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2W

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多篇)

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 篇一

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問題;思考

一、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形勢及分析

1.高職大學生就業形勢

近些年來總體上畢業生就業形勢是比較艱難的,2004年有250多萬名大學生畢業,到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創紀錄的727萬。十年間,高校畢業生人數幾乎翻了近三番,在高校畢業生中,專科生的增幅最大。受到我們宏觀就業形勢所面臨的經濟放緩、就業總量不斷增加以及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制約,使得針對我國高校畢業生的有效用人需求正在不斷降低。在高校畢業生數量日益增加的今天,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亟待解決。

2.高職大學生本身存在巨大的就業思想壓力

通過走訪畢業生髮現,大多數高職畢業生認為他們所面臨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因而存在巨大的思想壓力,有的畢業生甚至產生焦慮情緒。部分畢業生認為自己所學專業很難適應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對專業前景持消極態度,這就導致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有一些畢業生認為當今的就業單位對學歷的要求會比較高,對大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很看重,也有的畢業生認為人脈關係在就業過程的作用很達,於是認為社會不公,就業機會不均等,這些都導致了高職畢業生存在非常巨大的心理壓力。

3.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學歷提升通道還未完全形成

高等職業教育着重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教育重點在於為社會培養實踐能力高、技能應用型專才。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逐漸誕生出各種新型行業,各個行業對專業人才惡要求越來越高。當前職業教育體系中由中職向高職進行提升的通道已經趨向完善,但是又高職向本科教育進行提升的通道還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提升通道。當前各個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專升本的入學比率非常低,還達不到總體人數的5%。再就是進入本科院校之後不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二、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能力現狀及問題分析

1.教學與實踐脱節導致學生專業技術能力薄弱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分為兩類:注重技能的技能型專業和非技能型專業。技能型專業主要是指具體到某一個行業的某一特定技術,比如為專門負責鐵道通信信號的信號工人開設的鐵道通信信號專業、專門為鐵路、地鐵車輛培養的司機專業,這些專業的特點就在於具有極強得針對性和專業性,具有高度的行業特點。相對技能型專業來説,非技能型粧業則屬於技術性要求較低、具有大眾化特點的專業課程,比如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專業課程。雖然這類課程不需要培養高度專業化的技能人才,但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當前眾多高職院校中,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容易存在教學課程和實踐不能很好地聯繫在一起,教學硬件設施落後。學生不能夠及時的學習到先進的技術,影響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

2.教學與第二課堂活動脱節導致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不成體系

綜合素質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其主要表現方面有身體素質、個人修養、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管理能力等。在高職院校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主要利用公共課的課程設置來進行,但是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明確的培養體系來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當前的高職院校中,主要通過開設大學語文、馬列主義概論等課程來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有些高職院校還會開設一些影視藝術文學鑑賞課程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其他的可能都會通過第二課堂來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但是第二課堂的選擇往往具有隨機的特性,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體系,不利於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在實際的教學課程中,不能很好地結合第二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活動,沒有將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提高。這樣就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上不去,不能將教學目標的任務有效的完成。因此應該做好第二課堂的教學優化工作,用過理論聯繫實際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就業指導課程地位薄弱導致學生就業觀念不能及時更新

當前許多的高職院校都陸續開設了相關的就業指導課程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就業選擇。但是在進行就業指導時存在較多的問題影響了課程的教學目的,許多的高職院校關於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內容偏向大眾化,不能夠帶給學生較好的就業指導,專業化程度較低;還有就是針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偏少、課時偏短,對於職業生涯的規劃、職業道德素養、就業指導等重要課程學時較短,使學生很難在規定的課程教學內對就業方向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再有就是就業指導師資力量薄弱,通常都是輔導員兼任就業指導老師,影響了學生對就業的規劃。很少有專業人員對學生的就業進行指導,許多高校並沒有設立專門的教學機構來主抓這門課程,就業指導課雖屬於公共課,但沒有享受其他公共課一樣的待遇。原因在於高職院對於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不重視,造成就業指導課程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改善當前高職大學生就業狀況的思考

