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龍應台語錄經典經典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35K

龍應台語錄經典經典多篇

經典龍應台感人語錄 篇一

1、生活是抑鬱的,人生是浪費的。

2、這一切都是虛妄的,可是除了虛妄,我們一無所有。

3、我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歲的手指。花繩繞過來,剛好要繫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裏,在石階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歲的手指。

4、我們會不會像風中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於人生的沙漠?

5、陌生人,很快可以變成朋友,問題是,朋友,更快地變成陌生人,因為你不斷地離開。

6、九十三歲的眼睛和四歲,竟是同一雙眼睛?靈魂裏,還是那看《史記》的孩子,深情而憂鬱的青年

7、拜祭,終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寧。

8、在暫時裏,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恆。

9、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10、金門的美,怎麼看都帶着點無言的憂傷。一棟一棟頹倒的洋樓,屋頂垮了一半,殘破的院落裏柚子正滿樹搖香。如果你踩過破瓦進入客廳,就會看見斷壁下壓着水漬了的全家福照片,褪色了,蒼白了,逝去了。一隻野貓悄悄走過牆頭,日影西斜。

11、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

12、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

13、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14、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15、時間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16、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説“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17、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着一種想説卻又説不出來的‘懂’,作最後的轉身離開。

18、我們這一代人,錯錯落落走在歷史的山路上,前後拉得很長。同齡人推推擠擠走在一塊,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視。年長一點的默默走在前頭,或遲疑徘徊,或漠然而果決。前後雖隔數裏,聲氣婉轉相通,我們是用一條路上的同代人。

19、理想主義者往往經不起權力的測試。

20、空蕩蕩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21、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22、怎麼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長呢?時間才是最後的法官。

龍應台精選生活語錄 篇二

1、不要説因為你看不見它,它就不存在。

2、我才十七歲,我總得相信點什麼吧!

3、你要永遠認得那個時刻,當你的國家變質。不值得愛。不能愛又無力對抗的時候,馬上就走。湯瑪斯曼和愛因斯坦都認得那個時刻。

4、我還是不認識我的讀者。他們經過了什麼又看見了什麼?他們害怕着什麼又追求着什麼?他們有什麼樣的幻滅又有什麼樣的夢想?不曾和他們一起成長,我無從想象他們生活裏的點點滴滴,可是在那長長的隊伍前端,我們曾經深深地對望;回想那對望的一刻,或許我們竟是熟識的寫作者在孤獨中寫作,讀書人在孤獨中閲讀,那孤獨其實是種種情懷的交會。

5、我細細在想,寂寞,是個什麼狀態;寂寞,該怎麼分類?

6、我的人生裏沒有那麼多時間與精力去揣測別人對我的看法與評價;該做的事太多了。

7、比做女人更重要的,是做一個純粹而完整的人。

8、這麼多的信件,來自不同的年齡層,我才知道,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彼此卻互不相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我們的通信,彷彿黑夜上的旗語,被其他漂流不安,尋找港灣的船隻看見了。

9、我恐懼失去所能。能走路,能看花,能賞月,能飲酒,能作文,能會友,能思想。每一樣都是能力,每一種能力,都是可以瞬間失去的。

10、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視若無睹的住慣了的舊房子吧。

11、現代人懷疑一切,質疑一切,婚姻這個機構更不能免。在我看來,婚姻與個人的關係就如同國家機器與公民的關係。一個人需要安全,所以要婚姻,也要國家;但是人又渴望自由,雖是有逃避婚姻。反抗國家機器膨脹的慾望。婚姻和國家極其一樣,兩者都是必要之惡。

12、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尋常的人也依舊。

13、生活是抑鬱的,人生是浪費的。

14、這一切都是虛妄的,可是除了虛妄,我們一無所有。

15、我願意用一生的時間,去等這個小男孩把花束束好,用他歲的手指。花繩繞過來,剛好要繫上的時候,另一端又突然滑走了。孩子,你慢慢來,在淡水街明亮的陽光裏,在石階上,等你把花束好,用你歲的手指。

龍應台簡短散文 篇三

孩子,我要你親眼看見

“不要跟我説,個人沒有責任,個人無法有作為。我父親就用他最個人、最微小的方式告訴十歲的我説,個人,可以不同!”

