了安排。反覆中又有變化,前一處用“好了”,後一處只用一個“好”字,衝動的勁兒又有區別,足見用詞的細心。

(2)側面烘托有兩種,一種是零星的穿插在范進喜瘋的每個過程之中,一種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寫之後。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用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用眾人拉他不住的動作,烘托范進的那股瘋勁,一處處襯筆都突現了中心人物。

在完成上述分析後,由學生概括、歸納,做“課堂練習”7;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三)小結

課文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畫范進顛狂的醜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瞼,批判的鋒芒不僅對着科舉制度而且指向整個封建社會。

(四)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題。

《范進中舉》教學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語言觸及人物內心世界。

2、形成多重對話,揭示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得的世風。

【教學重點】

1、體會通過語言、動作等描寫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2、通過品讀語言觸及人物內心世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詩句導入:

高明的《琵琶記》裏有這樣一句詩:“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家看是什麼意思呢?(早晨還是耕種在田的鄉野村夫,晚上已經平步青雲,登堂入室拜見帝王,貴為人上。)

是什麼有如此大的神力能讓人的生活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呢?科舉制度。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考中舉人的范進的生活變化。 板書課題:《范進中舉》。

二、解題:

強調題目對文章裏的重要性: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內容的高度概括。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對文題的理解,這樣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從而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閲讀效果。

㈠解析“范進”:

“進”的意思前進、進取,科舉中又有進士一説,文中第一句也説:“范進進學回家”。這樣看來,你估計范進的名字裏有他的什麼願望?

(補充范進從20歲開始應考,年年進考場,經歷了數不清的希望與失望,參加科考已成為范進年復一年的機械行動。可以説,范進把大半生的精力都耗費在了科舉追求中!科舉使他變得思想麻木、精神萎頓,除了“起承轉合”、“子曰”“詩云”,他幾乎別無所知、別無所能。他迷失了自我,喪失了起碼的人格尊嚴;苦苦掙扎在社會底層,靠嗟來之食養家餬口。然而就在他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之時,命運之神猝然光顧。54歲的他不但考中了秀才,接着又一步登天變為了舉人“老爺”!)

㈡解析“中舉”:

舉人和昔日的秀才不可同日而語,一但中舉,其父為(老)太爺,其人為老爺,其子為少爺,故有“一世中舉,三世為爺”之説。中了舉人就意味着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三、整體感知: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四、分析“范進中舉發瘋”

⑴讀了課文,同學們,請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情節?

預設:“范進中舉發瘋”這一中心情節。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⑵它為什麼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學生分析一系列的動作)

簡單小結:范進發瘋,瘋得有特點:

發瘋的動作: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發瘋的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集上

總之,因為作者描寫得非常細膩、生動、傳神,所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⑶怎樣治療這種瘋病呢?

報錄人在范進發瘋後鎮定的提出瞭解救方法,可見他見過類似的情形。這也便是范進形象的典型意義所在,從這一個范進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批“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

⑷中了舉就應該高高興興去做官,可是,范進看了中舉報帖後,為什麼突然瘋了?當時他的那些不尋常舉動,你認為是正常的,還是反常的?(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於三個短句上。)

①你可否從范進中舉發瘋時的一段語言中獲得啟示?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②你認為這段語言中,哪一個字説明了范進發瘋的根本原因?

預設1:“中”字!因為中舉了,太高興了,所以瘋了。

預設2:“好”字!發瘋的表面原因是那個“中”;而“中”之所以能觸發範發瘋的根本原因卻是一個“好”字。因為“中”了以後,有不計其數的好處,不用再挨餓受凍,而可以坐享其成。

⑸齊讀“范進發瘋”語段

⑹(佈置作業)請大家結合課文,試分析下列問題:

㈠范進中相公回家,可曾説過“好”?發過瘋?為什麼?

㈡范進中舉後有哪些變化?你從中能否看清並且理解了“好”的內涵?

