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二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58K

國小二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教學反思範文 篇一

“小熊開店”是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中的一課。

該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體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性,以及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體會乘法與除法運算意義的聯繫與區別,會應用乘法或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新課標要求不光要重視老師的教更要重視學生的學,要讓學生根據情境來提出問題,並嘗試經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以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了情境圖,分別提出用加、減、乘、除解決的數學問題,特別強調用乘法和除法解決的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能深刻的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繫,並能初步感受數學中乘法與除法的互逆性的關係。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了在解決關鍵性問題“20元能買幾輛玩具坦克?”時,讓學生進行嘗試解答,對於學生正確的算法進行肯定,同時我也注意了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式來思考,提高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設計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積極參與,活動的設計既對學生的智慧提出了要求,又能讓學生經過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符合新課標對學生的主動探索、有效合作與充分交流的學習要求。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在根據“小熊開店”主題圖找數學信息,提數學問題這一環節中,學生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較多,且類型重複,教師沒有及時引導,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2、在構建“用乘法口訣求商”這一數學模型的過程中,未能有效引導,讓學生自主發現,而且建模過程過於匆忙。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二

第五單元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主題編排的。從“識字5”到課文,到語文園地,從團結起來力量大,到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到互相幫助、和諧相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處處體現着濃郁的時代氣息和現代意識。教學時,我注重了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品格,學會多為別人着想,學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諒解別人,養成豁達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態,成為受大家歡迎的人。

低年級是書寫的起步階段,老師的指導要特別細緻。平時每次指導寫字,我會先引導學生觀察範字,找準關鍵筆畫,觀察其他筆畫的佔格佔位,我再用彩色粉筆邊範寫邊講解,最後再讓他們先描後臨。

每節指導寫字時,我重視了示範講解,可是學生的書寫質量就是不盡人意。究其原因,可能問題出在課堂上沒有充足的書寫時間保證,一般都在課外書寫完成。還有可能寫得多了,只有寫得少,才能寫得好,寫得認真。下階段,我要多利用午讀、空堂的時間讓學生練寫生字,並從中個別輔導。期待有所進步!

識字在二年級語文教學中仍然佔重要位置,其重要性有增無減。識字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但對於低年級的國小生來説,我認為更應該培養他們的識字興趣。現在的教材安排了多種形式識字,如:在韻文中識字,查字典識字,看圖識字,讀名言警句識字,生活中識字??目的無非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平時,我儘量採取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讓學生來進行有效識字。學生都有惰性,失去了識字的興趣,就更加沒有了動力識字。因此在教學中保持學生對於識字的興趣很重要。今後,在這方面我要多下功夫。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三

《畫風》講了一個關於三個小朋友怎樣畫風的故事,旨在讓孩子們知道風與事物的關係,讓孩子們知道遇到問題要多動腦筋。這是我作為實習教師講的第一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能夠較為流暢的將整個教學活動進行下來。但還是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去注意和改正。

第一,從整堂課來看,對每一教學環節的時間把握不夠準確,第一課時給學生寫字的時間少了,第二課時一些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不好。

第二,指導朗讀不到位,二年級正是培養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時候,要採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教案中設計的一些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未能把握好,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主要還是由於對教案把握不夠透徹所致。

第四,對課文內容理解不深入,導致課文最後一段講解不清楚,不透徹,學生理解出現問題。

第五,板書寫得不規整,還要多練習寫板書。

第六,口齒不清楚,吐字發音有些不標準。

第七,教學儀態不端正,不能抱着書過於頻繁的走動。

第八,應該儘快記住學生的名字,這樣能更好的進行師生互動。

這些問題都是我需要不斷改進和提高的地方。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要要深入理解課標要求,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徵採取適當的方法進行教學。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四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夠在教師指導下預習課文,在平時的訓練中初步學會了有了問題在小組內合作研究的學習方。

設計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堂教學就是一次語文實踐過程。本着“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念,根據“自主、合作、應用”的原則,本課的學習我下發預習提綱,指導學生自主預習,針對其中的一個問題在小組內開展研究。課堂上,將自主感知、合作交流相結合,從詞句入手感知曇花的特點,理解“曇花一現”的含義,進而體會抓住植物特點來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10個生字。

