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蜀道難》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72K

《蜀道難》原文及翻譯精品多篇

譯文 篇一

噫,哎呀,好高啊好險啊!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和魚鳧是古蜀國的帝王,他們開國的事業何等茫然。從古到今四萬八千年,秦蜀二地從不通人煙。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鳥飛的路線,可以通往峨眉山巔。多少壯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後才有一條天梯似的棧道互相鈎連。

上有那駕着六龍的日車也要回頭的高峯,下有那奔騰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迴川。連高飛的黃鶴也不得過啊,猿猴要過也無法攀援。青泥嶺上路,盤旋又盤旋,百步九折繞山巒。抬起頭來不敢出大氣,手摸星辰頭頂天。只好坐下來手按胸口髮長歎:“西行的人啊,你什麼時候回來呢?這可怕的蜀道,實在難以登攀!”

只聽見鳥兒在古樹上哀號,雌的跟着雄的飛繞在林間。又聽見子規在月下哭泣:“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一聲聲,愁滿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聽一聽也會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顏。山峯連着山峯,離天還不到一尺遠,千年枯枝倒掛在懸巖上邊。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顯,衝得山巖震,推着巨石轉,好一似雷霆迴響在這萬壑千山。“蜀道是這樣的艱險啊!可歎(你們這些)遠道而來的人,不知是為了什麼?”

劍門關氣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險。一人來把守,萬人難過關。把關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為禍患。行人來到這裏,早上要防備猛虎的襲擊,晚上要警惕長蛇的暗算。它們磨快了牙齒,時刻要擺人肉宴。被它們殺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萬。“錦城雖説是個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當我踏上歸途回身西望,還止不住連聲長歎。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迴腸蕩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峯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其境界之闊大,確非他人可及。正如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所盛稱:“筆勢縱橫,如虯飛蠖動,起雷霆於指顧之間。”

《蜀道難》全文翻譯 篇二

原文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7,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7,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7。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譯文

哎呀呀,真是太高了。攀越蜀道真比登天還難!

蜀國有蠶叢和魚鳧兩個君主,他們開國的時間距今十分遙遠,從那時起大概有四萬八千歲了吧,蜀國就不曾與秦地有什麼來往。往西去有座太白山,其山高峻無路可司行,唯有飛鳥可以飛過此山,直到蜀國的峨眉之巔。秦惠王之時,才有蜀王派五丁開山,傳説這五位壯士因開山導致地崩山摧而仕烈犧牲,才使得蜀道的天梯石棧連結了起來。

蜀中上有日神的六龍所駕之車所不能逾越的高山,下有迴旋倒流的曲折而波濤洶湧的河流。善高飛的黃鵠想飛越而不敢過,善攀援的猿猴想攀登而發愁無處攀緣,其山之險就可想而知了。青泥嶺的泥路曲曲彎彎,百步九折縈繞着山巒。行人攀至高山之頂,伸手可以摸得着天上的參星和井星,緊張得透不過氣來,只得坐下來撫着胸口長吁短歎。

老兄西遊打算幾時回來?這蜀道的峭巖險道,實在是不可登攀。山野之間,只能看到在古木中悲號的山鳥,雄飛雌從地在林間飛旋。月夜裏,還可以聽到子規淒涼的悲啼,在空山中傳響迴盪。攀越蜀道,真是比登天還難啊,此情此境,使聽到的人都發愁得老了許多。

離天不滿一尺的險峻高峯,枯鬆倒掛的懸崖峭壁,飛流瀑布撞擊着巨石在山谷中滾動,發出雷鳴般的轟響。這樣危險的地方,你這位遠道之人為什麼還非要來這裏不可呀?

