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課件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2W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課件新版多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並默寫。

3、利用電教媒體,感悟詩歌內容,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情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開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投影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想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歌詠的題材。

4、投影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引導學生朗讀。(注意“鶴”、“孟”、“陵”的寫法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⑴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⑵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名樓的認識。

⑶師生交流了解“廣陵”和“揚州”的關係。

⑷多媒體出示黃鶴樓、廣陵的方住圖。

⑸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

⑹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⑺提示學法:蒐集資料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錄音播放朗讀錄音,《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音正確。

3、自讀自悟,瞭解詩句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⑴指名概述詩意。

⑵質疑。

⑶結合投影弄懂“西辭”等詞的意思。

⑷師生交流。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情。

1、放錄音講述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此處講述兩人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後兩句埋下伏筆。)

2、賞析“煙花三月”。

⑴用多媒體喚起學生生活體驗,觀看畫面想像,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的美景。

⑵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投影顯示其美麗的景色。

⑶師生共同在音樂聲中想象“煙花三月”那令人神往的美景。

⑷拓展“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一派美好春景,更重要是體現了詩人愉悦的心境。

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想象畫面的美景。

⑹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⑴投影顯示,學生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⑵“遠影”一詞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⑶帶着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⑷指名學生讀,師生評讀,跟着錄音讀。

⑸師生一起和錄音讀。

⑹從最後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投影展示,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 “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⑺指導朗讀後兩句。投影出示: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聽錄音學生默讀。

3、展示個性指名讀。

4、師生互動背誦讀。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經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捨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佈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

2、佈置作業

蒐集李白、孟浩然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課件 篇二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古詩文教學更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懷的薰陶和感染。基於以上認識,我確立以“情”為切入點,通過“觸景情更深、事世難料情難捨”層層推進的誦讀來幫助學生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實現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引導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顯象得意。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正確書寫“陵”字。瞭解兩首古詩的大意。背誦古詩。

2、感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受到古詩文化的薰陶。

3、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反覆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播放《送別》樂曲)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這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為送別而憂傷落淚,並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

2、隨着樂曲,你能想起自己讀過或學過的哪句詩、哪首詩來

3、師:同學們隨着樂曲想起的詩都與一個詞有關,那就是送別。為什麼古代那麼多送別詩呢?有知道的麼?(環視,等待)好,老師告訴你:古代呀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朋友一旦分別就很難再見面,於是呀,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送行表達深情厚誼就成了當時一種習俗!這種詩就被稱為送別詩。當時的送別詩就喝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送別詩裏的傳世之作,它就是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二、解題

師:自己再輕聲讀讀課題,看看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送別的內容?

生:送別的地方是黃鶴樓,要去的目的地是廣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師:你真能幹!一下子找到了三處!黃鶴樓瞭解嗎?(生介紹)

師:滕王閣,岳陽樓是另外兩個。

生:崔顥還為黃鶴樓題過一首詩呢!

師:嗯!李白還誇過這首詩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一來更讓黃鶴樓名聲大振。廣陵瞭解嗎?

師:黃鶴樓也好,揚州也罷,都在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師隨機板畫長江略圖,明確地理位置)誰知道些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情況?

師:聽了這些資料介紹,誰能連起來把題目的意思説説。

師: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被稱為“三名一別”。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古詩見證這場送別。

三、初讀古詩,節奏朗讀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求認清字形,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2生)

師: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奏。誰能接着往下讀?指名讀。齊讀。

師:還可以把“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奏(範讀),誰來讀?師生4字和3字輪讀。

師:用你喜歡的方式再大聲朗讀這首詩,用一個詞概括你讀完這首詩之後的感覺。

四、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師:詩讀通了,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怎樣讀懂古詩,你有什麼好方法嗎?

師:好,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學生自學古詩。

學生彙報:故人西辭黃鶴樓

師:聽明白了麼?西辭就是辭西,辭別西方,向西邊告辭。這句詩交待了(送別地點)如果老師去南方城市廣州,我就要-----生:北辭。

師:誰能用一句詩來説明老師要去廣州?(老(恩、吾)師北辭洮南府、)

師:好,就這樣先解詞再連在一起理解整句詩。接着彙報。

師:煙花三月告訴了我們什麼?(送別的時間)

師:煙花三月”就是公曆的四月份,正是江南鮮花盛開的時節,揚花柳絮再江面隨風飛舞,遠遠望去,如煙似霧,唐代詩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白居易以一首《憶江南》向我們展示了江南春天秀麗的風光。(出示2個紙板,指名讀)

師:你還想起了哪些優美的詞語可以描繪這美麗的景色?

生、、、、

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

師:誰能説説你剛才彷彿看到的煙花美景,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詩,當然,也可以是自己的話。

師:如此煙花美景只有武漢有嗎?(指板書)

生:揚州也是。路上也有。

師描述:整個長江中下游一帶,一路的繁花似錦,沿途的春意濃濃,在唐朝,三月的揚州是江南最繁華最迷人的城市,瘦西湖畔,楊柳依依,從寧靜的樓閣向外望去,一片煙雨迷濛,等到百花盛開之時,整個揚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唐朝的詩人都向往到揚州一遊。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這樣一個地方,李白的心裏會怎樣想?那我們來讀一讀前兩行詩。(指導學生讀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讀出李白的嚮往,羨慕。讀出詩句的美麗。)

師:孟浩然煙花三月下揚州遊玩,李白的心裏很羨慕,很嚮往。但是,當他看着孟浩然漸漸遠去的時候,他的心裏又是什麼滋味?誰來理解3、4兩句詩的意思?生理解略。

師: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麼啊?(船)師:幾隻?(一隻)

師:對!孤帆就是孤孤單單的一隻船。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為什麼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

生: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裏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麼深厚的友誼啊!