2、瞭解曇花的特點及“曇花一現”的含義,瞭解“古今中外歷哪些人或事是‘曇花一現’的”。

3、初步感受抓住特點來描植物的寫作方法。能觀察一種植物,並抓住這種植物的特點向大家做介紹。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10個生字。

教學難點:

瞭解“曇花一現”的含義,結合課前調查瞭解“古今中外歷哪些人或事是‘曇花一現’的”。

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

同學們,在本單元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植物媽媽有辦法》《小鳥和牽牛花》兩篇課文,認識了薄公英、蒼耳、豌豆、鳳仙花、小草和牽牛花,它們各有各的特點。本次“快樂讀書屋”又向我們介紹了一種奇特而珍貴的花——曇花【老師板題】。

曇花有哪些特點呢?讓我們快走進課文去看看吧!

(二)檢查讀課文情況,瞭解文章大意:

1、利用教師演示文稿,出示難讀的句子,評正讀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體會特點。

1、藉助音節快速閲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介紹了曇花的哪些特點?用線畫出有關句子。〔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畫〕

2、全班交流。

(1)夜間開放。

(2)花色白,花朵大,花朵香。

(3)花期短。

交流中進一步研究:

①師:曇花為什麼會在夜間開放呢?第一小組的同學研究了這個問題。有請第一組彙報。【播放演示文稿1】

師:我們説適者生存,植物也在適應環境呢!曇花在夜間開放,就是適應它的生長環境,而時間久了就成為了它的生長習性了。

②剛才第一小組同學的介紹中還提到了曇花的另一個特點,曇花為了在又幹又熱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不僅選擇在晚上開花,而且還有什麼特點?

預設:曇花開放的時間很短,一般只有三四個小時。

師:所以人們把曇花開花稱做“曇花一現”。“曇花一現”最初是指曇花開放的時間很短暫,它還有一個意思呢!用橫線在文中畫出來吧!

全班交流“曇花一現”的比喻義。

師:古今中外歷,有哪些人和事是“曇花一現”的呢?有請第二小組給大家介紹一下。〔展示學生演示文稿2〕

師:稀有的事物,顯赫一時的人物出現不久消逝了,我們都可以用“曇花一現”來形容,這是它的比喻義。

③師:曇花還有什麼特點?

預設:花色白、花朵香。課文中寫到〔利用教師演示文稿出示語段〕

師:課文中用了一個詞形容曇花的花朵?

預設:素雅。

師:這幾種花,你認為哪種花可以説是素雅的?〔出示幾種花的圖片〕

預設:蓮花、鳳仙花、櫻桃花可以説是素雅的,而串串紅、月季花是鮮豔的。

師:作者就是抓住了曇花花朵白、大而且香的特點。在夜間開放,只開放幾個小時,曇花把自己的精彩濃縮在那短短的幾個小時,大家想看看曇花開放的過程嗎?〔播放視頻〕

師:看了剛才的片段,你有什麼感受?讓我們讀出曇花的美吧!〔全班齊讀曇花開放的語句〕

師:同學們,作者用很簡潔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曇花的生長特點、外形特點,還介紹了關於曇花的成語。這樣,使得我們沒有見過曇花的人,讀了課文就彷彿見到了曇花一樣,看來抓住特點來寫,就能給讀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課前,老師請你觀察一種的植物,下面有請第三小組的同學來介紹一下他們觀察的植物,其他同學要注意聽,看看你能不能猜出他們説的是什麼。〔學生演示文稿3〕

(四)總結全課:

師:大自然是位了不起的媽媽,世界上的植物大約有多少種,每種植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是它們讓這個世界更美麗,是它們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只要你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大自然中你會收穫多多!

國小二年級教育反思 篇五

二年級語文上冊《北京》一課敍述了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全國人民嚮往的地方。課文從天安門廣場的四周和中央的建築,北京的大街和立交橋的特點以及主要名勝古蹟和公園介紹了這座文明中外的古老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課文選取了三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

—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徵;

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

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蹟和公園。

通過以上三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

本課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了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建築。由於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二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要學生通過閲讀課文明確建築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是有一定難度的。