更不消説那崢嶸而崔嵬的劍閣了,在這裏一夫當關,萬夫冥開。如果在這裏把守關隘的人不是朝廷的親臣忠士,他們就會據險作亂,化為豺狠一般的匪徒。他們磨牙吮血,殺人如麻。人們就得像朝避猛虎、夕避長蛇那樣地躲避他們的侵害。錦城那個地方雖然是個使人快樂的城市,但是依我看來,你還是趕快回家的好。攀越蜀道之難,真是比登天還難啊,我側身西望,只好發出長長的慨歎囉。

整體賞析

《蜀道難》是李白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着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並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

作者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

從“噫籲嚱”到“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為一個段落。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歎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以下隨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詠歎反覆出現,像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激盪着讀者的心絃。

説蜀道的難行比上天還難,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由秦入蜀,太白峯首當其衝,只有高飛的鳥兒能從低缺處飛過。太白峯在秦都咸陽西南,是關中一帶的最高峯。民諺雲:“武公太白,去天三百。”作者以誇張的筆墨寫出了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阻,並融匯了五丁開山的神話,點染了神奇色彩,猶如一部樂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勝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畫蜀道的高危難行了。

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至“使人聽此凋朱顏”為又一段落。這一段極寫山勢的高危,山高寫得愈充分,愈可見路之難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標接天,擋住了太陽神的運行;山下則是衝波激浪、曲折迴旋的河川。作者不但把誇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寫山高,而且襯以“回川”之險。唯其水險,更見山勢的高危。作者意猶未足,又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敏捷的猿猴也愁於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以上用虛寫手法層層映襯,下面再具體描寫青泥嶺的難行。

青泥嶺,“懸崖萬仞,山多雲雨”(《元和郡縣誌》),為唐代入蜀要道。作者着重就其峯路的縈迴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人行其上的艱難情狀和畏懼心理,捕捉了在嶺上曲折盤桓、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歎等細節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困危之狀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難行似乎寫到了極處。但作者筆鋒一轉,借“問君”引出旅愁,以憂切低昂的旋律,把讀者帶進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悽的境界。杜鵑鳥空谷傳響,充滿哀愁,使人聞聲失色,更覺蜀道之難。作者借景抒情,用“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光。自“連峯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結束,主要從山川之險來揭示蜀道之難,着力渲染驚險的氣氛。如果説“連峯去天不盈尺”是誇飾山峯之高,“枯鬆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

作者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後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盪、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峯接天的遠景畫面;接着平緩地推成枯鬆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後,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着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如果説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風光變幻,險象叢生。在十分驚險的氣氛中,最後寫到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三十里長的棧道,羣峯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作者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勸人引為鑑戒,警惕戰亂的發生,並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後正潛伏着危機,後來發生的安史之亂,證明作者的憂慮是有現實意義的。

李白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詩中那些動人的景象宛如歷歷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於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作者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觀賞,而是熱情地讚歎,藉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峯險壑,賦予了作者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作者善於把想象、誇張和神話傳説融為一體進行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作者“馳走風雲,鞭撻海嶽”(陸時雍《詩鏡總論》評李白七古語),從蠶叢開國説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彷彿可以看到作者那“落筆搖五嶽、笑傲凌滄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東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字數從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詩的用韻,也突破了樑陳時代舊作一韻到底的程式。後面描寫蜀中險要環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編《河嶽英靈集》稱此詩“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

關於此篇,前人有種種寓意之説,斷定是專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顧炎武認為,李白“自為蜀詠”,“別無寓意”。今人有謂此詩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仕途坎坷,反映了作者在長期漫遊中屢逢躓礙的生活經歷和懷才不遇的憤懣,迄無定論。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三

【原詩】:

蜀道難

李白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註釋】:

⑵蠶叢、魚鳧:傳説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何茫然:難以考證。何:多麼。茫然:渺茫。

⑶爾來:從那時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時間之漫長,誇張而大約言之。秦塞:秦的關塞,指秦地。通人煙:人員往來。

⑷西當:西對。當:對着,向着。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陝西眉縣、太白縣一帶)。鳥道:只有鳥能飛過的小路。

⑸地崩山摧壯士死:《華陽國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於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並將從,而山分為五嶺。”橫絕:橫越。峨嵋巔:峨嵋頂峯。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棧:棧道。

⑹六龍回日:《淮南子》注云:“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於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龍。高標: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標識的最高峯。