▍大國

已經走到了法蘭克福市中心的羅馬廣場,我還在想剛剛一路走來的發現。在這個城市最大的百貨公司裏,豎立於手扶梯入口的大指標牌上,除了德文之外只有一種外文,不是英文,是簡體中文。放眼遠眺,那邊有一羣人用我熟悉的湖南腔正在看Rimova行李箱,討論要買幾個帶回家。這邊有一羣人把頭湊在一起看玻璃櫃裏的手錶,一口京腔。服務員正把那昂貴的手錶一隻一隻細心地拿出來。

走向廣場的路上,踏進幾家精品店,門一開,迎面而來對我笑的服務員用標準普通話説:“想看點什麼嗎?”也是華人,“以華制華”顯然早已是個商業策略了。

十七年前離開這城市時,這裏的人們才剛剛開始議論:中國人來了,中國人喔,不是日本人。那時的“中國人”,成羣出現在德國城市的街頭和廣場,對着噴泉、雕像、教堂拍照,但他們不是觀光客,是各形各色的考察團。多半是男性官員,特徵是腰間皮帶扎得特別高,幾乎紮在半胸,像個媽媽要他“立正站好”的小男孩;要不就是穿着比自己大一號的深色西裝,好像錯穿了別人的西裝,而且這別人肯定是個大塊頭——袖子太長,幾乎看不見手。

不久前才從國家歷史的重擔下解脱出來,他們靦腆地走在陌生而昂貴的城市裏,知道當地人在好奇側目。

十七年後在同一條街、同一個廣場,那樣的官員已經消失,操各種方言的觀光客,帶着一種不需要翻譯的、屬於大國特有的自信和豪氣,踏大步走進商店,大聲問價。歷史的重擔,似乎已經不在。

▍也燒我吧!

突然看見羅馬廣場的青石板地面上嵌着一個銅盤,太陽照射,一道光閃進我的眼睛。低頭細看,鐫刻的是幾個簡單的德文字:

一九三三年五月十日

一九三三年,燒書的行動由柏林的學生會發起,以愛國之名,號召全國大學生挺身而出,消滅任何“不夠德國”的思想言論。五月十日,全國有二十一個城市響應,同步燒書。馬克思、弗洛伊德、托馬斯·曼、布萊希特等等,都在黑名單上。燒書也在很多大學校園舉行,得到教授和校長的支持。

如果我是校長,面對激昂鼓譟的學生,我會拒絕參與還是出席支持?這種決定,又是在如何的考慮下做出的?可不可以説,在環境和時勢的逼迫下,個人太渺小,是不能也不必負責的?

但這是我十七年前會問的問題了,現在站立在廣場上,只想買個意大利冰淇淋吃。

十七年的“世事多歧路”已經足夠讓我知道,面對這種安身立命的大問題,世界上至少有兩種模式:一種叫海德格爾模式,一種叫格拉夫模式。

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在燒書當時是新上任的弗萊堡大學校長。戰後很多人以為弗萊堡大學“倖免”於燒書這個醜陋而難堪的記錄,因為五月十日的行動裏沒有弗萊堡。事實上,因為大雨傾盆,只不過延期了。

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夏至剛過,新校長哲學家海德格爾在弗萊堡大學的燒書現場還致了辭,對着焚書的熊熊火焰,以極為文學的語言説:“日光會逐漸變短,但是我們的勇氣卻會更為增強,打破即將到來的黑暗。在戰鬥中我們絕不目盲。火焰引導我們,照亮我們,帶領我們前行,不回頭。火焰點着,讓心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