㈢請你設想,范進在大嚷“好”的瞬間,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麼?

欲知詳解,下節分解。

《范進中舉》教學課件 篇三

教學目的

一、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二、瞭解古代白話小説的語言與今天口語的差異。

三、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設想

一、使學生理解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第一課時採用以讀為主瞭解大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抓住中舉前後對比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文中的諷刺藝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1 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要求:

(1)瞭解作者吳敬梓。

(2)瞭解課文內容。

(3)《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2 自讀排障、疑難詞語補充解釋。如:進學、爛忠厚、闖將來、

權變等。

(為什麼古代的白話小説中有這麼多難懂的詞?一是因為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為“渾家”,稱秀才為“相公”。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閲讀古代白話小説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生歧義。)

3結合註釋默讀全文,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二、設疑導引

1、范進為什麼會發瘋?對他的發瘋應該怎樣理解?

2、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裏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4、試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的比較。

三、討論釋疑。

小結:

這一節課初步瞭解了課文的內容,討論中的疑難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課裏繼續分析,進一步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討論,完成第一課時“練習”:重點歸納總結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1 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為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後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户)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後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醜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範老爺:“抱着雞,手裏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裏尋人買。”(醜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裏,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醜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着,散着頭髮,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隻,兀自拍着掌,口裏叫道:‘中了!中了!’”(醜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後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户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説“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後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説“……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後在胡屠户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户借盤費,“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凶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髮指。中舉後’“屠户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着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着,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醜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後,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 此親近,那麼當初,當初范進“家裏餓了兩三天”“抱着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裏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醜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在完成上述分析後,由學生概括、歸納,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二、師生繼續討論,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

明確: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 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於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説,他們都熱衷於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為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 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鋭的嘲笑,那“抱着雞,手裏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醜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後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並不顯露,那又髒又破的長衫,那“坐着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為什麼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鋭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為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為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3 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裏,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三、佈置作業 完成“揣摩·運用”四、五。

《范進中舉》教學課件 篇四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後對比)。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3、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4、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教學重難點

1、范進、胡屠户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説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説,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後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兇鬧捷報”。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為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幹,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偽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尤其是諷刺小説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小説雖以明朝為背景,反映的卻是清朝的社會現實。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二、整體感知

在閲讀課文的基礎上感知以下問題。

1、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小説可分成哪兩個部分?

中舉前、中舉後

2、説説中舉前、中舉後各寫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語概括。

屠户賀喜范進借錢范進發瘋屠户治瘋鄉紳拜訪

3、讀這篇小説中,你覺得哪個人物最可笑又可厭?

胡屠户

4、胡屠户可笑在哪裏?找出課文句子來回答,並歸類。

對范進的稱呼:“現世寶”一一“賢婿老爺”。

對范進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學又高,品貌又好”

賀禮:“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一一“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幹思萬謝,低着頭,笑迷迷的去了”

對女兒婚姻的態度:“倒運”,“累了我多少”,“可憐可憐”—女兒像有些福氣

5、胡屠户的表現可用四個字概括,哪四個字?

前倨後恭。

6、小説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出胡屠户怎樣的性格?

通過對比,表現出胡屠户欺貧愛富、嗜錢如命、趨炎附勢、貪財虛偽的市儈性格。

7、鄉鄰們的變化説明了他們是一羣什麼樣的人?表現了什麼樣的社會風氣?

嫌貧攀富,冷漠勢利,整個社會都瀰漫着冷漠炎涼的氣息。

8、張鄉紳是個怎麼樣的人?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他和范進稱兄道弟,為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楊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好為將來仕途發展作鋪墊。

9、張鄉紳對待范進態度的變化反映了什麼?