⑺衝波:水流衝擊騰起的波浪,這裏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渦的河流。

⑻黃鶴:黃鵠(Hú),又名天鵝,善於高飛。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⑼青泥:青泥嶺,在今甘肅徽縣南,陝西略陽縣北。《元和郡縣誌》卷二十二:“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裏,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雲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百步九折:百步之內拐九道彎。縈:盤繞。巖巒:山峯。

⑽捫參歷井:參、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於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凶。參星為蜀之分野,井星為秦之分野。捫:用手摸。歷:經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

⑿子規: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若雲“不如歸去”。《蜀記》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説杜宇化為子規。子規,鳥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這兩句也有斷為“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這種斷法順。

⒁嗟:感歎聲。爾:你。胡為:為什麼。來:指入蜀。

⒂劍閣:又名劍門關,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餘里。崢嶸、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大雄峻的樣子。

⒄朝:早上。吮:吸。錦城:《元和郡縣誌》卷三十一劍南道成都府成都縣:“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今四川成都市。

⒅諮嗟:歎息。

【翻譯】:

唉呀呀,多麼危險多麼高峻偉岸!蜀道真太難攀簡直難於上青天。傳説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嵋山頂端。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紆迴曲折的大川。善於高飛的黃鵠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青泥嶺多麼曲折繞着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可以摸到參、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坐下來長歎。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遊何時回還?可怕的巖山道實在難以登攀!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蜀道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麼不臉色突變?山峯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鬆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着;水石相擊轉動象萬壑鳴雷一般。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麼要來到這個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雲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也難攻佔。駐守的官員若不是皇家的近親;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此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範長蛇的災難。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錦官城雖然説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歎!

【賞析】:

將神話傳説、想象和藝術誇張融為一體進行寫景抒情,是本詩的最主要藝術特點。三者相輔相成,生動描繪出了蜀道崢嶸翠嵬的面貌和它陰森深邃的氣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艱險高峻和難以攀登的可畏可歎,還為蜀道塗抹上一層古樸淒涼、離奇迷幻的色彩,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彷彿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嶽、笑傲凌滄洲”的高大形象。

句式靈活多變,語言奔放恣肆,也是本詩一大特點。詩歌句式以七言句為主,又間雜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變化頻頻,靈活多樣;語言或勻稱對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煉凝重,或通俗輕快,擺脱了一般詩歌中節奏統一板滯的現象,造成了參差錯落、變化有致的美感和韻味。詩歌句式和語言的這種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羈的飄逸個性的體現。

詩歌中三次驚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將自己的強烈感情籠罩全詩,主觀色彩濃厚,給人一唱三歎、迴環往復之感。隨着景物的描寫,驚歎之情不斷加強,也使藝術效果逐步得以強化,使詩歌產生了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蜀道難》原文 篇四

《蜀道難》本為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李白此詩是對傳統題材的再發揮。此詩的主題思想眾説紛紜,見解不一,我認為它與政治現實還是有一定聯繫的。詩歌創作於天寶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長安的時候,當時表面繁榮的唐朝隱伏和醖釀着衰敗、變亂的危機。藩鎮割據,懷覬覦之心者,非徒安史。詩末抒發的感慨,當是針對時局而發,寄寓着詩人的隱憂,詩歌藉助神話傳説和民諺,馳騁豐富奇特的想像,運用誇張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寫出蜀道的奇和險。唐代殷?稱讚此詩“可謂奇之又奇,自騷人以後,鮮有此體調”。相傳賀知章讀罷《蜀道難》,“稱讚者數四,號為‘謫仙’”。

這是一首讓古今文人拍案稱奇的詩章。

詩歌開篇即憑空起勢,驟響徹天。詩人把三個歎詞相疊,兩個形容詞各帶一個語氣詞並列,另用一個比喻,來突出蜀道之難,詩句氣勢磅礴,使讀者在心目中對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按由秦入蜀的路線(長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嶺──劍閣──成都),具體寫蜀道之難。

