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2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46W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1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2篇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各項工作部署,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經驗為引領,認真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緊緊圍繞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污水治理、廁所革命、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重點,統籌謀劃,精心組織,全面推進,取得明顯成效,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極大改善,農村面貌較大改觀,農民羣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一、基本工作情況

1、垃圾治理全面開展。按照農村垃圾治理“掃乾淨、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的要求,加大對設施設備的修建投入力度,引進福龍馬、首創等環衞公司開展了城鄉一體化保潔,建立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每年累計清理、轉運生活垃圾20萬餘噸,已有效治理行政村282個,佔比100%,農村“髒亂差”現象明顯改觀。同時,積極探索垃圾分類處置,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量,採取“兩次四分法”將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垃圾進行初分,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進行再分,垃圾的產量減少70%,極大地減少了垃圾運輸成本和處理成本。

2、廁所革命重點實施。把農村改廁工作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確立政府主導、鄉鎮規劃、農户參與、企業實施的運營機制,走出了一條“政府+企業+農户”的農村改廁新路子。科學選擇改廁模式,在污水管網覆蓋地區使用完整下水道式水沖廁所,在污水管網覆蓋不到的地區推廣三格化糞池式廁所,累計完成農村衞生廁所改造103310户,普及率達到85.2%,實施整村推進改廁123個,佔比42.6%。積極開展糞污共治,探索管網終端配備太陽能污水處理設施、磚混大三格化糞池、人工濕地等無害化處理方式。

3、污水治理梯次推進。因地制宜,採取截污納管、建人工濕地、修生態沉澱池等方式分類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已建成運營污水處理廠6座,保證了城區、主要集鎮及周邊農村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理後均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進行排放,有效保護水體生態環境。結合“河長制”推進工作,持續開展清河行動,強化河道綜合治理,不斷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4、村容村貌明顯提升。大力開展村容村貌整治,通過規範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綠化田園、淨化村莊環境等多種措施協調推進,促進村容村貌改觀。積極開展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四美鄉村”建設,讓村莊淨起來、綠起來、美起來。

二、存在問題: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系統謀劃有待提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寬,牽扯部門多,工作任務重,實施難度大。要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健全機制,落實責任。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還不完善,各級相關部門在系統謀劃方面,要進一步提高科學思維、整體謀劃和長遠觀念。環保設施的長效管護運營機制、政府投入機制、資金保障機制、高效的治理評估機制與監督機制等還有待完善,

(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由於歷史原因,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農村道路、供排水、教育、衞生、文化等基礎條件非常薄弱,環境治理設施差,垃圾處理、污水治理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雖然開展了城鄉一體保潔,基本解決了“垃圾圍村”、污水橫流等問題,但現有垃圾處理場處理能力不足,農村垃圾仍存在出口問題;全縣農村污水還存在亂排亂放現象。農村通組入户道路普遍沒有硬化,村村通道路路面較窄、建設標準低,急需修復加寬;

(三)羣眾參與度急需提高。引導羣眾參與環境整治機制還不健全,農民羣眾自主投工投勞的熱情和積極性還有待提高。比如,有的羣眾環境衞生意識淡薄,認為垃圾清理是環衞工人的事,存在垃圾隨意扔的現象;有的個別農户對污水處理的意識還不強,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認識不夠,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亂扔垃圾、亂倒污水習慣短時間難以改善。

(四)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當前,在農村普遍存在“上熱下涼”問題,縣鄉幹部熱情高,農民“等靠要”,缺乏內生動力,不願投工投勞,動輒向政府索錢索物,出現“幹部進村自己幹,農民站在路邊看”現象。

(五)資金投入壓力較大。農村地區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還很不足,長效保障資金等僅靠政府單方投入壓力較大,資金缺口大。近年來,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資金,配備了相應設施和人員,但與目前農村的現實狀況和工作需求還有很大差距。比如農村廁所改造,標準改造一户有牆、有頂、有硬化(含瓷磚)、有門、有窗、有照明、有洗手池的三格化糞池廁所大體需投入3000元;採用管網水衝式廁所改造模式,村外建設大型磚混三格化糞池進行處理,通過試點每户改廁費用約在8000元以上,改廁成本很高,資金籌措難,縣鄉財政目前實難承擔。

