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天淨沙·秋思》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3W

《天淨沙·秋思》賞析【精品多篇】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一

天淨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羣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户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着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淒寒的夜色裏,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賞析: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被贊為秋思之祖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一、以景託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淒涼悲苦的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它的本質特徵在於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成意境的關鍵。清王夫之《萱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雲:“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藴含着無限淒涼悲苦的情調。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二、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

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的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複密集的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的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的憂傷悲涼的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了。

與意象的繁複性並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較均衡,並無刻意突出的個體,其情感指向趨於一致,即眾多的意象往往共同傳達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惆悵感傷的情懷,選用眾多的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的內心情感,情與景的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

意象的繁複性與單一性的結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藴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的重要原因。

古典詩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的特點,這種有序性的產生得力於作者以時間、空間的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的習慣。

今天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為“並列式意象組合”,其實並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由於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了描寫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範圍。最後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的場面。由於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的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的空間排列順序。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的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現之一。

三、善於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遊子深秋遠行圖。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小令中出現的意象並不新穎。其中“古道”一詞,最早出現在署名為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中“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宋張炎《壺中天·揚舲萬里》詞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

董解元《西廂記》中有一曲【仙呂·賞花時】:“落日平林噪晚鴉,風袖翩翩吹瘦馬,一經入天涯,荒涼古岸,衰草帶霜滑。瞥見個孤林端入畫,蘺落蕭疏帶淺沙。一個老大伯捕魚蝦,橫橋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個意象出現在馬曲之中。

又有元代無名氏小令《醉中天》(見《樂府新聲》):“老樹懸藤掛,落日映殘霞。隱隱平林噪曉鴉。一帶山如畫,懶設設鞭催瘦馬。夕陽西下,竹籬茅舍人家。”也有六個意象與馬曲相同。

十分明顯,《醉中天》是從《賞花時》中脱化而來,模擬痕跡猶在,二曲中出現的意象雖與馬曲多有相同之處,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淨沙·秋思》純樸、自然、精練。

馬致遠在創作《天淨沙·秋思》時受到董曲的影響和啟發,這是無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與審美目光進行了重新創作。在景物的選擇上,他為了突出與強化悽慘涼悲苦的情感,選取了最能體現秋季淒涼蕭條景色,最能表現羈旅行人孤苦惆悵情懷的十個意象入曲,將自己的情感濃縮於這十個意象之中,最後才以點晴之筆揭示全曲主題。他刪了一些雖然很美,但與表達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殘霞,一帶山如畫,使全曲的意象在表達情感上具有統一性。

在詞句的錘鍊上,馬致遠充分顯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個字中,全是名詞和形容詞,無一動詞,各種景物的關係以及它們各自的動態與形狀,全靠讀者根據意象之間的組織排列順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把握。這種奇妙的用字法,實在為古之所罕見,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與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馬曲大。馬曲用字之簡練已達到不能再減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豐富的情感,這正是《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藝術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四、採用悲秋這一審美情感體驗方式,來抒發羈旅遊子的悲苦情懷,使個人的情感獲得普遍的社會意義。

悲秋,是人們面對秋景所產生的一種悲哀憂愁的情緒體驗,由於秋景(特別是晚秋)多是冷落、蕭瑟、悽暗,多與黃昏、殘陽、落葉、枯枝相伴,成為萬物衰亡的象徵,故秋景一方面確能給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發人心之中固有的種種悲哀之情。宋玉首開中國以悲秋為主要審美體驗形式的感傷主義文學先河,他通過描寫秋日“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蕭瑟景象,抒發自己對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將自己面對秋色所產生的悽苦悲涼的意緒形容成猶如遠行一般,“僚僳兮(淒涼),若在遠行”,“廓落兮(孤獨空寂),羈旅而無友生”。這就説明悲秋與悲遠行在情緒體驗上有着相同之處。宋玉之後悲秋逐漸成為中國文人最為普遍的審美體驗形式之一,而且將悲秋與身世之歎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馬致遠這首小令也是如此。雖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穎,所表達的情感也不算新鮮,但是由於它使用精練的藝術表達方式,表達出中國文人一種傳統的情感體驗,因此它獲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後世文人的共鳴。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淨沙·秋思》屬於中國古典詩歌之中最為成熟的作品之一。儘管它屬於曲體,但實際上,在諸多方面體現着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二

馬致遠,元代傑出的戲劇家、散曲家,他的《天淨沙·秋思》歷來被人們推為小令中出類拔萃的傑作,被譽為秋思之祖,幾百年來,它以其深得唐人絕句妙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藝術魅力而膾炙人口,久誦不衰。

馬致遠少年時曾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在初期執行着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説,作者一生幾乎都過着一種漂泊無定的羈旅生活,他終生也因之被註定為鬱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法朗士斷言: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敍傳。對這一斷言是否過於絕對我們姑且不論,但用來觀照這首小令卻是非常恰切的。曲中的枯藤、老樹、昏鴉等意象,在馬致遠這些失意文人的眼中,本來就是一些易於讓人愁思一觸即發的秋色,加之時值黃昏,天涯孤客行在旅途,不能不由眼前這種滿目清瑟之景想到他一生仕途的失意和漂泊羈旅的愁苦而在心頭蔓上愁思萬縷,進而結晶出這樣一首藴藉着遊子綿綿不絕的愁緒,且格調蒼涼、籠罩着愁雲慘霧的《天淨沙·秋思》也就不足為怪了。可以説,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生活真實而又生動的寫照。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鍊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藴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着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悽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慼。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着,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閒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裏,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淒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裏,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着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淒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迴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淒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遊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馬致遠就是以這樣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藴,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悽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三