先寫蜀道開闢之難。詩歌誇張地説自蜀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然後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後來五丁力士拽蛇導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寫蜀道旅途之難。以“六龍回日”的神話和想像,用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來反襯,用悲鳥、子規作烘托,極寫山的高峻奇險;以“衝波逆折”“飛湍瀑流”的直接描寫,用“崖轉石萬壑雷”的誇張手法,極寫水的湍急兇險。

繼寫蜀道人事之難。劍閣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不乏據險作亂的先例,然後詩人懷着對國事的擔憂、對人民的關切之情,警告當局要吸取歷史教訓,防止地方軍閥據險作亂,殘害人民。

文末的結語寫蜀道之難導致的結果。行人望蜀興歎,徒喚奈何,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人以鬼神莫測的筆法,縱橫馳騁,時間上從四萬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開至戰國而至中唐;空間上從長安跨越數座大山而至成都,從上可摩天的山巔到激流回旋奔騰的深壑;其他,從行人至鳥獸,從神話傳説至當今世道……騰挪跌宕,驚心動魄,把蜀道之難渲染得淋漓盡致。

本詩為樂府詩,形式自由,每句字數從三言至十一言,然後參差錯落,且三次換韻,非常適合表達大自然的奇觀和詩人熱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詩歌融神話、傳説、諺語與景觀、人事、心理於一爐,想像豐富奇特,誇張新穎獨到,虛實結合,情景交融。“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句,前、中、後出現三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產生了迴腸蕩氣的藝術效果,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全詩從形式到內容,充分體現了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

蜀道難散文 篇五

梁山鎮地險,積石阻雲端。深谷下寥廓,層巖上鬱盤。

飛樑架絕嶺,棧道接危巒。攬轡獨長息,方知斯路難。

這是不為人鮮知的唐代詩人張文琮的《蜀道難》。每一次默讀,總會讓我想起九十年代初,一個外地司機開一台“面的”從沙溪上了凡洞,住了一宿,第二天清早就怎麼也不敢開下沙溪,只得另請高明。

腿軟?!

硬生生地害怕是因為山路崎嶇,坡陡峻急,望一眼窗外都是懸崖,峭壁……

也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神對我們也特別的眷顧。

在徐徐的山風裏,打開的記憶也有一個瞭望口。

怎能忘,一九七二年夏季,在建設位於海拔七百米的鐵礦大破碎廠過程中,該廠急需的鄂式破碎機從瀋陽礦山機械廠運到了沙溪,這台機是我國自己設計,自己製造出來的比較新式,比較大型的破碎機,總重250多噸,有五大件組成,其中最大件是底座,重52噸,最小件是軸承,也有1.7米直徑重33噸。看到如此大型的機器,可以看到礦山發展的希望,前景。大家心裏像灌了蜜,一個勁的甜!

可是,全礦最大的載重汽車只有15噸,要把這龐然大物搬上山,談何容易?

“我們的扛起着一根樑。”

“是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共和國的目光注視着我們,我們就得拿出礦山人的豪氣。”

很快的,由王濟平,屈錦周,董鎮嵩,賀春華,胡榮,胡松林等同志組成了“三結合”搶運設備的

攻關小組。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決定把十五噸法制貝利特汽車,改成大平板。

幹!痛快淋漓!

搶!爭分奪秒!

是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經過幾個的日夜奮戰,大平板車改裝成功!

開好了頭,就像槌,擂響了第一鼓。

那一天,陽光剛好!運輸開始,一部180匹馬力推機在平板車前作牽引,一部推機在後面作車擋,領導幹部,技術人員和工人徒步跟車檢查……

蜿蜒的山路,兩旁翠竹青青,像首長一樣檢閲着這一支隊伍,當他們克服了一個個困難,風,徐徐的吹,伸長枝條的翠竹,就像伸出了手臂,熱烈的鼓掌。

向上,向上!

前進,前進!

蜀道難,難以上青天。蜀道難,難以有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蜀道難,難以有凌雲之志。蜀道難,難以有一頭頭拓荒牛。

岑水甜喲,渴了,掬一口。

岑水清喲,累了,洗一把臉。

餓了,由家屬送飯。

這,不是新的長征麼?這,怎又不是“軍民魚水情”?這,莫不是對礦山的無比熱愛?