由此,可以確定本課的難點為:明確建築物之間的空間位置關係,並能按方位順序具體介紹天安門廣場及其周圍的建築物。

格言調查報告整改提案 篇六

評課稿教材剖析材料了課件結束語:王維檢測題!散文意見書簡歷入黨我教育喜報的標書致辭主要謎語大全;好段評價。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七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村居》一課時,我先把學生帶入一個青草萋萋、百花盛開、花香四溢的教學情景中。在這美麗的春天裏,採用了各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比賽讀等),讓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來。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詩的基礎上,老師與學生配上啞語吟誦古詩,在肢體語言的幫助下,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古詩的意思,並在自己的頭腦中模模糊糊地創造出古詩所特有的意境。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老師沒有讓學生來説一説古詩的意思,沒有一句一句地講解古詩文,而是讓學生在吟誦古詩中感悟語言,在歌聲中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創造圖畫。學生們學習的興致盎然,這節課結束了,但古詩的韻味永存。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節古詩教學課,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就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具體體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情境,搭建平台,讓學生通過理解字詞的意思,通過一遍一遍地誦讀,進一步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從《詠柳》整堂課的教學來看,流程進行得很好,從對“詠”的理解,到對柳樹從遠到近的認識,以及作者從對柳樹的觀察到充滿奇妙的想象所體現出的對春的無限的熱愛之情,課堂中呈現得都很好。不足之處是,老師表現得多,學生髮揮得少,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八

《假如》是一篇詩歌,作者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啟發我們都要關心關愛他人。本詩每小節都採用“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開頭,寫出自己的願望,結尾省略號留有懸念,便於學生想象。在課堂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儘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在不同程度有所發展,有所提高。

在本節課的開始,我通過講述孩子們較熟悉的神話故事導入,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讓學生明白學習的內容。接着我讓學生聽課文朗讀,初步感悟課文內容。然後指導學生對本課生字、詞語做了分析總結。

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抓住關鍵問題展開學習。我精心製作課件,讓學生從課件的演示中體會小樹的困境,激發學生對小樹的幫助、關愛。接着我創設情境講了給鳥媽媽外出尋食,小鳥餓得哭泣的文段。最後又出示了殘疾的兒童西西,引導學生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做一個善良、無私的人。並及時給學生灌輸“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思想。

在教學第四節時,我抓住那個給人帶來無限遐想的省略號,利用課件,出示很多需要幫助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做什麼呢?”沒想學生們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想給沒錢上學的小朋友畫一座美麗的學校;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想畫一個綠色的家園,沒有污染,讓我們生活在藍天白雲下,呼吸新鮮空氣;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失明的兒童畫一雙明亮的眼睛……學生通過自由想象,使拓展得到了落實。我知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真實地產生了幫助弱小羣體的願望了,並且以幫助有需要的人而感到快樂。

最後,我讓學生把自己剛才想到的願望寫在導練稿上,從而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非常自然地接受聽、説、讀、寫的訓練。

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在學習生字環節中,由於使用的時間太多,導致後面對課文的學習時間緊湊。而在指導朗讀時,也沒有指導到位。在本課中,“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四次,在讀的時候應該讀出四種不同的語氣。教學時,我沒做重點指導。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重朗讀的指導。

人們常説:“細節決定成敗”。因此,要想上好一節課,大框架確定後,還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在本節課堂上,我還存在着很多細節需要指正,以後我會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克服自己的不足,帶着新收穫,再次走進新課堂。

本課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鼠、小鳥、殘疾人的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純真無暇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也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還可能產生寫詩的衝動。這都是要建立在對關愛之情的培植基礎上的,所以我在本節課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三個小節感情的變化:第一小節,興奮;第二小節,喜悦;第三小節,沉重。

2、背誦課文。

3、有關愛弱小羣體,關愛環境的願望,能展開想象説或仿寫句子。(完成課後練習“讀讀説説”)。

並把重點定位在:在品讀中激發學生的同情心、愛心,啟發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總體上來説,本節課的教學環節流暢,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強,能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導課時,我設計了幫闖關遊戲:第一關幫助小熊闖迷宮(複習生字詞及短語);第二關聽寫詞語(本課重點指導書寫的三個詞語)。運用了生動活潑、互動性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在本課的教學中能比較成功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邊演邊讀或背。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我在教研員蔡老師的指導意見下稍作改動:首先由教師指導學習第一小節,再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自由選擇喜歡的小節進行感情朗讀。感情朗讀不是一句口號,必須讓學生真正感悟了內容才能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我在學生朗讀前,花了一定的時間進行語言薰陶,並讓學生説出自己的體會,説出自己的理解,然後再採取學生領讀——學生評價——教師點撥——全班齊讀——教師小節的方法進行朗讀訓練。在本節課朗讀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教學資源:學生的朗讀示範往往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示範者自信心和自豪感,但關鍵要選好示範對象。

