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的楊梅》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W

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的楊梅》的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的楊梅》的教學反思 篇一

新修訂的語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朗讀訓練,目的是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而要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努力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

本節課的教學,我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怎樣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入情入境,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用老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學生引入課文中所 創設的情境,以讀代講,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設計本節課時,我們年級組安排的教學內容是《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課文。而楊梅這種生長在江南的水果,在我們的身邊並不常見,因而對學生來講,由於感性認識的缺乏,相應的學習興趣也必然會大打折扣,針對這篇課文的特點,我在老師的課堂語言上字斟句酌,狠下功夫,力求通過老師的語言魅力將學生引入課文中所創設的情境。

如本節課的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走進江南,對楊梅進行深入的瞭解,看看作者將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首先,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走進細雨中的楊梅樹林去感受一下吧!老師一番優美的開場白將學生領入了江南水鄉,這就使學生感性認識十分缺乏這個本課學習的最大障礙在不知不覺中反而成了優勢,因為正是因為學生在以前對江南,對楊梅的瞭解甚少,所以此時此刻才更想揭開它神祕的面紗,迫不及待地想盡快一覽雨中楊梅樹林的美麗和可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由此可見,一節課教師是否能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導語的設計是十分關鍵的,雖然它只有短短的幾句話,卻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本節課對導語的設計就充分考慮到了其重要作用,使它確實為學生入情入境的學習下面的課文創設了良好的氛圍,從而使學生能夠帶着極大的興趣和熱情來學習下面的內容。

二、運用電教輔助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難點,學生對於“貪婪”“吮吸”“歡笑”等重點詞語的理解需要教師的適當點撥,因而在本段的教學中我們分為以下幾個層次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受文章所描繪的場景,接下來請學生抓住給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詞語談出自己的感受及體會,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引導,並且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以朗讀的方式展示出來。最後,在學生充分領悟到作者此時此刻的感受,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的時刻,教師適時播放一段優美柔和的音樂,從而使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在柔美音樂的配合下通過朗讀表達的淋漓盡致。雖然只是一段柔和的音樂,但此時它對學生的感染力卻是超乎想象的,它不但幫助學生突破了文章的難點,而且使學生能夠保持極大的熱情來學習下面的內容。

三、運用時比讀的方式,使學生進入文章所描繪的情境,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分析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楊梅的外形及特點)這部分內容時,我採取了對比朗讀的方式,將書中的描寫改為:楊梅是圓的,遍身長刺,等到熟了,刺會變平、變軟,味道很。請學生將此段話與書中的描寫進行對比,而後談出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充分體會到這篇文章字裏行間都飽含着作者對楊梅的喜愛,進入文章所創設的情境,與作者產生共鳴。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要想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情感,真正以讀代講,教師不用挖空心思去設計很多花樣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而要緊扣教學目標,抓住課文及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自己的提問(特別要注意同一問題用怎樣的語言表達出來更易於激發學生回答的慾望)必要時可適當地運用一些電教手段,使課堂取得最佳的效果。因為學生只有真正地進入文章做創設的情境,才能夠深刻地領悟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地實現以讀代講。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學習,儘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更好的積累教學經驗,紮紮實實地進行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活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閲讀、領悟文章的能力。

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的楊梅》的教學反思 篇二

《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課文描述了故鄉楊梅樹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可愛,表達了作者熱愛故鄉的思想感情。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楚。作者按楊梅的生長過程特點,由整體到部分,由表及裏的順序進行敍述,語言十分精練、簡潔,樸實、親切。作者通過“眼看、手摸、嘴嘗”進行觀察,採用擬人手法及細膩的描寫手法,使讀者對楊梅產生了如見其形、如觀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覺。

針對本課特點及本班學生特點,在設計教學時主要突出以下特點:

一、重主導,重主體,寓教學活動以“和諧”。

教師指導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是閲讀教學的上鏡。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帶着上節課的疑問“楊梅果有什麼特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在師生交流中梳理文章層次。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四五六自然段,在充分讀中去發現藴藏在語言文字中的作者情感,接着對重點詞句咬文嚼字,反覆推敲,讓學生藉助想象及有感情的朗讀等手段理解內容,同時領悟楊梅果形狀、顏色、味道的惹人喜愛,從而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重積累,重感悟,還語文教學以“樸素”。