1.促進學生就業觀念轉變,提高學生自身能力素質

教書育人、密切聯繫學生,是高職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報告會、分享會等講解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及大學生就業形勢,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引導大學生把目光轉向中小企業及基層;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正確就業觀念等。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切實提高就業素質,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經驗和技能,幫助學生科學地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2.加強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建設,把就業指導納入到日常教學環節

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選擇的關鍵建設一支具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只有具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能力。通過傳授給學生適應社會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同時,高職院校的就業心理指導教師要有比較紮實、全面的就業心理指導基礎知識,有較好地指導學生就業的技能,有為畢業生服務的理念,還要對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有一定的瞭解,熟悉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就業市場情況,及時瞭解就業政策,才能真正解決好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

3.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職業發展目標

要根據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特點進行鍼對的指導,就業心理指導老師可以通過開展一些心理測試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輔導工作,對學生的就業能力進行分析和判斷,給予準確的指導。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客觀公正地對自己的就業期望和相關的職業以及發展前景進行分析評估,同時做出初步的決策。要準確地進行職業定位,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學校還可以通過開展學生職業規劃大賽,來找準自己的定位,為畢業生將來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4.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最近幾年,國家大力倡導高校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不斷地扶持大學生進行創業活動,通過出台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進行鼓勵,通過創業增加就業,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高職院校要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通過校園的優勢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性、主體性、創造性,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高職院校可以讓學生積極參加寒暑假社會實踐、就業實習、專業技能大賽等活動,使其在校期間積累豐富的就業實踐經驗,做到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培養創業能力。

四、結論

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一項長遠的、複雜的工作,就業問題作為影響個人、家庭、社會的重要因素,需要高職院校解決好學生的就業問題,促進大學生的擇業觀、就業觀,更好地進行職業選擇和規劃。只有全社會都重視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全社會都參與和行動起來,才會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漆軍。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

[2]徐玉卓。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13

[3]程曙文。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與思考[J].科技視界,2015

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 篇二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研究

1 江西省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2014年江西高校大學畢業生達到247472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大,被冠以"更難就業季"稱號。我省積極組織了各類招聘會,並鼓勵和引導我省高校畢業生面向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以及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開展"五個一"工程,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應屆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選聘高校畢業生參與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對家庭困難和就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積極建立"雙困"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機制,補貼其求職費用,開展了大學生就業創業典型宣傳,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支持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和技能培訓等。

2 江西高校大學生就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缺乏辦學特色,專業設置不合理

江西高等教育近幾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部分高校辦學沒有特色,辦學追求大而全,高校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不夠重視,全省高校之間專業設置多有重複,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師資參差不齊,部分院校的專業設置未能很好的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水平不高、缺乏特點,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不到位,高校大學畢業生沒有就業競爭力。

(2)大學生在就業觀方面存在誤區

很多大學畢業生只選擇大城市、大公司、沿海發達地區去就業,而不願到鄉鎮企業、欠發達地區就業。沒有好的工作就在家待業,或者繼續考研、考公務員等。同時部分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偏低、就業準備不足,價值判斷盲目、就業理念滯後、獨立能力欠缺,團隊意識差、就業技能低、動手能力差、缺乏實戰經驗,只追求好工作好單位,而沒有正確審視自己。

(3)生源結構與就業區域存在矛盾

江西高校大學畢業生大部分為省內生源,很多人都一窩蜂往北上廣就業,全國很多畢業生都往這幾個城市跑,造成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留在省會城市南昌就業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但是競爭也激烈,去其它地級市、縣、鄉就業的甚少。

(4)高校培養模式與市場脱軌

當前高校擴招,畢業生不斷創歷史新高,部分高校培養的人才與市場脱軌,高校太注重理論教育,沒有以就業為導向,沒有提高學生的技能,導致無法就業。

(5)企業追求高學歷、有經驗者

招聘企業過分注重高學歷,盲目追求工作經驗,甚至進行性別歧視,導致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

(6)畢業生自身原因

很多畢業生求職技巧較差,自身綜合素質較差。畢業生就業期望過高,與自身能力不符合,不願意從基層幹起,不腳踏實地,這山看着那山高,不注重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企業招聘來的大學生都缺乏經驗,企業培養一段時間後,稍有經驗他們就開始跳槽了,導致很多企業不願意招收應屆大學畢業生。