這,就像劃亮了一根火柴,只有眾人拾柴,火焰,才會高。

這,就是寶山人呀,艱苦卓絕的大寶山人,才能如此大氣的書一筆豪邁壯志,任時光怎麼地流逝,都無法退色。

天地酬勤!

幾天之後,整套設備運到了破碎廠的工地。

蜀道難麼,如果,一開始就退縮,如果,半途而廢,如果,沒有一點點崇高的信仰,那,怎不比登天還難?

蜀道難麼,即使再難,難的過兩條腿嗎?

呵呵!蜀道不難,難的,是敢不敢做,敢不敢擔當,敢不敢鐵筆寫春秋。

當我每次去破碎廠,還可以看到這一台機器,總忍不住上前摸摸。總情不自禁的想起往事,心裏的思緒就壓抑不住的澎湃。

難忘呀,一九七九。

接着,礦建安公司安裝隊鉗工二班,投入了緊張的設備,電器安裝調試工作,工程順利進行。濃縮池,廠房建築等土建工程也日以繼夜地進行,工程進度較快,至一九七五年四月十七日建成投產。

蜀道難,真的,難以上青天。

《蜀道難》全文翻譯 篇六

蜀道難

唐代: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一作: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也如此一作:也若此)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譯文

唉呀呀!多麼高峻偉岸!

蜀道真太難攀登,簡直難於上青天。

傳説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無法詳談。

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

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眉山頂端。

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

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迂迴曲折的大川。

善於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於攀援。

青泥嶺多麼曲折繞着山巒盤旋,百步之內縈繞巖巒轉九個彎彎。

屏住呼吸仰頭過參井皆可觸摸,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吁短歎。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遊何時回還?

可怕的巖山棧道實在難以登攀!

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

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

蜀道真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麼不臉色突變?

山峯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鬆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

漩渦飛轉瀑布飛瀉爭相喧鬧着;水石相擊轉動像萬壑鳴雷一般。

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

唉呀呀你這個遠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麼而來到這險要的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雲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佔。

駐守的官員若不是自己的近親;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此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覺防範長蛇的災難。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

錦官城雖然説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

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歎

蜀道難鑑賞

一、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誇張,奇幻的神話傳説,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蜀道難》中,詩人一開篇就以極度誇張的手法和驚歎的語氣喊出“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接着用縹緲的神話傳説烘托奇險的氣氛,並想象可以使“六龍回日”。李白一生都未到過劍閣,卻僅憑傳説和想象就把蜀道寫得如此險象環生、撲朔迷離。像這樣以大膽的想象、誇張和神話傳説突出山川的壯麗奇偉的寫作手法,是李白山水詩的共性。比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天姥峯客觀上並不能與五嶽比高低,可李白卻誇説它“勢拔五嶽掩赤城”,比五嶽還挺拔,連有名的天台山也要傾斜着拜倒在天姥峯足下。描寫登山時,詩人更是展開浪漫主義的奇思異想,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變幻瑰麗的神奇畫卷:明明是看到海日升空,聽到天雞報曉,本是一片曙色,卻忽然暮色降臨,山雨欲來,虎嘯龍吟,丘巒崩摧,變化極為倏忽,而且是外界雷鳴電閃,烏雲密佈,洞府內卻是日月高懸,金光燦爛。正是由於李白具有這種浪漫主義的非凡想象,才使得平凡的天姥峯如此輝煌燦爛,氣象萬千。再如,《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中詩人更是將古代的神話、傳説和誇張的想象有機地融合起來,用“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寫黃河與華山,進而將其描繪得有聲有色和氣勢磅礴。