三、下步建議

1、進一步強化領導

進一步明確工作責任,建立“三級書記負總責、分管領導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成立工作專班。各級黨政“一把手”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督促,層層壓實責任,狠抓工作落實。

2、持續統籌謀劃

鄉村建設涉及面廣,要完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統一謀劃,統一建設,統一推進。各部門既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又要加強協同配合,整合各類資源,形成工作合力。

3、繼續加大投入

加強財政資金投入保障,統籌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加大縣鄉財政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集中用於鄉村建設。

4、全面補齊短板

針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沒有全面鋪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不足、户廁改造宣傳不到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等問題,在“十四五”規劃中,我們將全面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動全縣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鄉村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調研報告2

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文明理念在農村居民生活中的表現形式,是農村居民擁有實實在在獲得感、幸福感的實現載體。年初,中央、省都對此項工作作出了安排,8月份,我市結合實際情況出台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 》。9月上旬,市政協組織五個調研組,分赴我市八縣兩區,併到山東、安徽、湖北等相鄰省份,深入到鄉村一線,通過實地調研、開座談會、聽取彙報、查看資料等方式就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本次調研主要圍繞農村垃圾治理、廁所糞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管護機制建設等五個方面進行,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農村人居環境總體向好,農村環境面貌有了較大改觀。

(一)治理垃圾全面開展。按照農村垃圾治理“掃乾淨、轉運走、處理好、保持住”四個環節的要求,加大了對設施設備的修建投入力度,共配置垃圾桶8萬餘個,修建垃圾池近2萬座,購置各類垃圾收集運輸車輛近8千輛。積極探索垃圾分類處置,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量,比如新縣在新集金河村、陳店梅花村開展垃圾分類試點,採取“兩次四分法”將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垃圾進行初分,然後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進行再分,垃圾的產量減少了70%,極大地減少了垃圾運輸成本和處理成本。

(二)糞污治理分類實施。推進“廁所革命”,排查摸底,建立台賬,對驗收合格廁所進行補助,引導羣眾主動改廁。堅決防治畜禽污染,督促環保基礎較好的規模養殖場提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依法關停不達標的養殖場;禁止農户家庭畜禽糞污隨意堆放,做好退出散養、退出庭院、退出村莊,進入規模場、進入合作社、進入市場的引導工作。

(三)污水治理梯次推進。因地制宜,採取截污納管、建人工濕地、修生態沉澱池等方式分類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比如,淮濱縣已建成污水處理廠2座,收集縣城區及周邊農村生活污水,日處理生活污水4萬噸,處理後均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進行排放,有效保護水體生態環境。同時,各縣區結合“河長制”推進工作,持續開展清河行動,強化河道綜合治理,不斷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四)村容村貌明顯提升。大力開展村容村貌整治,通過規範建房、硬化亮化道路、綠化田園、淨化村莊環境等多種措施協調推進,促進村容村貌改觀。比如,商城縣專門印發了《關於開展村容户貌“12345678”集中整治大提升活動的實施方案》,在脱貧攻堅為引領下,不斷提升工作成效。

(五)管護機制逐步完善。各縣區均成立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負責指揮協調督導,鄉鎮成立專門部門,對接落實工作,有制度、有方案、有隊伍、有經費的管護制度正逐步形成。目前,全市通過直接購買或實施PPP模式,每年投資6億元以上,引進了38家公司,創造了4萬多個公益崗位,平均比例約佔農村總人口的4‰,基本實現保潔服務全覆蓋。

