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李賀《李憑箜篌引》全詩註釋翻譯與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8W

李賀《李憑箜篌引》全詩註釋翻譯與賞析精品多篇

註釋 篇一

⑴李憑:當時的梨園藝人,善彈奏箜篌。楊巨源《聽李憑彈箜篌》詩曰:聽奏繁弦玉殿清,風傳曲度禁林明。君王聽樂梨園暖,翻到《雲門》第幾聲?花咽嬌鶯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漢王欲助人間樂,從遣新聲墜九天。箜篌引: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瑟調曲》。箜篌:古代絃樂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狀有多種。據詩中二十三絲,可知李憑彈的是豎箜篌。引:一種古代詩歌體裁,篇幅較長,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

⑵吳絲蜀桐:吳地之絲,蜀地之桐。此指製作箜篌的材料。張:調好弦,準備調奏。高秋:指彈奏時間。這句説在深秋天氣彈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列子·湯問》:秦青撫節悲歌,響遏行雲。此句言山中的行雲因聽到李憑彈奏的箜篌聲而凝定不動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譜詳錄》卷六:淚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異記》雲:舜南巡,葬於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傳説中的神女。《漢書·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這句説樂聲使江娥、素女都感動了。

⑸中國:即國之中央,意謂在京城。

⑹崑山玉碎鳳凰叫:崑崙玉碎,形容樂音清脆。崑山,即崑崙山。鳳凰叫,形容樂音和緩。

⑺芙蓉泣露、香蘭笑:形容樂聲時而低迴,時而輕快。

⑻十二門:長安城東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門,共十二門,故言。這句是説清冷的樂聲使人覺得長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⑼二十三絲:《通典》卷一百四十四:豎箜篌,胡樂也,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三絃。豎抱於懷中,用兩手齊奏,俗謂之擘箜篌。紫皇:道教稱天上最尊的神為紫皇。這裏用來指皇帝。

⑽女媧:中華上古之神,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風姓。《淮南子·覽冥訓》和《列子·湯問》載有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故事。

⑾石破天驚逗秋雨:補天的五色石(被樂音)震破,引來了一場秋雨。逗,引。

⑿坤山:一作神山。神嫗(yù):《搜神記》卷四:永嘉中,有神現兗州,自稱樊道基。有嫗號成夫人。夫人好音樂,能彈箜篌,聞人絃歌,輒便起舞。所謂神嫗,疑用此典。從這句以下寫李憑在夢中將他的絕藝教給神仙,驚動了仙界。

⒀老魚跳波:魚隨着樂聲跳躍。源自《列子·湯問》: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⒁吳質:即吳剛。《酉陽雜俎》卷一: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⒂露腳:露珠下滴的形象説法。寒兔:指秋月,傳説月中有玉兔,故稱。

譯文 篇二

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起來不再飄遊。

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

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崑崙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樂聲直衝雲霄,衝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

幻覺中彷彿樂工進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古詩詞鑑賞《李憑箜篌引》 篇三

詩人描寫音樂運用了大量豐富奇特的想象和比喻,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令人驚歎。此詩是李賀詩歌的代表作之一,是唐詩中描寫音樂的名篇。

李憑箜篌引 【唐】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yù〕,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翻譯:

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樂聲飄蕩在晴朗的深秋。 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不再飄遊; 那湘娥把點點淚珠灑滿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 這高妙的樂聲從哪兒傳出?那是李憑在國都把箜篌彈奏。 像崑崙美玉碰擊聲聲清脆,像鳳凰那樂音平緩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噓飲泣,像蘭花迎風開放笑語輕柔。 長安十二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 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皇帝的心絃也被樂聲吸引。 高亢的樂聲直衝雲霄,把女媧煉石補天的天幕震顫。 好似天被驚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聲湫湫。 夜深沉,樂聲把人們帶進夢境,夢見李憑把技藝向神女傳授; 湖裏老魚也奮起在波中跳躍,潭中的瘦蛟龍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深深吸引,徹夜不眠在桂花樹下徘徊逗留。 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兒斜飛寒颼颼!

賞析 篇四

詩的首句。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藴。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着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 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彷彿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

詩人憑藉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象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繫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煅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教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

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乾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着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李賀的詩意象疊加,意境晦澀,獨成一家,可惜天不佑英才,短短27歲,華年早逝,令後人慨歎不已。

寫作指導 篇五

同樣是寫音樂,與《琵琶行》比起來,《李憑箜篌引》的想象就更加自由、無拘無束。這裏李賀不再將音樂比喻成某種聲音,而是直接説它給人的感覺像是“芙蓉泣露香蘭笑”的形態,它們都給人春風拂面的愜意感,這樣的寫法就是“通感”。通感不侷限於形似,而要求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