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與孩子們的生活實際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學們的共識,特別是課後的省略號更給大家提供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這樣的一枝神筆,我要給……當然這也是本節課的一處亮點。在這個教學環節,我先讓學生想想身邊還有哪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和事,緊接着問:你最想幫助誰?學生都非常踴躍發言。個別學生的發言還特別精彩:我要給我婆婆畫一雙好腿,讓她能天天送我上學;我要給山區的小朋友畫一間美麗的學校,讓他們也能上學讀書;我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畫一隻烤鴨,讓她吃得飽飽的,不再在寒冷的冬天受冷捱餓……聽到學生的這些回答,我特別感動。讓我特別高興的還有,一位可愛的學生:一下課就悄悄地跑到我身邊告訴我:“老師,我預習時讀這篇課文時感到心裏不舒服,但上了這節課後,我覺得好高興哦!”她那麼簡單而純真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最後,我讓學生把自己剛才想到的願望寫在練習紙上,從而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非常自然地接受聽、説、讀、寫的訓練。

另外,在這節課上我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學習第二小節的時候,我拋出的問題是:你有沒有苦苦等待的時候,那時你會想些什麼?結果孩子們的回答幾乎上全是希望媽媽早點回來給自己做些好吃的等等。原因就在於我給的問題目的性不強,學生毫不猶豫作出了回答。假如把問題換一種説法: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沒有吃的沒有喝的,餓的發慌,這時候,你的心情怎麼樣?這樣學生就會很自然的説出很孤單、很無助的感覺。然後老師接着引導而此時的小鳥也是這樣在家裏(苦苦等待 餓的哭泣)。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學生的體會應該是比較到位的。

在朗讀教學的環節中,不能很好的引導全體學生積極思考、討論和發言,也許有些問題太羅嗦,使學生失去了興趣,因此,有個別學生開小差的現象。

因此,要想上好一節課,大框架確定後,還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只有考慮的周全,才能應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種種問題,並能作出較恰當的回答。有時侯,一節課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起眼的小問題而顯得精彩,使整節課顯得有生機。

實踐前反思:

《假如》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本文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主要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弱勢羣體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了兒童博大而純真的心!在設計本課教學過程時,我將階段訓練目標、本課的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有機整合起來。

(1)識字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這是低年級識字的目標。《假如》這篇課文共有13個生字。其中,要求寫的是8個,只認不寫9個。激發孩子識字慾望,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相結合,採用多種方式識記字形。如,用換偏旁的方法識記(拉—泣、搖—遙、藻—操);用加偏旁的方法識記(寸—尋、良—食、建—健),並運用生字組詞、説話。課開始,藉助神筆馬良識記“良”。教學時,通過四讀文本,隨文識字,一讀,遇到不懂的字多拼讀;二讀,遇到生字記一記;三讀,隨文請出生字;四讀認字讀書。四次與文中生字親密接觸,達到最佳的識字效果。隨文引出生字之後,進行“聽音點字”“認讀”等遊戲,並將生字放入語言環境中進行鞏固複習,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2)寫字

書寫前,引導學生觀察本課要寫的八個字,先找一找容易寫錯的字和不容易寫好的字,在學生觀察發現的基礎上進行寫字指導。容易寫錯的字有:“哭(少點)、食(最後一點寫成捺)、體(少橫)”。記憶易錯字,可以引導學生編順口溜,如,“一隻小狗兩張嘴(哭)”。不容易寫好的字是“操、場”。“操”字的書寫關鍵是要把右邊寫好,而寫好右邊的關鍵是把上面品字寫好。寫“品”時,三個口要小而扁,要給下面的木字留出位置。“場”字的書寫關鍵是要把右邊的橫折折折鈎寫好:橫宜短,第二折要與橫平行;第三折要向裏收。

(3)閲讀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就是要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讓學生有感情的讀,有體會的讀,以求達到與文本的共鳴;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師生合作讀、聽電腦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 法讓學生與文本親密的接觸,對文本有更深的認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重要基礎。因此,上課伊始,我播放動畫片《神筆馬良》,讓學生也想擁有夢寐以求的馬良的神筆,“假如文中的小朋友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會做些什麼?”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去文中看看啦。帶着問題自由讀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拼讀課文下面樹葉裏的拼音。