二、存在問題

(一)要素欠缺,投入不充分。改善人居環境,既要投入大量資金到基礎設施建設之中,又要總體統籌協調各鄉村打造自己的特色,所有的這些,都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強有力幫助。現階段,一是缺少建設資金。政府財政投入無法做到全包全攬、面面俱到,各村鎮之間競爭激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僧多粥少”的現象;全市統籌宣傳不夠,沒有一個完整的宣傳計劃,城市投資者對農村現實情況瞭解不多,環境治理項目吸引力低,社會資本投入有限;農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資金投入能力不足。二是缺少建設人才。一方面農村很多年輕人為了賺到更多的錢,選擇到城市打拼,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生活,適齡勞動力缺乏;另一方面限於公共服務不完善等因素制約,美麗鄉村建設缺乏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農村人才缺失,尤其是污水處理技術人才嚴重缺乏。三是缺基礎設施。道路、房屋、排污排水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娛樂設施、醫療衞生設施、環保設施、教育設施等各個方面,仍然相對滯後。比如,排污管網配套不足,截污納管集中處理率偏低,人工濕地、生態沉澱池修建數量較少,部分排水渠設計不合理,排出的污水也是流入農田和村莊外圍的宅基地,帶來二次污染。

(二)力度不均,推進不平衡。一是黨政推進和羣眾參與不平衡。各地黨政能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助力脱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建立領導小組,完善工作機制,出台實施方案。但是部分農民羣眾由於生活習慣,對改善環境參與度不高,維護環境衞生的自律意識不夠,愛護村莊的基礎設施設備的意識薄弱,存在“政府幹、羣眾看”的現象。二是具體工作和長效機制不平衡。一些“專項行動”、“重點工程”成效顯著,但沒有形成系統的工作思路和操作辦法,缺乏長效的管護機制,特別是合理的付費機制。三是鄉村之間工作開展不平衡。由於歷史原因各村的環境狀況不一樣,整體來看,南部山區縣情況較好,北部平原縣問題突出。在行動過程中,基礎相似村鎮因重視程度不一樣,反映在工作成效上也差別明顯。有的村工作組織有力、思路清晰、措施得當,亮點紛呈;有的村工作相對滯後,領導幹部重視不夠,把此項工作當成臨時工作應付檢查,推動力度不足,廣度深度不夠,短板弱項明顯。部分村鎮面源污染問題突出,化肥農藥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農業廢棄物隨意丟棄,逐年積累危害土壤生態環境;部分村鎮把水產養殖作為主導產業,換水清塘時往往不經處理直接排放,造成河流和土壤污染;部分村鎮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污的散養户,甚至出現“畜進人退”的現象。

(三)整合不足,系統不完善。一是缺少科學規劃。部分鄉鎮規劃缺乏前瞻性,編制滯後於建設發展的實際,建設項目不在村莊規劃建設用地範圍內,導致在規劃審批中,因缺乏法定依據,制約了項目的後續建設。部分鄉鎮規範缺乏立體性,雖然也制定了相應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鎮區控制性規劃和部分村建設規劃,但未結合特色產業、山水資源、革命老區等優勢制定發展規劃。二是缺少部門合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基層不少公共服務部門還屬於垂直管理,習慣於在自己業務範圍內開展工作,缺乏溝通配合,對建設標準和建設內容要求不一,上下聯動、部門協作、齊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三是缺內生動力。美麗鄉村最終需要產業來帶動和支撐,如果沒有產業帶動,那麼建到最後也將會是一個空殼村、空心村。目前我市農村普遍都存在着主導產業弱,產業組織化和發育程度低,知名品牌少,市場競爭力弱,產業規模效益不明顯,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

