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郭沫若的現代詩歌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1W

郭沫若的現代詩歌精品多篇

郭沫若的詩 篇一

宿廬山美廬

一夕廬山宿美廬,美其合二而一乎!

美齡美寇斯為美,塗炭塗窮豈異塗?

渾身都是人民血,對面猶存虎豹居。

中正題名文字在,教材反面勝於無。

郭沫若的讀書心得 篇二

“天方國古有神鳥名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按此鳥殆即中國所謂鳳凰。”這是著名詩人郭沫若的詩集《女神》中的代表作《鳳凰涅槃》的開篇語,亦是整首詩內容的概括。為作者譜寫一曲時代的頌歌添就了激昂的音符。

香木自古以來就是高潔、正直之士的象徵。無論是屈原的“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還是郭沫若的“唱着哀哀的歌聲飛去,銜着枝枝的香木飛來,飛來在丹穴山上。”香木,總是代表雅潔。在“五四”時期的中國,各種民主運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詩人的心目中,舊中國就是這樣“一切都要去了”的鳳凰。——同樣都是含棄舊我,追求新生。鳳凰是集香木來燒盡自己那陳舊的軀體;而我們的中國,有無數愛國的進步人士前赴後繼,有無數高尚的革命同胞攜手相助,我們那個曾經落後、保守的中華民族,“在死灰中更生”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涅槃的鳳凰,不僅象徵着中國的再生,也象徵着像郭沫若先生這樣的革命界、思想界人士的再生。自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的實行,中國的知識分子們就開始被政治的枷鎖鎖住了思想與創新的翅膀。“五四”運動的風潮,讓更多的學生與愛國青年接觸到了獨立自主、開放進步的思想和精神,在思想上有較大的轉變。或許在以前,他們是“我們這飄渺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兒安宿?”但就像毅然投入火海的鳳凰一般,他們選擇了接受進步的民主思想,迎來了他們的新生!正如重生後的鳳凰,我們生動,我們自由,我們雄渾,我們悠久,我們翱翔,我們歡唱!為了新生的祖國而盡情地歡唱!

面對禽中靈長的鳳凰的涅槃,“羣鳥”表現出的,是共同的幸災樂禍與自鳴得意的卑劣心理。面對在新思潮的衝擊下即將獲得新生的中國,那些反動者不就是羣鳥的翻版嗎?巖鷹象徵作惡的軍閥,孔雀象徵卑劣的政客,鴟梟象徵貪婪的市儈,家鴿象徵屈膝的奴才,鸚鵡象徵聒噪的文痞,白鶴象徵旁觀的過客。他們是郭沫若先生的對比,更加能彰顯出進步人士的高尚與無私。鳳凰的涅槃之火,就如同那給一切帶來新生的時代精神。在黑暗腐敗的舊中國,《鳳凰涅槃》無限光明的前景,給人以前進的希望,是一曲新生的頌歌。

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黑暗的過去與無知的小人阻擋不了新生的未來,鳳凰涅槃之火必將燃盡一切罪惡,帶給我們嶄新的天地!

郭沫若的詩 篇三

中折瀑·奇峯傳二百

奇峯傳二百,大小有龍湫。

我愛中折瀑,珠簾掩翠樓。

新鬆待千尺,水量富更猶。

芭蕉花 篇四

這是我五六歲時的事情了。我現在想起了我的母親,突然記起了這段故事。

我的母親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貴州省黃平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當時黃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歲的四姨,在公堂上自盡了。外祖母和七歲的三姨跳進州署的池子裏殉了節,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殉難了。我們的母親那時才滿一歲,劉奶媽把我們的母親揹着已經跳進了池子,但又逃了出來。在途中遇着過兩次匪難,第一次被劫去了金銀首飾,第二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忠義的劉奶媽在農人家裏討了些稻草來遮身,仍然揹着母親逃難。逃到後來遇着赴援的官軍才得了解救。最初流到貴州省城,其次又流到雲南省城,倚人廬下,受了種種的虐,但是忠義的劉奶媽始終是保護着我們的母親。直到母親滿了四歲,大舅赴黃平收屍,便道往雲南,才把母親和劉奶媽帶回了四川。

母親在幼年時分是遭受過這樣不幸的人。

母親在十五歲的時候到了我們家裏來,我們現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聽説還死了一兄三姐。那時候我們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灑掃要和妯娌分擔,母親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贅。

白日裏家務奔忙,到晚來揹着弟弟在菜油燈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時還親眼見過,我至今也還記得。

母親因為這樣過於勞苦的原故,身子是異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時候總要暈倒一回,在舊時稱為“暈病”,但在現在想來,這怕是在產褥中,因為攝養不良的關係所生出的子宮病吧。

暈病發了的時候,母親倒睡在牀上,終日只是呻吟嘔吐,飯不消説是不能吃的,有時候連茶也幾乎不能進口。像這樣要經過兩個禮拜的光景,又才漸漸回覆起來,完全是害了一場大病一樣。芭蕉花的故事是和這暈病關連着的。

在我們四川的鄉下,相傳這芭蕉花是治暈病的良藥。母親發了病時,我們便要四處託人去購買芭蕉花。但這芭蕉花是不容易購買的。因為芭蕉在我們四川很不容易開花,開了花時鄉里人都視為祥瑞,不肯輕易摘賣。好容易買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們小的時候,要管兩隻肥雞的價錢呢。