《天淨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小令句法別緻,言簡而義豐。語言極為凝鍊卻容量巨大,意藴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四

馬致遠,號東籬,元代著名的雜劇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本篇被周德清譽之為“秋思之祖”。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個漂泊天涯的遊子秋日黃昏行旅的圖景,表現了遊子悲秋懷鄉、難以言喻的惆悵心情。

前三句寫景。第一句寫纏繞着枯藤的老樹上落着幾隻在黃昏中棲息的烏鴉,點染出蕭瑟淒涼的秋色,從而引發一個飄零異鄉、無所依歸的旅人的一腔愁緒。此處雖不言愁卻已是愁緒滿紙。第二句突然轉至一種色調明淨、幽雅、寧靜的境界:精巧的小橋,清澈的流水,幽靜的人家。這些使人聯想到家人團聚的親切和幸福,從反面牽動了離人思鄉的愁緒,懷念家園而不得歸的思想感情也隨之體現出來。第三句又寫出三種景象,荒涼的古道上,颳起陣陣蕭瑟西風,旅人騎着一匹瘦馬,正在繼續奔波。此處雖寫景,但卻非常巧妙地表現了人,並且透露出遊子的身世。“瘦馬”兩字便表現出這是一個家境寒微的人,否則他也不會孤單一人騎匹瘦馬在西風古道中奔波了。妙在用了一個“瘦”字。讀者可以由此想象到旅人奔波不息的艱辛、困頓、和內心的悲愁。“夕陽西下”,指出遊子奔波在古道上的時間,也給整個畫面更增一層暮色蒼涼的色調。“斷腸人在天涯”是全曲的點睛之筆。“斷腸”二字表達出遊子愁思的深重,用“天涯”二字提示出遊子離鄉的遙遠,從而點出主題——遊子鄉思。到此,各種景物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以景達情,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秋郊日暮羈旅圖。

開頭的“鼎足對”,由九個名詞,九種景物有機地連綴在一起,構成一幅蕭瑟蒼涼的秋景。此曲語言凝鍊自然,明白如話,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之:“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五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作品原文

枯藤老樹昏鴉⑵,

小橋流水人家⑶,

古道西風瘦馬⑷。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⑸。

詞語註釋

⑴天淨沙:曲牌名。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的烏鴉。昏:傍晚。

⑶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涼的道路。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

如柴的馬。

⑸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處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

白話譯文

枯藤纏繞着老樹,樹枝上棲息着黃昏時歸巢的烏鴉。

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户人家。

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着我前行。

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創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幾乎一生都過着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於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賞析:

望秋野之悲涼氣氛、“枯藤老樹昏鴉”,荒涼凋謝的蒿草,孤枯敗落的藤枝,蔓纏在飽經滄桑的老樹上,時不交運的“昏鴉”,呱呱呱,聲聲催人心魄,把秋日黃昏的氛圍一下子捲入落魄流浪人的心裏。

冷冷清清,坐落的小橋,似給旅人鋪路,又似讓旅人沉落。路漫漫其修遠兮,官宦仕途又幾何。零汀的人,綸巾青衫,滿身風塵,踽踽獨行。“流水”“人家”,似喜似怨;萬里原野,“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願,卻難賦深情,一雙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斷水,愁緒任橫流。驛站飄失了,殘留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際,功名利祿,仕途失意,難耐淒涼,是是非非,融進蕭蕭悲涼的“西風”。瘦弱羸馬,馱着書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離,誰道世事不唯艱?

上段三句十八字,九個名詞連綴成不塗濃墨的書畫,亦無一個虛造硬加的詞,不同的景物天衣無縫地和諧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這種音節和諧、情景交融、妙含無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老樹寫秋思,不許旁人贅一詞”之譽,的確委實不過。

意深,含蓄無限,玩味無窮;調高,心馳物外,意溢於境。是境,是景,情景映襯;是意,是情;相輔相成,相濟相生。怪不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不可不讀;美文,不可不品。一曲《秋思》,心中隱隱作痛,悲淚欲出。

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裏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

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着一匹瘦馬,迎着悽苦的秋風,信步滿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六

【原曲】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翻譯】

孤獨的村落沐浴着落日和餘霞,在裊裊的炊煙中,老樹上盤旋着烏鴉,一隻飛過的大雁影子下。葱鬱的山和清澈的水,映照着枯草、紅葉和菊花。

【賞析】

一、內容分析

《天淨沙·秋》是白樸小令中描繪秋色的名篇。作者一筆並寫兩面,把賞心悦目的秋景作為曲的主旋律,不失為一篇寫秋傑作。

全曲以“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領起,描繪了六種秋天的景物,寫出了秋的蕭瑟,着意渲染秋日黃昏的冷寂。但是作者描寫的重點在後面,“一點飛鴻”給陰冷的靜態畫面帶來了活力,形成作者抒發情感的轉移。接着詩人用青、綠、白、紅、黃五色,從遠及近,由高到低,多層次多側面地描繪出秋日美麗的景象,使整個畫面充滿了詩意。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為結句,點染出一片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景象:遠山青綠,流水澄清,青草變白,楓葉泛紅,金菊盛開…使先前的蕭條冷寂之景,豁達開朗,令人心胸開闊,平添了幾分開朗、健康的詩情。

二、中心

將秋日遲暮蕭瑟之景與明朗絢麗之景融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多彩的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