(7)有效供給不足,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升級

我省要加快社會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使得社會有更多的工作崗位提供給高校畢業生。

3 高校大學生就業解決對策

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解決,不能僅僅依靠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還需要黨委、政府、高校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全方位促進大學生就業。

(一)政府方面

(1)加快教育改革

深化我省教育體制改革,加快高校轉型發展,重點本科高校注重培養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高職高專培養以就業為導向的技術技能人才。高校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要讓教學模式、教材、課堂、教師觀念要緊緊圍繞市場,加快校企合作,更好的為本地區產業經濟發展服務,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實現就業需求與人才培養的對接。改革大學聯考招生制度。很多考生為了有大學讀而同意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只是為了一張大學文憑。高校可以在大學前2年不分專業,後2年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來選擇合適自己的專業進行學習和實踐,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2)進一步完善就業政策

進一步完善並落實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促進機制,加大經費扶持力度,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和援助,特別是對高校大型招聘會及困難畢業生求職給予經費支持,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及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消除各種就業歧視,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就業市場,建立完善的人力資源市場信息服務和公共就業服務等。

(3)多組織各類招聘會、創業培訓等

政府要多組織各類招聘會,多邀請企業參加,多組織大學生進行創業培訓,多建立大學生創業園。

(4)加強就業質量評估

政府要每年對全省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進行統計研究分析,對就業質量高的高校要重點宣傳並重獎,對就業質量差的高校予以通報並限期整改,並適當減少其招生指標。

(二)社會方面

(1)全社會共同參與

高校大學畢業生就業需要政府、高校、企業和社會全員參與、協調合作、共同努力,使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政府要改善就業環境,完善培養機制,進一步調整和升級我國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支持和發展民營企業,實現企業人才需求與大學生就業的對接。高校要加大力度做好就業指導和服務,對大學畢業生切實提供引導和幫助。

(2)進一步完善就業市場,解決地區就業發展不平衡

政府要制定相關保障政策,促進大學畢業生合理流動,對去西部和基層農村就業的大學生,在經費上給予相應的補償和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大學畢業生到欠發達地區、民企、基層單位就業,從而調整不同地區就業的結構性矛盾。

(3)創造公平的就業環境

企業招聘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對待男女要平等,不論出生,憑能力錄取,給每個人平等工作機會。

(4)對高校辦學進行指導

政府應該加強對高校人才培養和專業設置進行指導改革,對師資力量差的、畢業生就業率低的專業或院校進行整治,調整專業結構或者減少招生人數等相應措施,促使高校培養出高質量人才。

(三)高校方面

(1)改革教育教學方式,加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高校應該加強師資、軟硬件建設,堅持理論夠用,增強實踐性、操作性內容,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學生特點不斷改革教學方式,培養適應社會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高校要建立起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體系,加大力度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讓教學、教材、課堂及教師觀念僅僅圍繞市場,以便畢業生更好就業。

(2)加強就業指導教育

將就業指導教育貫穿在大學的整個過程中,將社交知識、禮儀、人際溝通、心理健康、團隊合作、組織管理等融入相關課程中,將就業指導教育與實踐實習結合起來。建立好高校就業指導體系,有明確的指導內容和目標,形成很好的就業指導方式。

(3)轉變指導方式,打造良好的就業平台

高校應建立培養一支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通過職業指導課、就業諮詢、專題講座等形式,加強畢業生求職擇業能力。同時,學校要積極做好見習單位和實習基地建設,使畢業生能夠儘快進入社會角色,適應社會環境,提高各方面素質,積累寶貴經驗,為他們今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4)舉辦各類創業大賽、模擬招聘會,優秀創業項目入駐創業園區

各高校要多舉辦各類創業大賽、模擬招聘會,讓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入駐創業園區,讓大學生得到鍛鍊和提高。