芭蕉花買來了,但是花瓣是沒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裏的蕉子。蕉子在已經形成了果實的時候也是沒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幾乎還是雌蕊的階段。一朵花上實在是採不出許多的這樣的蕉子來。

這樣的蕉子是一點也不好吃的,我們吃過香蕉的人,如以為吃那蕉子怕會和吃香蕉一樣,那是大錯而特錯了。有一回母親吃蕉子的時候,在牀邊上挾過一箸給我,簡直是澀得不能入口。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親的暈病關連着的。

我們四川人大約是外省人居多,在張獻忠剿了四川以後─—四川人有句話説:“張獻忠剿四川,殺得雞犬不留”─—在清初時期好像有過一個很大的移民運動。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會館,便是極小的鄉鎮也都是有的。

我們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寧化縣,聽説還有我們的同族住在那裏。我們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時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個小小的村裏。我們福建人的會館是天后宮,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聖母”。這天后宮在我們村裏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歲時候的事了。我們的母親又發了暈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歲,同到天后宮去。那天后宮離我們家裏不過半里路光景,裏面有一座散館,是福建人子弟讀書的地方。我們去的時候散館已經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後了。我們隔着窗看見散館園內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剛好開着一朵大黃花,就像尖瓣的蓮花一樣。我們是歡喜極了。那時候我們家裏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處都找不出。我們商量着便翻過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過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時還不能翻過,是我二哥擎我過去的。我們兩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來,二哥怕人看見,把來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裏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獻給母親。我捧着跑到母親的牀前,母親問我是從甚麼地方拿來的,我便直説是在天后宮掏來的。我母親聽了便大大地生氣,她立地叫我們跪在牀前,只是連連歎氣地説:“啊,娘生下了你們這樣不爭氣的孩子,為孃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們都哭了,但我也下知為甚麼事情要哭。不一會父親曉得了,他又把我們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們一陣。我挨掌心是這一回才開始的,我至今也還記得。

我們一面捱打,一面傷心。但我不知道為甚麼該討我父親、母親的氣。母親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別處園子裏掏了一朵回來,為甚麼就犯了這樣大的過錯呢?

芭蕉花沒有用,抱去奉還了天后聖母,大約是在聖母的神座前幹掉了吧?

這樣的一段故事,我現在一想到母親,無端地便湧上了心來。我現在離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風雨飄搖的深夜,天涯羈客不勝落寞的'情懷,思念着母親,我一陣陣鼻酸眼脹。

啊,母親,我慈愛的母親喲!你兒子已經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時摘取芭蕉花的故事,為甚麼使我父親、母親那樣的傷心,我現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色蕉花的自信和勇氣。這難道是進步嗎?

郭沫若的讀書心得 篇五

讀了郭沫若的《女神》,準確的説是根本沒看懂,從網上找了很多資料,這才有些瞭解。

《女神》是一部浪漫主義詩集,主要特色是浪漫主義精神。浪漫主義重主觀,強調自我表現。《女神》是“自我表現”的詩作,詩中的鳳凰等,都是詩人的“自我表現”。詩中的“自我”主觀精神,是強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義精神。噴發式宣泄的表達方式。

浪漫主義以直抒胸臆為主要表達方式,詩中的直抒胸臆表現為噴發式的宣泄,《鳳凰涅盤》等詩最典型地體現這一表達特點。奇特的想象和誇張,如從民間天狗吞月,想象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樣地狂叫”等。這種極度誇張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現強烈的個性解放要求和對舊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形象描繪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義的格調。語言方面,帶有強烈的主觀性的色彩。一些描寫自然的語句中,染上詩人當時的主觀感覺。

《女神》常使用比喻、象徵的手法,藉助某一形象來寄託、抒發自己的感情,使感情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這是郭沫若詩歌浪漫主義的主要特徵。在《女神》中,無論是古代神話、歷史故事中的人物,還是人格化的自然景色,其形象的選擇都十分巧妙、恰當、新穎,與要表達的感情內容相一致,山嶽海洋,日月星辰,風雲雷電,也都唱的是“郭沫若之歌”。

在詩歌形式上,突破了舊格套的束縛,創造了雄渾奔放的自由詩體,為“五四”以後自由詩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天地,成為我國新詩的奠基之作。

文字學 篇六

郭沫若是甲骨學四堂之一:鼎堂。著作如《甲骨文字研究》《卜辭通纂》《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青銅時代》《十批判書》 《奴隸制時代》等。

在中國上古史和考古學領域中,甲骨學“四堂”的名氣無人不曉。唐蘭先生對四堂的評價是:殷墟卜辭研究“自雪堂(羅振玉)導夫先路,觀堂(王國維)繼以考史,彥堂(董作賓)區其時代,鼎堂(郭沫若)發其辭例,固已極一時之盛”。這四堂基本上代表了1949年之前甲骨學研究的歷程與成績,他們的學術貢獻及地位亦在伯仲之間,難以權衡出個高低輕重。但若從甲骨學學科理論與體系建設這一角度而論,董作賓先生出力尤多。如果沒有他在科學發掘甲骨文與斷代研究方面的卓越貢獻,甲骨學這一嶄新的學科或許不會如此迅速地從金石學古老的母體中脱胎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