(四)疏於管理,保持不到位。環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廣,直接經濟效益不高,在長效管理中存在困難。一是管理體制不健全。部分縣區還沒有完善自上而下的管理體制,主要依靠村、鎮自行管理,以致出現“中阻梗”。比如隨着陳年垃圾清理和日常衞生保潔工作的全面覆蓋,鄉鎮中轉垃圾量劇增,由於中轉運力不足,處理不及時,垃圾外溢情況突出。二是購買服務崗管理難。政府通過直接購買服務或實施PPP模式,委託企業對農村垃圾治理進行管理過程中,一些鄉鎮在與中標服務公司簽訂合同之後,監督、管理和服務沒跟上,缺乏督查考評措施。三是動員羣眾保持難。一些農村地區羣眾習慣了農村安逸平靜的生活,對國家出台政策不夠理解,不願意去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配合程度不夠。比如,一些農村外出人員返鄉後,填塘埋田、大拆大改,修建了一些偏離農村風格的房屋,破壞了村莊原有風貌和自然環境;一些村鎮除了主幹公路沿線外,其餘地方存在垃圾亂丟、雜物亂堆現象,特別是一些偏遠的村落,陳年垃圾處理問題依然嚴峻。

三、意見建議

(一)規劃引領、產業支撐。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需要合理的規劃作為指導,規劃不僅是長期發展的遵循依據,也是近期投資的成本考量。要立足農村自然文化資源稟賦,隨行就市、量力而行,要強化整體性、前瞻性和系統性,科學確定建設內容、建設任務、建設方案、投資規模,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推進。同時,要明確鄉村環境改善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現實體現,要注重發揮環境改善和產業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鄉村環境改善並非“燒錢”,農村環境治理帶來的良好生態環境,能催生農家樂民宿、養老養生、觀光休閒、採摘體驗等綠色文化旅遊活動,推動農村眾創空間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帶動廣大農民創業就業和增收致富。要把改善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和產業發展協調推進,狠抓“多彩田園”示範工程創建,把投入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價值,做好跟進扶持,發展農業保險,為農村產業保駕護航。

(二)增強合力,健全機制。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首篇文章,在全域範圍內,加大投入,全力推進。一是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財政對農村投入,真正讓公共財政投入對美麗鄉村建設起到引導、支撐和保障作用。二是理順部門責權關係,相關部門應積極整合項目,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三是健全農村環境投資回報機制,吸納社會資本。通過村企結對共建、金融資本參與、社會捐資、民間投資等方式,集聚更多的資源、資金,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村環境改善中來。將本地區的優勢資源通過媒體、網絡等渠道向外推廣,讓投資者清楚地“看”到鄉村發展的優勢資源,投資鄉村建設的經濟回報,主動到農村投資建設,形成循環資金鍊,使美麗鄉村建設能夠持續穩定的發展。

(三)明確責任,加強督導。一是進一步強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領導機構。設立專門的辦公室,建立鄉、村、組三級衞生保潔網格化管理機制,明確各級具體責任人和片區責任保潔員,切實加強對各責任轄區的環境衞生日常化監管。並鼓勵各中標服務企業鄉級辦公地點與其同設置,以便於溝通協調和監督管理。二是進一步完善農村人居環境目標管理責任制和督查、協調、考核工作機制。採取抽查、督查等辦法,提升考核實效,加強考核成績運用,獎優罰劣。建立政府購買崗位激勵機制,建議中標環衞企業設立績效工資,由鄉、村兩級和中標環衞企業每月對保潔員工作情況進行績效考評,核發績效工資,以增強保潔員責任感和積極性。三是進一步明確標準。建議出台《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標準》,包括垃圾收集處理標準、污水收集處理標準、村莊環境清潔標準、住房飲水用電安全標準、長效機制建設標準等方面,以促進農村人居環境評價更客觀全面。

(四)提升素質,營造氛圍。村容村貌的改善與農民素質提升緊密相連,環境治理需要走入羣眾內心。要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編寫宣傳材料、書寫固定標語等方式,教育和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衞生習慣和行為,遵守村規民約、實行門前“三包”、自覺做好房前屋後的環境清潔和綠化美化建設。應當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採納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的合理意見,激發和調動農民羣眾的參與熱情。此外,還建議大力開展幫扶及幫建活動,動員和發動各級部門及各級幹部深入村屯、農户家中瞭解民情民意,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形成美麗鄉村共享共建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