課標強調,語文學科應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為重點。我提取了第三小節作為重點講解,創設情境體會西西的不幸,並通過老師的範讀,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地讀出對西西的不幸,從中體會小作者對朋友的關愛。此時,學生對閲讀文本有了企盼和渴望。在教學中我再現文本的場景,幫助學生感知、理解文本,並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懂文中的人,讀出特有的情。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個體的情境體驗,又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

語文的習得,最終的目的是表達。記得一個外國作家説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詩人。是的,兒童充滿想象力、創造力。在上課交流的基礎上,讓他們也仿照作者的樣子,把自己的願望寫成一首小詩,或者用手中的畫筆畫下來。

實踐中反思:

在研磨的課堂中,反思我的誤區:

一、背教案上課,忽略了課堂的生成

葉瀾教授説:“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教師忽略課堂上動態生成的東西,教學處於靜態化、程式化。一次次失去了培養學生髮展的機會。如寫“食”字前,“食”與“良”作了比較,學生觀察了這兩個良字的不同,在寫的時候,我還是按照以前的習慣把“食”的最後一筆寫成捺,學生髮現以後説:“老師您寫錯了。”我覺得不好意思,立刻把它擦了。其實可以利用這個生成,及時表揚這位同學,並讓其他同學也來觀察,老師寫的“食”錯哪兒了?讓學生對“食”字的寫法有更深的瞭解,以後養成善於觀察發現的好習慣。有如,我寫完“場”字時,學生説:“老師您寫得好漂亮。”我當時只是笑了一笑,沒有總結我寫得好的原因。如果我當時這樣説的;“謝謝您的誇獎,老師寫字的時候做到了:一、觀察字形的特點,注意關鍵的筆畫。二、邊寫邊思考每一筆該從哪起筆,三、對照檢查。也就是平時老師強調的一看二寫三對照。學生會因此有啟發,課堂也會因此更精彩。

二、課堂浪費,不懂得取與舍

我採用隨文識字,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四讀”文本,識記字的音、形、義,但教學方法還是和一年級時一樣,目標沒有更好地提升。記字的方法學生已經積累了,就不用再去教學生如何去記憶,可是還是在識記字形方面浪費了很多時間,我應該放手讓學生去發現、用自己的方法去識記。二年級了,不在是隻是識字了,應該學會遷移運用,學會用生詞説話,在環境中識記。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為了保證課堂時間,總喜歡叫一些優生回答問題。其實中下面的學生更值得關注。又如,有些環節可以要也可以不要的,儘量不用,儘量多一些時間讓學生識字、寫字。

三、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

評價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教師講得多麼的精彩,而是檢查學生學得如何。教師一味地按着教案來上,每一個環節的時間算好了。備課的時候忽略了學生,上課的時候也是為了完成一節課而上。學生再也不是學習的主人,被老師牽着鼻子走,這樣課堂就留下了很多遺憾。

面對課堂中出現的誤區,我思考如何走出這個窘局:

一、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點燃學生的智慧的火花,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課堂就成功一半了。課堂上我會安排多種形式的讀,如一讀,自由大聲地讀通課文,在文中遇到不會讀的字藉助拼音多拼讀幾次,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手中;二讀生字寶寶請同學們讀書(其實是自由讀課文,只是説法不同),只要遇到生字寶寶多打幾次招呼(多拼讀幾次),並且認一認、記一記;老師在這兩個環節只是一個引領者,完全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三讀是“爭當讀書小能手”的遊戲,形式是同桌互讀,爭當讀書小能手,以遊戲的形式出現讓學生讀得更有興趣,四讀是聽電腦(或老師)範讀,適當給學生放鬆的時間,也給學生一盞指明燈,起到範讀正音的作用。這四讀也是為識字作鋪墊的,隨文識字。

二、放手讓孩子自學,老師激勵再激勵

每個教學環節完成後,老師都要有激勵的話語,讓孩子更好地投入下一個環節,也對他們的付出給予肯定。比如孩子完成第一次讀書之後,我説:“你們讀的很認真、很投入,熱情地與字寶寶打了招呼,要想交上好朋友,一定要記住它們的名字和樣子(也就是音和形)。所以生字寶寶請你們再讀課文,遇到生字寶寶停一停,記一記。又如寫字環節,我説:“書法家的字寫得漂亮,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你們發現了什麼?怎樣寫好關鍵筆畫?低年級的孩子愛讚美,愛表現自己,激勵是不可缺少的。