(四)大學生自身方面

(1)積極轉變就業觀念

擁有良好的心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客觀評價自我,轉變"精英"意識,拓寬就業領域,腳踏實地,願意從基層做起,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我,加大自主創業。畢業生適當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拓寬就業領域。就業者不一定要去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也可以去民營企業或中小企業,不一定要去經濟發達地區,也可以去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也可以去農村去基層就業,也可以自主創業。畢業生要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態度,先獲得工作,在工作中不斷迅速提高自我,鍛鍊自我,積累工作經驗,以便能夠尋找到下一個更好的工作。

(2)培養和提升就業技能

大學畢業生擁有了好的就業技能,以便更容易就業,提高就業競爭力。在學校學習期間,要做好職業規劃,在學習實踐中不斷了解自我,對自己進行詳細分析,挖掘出自己的長處,少走彎路,確定自己的就業目標及發展規劃。同時大學生要提高社交能力、表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決策能力等。

(3)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生要樹立自信,多參加社會實踐,不斷學會適應社會,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4)避免從眾心理

大學畢業生要拋棄虛榮心,堅持走自己的路,不要受到其它畢業生影響而改變自己的就業目標,不要刻意追求高薪工作、有面子工作而錯失其它良好就業機會。

(5)加大自主創業

大學畢業生可以選擇好的項目進行創業,變被動就業為自主創業,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

參考文獻:

[1] 馬樹剛。 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思考[J]. 職業,2014(05).

[2] 王欽麗。 促進大學生就業需全社會參與[J]. 光明日報,2014(05).

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 篇三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 就業與創業 對策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認識有誤區。

(1)大學畢業就是精英

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實現幾十來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越來越趨近大眾化。但廣大學生及家長對畢業生就業的理解還是停留以前精英教育階段的觀念上,認為只要大學畢業,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得有一個體面的工作。因此,畢業生及家長過於在意單位的規模性質、地理位置、起點待遇等。觀念不能及時革新,思想不能與時俱進,是畢業生就業難的癥結所在。

(2)高學歷就有高就業能力

這是目前社會的普遍誤區。高等教育是學術性、專業性教育,既可以是學術性的專業教育,又可以是職業性的專業教育。我國高校長期以來形成了過於偏重學術性專業教育的特點,因此這種教育下的高校畢業生更容易出現知識與能力發展的不平衡。就業需要的是相關的職業素質和能力。

2.高等教育本身存在問題。

首先,高校培養層次比例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各層次就業率與同期招生數層次結構呈反向,研究生供小於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專科生供大於求。

其次,高校現有學科專業結構存在問題。學科專業供求錯位,專業設置趨同化、集中化,這樣勢必造成課程結構的僵化,閉門造車,脱離實際。學校不能以市場需要、知識結構需要為導向,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結構急需調整。

最後,重學術教育輕職業教育。不論什麼類型、什麼層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靠攏。畢業生多數要走向生產第一線,而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和課程設置都偏重學術性,忽視學生就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培養,學校教育與市場要求的嚴重脱節。

二、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對策思考

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户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

2.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教育部每年公佈的各大高校就業率必然給學校施以壓力和動力,學校只顧教育不管就業就行不通。

(2)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

(3)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4)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並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對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自主創業的可能性和素質要求、實施途徑及發展趨勢等的研究,對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引導等也是高校應加強研究的課題。

三、應對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對策

1.用人單位的對策。

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

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説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

2.大學生應對就業難題的對策。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以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和熱情。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儘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

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最後,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於關注工資水平與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首先,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目標,積極培養大學生知識和能力,培養具有不斷追求真理、追求科學精神,能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綜合素質優秀的大學生。

其次,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出現技術工人需大於供的態勢,特別是高級技術工人極度缺乏。在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時,縮短高職教育年限,變現在的3年為2年,既有利於這類學生提早就業,又有利於滿足用人單位對這類人才的需求。

最後,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建立以服務為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並能獨立開展工作,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信息服務、諮詢服務、指導服務、培訓服務等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為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掌握競爭技巧,積極參與人才市場的競爭創造有利條件。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

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其次,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解放軍,既有利於提高軍隊素質,又能解決部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解決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由於造成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實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用人單位、大學生、高校與社會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楊劍。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探討。中國成人教育。

[2]張強,趙萬里。大眾化教育形勢下大學生就業狀況及理論誤區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