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清平調·其一》李白唐詩註釋翻譯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6W

《清平調·其一》李白唐詩註釋翻譯賞析精品多篇

《清平調·其一》李白唐詩註釋翻譯賞析 篇一

清平調·其一

唐代: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譯文

見到雲就聯想到她華豔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豔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羣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註釋

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

“雲想”句:見雲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豔,見花之豔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雲喻衣,以花喻人。

檻:欄杆;露華濃:牡丹花沾着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豔麗。

“若非……會向……”:相當於“不是……就是……”的意思。

羣玉:山名,傳説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貴妃貌美驚人,懷疑她不是羣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鑑賞

詩人首先寫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讀解這一句,是可以雙解的,或者説,看見天邊的雲彩就想起楊貴妃的衣裳,看見嬌嫩的牡丹花兒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容顏。詩人通過“雲”與“衣裳”,“花”與“容”的相似性,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衣着的絢麗輕盈,容顏的嬌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雲彩一樣輕盈,容顏像花兒一樣美麗可人。無論那種解讀,詩人都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和豐富的聯想方法,形象而生動地描寫了楊貴妃的富貴及其容顏之美。

接着寫道:“春風拂檻露華濃。”“拂”即輕輕擦過。“檻”即花圃的圍欄。“華”通“花”意思是説,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春風”一詞具有雙重意義,一是寫自然環境之美,春天的風和煦的,暖暖的;二是暗示楊貴妃受到皇帝的恩寵,正是春風得意之時。這一句表面描寫了環境之美,其實暗示了楊貴妃春風得意狀態。特別是詩人抓住了楊貴妃那似如花兒上沾滿了露水一樣澤潤容顏來突出了內心的驕人之態。可以説,詩人在比喻中兼有誇張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放大了楊貴妃的嬌態與大紅大紫(“華濃”)的美豔。

第三句寫道:“若非羣玉山頭見。”“羣玉”即山名。“羣玉山”指神話中的仙山。出自《穆天子傳》(又名《周王遊行》,作者不詳,約成書於戰國時期,記載周穆王巡遊之事的著作),書中説,“羣玉山”是西王母住的地方。這裏以西王母居處來指代仙界,詩人藉此暗寓楊貴妃美貌似天仙。這一句的意思是説,如此天姿國色似如天仙的女人,如果不在“羣玉山頭”見到你是見不到的這樣的美人的。詩人把楊貴妃比作天仙。天仙美,本身就是朦朧之美,這樣,給人留下了審美想象的空間。這一句是在上面把楊貴妃的玉顏比作花兒而的過渡到寫人的整體。此時的楊貴妃真有飄飄欲仙之美。

最後寫道:“會向瑤台月下逢。”“會向”即應在。“瑤台”也是西王母的居處。這一句的意思是説,那一定只有在瑤台月下,才能相逢。這一句還是寫楊貴妃是天仙。這一句與上一句是相互聯繫起來的,一個是“見”,一個是“逢”,都有相遇的意思。二者之前用“若非”與“會向”相連,即“若非……會向”即是“不是……就是”之意。也就是説,楊貴妃不是“羣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相逢的神女。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清平調·其一》李白唐詩註釋翻譯賞析 篇二

作品原文

清平調。其一

作者: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作品註解

1、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

2、檻:有格子的門窗。

3、華:通花。

4、羣玉山:神話中的仙山,傳説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5、瑤台:傳説中仙子住的地方。

6、會:應。

作品韻譯

雲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於羣玉山頭,那一定只有在瑤台月下,才能相逢!

詩文解釋

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豔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粧扮,春風駘蕩,輕拂欄杆,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如果不是在仙境羣玉山見到你,那麼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台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作品評析

清平調三首,乃李白奉詔而寫的新樂章。雖然吟詠的是白牡丹,事實上是將花比人。花之容人之面,這樣超絕人寰的姿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裏才能相見,將楊妃比作嬌豔的牡丹,又似天女下凡。想像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詩中語語濃豔,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

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為翰林時所作。有一次,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觀賞牡丹,因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豔。首句以雲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這樣反覆作比,塑造了豔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詩人採用雲、花、露、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讚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清平調·其一》李白唐詩註釋翻譯賞析 篇三

清平調·其一

李白〔唐代〕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見到雲就聯想到她華豔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豔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羣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註釋

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

“雲想”句:見雲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豔,見花之豔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雲喻衣,以花喻人。

檻:欄杆;露華濃:牡丹花沾着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豔麗。

“若非……會向……”:相當於“不是……就是……”的意思。

羣玉:山名,傳説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貴妃貌美驚人,懷疑她不是羣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譯文二

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豔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粧扮,春風駘蕩,輕拂欄杆,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豔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

如果不是在仙境羣玉山見到你,那麼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台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創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組詩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寶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時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本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賞析

此詩想象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詩中語語濃豔,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豔。首句以雲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這樣反覆作比,塑造了豔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詩人採用雲、花、露、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讚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在藝術上,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首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如,“雲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容顏與衣裳之美,表現出楊貴妃的富貴之態。

其次,運用了擬人、誇張的修辭手法。比如,“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句就是通過擬人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

賞析二

詩人首先寫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讀解這一句,是可以雙解的,或者説,看見天邊的'雲彩就想起楊貴妃的衣裳,看見嬌嫩的牡丹花兒就不由得想起楊貴妃的容顏。詩人通過“雲”與“衣裳”,“花”與“容”的相似性,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衣着的絢麗輕盈,容顏的嬌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雲彩一樣輕盈,容顏像花兒一樣美麗可人。無論那種解讀,詩人都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和豐富的聯想方法,形象而生動地描寫了楊貴妃的富貴及其容顏之美。

接着寫道:“春風拂檻露華濃。”“拂”即輕輕擦過。“檻”即花圃的圍欄。“華”通“花”意思是説,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春風”一詞具有雙重意義,一是寫自然環境之美,春天的風和煦的,暖暖的;二是暗示楊貴妃受到皇帝的恩寵,正是春風得意之時。這一句表面描寫了環境之美,其實暗示了楊貴妃春風得意狀態。特別是詩人抓住了楊貴妃那似如花兒上沾滿了露水一樣澤潤容顏來突出了內心的驕人之態。可以説,詩人在比喻中兼有誇張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放大了楊貴妃的嬌態與大紅大紫(“華濃”)的美豔。

第三句寫道:“若非羣玉山頭見。”“羣玉”即山名。“羣玉山”指神話中的仙山。出自《穆天子傳》(又名《周王遊行》,作者不詳,約成書於戰國時期,記載周穆王巡遊之事的著作),書中説,“羣玉山”是西王母住的地方。這裏以西王母居處來指代仙界,詩人藉此暗寓楊貴妃美貌似天仙。這一句的意思是説,如此天姿國色似如天仙的女人,如果不在“羣玉山頭”見到你是見不到的這樣的美人的。詩人把楊貴妃比作天仙。天仙美,本身就是朦朧之美,這樣,給人留下了審美想象的空間。這一句是在上面把楊貴妃的玉顏比作花兒而的過渡到寫人的整體。此時的楊貴妃真有飄飄欲仙之美。

最後寫道:“會向瑤台月下逢。”“會向”即應在。“瑤台”也是西王母的居處。這一句的意思是説,那一定只有在瑤台月下,才能相逢。這一句還是寫楊貴妃是天仙。這一句與上一句是相互聯繫起來的,一個是“見”,一個是“逢”,都有相遇的意思。二者之前用“若非”與“會向”相連,即“若非……會向”即是“不是……就是”之意。也就是説,楊貴妃不是“羣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相逢的神女。玉山、瑤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