反映了當時官場結黨營私、官官勾結、相互舞弊的事實

三、課堂小結

從小説中三類人的變化,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有錢有勢的人極力巴結奉承,對無錢無勢的人冷漠無情。表現出了科舉制度下的世態炎涼,這正是范進所生活的社會環境,那麼,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同學們自己先自讀分析。

四、佈置作業

1、自讀分析范進的形象。

2、體會小説用了哪些手法。

《范進中舉》教學課件 篇五

一、複習導入

二、重點分析范進,附帶分析胡屠户、張鄉紳等的人物形象

⑴那麼,圍繞這個“好”字,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一、范進中相公回家,可曾説過“好”?發過瘋?為什麼?

預設:沒有説“好”字,沒有發瘋。因為中相公並沒有使他改變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

⑵中舉前他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是怎樣的?從課文中找出原句來。

預設1:經濟狀況非常貧窮: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飯”“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去鄉試回家,“家裏已是餓了兩三天”。

預設2:社會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户罵他“現世寶”“癩蛤蟆”“尖嘴猴腮”,還“啐”他吐沫,他還“唯唯諾諾”。

⑶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偷偷參加鄉試,這説明了什麼?(預設:對功名的極度熱衷。)

過渡:以上是范進中舉前的種。種表現,他還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功名”,所以,他既不説“好”,也沒有發瘋。下面看問題二、范進中舉後有哪些變化?我們還是從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兩方面來分析。

預設1:經濟狀況明顯好轉: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又搬些桌凳,請報錄的坐着吃酒”;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錢”;張鄉紳送銀贈房。

預設2:社會地位也有顯著提高:鄰居都來幫忙,稱之為“範老爺”;胡屠户稱之為“文曲星”“賢婿老爺”;張鄉紳與之稱兄道弟。

⑶(肯定生的答案,並作簡單小結)特別是胡屠户前後判若兩人,素未謀面的張鄉紳也贈銀贈房,你認為他們是虛偽的,還是真心的?為什麼?

預設:虛偽的。他們巴結范進,是因為范進“中了”“好了”,對他們自身都有好處。

師:我們可以用些什麼詞來形容他們?

預設:趨炎附勢、嫌貧愛富。

⑷此時,范進對於這些人的巴結,態度又如何?

預設:范進對胡屠户的稱呼由“岳父”轉為“老爹”;以前與家門口那些做田的、扒糞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現在與張鄉紳迎逢自如。看來,范進也並不是一個老實的角色!而是一個虛偽、圓滑。

⑸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中舉後,范進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能説説范進中舉發瘋時大叫“好”的內涵到底是什麼?(請注意表格前後對比)

預設:內涵就是:只要中舉了,從此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完全改變。以前貧困潦倒,萬人唾罵,現在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有好多人巴結。

⑹原來如此。那麼請你設想,范進在大嚷“好”的瞬間,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麼?

(生儘可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師注意引導,不要太過分)

⑺歸根到底,一個“好”字,表明那一瞬間,范進曾產生過多少思想活動。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熱望,下半世即將紛沓而至的榮華富貴,都隨着一聲“好”風馳電掣似地捲過范進的腦海。一個“好”字,將范進這樣一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滿腦功名利祿,一心升官發財的形象躍然紙上。這正是作者的點睛之筆!

三、分析本文的主題

⑴基於以上分析,你認為是誰使范進受人奚落,又是誰使范進平步青雲?這一切都告訴了你一個什麼問題?

預設:封建科舉制度!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

(追問)僅僅使知識分子?胡屠户他們呢?

預設:還毒害了人民。

⑵對!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不僅僅是讀書人,還包括像胡屠户、眾鄰居這些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這説明封建科舉的流毒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不僅導致讀書人為之瘋狂,而且導致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炎涼世態。

有一副對聯為證,請看:“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倖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寫得入木三分,毫不誇張。

四、拓展練習

1、有人認為:范進中舉,大家一片歡喜。而所謂的“大喜”,其實是他個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國家的“大悲”。就這一觀點,發表你的看法。

2、假如范進不中舉,他會有一番怎樣的境遇?試用描述一下,字數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