師:大家看插圖,此時李白就站在黃鶴樓上,望着帆影遠去,船開了好一會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湧起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成一點小影兒了,李白捨不得啊,不想走啊!還有哪裏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唸——生深沉地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消失在了藍天碧水的盡頭,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聲誦到——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此時,盡了的帆船,未盡的是友情。此刻李白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孟浩然説,拿起你手中的筆用幾句話寫出李白的心情。出示:故人的船已漸漸遠去,李白的心中不禁想:——————

生彙報:讀所寫。

師:這深深的情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

生齊聲頌讀全詩

師:黃鶴樓的這一別,別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

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師: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輕一些再來一遍。

師:帆去遠,心相隨啊!多麼的情深意長啊!“故人已乘孤帆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不思量,自難忘。名樓,名城,名士,成就了這首千古名詩。

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憑欄遠眺,浮想聯扁,面對滔滔江水,你一定會情不自禁想起兩個人——生:李白和孟浩然;

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地吟誦到——生齊讀古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課件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3、瞭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所表現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5、積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共同蒐集相關資料,瞭解詩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詩人寫作的時代背景等,為學習古詩做好準備。

2、教師還可以準備樂曲《送別》《駝鈴》和古箏曲《陽關三疊》。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這首詩中要求認識和會寫的字都是這4個字,教師要引導學生隨文識字,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認識這些字,並通過出示詞語、詩句等方式,引導學生聯繫語境進行認讀。這四個字在結構上都是左右結構,筆畫也較多,在認讀上有一定的難度,其中“辭”是平舌音,“唯”讀第二聲,讀音容易出現錯誤。

由於這些字的筆畫較多,會給書寫帶來困難,這就需要做到課前預習要充分,課後的鞏固要到位。這四個字在書寫時要注意,“鶴”字的左半部分是一個撇而且是出頭的;“陵”的右半部分的下面是“折文”而不是“反文”;“辭”的右邊的“辛”下面的橫要短些;“唯”字要注意與“惟”“維”字的區分,但也要強調,在取“單單、只”這個意思時“唯”和“惟”是通用的。

2、朗讀指導

朗讀要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並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藴含的感情。這首古詩的感情基調是要讀出難捨之情,古詩的誦讀要注意語速的疾緩。如,“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要讀得徐緩而舒展,給人餘音

繚繞之感,意味着友情長存。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將這首古詩背誦下來。

3、閲讀教學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如《贈汪倫》《賦得古原草送別》。教師可以向學生簡要介紹: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便成為一種習俗,送別也因此成為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堪稱送別詩中的,被人們傳誦至今。

(2)理解感悟古詩。

在理解詩意上要突出後兩句。後兩句是寫景,也是抒情。“景”與“情”有着密切的聯繫。孤帆漸漸地遠去,最後消失在淺藍色的天際間,只見長江浩浩蕩蕩滾滾東流和藍天連接一起。讓學生想象這樣的情景:朋友乘船而去,你目送朋友的船隻離去,看啊,看啊,一直到船隻消失在天水之間。此時,你的心情如何?詩人久佇江邊目送朋友的船隻,這種景象飽含着詩人與朋友難分難捨的情意。

啟發學生想象李白送別朋友的畫面,除了採用調動學生生活積累、設身處地地推想、利用插圖等方法外,還可幫助學生開拓想象的思路:從時間上思考,繁花似錦的三月是個怎樣的季節;從方位上思考,黃鶴樓下,長江之畔是個怎樣的地方;從自然景物上思考,“孤帆遠影”“長江天際流”是個怎樣的景象;從人物送別這件事去思考,詩人久佇江畔目送友人,他的內心有着怎樣的想法。

4、活動提示

(1)“背誦這首詩。”這個訓練旨在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積累,教師要根據教材的指示,在深入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直到能夠熟練地朗讀並背誦下來。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與學生總結更多的朗讀和背誦的方法。

(2)“理解加點的詞語,再説説詩句的意思。”這個訓練是在學生經過查找資料、理解詩的大意的基礎上,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理解加點的詞語的意思對理解詩句的意思有較大的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品味重點詞語,幫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根據畫面寫詩句。”這個訓練中的兩幅圖分別是課文所描寫的兩句詩,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閲讀題中的文字:“下面兩幅圖畫,各描繪了本課哪兩句詩的內容?請寫在下面。”然後觀察畫面的景物,經過認真地分析和探討,確認這兩幅圖畫各描寫的內容恰好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積累。”這個訓練是積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是作者借送友人抒發自己胸懷的詩。寫這首詩時,王昌齡正被貶到江寧,心情無疑是苦悶的。

詩人的朋友辛漸即將取道揚州,北上洛陽。正在江寧(今江蘇南京)任職的詩人,親自送行到了潤州,在西北城樓(即“芙蓉樓”)為他餞行,並寫下這首詩。

前兩句寫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托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但詩的重點卻在後兩句。朋友此番遠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裏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並想象他們也同樣思念着自己。他囑託辛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説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顯示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5、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在這首詩中,出現了很多的地名,如:廣陵、黃鶴樓、揚州等,同時還有表示方向的詞語,如:西辭、下等,學生在理解詩意的時候容易造成混淆,阻礙對詩的理解,教師要根據詩的內容,畫一個地理方位圖,標清方向及地名、物名,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首詩是如何表達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的呢?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等詞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