二、熾熱的情感,強烈的個性,具有鮮明的主觀色彩

在山水詩創作方面,李白進行了大膽創新:一是一反傳統客觀敍寫景物的模式,以自我為主體,隨情寫景;二是客觀景物往往以他自己的主觀意志安排,感情邏輯代替了生活邏輯。《蜀道難》中,詩人極力渲染蜀道的險峻荒涼、崎嶇難行,以及行人的惶恐悲愁,並在詩中反覆吟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其實,這是詩人長期漫遊求仕生活中屢遭躓礙與仕途坎坷的曲折反映。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面對仕途險阻,滿心的憤懣借説蜀道難行,在詩中一唱三歎、迴環往復地渲泄出來,更使讀者倍感當時正直的人走正當的求仕之路的艱辛。詩人這種主觀情緒在他的山水詩中表現得比較普遍。比如,《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其三)》中,詩人面對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由於心中抑鬱憤懣之情難以自控,竟奇想要“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顯然,詩人是幻想能剷除世間一切阻礙他實現理想的障礙。再如,遇赦後的詩人心情異常輕鬆和愉快,因此筆下的江水便極為迅疾——“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輕舟”其實就是詩人那顆輕鬆的心。

三、雄奇壯闊、格調高昂的風格,表現為崇高美

《蜀道難》一開篇就以感情強烈的詠歎極言蜀道之難,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接着詩人飽含浪漫主義的激情,通過想象、誇張、神話傳説等的交融和烘托,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雄奇和壯闊的面貌。李白描寫高山、大川總喜歡寫得雄奇壯闊、格調高昂,以便在大自然的雄偉中洋溢詩人崇敬的心情。比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峯高度根本不能與五嶽相提並論,可詩人卻説它高於五嶽,還將它幻想成高不可及的神仙世界,使“天姥連天”在審美方面表現出了獨特的崇高美。再如,廬山的瀑布也談不上絕世壯觀,卻在詩人的筆下成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這種雄奇壯闊的風格和雄壯崇高的審美意趣,正是李白山水詩的又一特色。

總之,李白的山水詩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無論是寫高峻的蜀道、奔騰的黃河、浩蕩的長江,還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山水,總是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用極度誇張的語言或奇幻的神話傳説表現他熱烈的思想感情。不僅如此,李白的每一首山水詩還都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透過那些奇麗峭拔、雄偉壯闊的山川景物,我們彷彿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嶽,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七

蜀道難

唐代:詩人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蜀道難》詩人李白的賞析

《蜀王本紀》中記載了一個關於蜀道的神話。據説當年秦惠王時,蜀王部下有五個大力士,稱為“五丁力士”。他們力大無窮。於是秦惠王送給蜀王五個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開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見一條大蛇躥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動山搖,山嶺崩塌,壓死了五丁力士。秦國的五個美女都奔上山去,化為石人。這個神話,反映着古代有許多勞動人民,鑿山開路,犧牲了不少人,終於打開了秦蜀通道。詩人李白運用這個神話的母題①,寫了第五韻二句:“地崩山摧壯士死”,也能説是指五丁力士,也能説是指成千累萬為開山闢路而犧牲的勞動人民。他們死了,然後從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棧道連接起來。第一段詩到此為止,用四韻八句敍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個韻,描寫天梯石棧的蜀道。“六龍回日”也是一個神話故事,據説太陽之神羲和駕着六條龍每天早晨從扶桑西馳,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賦》有兩句描寫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於峻阪,陽烏回翼乎高標。"羲和和陽烏都是太陽的代詞。文意是説:太陽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還使太陽回飛避開。“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這一句就是説:上面有連太陽都過不去的高峯。“高標”是高舉、高聳之意,但作名詞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峯。蕭士贇注引《圖經》雲:高標是山名。這是後代人誤讀詩人李白詩,或有意附會,硬把一座山名為高標。原詩以“高標”和“回川”對舉,可知決不是專名。