三、教師是引導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老師講40分鐘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40分鐘要指導學生讀書不容易,老師應該在40分鐘裏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激發他們學得有效,學得充實。葉聖陶先生説:“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強調的是“自讀自悟”。新大綱也指出,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閲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教師只是引導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每一次讀書,老師都有明確的目標,學生除了讀通課文,還要思考課文講了什麼?讓學生有目的地讀書,做到“自讀自悟”。

四、目標明確,形式多樣

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其核心是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教學是否有效,關鍵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看有多少學生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有效學習,取得了怎樣的進步和發展,以及是否引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願望。識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標要求低年級學生會認常用漢字1600至1800個,會寫800至1000個。這艱鉅的任務將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我們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有機結合。採用“四讀法”,一讀,學生自主初讀課文,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二讀是學生讀中識記生字,三讀是檢查學生讀或師生合作讀,邊讀邊出示字卡,四讀是錄音或老師示範讀,這一教學過程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從學生心理出發,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種的教學模式省時高效,課課通用,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

國小二年級教學反思範文 篇九

《看黃果樹瀑布》是西師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製作精彩的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激情,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聲、形、圖、色並茂的特點,有利於在教學中創設一種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在課前導入時,隨着風景如畫的圖片的出現,教室裏一片驚呼聲,有些學生情不自禁地叫道:“太美了!”學生的學習激情一下就調動出來了,營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了的求知態度,能積極主動把興趣、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整節課學生們情緒飽滿,學習效果較好。

二、運用多媒體資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對於瀑布,有許多的學生比較陌生,難以理解,儘管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還是茫茫然。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精讀課文時,我利用多媒體資源把課文描述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看見了雄偉壯觀的瀑布,從而體會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運用多媒體指導學生朗讀,引發學生的情感投入。

低年級的學生主要是模仿學習,在課文朗讀中除了學生自己朗讀外,還應給學生提供一個讀的“榜樣”,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課堂上播放課文錄音給學生聽,讓學生在聽音中能夠注意字音、停頓、輕重、速度、節奏和語調等技巧,提高朗讀水平。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學生觀察多媒體畫面進行想象,讓學生在頭腦中出現美麗的畫面,學生進入了課文描述的情境,被瀑布的神奇和美麗所感染,朗讀興趣隨之而生,情感也自然流露在朗讀之中。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不足之處。教學中,自己總是希望面面俱到,自己的語言也不夠精煉,所以教學時間上把握不準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不斷努力學習、實踐,爭取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十

《農業的變化真大》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介紹了我國近年來在雜交水稻、大棚模型、無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幾方面產生的巨大變化,本文旨在讓學生們瞭解農業科技知識,感受農業的變化,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我校雖然是一所農村學校,但由於現在農村農業產業化的轉型,使得現在的農村孩子的生活空間都基本遠離了農村和農業,學生對農業技術的認識微不足道。為此,需要通過對本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對農業產生興趣,從根本上了解農業。立志將來像袁隆平爺爺等農業科學家那樣獻身農業。與此同時,求培養學生蒐集材料和積累語言的能力;並通過交流學習,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為達到本課教學目標,我從本班學生的學情出發,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農、技、袁、隆、介、紹、培、育、產、棚、控、制、泥、茁”14個生字。會寫“廠、產、介、農、科、技、紡、織”8個生字。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科技給農業帶來的變化。瞭解四種農業新技術特點。注意積累“興致勃勃”等四字詞語。

(3)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一些農業知識,進一步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在課前,我利用網絡平台,蒐集大量農業變化的資料及圖片,製作出適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課件,同時佈置學生在課外瞭解一些農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然後進行交流。

教學中,我不斷進行知識的延伸,適時進行拓展,讓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雖然五花八門,異想天開,但隨着科技的發展,這樣想象是可能成為現實的呀!我對孩子們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已經從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農業的興趣。學生真正感受到科技力量的強大。是科技給農業帶來了有益的變化。但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中,在語言文字訓練方面,還略顯薄弱。另外,如果我們能真正把學生帶到大棚中去參觀認識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術(觀看大棚蘑菇)學生的收穫會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