近年來的心理學的研究證明,語言的積累與實踐運用是人們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一個人的語言積累,語言經驗越豐富,他的表情達意也就越流暢,越準確,越生動。因此,學習語言應重在積累,貴在運用。如何讓學生在聽説讀寫的實踐中接觸和掌握大量的語言信息,並內化成為自己的語言?教學中,設計時由讀議交流到背誦訓練,充分體現了語文之厚積。感悟是讓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學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初讀研究,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從而歸納出楊梅果的特點,並相機指導理解“細膩”“染滿”等詞意。然後我不怕花費時間,讓學生再讀再議再悟,讀出作者對楊梅果的。喜愛之情。這樣,學生在練讀中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中,彷彿自己不是在課堂中,而是在親口品嚐楊梅果,自己已被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所打動。這時,教師抓住學生的感悟追問:“你從讀中有什麼發現?”這樣將學生的理解進一步引入深層,學生思維活躍,眾説紛紜,把自己在讀中新的感悟體會説出。緊接着,教師再抓住學生的回答,領會作者寫作方法。這樣,通過一次次的讀,一次次的導,一次次的悟,學生悟出了品詞析句的方法,悟出了朗讀的技巧,悟出了寫作方法。

三、重讀書,重訓練。現語文教學之“本色”。

設計中體現“大讀書”觀念,初讀、自由讀、體會讀、換詞讀、練習背誦以及邊想象邊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領悟和體驗用自己確認的語氣表現出來,增強了情感的薰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教學中,進行刪、換、比較重點詞語等訓練,讓學生認識語言文字的準確,這是語文語感訓練之道。葉老説,課文是個例子,本設計體現了這一原則,把課文當作例子進行教學,體現了語文教學之本色。

三年級語文《我愛故鄉的楊梅》的教學反思 篇三

《故鄉的楊梅》是一篇傳統課文。其中描寫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的語段是語言學習的典型範例。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結合三年級大綱學寫狀物文章的要求,我給學生上了一節寫水果的作文課。

國小生天性活潑,思維豐富敏捷,富於想象。那麼,怎樣從作文起步階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作文,進而喜歡作文,對寫作感興趣呢?為此,我創設了讓學生看看、嚐嚐的情境;提供了想象、説説的自我表現的機會,落實到動筆寫寫的目標中。

課的開始,老師提了一籃水果,對同學説:“今天老師請同學們品嚐水果,請同學們説説,你們喜歡吃什麼水果?”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同學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自己喜歡的水果。老師藉機會把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把喜歡吃同一種水果的同學安排在一起。分完水果,老師又説道:“同學們願不願意把你拿到的水果介紹給同學。同組的同學可以互相提示補充。”同學們各個躍躍欲試。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去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使學生養成觀察得習慣,提高感知的靈敏度,大大豐富了語言材料。例如:學生説出:“荔枝圓圓的、紅紅的。”我就提示他用手摸一摸,他馬上補充道:“外面有一層硬硬的殼,而且上面佈滿了小疙瘩,非常粗糙。當有的學生説:“蘋果皮十分光滑,像塗了一層蠟。”老師抓住時機進行語言評價。“這個同學説的好嗎?好在哪裏?”學生馬上評出,好在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師繼續點撥,不僅好在語言的表達,而且他還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就這樣在發展語言的同時,啟發學生在觀察中展開聯想。於是,學生邊觀察蘋果,邊説:“蘋果圓圓的,像一個小皮球;蘋果紅紅的,像小姑娘紅紅的臉蛋。”邊觀察香蕉,邊説:“香蕉彎彎的,像一座小橋;像雨後天上的彩虹;香蕉黃黃的,像天上的月牙。”學生説的多了,便千篇一律起來。這時,老師提示學生在《楊梅》一文中,作者寫楊梅的形狀時用了比較的方法。學生自然想到:“荔枝圓圓的,如乒乓球一樣大小。”學生很容易掌握了這種方法

老師再次提示在楊梅一文中,作者不僅寫了親眼看到的,還寫了親口嚐到的滋味。請同學們嚐嚐水果的味道,細嚼慢嚥,然後説説吃在嘴裏的感覺。如:“剝掉荔枝的果皮,咬一口乳白色的果肉。透明的汁水頓時從舌尖一直甜到嗓子裏。”學生感受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決定着語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感受的生動性會激勵他們的興趣,推動和啟發孩子們去積極尋找準確、生動的詞語來表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