這兩句詩有一個不同的文本。《河嶽英靈集》、《極玄集》這兩個唐人的選本、敦煌石室中發現的唐人寫本,還有北宋初的《唐文粹》,這兩句卻不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橫河斷海之浮雲,下有逆折衝波之流川”。從對偶來看,後者較為工整,若論句子的氣魄,則前者更為壯健。可能後者是當時流傳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後改定本。故當時的選本作“橫河斷海”,而李陽冰編定的集本作“六龍回日”。現在我們根據集本抄錄。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險。黃鶴都飛不過,猿猴也怕攀緣之苦。青泥嶺,在陝西略陽縣,是由秦入蜀的必經之路。這條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巖上紆迴盤繞,行旅極為艱苦。參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屬於參宿的分野,秦地屬於井宿的分野。在高險的山路上,從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進。在這樣艱難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為此而長歎。這個“坐”字,不是坐立的坐,應該講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韻八句,一氣貫注,渲染了蜀道之難。下面忽然接一句“問君西遊何時還”,這就透露了贈行的主題。作者不象作一般送行詩那樣,講些臨別的話,而在描寫蜀道艱難中間,插入一句“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呀?”由此反映了來去都不容易。這一句本身也成為蜀道難的描寫部分了。

“畏途巉巖”以下四韻七句,仍然緊接着上文四韻寫下去,不過改變了描寫的對象。現在不寫山高路險,而寫山中的禽鳥了。作者説:這許多不可攀登的崢嶸的山巖,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這一路上,你能見到的只是古樹上悲鳴的鳥,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飛繞。還有蜀地著名的子規鳥,常在月下悲鳴。據説古代有一個蜀王,名叫杜宇,號為望帝。他因亡國而死,死後化為子規鳥,每天夜裏在山中悲鳴,好象哭泣一樣。

以下還有一韻二句,是第二段的結束語。先重複一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接着説:使人聽了這些情況,會驚駭得變了臉色。“凋朱顏”在這裏只能講作因驚駭而“色變”的意思,雖然在別處應當講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韻法與章法似乎有點參差。現在我依韻法來寫,分為三段。但如果從思想內容的結構來看,實在只能説是兩段。從“連峯去天不盈尺”到“胡為乎來哉”是一段,即全詩的第三段。從“劍閣崢嶸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詩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寫蜀道山水之險,但作者分用兩個韻。“尺”、“壁”一韻,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換韻,使讀者到此,有氣氛短促之感。在長篇歌行中忽然插入這樣的短韻句法,一般都認為是缺點。儘管詩人李白才氣大,自由用韻,不受拘束,但這兩句韻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講究詩法的人看來,終不是可取的。

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絕壁上有倒掛的枯鬆,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衝擊崖石的猛勢,如萬壑雷聲。最後結束一句“其險也如此”。這個“如此”,並不單指上面二句,而是總結“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下的一切描寫。在山水形勢方面的蜀道之險,到此結束。此下就又接一個問句:你這個遠路客人為什麼到這裏來呢?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從蜀中人的立場來講,就是説:我們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來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場來講,就是説:如此危險的旅途,你有什麼必要到那裏去呢?

接下去轉入第四段,忽然講到蜀地的軍事形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於固守,難於攻入。象這樣的地方,如果沒有親信可靠的人去鎮守,就十分危險了。這幾句詩完全用晉代張載的《劍閣銘》中四句:“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弗居。”詩人李白描寫蜀道之難行,聯繫到蜀地形勢所具有的政治意義,事實上已越出了樂府舊題“蜀道難”的範圍。巴蜀物產富饒,對三秦的經濟供應,甚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第一句就説蜀地“城闕輔三秦”,也是指出了這一點。詩人李白作樂府詩,雖然都用舊題,卻常常注入有現實意義的新意。這一段詩反映了初唐以來,蜀地因所守非親,屢次引起吐蕃、南蠻的入侵,導致生靈塗炭的戰爭,使三秦震動。

這一段詩,在詩人李白是順便提到,作為描寫蜀道難的一部分。但卻使後世讀者誤認為全詩的主題所在。有人以為此詩諷刺章仇兼瓊,有人以為諷刺嚴武,有人以為諷刺一般恃險割據的官吏,都是為這一段詩所迷惑,而得出這些結論。但是,這幾句詩,確是破壞了全詩的統一性,寫在贈友人入蜀的詩中,實在使人有主題兩歧之感。明代的李於鱗,曾評詩人李白的歌行詩云:“太白縱橫,往往強弩之末,間以長語,英雄欺人耳。”(《藝苑卮言》卷四引)對於這一段詩,我也認為是“強弩之末”的“長語”(多餘的話)。